藥性
」 性侵 抗生素 抗藥性 超級細菌 衛福部安胎也能維持生活品質 自費口服安胎藥助減少孕吐、暈眩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懷孕早期出血是許多孕媽咪會經歷的過程,儘管看起來嚇人,但只要做好安胎,有高機率可以好好把寶寶生下來 !在過去,用黃體素來安胎容易造成暈眩、嘔吐等副作用,許多孕媽咪為了寶貝,只能咬牙苦撐過療程。「嚴重不舒服的孕婦可能完全無法離開她的床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詹德富教授提及,「過去臨床曾有需使用黃體素安胎的孕婦,容易有頭暈、噁心甚至嘔吐等現象,導致孕婦只要㇐活動就想吐,嚴重影響日常,後來改採新型口服黃體素,終於大幅改善此症狀,恢復自身的生活品質。」懷孕初期出現出血 恐是流產徵兆應盡快就醫㇐般來說,生產時超過35歲以上即為高齡產婦,包括流產、胎兒異常及早產等機率也會隨之升高,詹德富教授解釋,當懷孕小於20週出現陰道出血、下腹痛等現象就是「先兆性流產」徵兆,「流產」的可能性就會提高,如果胎兒不幸被排出就叫「流產」,如果經歷兩三次以上連續自然流產則為「習慣性流產」;懷孕初期若出現出血跡象,就應盡快就醫,把握安胎重要時機。臨床安胎以黃體素藥物為主 醫:藥性易加重孕吐症狀臨床安胎時,最常用的安胎藥就是黃體素。詹德富教授指出,對於懷孕初期容易孕吐的準媽媽而言,在口服黃體素類安胎藥物後,因對於胃部刺激較大,容易引起嘔吐、噁心的狀況;就算改為陰道吸收的黃體素陰道塞劑,也因為黃體素本身副作用使然,仍無法完全避免嘔吐情況發生。新型黃體素改變藥物結構 大幅改善孕吐副作用詹德富教授表示目前已有新型口服黃體素可使用於臨床的安胎治療,比起過去常用的黃體素,新型口服黃體素的結構改變,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也就是說,可透過更低的劑量去達成㇐樣的治療成效,同時也降低副作用的發生。詹德富教授也分享,針對早期孕吐嚴重的準媽媽,會優先建議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也確實能大幅改善孕吐等症狀,同時新型口服黃體素對於部分慢性疾病的免疫調節也有所幫助,因此若有免疫異常的準媽媽,也是另㇐個安胎方式的選項。安胎藥物選項多 經醫師評估可使用新型安胎藥 有望助孕期更舒適準媽媽在懷孕過程除了例行產檢,若有發現任何疾病時,也應積極追蹤檢查並治療,尤其出血對於懷孕過程是危險的表徵,因此㇐旦有懷孕出血情況,就應提高警覺,盡快去醫院尋求醫師協助,目前臨床在安胎方式上,也有許多藥物可以選擇,透過醫師評估及建議,如有需要也可自費選擇新型口服黃體素來降低暈眩、孕吐等副作用,開心迎接新生兒到來。詹德富教授呼籲,除了使用安胎藥物外,平時也應多臥床休息,尤其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當身體出現許多變化時,心理壓力變大,因此心理上支持也刻不容緩,另㇐半與家人也應多給予關心與鼓勵。TWN2336929
健保延長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年限!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治療更有保障
【健康醫療網/林韋彤、林宗憲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已攀升至112年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五名,其中有三成患者在確診時已出現癌症轉移。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楊明昕指出,臨床上通常會透過抽血檢測患者的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簡稱 PSA),若指數異常偏高,可能代表罹患攝護腺癌,需進一步安排相關檢查。然而,由於攝護腺位置深藏於肛門與直腸之間,且早期症狀如頻尿、排尿困難等,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相似,民眾往往難以察覺病情,導致許多患者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楊明昕醫師表示,不少患者因症狀輕微而延誤就醫,直到骨痛或其他不適出現時,才確診為高風險晚期癌症。這也讓癌症治療的挑戰更加嚴峻,尤其是對於已出現癌細胞轉移的患者,治療手段的選擇與效果成為重要的課題。健保放寬給付條件!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治療年限延長至三年自113年8月1日起,針對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的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藥物,健保給付年限由原本的兩年延長至三年,這項政策改變讓許多患者受惠。對於因健保限制而停藥的患者,只要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於三個月內未出現病情惡化,便可申請續用一年。楊明昕醫師說,過去許多患者在兩年療程結束後,不得不中止用藥,這對病情控制造成很大影響。如今隨著健保政策的擴大,他們能夠再次申請治療,延續使用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楊醫師進一步指出,這類藥物的費用動輒每月上萬元,對許多患者來說,健保的支持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也讓治療得以繼續,抑制腫瘤的進展,為患者爭取更長的生命時間。他強調,這項政策對患者及其家庭意義重大,不僅提升了生活品質,也帶來更多希望。新一代荷爾蒙治療突破抗藥性挑戰!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傳統荷爾蒙治療主要透過針劑注射,抑制腎上腺素或睪丸分泌雄性素,以阻斷癌細胞的生長。然而,當癌細胞進展至去勢抗性階段時,腫瘤的抗藥性問題會讓治療效果逐漸減弱,存活期通常縮短至不到四年。楊明昕醫師表示,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藥物能直接針對腫瘤細胞的雄性素受體,從根本抑制癌細胞的增長與擴散,並有助於縮小腫瘤體積。根據大型臨床試驗數據顯示,這類藥物可有效降低33%的死亡風險,將患者的整體存活期可額外增加三年以上,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帶來治療新契機。三大指標 定義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的分類,有助於醫師提供更精準的治療策略。楊明昕醫師說,目前主要依據以下三大指標:1. 葛里森指數超過8分:代表腫瘤病理分化差,癌症侵略性高。2. 骨轉移三處以上:尤其是非脊柱或非骨盆腔的骨轉移,顯示癌症擴散範圍較廣。3. 內臟轉移:如肺部或肝臟遭癌細胞侵襲,表示病情已相當嚴重。當患者符合以上三項指標中的任兩項時,則歸類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需採取更積極的治療方式,以提升存活機率,延長生命時間。規律運動與健康管理 是長期抗癌的重要關鍵楊明昕醫師提醒,接受荷爾蒙治療的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可能會出現疲累、骨痛或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建議患者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例如散步或簡單的伸展運動,有助於維持體能與心理健康;此外,均衡飲食和規律作息也是抗癌過程中的重要關鍵。楊明昕醫師強調,除了藥物治療,患者的生活管理一樣重要。透過規律的健康習慣,不僅能提升治療效果,還能幫助患者穩定情緒。他呼籲民眾,若有疑似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自己的健康多爭取一份保障。
