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指數
」 C肝近期上市「這項食材」美味人人愛 中國男子連吃數天吐血休克
俗話說「嘗鮮無不道春筍」,竹筍雖然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筍最為鮮美。一般來說,清明前後是吃春筍的最佳時期。近日即將進入春筍旺季,中國就有一名男子連吃數天後消化道出血,甚至因此差點休克。醫師提醒,「不是每個人都有福消受這道大自然的饋贈。」據中國湖北媒體報導,一名32歲王姓男子日前趁周末上山,挖了幾大袋春筍回家,或烤、或炒、或醃,變著花樣連吃了4天。然而第5天起床後,王男感覺腹痛不已,大便後發現解出血便,立刻意識到問題嚴重,前往醫院就醫。經檢查,醫師判定王男血紅蛋白指數下降明顯,結合血便症狀判斷為胃出血,後經胃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有巨大潰瘍,還有一根小動脈正在不停出血。另一名62歲邱姓男子,患有B型肝炎造成肝硬化多年,同樣在春筍上市後連吃數天,之後忽然大口嘔血,嚇壞的家屬連忙將他送醫。送抵急診時,醫師判斷邱男出血量超過800毫升,如不能及時止血,將引發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繼而引發休克危機生命。醫生解釋,肝硬化是肝病的中晚期階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具有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反復出血、不易止血等特點,是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筍有較多粗纖維,極易誘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康健》雜誌曾整理資料,提醒「這9種」朋友在食用筍時需特別注意:1.腸道疾病患者: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慢性腸炎、食道靜脈曲張等疾病的患者,吃太多竹筍容易出現腹瀉、腸胃絞痛等不適,因為竹筍含有豐富的粗纖維,難消化,不宜空腹或單吃竹筍,也要細嚼慢嚥。2.腎功能不全者:竹筍的鉀離子含量高,除了汆燙減少鉀離子,建議每餐不要吃超過100克,大約半根到一根即可。3.高血壓患者:部分經過醃製的竹筍加工品,如酸筍絲、酸筍片等,所含的鈉含量通常比較高,高血壓患者必須節制食用量。4.脾胃虛弱、手腳容易冰冷者:包括產後婦女、女性月經期間、體質寒涼的女性、老人腸胃功能較弱等,都不宜多食竹筍。5.服用補益類中藥期間:如果正在服用人參、黨參、黃耆、白朮、當歸、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中藥,應避免同時食用竹筍、蘿蔔、空心菜等偏寒涼的食物,以免降低療效。服用這類中藥的人本身體質就比較虛弱,平常也不宜過量食用。6.容易筋骨痠痛或扭挫傷、骨折後正在復原的病人:這段期間如果食用竹筍,可能拖延復原時間,或使痠痛症狀反覆發作。7.自體免疫疾病、皮膚炎及過敏體質者:陳潮宗解釋,竹筍屬於「發物」,容易上火、生痰、發瘡、過敏、或令舊疾復發、新病加重,這類病人都不宜多吃。8.結石患者:如尿道結石、腎結石、膽結石者等,因為竹筍含有草酸鹽,容易與其他食物中的鈣質結合成難溶解的草酸鈣,讓結石更嚴重。9.發育期的兒童:如果兒童吃太多筍子,容易缺鈣,罹患軟骨病,還會缺鋅造成生長發育緩慢,這是因為筍中含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和鋅的吸收和利用,所以發育期間要特別注意不要多吃。
精準放射治療配合呼吸調控系統 助62歲老師傅戰勝癌魔
一位62歲製茶老師傅,因C肝追蹤意外發現一顆1.4公分肝癌,千里迢迢從高雄到台中澄清醫院治療,運用人工智慧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以五倍放射劑量如巡戈導彈似的精準撲殺癌腫瘤,接受五次治療,每次約二十五分鐘,就完勝癌魔。精準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減少組織傷害放射腫瘤科主任許維中表示,由於該患者的肝腫瘤太靠近血管,不適合開刀切除或電燒,其腫瘤又不是很大,很適合採用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以精準的標靶光子刀,由人工智慧監測患者在放射治療中產生的呼吸誤差,聰明的標靶光子刀會如影隨行跟著患者呼吸捕捉腫瘤的正確位置,減少肝臟正常組織的傷害。配合呼吸調控系統 連續五天接受放療由於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要求精準,其放射治療的劑量可提高五倍。