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欽
」廢死釋憲案周五宣判 審議式民調八成反廢死
由37名死囚共同聲請的「廢死釋憲案」判決結果將於20日出爐。中華人權協會與台灣審議民主協會18日舉行記者會,公布審議民主公民會議成果,調查發現,參與公民會議的公民仍有8成以上反對廢除死刑,主張廢死者從17%大幅降為9.2%,未表態者由1.4%提升至10.6%。此次成果發表會由高思博主持,前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引言,台灣審議民主協會理事長朱雲鵬、政治大學教授廖元豪、中研院教授楊文山進行結果分析,計畫於5月20日啟動,6月20日完成第一階段大樣本民調,共有3003位樣本;7月13日進行第二階段審議式公民會議,有141位公民參加並進行後測。經調查發現,參與公民會議後,主張廢死者從17%降為9.2%,反對廢死者由81.6%下降80.2%,未表態者由1.4%提升至10.6%,顯示反對「廢除死刑」者超過8成。高思博表示,經過審議會議後,反對廢死者的比例維持在80%左右,反而是支持廢死者明顯減少,轉為不表態,可見廢死與否,對民眾而言,仍屬於過度理想化的概念,需要停一停,並期盼大法官以司法公信力為念,切莫執著於政治或個人價值而與社會價值觀對立。高思博指出,這屆大法官的任期將屆,他呼籲大法官應該以司法公信力作為最核心的考量,並對大法官被提名人喊話,司法積極主義不能濫用,否則將傷害司法公信力;尤其如果要依憑特定的政治力量貫徹個人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對立,是自毀司法公信力之舉。高思博呼籲立法院,此次民調跟審議民主的結論都顯示,民眾絕大多數支持死刑,但也認同死刑制度有改善空間,將來不論憲法法庭如何判決,立委都可以思考如何改善,讓司法制度更加完善。
國會改革法是立院擴權? 蘇永欽打臉指憲法側重「主權在民」
前司法院副院長、前大法官蘇永欽今天指出,有人批評「國會改革法案」是「國會擴權」,但他要鄭重提醒,憲法本文特別凸顯「立法院」扮演的角色,以憲法本文第175條規定為例,如果憲法實施程序有所不足「應由法律定之」,換言之,就是把實施憲法程序的「形成權力」,概括的交給立法委員決定,這條條文的精神就是「主權在民」的具體實踐。憲法法庭8月6日將針對國會改革法案是否違憲,進行辯論,中華民國憲法學會、台灣行政法學會,以及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天聯合舉辦「憲法法庭裁判後、國會職權的困境與未來」研討會,針對憲法法庭將登場的釋憲辯論進行討論。前司法院副院長兼大法官蘇永欽擔任第一場研討會的主持人,他表示,立院推動國會改革,卻被大法官暫時處份凍結,引發立法權與司法權競和爭議,這些難題根源在執政黨透過選舉拿下行政權,在野黨則在立院佔多數,行政權在國會只能得到少數支持,「朝小野大」。蘇永欽說,憲法法庭對國會改革案釋憲結果,也對大法官在民主進程中扮演何種角色才適當「至關重要」,不僅影響台灣,也是在對全世界演練,「台灣的民主」如何解決朝小野大的全球民主難題,不僅大法官應謹慎裁決,台灣所有人也都應冷靜務實客觀,看待目前正在經歷的「歷史重要過程」。蘇永欽稍後在進行第一場研討會結論時,也濃縮在他之前發表論點的三位學者發言「精華」,強調自己看法與三位學者是一致的。他首先指出,東吳大學教授李念祖稍早發言時提到,大法官有保障人民權利的義務,也有調和政府各機關的權力互動之責,但李念祖認為,大法官應多保障人民基本權,但對機關衝突調和,由於憲法設計,司法院與立法院是平行的,憲法法庭不僅不應該擴大自己的角色,若要「介入」機關權力調和更應高度謹慎,應奉行「極簡主義」。