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一峰醫師
」 蘇一峰 新冠肺炎 蘇一峰醫師 武漢肺炎 胸腔內科醫師![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95295/sm-20891b65d345e76dbe344c36b6eee193.jpg)
全台到院前OHCA人數突破5百人 專業醫示警「快樂低血氧」並非新冠獨有
近期台灣遭遇入冬以來最嚴峻寒流襲擊,長時間的低溫,也讓全台OHCA(到院前失去呼吸心跳)的人數突破500人。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近期就強調,「快樂低血氧」其實並非是新冠才有的現象,民眾真的不可不防。蘇一峰醫師在FB發文分享一起個案,該名個案是一名失智老人,日常居住在安養院中,生活尚可自理。但有一日,該名老人突然出現嗜睡、呼吸微弱等症狀,工作人員於是急忙將老人送醫急救。送醫後,醫師發現,該名老人的肺部已經變成「大白肺」,血氧濃度只有70%,體溫更只有32度。面臨到如此緊急情況,醫師隨即幫老人插管。而沒想到插管後,老人隨即停止心跳,這又讓醫師們轉去幫老人做CPR急救。蘇一峰醫師表示,這種情況其實就是「沉默低血氧」,而且後續該名老人經過檢查後,確認並沒有罹患新冠或是流感。蘇一峰醫師也強調,沉默低血氧(快樂低血氧)其實並非是新冠才獨有的現象,在一般的大白肺也可以看到沉默低血氧。而且失智中風的老人家也容易沉默低血氧,因為這類型的老人腦部有受傷,再加上神經退化,所以會出現明明缺氧卻又不會表現出的血氧的症狀。蘇一峰醫師也提到,血氧濃度只有80%,但是呼吸卻不會喘的案例其實很多,如果是大白肺的話,更是常用昏睡來表現症狀。除此之外,蘇一峰醫師還提到,低溫不只會加重心肺衰竭,還會讓沉默低血氧加重,因為過低的溫度讓血色素不容易釋放氧氣,所以導致身體組織更容易缺氧。而在缺氧傷害一段時間後,心臟就會停止跳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93813/sm-3a2782a7a37ec70b54c4c2b42e36a8d8.jpg)
大S猝逝/大S染流感併發肺炎病逝 蘇一峰:併發肺炎就可能轉成重症
藝人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於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最終不幸猝逝,享年48歲。消息傳出後,震驚演藝圈。而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發文表示,如果流感併發肺炎,就可能轉成重症。但蘇一峰也提到,這種情況比較常見於老年患者,如是沒有慢性病、免疫力正常的中年人,重症機率應該只有1%。蘇一峰醫師在FB發文表示,一般而言,得到流感之後,大多是以發燒肌肉酸痛、呼吸道症狀為主。但如果有併發肺炎的話,就可能轉成重症。蘇一峰醫師也提及,近期自己就經手治療兩三個流感重症患者,有的被插管,後面也成功拔管。但會有併發肺炎的重症患者大多是高齡的老人家。蘇一峰醫師也提到,如果是免疫力正常、沒有慢性病的中年人,流感重症機會應該是只有1%。後續蘇一峰醫師再度發文,表示台灣醫療真的比較方便,面臨到流感重症的患者,台灣醫師就先幫患者插管,如果插管還不行,就是直接上葉克膜「一定全力把你救回來」。相較之下,國外醫療比較不方便,旅遊太累也可能免疫力下降。部分民眾如果在海外生病,第一反應就是忍耐一下,會等到很不舒服才去就醫,而這時候就有更高機會變成重症。蘇一峰醫師也在文末呼籲民眾,表示今年台灣的流感比較嚴重,去打疫苗比較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89283/sm-9717b68bbb4982a8c8c5957abd7213b5.jpg)
咳嗽咳不停真的要注意 專業醫:有「這症狀」趕快去就醫
咳嗽可以說是反映身體狀況最直接的方式,但也因為如此,許多人都會輕忽咳嗽這件事情。知名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就提醒民眾,如果久咳不止,甚至是咳出鮮血的話,應立即就醫,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呼吸道阻塞甚至呼吸衰竭,可能需要緊急插管處理。蘇一峰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如果民眾咳嗽的情況是痰中僅帶少量血絲,則不必立刻前往急診,但仍應儘快就醫,因為背後可能隱藏重大疾病,例如肺癌。蘇一峰醫師也提到,咳血容易與其他類似的出血症狀混淆,正確分辨十分重要。例如,咳血通常伴有痰液,而吐血可能帶有酸味且顏色偏暗,這是因為血液經胃酸消化。鼻咽或喉部出血的特徵則是鼻涕帶血,或僅從喉嚨滲血。此外,口腔出血也可能被誤認為咳血,應觀察患者吐出口水是否帶血來加以區分。而引發咳血的原因十分的多,最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通常症狀較輕微,並伴隨喉嚨痛、流鼻涕等典型感冒症狀。