55歲男染肺炎桿菌…長期「1習慣」害病逝 重症醫嘆:明明有得救
一名55歲男性感染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原本可以針對細菌種類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然而藥物對他卻完全沒有作用,最終搶救無效身亡。重症醫師說明,該名患者長期亂吃抗生素,產生了全身性的耐藥性,「我知道敵人是誰,在哪裡,但敵人已經衍生具有強大的『護甲』」,讓人感到十分遺憾。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表示,民眾習慣自己亂吃抗生素是相當危險的行為,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已成為全球健康的重要挑戰,尤其是在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和濫用的背景下。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報告,每年約有70萬人因耐藥性感染死亡,如果不採取有效行動,到了2050年可能上升至每年1000萬人。醫師說明,在亞太地區,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問題尤為嚴重,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過度使用抗生素以及醫療基礎設施的不足,耐藥性細菌的傳播速度正在加快。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監測報告,感染多重抗藥性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發的敗血症,其28天死亡率高達36.5%。黃軒指出,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指的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對抗微生物藥物,例如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抗真菌藥物、抗寄生蟲藥物,這些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降低,導致這些藥物治療感染的效果減弱甚至無效。這不僅會延長疾病的持續時間,還可能導致更高的死亡率,若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持續,預計到2050年,台灣每5人中就可能有1人因抗藥性感染而喪命。
未來每5人恐1人因此送命! 55歲男染菌有藥醫卻因「這1習慣」搶救無效
亂吃抗生素而導致的耐藥性問題,已經是全球性的健康緊急狀態。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分享,一名55歲的重症患者,由於長期亂吃抗生素,產生了全身性的耐藥性,導致藥物沒有任何作用,最終搶救無效身亡,讓他忍不住直呼「我知道敵人是誰,在哪裡,但敵人已經𧗠生具有強大的『護甲』,我所有的武器,也全都失效」。黃軒日前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表示,他曾經遇到一位55歲的重症患者,因長期自行服用抗生素,產生全身性的耐藥性,「明明知道那個重症患者,是由於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感染,最終還是搶救無效……我們原本是可以針對細菌,用有效的抗生素,至終都對他是完全沒有效的」。黃軒接著說到,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已經成為全球健康的重要挑戰,尤其是在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和濫用的背景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每年約有70萬人因耐藥性感染而死亡,若不採取有效行動,到了2050年,這一數字可能上升至每年1000萬人,並造成經濟損失達100萬億美元。黃軒指出,在亞太地區,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問題尤為嚴重,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過度使用抗生素以及醫療基礎設施的不足,耐藥性細菌的傳播速度正在加快。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監測報告,部分細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比例相當高,像是「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抗藥性高達90%,而感染「多重抗藥性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發的敗血症,其28天死亡率高達36.5%,這讓黃軒不禁感嘆「若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持續,預計到2050年,台灣每5人中可能有1人因抗藥性感染而喪命」。黃軒說明,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指的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對抗微生物藥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抗真菌藥物及抗寄生蟲藥物)敏感性降低,導致這些藥物治療感染的效果減弱甚至無效,「這不僅會延長疾病的持續時間,還可能導致更高的死亡率,且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不僅僅指抗生素而已」。黃軒提到,世界衛生組織推出了《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行動計劃》,其核心目標包括提高對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認識和理解、加強監測和研究能力、減少抗微生物藥物的不當使用、提供可持續的投資來應對耐藥性,以及鼓勵全球合作,共同採取行動。文末,黃軒也強調,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緊急問題,需要各國政府、醫療機構和個人共同努力,「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通過綜合措施的實施,我們可以延緩耐藥性的發展,保護人類健康的未來」。
拯救抗生素!抗藥性比例增10倍 70歲以上死亡人數增8成