另外,蘇永欽也認同會中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陳清秀的主張,陳清秀認為台灣正面臨民主危機,說到底的最重要原則就是如何讓「人民作主」,包括多數決、責任政治、民意政治都是範疇的一部份,權力最終應該要回歸到立法院,因為立院定期改選、反應不同區域的民意,更能精確反應民意。雲林科技大學法律系教授楊志傑則在會中質疑,憲法法庭受理執政黨各機關發起的釋憲以及做出暫時處份的合理性,蘇永欽也認同他的看法,但仍不免遺憾的說「火車已經開走」難以挽回。他表示,這次憲法法庭的判例,將是學界未來研究的重要教案,他也提醒法學界,不要事情過去了就忘記了,未來還得重頭再走一次,如此才能讓國家的主人(民眾)「更為警覺」,也就不會讓執掌權力者動輒放肆。
院長去留1/總統換人司法院長未來受矚目 許宗力下台與否成憲政問題
總統大選過後,法政界熱烈討論剩下100多天的內閣應否總辭問題,不少法界人士則認為,司法院長應否隨之請辭,也是政壇和司法界應該正視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並任大法官的司法院長,同時兼任實質第四審的憲法法庭審判長,負責審理違憲、總統及副總統彈劾及政黨解散案件,同時掌有全國審判機關的行政權,可說是集審判機關大權於一身,在正副總統換人、國會全面改選後,有必要仔細檢視司法院長的去留問題。法界人士透露,根據憲法增修條文,司法院長許宗力的院長職務並無任期保障,特別在總統改選後,面對新民意,五院院長都應循憲政慣例請辭,讓新任總統享有充分的司法人事權。實際上,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當時的司法院長賴英照就曾請辭。即便是4年後總統大選前夕還不確定馬英九能否連任,當時的司法院長賴浩敏面對民進黨立委高志鵬質疑時,也說:「過去慣例好像是五院都要辭,我會沿襲慣例」,顯示許宗力沒有不請辭的自由。舊台南地院由司法院管理、成立司法博物館,讓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動氣。(圖/報系資料照)撇開憲政慣例,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不喜歡」許宗力,在司法界已是公開的秘密,至於原因,通說的版本是與舊台南地院的產權、以及司法改革成效不彰有關,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希望舊台南地院能設立城市博物館,由台南市政府來管理,這與司法院規劃將有102年歷史的舊台南地院改建為司法博物館的方向不一致,雙方意見南轅北轍,最後終於在2016年11月8日司法博物館竣工啟用典禮擦出火花。據了解,2016年11月8日當天,先行致詞的許宗力,自誇舊台南地院成為司法博物館後,可以拉近與人民的距離,扮演法治教育的尖兵。不過輪到賴清德致詞時,則當著許宗力的面炮轟司法信任度低落,司法改革成效不佳,辜負人民的期許。賴強調,他早在國代任內,就主張司法預算獨立,因為司法獨立是人民正義最後一道防線,只可惜20年過去了,司法預算增加2倍之多,但是司法的信任度卻只剩下約10%!賴致詞完不久即離席,甚至沒有參與剪綵,現場司法人員一陣錯愕。現任15位大法官,將有7人在2024年10月任期屆滿。(圖/翻攝司法院官網)一般認為,就算許宗力不主動請辭司法院長,遭替換也是遲早的事,但問題卡在許「請辭或被請辭」後,應否保留他的大法官身分?關於這個問題,法界的意見分成兩派,一派認為許宗力是大法官並任司法院長,如果院長職位沒了,大法官職務也跟著沒了。因此上一次政黨輪替後,蔡英文當選總統,雖然當時司法院正副院長賴浩敏和蘇永欽的大法官任期還有兩年,最後仍雙雙請辭,並未保留大法官職務,以免有戀棧之譏。另一派則認為,司法院長是司法行政職務,隨時可以換人做,但大法官是解釋憲法的法官,應受8年任期保障。所以許只須辭院長、不用辭大法官,這樣才能維持司法獨立。不過這個說法有個問題,因為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司法院長的大法官身分,是並任而非兼任,也就是司法院長的大法官身分,是附於政治性任命的院長職位之上,當院長沒了,大法官也不存在,「皮之不存、毛將附焉!」至於未來賴清德和許宗力會作何決定,就看兩人的憲法意識與政治智慧。
