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基金會
」 捐血 血庫 台灣血液基金會 血液基金會 血液![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96508/sm-1ef17920d475019ee3654238243a1bb5.jpg)
新光三越氣爆釀重大傷亡…驚傳台中血庫「缺血」 網勸:多多幫忙!
台灣百貨龍頭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昨(13)日上午11時33分發生嚴重氣爆意外,瞬間爆炸威力驚人,建築物的玻璃帷幕甚至整排被炸開,現場一片狼藉,造成4人死亡、30多人輕重傷。而意外發生後,傳出台中捐血中心「血庫存量」吃緊的消息,還有網友呼籲大家多多幫忙、踴躍捐血。有台中民眾昨日在Threads發文,分享自己去台中捐血中心捐血,等待過程中注意到有2名櫃台人員打電話給曾經來捐血的人,希望有捐血習慣的人再來捐血,他分析加上台中新光三越中港店氣爆後,原本庫存告急的捐血中心一定會更缺血。不過原PO因為有吃消炎藥的關係,要停藥7天才能捐血,他只好呼籲身體狀況合適的人,能多多幫忙、踴躍捐血,幫助傷者們度過難關。貼文底下有不少網友感受到血庫存量告急,紛紛積極表示,「可以找就近地捐血中心捐血嗎?還是只能往台中捐血?」、「全台血庫都有些吃緊,有餘力的人敬請踴躍捐血」、「等等殺去捐血室!不知道不同地區的捐血會不會互相支援」、「最近真的超缺血的,身體狀況可以的人麻煩娟起來啊」。據《東森新聞》報導,台灣血液基金會稱目前尚未接獲台中醫院針對氣爆事件提出特殊用血需求,但有與醫院保持聯繫,但凡有大量需求,一定動員其他捐血中心支援。台灣血液基金會也透露,近期血液短缺主因是春節期間捐血人數減少,及天氣寒冷影響,高雄、台中地區情況比較明顯。不過台灣血液基金會也呼籲民眾,身體狀況許可下都可到各地捐血站捐血,幫助有需要的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390776/sm-dfd6e8c18f37b475f160778671a515ec.jpg)
連日低溫血庫告急!台北只夠撐4.9天 年前還需超過3萬袋
今天(18日)大陸冷氣團減弱,氣溫稍微回升,捐血中心就呼籲,近幾天低溫連續低溫影響,捐血量減少、用血量卻增加,全台庫存只夠用6.2天,其中台北僅4.9天最少,且A型、B型及O型血都缺,希望民眾出門購買年貨時,可順便進行捐血。從「台灣血液基金會」官網可以看到,血液正常(安全)庫存量為7天至10天,4至7天為偏低,4天以下為急缺。據統計,截至今天上午7時30分止,全台血庫只夠用6.2天,其中A型血庫存量剩6.2天、O型血僅5.1天,B型血及AB型血則屬正常範圍。根據《中央社》報導,各縣市血液庫存量只有高雄捐血中心7.3天為正常,新竹捐血中心僅6.7天、台中捐血中心6.1天、台北捐血中心4.9天最吃緊,且僅AB型血庫存正常,還能用8.9天,A型血4.9天、B型血5.4天,O型血4.1天最缺乏。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長劉俊宏指出,最近因大陸冷氣團接連報到,氣溫驟降,讓民眾出門意願降低,也有不少人原本想去捐,但得了流感、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很多本來成效不錯的單位,近期也紛紛反映受到影響。劉俊宏表示,低溫除了讓捐血量減少,也同時增加了用血需求,以台北為例,入冬後就發現用血量不斷增加,從每週1.4萬袋,一路攀升到最近一週需要1.6萬袋。經詢問醫院,原來是因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劉俊宏也說到,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台北在接下來10天內(含今天)需要募集3萬1600袋熱血,希望民眾把握好天氣、沒下雨之際,外出採買年貨時,也能挽袖捐出熱血做公益,幫助有需要的病患度過難關。另外,近期不少民眾正在排隊等待施打流感疫苗,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官網顯示,針對「捐血後是否能接種流感疫苗」的問題,醫師回應,健康的人打了流感疫苗,通常觀察24小時後沒有症狀或不良反應,便可安心捐血;反之,捐血後可接受流感疫苗施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366835/sm-da9479edd3aca2e72652c061ee433583.jpg)
續放颱風假「血液庫存拉警報」 台北中心籲民眾捐血:明起血小板恐短缺