如果是肺炎則較為嚴重,其特徵為大量黃痰中帶血,可能威脅生命,需立即就醫治療。蘇一峰醫師也提到,肺結核也是一大可能性,特別是長期咳血並伴隨體重減輕的情況,應及時診斷和治療,因為這是一種法定傳染病,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並傳染他人。除此之外,肺癌也可能導致咳血,尤其是當患者已經長期感到不適且體重持續下降時,此時咳血通常預示疾病進入晚期,治療預後較差。此外,支氣管擴張症患者經常慢性咳嗽並伴有大量痰液,偶爾會咳血,這類患者需尋求胸腔科醫生進一步處理。最後,蘇一峰醫師也提到,全身性的凝血問題也可能是咳血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使用抗凝血劑的患者。如果同時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例如便血、吐血或皮下出血斑點,更應警惕凝血功能異常。詳細詢問病史及用藥史是診斷的重要步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1/380951/sm-3be9f0506a6289283f09a1723a546d53.jpg)
伯伯腦中風癱瘓近10年!妻夢到他喊「希望能解脫」 臨終一幕全場動容
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再加上86歲作家瓊瑤4日下午在住家被發現輕生亡,也讓銀髮族及安樂死議題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對此,知名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分享一個神奇病例,有伯伯因為腦中風對外界沒反應,在呼吸病房住了快10年,直到妻子近日夢到他說「在呼吸病房活得很痛苦,希望能解脫」,伯伯就真的出現敗血症,但當知道太太還在國外沒有回來,伯伯也在血壓只有四五十的情況下,撐到家人全員到齊後才過世,令蘇一峰感嘆,生命的奇妙連醫學有時也很難解釋。蘇一峰醫師昨(5日)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臨終的病人等最後一個家人到場才離世的故事,並拋出問題「安樂死需不需要?」他透露,這位病人王伯伯在呼吸病房住了快10年,因為腦中風對外界沒有反應,身體難免有褥瘡,也需要常常抽痰,避免肺炎,「一個多月前我們跟病人太太談到了安寧拔管,王太太說有夢見他先生,夢中說他在呼吸病房活得很痛苦,希望能解脫離開這個世界。」夢醒了之後太太哭了一場,太太與子女還是很捨不得他離開,實在下不了安寧拔管的決定。但一個月後,王伯伯出現了敗血症,「血壓很低只有五六十,隨時離世都不意外,此時病房通知所有的家屬到場,家屬也表達不急救的意願。」然而王伯伯太太現在在國外,只缺她,其它人都到齊了,當下王伯伯隨時都有可能斷氣過世,「就這樣一天一天繼續的撐下去。」直到第4天,蘇一峰查房的時候突然在病床邊跟王伯伯說:「你的太太明天就會回來了!」於是王伯伯在血壓只有四五十的情況下,硬是撐到了第5天,等到太太到場,全員到齊跟他說話道別後,他幾小時才斷氣。至此蘇一峰也感嘆,生命的奇妙連醫學有時也很難解釋,「人生就這一次,不留遺憾的離開。」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對病人真是折磨」、「臨終真的難」、「每個人都該學習、該面對的課題」、「不捨親人痛苦,但真的離開了還是很不捨!」、「病人和家屬都被折磨近十年」。不過也有人認為,「安寧拔管,跟安樂死是兩件事,台灣允許安寧拔管,是家屬不願」、「你的小創作中的伯伯需要的是安寧拔管,十年前你我都還在榮總時就已經可以合法執行,跟安樂死一點關係都沒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71957/sm-18d23c3e832194731116c3309c98341b.jpg)
上萬顆肺結節滿天星!蘇一峰:「手指1狀況」記得就醫
出現「杵狀指」症狀要小心!胸腔科名醫蘇一峰分享,有位不抽菸的40歲男性患者,喘了好幾個月才來胸腔科治療,結果就醫時男子有明顯的「杵狀指」症狀,「幾乎十指手指都是杵狀指」,X光一看更不得,「成千上萬顆肺結節,讓密集恐懼症的人頭皮發麻」,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蘇一峰醫師25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這位男子喘了好幾個月後才來就醫,結果一看發現對方十隻手指幾乎都是杵狀指,於是馬上幫對方照X光,「X光就看到滿天星的肺結節,成千上萬顆肺結節,讓密集恐懼症的人頭皮發麻」。因此蘇一峰也提醒,「看到手指變成杵狀指,記得找醫師檢查一下。」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人才40歲,手指卻像老人,沒什麼肉」、「倒是沒啥密集恐懼,但是可以請他剪指甲嗎?祝福他早日康復!」「難道多數有這些手指的老人都是肺結節嗎?」「怎麼感覺很多老人家的手指也差不多是這個形狀」、「看到肺白白一片就知道…」「還好找到蘇醫生,祝福早日康復。」據悉,杵狀指(nail clubbing,digital clubbing,clubbing)是手指或腳趾末節呈杵狀膨大的畸形現象,甲根部到末端呈弧形隆起,外形像鼓槌;多見於缺氧性慢性肺部疾患、先天性心臟病、某些癌腫患者,常與肺癌、肺部感染、間質性肺病、囊腫性纖維化或心血管疾病有關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0/370120/sm-9d2f8e192df088d39bbf4e2b16a848df.jpg)