每年的11月18至11月24日是「世界抗生素週」,抗生素抗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重要議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抗藥菌的傳播涉及人類、動物及環境等多層面。南投縣衛生局邀請臺北醫學大學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所黃旭山教授進行用藥安全論壇講座,傳遞正確使用抗生素及藥物濫用防制觀念。近年來,臨床觀察到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逐年升高趨勢,以台灣加護病房中最常見的屎腸球菌為例,從2007年到今年,抗生素抗藥性比例上成長了1.88倍;第二常見的肺炎克雷白氏菌抗藥性比例,甚至成長了10倍之多,導致臨床治療困難,經常需要用到後線的抗生素治療。更有研究顯示,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一般細菌感染更具威脅性、致死機率相對高出66%,患者住院天數也因此增加7.5天。和20年前相較,70歲以上長者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死亡人數大幅上升80%。黃旭山教授指出,隨著醫療、農業用藥發展、家庭寵物普及率提升,抗生素使用越來越頻繁,抗生素對人類、動物及環境等環保永續議題不斷提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報告指出,原本可以治療的疾病,有可能因為藥物如抗生素的濫用,造成抗藥性產生等相關問題而變得難以治療。另外不正當的使用藥物於非醫療上,也造成了藥物濫用等社會問題,因此正確使用藥物及避免藥物濫用,是醫療衛生單位、環境單位及農業單位與你我必須共同努力的課題,希望透過此講座傳達正確用藥安全及建立藥物濫用防制觀念。衛生局陳南松局長呼籲民眾謹記「四不一要」:「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感冒藥,更不是萬靈丹,依照醫生囑咐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保障自身及家人朋友的健康的最佳方式。陳南松說,抗生素是醫師針對個人不同的細菌感染和病症所開立的藥物,不可與他人共用或分享,並且須注意抗生素的服用,務必將整個療程吃好吃滿,如有症狀儘速就醫並聽從醫囑服藥,絕不可擅自使用抗生素,全民一同響應「世界抗生素週」。
沉默疫情!抗生素抗藥性持續升高 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少1.8年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已成全人類健康的重大隱憂,若抗藥性問題持續,預計到了2035年,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將縮短1.8年;而至2050年,每年將造成1,000萬人因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死亡,甚至高於癌症死亡人數,可以說是「沉默疫情」。近年來,臨床觀察到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逐年升高趨勢,以台灣加護病房中最常見的屎腸球菌為例,從2007年到今年,抗生素抗藥性比例上成長了1.88倍;第二常見的肺炎克雷白氏菌抗藥性比例,甚至成長了10倍之多,導致臨床治療困難,經常需要用到後線的抗生素治療。更有研究顯示,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一般細菌感染更具威脅性、致死機率相對高出66%,患者住院天數也因此增加7.5天。和20年前相較,70歲以上長者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死亡人數大幅上升80%。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王復德理事長指出,「抗生素抗藥性不但會讓可以治療的藥變少、增加住院天數與療程,導致醫療費用的上升,最令人擔憂的是促使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超級細菌』出現,讓感染變得難以控制,甚至不治。」他指出,耐碳青黴烯類細菌日益嚴重,特別是鮑氏不動桿菌(CRAB)被認為是台灣的頭號超級細菌,其抗藥性高達7-8成,患者常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因應抗生素抗藥性嚴重威脅,行政院也將於明年正式啟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期望達到5年內抗生素使用量下降5%與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住院病人感染發生率下降10%等兩大主要目標。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邱政洵理事長提醒,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並不是消炎藥或是退燒藥,民眾一定要遵守抗生素使用「四不一要」原則,以及透過「診間三問」詢問醫師,以減少抗生素抗藥性風險產生。「四不一要」原則是「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診間三問」,第一是「需不需要?這次的症狀與診斷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第二是「小心什麼?本次服用抗生素該注意什麼?」第三是「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該服用幾天?」邱政洵理事長同時也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呼籲民眾透過日常預防措施來降低病菌引起的感染,間接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會。他建議民眾平時應勤洗手保持雙手清潔,注意身體感染徵兆及其併發症,若有持續發燒、呼吸困難、血壓降低等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就醫不拖延。此外,他也提醒民眾根據國家公衛政策接種相關疫苗,如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疫苗,來獲得專一性抗體以預防感染。
「抗生素濫用」釀危機! 十年後平均壽命恐縮短1.8年