颱風山陀兒龜速北上,導致全台各地續放颱風假,如今就連血液庫存也拉警報!雖然血液基金會曾在颱風前夕預先提高庫存量,但因血小板效期僅有5天,庫存無法拉太高,導致目前全台血小板只剩1.9天的量。對此,台北捐血中心課長劉俊宏也示警,明天(4日)開始就會出現問題,血小板短缺將直接衝擊血液腫瘤、開刀病患的需求。截至今(3日)上午7點半,血液基金會統計全台血小板庫存量,換算天數僅剩1.9天,其中台北中心2.1天、新竹中心1.5天、台中中心2.1天、高雄中心1.7天;紅血球尚可供應9天,其中台北中心9.7天、新竹中心12.1天、台中中心7.7天、高雄中心7.9天。對此,台北捐血中心課長劉俊宏坦承,此次颱風前捐血中心雖然已經預存好血液庫存量,尚足以支應連續2天停班停課所造成的入不敷出,但有別於效期達35天的紅血球,血小板血品僅能保存5天,無法將庫存拉太高,因此預期血小板的庫存將會非常吃緊。劉俊宏舉例,以目前台北中心庫存僅剩2.1天來看,今日雖然還能充分供應醫院所需,但明天開始就會出現問題,將直接衝擊血液腫瘤、開刀病患的需求,一旦不足供應,民眾的開刀時程恐得往後延。劉俊宏補充,台北中心在颱風第1天共開放7處捐血點,然而今風雨更大,因此開放的點只剩4處,導致入血量恐受影響。即便明天恢復上班上課,風雨必定還是會影響民眾捐血的意願。因此他也呼籲,民眾若狀況允許,今可搜索鄰近地點有無捐血點,不論是血小板或其他血品,在颱風過後都會非常急需。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0/352480/sm-57725d119980f86d2dcb16000bffe687.jpg)
颱風攪局+疫情肆虐!全台血庫拉警報 台中O型血庫存量不到3天
颱風凱米雖已離台,但大雨導致多縣市連放颱風假救災,加上呼吸道疫情持續,全台血庫亮起紅燈!台灣血液基金會表示,目前台北、新竹血庫庫存量各剩5.7天、5.9天,台中血庫今天上午僅剩4.0天,其中又以占最大宗的O型血僅剩2.7天最缺,盼民眾踴躍挽袖捐血。台灣血液基金會指出,一般血液安全庫存量為7至10天,4至7天是偏低,4天以下為急缺。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截至今(27)日上午7時30分為止,全台血庫只夠用4.9天,各血型都呈現偏低狀態,A型血庫存量剩4.7天、B型血剩6.0天、O型血剩4.3天、AB型血剩5.7天。台中捐血中心說,中部血庫每天供應台中、彰化、南投、雲林等4縣市醫院共1800袋,統計到27日上午,台中血庫平均用血量剩4.0天,低於7天安全庫存,屬於急缺狀態,其中A型血3.8天急缺,B型血6.8天偏低,0型血2.7天急缺,AB型血4.7天偏低。其中又以占最大宗的O型血僅剩2.7天最缺,若仍無法緩解,恐需緊急向新竹調血應急,呼籲民眾踴躍捐血。高雄捐血中心也表示,南部(嘉南高屏澎東)地區每日約需2100袋醫療用血,受到連續3天颱風假及風雨影響,南部地區近3天的血液募集量幾近為0,颱風侵襲之前,血液供應就已捉襟見肘,颱風過境加速缺血窘境。目前南部地區A、B、O等3種血型庫存都嚴重短缺,若血液庫存量無法盡快提升,將對醫院所需之醫療用血造成衝擊。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課長劉俊宏指出,全台過去幾天中,放了至少2天颱風假,前面好不容易囤下來的預備用量所剩不多,即便颱風離台,持續下雨也會影響民眾外出意願。而且近期呼吸道疫情嚴重,全台感染者眾多,即便有捐血意願也無法使用。劉俊宏呼籲,請民眾把握健康的時間,用血需求不會因為颱風、疫情就變少,盼踴躍挽袖做公益,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0/351040/sm-6b4c9c985563c4321f3c10fcfcfd271e.jpg)
少子化與高齡化夾擊!台血液捐輸量走向死亡交叉 專家:2027年恐引發缺血風暴
台灣捐血運動今年邁入半世紀,從早期血牛充斥、血液買賣到如今自願無償捐血,締造持續2、30年勇冠全球捐血率的台灣奇蹟;但近年因高齡化、醫院用血量增加,加上少子化導致年輕捐血者驟減,專家推估台灣血液捐供/輸用量將在2027年至2030年間呈死亡交叉,缺血風暴一觸即發。近6年17至20歲民眾捐血率。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近10年國人捐血率從2014年7.5%至2023年提升為8.13%,創下近10年新高;唯捐血量高但醫院用血量也逐年增加,從2019年272萬6415單位至2023年增長為285萬8283單位,短短5年激增13萬1868單位。近年新興傳染病頻傳,疫情緊張時也造成募血困難,幸好只要出現血荒,總是有群熱血勇士挽袖伸出手臂獻愛;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外科醫師黃漢斌說「台灣人超熱中捐血的」,因此是否真的這麼悲觀,仍待觀察。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指出,2013年17歲至20歲的捐血族群有20萬1682人次,但去年創新低,只有9萬3258人次,11年來減少近10萬人次、降幅高達近50%,且捐血率也從2013年15.61%到2023年跌至10.86%,降幅達30.4%。黎蕾分析,少子化造成年輕族群捐血基數驟減,加上2016年3月15日衛福部發布「捐血者健康標準」,增加捐血門檻,例如晚睡、刺青或做眉毛、牙齒矯正等等都不能捐,使一時興起想捐血的人不得不打退堂鼓。另,全球化和國外旅遊盛行,為保障捐血人健康和用血安全,只要從瘧疾、登革熱等疫區國家入境,都須暫緩捐血。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部主任、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闕宗熙,以血液基金會2022年1份報告推估,捐供血量低於輸用量的死亡交叉夢魘恐在2027年成真,另一方面,台灣用血量較日本、香港都多,當務之急是落實精實用血。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表示,現今醫療非常先進,唯獨血液仍無法以其他方式取代,基金會將持續向下扎根,提醒年輕人醫療用血有短缺危機,並協助醫院推動用血節流,確保血庫永續運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18405/sm-9dbb115858f0709b2d4f090f4f10f888.jpg)
