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受損
」美麥當勞「四盎司牛肉堡」大腸桿菌中毒奪命!13州75人感染「1人死亡」 罪魁禍首找到了
美國連鎖速食巨擘麥當勞(McDonald's)的四盎司牛肉堡爆發民眾食用後感染大腸桿菌的疫情,據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和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說法,這波疫情造成的住院人數攀升至75人,大部分病例集中在美國西部地區,其中科羅拉多州一名長者死亡,包括一名兒童腎臟出現嚴重併發症,罪魁禍首可能是供應鏈中的切片洋蔥,目前包括其他速食業者塔可鐘(Taco Bell)、必勝客(Pizza Hut)、肯德基(KFC)跟漢堡王(Burger King),也緊急下架洋蔥。連鎖速食店麥當勞的四盎司牛肉堡(Quarter Pounder)可能與大腸桿菌疫情爆發有關。(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多家美媒報導,CDC在22日發布食品安全警報指出,連鎖速食店麥當勞的四盎司牛肉堡(Quarter Pounder)可能與大腸桿菌疫情爆發有關,造成75人中毒,這波疫情已導致22人住院治療,並造成科羅拉多州一名年長患者死亡。值得關注的是,有一名孩童和一名成年人被診斷出溶血性尿毒症候群,這是一種造成腎臟血管受損的嚴重疾病。CDC指出,這些病例由上月27日至本月11日期間發生,多達27例來自科羅拉多州,其餘包括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和猶他州等13州,大腸桿菌是種常見於人類和溫血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大多數大腸桿菌菌株都不會造成傷害,不過像是如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則會產生強烈毒素,恐導致嚴重的食物傳播疾病。調查人員已經將調查重點聚焦在洋蔥絲和牛肉餡上,包括負責供應洋蔥絲的廠商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的泰勒農場(Taylor Farms)已宣布自主回收黃洋蔥。(圖/達志/美聯社)雖然目前尚未查明導致疫情爆發的具體食材,不過調查人員已經將調查重點聚焦在洋蔥絲和牛肉餡上,包括負責供應洋蔥絲的廠商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的泰勒農場(Taylor Farms)已宣布自主回收黃洋蔥。有採購相關洋蔥食材業者的塔可鐘(Taco Bell)、必勝客(Pizza Hut)、肯德基(KFC)跟漢堡王(Burger King)等速食餐廳,也紛紛緊急下架洋蔥。(圖/達志/美聯社)對此,美國麥當勞也發聲明表示,受影響的部分地區已停售「四盎司牛肉堡」,強調極度重視食品安全。另外,有採購相關洋蔥食材業者的塔可鐘(Taco Bell)、必勝客(Pizza Hut)、肯德基(KFC)跟漢堡王(Burger King)等速食餐廳,也紛紛緊急下架洋蔥。有採購相關洋蔥食材業者的塔可鐘(Taco Bell)、必勝客(Pizza Hut)、肯德基(KFC)跟漢堡王(Burger King)等速食餐廳,也紛紛緊急下架洋蔥。(圖/達志/美聯社)另據《中時》稍早引述台灣麥當勞回應,「台灣麥當勞四盎司牛肉堡所使用的切絲洋蔥,原料由紐西蘭進口,牛肉餅原料則來自巴拉圭及紐澳,來源皆與美國不同;同時,根據供應商自主檢驗報告,確認原料均符合相關標準,敬請顧客安心食用」。調查人員已經將調查重點聚焦在洋蔥絲和牛肉餡上,包括負責供應洋蔥絲的廠商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的泰勒農場(Taylor Farms)已宣布自主回收黃洋蔥。(圖/翻攝自X)
泌尿專家證實「陰莖會變短」 這壞習慣恐害弟弟軟趴趴