15歲少年開車釀3死2傷 蘇一峰示警「它毒害腦子」:不是好東西
台北市內湖區昨(17日)發生少年撞死3人的嚴重車禍,15歲曾姓少年無照駕駛偷開祖父的車出門找朋友,結果在行經東湖市場附近時,高速撞擊盧姓機車騎士,並導致車輛失控撞進安康路上的臭豆腐攤位,最終釀成3死2傷。事後警方在車上搜出電子煙彈,也讓胸腔科名醫蘇一峰表示,尼古丁毒害青少年的腦子,造成衝動的人格,以及認知思考能力下降,直言「電子煙真的不是好東西」。據悉,曾姓少年自小父母離異,因此原本是祖父母隔代教養家庭,直到高中後,父親才把他接回來住在新北市。同學透露,曾男在事發3天前曾表示想學開車,但同學勸他,沒有駕照最好不要輕易嘗試,殊不知昨晚5點2人碰面分開後,曾男就趁祖父出國時,從永和搭捷運跑到東湖的家偷開休旅車,並因此鑄下大錯。曾男事後也供稱,是因為自己駕駛技術不純熟,「會車太緊張」,才會錯把油門當煞車踩,釀起意外。警方搜查後在曾男包包內,找到電子煙彈,酒測值為0,也沒有毒品反應。對此,蘇一峰醫師今(18日)也在臉書發文指出,台北15歲少年衝動偷開阿公的車,上路撞死三人,車上查出電子煙彈,並警告「發育中的青少年過早接觸尼古丁,會影響腦部的發育,尼古丁毒害青少年的腦子,造成衝動的人格,認知思考能力也會因為尼古丁而下降。」他也直言,電子煙真的不是好東西!另根據衛生福利部官網顯示,9成以上的電子煙都含有尼古丁,尼古丁容易導致成癮,會影響正值青春期少年的大腦發育,對大腦前額葉皮層中會產生神經毒性作用,干擾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執行功能和抑制控制能力,導致對尼古丁產生更高的依賴。國外研究顯示,學生使用電子煙後,會導致氣喘盛行率上升及上學缺課率增加。另根據2018年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研究院報告發現,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年輕人會增加使用菸品的風險,成為持續吸菸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6/369726/sm-d7ec169c35ea228720042034d6c1cb6e.jpg)
家中養雞賣蛋30年 蘇一峰曝童年聽到「穩賺價」:比考第一名還高興
蛋價直直落,目前全台雞蛋每日產量過剩達到100萬顆,產地價已跌至21.5元,批發價也將在17日調降為31元,價格持續走低。不過胸腔科醫師蘇一峰透露,家裡曾經靠著養雞賣蛋過活長達30年,懂事上小學後就會每天問當天蛋價多少,若是聽到當天蛋價是「16元」,心情比考第一名還高興。據農業部產銷資訊顯示,目前國內蛋雞約有3704萬隻,每日可產雞蛋12萬5000箱,每日產量過剩達約100萬顆,也被台灣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警告「嚴重過剩」。本週雞蛋產地價已跌到21.5元,批發價格也將在17日調降至31元,比新冠肺炎期間還要低。聽到蛋價「疑似崩盤」,醫師蘇一峰16日透過臉書疑惑表示,許多地方加蛋還是要10元甚至15元,市售盒蛋的價格也沒有變便宜多少,似乎抱怨感受不到蛋價下跌這件事。蘇一峰也透露,小時候家裡靠著養雞賣蛋,時間長達30年。他自己也有大概10年的人生,每天都在幫家裡撿雞蛋。當時產地價每斤約10至16元,父母曾告訴他,只要跌到12元以下就是「賠錢賣蛋」,所以他自懂事上小學,就會問每天蛋價多少了,「如果聽到16元,比考第一名還高興」。蘇一峰醫師分享「住20年長大的養雞工寮」。(圖/翻攝FB/蘇一峰)在蘇一峰的發文底下,有不少同樣對市面上蛋價不滿的網友留言:「全聯最便宜的蛋一盒10顆45元,自助餐還是15元」、「散裝的蛋,一斤30幾元。超商的茶葉蛋,10元就做布條打廣告,但超商洗選蛋一盒超過80元。」、「產地價崩跌但中盤商沒降價,昨天買了一盒放牧蛋24顆250元。上星期270元」、「漲上去的東西,鮮少跌下來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69105/sm-1c37a597d5294f104b0eefc3253c3873.jpg)
台灣肺病患者明顯增多 專業醫示警「胸腔重症醫越來越少」