全台缺血新竹最嚴重 庫存不到4日需要你熱血挽袖
全台缺血狀況持續,台灣血液基金會就統計,全台血庫存量只剩4.5天,O型血更是只剩3.7天,當中新竹血液中心的庫存量最低,都不到4天的存量,竹苗民眾可察遜附近捐血地點,熱情挽袖捐血,若遇上捐血活動地點還可拿好禮。新竹缺血最嚴重,而全台平均O型血也不到3天。(圖/翻攝自捐血中心網站)據《自由》報導,台灣血液中心血液庫存量,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課長劉俊宏表示,台北捐血中心只剩3.4天庫存量,O型血剩最少僅2.7天,A型、B型、AB型各剩下4.2天、3.7天、3.6天,能提供給醫院的血液也降到剩下三成左右,這樣的狀況主要是受到春節連續假期影響。全台血庫只夠用4.5天,其中A型血庫存量剩5.1天、B型血剩5.2天、O型血剩3.7天、AB型血剩5.1天。劉俊宏表示,雖然春節前有努力催民眾捐血,希望把庫存量提高,但只有衝出5天左右的存量,春節期間仍有用血需求,也讓血庫更加吃緊。近期臺北天氣濕冷,生病的人多,不少人趁著年假出國旅遊,捐血民眾銳減,也希望民眾可以再度挽袖捐血獻出愛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14550/sm-387b98108d75c5495c0795cd8008901c.jpg)
寒流影響!全台血庫告急 年前急需3.5萬袋
近期受寒流影響,外出捐血人潮減少,也導致血庫告急。全台血液庫存只能再撐5.7天,又以北部最缺!根據台北捐血中心統計,目前北部的血液庫存量僅4.8天,其中B型、O型、AB型都不足5天。血液基金會呼籲民眾挽袖當「熱血人」。血液安全庫存量應為7日以上,若僅能供應4到7天,算偏低;若低於4天,則表示急缺。目前全台血液庫存量為5.7天,其中台北中心平均能撐4.8天、新竹及台中中心5.9天、高雄中心6.3天。在最缺血的台北中心,除了A型血夠撐5天以上(5.9天),其餘都低於5天,其中B型血只能再撐4.6天、O型血4.2天、AB型血4.4天。台北捐血中心課長劉俊宏表示,為確保春節期間的供血需求,年前希望把庫存量拉高至10天。劉俊宏指出,目前一周平均用血量約1萬5000袋,以台北捐血中心4.8天血液庫存量而言,預估還得捐入3萬5000袋熱血(含這2周要供應出去的量),才可能做到10天的庫存,呼籲民眾積極響應捐血活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10003/sm-9ecbad1df7da201a0e75ee75ba9dbaf2.jpeg)
輸血6萬c.c.救不回 割頸案國中生急救情形曝光
新北市某國三生割頸命案持續引發關注,遭彈簧刀猛刺10刀的遇害男學生,送醫後雖被施以葉克膜搶救,但仍不幸於2天後辭世。台灣血液基金會執行長魏昇堂透露,收治男學生的亞東醫院前後共替男學生輸血6萬c.c.,可惜國中生傷勢實在太重而無力回天。法醫相驗後指出,遇害學生身中10刀且刀刀致命,其中正面頸動脈及左胸被刺6刀、背面右下背近腎臟處遭刺4刀。解剖初判致死原因為遭刺破的頸動脈與左乳下深及心臟大量失血。魏昇堂指出,亞東醫院收治男學生的第一時間緊急向台北捐血中心調血,第1次就調了每袋250 c.c.共100袋的血袋,約輸血2.5萬c.c.,整個搶救過程共對國中生輸血達6萬c.c。而人體血液總量約4000到5000 c.c.,國中生送醫時因不斷失血,需持續輸入以緊急縫合止血,無奈傷勢實在太嚴重。魏昇堂也表示,用血較多的情況除了意外,多為癌症或因病或治療影響造血功能需要輸血,而隨著台灣高齡化、少子化、癌症患者增加,每年用血量持續提升,呼籲民眾踴躍捐血與維持捐血習慣。此外,醫師杜承哲日前曾表示,國三生最後雖沒經由手術和葉克膜救活,但這不代表兩者不好,葉克膜不是被設計來對抗大出血,學生會用到該儀器,應是醫療團隊「嘗試召喚奇蹟」,因為心跳若無法一直維持下去,就代表到了現代醫療的極限。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9/308239/sm-26dce48ea087fa2f0f7716ab230c5524.jpg)
全台庫存血量嚴重告急「僅剩4.1天」 這血型台北庫存「不到3天」
每次只要到寒冷的冬天,民眾的捐血意願就會降低,這也導致全台庫存血量會面臨嚴重的不足。目前有消息指出,全台各血型庫存僅剩下4.1天,如進一步細分的話,台北B型、O行血量都只剩下不到3天的情況,血液基金會也呼籲民眾可以踴躍捐血。根據血液基金會資料統計,目前全台血液庫存量僅剩下4.1天,其中A型庫存有4.6天、B型4.4天、O型3.6天、AB型4天。(圖/翻攝自血液基金會)而如果細分區域來看的話,台北地區多數血液都嚴重缺乏,整體平均僅剩下3.7天,當中B型僅剩下2.9天、O型、AB型血庫存僅剩3天;台中地區則是O型血最缺,僅剩下2.5天;高雄地區雖然看似血量充足,但實際庫存大多都是不足4天的情況,接近急缺。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台北捐血中心課長劉俊宏表示,由於近期連日陰雨,再加上冷氣團報到的關係,所以導致民眾出門意願降低,再加上感冒人數增加,所以降低了民眾捐血意願,以台北捐血中心前一周血液捐供情況來看,捐入量較供應量短少約2千袋左右。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293732/sm-90744333b6fd68bc1b56ef3c39abc56c.jpg)