根據最新全球研究,每年有數百萬人因抗藥性細菌失去生命,對全球醫療系統造成巨大壓力。預估到2035年,全球平均壽命將因此縮短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抗藥性問題列為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抗生素濫用恐致「無藥可用」 10年後壽命恐縮短1.8年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表示,疫情期間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加護病房內的抗藥性細菌數量上升,導致重症患者的治療難度更高,尤其高齡患者的死亡率也隨之上升。為降低抗藥性風險,加護病房已與藥師和感染控制團隊合作,嚴格管控抗生素的使用,並升級感染監測系統。內科部主任廖俊星指出,臨床上遇到抗藥性細菌時,醫療團隊往往不得不使用副作用較高的第二線藥物,這不僅增加患者的健康風險,亦對醫療資源帶來額外負擔。防無藥可用 謹守「四不一要」、「診間三問」亞東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楊家瑞提醒民眾,抗藥性問題遠比想像中嚴峻,必須共同努力維護抗生素的多樣性,加強全民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認識。臨床上仍發現許多民眾對抗生素存在錯誤迷思,如擅自停藥、私自購藥、主動要求開立抗生素等行為。他再次呼籲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遵守「四不一要」原則:「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私自購買抗生素服用「不」服用他人抗生素「不」隨意停藥「要」遵循醫囑使用抗生素此外,他也推廣「診間三問」的概念,幫助民眾在看診時能與醫師有效溝通:「有沒有」:藥物是否包含抗生素?「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服用多長時間?「小心什麼」:服用抗生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嗑鍋養生1/颱風後「四大名補」正對時 中醫:亂加蔬菜當心烙賽
颱風一個接一個來,緊接著東北季風又報到,讓台灣陷入下雨、驟冷、潮濕的境地,「此時正是『四大名補」吃鍋養生的好時機,包括十全大補、藥燉排骨、燒酒雞、羊肉爐』,鄒瑋倫中醫師告訴CTWANT記者,這些集合老祖宗千百年智慧的藥膳具有提神養氣的功效,不過她也提醒,「若是亂加蔬菜恐會導致腹瀉,反而得不償失。」十全大補、藥燉排骨、燒酒雞、羊肉爐的藥材配方已廣為流傳,無論是中醫診所或市售商品都可買到。「十全大補適合經常手腳冰冷、頭昏眼花、貧血氣虛;藥燉排骨促進血液循環,可補充精神體力,四季都可以吃;羊肉爐適合倦怠疲勞想補充體力的人,由於羊肉屬熱性食物,所以較適合秋冬食用;燒酒雞能補氣養身,但含有酒精,適合對酒精接受度高的人。」鄒瑋倫說。「它們都非常適合跟食材一起烹煮,例如雞肉、羊肉、排骨,單純喝煲湯、吃肉就能暖胃暖心,還能促進腸胃道消化、提振食慾,也可以促進循環,提升睡眠品質。」鄒瑋倫說,這四大名補歷經千百年不斷修正後,調整成如今的配方,但因台灣人十分熱愛火鍋料理,這四大名補又被當成火鍋食用。「例如店家已經調製好一鍋很棒的藥燉排骨,但許多人卻又另外加一堆火鍋料,或是甚麼蔬菜都加進去,食物的寒、熱、溫、涼、平等屬性全都混淆一起,很容易造成腹瀉,然後有些人就誤會是因為太補了!」鄒瑋倫解釋,蔬菜中含有草酸,若與補湯中的中藥材、肉類混在一起,很容易產生不好的氣味,甚至可能增加結石、尿酸增加導致痛風的風險。鄒瑋倫中醫師認為單喝藥膳補湯最能滋養身體,若要加蔬菜則要適量,以免食物屬性混淆。(圖/CTWANT資料照)「單純喝補湯是最好的,身體也最能吸收藥膳的精華。」真要加蔬菜,鄒瑋倫建議把握「三蔬三根」的適量原則,也就是三樣蔬菜、三樣根莖類。「盡量單純一點,再視個人狀況選擇,例如糖尿病患不要選擇芋頭這類的根莖類食物,以免增加血糖波動。」但也有專家認為藥膳加蔬菜沒問題。「我自己吃羊肉爐時,最喜歡加高麗菜、大陸妹些蔬菜了!」李思儀中醫師說,她的許多病人也都是以藥膳包當成火鍋湯底,然後加入想吃的蔬菜,不曾聽過有不適的情形。熱愛吃鍋的營養師程涵宇認為,就營養價值上,藥膳火鍋不僅能調節體質,還能吃出好氣色。「藥膳火鍋中的中藥材如黃耆、人參、枸杞等有助提升免疫力,搭配當季蔬菜簡單燙煮一下就起鍋,保留更多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增強代謝。」另外,紅棗含豐富膳食纖維、枸杞有維生素A,具有養血滋陰作用,有助於改善氣色、潤膚養顏。程涵宇說,寒涼性的蔬菜如白菜、竹筍、冬瓜、絲瓜、茼蒿,吃較多時可能會稍微減少溫補藥材的藥性,建議選擇平性的蔬菜,如木耳、青江菜、香菇、菠菜,較不會與藥材起衝突。鄒瑋倫建議品嘗藥膳補湯時,若有任何狀況都可與中醫師討論,或許是體質不適合某些藥材,或是另外加入的食材有問題,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討論與釐清。另外,也不要一邊喝補湯、一邊喝手搖飲料、汽水、冰飲,都會讓藥膳效果打折,如果擔心上火,可再準備水果如水梨等平衡一下。
藥華藥完成ET全球三期臨床試驗明年初解盲 林國鐘:盼造福罕見血癌患者
藥華藥(6446)今天(12日)宣布旗下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簡稱Ropeg,即P1101)之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ET)全球多國多中心第三期臨床試驗(簡稱SURPASS ET)的最後一位受試者完成試驗,預計2025年初取得並公布評估指標之統計結果;之後將準備送件申請臺灣、美國、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多國ET藥證,有望成為未來營運加速成長的第二引擎。藥華藥今天以622元作收,下跌12.00元,跌幅達1.89%。10月營收9.1億元,年增67%,10月營收以罕見血癌新藥Ropeg的美國銷售為主,美國及日本市場業績持續成長。2024年累計營收已達75.9億元,年增89.40%。藥華藥執行長林國鐘表示,美國FDA自1997年以來已有20多年未批准治療ET的新藥上市,FDA正式批准Ropeg進行用於治療ET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已令人十分振奮,如今完成試驗更是達成一重大里程碑。Ropeg已讓全球許多PV患者受惠,同時擁有持續擴展用於更多適應症的可能性,我們有信心Ropeg可以造福更多MPN患者。Ropeg 為藥華藥自行研發生產之新一代創新長效型干擾素,至今已獲全球約40個國家核准用於成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患者,包括美國、日本、中國及歐盟等主要新藥市場。ET與PV同為骨髓增生性腫瘤(MPN),病人數亦相近。目前ET主要用藥是仿單標示外的愛治(HU),但研究顯示,2成ET 患者對HU不耐受或產生耐藥性;第二線用藥則是安閣靈(Anagrelide),也是唯一獲FDA核准的ET用藥,用於HU無效或無法忍受其副作用的病患。因Ropeg用於PV的臨床試驗結果正面,藥華藥遂與FDA會議討論後啟動SURPASS ET臨床試驗,以比較Ropeg與安閣靈用於ET的療效、安全性與耐受性,收案範圍含括美國、日本、台灣、韓國、香港、中國、新加坡與加拿大,共收入174位受試者。另外,Ropeg於美國及加拿大進行的無對照組之單臂臨床試驗EXCEED ET臨床試驗也已收案完成,在醫師與病人的熱烈迴響下收案踴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收案人數迅速超過原訂目標的64人,為控制收案人數才截止收案於91人,高達原訂收案目標的142%,顯示臨床研究機構對Ropeg顯著療效和安全性的高度關注,預計將非常有助於未來申請ET藥證。藥華藥預計2025年年初獲SURPASS ET臨床試驗評估指標之統計結果,之後將準備送件申請全球多國ET藥證,現正積極投入行銷前準備。Ropeg上市銷售至今已造福全球上萬名PV病患,推動藥華藥營收每季穩健增長,成績亮眼。未來Ropeg獲各國ET藥證後,有望成為藥華藥衝刺業績成長又一強大動能。
燒錢徒勞2/管控超級細菌事倍功半 政府橫向整合應提升指揮位階
