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違規
」 行人 行人地獄 車禍 違規 斑馬線交通部上週事故數據「7行人死亡」創新高 「違規穿越馬路」佔死因近半
交通部今(20)日公布12月7日至12月13日交通A1類事故24小時死亡數據統計,上週事故死亡共32人,其中行人死亡7人,創7月以來單週行人死亡新高。且7名行人死亡中有3人違規穿越馬路、1人因不明原因坐在馬路上,導致遭車輛追撞。此外,交通部特別指出,由於「桃園市」交通事故24小時死亡統計,「上週」以及「今年累計死亡」都是最多的縣市,將持續與桃園市溝通改善。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簡任技正劉俐良表示,上週行人死亡7人中,有3人未按照標誌標線行走,違規穿越雙黃線和馬路,遭分心的機車駕駛撞上;另外還有1名行人因坐在馬路上,最終遭車輛撞上死亡。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長黃運貴也特別指出,除汽機車未禮讓行人外,「行人違規穿越馬路」也是死亡原因之一,因此交通部除了呼籲汽機車要停讓行人外,也要宣導行人應遵守交通規則。至於上週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各縣市分布,其中桃園市和彰化縣死亡各達6人最多,苗栗縣死亡4人、屏東縣4人;行人死亡部分,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苗栗縣、雲林縣、屏東縣、新竹市等7縣市各有1名行人因故死亡。交通部表示,今年1月1日至12月13日間,累計交通事故24小時死亡總人數1617人,較去年同期減少84人,減幅4.9%;行人累積死亡200人,較去年同期減少6人,減幅為2.9%。各縣市今年1月至12月13日整體累計死亡最多前5名,則分別為桃園市163人、台南市143人、新北市139人、高雄市135人、屏東縣130人;行人死亡最多前5名為新北市22人、桃園市21人、台中市21人、高雄市18人、台南市17人。交通部特別指出,由於桃園市交通事故24小時死亡統計,「上週」以及「今年累計死亡」都是最多的縣市,因此將持續與桃園市溝通,研究如何協助桃園市改善道路安全。
台中女違規過馬路!倒楣騎士「閃不過」迎面擊落 釀2傷送醫
台中市北區日前發生一起行人違規過馬路遭撞事故,1名57歲林姓女子不顧交通號誌橫越6線道馬路,導致41歲張男騎機車直行駛來時,因閃避不及不慎撞上林女,造成她當場噴飛滑行,2人皆受傷送醫,所幸無生命危險,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調查釐清。據了解,中清路車流量大,不料林女竟不顧車行方向是綠燈,違規穿越中央分隔島,隨後她看見1輛白色轎車禮讓,便小跑橫越6線道馬路,未料她未注意四周車況,恰巧張男騎機車沿中清路往北直行駛來,他因反應不及直接撞飛從車陣中竄出的林女,猛烈的撞擊力導致她噴飛滑行數公尺,事故造成2人均有多處擦挫傷,幸虧皆無生命危險。警方表示,第二分局13日晚間7時許獲報,中清路發生機車衝撞行人事故,警方到場後迅速將林女及張男送醫治療,所幸無大礙,事後警方說明事發地點距100公尺處就有斑馬線,但林女仍執意違規穿越馬路才造成車禍發生,後續將依法開罰,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交通大隊進一步調查釐清。警方說明,第二分局從2024年截至11月30日止,行人違規案件警方已取締高達510件,警方呼籲民眾應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防止類此事故再度上演,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注意!基隆行人違規穿越馬路「明年起開罰500元」 10路段重點執法
