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塞
」 心肌梗塞 心血管疾病 中風 余天 膽固醇降膽固醇40年老藥缺貨長達1年 食藥署解釋原因
膽固醇過高是國人常見慢性病,規律用藥是控制關鍵,但有民眾憂心表示,過去每天規律服用Cholestyramine(可利舒散),因國內藥廠停產,無法有效控制病況,進而感到焦急、無奈。食藥署說明,該藥物因許可證移轉導致供應短缺,預計今年10月可供應。一名憂心的家屬表示,先生有心臟血管狹窄,醫生建議將低密度膽固醇(LDL)降低至70以下,但他使用各種藥物均導致肝臟發炎,多番嘗試才找到可利舒散,每天必須服用4包才能達到治療效果,但自從國內藥廠停產後,無法再有效控制膽固醇。該名家屬說,此藥沒有國外進口,國內也沒有任何其他可使用的學名藥,由於是處方藥,也不容易從國外購買郵寄到國內,不知如何是好,擔心先生因血管堵塞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新光醫院心臟醫學中心研發長常敏之表示,可利舒散是一款約40年的老藥,過去是治療膽固醇血症的重要用藥,但近年已有不少新藥問世,目前退居第三線用藥,可能因為國內市場較小,藥價又不貴,藥廠不想做了而轉手。根據他的臨床經驗,患者如第一、二線用藥效果不佳,可能會改用針劑藥物,極少患者會考慮使用可利舒散。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可利舒散是《藥事法》公告的必要藥品,若廠商無法製造、輸入或供應量不足,須在至少6個月前向食藥署通報。世達藥品去年10月申請藥品許可證移轉,後續採控貨供應,已依規定通報。王德原指出,許可證移轉並非罕見情況,如原藥廠無意繼續生產,而新藥廠願意接手,雙方即可提出申請。可利舒散的許可證完成移轉後,成大藥品需要時間準備產線等,預計今年10月可供應。
重現經典2/李康生搭機中風 引發怪病求助逾50醫才好轉
藝人廖峻歷經兩度中風,連帶影響日常生活,已淡出螢光幕多年,去年底與搭檔澎澎重起直播事業,重現當年在秀場的「答嘴鼓」脫口秀。現在身體恢復良好的他,每周會到各地合作廠商處直播,固定直播一小時,偶爾還會介紹賣貨。納豆2022年腦出血中風,好在女友依依機警,把握在黃金時間1個小時內,將他送進醫院急救開刀。不過術後納豆失憶一個月,幾乎連依依都不認得,生活也無法自理,一度拒絕復健,但在依依不離不棄照顧下,納豆休養3個月就拍片對外報平安,隔年陸續復工主持節目,也在同年底接拍電影新作。影帝李康生20歲那年罹患斜頸症,意外因脫臼痊癒,2013年他憑藉電影《郊遊》,橫掃3大電影指標獎項,得到金馬獎後,他與恩師蔡明亮飛往歐洲演出舞台劇,卻在機上腦中風,半邊身體無法動彈,當時醫院告訴他得住院治療,但舞台劇只有他一個飾演玄奘的演員,李康生只能拖著病體演出,此次中風還引發斜頸症復發,只能推辭所有戲劇邀約,他前後看了50多位醫生,不只被一人判定終身殘廢,讓李康生一度想不開,直到接觸肉毒桿菌施打,才有效治療。余天2年前憂心女兒余苑綺的病情,加上一邊跑地方選舉,出現雙眼高低不平衡,右手和右腳麻痺抬不起來,手抓不住東西等小中風症狀,送醫發現後脖 兩根血管堵塞,腦部也出現血塊,他在李亞萍、余祥銓要求下就醫,住院一周吃藥治療後又回到工作崗位。
鑽石歌王意外摔倒半臉都是血 林沖暴瘦剩56公斤靠輪椅代步
91歲鑽石歌王林沖今(1日)出席台灣優質生命協會所舉辦的《2024愛傳承關懷演唱會》,提到1個月前因不慎摔倒半邊臉流血,「我臉一半瘀血,甚至鼻子,最怕鼻子斷掉,有大疤痕 」,透露當時急診就醫,為了怕臉上留下疤痕,只能選擇不縫合傷口。兩年前林沖因左腿血管堵塞開刀,卻因開刀時血管斷掉,血一直衝出來,他說:「差點要走了,禱告求上帝不要把我帶走,請上帝可憐我、同情我,後來就暈倒。」最後醫生順利找到血管斷掉的地方,順利將林沖從鬼門關救回來。經過大手術的林沖,體重從72公斤一路掉到之前的52公斤,近期才回到56公斤。他說自己不放棄治療,也依照醫生的建議,努力復健和調養身體,近期身體狀況有越來越好的趨勢,但就是憂心之前開刀導致左腳受到影響,目前走路都還不是很方便。今林沖坐輪椅現身活動,他提到上個月去台中復健時,晚上醫生請他吃飯,在走回停車場卻突然「啊」的一聲倒下,臉還破向流血,他回憶當時狀況:「我嚇了一跳,毀容了,求醫生送我到台中醫院急診,無論如何給我檢查一下,還好我有好起來,不然我會躲起來不敢見人,最怕鼻子斷掉、有大疤痕 ,鼻子斷掉怎麼辦?好險沒事。」林沖歷經意外後,更小心身體狀況,但近期腳仍是沒力,出門仍需輪椅代步,他表示今天很開心可以站在舞台上唱歌,直言:「我真的很努力。」
26歲女減肥不吃肉竟腦出血猝死 醫示警:這2道早餐少吃
少吃多動是許多人減肥的不二法門,但國外一名26歲女子卻在減肥過程中因突發性腦出血離世,讓家屬無比哀痛。醫師在瞭解女子生前的飲食習慣後認為,餐桌上常見的2道早餐可能是這起悲劇的主要原因之一。據《Phụ nữ &Pháp luật》報導,女子經過2個月幾乎不吃肉,只吃蔬菜、穀物與喝芋頭茶的減肥生活後,很快看到瘦身成效,之後卻在跳繩時感到劇烈頭痛並昏倒,女子丈夫見狀雖將她緊急送醫,但女子仍因腦出血不幸離世。醫師透過丈夫瞭解女子的生活作息後認為,她每天早餐吃的「鹹蛋粥」、「(炸)蛋餅」導致血管硬化、窄化,以及血液變得濃稠,最終引發憾事。醫師指出,鹹蛋粥、皮蛋粥或雞蛋粥拌豬肉是當地最受歡迎的早餐之一,但鹹蛋及皮蛋可能含有金屬鉛且容易造成膽固醇高,長期食用會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血液容易濃稠、血管硬化。(炸)蛋餅配粥是許多人最愛的早餐搭配,但對肥胖者來說,吃(炸)蛋餅就像主動堵塞血管一樣,長期食用會造成血液變濃稠、血管堵塞以及增加動脈硬化風險。醫師表示,平時除要注意飲食狀況,如果突然出現語言能力下降或口齒不清、明顯噁心感、困倦或嗜睡或意識不清,就可能是大腦受到腦出血影響,最好盡快就醫檢查。