號稱是國家級的抗生素抗藥性管理5年計畫明年即將上路,但除立委葉元之踢爆衛福部未強制要求醫療機構通報院內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統計結果恐嚴重失真外,專家也提醒國內感染科人力不足、抗生素抗藥性根源複雜等棘手難題,必須由衛福部、農業部、環境部通力合作才能控制,建議該國家計畫的主管層級應提高到政院,各部會齊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醫師指出,感染科醫師主責病患生死的緊急狀況,例如高燒不退、術後感染陷入昏迷,不像慢性病可以長期找醫師拿藥看病,在「業績」掛帥在現實環境中,感染科醫師的健保點值難與其他科醫生相提並論,薪資也受到衝擊,感染科醫學生人數少,醫師人力自然吃緊。王任賢表示,台灣濫用抗生素問題嚴重原因複雜,包括病患迷信抗生素效果、醫生怕病患病情惡化超前給藥,以及環境性的抗藥性因素(例如動物飼料摻雜抗生素或醫院含排放抗生素廢水,進入人體食物鏈)等。但對照目前法定傳染病都要通報衛福部,感染超級細菌卻不用,對病患威脅就可能被低估,更可能對醫院制訂政策、分配預算有不利影響,衛福部應要求醫院,將超級細菌視同法定傳染病強制通報,不僅能提醒醫院重視防範控制,亦可提升感染科醫師在醫療機構中必要性。感染科醫生特別提醒民眾,有病要看醫生,不要自行到藥局買抗生素,以免體內累積過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危害健康。(圖/趙世勳攝)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王政太醫師則表示,該學會已向健保署爭取試辦感染科醫師「審核」醫院內部抗生素使用狀況時,也能比照醫師開藥獲得健保點數給付,但更期待未來「試辦」可以長期實施,讓感染科醫師付出與回報成正比,鼓勵更多醫學生投入感染科領域。王政太指出,免疫不全性病患,包括癌症病人因接受治療而免疫不全,及侵入性治療(例如開心手術)術後病患,都是感染超級細菌的可能高風險族群,感染科醫生責任就是全力降低術後感染機率。高風險(染病)族群除應按醫囑做好健康管理(飲食睡眠等)、接種疫苗強化免疫力,也要避免自己與親人濫用抗生素。至於民眾抱怨親人住院感染後,抗藥性檢驗太慢錯失換後線抗生素時機,王政太也說,最新尖端快速檢驗感染設備(例如使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CR偵測),就算醫院願意添購採用,檢驗費也不斐,常需患者自費(千元到五萬元不等),即使家屬接受,要全面落實到地方型醫院或診所也仍有困難,現階段降低醫療機構內部感染比例,仍是防治超級細菌的關鍵。「抗生素抗藥性根源複雜,之前食藥署原本計畫針對優酪乳、乳酸菌飲料調查菌種抗藥性,也與此有關。」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說,雖然後來衛福部對該研究態度保留,但其實隨著醫藥、食品科技進步,連胃酸抑制藥都有研究顯示可能會增加病人發生院內感染肺炎的風險,優酪乳菌種既可能與抗藥性有關,自然也應研究釐清。她表示,要預防抗藥性出現,除了病患要有不直接買藥、或逕行要求醫師開藥的衛教警覺,避免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累積抗藥性風險外,由於目前抗生素使用紀錄,並未強制登載健保卡的就醫紀錄中,若民眾仍自行買抗生素使用,一旦緊急就醫,醫生未必能精確掌握抗生素使用史,就可能錯失及時投入後線抗生素控制病情,衛福部除應強制要求醫院通報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病例,也應要求診所、藥局若開抗生素藥品,應登載在病人健保卡上,才能完整紀錄病患使用抗生素史,作為就醫參考。不少學術研究都指向業者在家禽飼料中未依規定添加抗生素,可能導致食用者體內抗生素超高,成為產生抗藥性的高風險群,對健康恐造成危害。圖為業者養殖家禽畫面,非新聞當事人。(圖/黃耀徵攝)「若真要控制抗藥性,應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統籌衛福部、農業部、環境部等相關單位通力合作」沈采穎認為,嚴格管制食用家禽濫用抗生素(農業部主管)、嚴格控制醫療機構排放含過量抗生素廢水(環境部主管),都屬於抑制抗藥性工作的一環,若僅由衛福部逕行要求其他部會配合,欠缺橫向合作,將如同植物生病不找出病源,卻只是修剪染病樹葉,最終恐淪於紙上談兵。
燒錢徒勞1/衛福部花19億反擊超級細菌 遭疑醫院回報制度出師未捷
因應世界各國向「超級細菌」宣戰,衛福部明年起將啟動為期5年的「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劃」,總經費19億元,目標是減少成人使用抗生素用量5%,降低超級細菌「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簡稱CRAB)」感染率10%。所謂「超級細菌」在醫學上就是指「抗藥性細菌」,因為現有細菌已經對諸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因此患者感染了超絕細菌後,可能無藥能醫,而非指新發現某種特定細菌。衛福部跟進世界潮流,以防範抗生素濫用、預防抗藥性為起點,欲防堵超級細菌肆虐。但立委葉元之卻踢爆,衛福部疾管署雖建置「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簡稱THAS)」,監控醫院超級細菌感染狀況,但卻僅要求各醫院「自願」通報。換言之,醫院若為了省事,不通報院內感染案例也行。立委葉元之質疑,政府推動對抗超級細菌感染五年計畫,但衛福部卻未強制醫院通報院內感染事件,恐使相關統計數據失真,不利實際控制。(圖/黃耀徵攝)據了解,葉元之質詢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的通報機制,就是因為收到民眾陳情,抱怨院方對防範超級細菌掉以輕心,明知加護病房內已有疑似感染病例,卻因沒有負壓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只能用簡易拉簾隔離疑似已感染病患,重症患者家屬只能聽天由命,他懷疑這樣做根本難以避免擴大感染。歷經疑似超級細菌事件的E先生(化名)告訴本刊記者說,今年春節前他的九旬父親呼吸急促,緊急送往台北某大型醫院呼吸加護病房急救,之後院方告知病情趨穩後應可出院,然而接下來家屬卻發現其父連續幾天白晝昏睡、晚上難眠伴隨臆語。院方懷疑可能是院內感染,告知檢驗超級細菌約需一週時間,結果老父病情急轉直下,沒等到檢驗結果就已過世。因為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及醫護人力不足,即使加護病房內出現疑似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病例,也難被隔離,加護病房病患感染超級細菌機率升。(圖/報系資料照)E先生後來在離院前意外得知,院方早已「懷疑」他父親感染「碳青黴烯類耐藥肺炎克雷伯菌」CRKP,若即時投藥後抗生素也許有治癒機會,但因醫院沒有快速檢驗設備,只能等驗結果、不敢貿然換藥;更令他驚訝的是,院方人士私下透露,他父親入院時,因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全滿,而且不只呼吸加護病房中有病患疑似感染CRKP,內科加護病房也有,無法移轉,醫護人員才用隔簾簡單隔離疑似病例,然而加護病房內以重症老人為多,抵抗力通常都不好,感染與否就全憑老天爺決定。此外,若病患死亡後確認感染,為避免醫療糾紛,院方也不會在死亡證明書上登載院內感染,統計失真,衛福部與醫院只能「盡力」控制,讓死者家屬埋怨「制度殺人」。也因此,若真有心控制超級細菌,強制回報、精確統計感染人數,恐怕是衛福部難以逃避的第一步。葉元之所擔憂的不只是19億元的公幣平白浪費,而是國家又浪費了5年的抗菌備戰時間,他以新冠疫情期間傳出院內感染,死亡率高達5成的超級細菌之一的CRKP「碳青黴烯類耐藥肺炎克雷伯菌」為例指出,衛福部統計,111年全國CRKP感染人次是1723人,112年1961人次,113年到9月底止已高達831人次,醫院CRKP感染人數確實逐年增加,每年可能至少有數千病患死於CRKP,然而卻沒有實際死亡案例統計,就是因為醫院採自願通報,感染存在「黑數」。