陰莖大小一直是男性們最關注的話題,有人以為「頻繁性生活」會使陰莖更加雄偉,不過國外就有泌尿科專家研究後發現,性生活頻率過高實際上會使陰莖附近受傷、降低彈性,最終導致勃起時的大小縮水。男性小弟弟大小會隨年齡增長而縮水,且有「4情況」將加劇變小速度。(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南加州大學泌尿科專家瑪麗(Mary Samplaski)接受美國雜誌《男士健康》(Men's Health)訪問時指出,每位男性總希望自己的「下半身」能雄壯威武,但即使男性興奮時會「升旗」,但膨脹的尺寸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越來越小,醫學研究顯示,隨著年紀增長,男性小弟弟勃起後的尺寸平均會減少大概2.5公分,且如果生活習慣不佳的話,甚至可能加劇縮水的速度。像是抽菸,據瑪麗表示,這會使人體血管受損,造成血液循環不良、無法流到陰莖,進而導致勃起功能退化、尺寸跟著縮小。另外,若本身具有「心血管疾病史」的話,也可能會因為血管被斑塊堵住,造成陰莖無法正常充血。男性小弟弟大小會隨年齡增長而縮水,且有「4情況」將加劇變小速度。(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瑪麗指出,脂肪內的酶會促使人體脂肪中的睪酮轉化成雌激素,因此肥胖男性的陰莖也會在睪酮減少的情況下萎縮,且男性增胖後,其下腹部的脂肪也會將陰莖包覆起來,視覺上會有「比較短」的感覺,因此若要讓小弟弟看起來更加顯眼,建議要適當減重。除此之外,若平時「使用過度」也會造成勃起狀況不佳。據瑪麗補充,「頻繁性生活」並不會讓陰莖更加雄偉,實際上是會造成陰莖附近受傷、降低彈性,最終導致勃起時的大小縮水,不過太過頻繁實際上難以量化,因此很難評斷性行為多少才算太多。瑪麗最後也強調,陰莖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小是不可逆的現象,但只要能夠保持健康作息、避開上述的幾種情況,就能減緩縮水速度、確保良好的勃起功能。
筋膜槍放鬆好舒服!醫師示警「6情況」應避免使用 最嚴重恐引起中風
現代人工作繁重,不少人會使用筋膜槍來緩解惱人的肌肉緊繃、肩膀痠痛。然而復健科醫師指出,筋膜槍雖然適合用於緩解肌肉與筋膜的緊繃纏繞,但對如神經痛、局部發炎等其他症狀則沒有效用。此外,還有「6種情況」不適合使用筋膜槍,尤其血管附近應該特別避免。有些長者本來就有血脂高、動脈粥狀硬化等問題,要是血管內壁上堆積的脂肪斑塊被筋膜槍震到脫落,恐怕會有引起中風的危險。筋膜槍的原理,主要是透過高頻震動,加速酸痛部位的血液循環及震鬆肌肉,以達到按摩的效果,相較一般的徒手按摩,筋膜槍的高頻率震動,可將力道傳送至較深層的肌肉,適用於肌肉較大的部位,像是大腿前側外側、小腿後側及肩膀等。但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嘉義長庚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許宏志表示,筋膜槍的適應症為肌肉緊繃、筋膜纏繞等情況,他形容,筋膜纏繞就像是外套縐折「糾在一起」,需要用熨斗去熨平,而筋膜槍就是扮演熨平的角色,可以幫助改善相關疼痛。但是對於常見的神經疼痛、關節積水、腫脹等局部發炎造成的疼痛就沒有效果。許宏志特別指出不適合使用筋膜槍的幾種情況,其中最要格外小心的脖子兩側、後頸耳下的「血管附近」。許宏志解釋,血液不通暢也會造成疼痛,但是包含脖子氣管兩旁部位、後頸耳下風池穴的部位,都不要用筋膜槍去震動。特別是年長者,本身血脂高、動脈粥狀硬化,使用筋膜槍恐怕使血管受損,或者若血管內壁上的脂肪斑塊掉下來,順著血流跑到腦部,就可能會形成腦中風。其它應該避免使用筋膜槍的狀況還包含:神經周邊、凝血功能有問題者、長者骨鬆、小朋友的關節生長板,孕婦與月事中的婦女也要避免使用於腹部。許宏志說明,如果本身有吃抗凝血劑、凝血功能不好,使用筋膜槍恐怕造成出血問題;骨鬆者在筋膜槍的震動下恐怕會讓骨頭受傷;月經時期如果讓子宮受到外力震動,恐怕會出血更多。談到筋膜槍使用方式,許宏志指出,筋膜放鬆的使用方式可以來回滾動,包含背部、下背部等部位都算安全,若是使用於大腿、小腿等肌肉放鬆,也可以用球狀的頭做單點壓按,每次約10分鐘至15分鐘。是否達到效果則是看是否「變得不痛」,許宏志指出,如果使用完變得更痛,這是不對的,另疼痛部位有周邊化、往外擴散,也是錯誤使用的情況,應該立刻停止。
翻雲覆雨過猛!女腹痛就醫「抽出1500ml腹腔瘀血」 男友說這話遭罵翻
