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
」大陸8城市 入境集中隔離擬縮短
大陸這波疫情讓多省市封控,為因應Omicron潛伏期短,自4月11日起,大陸選定以遼寧大連、上海、江蘇蘇州、浙江寧波、福建廈門、山東青島、廣東廣州和四川成都等8個城市作為隔離放寬試點地區,研擬將入境隔離管控由「14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10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試點為期1個月,但具體實施方式,有待各地發布。該試點通知由大陸國務院應對新冠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名為「關於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試點研究工作的通知」,包括成都、廈門多地台商,都有聽到類似消息,不過由於是試點,不一定11日就開始實施,諸如現在正實施封控中的上海。根據該通知,針對把上述8個城市列為入境地的人員,從「14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10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交叉進行6次核酸檢測、6次抗原檢測。以廈門來說,只要隔離10天內在同一集中隔離點沒有陽性檢出,那就可以比舊政策減少4天的隔離時間。值得注意的是,若在10天集中隔離時期,出現陽性檢出情形的話,則需完成完整14天集中隔離加上7天居家健康監測。據了解,目前已有台商近日入住廈門防疫酒店,確認是依照10天隔離日期來付費。這8個城市,包括大陸主要對外港口,上海、廈門與成都,目前則是兩岸直航航點,也有助於方便台灣人往返兩岸,集中隔離縮短至10天,也算與台灣同步,台灣目前入境隔離天數已縮短至10天。北京不在試點名單內,應該與今年要舉行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20大)有關,防疫須萬無一失。通知中針對已在大陸的居民,也針對被封控區、管控區內人員的解封措施有所放寬,從原本「連續14天檢測陰性」調整為「連續10天檢測陰性」,且封管控期間須交叉展開核酸與抗原檢測。其中封控區至少展開4次核酸、3次抗原檢測;管控區至少3次核酸檢測、3次抗原檢測。上海台商社團「台商太太新天地」主理人蘇武對此表示,當前不只上海疫情延燒讓隔離政策趨嚴,更導致周邊省市不斷加碼,例如江蘇省訂出「14+14+28」,除14天集中隔離、返家不能出門隔離14天後,還有相對嚴格28天自主管理,相當一次入境就需要2個月處理。但Omicron病毒株的屬性不同,潛伏期理應10天內就會出現症狀,因此才可能考慮從14天集中隔離縮短至10天。他說目前上海入境隔離無論「14+7」或傳出的「10+7」,後面7天一定要轉換隔離地點,可根據個人條件選擇租屋宿舍或換間酒店。針對在大陸沒有固定住所、出短差的台商,會碰到不少酒店都會拒絕剛結束集中隔離的旅客入住,蘇武坦言實務上確實有此問題,但隔離完之後健康碼就是安全的「綠碼」,不會標示幾時入境,「其實不必特別多說自己剛隔離完」。
公園裡的陌生人/于右任親迎世界屋脊英雄來台 齧雪會立像誌念
台北市士林區的內雙溪一帶山區風景優美,不僅是民眾假日健行的好去處,也是自行車愛好者的愜意的騎乘路線,附近山區有一處名字很特別的「帕米爾公園」,公園裡還有一座故監察院長于右任的半身像,以及許多他的墨寶石刻,然而帕米爾和于右任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帕米爾公園背後隱藏一段幽微傷痛過往歷史,老兵無奈被迫離鄉背景,爬涉峻山深谷,是一段淒涼悲苦又無奈荒謬歷史。」士林、北投區市議員參選人許智全說,當年國共內戰期間,約數百位軍人與眷屬,不願屈降共產黨,從大陸西北闖越冰封的帕米爾高原,輾轉到巴基斯坦、印度、新加坡等地,再乘船來台。