7旬嬤胸口常悶痛、呼吸喘!竟是心臟主動脈狹窄惹禍 「心臟手術置換」成功續命
71歲林姓婦人胸口常悶痛、呼吸易喘,原以為是年紀大氣衰體弱,診斷後才發現是主動脈狹窄,同時心臟血管也堵塞,症狀嚴重,在臨床上判斷只有3-5年存活率。主動脈狹窄 無症狀、死亡率高主動脈瓣是主動脈與心室之間的門,主動脈瓣因結構導致無法完全敞開時,會造成心臟血流無法順暢流動,滯留在心臟裡,就會對心臟造成額外的壓力,也影響全身的血液循環。初期可能無症狀,但主動脈瓣開口會隨年紀逐漸縮小,症狀加重,可能產生心絞痛、昏厥甚至猝死,不可輕忽。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手術難度高且複雜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賴韋良表示,主動脈瓣膜置換術過程需要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改成由機器體外循環維持全身血流暢通,由醫療團隊修剪原本的心臟瓣膜、放上新瓣膜再重新啟動心臟血流,帶動血液循環,手術過程難度高且複雜。團隊經6小時馬拉松手術後,成功為林婦置換人工瓣膜,並在加護病房密集觀察適應度,5天後確認林婦身體安全無虞,才轉回普通病房。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1次改善2心臟問題賴韋良醫師也提及,雖是為林婦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但術前的心導管檢查中發現林婦血管堵塞,因此術中同步為林婦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一次改善兩項心臟問題。術後,林婦反映有感心絞痛症狀不再,呼吸順暢許多,感覺重獲新生,可以重拾參加學校的志工活動,也能自在參加社區運動聚會。與醫療團隊積極評估 避免被疾病拖累羅東博愛醫院院長王文斌表示,臨床上高齡長者會對疾病的處理治療較為消極、害怕手術,但其實隨醫療資源普及與高齡化社會來到,老年人口健康程度普遍提升、人均壽命也逐年增加。發現疾病時若能與醫療團隊一同評估各種可能性,並在具備體力時積極治療、康復,便有機會能夠扭轉老後臥床、被疾病拖累的日子,迎接樂齡新生。
長照神隊友2/老老照顧身心壓力大 誰先走?作家病後醒悟「需要外援」
74歲的葉桑照顧96歲的母親,這不是單純的老老照護,因為葉桑未婚、也沒有兄弟姊妹,萬一他比母親先走一步,那母親又該交給誰照顧呢?「有一次我到台南出差,可能是工廠內的環境較悶熱,我突然覺得很不舒服,胸口劇烈疼痛,趕緊到附近診所就醫,診所覺得情況危急,又趕緊幫我轉到奇美醫院,後來檢查是心血管剝離。」葉桑說,當時他強撐著身子趕緊打電話給表妹,因為表妹是他唯一能託付媽媽的對象。「在電話裡,我幾乎是在跟表妹交代後事,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會如何,如果有萬一,希望她以後幫我好好照顧媽媽。」人在台北的表妹,接完電話後立刻火速包車南下探望葉桑,讓葉桑大為感動。幸好葉桑的心血管剝離範圍不大,醫師評估後不需手術,但血管堵塞還是讓葉桑的下半身暫時無法活動,後來心臟裝了支架之後,身體才恢復健康。「經過這次之後,我深刻體認到自己累了,需要更多的外援,除了申請各種長照資源之外,也將表妹列為第一聯絡人,而第二聯絡人則是家照社工,因為她最了解媽媽的狀況。」葉桑說,當初先透過地方衛生局的長照專員獲取相關資源,然後再透過長照專員轉介給家照社工。「當初衛生局認為我是老老照顧,身心壓力太大,於是轉介家照社工來協助我,卻沒有先通知我,當我接到社工電話時,告訴我可以參加哪些舒壓課程,還以為是詐騙電話呢!」葉桑說,家照社工真的給予很多幫助,同時也讓他感到被人理解。運用長照資源,讓葉桑除了兼職工作以外,還能持續出書,去年底他的新書《塵封之謎》上市,他也出席許多新書發表會。(圖/翻攝自葉桑臉書)家照的重點是照顧者,所以社工除了協助葉桑申請服務,也提供葉桑許多相關活動資訊。「我參加『男性家庭照顧者』的紓壓團體,也參加『植物療癒支持團體』,分享照顧者的經驗和心情故事,跟這一群有相同處境的人聊天,不但學到更多經驗,也能獲得心靈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透過家照社工也能獲取更多活動資訊與長照資源。葉桑說,長照真的幫了他很大的忙,讓他在60歲之後還能一年出一本書,也能無後顧之憂持續工作。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理事長陳維萍表示,家庭照顧者除了善用政府長照資源,安排替手、喘息,也要多走出來轉換空間、轉換心情,練習做好交接計畫、放手,找回喜好與自己的人生,才不致走向失衡與崩潰。葉桑說,隨著年紀增長,他也會想到自己的老後,現在最重要的事是照顧媽媽,未來若感到自己身體逐漸下坡,他就會開始尋找適合的安養中心,「所以目前賺錢還是很重要,要有足夠的金錢,才有能力去安排未來生活。」
3旬男險心肌梗塞! 當心「三高二害」氣溫驟降釀急重症