22歲女感染黴漿菌!竟罕見併發「壞死性肺炎」 治療1周才出院
一名22歲台日混血女大生,今年暑假返鄉探視住在日本的爺爺奶奶,返台後,趁著開學前熬夜追劇,日夜顛倒加上入秋後早晚溫差大出現感冒症狀,到診所就醫一周不見改善還出現呼吸喘、咳嗽症狀,到醫院就醫檢查竟感染嚴重黴漿菌肺炎,住院一周才康復出院。服藥仍反覆發燒 呼吸喘感染「黴漿菌」肺炎臺中醫院家醫科醫師張祐維指出,患者到院時主訴低燒(攝氏37~38度間)、乾咳症狀,到住家附近診所就醫,服藥後仍反覆發燒,治療一周不但未改善還開始出現呼吸喘、食慾變差、痰咳不出來的症狀,家人覺得不對勁陪同到醫院就醫,x光一照發現右肺下方一大片都白了,抽血檢查後確診是黴漿菌肺炎。症狀惡化成「壞死性肺炎」 後線抗生素治療好轉雖醫療團隊立即以第一線抗生素治療,三天後再照x 光發現肺炎未改善,進一步斷層掃描顯示出現壞死性肺炎症狀,緊急加強後線抗生素治療一周,病況才終於穩定出院。張祐維醫師指出,黴漿菌有「行走的肺炎」之稱,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與年長者,雖飛沫傳染感染性極高,併發症通常不會太嚴重,通常治療五到七天就可以痊癒,像該個案既年輕且出現壞似性肺炎併發症相當罕見。患者較去年同期多三成 久乾咳或持續發燒應就醫「近日日夜溫差大,門診陸續出現黴漿菌肺炎感染患者,較去年同期約多三成。」張祐維提醒,根據日本統計,國人最愛旅遊的日本黴漿菌感染人數創十年新高,甚至出現抗藥性的黴漿菌,門診中這名旅日返台的年輕大學生就是旅日返台後感染嚴重黴漿菌肺炎,提醒民眾如出現乾咳或持續發燒症狀,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才能避免肺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全球頭號傳染病殺手!結核病取代新冠病毒 疾管署:國內疫情穩定控制
結核病(Tuberculosis)超越新冠肺炎(COVID-19)成為2023年全球傳染病死亡首因,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報告指出,去年新診斷患者逾800萬人,也是歷年最高紀錄,對此,國內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我國結核病並未出現失控現象,至於在國際間,推測是因COVID-19疫情各地醫療量能受影響。結核病成全球頭號傳染病殺手。(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據WHO今天發布的報告,結核病在2023年取代新冠肺炎成為傳染性疾病相關死亡案例中的首要原因,突顯全球在根除結核病上面臨的挑戰。WHO的數據顯示,去年約有820萬人被新診斷為結核病患者,這是自WHO於1995年開始全球結核病監測以來的最高紀錄,高於2022年報告的750萬人。對此,羅一鈞表示,國際上有些國家因為過往新冠疫情時,封城、衛生體系崩壞,讓原本定期追蹤的病人,無法獲得妥善治療;加上醫療體系量能無法支應結核病篩檢,導致篩檢率降低,造成全球結核病失控。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我國結核病並沒有出現失控現象。(示意圖/達志/美聯社)至於國內情況,羅一鈞指出,台灣較無經歷新冠疫情期間的特殊現象,雖然疫情升溫期間,有些民眾因不敢就醫而減少篩檢,但是受影響時間並不長,僅在2021、2022年有看到篩檢量短暫下降,去年就已明顯回升,因此國內結核病疫情仍持續在穩定控制上,並沒有明顯受到影響甚至失控的狀況。針對國內疫情是否受國際影響,羅一鈞認為,目前外籍人士僅占全國結核病確診個案約10%,每年約700餘例,因此仍以控制本土疫情為優先;不過她也坦言,鄰近國家結核病有多重抗藥性的比例,遠高於台灣,因此也會密切注意,如移工入境跟定期健康檢查不會鬆懈。WHO近日顯示,結核病在2023年已取代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傳染性疾病相關死亡的首要原因。(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另外,疾管署也表示,台灣的結核病發生率從2005年每10萬人口73人,逐年降至2023年的28人,但要達到2035年每10萬人口小於10人的目標(約2340人)還有一段路要走。未來將擴大篩檢對象,加強潛伏感染者的治療,以加速降低發病率。WHO近日顯示,結核病在2023年已取代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傳染性疾病相關死亡的首要原因。(圖/翻攝自X)
抗藥性細菌威脅日益嚴峻 感染科醫師憂「恐面臨無治療武器可用」
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的藥物,但不當使用將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國內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加護病房的抗藥性細菌比率,近10年不斷攀升,最高增加至3倍,且多重抗藥性問題也延燒至門診和兒童病人。感染科醫師憂心,若新藥研發趕不上抗藥性產生的速度,恐面臨無治療武器可用的危機。抗藥性細菌的威脅日益嚴峻,世衛組織(WHO)稱為「無聲的大流行」,並列入全球十大健康威脅。抗藥性細菌會導致病人住院天數增加、醫療費用上升,如果抗藥性危機未能有效遏制,推估至2050年,每年有3.3萬人因抗藥性感染死亡,占台灣每年總死亡人數的2成,財產損失估計3000億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莊涵琄指出,過去10年來,國內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加護病房抗藥性細菌比率持續攀升。2023年第1季和2014年相比,具有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抗藥性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上升231%,腸桿菌上升198%,腸球菌上升了62%。過去認為抗藥性問題較常出現在年長者或重症加護病房,其實多重抗藥性問題已延燒至門診和小兒科。莊涵琄說,今年發現不少黴漿菌感染的成人或兒童,抗藥性約有6到7成,須使用到第二線藥物才行;門診也發現,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蜂窩性組織炎,一線藥物盤尼西林效果越來越差。新竹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林千裕指出,抗藥性是整個群體的問題,去醫院探望重病患者之後,就可能把抗藥性細菌帶回家。林千裕說明,當病人診斷為細菌感染,通常會一次做8、9種藥物敏感性測試,判讀哪種抗生素對病人最有效,但臨床上偶爾會遇到病人測了全部抗生素,卻找不到哪種可有效對治,等於束手無策,須嘗試是否有第10種抗生素可用,或是加大劑量、合併使用等做法,希望克服抗藥性問題。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抗生素研發困難,成本和收穫不成比例,需要珍惜使用,他提醒民眾實踐「四不一要」原則,即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自行購買抗生素、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以及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混血女大生赴日探親小感冒 回台「右肺白一片」確診染黴漿菌肺炎