近期由於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離世,肺部相關疾病再度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為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表示,近年來台灣民眾在肺部病變的人數有明顯增多,但胸腔重症醫師越來越老、越來越少,甚至認為是制度搞死胸腔重症醫師。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近年來,台灣肺癌、肺炎、肺阻塞、氣喘等等的呼吸道疾病,越來越多,但是胸腔重症醫師卻是越來越少、越來越老。蘇一峰醫師表示,自己當年考試時,全國有近一百名考生,但如今每年只有二十名考生。蘇一峰認為,之所以會造成如此情況,主要是胸腔科醫師所要面對的,除了「健保給付低」外,另外還有「社會責任大」,認為胸腔科醫師就是個「錢少事多離監(獄)近」的職業,直接點名就是健保給付搞死胸腔重症醫師。不少網友在看到這篇貼文後,紛紛留言表示「台灣島上當局也不見什麼重大的革新,就只有忙著佔位子」、「現在還在醫院處理重症的都是佛了!門診看大病小病都給一樣的錢,大病一個看30分鐘,小病一個看3分鐘」、「病患不開心、還會用媒體公審,然後有些無良的還不求證,還亂報真的胸腔內科醫生很悲哀、很可憐」、「救你命被你吿、告輸又企圖利用媒體公審製造流量,太可惡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9/368029/sm-7d964e7da71d82e9319845cc987ddfc1.jpg)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肺癌病逝!醫嘆:一旦轉移「腦部」撐不過二、三個月
藝人汪建民在去年的7月時候,發現罹患了肺腺癌第四期,癌細胞擴散到頸椎、腦內,已接受長達7個月的化療,經過治療還一度復出工作,沒想到,7日汪建民的妹妹證實,因肺腺癌離世,享年56歲。對此,擁有胸腔內科專長的蘇一峰醫師表示,國人最常罹患的是肺腺癌,一旦轉移腦部,往往撐不過二、三個月。針對汪建民因患癌離世,蘇一峰坦言「肺腺癌目前已是國人罹患肺癌的大多數,一旦肺癌轉移腦部,只靠化療大概治療可撐2、3個月,不過有標靶藥物可治的話,可撐到一年。蘇一峰進一步提到,台灣罹患肺癌的類型中,以肺腺癌為最大宗。不過與過去認為的肺癌元凶抽煙有所不同。近年來研究顯示,空氣污染與肺腺癌之間存在了很大的關聯性,肺腺癌與空污有很大的密切關係。胸腔內科醫師徐培菘指出,肺癌危險因子最常見就是抽菸和廚房油煙,尤其中式料理大油熱炒,而在家中料理時,可以將空氣清淨機在油煙特別大時打開,會發現此時的PM2.5超高。另外,徐培菘呼籲居家環境或工作場合裡的危險因子也要留意,特別是被WHO認定為第一級致癌物的空氣汙染PM2.5難以避免,出門時也應妥善戴好口罩,避免吸入PM2.5。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63689/sm-9f24bb135d8f90697ecd421758bcd28e.jpg)
台東蝸牛小米粽導致3死!醫師揪疑點「不會這麼快」:應有其他原因
台東今日凌晨發生12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起因於83歲的劉姓老婦人在中秋節自製「小米蝸牛粽子」,眾人吃完後出現抽搐、嘔吐等症狀,送醫後3人不治。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蝸牛有許多寄生蟲,「可是寄生蟲感染一般也不會這麼快死亡,背後應該還有其他原因!極可能是心臟毒性或者神經毒性物質。」蘇一峰醫師對於台東食物中毒案件,在臉書粉絲專頁上發表看法,「台東驚傳吃蝸牛小米粽,造成數人死亡多人病危」,他表示蝸牛有許多寄生蟲,包含惡名昭彰的廣東住血線蟲,會鑽到腦部與脊髓造成嚴重症狀,不過寄生蟲感染一般也不會這麼快死亡,他研判背後應該有其他原因,因患者死亡前有抽搐導致心跳停止,他猜測可能是「心臟毒性或者神經毒性物質」而導致。劉姓老婦人過世後,家屬不知情拿出剩下的「小米蝸牛粽子」給前來弔唁的親友吃,還煮了蝸牛湯、芋頭梗等食物,今日凌晨3時許,親友們開始陸續出現嘔吐、抽搐症狀甚至昏迷,相繼送醫,其中3人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另有4人命危、5人身體不適。警方追查後發現,小米粽內的蝸牛是部落一名李姓男子提供,李男供稱蝸牛是在農地中撿到的,目前已遭警方帶回釐清案情。北榮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接受《中時新聞網》採訪指出,食藥署已與他聯繫,據悉,當地在殺蝸牛時,會使用一種殺螺類的農藥「聚乙醛」,依先前發表的一篇研究,整理了15個因聚乙醛中毒的病人,其中有1人死亡,死者更是在毒發後2個小時就離世,病程非常快。楊振昌也猜想是否有可能用氰化物去毒殺蝸牛,但目前獲得的資訊不是很完整,北榮毒物科今日就會派人至台東,協助食藥署調查這起疑似集體中毒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361967/sm-35a6dcaf87195784a3bf3b50cf11c067.jpg)
竹科工程師豪飲猝死 醫師警告酒後1狀況「最危險」:一不小心就送命!