婦產科醫師李維鈞分享,高中同學女友日前因激烈性行為後腹痛不止就醫,檢查發現黃體囊腫破裂,術後抽出1500ml的腹腔瘀血。怎料正當他和同學解釋手術發現以及後續注意事項,卻見對方一臉興奮地看向女友,說出「寶貝,我差點XX妳了」,消息一出網友直呼「聽上去好痛」,還有人怒轟,「如果我男友講這種話,我應該是直接分手。」李維鈞在Dcard發文透露,情人節、聖誕節等特殊節日前後,黃體囊腫破裂的婦科問題就會特別的多,曾在一個晚上看了4名黃體囊腫破裂的患者。他也分享,某次接到高中同學來電,對方說跟女友性行為完後,女友的下腹越來越痛。當時李維鈞聽到「性行為後」、「腹痛」2個關鍵字,立刻想到「黃體囊腫破裂」,便請高中同學帶女友趕快就醫檢查。李維鈞表示,黃體囊腫破裂這件事情可大可小,而他看到高中同學女友的臉色蒼白、下腹脹痛,還會一直想嘔吐,一照超音波發現滿滿的腹內出血,於是立刻為她安排腹腔鏡微創手術,「一般來說多數的黃體囊腫破裂可以保守治療,但是同學女友的情況,再觀察下去可能會內出血到休克。」李維鈞指出,手術期間鏡頭一放進去,他就發現高中同學女友肚子滿滿的血水,除了骨盆腔,就連肝臟附近也有,而他先將擋住視野的部份吸掉,找出卵巢的出血位置,再將黃體囊腫夾掉止住出血,最後抽出1500ml的腹腔瘀血。李維鈞提到,術後他去病房跟高中同學及其女友解釋手術發現和後續注意事項,高中同學居然一臉興奮,且還有點驕傲地看向女友,說出「寶貝,我差點XX妳了,這句話是真的耶」,以致現場氣氛頓時尷尬滿點。李維鈞說明,黃體囊腫的形成可能是因女性排卵後的黃體發生異常導致,像是血管受損或其他因素的影響,造成血液積聚在黃體內部;而在大多數的情況,黃體囊腫會在幾週內自行消退,除非發生激烈性行為、常搬重物、外力撞擊或運動過度、使用抗凝血藥物,才會釀成黃體囊腫破裂。貼文一出引發討論,網友紛紛直呼「總是會有這種無聊當有趣的同學,回家準備跪主機板」、「如果我男友講這種話,我應該是直接分手」、「這種人趕快分手,都生命危險了還開這種玩笑,怎麼不是GG被折斷」、「第一時間竟然不是愧疚,而是沾沾自喜」,也有人說「聽上去好痛」、「看這篇時,不知不覺抱緊了肚子」、「可能是人家情侶的相處,錯就錯在當眾講出來」。
45歲以上男性「4成睪固酮濃度不足」 嚴重恐引發勃起功能障礙
統計指出男性平均壽命較短,且抽菸、肥胖及三高控制不良比例皆為男性較高,但自認健康良好者卻歷年均高於女性。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理事長蔡維恭醫師也鼓勵男性,雖然多數男性需要背負家庭經濟壓力,但別為了賺錢而忽略健康問題,讓自己的健康曲線下跌。男「性」健康通常是相對容易自我發現的問題,若能在早期就診,不僅可以治療性功能障礙,還有機會及早發現和治療潛在共病。蔡維恭醫師指出下半身健康的重要指標包含男性賀爾蒙、攝護腺健康及勃起硬度,同時也是潛在健康問題的預警信號。其中,研究指出勃起功能障礙與多種慢性疾病有關,約三成有糖尿病(29%)、高血壓(33%)、睪固酮低下(27%)的症狀,更有高達五成有高血脂問題。此外,這些患者中風風險超過三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超過四成。臺北榮總黃奕燊醫師指出男性自30歲以後,睪固酮濃度每年平均以1-2%的速率降低,且45歲以上有近四成男性睪固酮濃度不足,而睪固酮低下容易影響到生活品質,如:性慾低落、疲勞、失眠…等,嚴重者則會引發勃起功能障礙甚至開始出現肌肉萎縮等症狀。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副秘書長李威昌醫師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與心血管疾病有著高度的連結性,皆與血管受損有關,具有相同的危險因子,尤其糖尿病患者在罹患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比一般人增3-5倍,因此建議民眾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才可揪出正確病因。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泌尿科許志呈醫師也提出男性三高及代謝症候群的比例高,除了及早就醫外,睡眠達到7小時、增肌減脂及壓力管理也是改善性健康的重要關鍵。來路不明偽藥、保健食品成健康隱憂,求助專業醫師,才能精準診斷對症下藥。當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問題時,調查顯示過半數男性仍會優先採取「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或「運動改善」等自行處理的方式,僅不到兩成會先尋求專業泌尿科醫師協助,且仍有不少民眾會上網購買保健食品甚至是直接上網購買藥物,對於正確的處理認知仍有進步空間。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也強調,根據藥事法規定,網路上販售的藥物皆為偽藥,不僅無法解決勃起功能障礙,來路不明的藥物未經過檢驗、成分不明甚至可能影響健康,花錢又傷身,應優先諮詢醫師尋求正確的診斷與治療。