基隆市政府自市長謝國樑上任後積極推動「行人友善」政策,透過警方以及科技執法設備強力取締,並搭配基市府交通處全面畫設「綠斑馬」行人穿越線及改善交通號誌等措施後,統計死傷人數均較以往降低。基市府表示,車輛停讓行人已見成效,目前已展開「行人有序」宣導,而自明年1月1日起,行人若違規穿越道路將開罰500元,請民眾遵守交通規則。基市府指出,根據交通部12月初公布全國各縣市1月至9月道安成績,基隆市道路交通事故為2642件,較去年同期減少201件,減少幅度約7.1%;而受傷人數3613人,也較去年同期減少239人,減少幅度約6.2%;死亡人數20人,亦較去年同期減少4人。此外,在基隆市每10萬人車禍死亡人數為5.52人,在我國各縣市僅次於台北市的3.38人及新北市4.85人,顯見行人友善執行成效良好。基隆市警察局交通隊指出,自11月起已開始針對行人違規啟動第2階段「行人有序」政策宣導;而自明年1月1日至2月2日期間,會落實行人有序政策,先對於屢勸不聽者開罰;但自明年2月3日至4月30日,將會直接開罰,並會視執行成效延長。交通隊表示,將針對易發生行人事故路段20處,每日自上午10時至下午4時,編排專責警力落實勸導及執法取締,並會將孝四路南站公車站、南榮路16-1號洗腎中心前、信二路停車場前、信二路基隆醫院前、光明路全聯前、八堵車站前、安一路100巷口、基金一路郵局前、仁一路玉兔橋前、信一路57號前等10處列為重點執行路段。交通處說明,行人主要違規態樣包括不依號誌指示穿越道路、擅自穿越道路及未行走行人穿越道等,違者可依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以500元罰鍰。
彰化騎士「1秒反應」閃避不及撞人! 法院撤銷7200元罰單
彰化縣田尾鄉2023年11月發生一起騎車事故,騎士歐歐(化名)在行駛中因為1名行人違規過馬路,無法閃避發生碰撞,結果遭裁罰7200元罰鍰及吊扣駕照12個月,經過台中高等行政法院的審理後,法院認為當時的情況下,歐歐在1秒鐘的反應時間內已經無法避免事故,並且天色昏暗、護欄阻擋視線等因素使得其無法準確判斷情況,最終撤銷原本的處分。事故發生在1月間,當時歐歐正騎車行駛於田尾鄉的中山路二段某路口,根據歐歐的陳述,是依照交通號誌燈的指示行駛,卻在此時看到1名行人無視紅燈違規穿越馬路,歐歐雖急踩煞車並試圖閃避,卻仍未能避免撞上行人,導致事故發生,事後歐歐被依據違規駕駛行為處以7200元罰鍰及12個月的駕照吊銷,並且需要參加交通安全講習。歐歐對此處分表示不滿,並提出行政訴訟,認為自己當時無法預見行人會違規橫穿馬路,且事故發生時僅有不到1秒鐘的反應時間,而行人則只被罰500元,這樣的處罰顯然不公平,並且違反責任相當原則,在案件審理中,交通部公路局台中區監理所則強調,儘管行人有違規過馬路的行為,駕駛仍應負有避讓責任,並指控歐歐未減速並未注意前方狀況,因此應該承擔事故責任。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在檢視了當時的現場情況後,認為事故發生的路口正在進行道路工程,護欄對騎士的視線有所阻擋,再加上天色昏暗,歐歐無法完全看到行人,並且根據其反應時間,已經無法有效地避開行人,這樣的情況下事故是不可避免的,法院認為,歐歐並無故意或過失行為,撤銷原本的處分,並且強調在特殊情況下,駕駛應該得到更多的理解與寬容。此案件目前仍可上訴。
斑馬線成聊天熱點!駕駛無奈喊:法條成「行人霸王條款」 畫面曝光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駕駛行經行人穿越道時必須禮讓行人,無論有無號誌指示,雖然法條的立意是保障行人安全,卻屢屢因行人不當行為引發爭議,甚至被部分駕駛譏諷為「行人霸王條款」,日前一段影片曝光2名女子在斑馬線上悠閒聊天的畫面,再次點燃社會對行人違規亂象的討論。影片顯示,2名行人站在斑馬線中央,對周圍川流不息的車輛毫不在意,專注於聊天,完全沒有打算穿越馬路的跡象,這讓1輛停在斑馬線前等待的轎車駕駛無奈,最終忍不住搖下車窗提醒:「可以不要站在斑馬線上聊天嗎?」2名女子被提醒後才驚覺不妥,匆忙通過斑馬線,但這段影片曝光後立刻引起駕駛們的強烈共鳴與討論。