一位25歲竹科工程師8日陳屍台北ATT 4 FUN百貨廁所,警方事後調查發現,死者生前在8分鐘內喝下700C.C.的「斷魂百香果」調酒,初步相驗疑為瞬間飲酒過量導致心因性死亡。對此,胸腔外科醫師蘇一峰提醒,飲酒過量導致神智不清、大量嘔吐時,「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嘔吐物阻塞氣管而死亡」。蘇一峰醫師在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就算再年輕,飲酒還是要適當」,表示飲酒過量時,最要小心的狀況就是飲酒後「大量嘔吐」。蘇醫師指出,飲酒過度的人往往全身無力,又神智不清,萬一身旁無人幫忙照顧,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自己的嘔吐物阻塞氣管而死亡。對此,網友紛紛表示:「要灌酒也不是這樣玩的,好好一條命就這樣沒了」、「年輕的朋友喜歡玩挑戰,但是不知道許多是致命的」、「台灣工程師平日操肝+假日再操,即使再新鮮的肝也禁不起折騰」。還有人表示:「我以前在日本唸書時,有看過學校販賣部貼公告,叫學生迎新會時不要「一気飲み」、不要灌別人酒,應該是真的有學生在這種場合被灌酒就直接送急診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也指出,喝酒過量會造成酒精中毒,不僅傷腸胃、傷肝,還會導致死亡,由於酒精中毒者可能不自知,甚至失去知覺,旁人分辨徵兆給予正確協助非常重要,如沖冷水,喝咖啡或濃茶都是錯誤行為,也別放任昏睡不管,可能會出現呼吸或心跳停止。另外根據《Heho健康》網站報導,只有極少數的酒醉者是真正「醉」到酒精中毒而死,大多數的死亡酒醉者,都有其它死亡原因:一、嗆食嘔吐物:根據亞洲人的飲酒習慣,酒醉的人胃部常常會有食物。如果嘔吐時,胃部的食物進入氣管,就會導致酒醉的人窒息而死。因此酒醉的人一定不能仰臥,頭一定要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進入氣管。二、橫紋肌溶解:酒醉者常昏睡很長時間,如果肢體不活動,長時間壓迫部位,肌肉會缺血壞死,導致橫紋肌溶解(rhabdomyolysis)。因此一定要定時幫酒醉者翻身,防止肢體長時間受壓。三、心臟疾病:喝酒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塞,在急診室中,酒醉者都需要做心電圖,尤其是老年和有糖尿病患者,因為昏睡的人發生心臟疾病時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另外,酒精中毒本身也可引起心臟損害,急性酒精對心臟損害程度,與中毒的時間和程度呈正比。四、低血糖症:酒精性低血糖症是一種因酒精中毒引起的低血糖綜合症,避免方式是不要空腹或飢餓時大量快速飲酒。五、醉酒後的意外:酒駕引起的車禍,是急診科外傷病人的「禍首」,外科患者佔急診病人的三到五成左右,其中大多是酒駕引起的車禍傷者。為保護自己與家人,被勸酒不妥協、請代駕,都是避免酒後駕車的方式。◎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43792/sm-b53ed8b81d1c12f67a9450bcdea2e132.jpg)
抽血可以隱瞞愛滋?蘇一峰貼1法規狠打臉 被投訴氣炸:這社會病了!
衛生署及各大醫院時常衛教,若民眾有感染愛滋病毒,捐血時千萬要據實以報。然而,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近日卻驚嘆,有位愛滋男病患不但隱瞞病情讓醫護人員抽血,事後竟還匿名投訴他「歧視患者」,氣得他大罵:「這個社會病了!」蘇一峰醫師今(17日)在臉書發文指出,「這個社會病了,做錯事的團體還可以匿名來靠北投訴蘇醫師」,只見PO出的照片顯示,有民眾批評蘇一峰極度缺乏常識與醫德,令人失望與憤怒,還聲稱「抽血時感染者本身就不需要告知自己是否感染,血液也不會透過抽血而傳染。」對此,蘇一峰貼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12條》打臉對方,該法規規定,感染者有提供其感染源或接觸者之義務;就醫時,應向醫事人員告知其已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只有處於緊急情況或身處隱私未受保障之環境者,不在此限。蘇一峰也回嗆,愛滋病患血液當中,每c.c.就內含滿滿50萬隻HIV病毒,愛滋病人隱瞞病情來檢查抽血,還可以怪醫護人員有意見,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圖/翻攝自Facebook/蘇一峰)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故意不講跟假捐血是什麼心態」、「台灣鯛一堆,不EY」、「無視醫療人員的危險」、「如果是隱暱而造成他人感染,根本是犯罪行為」、「那個病人已經違反傳染病防治法了」、「匿名的那位,要不要被輸入5cc看看....反正也是有SOP...至於中不中HIV...就看老天有沒有眼了」、「要求別人不要歧視同志,那同志就可以否定醫護人員的生命權嗎?這種情緒勒索才是歧視的源頭」、「我也有同性戀的家人,我自然不歧視他們,但坦白說,同性戀的名聲就是被這種自私又愛情勒的傢伙搞臭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43165/sm-5c5fe4c0773da196b09cdf78f8e7653c.jpg)
年輕男發燒1個月「喘到送急診」 名醫3關鍵猜是愛滋病…結果證實了