當時的監察院長于右任被他們的事蹟感動,親自到基隆港迎接慰問,在他們成立「帕米爾齧雪同志會」後還擔任榮譽理事長多年。 鼎泰豐負責人楊紀華的父親楊秉彝最早創立「鼎泰豐油行」,並透過管道向于右任索取墨寶當招牌,至今仍懸掛在鼎泰豐總店。(圖/報系資料照)于右任原名伯循,1879年生於陜西省三原縣,是清光緒年間的舉人,曾著作《半哭半笑樓詩草》痛批時政,更寫過「換太平以頸血,愛自由如髮妻」等激烈言詞而遭清廷通緝,因而改名右任,流亡到上海躲避追查,後來加入國父孫中山的同盟會,並興辦《神州》、《民呼》、《民吁》與《民立》等報紙鼓吹革命,中華民國成立後,他曾任南京臨時政府的交通部次長,後來隨國民政府來台,共擔任34年的監察院長。于右任精通書法,尤其擅長草書,被譽為「一代草聖」,包括台北市行天宮的牌匾及美食名店鼎泰豐的招牌,都出自他的手筆。當選4屆北投溫泉里里長的許智全說,于右任從1952年起就常到北投當地的「梅庭」避暑、避壽及避關說,入口門柱上刻有于右任手書「梅庭」題字,各扇牆面懸掛滿書法,雖然不是手稿真跡,但也足以引人想像一代大師瀟灑揮毫、筆力萬鈞的神采。許智全指出,于右任的少數石刻書法多分佈在陽明山國家公園轄區內,五指山的「帕米爾公園」是最大宗的石刻作品擺置地點。除了帕米爾公園之外,原本玉山山頂也有一座于右任銅像,1996年曾多次遭人鋸斷頭部,最後在同年遭不明人士拆除,丟到山谷中不知去向。另台北市仁愛路園環也有一座于右任的銅像,在1997年,時任台北市長陳水扁因元宵節燈會佈置要把銅像遷走,當時齧雪同志會曾表示,願意將銅像置於帕米爾公園內,但因不易管理,後來銅像由國父紀念館收歸管理。帕米爾公園是由帕米爾齧雪同志會打造,取名「齧雪」紀念當年逃難時在高原上靠著吃雪水存活下來,也自比像是蘇武一樣「齧雪吞氈」的忠貞氣節。蒙藏文化中心主任海中雄的父親海玉祥也是同志會的成員,1949年國共內戰已到最後關頭,當年新疆宣布易幟倒向共產黨,此時在新疆的國民政府各路人馬,因怕被封城受俘,倉惶之下逃離新疆;與海中雄父親一同越過帕米爾高原的同行人員共計有147人,其中包含婦女及小孩30餘人,在翻越高度超過海拔4000公尺的高原過程中,至少不幸有一名幼童凍死、一位老婦病逝。海中雄說,于右任是當年的「西北大老」,對於從中國大陸西北來台的帕米爾齧雪同志會成員可說相當照顧,因此公園裡留有他的石像,而同志會成立60多年,當年的成員已不在人世,帕米爾公園內有當年大家聚會的院子,現在因為納入國家公園,房舍殘破不堪也無法修繕,最初成員在台傳到第二、第三代,新的一代不清楚過去的故事,也沒什麼熱情。他曾去過公園幾次,看到蒼涼的景色,覺得很感傷。1997年台北市政府在敦化南路與仁愛路圓環上設元宵節主燈,將于右任銅像用鐵架圍住。于右任在玉山頂的銅像曾遭綠色和平電台主持人林長安與前二二八紀念館館長葉博文砍頭,後來玉管處在1996年5月初接獲山友通報,銅像完全被拆除丟入山谷,無從找尋。(CTWANT合成圖)
緬懷李行導演/帶動瓊瑤小說改編風潮 捧紅無數藝人
「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主任委員李行對華語電影貢獻卓著,於昨19日晚間9時55分,因心肺衰竭病逝於台北,享耆壽九十一歲。他電影代表作包括《養鴨人家》、《秋決》、《汪洋中的一條船》等經典無數,曾獲三座金馬獎最佳導演,更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等最高榮譽。2009年李行導演創辦了「兩岸電影展」,耄耋之年仍不忘電影使命,13年來帶著兩岸電影人來往交流,為兩岸電影合作奠下良好基石。李行,本名李子達,1930年5月20日生於上海市,祖籍江蘇武進。年輕時即對戲劇極為著迷,在就讀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術教育系戲劇組時,即參與過曹禺名劇《雷雨》的排練。1948年來台,進入省立師範學院(現國立師範大學)就讀,加入話劇社,參加演出及導演,並時常參與校外職業劇團與電影公司的演出。