陳先生36歲時健檢發現高血脂,卻自恃年輕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年打球時喉嚨痛,經歷了2個月系列檢查,竟發現心血管疾病纏身且已堵塞,需要進行心導管手術!台灣心肌梗塞學會響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病防治,提醒慢性病與代謝症候群患者,及早控制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以及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等問題,別等急重症發生時才亡羊補牢。氣溫越低 心肌梗塞風險越高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暨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表示,近期天氣驟降,國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驟升。根據台灣的本土研究指出[1],若氣溫坐落在15 °C至32 °C之間,每降低1 °C,50歲以上族群的心肌梗塞風險增加至1.1%,若氣溫驟減至15°C,熟齡族群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將會增加至將近2成;而50歲以下年輕族群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也加至0.4%,不容小覷增。黃偉春強調,高血脂民眾有一半忽略自己的疾病[2]。民眾若平時沒有透過穩定服藥、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代謝症候群與慢性病,全身血管可能阻塞,一旦出現血栓,或是因為天氣、情緒激動等原遍及因造成血管收縮,會導致血管堵塞,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找上門。提醒民眾,當出現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應立即就醫。每4人就1人高血脂 心梗、中風恐找上門!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常務理事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務部主任黃群耀表示,根據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3],國人十大死因的原因,有超過半數與慢性疾病有關[4],「代謝症候群」是共同的危險因子,其中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6%,未來發生心臟疾病的風險高達3倍[5]。黃群耀進一步指出,直接導致高血脂的原因,與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過多,以及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太少有關[6]。低密度脂蛋白會將膽固醇從肝臟帶到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則會將血液中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也就是說,隨著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可能會有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甚至變得越來越狹窄,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為了避免急重症風險,鼓勵民眾在發生高血脂時,就應該要積極控制,並在醫囑建議下,盡可能降低壞膽固醇。▲血脂數值與壞膽固醇控制標準。(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提供)血脂控制藥物是重點 高風險者控制指標曝光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秘書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重症加護內科主任吳承學說明,目前臨床上可以用來控制膽固醇的藥物相當多元,其中以史塔汀(Statin)類藥物為治療主力。吳承學鼓勵,膽固醇控制是一種個人化的療程,每個人的壞膽固醇控制標準不同,健康的民眾控制於130 mg/dL以下;若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高風險族群、甚至反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超高風險族群,應分別控制於70 mg/dL和55 mg/dL以下。醫囑:過年及早領藥、勿過度依賴保健食品國健署鼓勵民眾,善用政府提供免費的成人健檢資源,還可以到「慢性病風險評估平台」輸入相關健檢數值,即可獲知未來10年內罹患5大慢性病的風險;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最後呼籲,惟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搭配穩定採納正規治療,才能雙管齊下,良好控制高血脂,避免慢性病變成急重症,年前務必檢視自身慢性病藥物的存量,及早領藥,避免過年期間因領不到藥物而感到焦慮,方能安心過好年。 [1] Tseng CN et al. Ambient Temperature Effect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Risk Factors: Daily Data From 2000 to 2017, Taiwan. JACC Asia. 2023 Mar 14;3(2):228-238.
