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鈉
」 水中毒 喝水 低血鈉 嬰兒 電解質她感冒「聽醫囑狂喝水」 1天喝下4公升險喪命
雖然說多喝水有助於身體健康,但喝太多也可能會出事。澳洲一名41歲女子尼娜蒙若(Nina Munro)因感冒不舒服,為了加速康復,她按照醫師指示大量喝水,卻差點因此喪命。根據外媒《鏡報》的報導,蒙若起初出現咳嗽、喉嚨痛、耳痛等症狀,6週內就診了5次,期間接受了多輪類固醇和抗生素治療,並使用鼻噴劑與退燒藥。然而她的病情未見改善,反而因服藥使鈉含量下降。當地醫師認為這是類固醇戒斷現象,建議她多喝水以改善症狀。隨後蒙若連續嘔吐3天,某天喝下約4公升的水但未進食,她表示,「我以為需要喝掉大量的水來排出體內毒素。」然而當晚她的情況惡化,丈夫緊急呼叫救護車送醫。檢查結果顯示,蒙若的血液鈉含量降至每公升100毫當量,遠低於正常範圍的135毫當量。經過5天住院治療,醫師確診蒙若的低鈉血症是由於過量飲水和藥物引起。所幸經治療後她的健康逐漸恢復,並已順利出院。衛福部曾在官網指出,水分可透過腎臟幫忙排除體內廢物,並透過流汗來調節體溫等重要功能,連細胞內脂肪代謝時也需要水。適當的飲水能預防便秘發生,所以水真的很重要。水分過多或不足都會由腎臟來調節,所以如果有腎功能異常,則可能因水分無法排出而產生水腫。會以為喝水體重增加,通常是因為吃太鹹,鈉的攝取過多,身體為了稀釋鈉濃度而保留水分,就造成水腫。不過衛福部提醒,水分固然重要,但是喝太多反而會過度稀釋體內的鈉濃度造成低血鈉症,也是俗稱「水中毒」(例如在正常情形下,飲水量卻高達4000至5000 cc/ 日),導致身體浮腫和頭痛,嚴重的話會致死。腎臟功能差、血壓高,則應依身體狀況調整飲水量。
因病需控制鈉攝取量! 營養師授「三大秘訣」輕鬆做到
55 歲的洪先生是位肝硬化合併腹水的患者,為了控制疾病,家裡三餐都煮的很清淡,以至於看到食物就沒什麼胃口,但不吃又不行,覺得很兩難,生活也覺得無趣。每日鈉攝取量約1茶匙食鹽 低鈉減鹽好處多林口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黃雋表示,其實像洪先生一樣,因疾病因素需限制鈉攝取量的人不在少數,而衛生福利部建議,國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約1茶匙食鹽,或2又2/5湯匙醬油)。相信大多數人都了解控制鈉攝取的重要性及好處,但一提到低鈉、減鹽等關鍵字,恐怕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無非是不好吃、太清淡,亦或是和水煮餐等詞連結。低鈉餐點三大秘訣 天然食材、慎選辛香料及調味料那麼如何在減鈉的同時又兼顧美味呢?只要掌握以下3個小秘訣,就能讓您在家料理出可口又營養的低鈉餐點!祕訣一:選用天然食材,避免加工品自然界中有許多食材本身就富含鮮、甜、酸味,例如玉米、地瓜、南瓜、蕃茄、蘑菇、香菇、高麗菜、絲瓜、洋蔥、蘿蔔、櫛瓜、鳳梨、檸檬等,因此烹調時不妨好好利用這些食材,保留這些食材的特殊風味,如此一來既能減鈉,還能提高食物適口性,同時也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祕訣二:善用辛香料除了食材選擇外,烹調時也可搭配不同的辛香料讓菜餚風味更具變化性,例如添加蔥、薑、蒜、紅棗、枸杞、九層塔、香菜、八角、當歸、孜然、胡椒粉、花椒、迷迭香、香茅、山葵、香草等。祕訣三:控制添加分量,盡可能選擇含鈉量低的調味料大部分的調味料含納量較高,為避免攝取過量,烹調時可透過量匙來測量,以掌握用量。另外,風味相似的調味料,其含鈉量也可能不同,例如白醋中的含鈉量遠低於烏醋、薄鹽醬油的含鈉量也低於一般醬油,因此建議購買市售調味料時,宜閱讀食品標示以選擇含鈉量相對較低的來源。適量攝取鈉含量 漸進式無痛減鹽成習慣黃雋說明,攝取過量鈉固然會造成健康危害,但過度限制亦可能增加低血鈉的風險。而吃重鹹、吃清淡則是一種習慣,若您長期攝取過多鹽分,有空時不妨動動手,試試看這些簡單的菜色,漸進式無痛減鹽,讓您兼顧美味與健康。原文出處:長庚醫訊 第四十五卷第十期
被重案改變的台灣/在部隊中犯眾怒 23歲洪仲丘被操到「血在體內亂噴」
2013年7月4日,23歲役男洪仲丘在退伍前兩天不幸離世,當天下午,他的家屬召開記者會,淚控兒子是「被軍方整死」的!而洪仲丘死亡案,激起民眾對於國軍的不信任感,大批網友自發性在社群平台上號召,發起了兩次遊行活動,參與人數逾25萬人,並加速軍事審判法改革、廢除禁閉制度,更間接導致募兵制的失敗。根據軍方第一時間提供的資訊,陸軍五四二旅役男洪仲丘原本將於2013年7月6日退伍,但他在最後一次放假歸營時,因攜帶有照相功能的手機被送去關禁閉一周。就在禁閉結束的前一天、7月3日洪男體能訓練結束後回報身體不適,軍方將他送到醫務所卻未獲改善,再送楊梅天晟醫院時已熱衰竭;緊急轉送內湖三軍總醫院插管,2013年7月4日,洪家人放棄急救,不幸病逝。陸軍下士洪仲丘枉死,解剖後確認死因是中暑導致熱衰絕死亡,檢驗後儀體送回家,洪仲丘的姊姊洪慈庸(右2)雙手合十要弟弟回家。(圖/報系資料照)洪媽媽胡素貞指出,洪仲丘平常都有在家中幫忙農活,不至於因普通的「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及小跑步」等動作就中暑喪命,且兒子在被關禁閉前曾說「有人要整我」,她當時還勸「犯了錯就要接受處罰」,沒想到最終賠上一條命。洪男姊姊洪慈庸更說,看到弟弟的遺體全身腫脹、已有屍斑,兩眼凸出如金魚,軍方給的死因是「中暑」,但是否因訓練過度造成中暑,不得而知;且弟弟的中暑狀況已到第五級最嚴重狀況,內臟、肌肉都有出血狀況,因體內溫度過熱,導致血液無法凝結,「血液在他體內亂噴」。