終審奇譚2/審判路上貴人多 宣示研閱裁判書讓法官炸鍋
61歲的新任最高行政法院院長吳東都,最長可當8年多的院長,創下近年來最年輕終審法院院長記錄,甚至有法界人士預測,明年總統換人、司法正副院長許宗力、蔡烱燉任期屆滿後,吳可能是新任司法院副院長的熱門人選。不過相較於同輩份的審判界人士,吳的行政歷練較少,且行政法院系統的法官人數少、圈子小,一般民眾也較為陌生,為何吳能在同儕中脫穎而出,外界都十分好奇。有法界人士指出,吳東都能上位與他的「血統」有不小關係,首先,他具有台大行政法學博士學位,指導教授是台灣行政法學界宗師、前司法院長翁岳生,翁岳生從1972年蔣中正總統時代就當大法官,歷經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等4位總統,李登輝及翁的昔日學生陳水扁,兩位總統都提名任命翁為司法院長,在司法界資歷無人能及。前司法院長翁岳生(右)曾獲前總統李登輝(左)頒贈勳章。(圖/報系資料照)至於現任司法院長許宗力,則在台大早吳東都幾屆畢業、且同為翁門子弟,這點許宗力在10月25日最高行政法院院長交接典禮時就曾公開表態,因此在恩師和學長的加持下,再加上吳自身的努力,想不紅也難。另外,吳東都的審判生涯還有一個貴人,就是曾任最高行政法院院長的前大法官彭鳳至,當初吳調任最高行政法院辦事時,在彭的大力支持下,才順利成為最高行政法院的實任法官。2008年彭鳳至退休後淡出司法界,這次最高行政法院院長交接典禮也應邀出席,致詞時對吳東都讚譽有加,更顯示彭對吳的欣賞。司法院長許宗力(左站立者)與吳東都(右站立者)同為前司法院長翁岳生門生。(圖/黃威彬攝)至於未來總統大選,不管是賴清德當選、或是藍白合後能脫穎而出,其實對吳東都來說都沒差,如果是賴當選,賴在司法界的重要幕僚首推曾任法務部長的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台大法律系出身的邱與吳系出同門,也是前司法院長翁岳生的學生。萬一藍白合當選正副總統,就不能忘記彭鳳至的夫婿蘇永欽,是馬英九政府時代的前司法院副院長,一樣對司法界人事案有不小影響力。不過吳東都的致命傷則是其執拗的個性,以及凡事都要拚輸贏的行事作風。在審判事務上,他面對不同意見常常爭得面紅耳赤,也讓不少司法界人士相當擔心,未來最高行政法院在他的領導下,可能成為一言堂的「首長式」體制。吳東都在院長交接典禮上宣示要運用職務監督權,落實事後研閱法官裁判書,但不少法官認為吳的說法已嚴重傷害最高行政法院,如果身為終審法院的最高行政法院法官不適任到需要新任院長公開鞭策,顯示從他的恩師翁岳生到師兄許宗力,長達20餘年來推動的司法改革一敗塗地。但如果只是極少數法官審判品質不佳,就不該冒著引起寒蟬效應的風險,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似乎法官都要採取他的法律見解,職務評定才能過關。另外,吳東都在交接典禮上還強調「我也許走得快,但我想要和大家一起走,這樣可以走得更穩健、更遠」。也被不少普通法院的法官,認為他太狂妄!雖然也有法官緩頰,認為這是他一貫的風格;有法界人士則想以康有為贈吳佩孚的對聯送給他:「好問則裕、自用則小,雖周公之才美、使驕吝不足觀矣;聞過則喜、見善則拜,若諸葛之公明、能集思庶廣益焉。」
誰謀殺了言論自由系列3/誰操弄國家機器殺人?下一個可能就是你