年輕族群捐血率創新低!專家示警「2030年迎血荒」恐釀國安危機
全台血庫拉警報!新冠疫情趨緩,各大醫院逐步恢復手術安排,用血需求也跟著增加,台灣血液基金會表示,統計截至今年8月的用血量,相比去年同期已攀升4%,但民眾近期挽袖意願卻降低,其中24歲以下年輕人的捐血率更是創下新低紀錄。對此,血液基金會也示警,若年輕人捐血率不提升,10年後恐因「高齡化社會」導致情況惡化,將嚴重衝擊台灣醫療。據血液基金會統計,近10年來儘管民眾捐血率逐年增加,但24歲以下年輕人的捐血率自2013年的14.69%,降至去年僅剩11.15%,捐血人數也減少約4.2萬人,雙雙寫下歷史新低紀錄。血液基金會指出,其中17至20歲捐血人數去年更跌破10萬人、降幅高達7成,換句話說「每10個年輕人,只有1人捐血成功」,若以年齡區分,去年主要捐血人則介於31至65歲之間。血液基金會警告,年輕人捐血率屢創新低,加上台灣逐步邁向高齡化社會,2030年後將因人口老化問題,促使缺血情況更加嚴峻,不僅影響民眾醫療安全,慢性病與緊急、重大手術等患者將首當其衝,未來恐釀嚴重國安危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7/292897/sm-edbd038905a8ca7d69b7d9835c460693.png)
捐血車好「血汗」! 日做14小時還不讓報加班
捐血是一項有益的行為,通過捐血,每個人都可以為社會作出有意義的貢獻,各種愛心捐血活動也時常送出各式好康,期望讓更多民眾響應挽袖。然而,一般被認為工作內容較為單純、在捐血車上服務的護理師卻自曝「我們的工作其實很血汗」,驚曝工時過長是家常便飯、加班還不得刷卡等壓榨問題。血液基金會企業工會理事長謝緹縈表示,血液基金會負責募血業務的護理師,可分為固定地點與隨捐血車的兩種類型。以捐血車來說,車上的組員包括3位負責抽血的護理師、1位醫檢師與1位司機共5人。據了解,捐血車的業務比較特別,一旦外面有民眾排隊,護理師就必須等所有排隊民眾都完成捐血才能下班,謝緹縈就透露,在缺血時期,捐血車護理師常常會在假日舉辦大型捐血活動,即使原定下班時間是下午4點,但如果後面還有100多人排隊,護理師可能要一直工作到晚上11點或12點才能下班,工時常常超過12小時。謝緹縈表示,捐血車護理師除了每天工作12到14小時,每位護理師能吃飯的時間僅有30分鐘,再加上有些等待捐血的民眾還在排隊、甚至會不耐煩催促,讓輪到休息的護理師根本沒時間好好吃飯。此外,捐血車護理師採變形工時方式計算,每四周例休有8日,但都是在平日放。每月僅有1日放得到國定假日,若有特定活動,也會被要求將一切假期排開,甚至停休。而捐血車護理師的工作需要重複性地進行抽血、檢測等動作,加上收工後還要搬運血袋和其他物品,因此容易造成手肘、手腕和腰部的職業傷害。謝緹縈指出,目前血液基金會各區的捐血車護理師,是由各地區中心各自管轄。以台中捐血中心所在的工會為例,他們可以正常打卡加班,也能根據規定獲得加班費。然而,高雄捐血中心的情況則有所不同,工會成員反映他們被要求加班時不能刷卡,同時被要求簽署「非公務逾時」的文件。即使有人向勞工局提出申訴,雖然可能有成案,但由於缺乏證據,他們只能自行承擔。目前血液基金會人力編制不變,難以改善捐血車護理師的工作環境。她呼籲台灣血液基金會應加強對捐血車護理師的勞動權益保障,包括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吃飯時間、保障假日休息等,以改善捐血車護理師的血汗工作環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4/268394/sm-16a0e129b63cf40d2f31f941bd272ad1.jpg)
高溫嚇人!7月首周熱傷害人次為去年同期2倍 炎熱天氣也讓血庫告急
全台各地連日高溫,18縣市齊發高溫特報,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今年7月第一周熱傷害就診已達200人次,是去年同期的2倍。炎熱天氣也影響民眾捐血意願,全台血液庫存量僅剩3.4天,尤其以高雄捐血中心最嚴重,各血型庫存量皆進入急缺狀態。國健署統計,7月1日至7日熱傷害就醫共200人次,去年同期僅97人次,今年是去年的2倍。而今年1到6月熱傷害就醫共956人次,創下3年新高;進一步分析2018至2022年7月熱傷害就醫落在429到810人次,今年7月首周已達200人次,若全台各地持續高溫炎熱,7月熱傷害就醫人次可能創下近6年新高。近5年數據顯示,熱傷害就醫年齡分布「老人比小孩多」,以今年為例,1到6月熱傷害就醫的長者已有166人次。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長輩較難適應溫度變化,如果不愛喝開水,或因服藥而影響身體控制體溫或出汗能力,體內熱能無法順利排除,又持續處於不通風、高溫的居家環境,尤其是住在頂樓又捨不得吹冷氣,更容易發生熱傷害。