役男洪仲丘的母親胡素真(右二),想到兒子再兩天就退伍,竟然中暑致死,難過地說不出話來。(圖/報系資料照)2013年7月31日,軍事檢察署公布調查報告,指出洪仲丘早在同年5月因竄改體能測驗成績單一事遭懲處,沒想到洪「不知悔改」還要求免除值星職務,惹得連長徐信正、士官長范佐憲等人不滿;之後,洪在離營座談會上反映諸多軍隊內管理問題,令連上資深士官相當不悅。洪母也坦承,兒子常與長官起衝突,甚至嗆長官「我就是瞧不起你這種做法」。以上種種事蹟使得部隊內多人不滿洪已久,同年6月23日,洪退伍前最後一次放假歸營時,又被抓到攜帶有照相功能之行動電話和MP3隨身碟,讓眾人決定趁此機會給洪一個教訓。因洪仲丘將於7月6日退伍,代理士官督導長的范佐憲火速於6月25日召開士官獎懲評議委員會,提議應罰洪仲丘禁閉7日,因為「如受禁閉懲罰,即無法於退伍後報考公職。」與范交好的士官長陳以人也曾與洪因集合時間有摩擦,因此大力贊成,還說「罰勤對他沒有用,要給他禁閉。」在范強勢主導下,全數委員只好同意洪應禁閉7天。陸軍542旅旅部連士官長范佐憲(左一)陳以人(左後二),在洪仲丘頭七法會上,為他誦經祈福。(圖/報系資料照)據傳,由於洪仲丘曾嗆連長徐信正:「你們根本關不到我。」讓542旅副旅長何江忠震怒,施壓要求原本至少要月餘的禁閉流程加速到幾天就跑完,還為此怒罵下屬:「如果不趕快把他(指洪仲丘)抓去關,我就抓你去關!」甚至相比一般7天的作業流程,讓洪的禁閉體檢早上檢驗下午就拿到完整報告。2013年6月28日10時許,洪仲丘被送至269旅的高山頂營區禁閉室7天。7月3日,上午室外溫度已達「紅旗警戒(危險係數為41),但禁閉室全員仍在管理士陳毅勳的要求下進行體能訓練,全體禁閉生被要求做高難度的心型伏地挺身,洪做了十幾下就力竭跌倒,陳仍要求繼續,洪於是再做了三十幾下,操練途中洪共要求喝水兩次,第一次陳毅勳准予飲水,但二次要求被當成逃避訓練,不僅沒喝到水還被怒罵一頓。洪仲丘(紅圈者)生前最後遭操練的畫面,疑似身體不適,動作遲緩。(圖/報系資料照)洪仲丘(紅圈者)生前最後的畫面,他疑似身體不適,向安全士官反映後,兩人一同走出寢室。(圖/報系資料照)當天下午5點30分結束操練時,洪男已經有發燒症狀、也自述喘不過氣,軍方將他送到醫務所卻未獲改善,再送楊梅天晟醫院時已熱衰竭,緊急轉送內湖三軍總醫院。洪仲丘送到三總時,體溫高達攝氏44度,已有腦病變、肝衰竭、腎衰竭、心肌病變、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橫紋肌溶解症、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症,全身多處器官出血達9000毫升,且瞳孔放大、對光沒有反應。7月4日上午5時,所有醫療動作皆無效,家屬因不忍洪仲丘痛苦,決定拔管,放棄急救。7時12分,洪宣告不治,死因為過度體能操練引發運動型中暑及低血鈉腦症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得年23歲。洪仲丘的死,似乎激起許多人在軍中服役時不好的回憶,尤其是義務役與志願役的對立、軍中不合理的操練、學長制嚴重的霸凌行為等等,再加上洪仲丘7月4日過世,國防部直到13日才發布初步的調查報告,雖坦承整個過程「關關都違失」,並已懲處37名士軍官,但對於國防部僅8頁的調查報告,態度明顯避重就輕,於是網友集結成為「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了兩次遊行活動。洪仲丘的姊姊洪慈庸更因此踏入政壇成為立委,推動「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正案,讓不適服軍官士官,可參考志願役士兵退場機制,用正常賠償的方式離開。公民1985行動聯盟舉辦「萬人凱道送洪仲丘」,現場民眾身穿白衣高舉滴血眼睛圖,要求還原洪仲丘案的真相。(圖/報系資料照)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萬人白T凱道送仲丘」活動,計有25萬人出席,連接景福門的中山南路上、仁愛路口、信義路口都滿是穿白衣聲援洪仲丘的民眾。(圖/報系資料照)
男嬰長期溢吐奶!檢查竟是「肥厚性幽門狹窄症」 緊急開腹手術脫險
一名剛滿月的男嬰因溢吐奶超過一周就醫,經診斷是罹患「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而男嬰也反覆溢吐奶導致嚴重的電解質不平衡與代謝性鹼血症,引發心肺功能抑制,經醫院團隊緊急手術後脫離險境。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 常見症狀一次看收治病人的北醫附醫兒科部簡睦旼醫師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是影響嬰兒胃部出口(幽門)的疾病,因幽門的肌肉異常增厚,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小腸,反覆出現溢吐奶。一般從嬰兒3週大左右開始,有些是出生後第1週即出現症狀,有些則晚至5個月大時出現。主要症狀是非膽汁性嘔吐,也就是嘔吐物中沒有黃綠色的膽汁,通常在餵奶後立即發生;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嘔吐之後,嬰兒可能想要繼續吃奶,表現得很餓。另外,嬰兒體重可能增加緩慢,甚至下降,這些都是家長可以觀察的重點。傳統開腹或微創腹腔鏡 需視患者狀況而定負責手術的北醫附醫小兒外科主任黃富煥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以幽門肌肉切開手術治療,可依病人狀況選擇傳統開腹或微創腹腔鏡方式。