資深演員爬山突猝逝!醫曝猝死前7徵兆: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
馬來西亞籍資深藝人「SAM哥」張詠華昨(27日)驚傳爬山時突然昏倒,緊急搶救後仍不治逝世,享年51歲。張詠華兒子悲痛證實父親死訊,透露父親從去年開始就有血管阻塞的問題,不過詳細死因仍待釐清。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曾表示,猝死前會有7大警訊,且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張詠華昨(27日)在柔佛登山時疑心臟病發突倒地,嚇得同行友人緊急替他實施CPR,警消人員趕抵後也立馬將他抬下山,送往醫院救治,沒想到最終仍不幸猝逝。事實上,張詠華2022年曾因心血管堵塞進行手術,開刀後恢復良好,怎料突然傳出噩耗,震驚演藝圈。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曾在節目《健康2.0》談及「猝死前7大警訊」,包括第一、心臟病發病前頭頸背部大量出汗;第二、臉色發黑發白,需慎防肺栓塞;第三、經常出現眼前發黑,會誘發心肌梗塞;第四、劇烈頭痛,腦部血管出問題;第五、身體不明原因疼痛,心肌梗塞缺血警訊;第六、胸部頻繁疼痛,恐是心血管中斑塊堆積;第七、無症狀。對此,陳欣湄提醒,猝死前很多人會莫名地不舒服,若同時伴隨「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那就是最高警訊,應該立即停下手邊工作前去就醫,才能及時挽救寶貴性命,尤其天氣變化大、患有慢性病及過勞等3大因素,特別容易引起猝死的發生。
猝死不分年齡「65歲前後僅差3%」 高血脂患者風險增3倍
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結果,國內十大死因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疾病,這四種疾病直接或間接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台灣18 歲以上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而造成血管阻塞的主因之一,便是高血脂以及其延伸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健保署長石崇良也指出,近十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病人數持續增加,其中,高達79%源於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據108年其延伸的住院醫療費用約佔健保支出10%、將近638億元。所幸,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約80%心血管疾病可以預防,提升國人對高血脂的病識感與血脂數值的重視刻不容緩。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柏勳表示,許多中壯年族群存在「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是長輩才會有的疾病」的迷思,但事實上絕非如此,檢視各年齡層的心臟疾病死亡比例,更發現驚人的結果,25至64歲的青壯年、中壯年族群,其死亡比例竟與65歲以上長輩激似、僅相差3%左右。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暨成大內科部部主任劉秉彥指出,高血脂病人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為健康民眾的3倍,而主要原因就是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多。低密度脂蛋白如同亂丟垃圾的壞人,會把膽固醇丟在血管壁上,隨著「垃圾」越來越多,血管便會變得越來越狹窄。隨著可以通過的血液變少,體力變差、頭暈嗜睡等症狀便會接踵而來,血管堵塞的機率也會隨之增加,且「堵哪裡,壞哪裡」,若堵塞在心臟血管,會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在腦內,會造成腦中風;出現在周邊動脈,則會造成周邊血管阻塞等。除此之外,其他三高疾病、脂肪肝、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會有所增加。黃柏勳說,每年定期篩檢、了解自身血脂數值是血脂控制最關鍵的第一步。然而,我國高血脂診斷率僅有52%、僅半數國人知道自己罹病,對比同為三高的糖尿病與高血壓,前者診斷率高達77%、後者也有63%。放眼亞洲地區,更是遠低於日本的80%、韓國的63%。在血脂控制想要贏日、韓,國人仍需努力。劉秉彥秘書長進一步提醒,許多長輩會誤以為服藥對身體健康不好,用保健食品降血脂即可,但事實上,約7成5的膽固醇問題是源於基因影響,僅有2成5與飲食有關,保健食品對控制血脂的成效有限,若誤信偏方,還可能導致肝功能變差,健康、經濟都受全面衝擊。黃柏勳指出,想要擊退高血脂的陰霾,先了解自身血脂是最重要的事。若忘記自已血脂數值或控制標準,只要打開《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即可快速檢視相關數值與衛教資源。根據過往經驗,發生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療程展開一年後,高達三分之一的病人中斷服藥;兩年後,更有超過一半病人放棄治療。提醒民眾,若對療程有任何疑慮,也切莫聽信偏方或中斷治療,透過與醫師配合,才能奪回人生主導權,享受暢心無阻的「心」健康。