日本爆發黴漿菌疫情,台中22歲台日混血女大生9月赴日探親返台,日夜顛倒追劇加上入秋溫差大出現感冒症狀,被檢出黴漿菌感染甚至罕見併發壞死性肺炎症狀;亞大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觀察門診亦發現,近1周黴漿菌感染住院的病童占將近5成,國內疫情似乎蠢蠢欲動。入秋後日夜溫差大,門診出現黴漿菌肺炎感染案例。台日混血女大生9月赴日探親返台,作息日夜顛倒加上溫差大,出現低燒、乾咳就醫,服藥1周未改善甚至會呼吸喘、咳嗽、食慾變差、痰咳不出來,赴台中醫院X光一照發現「右肺下方一大片都白了」,確診是黴漿菌肺炎,且併發罕見壞死性肺炎症狀,約1.5個月才痊癒。台中醫院家醫科醫師張祐維表示,黴漿菌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與年長者,且併發症通常不會太嚴重,但因國人最愛旅遊的日本近日黴漿菌感染人數暴增,甚至出現抗藥性的黴漿菌,及大學生感染嚴重肺炎案例。此外,觀察今年門診,黴漿菌感染較去年同期約多3成,推論與國內口罩政策解除有關。鄭詩橤觀察亞大醫院兒科門診則發現,院內住院病童中將近一半是感染黴漿菌,加上門診也有不少小朋友發燒、咳嗽,雖然病情不算嚴重,仍擔心黴漿菌疫情可能蠢蠢欲動。她指出,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之一,症狀包括發燒、咳嗽、頭痛、喉嚨痛、肌肉痠痛和輕微腹瀉等。因初期會先以低燒症狀表現,精神狀態多半良好,免疫力佳者甚至可能無症狀,被形容為「會走路的肺炎」,容易被忽略,但也有不少幼童免疫力弱,可能重複感染,不斷進出醫院讓家長疲於奔命,提醒民眾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
謊稱幫針灸調理身體!女兒遭下藥性侵 母竟護航男友「軟軟的不能插入」遭打臉
新北市一名徐姓男子,以針灸可替人調理體質為由,和女友阿芬(化名)及其女兒小美(化名)約在住處,騙對方吃下安眠藥並強制性交。小美去驗傷提告後,媽媽卻大力迴護徐男,稱男有不舉、不可能性侵,徐男也否認犯行;法官依以藥劑犯強制性交罪,判處徐男8年徒刑,台灣高等法院今判上訴駁回。判決書指出,阿芬與徐男交往後,曾多次向女兒稱徐男為中醫師,小美也曾2次接受徐男針灸。2022年3月間,阿芬叫徐男到中和住處幫女兒針灸,阿芬還說「因為徐男說要在子時針灸效果比較好」,因此徐男分別在凌晨12時、3時替小美針灸。小美主張,徐男之前曾說,會找認識的人調配調養身體的藥,並在完成針灸後要她小睡,再將她叫醒,餵她吃下下含「艾司唑侖(Estazolam)」成分的安眠藥「悠樂丁」;清晨7時許,媽媽出門上班,她在半夢半醒間感覺徐男脫她褲子侵犯她,但她卻因藥物影響無力反抗,一路睡到下午3、4點才醒來。醒來後,小美隨即打電話求助朋友,並在撥打113後,並在弟弟的陪伴下至醫院驗傷報警,對徐男提出告訴。檢察官傳喚調查多項證據,包含警方持搜索票至徐男住家時,查扣197顆悠樂丁安眠藥,經送榮總鑑驗,檢出舒樂安定(伊疊唑侖)(Estazolam)成分;阿芬則不斷袒護男友,辯稱他不舉、「生殖器軟軟的不能插入」,不可能性侵小美,甚至否認說過徐男學過中醫、徐男沒有幫女兒針灸,自己也沒有約徐男幫女兒針灸。阿芬還說,當天有看到男友專用的杯子在女兒的房間內,懷疑女兒是抹了杯子上的DNA後,塗在自己的內褲、衛生棉、外陰部、陰道深部。徐男律師則稱,徐男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更曾因尿道感染造成生殖器撕裂傷,會影響其生殖器勃起功能。但一審法院認為,即便有糖尿病等疾病,也不見得會影響性功能,且案發當時,無法證明徐男有性功能障礙、無法以生殖器勃起插入女性陰道,另據其他客觀證據,判定徐男有罪,處以有期徒刑8年;至於徐男被控違反《醫師法》非法執行醫療業務部分則為無罪。案經上訴,高等法院審理後維持一審見解,今(16)日駁回上訴。◎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美國娛樂圈又爆醜聞! 才剛被提告性騷擾…肯爺再遭前助理指控下藥性侵
美國饒舌天王「肯爺」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現名Ye),上周才被爆與小18歲的模特兒妻碧安卡(Bianca Censori)出現離婚危機,如今又遭前私人助理勞倫(Lauren Pisciotta)指控,稱肯爺在與「吹牛老爹」(Diddy)共同主持的派對上對她下藥,並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遭性侵。據悉,勞倫在今年6月針對肯爺性騷擾一事提告。根據外媒《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勞倫在本月8日提交了相關文件,依洛杉磯高等法院的文件顯示,勞倫在2021年至2022年間擔任肯爺的私人助理。她聲稱,肯爺邀請她參加一場在聖莫尼卡舉行的派對,當時肯爺告訴所有來賓,如果不喝酒,就必須離開這場聚會,因此她也喝了幾口飲料。怎料,勞倫才剛喝幾口,就開始失去方向感,進行高度迷茫的狀態,並倒向肯爺;隔日,她表示自己醒來後,完全不記得前一天晚上發生什麼事,只感到「羞愧和尷尬」。不過,法院文件指出,勞倫雖然相信自己被下藥,但她認為是工作室助理或其他人準備的飲料。事情之所以曝光,是由於肯爺在與前妻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爭吵時,金卡戴珊對勞倫表達了負面言論,並指控「肯伊威斯特對她不忠」。當時勞倫曾想向對方澄清,「這是不真實的,我沒有也不會不尊重Ye、你或你的婚姻」,肯爺卻阻止了她,並坦言「我們確實有發生過1次關係」。報導指出,勞倫早在今年6月就控訴肯爺性騷擾、不當解雇,並指責對方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向她傳送性相關的訊息及影片。肯爺的律師團隊則回應稱,該訴訟毫無根據,「對方因為向肯爺求愛不成,而對肯爺進行勒索」。事實上,倫皮斯喬塔早在過去就曾經指控過肯爺性騷擾、不當解雇,但當時肯爺否認,他的律師團隊甚至還稱,「是對方因為向肯爺求愛不成,而對肯爺進行勒索」。至於正在監獄中候審的吹牛老爹,並沒有被指控與這起性侵案有關。目前肯爺並未針對相關指控做出任何回應。