以該名男嬰為例,考量腹腔鏡手術充氣過程可能讓男嬰受影響的心肺功能再次惡化,因此採取傳統開腹方式,男嬰術後6小時即開始進食,逐步恢復到原先進食量,術後第四天出院,門診追蹤狀況良好,家長也終於可以放心。持續性噴射狀嘔吐 應儘速就醫診治簡睦旼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患者因長期反覆嘔吐可能造成電解質異常及血液酸鹼不平衡,出現低血鈉、低血鉀;低血鈉可能造成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嗜睡,甚至抽搐、昏迷,低血鉀較常見的是肌肉無力及抽筋,嚴重時可能會肢體麻痺,呼吸肌也受到影響,需要呼吸器輔助。另外,在伴隨鹼血症的情況下,嬰兒甚至可能有心律不整的風險。簡睦旼提醒,雖然嬰幼兒溢吐奶是成長過程常見狀況,但若出現持續性噴射狀嘔吐、夜間吐奶或膽汁性的嘔吐,腹部顯著鼓脹,務必盡速就醫。
彭振聲「低血鈉」嘔吐急喘送醫! 醫示警:搞3天會死人
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因涉京華城弊案,遭台北地檢署依違背職務收賄罪、圖利罪聲押。然而在1日,彭振聲在閱卷時身體感到不適,數次嘔吐、喘氣,戒護送醫檢查3個多小時才好轉,確認無礙後返回北院。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就警告,「這樣搞3天會死人」。據了解,台北地院1日上午召開限閱庭,彭振聲於閱卷期間表示身體不舒服,想至候審室服藥,用藥後仍數度喘氣、嘔吐,最終在中午12時許搭上救護車,由法警戒護送醫檢查治療,大約到下午4時返回北院。彭振聲12:40送醫。(圖/民眾提供)對此,蘇一峰就在臉書發文表示,3天馬拉松訊問,檢方只提供甜麵包和飲料果腹,才會導致彭振聲低血鈉送醫,「應該請檢調機關去醫院上一堂低血鈉的課程了」。蘇一峰接著說到,人每天必須攝取鹽份補充鈉離子,如果一直只吃甜的,口渴多喝水就會低血鈉,低血鈉會使人頭痛、頭暈、嘔吐、胡言亂語,年老人家會更嚴重,「這樣的供詞足以採信嗎?」另外,蘇一峰在留言區補充,如果訊問的老人家有糖尿病,「這樣搞3天會死人」,也直言「柯的毅力真堅強,3天沒睡飽又這樣吃,會讓人昏倒」。
小心「新生兒吐奶」恐害命 醫示警:注意4症狀
新生兒一直吐奶是警訊!近日北醫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剛滿月男嬰在進食半小時後溢吐奶,且情況持續超過一週,爸媽也因此將他尋求醫生幫助。醫師檢查後發現,寶寶已經處於電解質極度不平衡與代謝性鹼血症,引發心肺功能抑制,檢查確認罹患「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被收治到加護病房,並於後續接受手術治療。根據北醫發布的新聞稿指出,收治男嬰的北醫附醫兒科部醫師簡睦旼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是影響嬰兒胃部出口(幽門)的疾病,因幽門的肌肉異常增厚,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小腸,反覆出現溢吐奶。以台灣為例,每1000名嬰兒中約有0.49名罹病,以112年新生兒13.5萬人推估,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的患者可能超過60人,男嬰比例高於女嬰。簡睦旼說明,該名個案的爸媽表示,男嬰通常在進食半小時後溢吐奶,每次都吐得很用力,但並未影響男嬰口慾,嘔吐後仍想進食,因此簡睦旼懷疑可能是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經超音波檢查發現,男嬰胃部幽門肥厚,胃中也有無法順利通過的奶水而確診。簡睦旼也幫男嬰安排抽血,發現男嬰的電解質極度不平衡,出現低血鈉、低血鉀且血液酸鹼異常,呈現代謝性鹼血症,顯示已嘔吐一段時間,同時出現輕微的吸入性肺炎。當下先將男嬰轉至新生兒加護病房,經過積極輸液,男嬰由危險邊緣轉趨穩定,進而接受手術治療。簡睦旼說明,嬰幼兒溢吐奶是成長過程常見情形,研究發現,80%嬰兒溢吐奶發生在下食道括約肌自發性放鬆時,當胃部裝滿奶水或食物會誘發自發性放鬆;尖峰期約是嬰兒四個月大時,41%至67%的健康四個月嬰兒,每天至少溢奶一次,6個月大時會明顯減少,12至14個月時仍有溢吐奶的比例降至5%以下。至於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造成的溢吐奶,簡睦旼分析,一般從嬰兒3週大左右開始,有些是出生後第1週即出現症狀,有些則晚至5個月大時出現。主要症狀是非膽汁性嘔吐,也就是嘔吐物中沒有黃綠色的膽汁;第二是通常在餵奶後立即發生;即使嘔吐之後,嬰兒可能想要繼續吃奶,表現得很餓;另外嬰兒體重可能增加緩慢,甚至下降,這些都是家長可以觀察的重點。負責手術的北醫附醫小兒外科主任黃富煥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以幽門肌肉切開手術治療,可依病人狀況選擇傳統開腹或微創腹腔鏡方式。考量腹腔鏡手術充氣過程可能讓男嬰受影響的心肺功能再次惡化,因此採取傳統開腹方式,男嬰術後6小時即開始進食,逐步恢復到原先進食量,術後第4天出院,門診追蹤狀況良好。
10種國民美食超傷腎 醫揭恐怖後果:不要輕易吃