體感溫度40度!躲冷氣房不喝水恐血液變濃 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近期連日氣溫飆深至35度,體感溫度更是達到40度,不少民眾選擇躲在冷氣房避暑。不過心臟科醫師指出,要是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內,未查覺到體內水分流失、又因為沒流汗未補充水分,恐導致人體代謝變慢、血液變得濃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駐診大甲李綜合醫院的台中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黃祺耀指出,許多民眾下意識認為,暴曬在太陽底下工作的人,如外送人員、建築工地人員、農民等,才需要時刻補充水分。不過其實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雖然沒流汗,但是空氣乾燥也會使人體水分散失,要是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恐會造成體內血液缺水變濃、血液流動緩慢和滯留,提高血管堵塞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黃祺耀醫師也呼籲,由於近日室外體感溫度逼近40度,民眾若一下子衝進冷氣房內,會因為溫差太大,在血管急速收縮的情形下,造成心血管血流受阻或其他異常。建議進入冷氣房前可以先做補充水分、洗臉等散熱的動作,避免身體因為太大的溫差產生不適。
陳盈潔要被關了 4年前突中風「無法唱歌」演出機會歸零…資深經紀曝真相
台語「歌壇大姐大」陳盈潔以《海海人生》、《風飛沙》、《期待再相會》等歌曲走紅,沒想到被控為了借錢,教唆胞姊以妹妹名義簽本票,向邱姓友人借款。最高法院維持前審見解,依教唆偽造有價證券罪,判3年2月徒刑定讞,未扣案犯罪所得43萬200元沒收。事實上,她4年前在商演前傳出小中風,無法開口唱歌,近幾年更是幾乎消失在螢光幕。資深活動經紀人向《壹蘋新聞網》透露,陳盈潔4年前商演突然無法開口唱歌,就醫發現是脖子後方的血管堵塞,導致小中風,雖然當下由賀一航頂替,主辦方也沒有索討違約金,但她當下無奈表示:「可能沒有下次了」,豈料近幾年演出機會幾乎歸零。由於陳盈潔近年傳出身體狀況不佳,活動單位想找適合的藝人,擔心她的狀況會影響演出,久了之後,就不再邀請她。陳盈潔4年前傳出小中風,演出機會愈來愈少。(圖/報系資料照)資深活動經紀人坦言,現在資深藝人的表演機會愈來愈少,首先是新生代和中生代的歌手,除了少數外,大多CP值很高,藝人受歡迎、演出費用低廉,因此是活動邀約的首選名單,若再評估歌手的身體狀況,自然不會想找有問題的人,擔心唱到一半有突發狀況,對廠商和業者都不好交代。據了解,現年69歲的陳盈潔,以要在廈門從事演出為由,在2011年向邱男借200萬元,後來又借了280萬,邱男希望有人能作保,她和姊姊陳乃嘉討論後,以妹妹陳郁心名義在本票上簽字,結果邱男事後追債時發現,陳盈潔教唆偽造本票,憤而提告,如今被判刑必須入獄。
司法系統趨於癱瘓 曹興誠率領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呼籲立委盡速修法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將滿6週年,但如今地檢署未偵結的案件逐年增加,司法人員紛紛出走,司法體系趨於癱瘓,台灣公民人權聯盟今(12)日召集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民進黨立委蔡易餘、國民黨立委游毓蘭、民眾黨立委賴香伶等,在立法院餐廳召開記者會,呼籲檢警專業分工、落實刑事妥速審判法。台灣公民人權聯盟是由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出資創辦,曹興誠表示,過去大眾討論司法改革,重點比較關注司法體系品質的提升,例如淘汰恐龍法官,消除檢察官、警察的徇私舞弊等等。但現在司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心血管嚴重堵塞。司法體系處理案件遲緩異常,幾乎癱瘓。曹興誠坦言,過去大眾都寄望於司法院或行政院進行司法改革,而其實改革的主戰場應該在立法院,先求法律合理、跟得上時代,才能期待行政和司法有所進步。台灣現在已經進入主權在民的時代,不該再期待上對下的德政,而應該主動承擔公民的責任,團結起來,成為司法改革的發動機,也期待關心司法的立委,能夠盡速完成必要修法。台灣公民人權聯盟認為,目前台灣司法血管堵塞,已接近休克,應緊急做心血管繞道手術。其方法非常簡單,就是仿效其他民主國家, 刑事案件主要交由警察偵辦,再移請檢察官決定是否起訴並負責法庭攻防。兩者分工合作,避免職權重疊,如此可將司法資源做合理配置,刑事案件的處理效率定然可以立刻得到改善。台灣公民人權聯盟更表示,檢察官在一審敗訴後,現行體制容許檢察官不需任何理由,即可上訴,此現象極不合理。一則容易讓檢察官輕視一審,草率起訴;二則容易造成無辜被告之二度或多次傷害,三則增加司法壅塞,讓司法效率問題更形惡化。 因此應該規定,檢察官一審敗訴以後,除非有重大理由,否則不得上訴,以落實「刑事妥速審判法」。
41歲健身男運動到一半突猝死 醫嘆:最重要血管100%堵塞
近日有一名41歲的健身男子,在公司健身房運動時突然「心因性猝死」無呼吸心跳,所幸當下旁人趕緊CPR與協助他送醫,因此幸運撿回一命,醫師檢查後發現他的主要三條血管,竟然都堵塞了,最重要的一條更是100%堵塞,這讓人驚訝愛運動的壯年男子,竟然會血管堵塞。醫師發現雖然男子平常有運動習慣,但膽固醇問題卻嚴重侵擾冠狀動脈。(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台北市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任,日前在粉專《冠任醫師的異想世界》分享一個病例,一名41歲的男子在公司健身房突然暈倒「心因性猝死」,無呼吸心跳讓一旁的人趕緊幫忙送醫。隨後發現他心臟血管(冠狀動脈)有非常嚴重的問題,三條血管最好的一條堵塞了80%、次好的一條堵塞了90%、最重要的一條完全堵塞了100%,患者清醒後訝異的詢問,為什麼不菸不酒、沒有不良嗜好、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定期有運動的他,年紀輕輕就如此嚴重的血管栓塞。醫師看了檢查與報告後表示,問題就出在「膽固醇」,醫師表示他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過低,但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異常的高,兩者差距甚遠,導致血管經年累月慢慢退化狹窄,最後三條血管都坑坑疤疤,發生那樣嚴重的事件,因此提醒要注意膽固醇帶來的危害。而降低膽固醇的方法,除了要有好的生活習慣與運動習慣外,還可以攝取健康的脂肪、多攝取Omega-3脂肪酸、多攝取水溶性纖維、攝取乳清蛋白、戒菸、減重、降低酒精攝取量等方法。