許維中主任說,除了治療前必要配合呼吸調控系統的時間外,真正實際執行放射治療每次約四分鐘,該患者連續五天,每天接受一次放療。而傳統的放療至少要接受二十至三十次的治療。該患者在完成療程後經電腦斷層追蹤,證實他的肝已無明顯可見腫瘤,表示癌細胞已完成撲殺。B、C肝應定期追蹤 避免變成肝癌許維中主任提醒,有B、C肝的民眾要定期追蹤治療,一般來說C肝是有可能在10至15年發展為肝癌,通常在發現時都已超過一公分以上。另外,有約30-40%的肝癌患者,其胎兒蛋白指數會呈現正常,建議肝癌的高危險群民眾,最好定期透過超音波、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來檢查自己肝臟的情況。
北漂夫妻雙雙罹患肝癌 肝膽科醫師:燉排骨加了它導致
大陸一對年輕夫妻一起到上海工作5年,兩人一起打拚希望能創造美好生活,沒想到兩人越來越來沒精神,甚至不久前開始臉色變差,還出現腹痛、腹瀉、噁心等狀況,一看醫生發現兩人的甲種胎兒蛋白指數異常偏高,甚至雙雙被確診出肝癌的狀況,結果醫師一查才發現兩人長期會把1物跟排骨一起燉,因此出現肝臟問題。夫妻倆因為想補充體力,因此經常燉煮排骨。(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據《搜狐網》報導,這對夫妻因平常努力工作,因此常為了補充營養而燉煮排骨湯,但他們在燉煮時都會加上從老家帶來的花椒,不過這些花椒也成為他們罹患肝癌的關鍵。醫師問診意外發現,他們的花椒因存儲不當,加上氣候潮濕,使得花椒出現了發霉的狀況,而她只覺得沖洗一下,加上高溫烹煮應該就沒事了,所以依舊食用著。醫師也表示發霉的花椒使孳生大量的細菌,其中就有毒性極強的致癌物黃麴毒素,若是長期食用帶有這種毒素的食物,會使毒素不斷進入體內並堆積,損害肝臟的健康,導致肝細胞發生病變,從而誘發肝癌的出現。他們從家鄉帶來的花椒發霉,結果仍然繼續食用,導致肝臟出問題。(示意圖/翻攝自pexels)肝膽科醫師也表示,若肝臟受損身體會出現這些異常狀況,若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就要多注意。如眼睛乾澀、發癢,看東西模糊,黑眼圈加重;食慾不振,吃東西沒有胃口,伴有噁心感;經常失眠、容易驚醒,說夢話、磨牙;頭髮油膩過快,脫髮嚴重,頭髮變白;小便顏色發黃,如同啤酒色,且異味大;渾身沒有精神,異常乏力,昏昏沉沉;指甲凹凸不平,有豎紋出現,並且易折斷;早上口臭嚴重,刷牙也難以緩解,且牙齦易出血都要特別注意。
她貧血赴醫治療被發現超罕見血型 全球不超過50人
許多人熟知的血型被大致分類為A、B、O、AB這4種,不過在大陸江蘇省當地一間醫院近期發現一名貧血患者的血型為「Rh null」。據悉,Rh null血型是比RhD陰性血型(俗稱熊貓血)還更罕見,目前全球已知擁有人數不超過50人的超稀有血型,故被稱為「黃金血液」。消息曝光後,掀起熱議。綜合陸媒報導,江蘇省泰州市當地一間醫院日前收治一名患有重度貧血的女子,經血液檢查後發現該女子的血型為Rh null,而該名女子隨後表示,自己和姐姐的血型一樣都是Rh null。但由於姐姐本身也患有貧血症狀,最終沒能輸血給女子。大陸江蘇省泰州市日前發現2例擁有Rh null血型的人。(圖/翻攝自微博/揚子晚報)好在女子的貧血症狀為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病因是體內產生不正常的抗體,對抗身體製造出的紅血球,使免疫系統發生一系列的抗體反應,進而導致貧血及黃疸等症狀,此病可透過相應的激素去降低身體所產生的抗體反應來治療,最終在院方的一番救治下,女子的血紅蛋白指數已逐漸上升,於不久後康復出院。據國際紅十字會2010年的調查,全世界已知擁有Rh null血型僅43人,換算每200萬人中只有1人。Rh null血型因其獨特的稀少性,曾被當時法國巴黎免疫血液學研究所所長稱為「黃金血液(golden blood)」。
射頻消融術「免動刀」 導航定位精準治療肝癌
患有慢性B型肝炎合併肝硬化的60多歲吳先生,4年前接受超音波檢查時就曾發現數顆1~2公分的肝腫瘤,經診斷後確認是第一期肝癌。所幸當時接受射頻消融術及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後成效顯著。然而,幾個月前吳先生在門診追蹤時卻發現血液中甲型胎兒蛋白指數飆升,但透過超音波及電腦斷層都難以發現腫瘤,最後是藉由磁振造影才發現肝臟深處有一顆2公分的肝癌復發。由於吳先生有肝硬化病史且併發血小板低下症,若以手術方式切除腫瘤恐有高出血風險,而腫瘤位置無法呈現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中,使傳統需要藉由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來導引的射頻消融術也難以操作。