台灣是美食王國,各種小吃五花八門,讓人食指大動。不過有些吃太多對健康有害,不能吃太多。醫生就提醒,生活中有10種食物會緩慢傷害腎臟,必須少吃為妙。洪永祥醫師在臉書指出,人類出生約有200萬顆腎絲球,要使用一輩子,腎絲球不會再生,死掉1顆就少1顆,由於壽命不斷延長,腎臟的「存款」一訂要省著點用,才能避開洗腎危機。洪永祥醫師點名10個常見,卻容易被忽視的食物,在不知不覺中緩慢傷害腎臟,應該要少吃。10.早餐穀物包含玉米片、小麥片等,主要成分是裹糖的碳水化合物,主打健康的穀片,宣稱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纖,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跟天然的糙米、燕麥、五穀米等富含高纖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是一樣健康的穀物,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曾發現,半數市售早餐榖片,每100公克含鈉量達500毫克以上,高糖、高鹽、高飽和脂肪。9.蔥花肉鬆捲與奶酥麵包台式蔥花肉鬆捲麵包鬆軟的口感,是因為含有豐富油脂,並且抹上了美乃滋讓質地更加柔軟,加入了美味肉鬆,整體扎實的重量直接奪得麵包界熱量冠軍。蔥花肉鬆捲麵包熱量高達565大卡,約2碗飯的熱量,另外日式麵包無論奶酥、紅豆、芋頭、克林姆都是超高油鹽糖的食物,一個麵包下肚,不但吃進去高熱量,其內餡更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飽和脂肪酸,吃多也是會讓身體造成腎臟極大負擔。8.燒餅油條製作過程會加入油脂,它是將麵粉先揉成麵糰,再丟入油鍋中炸。油溫越高,風險也就越高,除了一份燒餅油條的卡路里為500到600大卡,吃掉一份熱量大約是3分之2杯珍珠奶茶的熱量。高溫油炸更產生了丙烯醯胺與多環芳香烴的傷腎致癌風險。另外,很多業者為了增加酥脆口感,多會使用含有重金屬「鋁」的膨脹劑,人體若攝取過多,可能會影響腦部腎臟,誘發失智與腎衰竭。7.鍋貼包餡食物像是鍋貼、水餃、小籠包,都是澱粉包著五花肉,澱粉高熱量,五花肉含飽和脂肪酸與高熱量,當澱粉緊緊包著五花肉,一點油脂都不漏掉,完全吃進肚會超級傷腎,吃著就吃出肥胖、高血壓、高血脂與糖尿病,腎功能就一日一日流失。6.肉鬆肉乾與香腸肉鬆事實上有很多營養加工食品,會用大量的油、醬油、糖與鹽調味,加工過程中幾乎胺基酸、維生素營養耗盡,只剩下高油鹽糖調味,尤其糖尿病人及腎臟病人,就不宜吃肉鬆。肉乾與香腸也是高油鹽糖,加上高溫加工的紅肉,除了會有致癌風險,也會引發身體慢性發炎。珍珠奶茶榮登冠軍。(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5.鐵板麵高油鹽糖全包了,除了高熱量每100公克的油麵熱量就有361卡,鈉含量更是高達712毫克,調味包通常是預先做好的,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調味成分跟勾芡,不僅很油也很鹹,熱量驚人,且經過鐵板上高溫烹煮的鐵板麵,容易卡上陳年焦炭,異環胺、丙烯醯胺與多環芳香烴增加罹癌風險。4.三寶飯一份三寶飯960大卡,加上配菜後熱量大約在1330大卡,比炸雞腿便當熱量還高,一餐就吃掉了一天2餐的熱量。烤鴨、烤雞的脆皮是因為醃料中含糖,經過烘烤後雖然香氣十足,但熱量也是驚人。叉燒是由五花肉製成,本身為高脂肉類,還有高鹽高糖的醬汁,超級傷腎,吃的時候要避開肥肉、雞皮、鴨皮。3.炸雞排裹著澱粉經過油炸的雞排,一片熱量平均可達630大卡,比吃2碗白飯還要多。可怕的不單是熱量,雞排的獨家調味都是有甜又鹹的高鹽糖,油品若不按時更換,回鍋油更是很多的致癌物與重金屬,經常吃不單單是發胖,更是傷肝傷腎身心傷血管提升致癌率。2.日式拉麵一碗拉麵含鈉量高達2000~4000毫克,有些專業吃貨一周7天,很多人吃著吃著就習慣拉麵的鹹度,導致血液中的鈉離子飆高,高血鈉除了造成腎臟負荷、超級傷血管,更造成水腫、高血壓與痛風的發作,絕對是傷腎的高危險。1.珍珠奶茶:不僅僅本身是傷腎的邪惡成分,更是台灣人攝取頻率最高的傷腎食物。一杯的熱量高達783.2大卡,奶茶當中的「奶」是以奶精製作,不論是粉狀還是液狀都屬於油脂類。高果糖也是傷腎的另一大原因,一天攝取過多的精緻糖,會增加三酸甘油酯堆積胰島素阻抗的增加,提高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痛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這些慢性病症是傷腎的最大元兇。洪永祥醫師呼籲,為了腎臟的健康,這些超級好吃但傷腎的食物,務必放在心中,不要輕易放進口中,偶爾嘴饞吃了要多喝水運動,增加代謝,任何一種都不要變成常規飲食,那是非常恐怖的。
六旬女多年糖尿病逼近洗腎邊緣! 中西醫合併治療遠離危機