身體若出現不正常現象,最好快點就醫檢查。有一名年輕男子發燒了1個月,不去看醫生而是自己吃藥,結果後來快喘不過氣掛急診,這一驗竟發現是確診愛滋病。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分享案例,他遇到一名男子,斷斷續續發燒1個月,但沒有去看醫生,而是選擇自己吃退燒藥,但症狀沒有好轉,而且喘到快不能呼吸,被家人送到急診室。男子住院後,蘇一峰醫師查房,看了X光片認為看起來像是肺囊蟲肺炎,並進一步驗愛滋病,隔天報告出爐,顯示HIV陽性。他看病透過跳躍思考,年輕男性、發燒不來看病、X光瀰漫肺炎,直接就聯想到AIDS。男子的X光片瀰漫肺炎。(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據了解,HIV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俗稱愛滋病毒,目前可分為2型,HIV-1和HIV-2。HIV-1是大多數國家中最主要造成愛滋病的病因,HIV-2主要分布在西非,2種病毒的致病力並不相同,感染HIV-1後超過90%的患者會在10~12年內發病成為愛滋病,而HIV-2致病力較低,較不易發展成為愛滋病。目前愛滋病沒有根治的方法,但是以雞尾酒療法治療,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達到測不到的狀態。患者在規則服用雞尾酒療法一段時間後,健康狀況與常人無異,且病毒量測不到,幾乎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播(U=U),因此只要好好服藥就可以維持健康,大大降低傳染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38030/sm-ae5d952cc33adcb3ceec12a95fd92102.jpg)
缺藥成「國安危機」!點滴價格20年調降31元 蘇一峰嘆:物價漲「藥價卻狂跌」
因某藥廠不符GMP標準,遭到食藥署予以封廠,導致醫院點滴輸液短期供貨吃緊。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直指問題所在,「物價一直漲,一碗滷肉飯20元漲到50元,藥品價格卻一直跌」,20年過去,1包掉價30塊左右,直言缺藥已成為「國安危機」。曾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的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曾在19日於臉書發文稱,確保臨床輸液供貨業務進行中,醫院點滴輸液因某藥廠不符GMP標準,食藥署予以封廠,致短期供貨吃緊。目前食藥署已進行控貨,避免囤量行為影響供應;除請其他合格廠商增加產能之外,同時已啟動專案由其他藥廠供貨。至於輸液價格的部分,葡萄糖注射液今年四月已有調高藥價;是否未來藥價調整,會另案討論。此次為藥廠違反藥事法57條GMP製程問題短期供貨短缺,會先行處理緊急增加製成及專案進口,「相關會議已排定週一召開,以上先向醫療界朋友報告說明。」(圖/翻攝自Facebook/蘇一峰)隊此,蘇一峰醫師今(20日)也在臉書粉專發文感嘆,「台灣明明物價一直漲,一碗滷肉飯20元漲到50元,藥品價格卻一直跌」,20年過去,注射用的無菌點滴一包從56.7元砍到25.6元,「現在缺藥變成國安危機,沒有點滴開刀的患者,重症的患者等等……會很慘。」他也在文末以主題標籤(Hashtag)反諷,「沒關係仁醫裡面有教,我們可以自己煮點滴!只是有細菌大家忍耐一點。」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醫護和廠商真的都在做功德」、「當超市的瓶裝水在買」、「台灣自豪的健保就是讓醫護少賺點,工作做多點,藥廠少賺點,大家一起做功德,等功德做不下去時,韓國就是台灣的未來」、「比礦泉水還便宜」、「確實是國安危機」、「慘!不能生病」、「醫護相關本就是功德行業,更軟的那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27885/sm-2107624f1907c7fd1536b140b562b335.jpg)
廚師手部驗出米酵菌酸「3關鍵原因曝」 廚房1用品恐是產毒源:以前就被懷疑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延燒,截至目前已累計29人受害,其中2死、5重症,相關單位3月24日前往信義A13分店稽查,採集環境生物跡證,昨(1日)驗出含米酵菌酸毒素,而且確定是由廚師的手驗出,至於可能原因為何?專業醫師也做出解釋了。負責幫忙檢驗的台大法醫研究所所長翁德怡說明,3月24日的4個檢體,包括廚師的手部檢體、1個砧板、1把菜刀、1把水果刀做採檢,結果只有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毒素,猜測是用手摸了某個食材,但目前還不清楚,「但至少知道那家店,當時真的有米酵菌酸毒素的存在」。醫師解釋廚師的手驗出米酵菌酸毒素的可能原因。(圖/林冠吟攝)消息一出,外界便好奇,為何廚師的手還會驗出米酵菌酸毒素,難道廚師都不洗手的嗎?對此蘇一峰醫師說明,主要可能原因有3個:1.米酵菌酸是一個很穩定的化合物,可以在環境保存很久,而且又是高脂溶性,在油脂的廚房中適合存在很久。2.因為環境中還有米酵菌酸,廚師丟掉舊的料理還有米酵菌酸,手都還有碰到米酵菌酸的關係,洗手不容易完全清除乾淨。3.檢測用的工具是質譜儀,手的表面只要有,就算是極微量都能驗出來。另外,姜冠宇醫師也指出,產毒源還是砧板上可能性較大,刀具都會頻繁清洗,專業廚師也應該都會洗手,唯獨砧板可以長時間在廚房溫度、有氧、有發酵澱粉、有油、有各種食材存留為培養皿,清洗頻率不夠放在環境下,的確是有彈藥的「地圖砲」。姜冠宇坦言,砧板不是現在才被懷疑,過往在歐美每一個細菌食物中毒全部都有提醒,未來也難說還會不會有偶然中毒事件,他認為要從改善系統下手,台灣的餐廳,通常是人員少、薪水偏低,「或許最直接的,規定增加廚房清潔人力,增加清潔量能,會是比較好的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1/327491/sm-eea4ed062ba61615cb933f5aee57b5e4.jpg)
米酵菌酸產生條件曝 醫點名「代班廚師」是關鍵:做了什麼?