幸而臺中醫院近年引進新型「虛擬導航定位超音波系統」,可結合磁振造影定位腫瘤,精準導引消融探針來燒灼肝癌。吳先生接受二次腫瘤消融術後,目前肝腫瘤已完全消融。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許漢廷指出,肝硬化嚴重時會造成脾臟腫大,導致血小板低下症,此時若貿然進行切肝手術,可能會有較高的大出血風險。許漢廷醫師說,對於切肝風險高的患者,若他的腫瘤直徑小於5公分且顆數少於3顆,就可利用射頻消融術來處置。射頻消融術是經由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將消融針穿過皮膚插入腫瘤內進行燒灼,藉以殺死癌細胞,因此若無法藉由影像導引,就無法執行消融手術。臺中醫院為克服傳統消融術的限制,引進「虛擬導航定位超音波系統」,可以將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中的腫瘤位置準確輸入超音波機器中,再藉由超音波探頭上裝有類似接收衛星導航的感應器,計算出超音波所指的區域是磁振造影中的哪一塊,清楚將磁振造影顯示的腫瘤位置對應到超音波畫面中,進而導引消融針插入腫瘤來完成消融,大幅提升射頻消融術治療的完整性及成功率。許漢廷醫師表示,虛擬導航定位超音波系統結合射頻消融術的進步,讓過去困難定位的肝癌,甚至是較大型的肝癌,也能利用射頻消融術來治療,為開刀風險較高的肝癌患者,提供另一種治療選擇。
C肝索命2/命運作弄!輕忽10年前篩檢報告 如今腫瘤大到9.4公分
為了推動根除C肝之計畫,今年1月,肝病防治基金會(簡稱肝基會)前往嘉義,與阿里山鄉衛生所合作,針對轄區內沒有篩檢過B、C肝的民眾,提供肝炎抽血與病毒量的檢查服務,陳爺爺就是其中一位前來抽血的民眾。74歲的陳爺爺,全家住在阿里山鄉豐山村,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與妻子務農了大半輩子,一直覺得自己身體還算硬朗、沒有異狀,卻在抽血報告出來後,發現爺爺胎兒蛋白指數(AFP)過高,而且肝指數(GOT、GPT)異常,緊急請衛生所聯繫家屬,轉至嘉義基督教醫院,由肝基會嘉義分會執行長陳啟益醫師親自問診,就醫當天就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肝臟有一顆9.4公分的腫瘤,由於腫瘤太大已經侵犯到血管,無法切除。住院檢查後隨即安排陳爺爺至血液腫瘤科接受口服標靶藥物治療,陳爺爺在家人的陪伴下,每次都是由兒子親自開車接送,往返阿里山與嘉義基督教醫院之間,來回車程就要4小時,他很認真盡力配合治療,但隨著時間過去,體力卻越來越差、食慾也逐漸減退。安排爺爺就醫檢查的肝基會嘉義分會個管師陳盈如提到,她在整理過往篩檢的資料時發現,陳爺爺早在10年前(2008年)就已經參加過肝基會在阿里山鄉舉辦的偏鄉篩檢,當時的檢驗報告顯示爺爺是C肝帶原。不過這次詢問爺爺時,爺爺表示雖然當年有參加抽血,但並不記得之前的篩檢結果,因為當時身體沒有出什麼狀況,所以並未放在心上。陳爺爺的大兒子說到:「爸爸年歲已高,怕他無法承受,所以沒有讓他知道自己罹患肝癌,很遺憾當初沒有多留意他的檢驗報告,如果在2008年就知道爸爸有C型肝炎,這些年一定會帶爸爸定期追蹤檢查,說不定還能等到今年健保補助C肝口服新藥的治療,將爸爸的C肝治癒。現在只能儘量配合醫生的治療,減輕爸爸的痛苦」。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執行委員暨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教授說明,C肝全口服新藥治癒率高達98%,根據目前臨床觀察,2%治療失敗的個案中有逾6成屬自行停藥;因抗藥性、治療副作用停止治療的機率僅有4成。只要患者按照醫囑積極服藥,有極高機率可根治C肝。
C肝索命3/年輕男扛家計沒空追蹤 一篩罹癌與死神拔河
38歲的李先生,靠開卡車養活一家四口,平時和妻子、7歲的女兒與90幾歲的奶奶同住,是家裡的經濟支柱。李先生當兵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但因平時工作忙碌加上要照顧家庭,所以未曾放在心上,去年5月從LINE社群透過朋友轉發獲得肝病篩檢訊息,得知7-ELEVEN與肝病基金會(簡稱肝基會)在家裡附近舉辦一連7天的門市免費肝炎篩檢活動,便帶著妻小一同前往參加篩檢。檢驗結果發現,李先生不只感染B型肝炎,還有C型肝炎,此外,胎兒蛋白指數(AFP,又稱肝癌指數)也異常飆高,肝基會個管師想要聯繫李先生安排進一步的檢查,但因李先生工作忙碌,直至兩個月後才連繫上。嘉義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張力仁醫師一看胎兒蛋白指數飆高,立刻為李先生安排電腦斷層掃描,在肝臟發現了7.3公分的肝腫瘤,而且疑似侵犯到大血管。