一位68歲的李姓婦人罹患糖尿病已20年,某次回診時,抽血報告竟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剩8分,屬慢性腎臟病第五期臨近洗腎邊緣。李姓婦人至醫院進行中西醫合療,在1年內腎絲球過濾率提升,血鉀穩定4.0,免於洗腎帶來的生活困擾與痛苦。糖尿病恐引發腎病 死亡風險大增中醫大附醫中醫部醫師廖元敬指出,由李女士病例可見,長期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更需格外注意腎臟病變的風險。除了腎臟病外,糖尿病也是腎臟病人接受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若腎絲球過濾率下降,死亡率有增加趨勢。中醫部醫師吳美瑤強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包括性別、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隨著年紀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也會隨之上升,其中慢性腎臟病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獨立因子,隨著慢性腎臟病嚴重度增加,腎絲球過濾率下降,心血管事件風險大幅增加。中西醫合併療法加強照護 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李女士血壓169/80偏高,食慾差,低血鈉132,高血鉀5.4。經由廖元敬與吳美瑤使用「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並合併腎臟科醫師張育瑞門診的西醫療法,為患者進行治療。西醫療法: 張育瑞說明,西醫常規治療包含降血糖、降膽固醇等藥物,配合飲食及中醫治療,李姓患者這2年來血糖、血脂、電解質越來越進步,精神及體力也越來越好。中醫療法: 根據中醫大附醫2007至2016年在「中醫藥國際學術電子期刊Journal of Traditional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JTCM)」發表的研究資料,除了西醫的常規治療,中醫使用活血化瘀的丹參、川七抗發炎、抗氧化、改善腎臟微循環,合併濟生腎氣丸或是知柏地黃丸,能使早期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腎功能、蛋白尿穩定改善。中西醫合療,除穩定腎功能外,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總死亡率7成,以及長期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的發生率。
她餐餐吃吐司配豆腐乳 缺乏「1維生素」!竟誘發腦部病變
60歲的陳姓婦人近一個月來突然變得神智昏沈、動作遲緩、無力及吃不下東西,家人以為老化或失智,但就醫檢查發現低血鈉,再進一步檢查竟是維生素B1缺乏,引起腦部病變「魏尼凱氏腦病」。低血鈉非病 是許多疾病的表徵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張淑鈺表示,低血鈉不是一種病,而是許多不同疾病的表徵,要找出隱藏在電解質異常下的病因,經過電腦斷層等檢測,排除腦中風、水腦等各種病因及心理因素後,確診為維生素B1缺乏。維生素B1不足 恐致神智不清、影響腸胃消化 張淑鈺醫師指出,維生素B1是一種輔酶,促成葡萄糖轉換成脂肪與周圍神經的傳導運作,是能量代謝的重要角色,一旦嚴重缺乏常導致能量利用受阻,而大腦是身體最需要能量的器官,因此常以神智不清、疲累等腦病變表現狀態,其他還有造成末稍神經炎,也可能影響腸胃,導致食慾喪失、消化不良等。張淑鈺醫師補充,陳婦喜歡每餐吃吐司配豆腐乳,家人順從她,長期營養不均衡,可能是造成維生素B1缺乏的原因,找出病因後,施以高劑量維生素B1的針劑注射,慢慢回復正常,但部分腦細胞受損後無法恢復,反應有比較遲鈍一點,如果再延遲就醫,腦細胞受損越多,就越難回復了。均衡飲食為主 減少精製糖類張淑鈺醫師表示,在臨床上,酒癮者最易患上維生素B1缺乏,因為酒精會降低維生素B1的吸收,營養吸收障礙或偏食導致營養不均者也可能發生。此外,營養師施璐筠說,為避免維生素B1缺乏,每日應均衡攝食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油脂類),減少精緻食物,三餐以全穀雜糧為主食,並養成天天攝取5蔬果的飲食習慣,即可免於維生素B1缺乏。
出生2個月體重0變化 女嬰檢查竟變男兒身…醫:罕病中的罕病
出生2個月的女兒竟變男兒身。中國大陸河南省婦幼保健院「鄭大三附院」,日前收治一名2個月大但體重與剛出生時一樣的女嬰,未料醫師檢查後發現女嬰其實是男兒身,還罹患罕病中的罕病,驚駭嬰兒父母。據《鄭州晚報》報導,鄭大三附院小兒科遺傳代謝與內分泌主任王偉,收治時雖確認女嬰「外觀沒有男性生殖器」,但有皮膚黏膜特別黑、瘦小、嚴重營養不良、脫水、嗜睡、精神不佳,以及體重自出生後幾乎沒增加等症狀,立即安排全面檢查。報告顯示體重僅2.85公斤的女嬰罹患罕見疾病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AH),該病除會造成患者出現高血鉀、低血鈉外,患者一出生就會有生命危險,以及「女性可能發生生殖器變異」。後續染色體、超音波檢查也顯示,女嬰擁有正常男性染色體、睪丸1個在腹股溝內,另個在腹腔內。王偉指出,嬰兒實際罹患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AH)中的罕見類型先天性類脂質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CLAH),這個又稱為StAR缺陷症的疾病既是罕病中的罕病,更可能奪走嬰兒性命。王偉表示,遺傳諮詢、新生兒篩檢是預防此類疾病的關鍵,若未事前檢測但發現嬰兒有拒食、昏睡、嘔吐、腹瀉、脫水、體重下降等症狀,必須盡速就醫避免危及性命。
貓糧疑致低血鈉 台廠商發聲「絕對負責到底」…4重點揭最新進度