北市信義區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出食安風波,已造成2人死亡、5人重症命危,由於死者屍體驗出「米酵菌酸」,讓外界相當擔憂。而原本的周姓廚師在案發期間休假,改由另一名胡姓廚師代班,醫師便點出米酵菌酸生成的條件,質疑是代班廚師有環節出錯,才會釀禍。據了解,25歲越南籍胡姓廚師原本在北車微風的寶林分店上班,因為周姓廚師出國休假才會來代班,從3月18日支援到3月26日,整整9天都沒有休假。他遭檢方約談時,坦言有什麼食材就拿什麼食材,進貨並非他安排。蘇一峰醫師指出,米酵菌酸產生有先決條件,需要細菌擺在油脂的中性溫暖環境中,時間1、2天,如果先炒好粿條擺著1天後,拿出來賣就符合條件,即使冷凍的粿條有菌,只要拿出來炒完馬上食用,還是沒有毒,忍不住好奇:「代班的廚師做了什麼呢?」消息一出,引來網友擔憂,「台灣接連的食安風暴,到底吃什麼才安全呢?」、「希望檢調能夠把細節查出來」、「放室溫真的好可怕,沒有人在家這樣做」。另外,也有不少人爆出陰謀論,「會不會代班的廚師拿客人昨天吃剩的粿條再炒一次端上桌?」、「始終覺得是人為下毒,當然純個人猜測」、「那個代班的越南廚師真的很怪,案情不單純應該要好好調查那個越南廚師」、「這種料理保存方式是故意要害人!想不到出大事了!問題是要害誰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14288/sm-24ad22e2117a471b36a9ec36880fa9f6.jpg)
新冠疫情再度流行!醫提醒「注意黃金治療期」 引網共鳴:最近一堆人感冒
近期適逢入冬最強寒流肆虐,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流感、新冠疫情也再度流行,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就直言,「門診急診住院一大堆」,提醒民眾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蘇一峰醫師今(26)日於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最近新冠開始又開始大流行,感染後容易肺纖維化,痊癒後記得要到醫院照X光檢查,肺纖維化黃金治療時間及早治療效果才好,「民眾自己要小心」。此貼文一出,就迅速引起網友們的關注,紛紛留言表示,「感恩醫生提醒」、「這波寒流一堆人都感冒了」、「一早就看到診所外面一堆人排隊」、「我女兒前天剛確診」、「我前幾天才跑去接種Novavax XBB.1.5的新冠疫苗,希望可以預防新冠」。疾管署先前於23日說明,目前本土COVID-19疫情亦上升且處流行期,上週(16至22日)新增615確診病例,較前一週(9至15日)的537例上升,而台灣也在去年底剛進入了第5波疫情,推估已感染過COVID-19者就有9成左右,「天選之人」約占1成人口或低於1成。而疾管署也呼籲,考量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寒流來襲且近期各項聚會活動、學校寒假開始等人群聚集及移動頻率增加,病毒傳播風險上升,預期農曆春節前可能達到疫情高峰,又適逢年假來臨規劃出國旅遊人數增加,建議民眾儘早接種新冠XBB疫苗,以及時獲得保護力,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或至各縣市官網查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255583/sm-1aeb62661585d90b3df7ba7f1f3e2594.jpg)
年輕女子吸菸後久咳不停 照電腦斷層才知「肺爆炸了」
想吸特別味道的菸卻意外造成肺塌陷,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在今日上午於臉書分享道,他的患者中有一名年輕女子表示使用爆珠香菸後一直咳嗽,照了電腦斷層後才發現「肺爆炸了」。蘇一峰醫師也解釋道,「爆珠香菸裡面有香水珠,抽菸前請先壓破就可以吸到香香的香菸…結果爆珠香菸讓肺爆了」。據《Fraser Health》的資料顯示,「肺塌陷」也被稱為「氣胸」,是指肺部出現漏氣的問題,輕微者有可能自癒,較嚴重者則需要插入胸管來讓多餘的氣體排出。常見的氣胸原因為胸部受創(如摔倒或車禍導致)、肋骨斷裂等,或可能無緣無故發生「原發性氣胸」,而易出現該症狀的人群包括瘦高且健康的年輕人、吸菸者、患有慢性或終生肺病的人等。39歲的男星張立昂去年也曾因「肺塌陷」插管治療,他表示,某天夜裡突然呼吸困難警急送醫,醫生判定是肺塌陷,必須立刻插管住院治療,家人更一度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在住院觀察2週並後續療養3至4個月後,雖然還容易喘,無法做有氧運動,但也需要開始做一些心肺功能訓練,讓身體能慢慢恢復狀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254361/sm-91ad01e7a0ffdcb0195d29ddbfe8ce21.jpg)