只能先安排化學治療,同時也開始接受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所幸經化療後腫瘤逐漸縮小,在外科醫師的評估後,進行左葉肝切除,並持續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原本以為一切狀況都在控制之中,沒想到今年4月底電腦斷層顯示疑似有肺部轉移。李先生難過的說不出話來,自從罹病後,太太代替他扛起家中經濟重擔,醫療部分的開支也由肝基會協助補助,原本以為身體逐漸復原可以回到工作岡位,能減輕太太負擔,如今竟發現癌細胞轉移,目前只能等待醫師幫他更換的新療法有產生療效,期待有好的結果。肝基會與7-ELEVEN長期合作的《救救肝苦人》「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活動,也將邁入第15個年頭,在全台陸續推動免費肝病篩檢與腹部超音波檢查,結合全年無休的0800免付費肝病諮詢專線、醫療補助等,15年來總服務人次已經突破22萬大關。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為突破篩檢與民眾不積極治療的困境,除了到各地區篩檢之外,也採取「篩出即治」的模式,目前顯示接受治療的比率已近8成,也提醒若有B肝、C肝,就要持續追蹤治療,以免為時已晚。
火鍋吃到一半突然噁心嘔吐 醫生:中毒了!
浙江海寧一名30多歲男子小吳,日前與3名好友至炭燒火鍋店吃宵夜,吃到一半,他突然噁心嘔吐,同行好友也感到頭暈,店家趕緊將他們送醫急救,經過血液檢查後,發現4人皆中毒,醫生表示問題就出在火鍋上。根據《環球網》報導,小吳與朋友送醫後,稱「突然開始嘔吐、頭暈、乏力」,醫生立刻安排他們做血液檢查,結果出來後,發現小吳的碳氧血紅蛋白(Carboxy hemoglobin)嚴重超標,高達30%,是正常值的20倍,同行朋友也有20%,被診斷是一氧化碳中毒。醫師認為,造成他們一氧化炭中毒的原因就出在火鍋上,因為他們吃的火鍋是燒炭的,且室內開著冷氣又門窗緊閉,「這是典型的由於含碳物質燃燒不完全,產生大量一氧化碳,經人體吸入導致的中毒。」醫師表示一旦碳氧血紅蛋白指數超過50%以上,就會有血壓下降、呼吸急促等情況,嚴重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所幸4人送醫,經過輸氧以及後續的高壓氧治療後,目前症狀已緩解。
王彩樺罹C肝20年 月初終於治癒
【記者/張雅淳】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以下簡稱肝基會) 今(108)年宣導主題為「恁甘有C肝(時間,台語諧音) 好心救好肝」,藝人王彩樺也以罹患C型肝炎近20年的病友身分,化身保肝衛教大使。肝基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表示,本次肝基會發布的全台近年最大規模C型肝炎篩檢與治療率調查,107年總篩檢人數7034人,因當時健保給付條件設限,治療率僅達3成。108年總篩檢人數6000人,隨著1月健保給付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不再有條件限制,治療率則提高至7成。王彩樺感受格外深刻,20年前透過健檢發現罹患C型肝炎,當下感到晴天霹靂,面對醫師說明後,才回想起可能是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常看診打針,或者以前心情不佳時,也常藉由穿耳洞紓壓情緒,或許因此感染了C型肝炎。罹患C型肝炎後,王彩樺每年都會定期追蹤肝功能指數、胎兒蛋白指數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她也曾想要積極治療,但因早期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的傳統治療副作用大,所以猶豫不決。直至今年初得知健保全面開放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的德政,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便於1月起接受8週治療,治療結束後經過三個月的追蹤,7月初確認體內無病毒,終於拿到「畢業證書」,確認成功治癒。楊培銘教授呼籲,政府大幅放寬藥物使用條件,只要抽血就可以知道體內是否有C肝病毒,剩下的就是如何有效找出患者,肝基會也持續在全台進行肝炎篩檢,只要積極治療、藥物治癒率高,希望台灣2025年能夠達成消滅C肝的目標。看更多↓↓減塑大作戰 日本企業開發「可食用容器」C肝新藥健保給付 患者人數近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