1952年6月畢業後入伍,接受第一期預備軍官訓練,結訓之後在省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教了一年書。1954年,任自立晚報文教影劇記者,期間仍積極參與電影的演出。1958年,與張方霞、田豐聯合執導台聯影業公司的台語片《王哥柳哥遊台灣》,為其第一次執導演筒,此片轟動一時,帶動了台語片的喜劇風潮。1958年至1962年之間,李行拍攝了多部台語片,直至1962年的國語片《街頭巷尾》,結束了李行的台語片時期,開始了他導演生涯的第一個高峰。由於《街》片成績出色,李行應聘為中央電影公司的導演,並開啟了中影公司之後長達十五年的健康寫實風潮。李行導演生前致力於電影活動推廣。(圖/翻攝自網路)1963年追隨李嘉聯合執導的《蚵女》及1964年獨自執導的《養鴨人家》,都成為健康寫實的經典代表作。1964年的《婉君表妹》、1965年的《啞女情深》,帶動了六O年代的第一波瓊瑤小說改編電影的風潮,王戎、柯俊雄從此崛起影壇。1971年的《秋決》為其構思多年的影片,劇中探討的中國傳統文化、倫理觀、生命觀、時序倫常的哲理內涵及電影美學、手法等,引起社會、文藝界的廣泛討論,曾多次重映,其發人深省的倫理主題,使得本片成為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1973年的《彩雲飛》、《心有千千結》、《海鷗飛處》則又帶動了第二波的瓊瑤小說改編電影風潮,甄珍、鄧光榮也因為《彩雲飛》而成為風靡一時的青春偶像。瓊瑤愛情電影風潮之後,李行再度回歸鄉土寫實路線,接連執導的《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早安台北》三部影片,連續獲得1978、1979、1980年的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創下台灣電影史上至今無人能破的紀錄,達到李行導演生涯的顛峰。綜觀李行導演四十多年導演生涯,走過的足跡都在台灣電影史上留下歷史意義,不論是健康寫實電影、三廳式瓊瑤愛情電影、或是台灣史詩式的電影,他的電影都能居於領導潮流的地位,不同時期都有其影響主流電影的經典佳作,因此李行在台灣電影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著特殊的文化與藝術價值。 1990年行政院新聞局將金馬獎活動交由民間主辦,李行負責成立了「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常設機構,主辦第27、28、29、30、36、37共六屆金馬影展頒獎工作。期間並不斷的從事促進兩岸電影文化交流。1990年起,李行開啟了台灣電影界第一次率團訪問大陸的足跡,1992年又與香港導演協會會長吳思遠共同推動「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的舉辦,並首次邀請大陸影人訪台;1993年向新聞局爭取通過首屆「大陸電影觀摩展」,展演《香魂女》、《雙旗鎮刀客》、《秋菊打官司》等八部影片,在台北、台中、高雄放映。同年六月,「台灣電影觀摩展」在北京、成都、南京、上海巡迴放映。1999年「兩岸電影半世紀--謝晉、李行影展」更促使上海、台北電影資料館永久典藏兩位導演的作品。李行對於促進兩岸交流活動至今仍不遺餘力,繼續參與電影活動盛事,並以電影終身義工自許,推動台灣新導演作品赴大陸上映,開拓大陸電影市場,為活絡台灣電影奉獻心力。2009年,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成立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李行擔任負責人,積極深耕廣植台灣電影在大陸的市場,每年的五月、六月分別在台北、大陸各地方的城市舉辦兩岸影展,推動台灣電影到大陸,也邀請大陸電影到台灣交流,迄至2019年已舉辦11屆,藉由兩岸影展,鼓勵台灣電影新秀拓展視野,立足台灣,放眼天下,台灣電影產業綿延,台灣電影經營與創作人才永不斷層。
