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鰻
」車城鄉發現新品種!稀有蛇鰻現身 研究員命名由來曝光
長期投入研究台灣魚類多樣性的海生館研究員何宣慶,日前透過友人在車城鄉四重溪口發現稀有蛇鰻,身型相較常見種類更為細長,經圖鑑比對,確定為未曾記錄的新種,隨即依古地名命名為龜壁灣褐蛇鰻,並完成國際期刊發表。何宣慶表示,這隻蛇鰻是恆春海洋教育講師杜侑哲在車城四重溪口觀察漁民捕撈鰻苗時看到,由於漁民目標是鰻苗,這一類魚都不要,因此將這特殊物種帶回,經過與日本學者通信過後,確認為新種。為替新種命名時也曾掙扎一番,最後找到車城古地名龜壁灣,即現今福興、福安及新街、射寮沿海一帶,過去多為原住民居住地區,因此將牠命名叫做龜壁灣的蛇鰻新種。何宣慶主要研究魚類分類及多樣性,曾代表海生館前往極地,為台灣首位造訪南、北極的科學家,過去共計發表過數十個世界新魚種,參與發表或獨立研究所發現的台灣新紀錄種多達3、400種,為台灣物種十分之一,其中發現的中間副棘茄魚曾獲選為全球十大重要新物種。海生館研究員何宣慶透過友人在車城四重溪口發現新種蛇鰻,依古地名命名為龜壁灣褐蛇鰻。(何宣慶提供/林和生屏東傳真)除學術研究成果豐碩,他也致力推動生態保育,促進國人對台灣生物了解及加深國人的保育觀念。何宣慶說,其實台灣生物多樣性高,以鰻魚為例,有記錄就超過240種,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其實新種可能一直都在那裡,只是過去未曾被記錄。長期投入研究感受很深的是,眼看環境變化加劇,魚越來越少,積極期待給魚一個新的名字,讓牠們有被外界重視的機會,否則很容易就這樣消失不見。何語重心長地說,台灣是個得天獨厚的地方,研究魚類多樣性,找尋新種、協助命名,相信只要保育做好,是做一輩子都做不完的工作。
巨大蛇鰻「刺破蒼鷺喉嚨」半身懸掛高空!驚人畫面曝光
美國一名58歲業餘野生動物攝影師近日捕捉到驚人畫面,一隻蒼鷺吞食了一條巨大鰻魚,沒想到鰻魚為了掙脫,竟直接刺破蒼鷺的喉嚨逃了出來,鰻魚的一半身體還在蒼鷺體內,另一半則懸在半空。照片曝光後,連野生動物保護區人員都表示從未見過這種情況。(圖/翻攝Jam Press)根據《太陽報》報導,美國馬里蘭州一名58歲業餘野生動物攝影師山姆(Sam Davis)捕捉到一條蛇鰻從蒼鷺的喉嚨衝出的瞬間,這條蛇鰻被蒼鷺吞食後,奮力掙扎,透過牠堅硬的尾巴刺穿蒼鷺的喉嚨後,從中逃出。當時蒼鷺還飛在天空中,蛇鰻的一半身體還在蒼鷺體內,另一半則懸在半空。當時攝影師以為是一條蛇或鰻魚咬住了蒼鷺的脖子,沒想到回家仔細一看照片,竟是蛇鰻衝破了蒼鷺的喉嚨逃出,「我看得出牠的眼睛,牠還活著。」(圖/翻攝Jam Press)山姆事後將此照片PO上IG,和所有大自然愛好者分享,並在文中提到,野生動物保護區人員都表示從未見過這種情況。據了解,蛇鰻會透過尾巴挖入海底泥沙中並埋藏在內,專家表示此照片應該是蛇鰻遭吞食後,使用相同機制穿破蒼鷺的喉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