大熱天突心肌梗塞! 5旬男靠緊急手術撿回一命
55歲陳先生近期感到呼吸喘、胸悶,有時拍拍胸休息稍有改善,沒想到某日喘不過氣、全身冒汗,心肺功能一度停止!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提醒,天冷會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夏日也不容掉以輕心,因為天熱汗水流失多、蒸發快,同時水與電解質如鉀、鈉補充不足,使得血液變得黏稠,可能出現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時恐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實施緊急心導管治療與支架置放術陳先生是標準上班族,最近一陣子天氣炎熱,他有時會感到呼吸喘,有時胸悶,但稍稍拍拍胸脯、休息約一分鐘就有改善,因此自覺體健的他不以為意,只以為是過胖造成的。不料,日前陳先生突然喘不過氣,全身冒汗,幾近暈厥!同事急忙打119,救護人員抵達現場時,陳先生已心肺功能停止,高級緊急救護技術員立即現場發揮專業以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施予電擊。經過現場2次電擊恢復心跳呼吸,送往醫院途中,救護車上再度電擊2次。經過一連串急診室專業醫療處置後,陳先生順利恢復心跳呼吸。急診醫師從心電圖判斷陳先生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刻會診心血管中心醫師,馬上啟動心臟心導管小組,立即為陳先生實施緊急心導管治療與支架置放術,術後經過冠心症救護團隊的適當醫療處置,陳先生也康復回職場繼續工作。透過醫師團隊說明,陳先生才知道,原來陣陣的呼吸喘、胸悶就是心絞痛,更是心肌梗塞的前兆,而長年以來的菸癮,以及平日三高未注意,都是傷害心血管的關鍵因素。急性心肌梗塞治療3大方針1藥物治療2經皮穿刺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及血管支架置放術3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天熱血液變黏稠 恐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醫師提醒,天冷會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炎炎夏日也不容掉以輕心,因為天熱汗水流失多、蒸發快,同時水與電解質如鉀、鈉補充不足,使得血液變得黏稠,可能出現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時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另外,脫水現象也會加速心跳,可能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心血管疾病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不少青壯年男性自恃年輕,不夠關心自己的身體,有小問題不愛就醫或不依循醫囑用藥,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另一大宗原因。有三高的民眾應作好健康管理,戒菸,夏日在外須注意補充水分或電解質飲品,尿液顏色若為深黃色,就代表體內水分不足,都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
體外震波治療有助於心臟疾病免開刀
氣溫驟降造成眾多心血管病患緊張,擔心血管過度收縮造成血管嚴重阻塞影響心臟功能,嚴重者甚至有猝死可能。但仍有許多心血管病患檢查出問題後,因害怕手術不願意接受治療,只透過藥物控制。目前藥物不一定能有效改善病情,因此許多人好奇是否有較積極的非侵入式治療能改善病症。家中經濟支柱不敢開刀 震波治療免開心新概念一名台積電工程師因胸悶、心悸至心血管中心檢查,被診斷出冠狀動脈血管已阻塞約70%導致供應血量不足,若氣溫驟降或情緒起伏引起突發性的血管收縮可能引發嚴重阻塞,造成永久性心肌受損。工程師作為家庭經濟支柱,不願因手術影響工作,與醫師討論後以藥物控制搭配體外震波治療,促進血管再生、擴大心臟血流範圍。經一年療程明顯改善胸悶、心悸症狀,並與醫師討論持續進行療程。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陳玠宇醫師表示,過去震波治療多用在腎臟結石,心臟震波透過震波碎石治療1/10的低能量「按摩心臟」,在不傷害心臟的情況下促使冠狀動脈受到刺激擴張,刺激因心肌缺血而進入休眠狀態的心肌細胞重新作用。心臟震波治療過程如心臟超音波一般,醫師透過心臟超音波監測,再引導震波棒至需治療位置,每次30~90分鐘的治療時間,在醫師安排的週期內分別治療9次,整個療程約一年可以完成。約有80%病患完成療程後,有明顯症狀改善。平時健檢不可忽略 儘早發現身體隱藏症狀經研究顯示,血管堵塞50%~70%患者會明顯感受到胸悶、喘或是心悸等情形,通常一般民眾在較頻繁且明顯感受到胸悶或心悸的身體不適才就醫時,多數心臟堵塞情形已超過70%,已造成缺氧症狀影響心肌細胞,甚至影響心臟功能,需盡快進行治療。若心悸、胸悶頭暈情況持續不見改善,建議儘快就醫治療,若診斷為冠狀動脈缺血,病患不需因爲對手術的既定印象過於緊張。目前針對此病症大多先透過藥物治療,以緩解症狀、增加血液循環,若無法改善的情況醫師則會依照個人情況透過一般熟知的氣球擴張術、血管支架手術或繞道手術改善血管阻塞症狀。若不願意或不適合上述侵入式手術,則可經過醫師專業判斷後進行非侵入式治療的體外震波,透過震波促進血管再生、擴大心臟血流範圍以改善心臟功能。健保制度提供許多心臟相關檢查,目前針對心臟常用的檢驗方式分別為:運動心電圖、核子心肌灌注掃描、高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前兩項檢查雖有健保給付,但無法清楚識別血管阻塞情況;後者則是需要健保給付,但需接受輻射照射,三者皆需與醫師討論後依照個人情形安排適當檢查。若檢查後發現有冠狀動脈缺血症狀,建議及早依照醫師建議治療,心臟手術相當複雜需從藥物、個人生活習慣及飲食多方改善,並持之以恆的治療與監測才能維持健康的身體狀況。