夜間經濟大復甦 陸地攤商機正夯
近期大陸官方為提振經濟大打「地攤經濟牌」,包含上海等城市紛紛發布新政令,鼓勵透過攤商活絡消費並刺激就業,而上海台商也趕上這波地攤經濟熱,已規畫在本月透過結合公益義賣形式舉辦限期攤商園遊會,有台商就說,跟目前大陸官方鼓勵的地攤經濟「真的滿像的」。5月30日晚,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商圈的安義夜巷重新開放,助力夜間經濟的復甦。(圖/新華社)上海台商社團「台商太太新天地」負責人蘇武指出,地攤經濟已在台灣人圈子形成話題,但認為目前門檻法規還不是太精確,例如做小吃是否要有相關衛生證照等,期待更明確後可成為台商參與商機。蘇武也說,自己有工廠以及較有規模的台商可能不會參與這波地攤經濟,分析起來認為,較可能切入的台商會落在例如台青私下副業、創業青年,還有本身初具規模的文創領域工作室等。上海舉辦「台北-上海.微遊雙城」活動,民眾在臨時擺設的攤位品嘗台灣美食。(圖/中新社)各商圈都積極參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1日赴往山東考察時,稱讚「地攤經濟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由於大陸面對疫情積極刺激內需消費來拉抬經濟,李克強的話隨後掀起大陸捲起「地攤經濟熱」。包含上海、南京、成都等20多個城市也各自發布新政力挺地攤經濟。例如近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就印發《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指導意見》,表明支持推進夜市經濟發展,以及攤位外擺時間、範圍等規範。其實從近幾日就可以觀察到,上海各區類似的商圈夜市等活動開始逐一規畫推出。舉例來說,上海市奉賢區的首個園區主題夜市就在5月底正式開市。該夜市匯聚10多個地方共100多種特色小吃,吸引市民和遊客一飽口福。作為奉賢區首個園區主題的夜市,活動將持續3個月,每晚營業到11點。甚至為吸引市民遊客,主辦方開業前也提前發放4萬張,總計40萬元人民幣的夜市消費代金券。另外作為上海閔行區吳中路商圈夜生活地標的阿拉城,也規畫從6月19至21日舉辦新一屆阿拉城啤酒節暨青杉夜市開幕。緊跟熱潮打知名度事實上不光是上海各地商圈緊跟地攤經濟,台商也恰好跟上這波熱潮。近日由台商經營的上海麥可將文創園區與台商社團「台商太太新天地」等單位,也正籌備在6月13至14日聯合舉辦公益活動「盛夏躍動嘉年華」。往年有參與過的台商指出,這就是帶有公益義賣性質、類似台灣園遊會的活動,透過以台商為主的參與攤商共襄盛舉,販售包含台灣美食小吃、文創、手工藝產品與一些二手物品義賣為主。也有主辦單位人員說,這正好與大陸官方強推的地攤經濟的風格很相似,只是嘉年華帶有點公益性質,但實際上卻也有不少台灣商家或品牌,藉此活動來了解當地市場水溫、消費風格以及作為增加品牌知名度的好機會,或許跟上這波攤商熱潮能有再多點效益。經濟效益仍待評估但具體能有多少商機?蘇武觀察目前對台商的助益還不好說,由於很多細節規範還不是完全明確,相信會有一些門檻,從不可能去批貨就可以隨便在路邊擺攤。他說類似手工藝或文創商品等還好一點,但如果做的是台灣小吃,即便味道好,但想當攤商又是否需要相關衛生證照,該去哪兒申請?這些恐怕是台商台青想要參與前得先了解清楚的。蘇武也舉例,也有台商朋友之前承包了上海朱家角景點的夜市活動,主要是透過一個總承包者,再吸引各家有意願、合資格的攤商進駐,以這種模式觀察,涉及餐飲的需要有驗證合格的衛生門檻。而具體觀察「地攤經濟」到底能不能對大陸的經濟進行拉抬?也有資深台商分析,大陸官方會這樣做相信一定是有過估算,確認具備效益才會啟動,但未來經濟回溫復甦後,各地開花的地攤熱潮能否維持就不好說。至於會否與電商商機牴觸也不見得,認為攤商經濟吸引的更像是一種樂趣與活動,跟單純想購買消費的電商不完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