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代工廠
」鴻海崛起印度中1/攜手韋丹塔、意法半導體自製晶片 響應印度製造劍指1500億美元電動車大市場
印度總理莫迪喊了九年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終於在疫情爆發及美中貿易戰開打看到了契機,趁勢端出「電子製造及生產獎勵計畫(簡稱PLI)」,這給了淡出中國的EMS龍頭鴻海一條新路,鴻海印度手機廠去年底取得36億盧比補助,與印度礦業集團韋丹塔(Vedanta)合蓋晶圓廠預計今年三月獲38億盧比補助,下一步,等著與美國電動車夥伴Fisker進軍印度。消息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儘管鴻海印度手機廠已能組裝iPhone14旗艦機,但對製造晶圓相當審慎,「鴻海希望能將台灣成功的半導體人才訓練方式複製到印度,擬與台灣熟悉印度文化的學者合作,將300道晶圓製程用繁體中文,編寫一套半導體教科書,用繁體中文系統訓練印度半導體人才。」鴻海遠征印度可說是時勢所逼。早在2006年,鴻海為NOKIA代工,進入陌生的印度最大都市「清奈」設廠,算是台廠赴印投資先驅,後來NOKIA倒閉,該廠2014年也關閉。如今,蘋果要在中國外另在印度建立供應鏈,尤其組裝重鎮鄭州廠、成都廠因疫情封控產能受衝擊,加上大陸20大之後「國進民退」政策,鴻海不得不在印度成立生產基地。鴻海是台廠印度投資先行者之一,並在當地具有組裝手機產線。(圖/翻攝自BFIH官網)而印度總理莫迪喊了老半天的「印度製造」,遲無進展,直到遇上疫情及美中貿易戰,全球供應鏈出現「一個世界兩套供應系統」新變局,給了印度趁勢「卡位」機會,2020年4月端出百億美元的PLI,要在印度建立起電子製造基地,2021年在全球晶片荒下,進一步將半導體及顯示器列為PLI重點。印度的PLI自然吸引鴻海。2020年鴻海在蘋果要求下,重啟清奈手機廠,去年底獲PLI補助36億盧比、約新台幣13億元,「儘管當局力推印度製造,卻不是每家台灣蘋果代工廠,都能申請到。」知情人士表示,另一家獲補助的台廠是緯創。更吸引鴻海的是,印度政府2021年底在PLI追加半導體產業項目,緊追美國晶片法案,差別在於後者以先進製程為主,印度則以28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為主,這讓印度礦業集團及一心想在半導體事業打江山的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頗為心動。韋丹塔(Vedanta)會與鴻海合作,緣起於韋丹塔創辦人女婿、顯示器及半導體全球事業負責人阿卡什.赫巴,他因收購日商面板廠安瀚視特,找上老客戶群創,循線拜訪鴻海S事業群,去年二月終於談定合資設晶圓廠,成了首個向PLI申請半導體補助的廠商,同年六月,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直接面見莫迪,最後敲定在莫迪家鄉設半導體工廠,預計2025年投入運作,初期產量為每月4萬片。2022年6月,劉揚偉與vedanta高層會面。(圖/翻攝自vedanta臉書)印度媒體報導,這項補助案最快三月公布,鴻海可望「再獲38億盧比補助」,此外,鴻海引介歐洲晶片大廠意法半導體(STM)成為印度自製晶圓夥伴。 印度大舉引資招商,除要建立電子產業基地,更要打造電動車「印度製造」基地。事實上,2017年莫迪就提出「2030年印度只賣電動車」目標,其中電動三輪車達到70%普及率,電動二輪車30%,商用車25%,客用車15%,客運公車10%。為加快政策推動,2019年通過三年補助1,000億盧比的電動車製造計畫。劉揚偉2020年對外闡明鴻海做電動車目標後,印度約當1,500億美元規模的電動車市場,自然成了鴻海的下一個藍海。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曾說,「過去一台車內會用到的晶片總值約500美元,到了電動車會快速增加到2,000~5,000美元;如果可以自製晶片,省下的成本相當可觀。」鴻海集團對半導體年採購額在2022年已超過600 億美元、占全球十分之一,而電動車將放大此量2倍以上,鴻海自製晶片勢在必行。鴻海的電動車夥伴美商Fisker也看好印度。沒有工廠的Fisker,第一款EV「Ocean」由奧地利工廠MagnaInternational代工,售價37,500美元,執行長HenrikFisker去年九月在印度受訪時表示,因為印度進口車要繳100%關稅,今年只會少量Ocean賣到印度試水溫,該公司第二款較小型的電動車「PEAR」考慮在印度生產。PEAR由鴻海整車代工,都會型五人座電動車,售價3萬美元有找,去年開始預購,預定2024年在美量產交車。對於Fisker何時到印度設廠,雙方沒給答案,但指日可待。FISKER 電動車PEAR由鴻海代工,預定2023年投產。(圖/翻攝網路)