英國獸醫留下安樂死小貓偷養仍不治 主人怒: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一名英國女獸醫被控違反工作倫理,在被寵物主人要求將生病小貓「安樂死」時,私自將小貓的晶片換下,並且將牠帶回家治療飼養,但小貓仍在2個月後死亡。小貓飼主指控她自做主張的行為為自己與小貓「帶來不必要的痛苦」。這名獸醫則在聽證會上表示,她那天早上已經執行了3場寵物安樂死,「真的無法再面對另一台安樂死手術」。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沙福郡(Suffolk)的一名女士指控,她在2021年12月向獸醫院支付了約500英鎊(約新台幣2.1萬元)費用,預計將一隻患有疾病的8個月大小貓「Shadow」安樂死。然而,獸醫珍妮‧帕羅迪(Janine Parody)博士沒有將Shadow安樂死,而是注射鎮定劑將牠結紮後,偷偷更換了寵物晶片並且將Shadow帶回家飼養。這名女士表示,自己時常在街上餵養流浪街貓,也因此收養了原本同樣是街貓的Shadow,可是當她將Shadow帶回家後,發現牠疑似感染了超級細菌「MRSA」(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當時牠病得很重、身體虛弱。她為了讓Shadow少受點痛苦,支付了500英鎊將其安樂死,卻沒想到Shadow在她不知情的狀況下被執行安樂死的獸醫帶回家偷偷飼養。帕羅迪則在英國皇家獸醫學院(RCVS)法庭上辯稱,自己當天已經連續執行了3場寵物安樂死,「我真的無法再面對另一台安樂死手術」,因此帕羅迪在諮詢了另一位動物皮膚科醫生的意見後,認為Shadow還有救,於是給牠剃了毛,閹割了牠,並且請另一位同事移除了牠身上的晶片後,將Shadow偷偷帶回家飼養。帕羅迪與Shadow一起度過了一個聖誕假期,但是當帕羅迪的同事質疑Shadow為何沒有身分資料與病例時,帕羅迪坦承了自己的行為。之後,帕羅迪服務的單位通知Shadow的主人來接回牠,但Shadow的健康狀況並未好轉,並且在2022年2月不幸死去。為此,帕羅迪遭到革職並且接受調查。Shadow的飼主則主張,因為帕羅迪的自作主張,她與Shadow都受到了「額外的、不必要的痛苦」。皇家獸醫學院的調查認為,帕羅迪會想偷偷留下這隻貓,與她當時在Covid-19大流行的異常壓力下工作有關。此外,由於獸醫院方面的溝通錯誤,帕羅迪當時並不知道Shadow是有主人的貓,以為牠是一隻被主人遺棄的流浪貓。帕羅迪事後在法庭上表示:「我明白,我決定不對Shadow實施安樂死,而且在未經飼主同意的情況下對牠進行治療,這是錯誤的決定。但這是我在非常非常忙碌和壓力很大的一天下做出的決定,當時我以為這隻貓沒有主人,但我也完全明白這不是藉口。」她還難過地闡述,「雖然我已經當了十幾年的獸醫,但面對安樂死手術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英國皇家獸醫學院的專家小組認為,帕羅迪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她「做出了一系列非常糟糕、且她無權作出的決定」,因此判決她做出了「不光彩行為」(Disgraceful conduct)。根據英國法律,「不光彩行為」指的是會降低該行業人士(如官員、律師、醫師)在他人眼中聲譽的行為,可能會導致法律上的制裁,在最嚴重的狀況下,還可能被該行業除名。,
胃痛吃成藥止痛仍無法緩解? 當心是「幽門螺旋桿菌」惹禍
40歲的忙碌工程師吳先生,經常胃痛且靠吃成藥止痛及緩解,近期服藥已無法改善症狀,甚至開始解黑便,直至胃痛冒冷汗求診,發現胃部已有多處潰瘍,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併發胃出血。染幽門桿菌 吃止痛緩解恐更嚴重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肝膽腸胃科葛齊醫師表示,止痛藥非萬用藥,因為吳先生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只吃止痛藥不僅無法治癒,潰瘍還會重覆發作且惡化。而胃潰瘍的危險因子包含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抽菸喝酒、飲食習慣不良、壓力過大、內分泌失調,以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殺菌藥物治療 加速胃潰瘍癒合速度葛齊醫師說明,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通常容易產生長期胃部不適、胃潰瘍,透過質子幫浦抑制劑抑制胃酸搭配幽門螺旋桿菌的殺菌藥物治療,以達到根治幽門螺旋桿菌及加快潰瘍癒合的目標。此外,醫師向吳先生強調要配合調整生活型態及按時服藥勿自行停藥,否則可能造成治療效果不佳及幽門螺旋桿菌抗藥性增加,使先前治療前功盡棄,所幸服用藥物治療後,吳先生胃鏡追蹤狀況得到改善,不僅潰瘍癒合,且成功去除頑固難治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避免演變為胃癌的風險。調整生活型態 按時正確服藥葛齊醫師提醒,長期胃部不適、胃潰瘍,應尋求醫療協助以確定診斷並給予適當的建議與治療,且要搭配生活型態的調整,包含戒菸、戒酒,及避免慣性使用止痛藥物,多數病人在適當治療後都會明顯改善,甚至不需長期服藥。曾有病人慣性吃止痛藥,拖到解黑便、劇烈腹痛、發燒等症狀才就醫,檢查發現已是胃出血、胃穿孔的腹部急症,未即時處理有可能併發嚴重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赴日民眾須注意!東京黴漿菌疫情創新高 當地醫示警「有患者出現抗藥性」
東京都的黴漿菌肺炎疫情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東京都政府近日公布,9月29日為止的一週內,黴漿菌肺炎患者數量已達每家醫療機構平均2.96人,再次超越前一週的2.80人。日本政府呼籲民眾勤洗手,並徹底做好咳嗽禮儀,如果出現長期咳嗽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黴漿菌肺炎是由細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見於兒童,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播。感染後患者會出現發熱、全身倦怠感、頭痛及咳嗽等症狀,有些患者因肺炎惡化或高燒衰弱需住院,甚至少數情況下可能引發腦炎。尤其在感染初期,症狀可能僅限於發熱,無咳嗽,這使得診斷變得更為困難。在東京都杉並區的一家小兒科及內科診所內,黴漿菌肺炎患者數量持續增加。當患者訴說有發熱或咳嗽等症狀,被懷疑為黴漿菌肺炎時,診所會進行採血、X光及PCR檢測以確認是否感染。該診所表示,從4月到10月2日,曾對142人進行了PCR檢測,確認有83人感染黴漿菌,其中13人的細菌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3日,一名4歲男孩在上月28日發熱,2日起咳嗽加劇,後來在診所被確診為黴漿菌肺炎。診所院長田村剛表示,自7月的學期結束以來,小學生患者數量急劇增加,雖然盂蘭盆節後略有減少,但從上個月起再次增加,且成人和未入學的幼兒感染情況也不少。田村剛強調,這是他開設診所以來首次遇到如此多的患者,數量堪稱是前所未有。田村剛也指出,黴漿菌肺炎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呼籲民眾徹底做好手洗、佩戴口罩等基本防護措施,感到不適時應休息,若症狀持續且用藥無效,應及早就醫。日本黴漿菌學會理事、杏林大學的皿谷健教授指出,這次感染擴大的原因與去年行動限制解除後,民眾對手洗、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的鬆懈有關。在新冠疫情期間,黴漿菌患者數量非常少,但隨著防疫限制放寬,感染迅速擴大,除了兒童,成人在家庭中被感染的情況也日益增多。皿谷教授還提到,在他所屬的大學醫院,每天都會有數名感染者,其中約有5%同時感染新冠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他指出,黴漿菌肺炎的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診斷困難,但如果強烈咳嗽或高燒持續超過三天,就可能是黴漿菌感染。個人應該徹底執行的防護措施包括手洗、佩戴口罩,以及與不適者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