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也遇過類似情況,有行人紅燈時站在斑馬線上玩手機、講電話,甚至有人理直氣壯地反駁駕駛的提醒,有1位網友分享,曾遇到年輕人站在斑馬線上等計程車,當駕駛善意提醒時,對方竟回嗆:「我們等車怎麼了?」最終演變成交通糾紛,還驚動警方到場處理。警方表示,任何人不得在斑馬線上停留或阻礙交通,否則將依法開罰,針對這類行人違規亂象,駕駛們呼籲加強宣導,強調斑馬線是保障行人通過的安全區域,而非停留、聊天或娛樂的場所;同時,駕駛與行人雙方都應遵守交通規則,才能共同營造更安全的道路環境。
科技執法成「免死金牌」? 婦人來回穿梭馬路拍照惹爭議
有網友在爆料公社上傳一段影片,內容是一名大嬸在穿越沒有紅綠燈的人行道時,停留在馬路中央拍照,讓兩旁的汽機車都停下來等待。這段影片引起許多討論,因為新竹市政府日前在該處設置了科技執法設備,不少駕駛人看到影片後都留言抱怨,認為科技執法只管得到車子,管不到行人。這段影片約1分08秒,背景音中充滿了風聲,在影片一開始可以看到穿著粉色上衣的大媽持著手杖,從畫面的右方往前走向行人穿越道,與其它幾位行人一同過馬路,此時可看到雙向的車流都暫停等待。大約在影片20秒處,大媽已抵達另一頭,疑似與友人在路口討論幾秒後,突然回頭往馬路中央走去,在靠近黃色網狀線處停下來,接著舉起相機拍照。約在影片34秒處,可看到左方駛來一輛計程車,因看到大媽在路中央而在緩慢在停止線前停住,準備讓大媽先過,可能是看到大媽拿起手機拍照了,計程車駕駛決定起步往前開。此時大媽仍停留在路中央,原本看似準備離開,突然又回頭再度舉起相機拍照,一旁的黑色車輛原本在停等讓她,也決定先離開。影片約54秒處,才看到大媽趕緊穿越馬路回到友人身旁。根據貼文者提供的資訊,這段影片發生地在新竹市東門圓環,在10月時設置了科技執法,但這位大媽的行為,也引發許多網友的議論,有人說大媽的行為太誇張,質疑科技執法「管得到車輛卻管不到行人」,還有人說這就是行人的帝王條款,說「政府只會做表面,車子要讓行人,然後呢?行人違規抓了多少?」
恐成行車地獄?「行人優先區」10/1正式上路 交通部曝「劃設區域」:不會在主要幹道
內政部與交通部共同推動「行人優先區」將於10月1日上路,屆時車輛若進入「行人優先區」,車速不得逾20公里、禁鳴喇叭,嚴重超速最重罰3.6萬元,行人也得以穿越道路或行走,不須靠邊、可全寬通行。對此,交通部也強調,「行人優先區」可在學區、商圈等部分路段設置,不會設在主要的交通幹道上。內政部日前預告「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施行細則」草案,規定『行人友善區』內行車限速不得超過30公里;至於行人優先區內不得超過20公里,並禁止按鳴喇叭,若一般超速最重處2400元、嚴重超速最重處3萬6000元罰鍰。交通部配合內政部修法,除了訂出「行人優先區」的起訖點標誌以利辨識外,也增訂汽機車或慢車行駛於該區時,應依速限20公里減速慢行,不得危及行人安全或阻礙行人通行,並應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交通部指出,行人在行人優先區穿越道路或行走,可於道路全寬通行,不設限靠邊行走,汽機車須暫停禮讓,若按鳴喇叭驅趕可罰600元。另外,原規定行人在設有行人穿越道、人行天橋或人行地下道,必須經由行人穿越道、人行天橋或人行地下道穿越,不得在其100公尺範圍內隨意穿越道路;修改後,行人行走於行人優先區不在此限,可直接穿越馬路通行。對此,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科長朱大慶表示,「行人優先區」是由內政部規畫,並交由地方政府決定劃設,主要劃設區域則包括醫療院所、學校、機關和大眾運輸場站等4類行人較密集的場所周邊,基本上會劃設在次要的巷弄,不會設在主要的交通幹道上,進而影響車流。 交通部也強調,行人設施設置地點,會由道路主管機關譬如地方政府或公路局等,在政府機關、學校、醫療院所、兒少福利機構、兒童課後班或照顧服務中心、教保機構、老人福利機構、大眾運輸場站、商圈、市場等地點選定「行人友善區」範圍,再由地方政府等道路主管機關公告後,從「行人友善區」中選擇某個路段設置「行人優先區」,不會在主幹道上,一旦設置行人優先區,起點和終點都會設標誌公告,並由地方政府或公路局等道路主管機關指定範圍和公告。關於不少民眾質疑此次改動是「帝王條款」、「合法路霸集結區」、「行車地獄」,交通部則回應,這是從交通安全和人本交通考量,呼籲汽機車和行人相互尊重,要有利他觀念;若一般的道路有行人違規,交通部也會持續宣導行人要遵守交通規定,非「行人優先區」的一般路段不得隨便穿越馬路。