重度三尖瓣膜逆流病危 經導管修補救命「不需暫停心跳」
85歲林先生罹患心房顫動,93年因心血管堵塞接受開心繞道手術,近年檢查發現重度三尖瓣膜逆流,平日於門診藥物追蹤控制,仍可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今年農曆年間,因瓣膜嚴重逆流所導致的心臟衰竭緊急住院治療。臺北榮總心臟瓣膜團隊考量林先生高齡且為多重慢性疾病患者,再次開心手術風險極高,建議無手術傷口、風險低、恢復快的「經導管三尖瓣膜修補手術」,術後復原良好,於加護病房觀察一天即可下床行動,手術後第二天即康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臺北榮總心臟外科許喬博醫師表示,三尖瓣膜是位於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的閘門,健康狀況下應可正常開合和關閉,然而隨著疾病例如心律不整導致心房心室擴大,就有可能讓三尖瓣不能正常關閉, 導致三尖瓣膜逆流。早期的三尖瓣膜重度逆流以喘和腳腫為主要症狀,這時期很容易可以被利尿劑控制,這也導致病患雖然已經有嚴重三尖瓣逆流,往往忽略而沒有及時接受手術治療。等到重度逆流已經導致心臟功能衰竭時,病患經常會合併黃疸腹水甚至肝衰竭,這個時候開心手術雖然是標準治療,但手術風險也相對提升,根據美國的資料,三尖瓣膜逆流的手術死亡率約為10%甚至更高,如何早期治療重度三尖瓣膜逆流,也是國際間非常重要的議題。輕微的三尖瓣膜逆流在超音波下很常見,一般都以觀察為主要的治療方式,如果是中度或重度逆流的話,則病人會有較差的臨床結果,中度以上的三尖瓣膜逆流在一般人口的盛行率約為3-4%,然而在高齡患者(>70歲)盛行率則上升到5-6%。三尖瓣膜逆流的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約十分之一的病患屬原發性,意指三尖瓣膜本身的問題,約十分之九屬次發性,通常是指瓣膜之外的原因造成,像是二尖瓣膜的問題造成的,或者是心律不整的問題所造成的,考慮到手術本身風險,三尖瓣逆流的治療一般都以達重度逆流才採取手術。臺北榮總心臟內科宋思賢醫師指出,經導管三尖瓣膜修補技術,全程不但不需要使用體外循環心肺機,不需停止心臟,且無傷口,對於高齡高開刀風險的病患,可以更安全有效治療三尖瓣膜逆流。根據美國TRILUMINATE研究,七成的病患一年內術後可以維持中度以下的三尖瓣逆流,不但可大幅改善心衰竭症狀,也減少了心衰竭再住院的比例,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宋思賢醫師進一步說明,對於複雜的瓣膜性心臟病患者,需要以病人為中心的跨團隊合作共同評估,才能提供病人最佳治療選擇。臺北榮總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與護理人員,及精準影像判讀的超音波醫師共同組成,本院共有兩個心臟瓣膜小組。至目前為止,已完成500例以上各式經導管的主動脈瓣膜、二尖瓣膜以及三尖瓣膜治療,手術成功率高達95%。
男子以為胃食道逆流 AI及時判斷「血管堵塞72%」逃過猝死
75歲陳伯伯平日生活習慣良好,有高血壓病史,有一天起床時陳伯伯忽然感覺胸悶心悸,原以為是胃食道逆流,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尋求協助,經消化內科再轉介到內科部心臟血管系,吳宏彬醫師建議陳伯伯使用運動心電圖檢查心血管狀態,運動心電圖顯示陳伯伯運動最大心跳每分鐘139下,ST段輕度下降呈現缺氧,依傳統人工判讀與風險因子評估僅為冠狀動脈中度風險(冠狀動脈血管嚴重阻塞程度50%),屬於後續追蹤觀察,無需介入檢查。為幫助精準評估陳伯伯的心血管健康狀態,吳宏彬醫師採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年五月起推行的「運動心電圖AI輔助判讀系統」同步判讀,透過大數據交叉比對心電圖的資訊,AI報告顯示:陳伯伯的冠狀動脈血管嚴重阻塞機率已高達72%。於是吳宏彬醫師進一步建議,應進行心導管冠狀動脈攝影作內部精密檢查,結果顯示,陳伯伯左前降支狹窄竟已高達99%,吳宏彬醫師當下立即經皮冠狀動脈介入,並緊急置入心臟支架於冠狀動脈治療,陳伯伯萬幸逃過心肌梗塞一劫。陳伯伯出院後,胸悶狀況明顯改善,且配合飲食調整、運動養成及藥物控制,目前心臟狀況良好,持續在門診穩定追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液系吳宏彬醫師指出,心臟本身所需的氧氣主要透過三條分枝的冠狀動脈供給,讓心臟保持完整的功能;當供給心肌血氧的任何一條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時,就會阻斷心臟的氧氣及養分供給,導致心肌缺氧,抑制心肌收縮,使心臟無法搏出正常血液量,嚴重者引起心衰竭或心律不整,一般而言,心絞痛、心肌梗塞是中高齡常見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更是形成猝死的主要原因。吳醫師分析,冠狀動脈阻塞通常是由於多重因素,例如抽菸、年紀大、糖尿病、高血酯等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瘢塊而限縮血管的管徑。當病人運動的時候,因為管徑縮小造成供應心臟的血流不足,病人因而會有胸悶、呼吸喘等癥狀,臨床上稱為「冠狀動脈疾病或心絞痛」。