許多男性對於進入泌尿科診間抱有諸多彆扭的想像,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秘書長張奕凱醫師分享,臨床上觀察男性在進入泌尿科診間後,許多人不敢第一時間說出自己有勃起功能障礙,經過各種問診後,突然要求請女性護理師暫離診間,才真正說出自己的勃起硬度問題。許多男性朋友仍因面子,而不敢說出真正的需求,但醫護人員會以尊重和保密的原則對待每一位患者,並提供最專業的診斷及治療,民眾無須擔心。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鼓勵男性勿因看診焦慮而延誤治療,透過性健康的診斷,不僅可以發覺未知的慢性病,更能改善生活品質,增進家庭關係及個人自信,透過正確的醫療管道精準地治療,才能守護男性下半生的幸福。
長新冠索命2/真的變短了!5%男性陰莖慘變萎縮 醫:病毒攻擊導致血管受損
隨著確診人數愈來愈多,長新冠症狀也愈來愈廣泛,其中「小弟弟縮水」,令所有男性膽戰心驚。國際醫學期刊證實,5%確診男性出現這樣的後遺症,美國一名男子的陰莖因此縮短4公分,醫師認為原因是血管受損導致陰莖無法伸展所致。英國伯明罕大學針對240萬名輕症者進行研究,發現最常見的長新冠症狀為疲勞(55%),其次是呼吸急促(32%)、咳嗽(23%)、肌肉酸痛(23%)。伯明罕大學公共衛生臨床副教授哈倫(Shamil Haroon)博士表示,長新冠危險族群包括女性、年輕人或黑人、混血者。此外,吸煙、超重或肥胖者,以及本來就有健康狀況的人,也比較可能出現持續性的長新冠症狀。這項研究也發現一些新的慢性症狀,包括禿頭、排便失禁、勃起功能障礙或性慾減退等。美國甚至傳出有一名男性因為染疫,使得該男子的生殖器縮短4公分,僅剩3.8公分,且確定無法恢復至原先長度,引發各界譁然。美國泌尿科醫師溫特(Ashley Winter)表示,男性確診後導致生殖器縮短的「新冠陰莖」是真實情況,因為陰莖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充血、伸展,會間接導致生殖器因血管受損而縮水。根據倫敦大學學院(UCL)進行的一項3400人研究發現,男性生殖器縮小雖然是罕見症狀,但的確會發生。肥胖者不僅比較容易染疫,根據英國伯明罕大學的研究顯示,也比一班人更容易出現長新冠症候群。(示意圖/莊立人攝)醫學期刊《柳葉刀》研究也指出,確診男性中近5%會發生睪丸或陰莖萎縮的問題,但更高比例是性功能障礙,將近15%男性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就連台灣也出現類似案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許哲維分享案例,一位男大生染疫完全康復後,卻發現自己「晨間勃起」消失了,一開始不以為意,直到想跟女友親蜜時,才赫然發現「小老弟」不聽使喚,不但無法挺起且硬度不佳。許哲維表示,越來越多國際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會影響男性勃起功能,依據門診經驗,這種狀況大多出現在原本就有慢性病的患者身上,例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人的身上,染疫後勃起功能變得更糟。新冠病毒主要透過3個不同路徑影響勃起功能:降低肺部血氧飽和度、破壞陰莖海綿體血管內皮細胞、感染睪丸造成雄性素降低。許哲維說,臨床上會詢問病人相關病史和評估其風險因素,進一步抽血或安排相關檢查,最後針對病人不同需求給予後續治療,可能的治療選項包括口服藥物、針劑、體外震波、合併治療或是以生活作息調適為主。
確診童「指甲全變白」 醫揭長新冠症狀
台中市一名6歲男童六月初確診新冠肺炎,原本只發燒、流鼻水、咳嗽等,兩天後就退燒病況獲得改善。家長上周卻發現男童一覺醒來,雙手、雙腳指甲全都變白,猶如吸血鬼般的指甲,家長嚇得立馬以視訊門診求助醫師。梧棲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說,新冠肺炎確診後,出現雙手、雙腳指甲全都變白的症狀,她還是第一次看到!高佳慧指出,新冠肺炎確診後,出現雙手、雙腳指甲全都變白的症狀,因是自己碰到的首例,還特別請家長拍攝照片,請教國內其他感染科專家,才發現他院醫師也有碰到類似案例,只是一般幼童大約2周以上才會出現指甲反白狀況,像該男童確診後兩天就出現白指甲症狀較特別。高佳慧醫師搜尋國內外相關「長新冠」副作用報導,發現新冠肺炎至今兩年多,國外的確曾報導有患者新冠肺炎感染後因為病毒侵犯血管,讓血管受損,導致指甲出現變化;包括出現白色條紋等指甲症狀,但「目前尚未發現有指甲全部反白的相關案例」。高佳慧指出,她將持續追蹤該男童後續狀況,做為未來兒童染益後「長新冠」副作用治療參考。