台灣某寵物大廠爆出貓食用其販售飼料後出現低血鉀,引發飼主及相關單位高度注意。廠商在昨(22日)深夜宣布自主下架爭議產品、送驗、退換貨後,今再發聲明致歉及說明最新進度。廠商在聲明中「向所有支持我們的朋友及廠商們致上十二萬分的歉意,這次事件讓大家擔心了」,並能理解各界擔憂,因為自家9成員工也是毛孩家長、「公司跟你們一樣都非常重視毛孩的營養及健康」,已啟動預防措施與全力配合主管機關相關稽核。廠商透過4點指出,已在4月19日第一時間把有疑慮產品送至第三方檢驗機構SGS檢驗,並以急件方式處理;第2,4月22日已自主下架有疑慮產品並協助有疑慮顧客退貨,「目前因客服訊息量較大,請家長們耐心等候人員聯繫,公司承諾絕對會負責到底,請家長們放心」。第3,動保司4月22日下午到公司帶回相關產品送驗,公司也盡全力配合;第4,動保處今天早上到公司調查,公司如實陳述並全力配合調查,「該負起的責任,絕不會卸責」。廠商強調,目前正等待檢驗結果,並將在收件第一時間公開;另對「X小姐」、「Y小姐」在今天記者會的需求作回覆,針對飼主要求停賣疑慮產品,已於22日自主下架,也請飼主提供獸醫證明及獸醫師聯繫資訊,「讓我們有機會與獸醫師一同找出病因」,最後,全公司客服21日起全面回覆退貨問題,目前訊息量大但「我們已向消費者承諾會負責,絕對不會推託,也請消費者們耐心等候」。
浙江妹腹痛「吐黑水」以為痛經 竟罹超罕見「吸血鬼病」
在許多鬼怪相關的電影或戲劇,若出現「吐黑水」一幕,通常代表體內不乾淨的東西被清除了。不過,若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就是健康出問題。中國浙江有一名25歲女子,長期腹痛還吐出黑色液體,但每次月經結束後,症狀就好了,讓她以為是「痛經」,卻沒想到自己患有罕見的「吸血鬼病」。據《錢江晚報》報導,女子1年前生活飽受困擾,每次月經來就會出現劇烈疼痛,但一結束腹痛就消失,因此她理所當然認為是痛經,於是輾轉到多家醫院治療,做了無數檢查,包括胃腸鏡、小腸掃描等,但一切正常,有醫生甚至懷疑是心理問題,建議她去看心理科。女子不久前腹痛又發作,連續痛了4天都沒好,還出現發熱和胸悶等症狀,到醫院做了全身檢查依然「一切正常」,連藥都沒開就回家了。沒想到,隔天她開始嘔吐,還吐出黑色液體,只好又到醫院就診。醫生仔細詢問病史,體檢並研究病例後,想到幾年前診斷的1例「急性間歇性紫質症」,同樣是年輕女性,都有反覆腹痛,經期容易誘發精神神經症狀及低血鈉症,當下立刻要求患者曬尿,結果在陽光照射下,不到半小時,尿液竟變成醬油色。正如醫生猜測的一樣,女子罹患急性間歇性紫質症,發病率只有5萬分之一,又被稱為「吸血鬼病」,在對症治療用藥後,病情得到緩解,困擾許久的經期腹痛終於消失。
爸媽公司春酒辦喝水比賽...國三生狂灌6000c.c冷泡茶 急性水中毒差點就傷腦
沒事多喝水,但也要適量!一名15歲國三男同學日前參加父母公司春酒聚餐,因餐會舉辦了喝水比賽,男同學為了獲得獎金,在短時間內喝下6000c.c.的茶水,順利贏得6000元獎金,但回家後馬上出現頭暈、嘔吐、抽搐等水中毒的症狀,緊急送醫搶救,所幸並無大礙。收治個案的的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丁瑋信表示,成人腎臟一天最多可排出18公升的尿液,因此,三小時內最好不要攝入超過2公升的水,而男同學在短短10分鐘內喝了6000c.c.的冷泡茶,身體無法及時排出過多的水分,茶水中缺乏電解質,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急性低血鈉引發神經症狀,屬於急性水中毒個案。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趙彥鈞表示,急性水中毒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心跳減慢、體溫降低、嗜睡、頭痛、嘔吐,煩躁不安、腦內壓增高等,還好家長警覺性高,警急將男同學送醫,才免於對腦部造成永久性傷害,男同學已恢復健康順利出院,並表示,再也不敢喝水喝這麼急了。趙彥鈞指出,國外曾發生過家長逼迫孩童喝水,造成水中毒死亡的案例。丁瑋信呼籲,低血鈉可能造成病人腦部傷害的後遺症,就像溺水時,若缺氧時間過久,對腦部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要秉持「補水而非灌水」的原則,適當補充水分是必要的,但千萬不要因爲短時間過度飲水,而造成水中毒。
國三生喝水比賽嘔吐抽搐 急性中毒差點傷腦
多喝水真的對身體百利而無一害嗎?一名15歲國三男學生日前參加父母公司舉辦的春酒聚餐,餐會中的娛興節目舉辦喝水比賽,男孩在短短時間內喝了約6000C.C.的茶水,領到6000元現金獎,當天晚上返家後就出現頭暈、嘔吐、抽搐,送至馬偕兒童醫院急診時意識模糊,經緊急處置並轉至加護病房治療後才化險為夷,順利出院返家,由於搶救得宜,並未造成腦部永久性傷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丁瑋信表示,男孩在餐會現場的活動中,短時間足足喝了餐廳6000C.C.的冷泡茶,喝的速度又急又快,當場領到獎金非常開心,由於開水與清淡的茶水中缺乏電解質,短時間內大量飲用,身體水分無法即時排出,導致電解質不平衡,餐敘結束後不到5小時,凌晨因頭暈、嘔吐等神經學症狀送醫,急診抽血報告結果鈉離子偏低,屬於急性水中毒個案。丁瑋信表示,成人腎臟一天最多可排出18公升尿液,換算下來,3小時內最好不要飲用超過2公升的水,以這位小男童參加的活動,短短不到10多分鐘,已讓他的身體承擔不起,雖然沒有立即產生不適,但因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急性低血鈉導致男孩引發神經學症狀,所幸因家長警覺性高緊急送醫,男孩恢復情況良好順利出院,並且說「再也不敢這麼急的喝水了!」