而連日高溫炎熱,也影響民眾捐血意願。血液基金會8日統計,全台血液庫存量僅剩3.4天,各血型庫存量都低於4天,進入急缺狀態;尤其以高雄捐血中心最缺血,各血型庫存量僅剩2.3到2.8天,台中捐血中心A、B、O型血也急缺,只剩2.1到2.8天庫存量。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長劉俊宏指出,每年逢暑假學生返鄉,加上民眾安排出國旅遊,都會面臨血液募集困難的情形,歷經3年新冠疫情後,近期出國風潮有過之而無不及,募集血液對象較少,加上近期天氣熱、前陣子常有短延時強降雨,血液募集情況更不理想,呼籲民眾若處於健康情況,請踴躍挽袖捐血。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4/235264/sm-6363d4ce898d5dfb8c0446b186b1cb77.jpg)
沒事情就出門捐血吧! 北部急缺A、O型血液
血液基金會今天(28)統計,全台血液庫存量僅剩4.2天,遠低於7天的安全庫存量。(圖/翻攝自血液基金會)春節連假長達10天,又遇上寒流來襲,全台血庫亮起紅燈警戒!根據血液基金會今天(28)統計,全台血液庫存量僅剩4.2天,遠低於7天的安全庫存量,尤其以北部地區急缺A、O型血,呼籲民眾趁春節假期結束前,踴躍出門挽袖捐血。受到凍寒氣候及長達10天的春節連假影響,民眾不是出遠門旅遊就是躲進屋內避寒,導致原本就庫存量不足的血庫,更是雪崩式的直接亮起紅燈警戒。血液基金會今天最新統計,全台血液庫存量僅剩4.2天,各血型庫存皆偏低,尤其O型血更是急缺,庫存僅剩3.3天。台北捐血中心血液庫存量只剩下3.8天,其中A型及O型血更是只有3.4天及3.6天的庫存;新竹捐血中心更慘,血液庫存量僅剩2.5天,其中A型及O型血庫存只剩1.7天和1.6天,AB型血也僅有3.3天庫存。北部地區血液庫存處於「急缺」狀態!台北捐血中心課長劉俊宏表示,每逢連續假期,大台北地區民眾選擇出國或到中南部旅遊,尤其過年期間北部形同「類空城」,捐血情形往往不理想;加上近兩天各醫院已恢復正常醫療服務,血液的使用量將大增,缺血情形令人感到擔憂!連假接近尾聲,劉俊宏呼籲,符合捐血資格的民眾現在就挽袖做公益,但須注意前一天不要熬夜,6小時內不要飲酒;如有感冒症狀服用藥物或身體不適,應自停藥日或痊癒日起14天後再捐血,確診新冠肺炎後亦須暫緩捐血14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0902/sm-9849ef8068251e9146da730ecfa21d57.jpg)
台灣捐血率世界第一 專家曝捐血好處多多
解封後病患回流至醫院治療,加上每逢年節前容易發生血源短缺,11月血液捐入量陷入低谷,多日未達安全庫存量,且捐入量較供應量短少約 5千單位。為此,台灣血液基金會舉辦112年捐血月記者會,總統蔡英文發公開信號召民眾響應,公關處處長黎蕾也表示,國外研究顯示,捐血可降低血中的鐵質沉積,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呼籲民眾挽袖捐熱血。台灣捐血率世界第一 蔡英文號召民眾捐血各級醫院於解封後逐漸恢復醫療服務,需要輸血療疾的病人逐漸回流,加上每逢年節民眾出遊致使捐血數銳減,且11、12月寒流陰雨接連來襲,捐血量陷入低谷,多日未達安全庫存量,入不敷出,募集足夠血液的任務面臨極大的挑戰。為響應捐血月,蔡英文表示,優質、安全的血液供應是醫療體系運作的堅強後盾,台灣過去2年多受到疫情衝擊,維持醫療用血供應無缺成為最艱難的挑戰之一,然而,110年仍然有許多民眾獻出熱血,110年國人捐血達182萬人次,提供約422萬各單位血品,國民捐血率達7.7%,穩居世界第一。為確保血庫安全容量無虞,她號召民眾加入捐血行列,以實際行動支持醫療體系正常運作。捐血可預防鐵質堆積 有助遠離心血管疾病血液基金會於捐血月期間目標募得23萬袋熱血過年,各地捐血中心如火如荼準備越光米、麥片、毛毯等紀念品。黎蕾也分享捐血有金錢也買不到的好處,國外研究顯示,捐血可預防過多鐵質積聚於心臟與肝臟等器官,預防心血管疾病、減低患癌及整體死亡風險;且捐血人需控制血壓、維持充足睡眠才能捐血,捐血後也會提供健檢報告,有助於捐血人保持長壽健康。▲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處長黎蕾表示,國外研究顯示,捐血可降低血中的鐵質沉積,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呼籲民眾挽袖捐熱血。外科鯨吞、內科蠶食 最耗血的竟不是車禍外界常以為用血最兇的原因為車禍,其實癌症治療才是用血量最大的病。黎蕾說明:「化療、放療可能會影響到造血的機制,那些紅血球、血小板沒辦法生產,它必須靠補充、輸血。像癌症或地中海貧血的病人,都需要輸血。」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闕宗熙形容醫院用血「外科鯨吞、內科蠶食」,黎蕾表示,外科救治病患一次就需要使用大量的血,供應不足恐危及生命;內科則是緩慢消耗,累積用量也不可輕忽,無論外科或內科,捐血中心血量都必須要維持7天的安全庫存量,才足以應付醫療需求。近來全台血庫荒,僅能再供應4.7天。黎蕾強調,外界或許認為4天還夠用,實則不然,血液入庫需做檢驗、製成各類成品、核對檢驗報告合格,才能供應醫院使用,因此實際上可供應天數僅剩1至2天。因此,她特別呼籲符合條件的民眾回歸捐血行列,儲備足夠的血液,讓年假期間需要用血的病患都能安心接受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4/230634/sm-37cb70f7fe41342119ece5a7d64e79c6.jpg)