新冠後遺症持續數月! 醫師:病毒損害血管、攻擊睪丸恐導致不舉
新冠肺炎症狀多樣,還可能造成不少後遺症,近期更有醫生指出,新冠肺炎可能讓患者的血管出現發炎現象,進而導致血管受損,造成勃起功能障礙。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但專家推測,新冠肺炎可能導致心肌炎,而對血管和心臟造成某些程度的傷害,因此會影響到勃起功能的推測是合理的。有不少人從新冠肺炎痊癒後,開始出現「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呼吸困難、疲勞、嗅味失靈或是心肺等內臟損害等症狀會持續數個月,根據《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報導,泌尿科醫師瑞安·伯格倫德(Ryan Berglund)表示,近期他在門診時,有一些男性患者表示自從感染新冠肺炎之後,就出現了勃起功能障礙。雖然他強調,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指出新冠肺炎與不舉有關係,但這是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對此,羅馬托維加塔大學內分泌學和醫學性學教授賈尼尼(Emmanuele Janini)則是對「新冠肺炎導致勃起困難」的推論不感到意外,因為新冠長期症狀的常見病徵包括呼吸困難、胸痛、心悸和嗅味覺失靈等,顯示新冠肺炎會損害患者的血管,可能造成血管發炎,當心血管部分受到損害時,就很可能造成勃起功能障礙。根據報導,新冠肺炎除了可能會導致病患血管發炎,導致血流受限,進而導致勃起功能障礙,也可能導致肺部受損,從而降低病患從血液中獲取足夠氧氣的能力,從而降低男性維持勃起的能力。賈尼尼還指出,目前有一些文獻表示,冠狀病毒可能會感染睪丸中的間質細胞,導致男性製造睪固酮的功能降低,再加上嗅味覺喪失、抑鬱、焦慮等病徵,都可能導致男性勃起功能降低。2位醫生都表示,目前還需要更多的證據證明,男性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和罹患新冠肺炎之間的關係,因此需要學界更多的研究。賈尼尼也開玩笑說「我建議大家接種疫苗,如果他們想發生性行為,最好接種疫苗」。
黃斑部病變年輕化 失明機率增25倍
【記者/張雅淳】近年來民眾高度用眼比例大幅上升,眼睛長期接受光線慢性刺激,視網膜血管受損,導致黃斑部病變患病年齡逐漸下降,不再是老年人專屬的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罹患黃斑部病變風險高於一般人,失明機率高出常人25倍。亞東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王嘉康醫師表示,由於飲食精緻化、生活型態的改變,近年來越來越多青壯年族群罹患糖尿病,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且每年約增加2.5萬人。若血糖未妥善接受治療及控制,極有可能會引起糖尿病黃斑部病變,常見視力模糊、視野扭曲變形、視野出現黑影等症狀,是致盲的主因之一;建議糖尿病患者需定期進行眼底檢查,且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可避免失明危機,讓血管恢復功能視力獲得改善。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治療應該要「精準、治本」,除了定期進行眼底篩檢,早期發現、積極治療,避免失明風險。治療著力於阻擋黃斑部水腫、視網膜新生血管消退,透過眼內藥物注射將抗血管生長因子直接注射到眼球玻璃體內,使水腫消退及網膜新生血管萎縮,以達到治療目的。根據臨床實驗顯示,持續接受抗血管生長因子注射治療一年的患者,有超過65%的病患能有顯著的視力改善,由此可見積極接受治療的重要性。為了喚醒民眾(尤其是糖尿病高危險群)能早期發現黃斑部病變,亞東醫院自7/29(一)至8/2(五)舉辦『看名畫 測糖尿病黃斑部病變』創意衛教活動,以世界經典名畫《晚鐘》發想,如果民眾看到畫面有一團黑影(盲點)、或是影像扭曲、線條變形,或是視力模糊…..等與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相符的症狀,就要提高警覺。現場除了創意衛教的裝置藝術,還搭配病友故事,讓參展民眾更加了解糖尿病黃斑部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