鄭州封城搶物資 富士康閉環生產不影響
中國大陸疫情擴大延燒,河南省鄭州市3日宣布封城。從4日0時起至10日24時止,實行為期一周的封控管制。鄭州居民傾巢而出,道路塞車,賣場人潮絡繹不絕。民眾為了搶物資大打出手,場面一度十分混亂。台商富士康蘋果代工廠區位於鄭州航空港區內,因工廠符合閉環生產要求,運作暫不受影響。
蘋果代工廠禍不單行?疑因i12 Mini砍單 和碩上海廠員工抗議
蘋果代工廠禍不單行?繼緯創印度廠遭到員工大肆抗爭、破壞後,根據陸媒報導,和碩上海廠昌碩周六近午時分也出現大批員工群聚廠區大門口抗議,在廠區最高主管對抗議員工解釋,願意轉赴和碩昆山世碩廠的員工,勞動條件不會讓員工吃虧後,抗議員工旋即解散,而抗議的起因與i12 Mini不如預期、昌碩不需要這麼多員工有關。對此和碩則不予評論。昌碩一直是和碩最重要的iPhone代工基地,今年約有7成Mini訂單由和碩代工,不過,Mini在美國單機售價高達729美元,比i11貴了30美元,加上歐美各國又因疫情而限制實體通路營業,導致Mini銷售不如預期,業界傳出,和碩不僅現在已經面臨產能調節,和碩明年上半年來自i12系列的訂單,更將從2800萬支下修至1600萬支。根據陸媒報導,昌碩計畫將部分產線員工轉調至昆山世碩,在溝通不良下,導致昌碩產線員工誤解轉調後的薪資、返費(任職期滿一段時間後可獲得的現金獎勵)等勞動條件將受損,大批員工在上周六上午群聚於昌碩廠區門口抗議,甚至傳出公安將抗議員工打倒在地,場面一度混亂。據了解,昌碩高層出面對抗議員工解釋,昌碩訂單不足以支應現有員工量,世碩訂單多、可以加班多賺錢,所以請昌碩員工支援,不願意轉調的員工,昌碩不會逼員工辭職,至於願意接受轉調至世碩的員工,勞動條件不會讓大家吃虧後,抗議的員工已經在週六中午解散。在公安與昌碩廠區保全在廠區門口排成人牆,並驅逐意圖靠近的人,產線員工僅在廠區門口抗議,無法進入工廠內,昌碩廠區未受影響,沒有像緯創印度廠一樣受損。
蘋果代工產業鏈遭陸企攔腰截斷? 據傳鴻海嚴陣以待
蘋果iPhone組裝的前三大代工廠,分別是鴻海、和碩、緯創三間知名企業,但日前驚傳緯創將中國大陸昆山的iPhone代工廠出售給陸企立訊,消息一出讓業界感到十分震驚,市場反應除了讓緯創股價在昨日數次造成跌停外,據傳鴻海聽聞此消息後也是嚴陣以待。根據《Ettoday》報導指出,緯創的昆山廠是iPhone代工的大本營,一年營收超過1422億元,但董事會卻在17日決議出售旗下緯新資通(昆山)有限公司、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給陸企立訊。由於立訊本身也是蘋果手錶Apple Watch、無線耳機AirPods主要代工廠,當立訊併購緯創之後,立訊同時也擁有了iPhone代工廠,外界擔心,iPhone的組裝生產鏈,會因此被紅色供應鏈取代。投審會對媒體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交易案申請,但是緯創出售代工廠給立訓的消息傳出後,讓業界十分的震驚。其中包含了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甚至下令「全面提高警戒」,他在對媒體受訪時表示「面對每一個現有或是潛在的競爭對手,我們保持危機感,不會擔心任何挑戰。」而根據《商業週刊》的報導指出,立訊董事長王來春近年來熱愛台廠,隔三差五的就會投資台灣廠商,2012年入股宣德、2015年投資聲學龍頭美律,2018年再砸下新台幣百億元買光寶的相機模組部門,再加上這次買下緯創的iPhone代工廠,可以說是一間名符其實「陸皮台骨」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