捐血失敗原因曝 捐前先測血紅素
許多民眾聽到血庫缺血,便熱心加入捐血行列,希望能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但有捐血人填寫登入資料,進入面談室後卻遭婉拒。想要捐血還需要通過層層關卡,符合捐血標準者才能救助他人,台南捐血中心何國維醫師指出,民眾進入面談室後,最常因為血滴沉不下去,也就是「血紅素不足」而無法捐血,在婉拒原因中排行第一。捐血前先測血紅素 民眾常因「貧血」而捐血失敗想要捐血的民眾必須先通過血紅素測試才行,目前捐血中心使用的檢測方式為「硫酸銅比重法」,需由指尖取血滴入預設比重的硫酸銅溶液中,當血滴在15秒內沉至瓶底,表示血紅素濃度符合捐血標準。何國維醫師提到,血紅素濃度是最常被用來衡量及診斷貧血的評估工具,男性捐血人血紅素須在1 g/dL以上,女性(未懷孕者)則須在12 g/dL以上,但很遺憾這樣的標準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年報資料顯示,過去五年,包含無法成功捐血的民眾,有將近5.3%的捐血人是因為血紅素不足而無法捐血,何國維醫師表示,進入面談室後,民眾無法成功捐血的第一名原因,就是血紅素太低。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捐血人最常見的貧血原因是?由於捐血的血紅素標準與WHO的貧血定義一致,捐血人在硫酸銅檢測時,血滴沉不下去,除了不能捐血外,也同時暗示著「貧血」。造成貧血的原因有許多種,可以簡單分為「紅血球流失或破壞增加」造成的貧血,包含急性出血、月經出血、慢性消化道出血、溶血等,以及「紅血球製造不足」造成的貧血,包括鐵質、葉酸、維生素B12等缺乏或疾病導致貧血。而捐血人最常見的貧血原因是什麼呢?何國維醫師表示,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缺鐵性貧血」,根據內政部2017至2020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符合捐血年齡(17-65歲)的女性中,貧血的比例低則7-8%,高則接近20%,研究發現女性貧血主要是因缺鐵造成的,而且與月經發生年齡層高度重疊,推測該階段女性是因月經流血造成慢性鐵質流失,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圖片來源:台南捐血中心何國維醫師提供)貧血會臉色發白、喘、頭暈 捐血後頭暈是貧血?血液流失會造成貧血,臨床上常見的貧血症狀包含臉色蒼白、疲勞、呼吸喘、心悸、頭暈等,就有民眾擔心捐血後站起來覺得頭暈,是不是因為捐血血液流失,血紅素濃度由正常值往下降,導致貧血而產生的頭暈症狀?何國維醫師表示,這與貧血無關,而是一種俗稱「暈針」的過度反應,這反應會因為血液流失或情緒焦慮,一時之間血壓降低而引發。事實上,捐血並不會直接導致缺鐵或貧血,何國維醫師指出,人體內會儲備鐵質在肝、脾、骨髓等地方,當血紅素流失時,這些鐵儲存量就會被利用來製造成血紅素。此外,醫師提到,雖然血紅素的標準濃度須大於12-13 g/dL,但其實血紅素濃度在7-8 g/dL就可滿足日常身體所需的氧氣消耗量,多出來的血紅素是為了應付額外活動所準備的「生理儲備量」。一般而言,捐全血500C.C約莫會使捐血人血紅素濃度下降1 g/dL,也就是說捐血後,男性捐血人血紅素濃度不會低於12 g/dL,女性不會低於11 g/dL,仍有高出基礎約3-5 g/dL的「生理儲備量」,何國維醫師表示,捐血後只要不做激烈運動,事實上不會因為短暫的缺少了一些生理儲備量而暈倒,也不會有貧血的情況發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230462/sm-7d88f8100bab8b208c3a6edd36748f4a.jpg)
有「這些情況」不宜捐血 護理師曝小知識
2023年假長達10天,加上寒流一波一波來襲,捐血人數銳減,全台大缺血。血液基金會112年捐血月於20日正式起跑,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捐血有愛,因為你在!」捐血活動。南海捐血室護理長林玉蘋呼籲民眾響應活動,特別曝光捐血小知識,包括「捐血針比較粗?」、「為什麼要半躺著?」、「臉上做這件事一年不能捐血!」臉上做「這件事」 長達一年不能捐血為了避免受血者感染,民眾若屬以下幾項狀況,短期間內不宜捐血。林玉蘋說明,「紋眉或漂眉」和刺青一樣透過針具將染劑刺入皮膚,表皮會出血,一年內不適宜捐血;「腸胃鏡檢查」屬侵入性檢查,在身體滯留時間較久,國外曾有發生輸血感染,因此建議半年後再捐血;因應新冠肺炎及用血安全,民眾「出國返台」暫緩捐血14天;做醫美大手術、吃消炎藥或感冒藥者,建議暫停一周。捐血針比醫院還粗 半躺避血壓急降低許多人都有捐血經驗,為什麼不是正坐而是半躺呢?林玉蘋表示,捐血時血液流失,為了避免血壓快速下降,因此讓捐血者保持45度角半躺著可緩和一下,若民眾仍感到不適,現場都有護理人員協助調整姿勢、補充血糖以恢復意識。你知道捐血針比醫院抽血的針還粗嗎?