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趙彥鈞表示,急性水中毒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心跳減慢、體溫降低、嗜睡、頭痛、嘔吐,煩躁不安、腦內壓增高等,國外更曾發生過家長逼迫孩喝水造成水中毒死亡的案例。嚴重急性低血鈉可能造成病人腦部傷害的後遺症,就像溺水時,若缺氧時間過久,對腦部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這名男孩經過加護病房的緊急處置與密切觀察,住院一天半後,意識才漸漸恢復。丁瑋信提醒,寶寶在4-6個月接受副食品之前不建議另外喝水,慢慢接觸副食品後,建議以寶寶體重每公斤一天攝取量約20C.C.為標準,由於水分也會來自於食物,仍應掌握「補水而非灌水」的原則,人體適當的補充水分有其必要,但切勿在短時間內大量喝水,以免導致體內鈉離子快速變化而造成水中毒。
「神醫」別亂信!女子喝「這一物」引中毒送醫險喪命
不要輕信「神醫」,以免身體陷入不可預知的困境!中國浙江一名60多歲劉姓女子因長期受到「三高」等多種病痛折磨,於是聽信某位自稱神醫之人,打聽到可以大量飲水進行稀釋治療,劉女聽信之後竟在半天內竟爆喝7公升的水,反而引起水中毒,送醫搶救3天才脫離險境。綜合陸媒報導,劉女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為了尋找緩解之道,她向所謂的「神醫」諮詢,對方建議她「大量飲水」以稀釋血糖和血脂,並聲稱這樣的方法可以「不藥而愈」。沒想到劉女聽話照做,在半天內爆喝7公升的水後就開始出現噁心、想吐、頭痛、全身無力等症狀,最後直接暈了過去,家人送醫後經檢查確診是水中毒及低鈉血症。在急診醫師接診時立即接入呼吸器以維持劉女生命跡象,並發現血鈉值僅剩113mmol/L,顯示她患有嚴重的低鈉血症,這意味著體內的電解質處於失衡的狀態。醫師更近一步解釋,因過量飲水導致水中毒,使得超量的水分子滲透穿越細胞膜進入全身各處細胞內,其中以腦細胞最為敏感。由於腦細胞水腫引起顱內壓升高,可能出現輕微的頭痛、噁心、嘔吐、乏力等症狀,而嚴重者甚至可能陷入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所幸,經過醫生們的努力,在安排接近7000毫升的排尿治療後,劉女的血鈉值恢復至正常水準,成功恢復正常,醫生也強調過度追求水分攝取可能對身體造成極大危害,同時提醒人們在追求健康的過程中應謹慎遵循醫學專業建議,以免引發嚴重後果。
公開安海瑟薇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原來她每天都穿『塑身衣』入睡?
誰說外國人就顯老?看看安海瑟薇就知道,只要透過全方位的內外保養,一樣能不受年齡威脅,就算是熟齡肌也能照樣美得很easy。皮膚非常白皙的安海瑟薇,在受訪時就曾說過正因為膚色太白,反而更容易讓皮膚受到紫外線傷害,所以她很重視防曬這件事!外出時除了擦防曬,還會加上帽子、陽傘的物理性防曬方式,另外就算是待在室內空間她也不鬆懈,依舊會擦上防曬係數30以上的產品,隨時做好防護。小安的觀念很正確!就算在室內,但陽光還是會透過窗戶照射進來,還有像是坐飛機時也都建議一定要擦防曬。(圖/取自安海瑟薇IG)大部分女生過了40歲之後都會有臉部肌膚下垂鬆弛的困擾,但為什麼安海瑟薇的臉蛋還是能維持這麼緊緻的最佳狀態?甚至愛笑的她也沒有常見的紋路問題?原來安海瑟薇的秘密武器就是靠這瓶被暱稱為#彈力帶精華的資生堂激抗痕彈力帶緊緻V臉夜間精華,以價格堪比黃金的珍稀緋紅花緊緻活萃,搭配上4D彈力帶瞬塑科技,擦上臉後就像為肌膚穿上了緊緻塑身衣般~趁睡覺的時候,一整晚不斷幫臉部肌膚拉提上揚、緊實線條,難怪小安會對它愛不釋手!資生堂激抗痕彈力帶緊緻V臉夜間精華40ml/5,800元 一接觸膚溫就會瞬間成膜的獨特質地,可放在夜間保養的最後一個步驟使用,讓肌膚被輕柔包覆在宛如彈力帶般的塑身布料中。(圖/吳雅鈴攝)希望緊實塑顏效果更有感的話,一定要搭配拉、提、緊、塑的「小V臉按摩法」,才能實現跟安海瑟薇一樣的立體美顏。(圖/吳雅鈴攝)另外體內環保也很重要,想要擺脫乾燥感,光靠保濕產品還不夠,還要學安海瑟薇每天喝10~12杯的水來幫助補水,水分攝取量充足了,膚況自然就能水嫩又透亮。建議每天要喝足2000c.c.的水,但也不用一次狂灌水容易造成低血鈉現象,想到的時候就隨時喝一點才是正確方式。(圖/取自安海瑟薇IG)
醫護只顧滑手機!精神病患狂灌水 把自己「活活喝死」
英國有名女子因為「喝太多水」在醫院去世。其丈夫指控,院方並未診斷出老婆患有心因性煩渴(psychogenic polydipsia, PPD),且當時護士還顧著滑手機,讓老婆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取水,最後體內鈉含量嚴重過低,導致大腦腫脹,不幸造成意外。綜合外媒報導,懷特海德(Michelle Whitehead)患有心因性煩渴(psychogenic polydipsia, PPD),又稱原發性煩渴,其特徵是自主攝入過多的水,常見於患有精神障礙或神經發育障礙的患者,雖然對生理影響不大,但可能會出現低血鈉症。此案發生於2021年,懷特海德因嚴重精神崩潰入院,而當時護士竟只顧著滑手機,導致45歲的懷特海德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取水,過量飲水後,護士還給她注射了鎮定劑,而後護士以為女子睡著了,但其實她已陷入昏迷。離譜的是,護士直到4個小時後才意識到懷特海德的呼吸變化,經急救後,還是不幸在2天後去世。其死因為體內的鈉含量嚴重過低,導致大腦腫脹,造成致命意外。目前院方承認8項指控,院方代表則說「我們承認在某些方面我們沒有達到應有的質量,我們將解決問題,以便改善患者現在和未來的照護體驗。」並表示院方正在接受陪審團的調查。