醫見戶頭「採檢獎勵金」氣炸:侮辱性極強 衛福部說話了
台灣歷經3年新冠疫情,雖然現在已經因為疫情趨緩解封,但回顧過去疫情正嚴峻的時候,醫護人員忙於採檢、患者照護,每天疲於奔命,當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為此訂定相關獎勵措施,但金額曝光後,讓醫界非常傻眼。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昨(3日)在粉專貼出「寒酸採檢獎勵金」,竟然辛苦做了採檢工作,卻只有9元,痛批這種金額「侮辱性極強」,引發網友熱議。而衛福部醫事司對此則回應,依規定500元採檢獎勵金裡頭,有300元是要分給採檢人員的,只拿到9元,推測有可能是醫院內部拆帳問題,目前正在了解中。蘇一峰在臉書提到,一個醫學中心的護理人員,一個月辛苦第一線幫忙採檢上百位疑似患者,最後就是領到這個數字9元,讓他慨歎的說:「為什麼醫療人員要走上街頭抗議?」蘇一峰貼出友人的戶頭紀錄可見,去年9月的「8-9採檢獎」竟只有台幣9元。讓他無奈地說:「是的,9元,侮辱性極強的一個數字」;他並爆料指出:「其實很多醫療人員是零元」、「你能不生氣不難過嗎?就是這樣照顧醫療人員的。」不少網友看了直呼誇張:「一顆茶葉蛋都買不到」、「9元要買什麽,太誇張了,太汙辱醫護人員」。但也有網友反嗆蘇一峰,「有問題的是醫院或是單位,不會是政府,政府負責審核名單跟採檢事實,這樣po文就是在灰色地帶變相說不正確的資訊,然後散播給一般民眾,上街頭抗議,是抗議醫院嗎?有實質證據,我立刻幫你跟衛福部實名反應!」蘇一峰也對於質疑他的網友回應表示:「資料是是某醫學中心急診室的醫師傳資料給我的,你以為我有辦法神通廣大拿到醫學中心急診護理師的薪資嗎?背後的原因就是醫院申請只能申報一項。你決定申請確診照顧費用一項,結果採檢補助費用就不給你申報了。所以如果有篩檢出陽性患者,這個患者住院被申報了,急診醫護就沒有採檢費用了。」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對此爭議醫事司長劉越萍出面表示,根據《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顧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規定,在500元採檢獎勵金中,有300元需撥給採檢人員;她坦言目前衛福部也有收到一些申訴,還有醫護人員透過部長信箱抱怨未領到津貼,衛福部都會針對這些爭議狀況予以回應。劉越萍強調,醫事司設有醫護人員申訴管道,也會要求醫院分配比例公開透明,針對蘇一峰醫師提到的9元津貼,劉越萍也說,目前並不清楚,到底是哪家醫院發出9元津貼,「蘇醫師樂意提供,我們當然很開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9/248349/sm-31a901563e851eb89b3040e6bc3d266d.jpg)
病患投訴醫師看診坐很遠 蘇一鋒無奈吐「賭命」真相:1個病人才拿100
醫護工作忙碌,每天要面對形形色色的病患,有時還接到莫名的投訴,讓人心累。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最近遭到病患投訴,原因是他「看診做很遠」,認為這樣乾脆不要當門診醫師,直接上節目就好,讓他十分無奈。蘇一峰今(3日)在臉書貼出民眾陳情案件,內容是他遭到投訴,該民眾因為之前看診的醫師請假,轉到蘇一峰醫師門診,卻發現蘇一峰看診時都坐很遠,明明現在疫情都已經解封,而且到診所看診時,醫生都會看一下病患的喉嚨或聽診,蘇一峰卻沒有問診,還全副武裝,感覺很害怕被傳染,砲轟:「感覺很害怕被傳染,既然這麼怕就不要當門診醫師,專職上電視節目就好了」。民眾投訴蘇一峰醫師看診坐很遠。(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對此,蘇一峰寫下會核意見,提到當天是連假,門診看到100號,真心感到疲倦,「歡迎你另尋高明,慢走不送了,放過彼此」,並強調他的門診都會仔細問診。另外透露在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本來就要保護自己,「門診看一個病人才拿100元,要拿性命去賭,不值得!」最後他也附註:「疫情期間保護自己」、「醫護人員何罪之有」、「慢走不送放過彼此」。蘇一峰醫師回應陳情。(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貼文曝光後,引發網友討論,「其實這種病人還蠻多的認真說」、「哪來的台灣鯛?」、「看到這種投訴真是三條線!」、「這傢伙專門來找喳的」、「顯然是把醫療業當成服務業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