原來抽血檢測血糖與膽固醇,都是血液中的小分子、不需要大管徑,約23號針即可(號碼越大針頭越小);而捐血需要提取完整的血球,因此管徑17號針才能讓血球完整通過,如果針頭太小,可能因流量小,採血時間長或凝塊造成管路堵塞等情形。捐血注意禁忌事項 捐後避免飲酒泡湯捐血健康條件為17至65歲健康民眾、女性45公斤以上,男性50公斤以上,其它還有體溫、血壓與血液標準。民眾捐血前須有充足睡眠、正常進食與攝取水分,避免空腹。林玉蘋提醒捐血注意事項,由於人體10分鐘就會流失250至500毫升的血液,致使血壓下降,民眾休息數分鐘再起身較安全。若炎炎夏日捐血,血壓尚未恢復就起身外出,容易昏厥;捐後6至8小時內勿飲酒精類飲品、泡溫泉以及劇烈運動,心跳過快也容易暈倒。有的民眾捐血後頭暈不適,可能是首次捐血者還無法承受血液迅速離開身體的狀況,她建議可多補充水分;若有瘀血狀況,現場有提供化瘀血藥物,民眾返家後48小時內可進行冰敷,1、2周後就會自然消失。林玉蘋補充,民眾捐血後若出現身體不適,不一定是健康出問題,只是血液短時間流失較多,只要把握好以上原則,就能貢獻熱血助人一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219317/sm-1f1ba38fe543f394a6b34c12e51bc3af.jpg)
台中「0型血」庫存不到2天!捐血中心籲民眾挽袖獻愛心
台中血庫告急!台中捐血中心11日指出,血庫急缺O型、A型及B型血,正常血庫的安全庫存為7天,然目前3種血型的血庫存量皆低於4天,平均庫存僅2.9天,其中O型血最危急,僅剩下1.9天存量,台中捐血中心呼籲民眾「即刻動員、熱血支援」,協助補足血庫存量。台中捐血中心表示,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台灣人口以O型占絕大多數,約有43%,A型、B型分別占總人口數約1/4,AB型則只有6%左右;目前O型血最缺、最危急,存量僅剩1.9天,A型血存量剩2.5天,B型血存量剩3.5天,AB型血存量則還有9.9天。台中捐血中心表示,台北捐血中心11日支援台中O型血80袋,但「血進來就馬上送出去了」,呼籲民眾盡快挽袖捐血。(圖/報系資料照)台中捐血中心表示,疫情影響了3年,在後疫情時期,要動刀的病患不能再等待,近期開刀病患增加,血液用量提高導致血液供不應求;台北捐血中心11日支援台中O型血80袋,雖解燃眉之急,但「血進來就馬上送出去了」,很快就用完,還是需要中部的民眾盡快挽袖捐血。台中捐血中心補充,中彰投及雲林的固定捐血點共有13個,包括三民、大里、中正公園、中港、仁和、新光三越、台中公園、豐原、員林、彰化、南投埔里及雲林等,還有其他巡迴捐血點,民眾可請點進「台中捐血中心」網站(https://www.tc.blood.org.tw/Internet/Taichung/LocationMap.aspx?spotID=3)查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4/197874/sm-ca792477b0a778d2791baea38b2de106.jpg)
「你捐血、我補血」 市議員參選人號召捐血送豬血糕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近來捐血人數驟減,不少血庫告急,民眾黨台北市議員參選人張幸松特別號召尪公獅子會舉辦捐血活動,邀請大安、文山區在地有名的豬血糕攤商共襄盛舉,在今(29)日舉辦「你捐血,我補血,重振庶民經濟」的公益活動。台北市尪公獅子會創會會長張幸松表示,他篤信神明,認為民眾哪裡有苦、有難,就應該往哪裡去,「而不是天天打政治口水戰,對人民一點幫助也沒有。不如號召捐血,對社會才有實質的幫助。」「台北市已經是國際大都市,國際間的交流活動,就從互相救命開始,是最直接也最溫馨的事。」張幸松也號召在台外籍人士一同參與捐血,他說,這次廣邀外籍人士來捐血,也是想進一步告訴大家,只要在台滿一定年限、非特殊國家入境,先上網查詢後,確認自己地區,即可加入捐血行列,讓專業護理師評估。張幸松表示,為了替熱心捐血人士加油打氣,也想促進在地經濟,此次尪公獅子會舉辦捐血活動,特選在地的庶民小吃「豬血糕」作為捐血贈品,用平民小吃來喚醒大家捐血的熱情,盼望拋磚引玉,提振庶民經濟。張幸松表示,以往學生族群約佔捐血人口的3成,是最大的捐血族群,但血液的捐輸與供應要取得平衡,需要社會大眾持續共同努力,正值暑假期間,期待學生們盡情享受青春之餘,也可撩起袖子捐血救人。張幸松提醒,新冠肺炎來勢洶洶針對Covid-19的捐血相關規定,民眾可以先上血液基金會網站查詢清楚Covid-19的捐血相關規定,呼籲有捐血能力的民眾一起站出來,不分國籍、不要害怕,充實血庫,「捐血一袋、救人一命」,造福有需要的人,一齊搶救台灣血荒。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9/189549/sm-248a58984acdd611d8592f32d96d4fc2.jpg)
追查這波Omicron「隱形傳播鏈」 指揮中心啟動大規模血清調查