他天天喝超過10罐啤酒,頭暈、走路不穩不是醉 竟是罹「1症」險喝掛
56歲王先生長期酗酒且有肝硬化病史,卻依然從白天喝到晚上,直到步態不穩、頭暈被帶到門診就醫,檢查後發現嚴重低血鈉,加上血液滲透壓及尿液滲透壓都偏低,合併家屬敘述連假期間,他天天都喝超過10罐啤酒,確認是「啤酒性低血鈉症(beer potomania)」,警告務必戒酒,以免危及生命。鈉是重要電解質 缺乏產生低血鈉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表示,鈉離子是人體重要的電解質,對於神經和肌肉系統的運作非常重要,一旦發生過高或過低,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會有頭暈、噁心嘔吐或是肌肉無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意識不清或昏迷。其中以「啤酒性低血鈉症」是特別但不少見的原因,致病原因主要是長期大量攝取啤酒或其他低鈉飲料,加上啤酒中的酒精具有抗利尿效應。啤酒性低血鈉症 酗酒程度決定形成時間林軒任主任提醒,啤酒常被視為高卡路里飲料,酗酒者甚至會偏好啤酒作為營養來源,而忽視其他更營養豐富的食物,導致腎臟中的抗利尿激素(ADH)被壓抑,尿中滲透壓急劇下降,但鈉離子依然攝取不夠,進一步加重低血鈉的形成,而啤酒性低血鈉症往往需要2-5天以上的時間形成,端看患者酗酒的程度。飲酒過量壞處多 節制飲酒量為不二法門林軒任主任建議,飲酒過量不只會造成肝硬化,也會導致低血鈉症,但因為症狀多以頭暈、走路不穩表現,往往與酒醉後行為相仿,因此常常被忽視,所幸啤酒性低血鈉症的治療相對簡單,給予大量食鹽水治療外,並建議限制水分攝取以及酒類攝取量,通常一兩天內症狀就可改善,但酗酒者務必要節制飲酒量,並保持均衡飲食,千萬不要喝酒後幾乎都不進食或應尋求專業來幫助戒斷。
56歲男日飲超過10罐啤酒 診斷出「啤酒性低血鈉症」險送命
長期酗酒又有肝硬化病史的台中56歲王先生,日前在中秋和國慶連假期間從白天醉到晚上,天天都喝超過10罐啤酒,直到暈倒後才被緊急送醫,檢查後確認是「啤酒性低血鈉症」(beer potomania)惹的禍,醫師也警告他一定要戒酒,以免危及生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表示,王男每天幾乎都會喝超過6罐以上的啤酒,且因為酗酒,常常有一餐沒一餐,沒想到王男在中秋及國慶連假期間,更是天天「無限暢飲」,直到送醫後檢查,才發現已經是嚴重的低血鈉症(116 mEq/L),進一步檢查更被診斷出罹患「啤酒性低血鈉症」。林軒任解釋,對神經和肌肉系統運作非常重要的鈉離子是人體重要的電解質,一旦過高或過低,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尤其低血鈉者(<125mEq/L) 常常會有頭暈、噁心嘔吐或是肌肉無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意識不清或昏迷。而導致低血鈉的原因也非常多,包括心臟衰竭、腎臟病或是肝臟疾病等都有可能。林軒任強調,其中「啤酒性低血鈉症」更是特別但不少見的原因,根據統計,住院中有酗酒病史的患者約有17.3%可能會有啤酒性低血鈉症,致病原因主要是長期大量攝取啤酒或其他低鈉飲料,加上啤酒中的酒精具有抗利尿效應,在初期幾天會出現大量利尿效果,導致患者尿量暴增。林軒任也提醒,啤酒常被視為高熱量飲品,酗酒者甚至會偏好啤酒作為營養來源,而忽視其他更營養豐富的食物。飲酒過量不只會造成肝硬化,也會導致低血鈉症,但因為症狀多以頭暈、走路不穩表現,往往與酒醉後行為相仿,因此常常被忽視。所幸啤酒性低血鈉症的治療相對簡單,給予大量食鹽水治療外,並建議限制水分攝取以及酒類攝取量,通常一兩天內症狀就可改善,但林軒任也警告,酗酒者務必要節制飲酒量,並保持均衡飲食,千萬不要喝酒又不進食,若有酗酒問題也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戒斷。
追求養生「天天灌水7公升」!她「冒2症狀」才驚覺水中毒
人人都知道喝水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一環,但就有一名48歲熟女「日飲7公升水」導致下肢水腫、頭昏無力,最終被醫師診斷出「水中毒」。對此,書田診所副院長、泌尿科醫師洪峻澤提醒,正常人每天喝1500毫升的水就已足夠,不過這「3類人」則須限制水分攝取量。泌尿科醫師洪峻澤分享診間病例,透露該名女子非常注重養生且喜歡喝水,不過卻經常頻尿、腳背水腫長達數月,直至病患開始感到頭暈、全身無力懷疑是腎臟出問題,這才前來就醫。醫師檢查發現,患者腎功能正常,但血鈉值卻偏低,且對方每天喝水量多達7000毫升,因此診斷為喝水過量造成「低血鈉症」,也就是俗稱的水中毒。洪峻澤指出,一般人飲水過量引起「水中毒」的情況並不多見,但心臟衰竭、腎衰竭洗腎和肝硬化等3類人,礙於水分和鈉離子難以排出、水分易滯留體內,因此需要特別控制水分攝取,否則恐導致疲累、頭暈、肌肉無力、嗜睡、意識不清等水中毒症狀,嚴重甚至休克死亡。洪峻澤也提醒,每天尿量應維持在1500至2500毫升,尿液顏色若是呈現「清澈淡黃色」代表飲水量正常,若呈現「深黃色」則意味水喝太少,最後顏色若「清淡如水」就是喝水過量,建議民眾可透過觀察尿液顏色,調整自己的喝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