當動脈粥狀硬化瘢塊發生破裂與血管內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交互作用,快速形成血栓便完全塞住了血管,造成血管下游的心肌損傷甚至死亡,就是臨床上的急症「急性心肌梗塞」。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影像科梁馨月主任說,衛福部統計民國110年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依然是高居國人第二大主要死因,僅次於癌症,且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每年持續上升,顯示國人心血管健康議題,需要被重視,梁馨月主任進一步分析,運動心電圖是診斷冠狀動脈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傳統的人工判讀十多張心電圖不僅耗時,且往往難以區別細微的差異性,人工分析準確率臨床上只有40%-50%。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工智慧中心蒐集四年來近千筆冠狀動脈阻塞達70%以上的運動心電圖像,並與心導管資料結合,設計「運動心電圖AI輔助判讀系統」。許凱程主任表示,「AI透過深度學習架構進行訓練,透過擷取運動心電圖3個時間點的訊號,使模型學習由靜態至動態運動心電圖訊號的變化;此外,AI模型也挑選10個量測特徵和2個衍生特徵訊號,如過去病史、最大做工等,一同輸入至模型中進行訓練,用以判別患者冠狀動脈是否嚴重狹窄超過70%。目前模型準確度約80%,敏感性為88%,分析後的數據可突破傳統人工判讀的限制」。梁馨月主任進一步建議,中高齡族群為了瞭解與維持自身心血管健康,每年健檢不妨增加運動心電圖,進一步分析心臟運作,若增加透過人工智慧輔助分析,更能精準地預測心血管疾病演變,及早給予治療,防範未然。
按摩2天後四肢抽搐2小時…22歲女「半身癱瘓」險喪命 醫生揭原因
刮痧、按摩是為了舒緩身體上的不適,但須避開頸部。大陸一名22歲女子近日做推拿紓壓,2天後突然四肢抽搐,且持續長達2小時,送醫後被發現左側小腦、腦幹急性腦梗塞,隨即被送入搶救室。幸運的是,因溶栓及時,患者的腦血管被開通,僥倖撿回一命,1週後康復出院。《澎湃新聞》報導,寧波北侖區人民醫院(浙大醫院北侖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倪華夫表示,患者送至醫院時說話不清,左側手腳擡不起來,核磁共振顯示急性大面積腦梗塞。因尚在溶栓時間窗內,醫生立即進行溶栓治療,過程中血管CT提示右側椎動脈重度狹窄,左側椎動脈閉塞。醫生表示,「青年人發生腦梗的機率低,而且她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等腦血管病高危因素,肯定有其他原因造成腦梗」,經過進一步詢問,才得知患者發病2天前做推拿按摩,可能是按摩手法過重,或對頸部過度牽拉、扭轉,使腦部椎動脈管壁內膜撕脫剝離,導致腦梗塞。倪華夫解釋,腦部椎動脈血管壁分三層,分別是內膜、中膜和外膜,當受外力作用或有病變時,可能出現內膜撕脫、剝離,「按摩可能使動脈管壁內膜受到外力撕裂,形成開口,血流進入內膜與中膜之間,形成假腔,並在血流沖擊下變大,擠壓真腔,導致血管堵塞」。醫生提醒, 「很多人喜歡按摩,還讓師傅大力點,如果按摩手法不正規,可能導致動脈夾層,形成血栓。」
與小鬼罹同病!資深名嘴爆主動脈剝離14cm、冒血管瘤 他親曝:已交代後事
日前資深媒體人胡孝誠在節目《新聞挖挖哇》中自曝,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亮起紅燈,「可能隨時都會走」。胡孝誠表示,他被醫生診斷出「主動脈剝離超過14公分」且旁邊還多了血管瘤,狀況不是太樂觀,連後事都交代清楚了。胡孝誠在節目《新聞挖挖挖》表示,自己19年前在工作途中胸口突然劇痛,被緊急送到醫院救治後,才發現主動脈剝離長度達14多公分,約一個手掌大小,有可能隨時都會辭世,更雪上加霜的是,旁邊還多了一顆長7公分、寬2.9公分的血管瘤,目前每半年就要回診追蹤檢查。對此,胡孝誠坦言,他對凡事都看得很開,也已將後事都交代好了,希望一切簡單處理、不要過度張羅,至於遺產則會交由媽媽及弟弟去處理。事實上,藝人黃鴻升(小鬼)年僅36歲突然逝世,死因正是主動脈剝離導致血管堵塞。有醫師就提醒,罹患主動脈剝離的病患,日常生活不能過勞、熬夜、緊張,也要避免做劇烈運動,而患者平常都要養成量血壓的習慣,把血壓控制在良好的狀態,主動脈剝離的風險就越小。
100公斤常熬夜又喝酒抽煙 21歲男心梗送醫吸出10塊血栓
大陸今(30)日有個話題「21歲男子長期熬夜吸出10塊血栓」引發熱議,由於發生心肌梗塞的患者年齡呈年輕化,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心血管的醫生,對媒體分享一個院內曾接診過最年輕的心梗案例。據《央視網》報導,數據顯示大陸每年發生猝死約有50萬例,大部分為心臟病猝死,其中有7.5萬例是青年人。21歲男子於2019年末突發心肌梗塞,被送至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救。心血管一科副主任殷擁軍表示,男子罹患的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男子當時成為該醫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心梗患者。血栓是一種凝結的血塊,血塊會阻塞冠狀動脈造成心臟缺氧,當時醫生為男子進行手術,發現有大量的血栓造成男子血管堵塞,最終使用導管從男子動脈中吸出10塊血栓。殷擁軍指出,男子患冠心病「危險因素非常多」,第一是長期熬夜,還有抽煙及喝酒的習慣,另個原因是男子體型非常胖,約有100公斤,且長時間處於高血壓沒有進行控制。醫學專家表示,臨床治療時發現,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時候,年輕人的病情確實往往更急、更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