為瞭解全國年齡別與地理區域之COVID-19血清陽性率變動趨勢,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參考WHO調查指引,以及國際主要機構分析COVID-19血清流行病學之方法,將進行「我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與長期趨勢分析計畫」。指揮中心說明,為瞭解今年4月份起爆發較大規模本土Omicron疫情期間,社區是否存在隱形傳播鏈,並建構全國COVID-19血清流病監測機制,前述計畫將與「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以下稱血液基金會)合作,針對今年1月至6月收受之全國各捐血中心之血清存檔樣本,依各縣市人口、性別、年齡比例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每2週1次,每次3,000-3,500件,預計抽樣36,000件檢體;該時段有捐血的民眾被抽到之機率約3-4%。考量目前國人可捐血年齡群(17-65歲)中,至少接種1劑新冠疫苗接種率已近90%,難以透過抗棘蛋白抗體(anti-Spike protein)陽性結果,辨別屬疫苗接種誘發或病毒感染後產生,因此,本計畫僅進行SARS-CoV-2病毒抗核蛋白抗體(anti-Nucleocapsid protein)檢測。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本計畫為保護捐血人個資,血液基金會於抽樣後,僅提供匿名資料與血清存檔樣本給疾管署進行後續檢驗與資料統計分析。抽樣檔案將由血液基金會按程序銷毀,血液基金會或疾管署均無法辨識或回溯特定捐血人檢體檢測結果,故無法將檢驗結果通知特定捐血人,亦無法提供查詢。指揮中心指出,加入或退出此計畫不會影響捐血人現有任何權益,亦不會被特別註記。該計畫經疾管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審查通過,採用選擇退出(opt out)的方式,以確保受試者的自主權。若有曾於該段時間捐血之捐血人欲退出本計畫,請於今年6月30日前致電1922並請留下相關資料(血袋號碼,或提供姓名、身分證字號及生日);或請以書面方式寄送相關資料至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6號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與長期趨勢分析計畫),後續由血液基金會於檢體抽樣前排除。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189532/sm-ab667cca8bd40ff613beb960c19efa39.jpg)
疾管署將進行血清流行病學調查 為調整防治政策上作參考數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表示,為瞭解全國年齡別與地理區域之COVID-19血清陽性率變動趨勢,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參考WHO調查指引,以及國際主要機構分析COVID-19血清流行病學之方法,將進行「我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與長期趨勢分析計畫」,俾利作為調整防治政策上的參考依據。指揮中心說明,為瞭解今(2022)年4月份起爆發較大規模本土Omicron疫情期間,社區是否存在隱形傳播鏈,並建構全國COVID-19血清流病監測機制,前述計畫將與「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以下稱血液基金會)合作,針對今年1月至6月收受之全國各捐血中心之血清存檔樣本,依各縣市人口、性別、年齡比例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每2週1次,每次3,000-3,500件,預計抽樣36,000件檢體;該時段有捐血的民眾被抽到之機率約3-4%。考量目前國人可捐血年齡群(17-65歲)中,至少接種1劑新冠疫苗接種率已近90%,難以透過抗棘蛋白抗體(anti-Spike protein)陽性結果,辨別屬疫苗接種誘發或病毒感染後產生,因此,本計畫僅進行SARS-CoV-2病毒抗核蛋白抗體(anti-Nucleocapsid protein)檢測。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本計畫為保護捐血人個資,血液基金會於抽樣後,僅提供匿名資料與血清存檔樣本給疾管署進行後續檢驗與資料統計分析。抽樣檔案將由血液基金會按程序銷毀,血液基金會或疾管署均無法辨識或回溯特定捐血人檢體檢測結果,故無法將檢驗結果通知特定捐血人,亦無法提供查詢。指揮中心指出,加入或退出此計畫不會影響捐血人現有任何權益,亦不會被特別註記。該計畫經疾管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審查通過,採用選擇退出(opt out)的方式,以確保受試者的自主權。若有曾於該段時間捐血之捐血人欲退出本計畫,請於今年6月30日前致電1922並請留下相關資料(血袋號碼,或提供姓名、身分證字號及生日);或請以書面方式寄送相關資料至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6號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與長期趨勢分析計畫),後續由血液基金會於檢體抽樣前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