NCC於2020年底對中天新聞台做出不予換照的決議,使中天新聞台被關台,不過實際上在2020年5月就傳出總統府密件遭外流「要關中天」,密件內容提到,三位NCC新任委員中,一位是現任主秘,另兩位是媒改學者王維菁和林麗雲,「兩人偏綠,可以配合處理中天」。該傳聞雖立即遭總統府駁斥,但前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當時在臉書透露,有人告知中天關定了,行政院長蘇貞昌跟NCC很可能已經在秘密布局。NCC雖稱一切依法進行,行政院表示尊重獨立機關行使職權,總統府嚴正駁斥假訊息,「但一切證明照著劇本走」。中天近日製作「誰謀殺了言論自由」系列報導,系列三為《誰操弄國家機器殺人?下一個可能就是你|誰謀殺了言論自由》。報導指出,中天為了保全52台,向高等行政法院提出假處分,遺憾的是,2020年12月7號遭駁回,12月11號中天電視從52頻道消失。NCC撤照中天理由有三點,包括一、多次違規遭民眾申訴,未能落實新聞專業;二、 內控與自律機制失靈,新聞製播受不當干預;三、大股東直接介入新聞製播。台中市前立委顏寬恒參加中二選區補選後,政論節目頻以顏寬恒當主角,包括《新台灣加油》、《鄭知道了》等名嘴,輪番批評顏寬恒及其全家。該報導提及,當時台北市議員王鴻薇質疑,用狂轟方式對特定候選人,甚至做不實的指控,「為什麼NCC可以放任這樣的情況發生?」立委傅崐萁也質疑,為什麼這麼多新聞台集所有的力量,通通在打一家人,小小一區立委補選,可以在電視上吵兩個月。當時NCC主委陳耀祥表示有觀察到這些現象,也收到檢舉,基本上會要求這些業者啟動自律,但被傅崐萁質疑NCC是要掩護到選後。該報導統計,光是媒體人周玉蔻的政論新聞就被檢舉百件,NCC只開罰一件40萬,等於抓一放九,並對其他電視視而不見,遲了十個月,直到2022年9月28號才開罰。然而,前NCC主委蘇永欽曾表示,蘇貞昌是不是有干預獨立機關,NCC的委員當然要對這點很確定,「這天知地知的事情」。該報導也提及鏡電視案,2022年1月19號取得電視台執照,帶隊取照的陳建平董事長隨即被董事會解任,是股東的裴偉已經請辭董事長,依法不能插手鏡電視新聞營運,卻處處是他操作痕跡,更有內部會議音檔流出,裴偉說執照過關是總統旨意。此事爆發後,裴偉澄清他是在亂講,但在野黨則認為,他是在替總統蔡英文扛黑鍋。該專題質疑,檢調查出什麼,黨政軍不是該退出媒體嗎?「綠能其他人就是不能」。該報導指出,中天新聞台關台隔天,就傳出NCC要管制網媒,NCC召開閉門座談會,要為數位通訊傳播法闖關做準備,但傳出與會的網媒、平台業者無法接受NCC訂製的法條內容,認為網路言論有沒有違法,應交由司法機關判定,而不是行政機關。沒想到事隔一年多,在今年九合一大選前,NCC提出「數位中介法」,草案達40多頁,擴權納管所有平台、載具、APP和使用者,其中爭議為18條,主管機關認為平台上,資訊為謠言或不實,可以向法院申請資訊限制令,法官在48小時內做出裁定,在法院裁定前,主管機關可以要求業者加註警告標誌。對此,巴哈姆特副執行長陳建仁表示,平台業者沒有能力去判斷特定的資訊是不是違法,平台業者為了免責,只有刪文這條路。PTT法務顧問許哲仁也認為,一旦指定PTT為指定平台,就等同於跟命令PTT關站是相距不遠。除此之外,還包括變相扶正洗白網軍,第40條編列25億為專責機構創立基金,除業務必要使用國有財產,還能由中央政府無償提供此機構使用。然而,這些荒唐的法條,引發民怒反彈,NCC才表示沒有強推,蘇貞昌說暫停第四場公聽會,但這會不會是緩兵之計,也引發關注。是誰在謀殺言論自由?該報導提及,政大法律系教授廖元豪曾表示,這是解嚴以來,寒蟬效應最嚴重的時候,言論自由可能是最被打壓的時候。他說言論自由要保障的是反主流的、批判政府政策,還有批判主流風潮的這種才叫言論自由。2016年1月15日,蔡英文曾表示,她身後的總統府,離廣場上人民只有幾百公尺的距離,不過總統府裡的人就是聽不到人民的聲音,痛批政府無能、政府無心、政府無感、政府對人民的統苦麻木不仁。該專題以蔡英文這段話反諷,誰謀殺新聞自由,讓台灣新聞頻掉幾乎成一言堂,遭迫害的只有中天嗎?「下一個又是誰,什麼時候輪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