新北市十大易肇事地點 未追蹤改善進度
為維護行人交通安全,新北市交通局推動易肇事地點交通安全改善計畫。不過,審計處報告指出,2021至2023年交通局選出100處多事故地點辦理交通工程,並優先改善十大易肇事地點,但未追蹤改善進度及未列管改善措施。對此,交通局表示,加強列管及改善,並定期追蹤及分析執行成效。警方表示,加強取締轄內易肇事路口違規,降低交通事故發生。警察局統計,2021年新北市發生4萬3644件車禍事故,造成156死、5萬9003傷;2022年發生4萬5727件車禍事故,造成175死、6萬1539傷;2023年發生4萬6200件車禍事故,造成148死、6萬2912傷。新北市致力維護行人交通安全,以交通事故零死亡為目標,針對2021至2023年各交通事故發生地點肇事件數、死亡及受傷人數,分別選出100處多事故地點辦理交通工程、宣導或執法等改善措施,並優先改善十大易肇事地點。審計處報告指出,交通局未追蹤2021及2022年十大易肇事地點交通工程改善進度,亦未列管其餘多事故地點改善措施,難以確認改善措施是否落實完工。2021年2月起陸續執行新店區復興路及順安街口等14處行人易肇事路口改善計畫,但未分析改善工程完工後行人事故增減趨勢,無法適度調整改善措施,截至2023年11月,仍有10處路段再次列為行人事故熱點。對此,交通局說明,每年運用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嚴重度及曝光量指標,篩選10處優先改善肇事路口,並邀集警察局及各區公所現勘,針對事故肇因及碰撞類型研擬改善措施。交通局表示,針對易肇事地點及多事故路口改善皆會製作改善項目報表,定期追蹤改善進度,定時追蹤及分析路口於交通改善工程完工後的實際改善成效,並以滾動調整各項改善措施。每年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會到地方考核,還會找專家學者給予指導再改善。新店警分局補充,2024年迄今,新店區復興路與順安街、寶慶街口等處行人易肇事路口共發生行人交通事故6件,2023年同期發生19件,已減少13件,大幅降低6成8。每月持續規畫專案勤務,加強取締轄內易肇事路口「路口不停讓行人」及「行人違規」,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發生。
桃園市科技執法奏效 行人事故降低17%
桃園市今年上半年行人交通事故死傷人數降到3位數、僅972人,減少率冠六都達17%,分析肇因以車不讓人和行人違規穿越道路為大宗,桃園積極取締車不讓人,員警取締較去年增18.4%,科技執法更是大增271.8%,年底前再啟用29處科技執法,全市將達356處,透過精準執法降低事故。交通警察大隊統計,桃園市今年1至6月行人交通事故死傷人數972人,同期比較減少201人、17.1%,減少率為六都第1,分析主要肇因,除了車不讓人外,行人違規穿越道路也是肇事原因之一,肇事因素都列為重點取締項目。桃警統計今年1至6月取締行人違規2600件,較去年同期增加463件、21.6%;取締路口不停讓行人9489件,較去年同期增加1475件、8.4%,其中科技執法設備取締車不讓人5328件,大增3895件、271.8%,目前科技執法已建置327處,其中未禮讓行人科技執法有36處,預計年底前再啟用29處科技執法,透過精準執法降低事故。桃警也持續分齡分眾宣導,交通警察大隊今年來配合相關路權機關辦理370場宣導場次,約2.5萬人參與,透過圖像、影片及網路社群等多媒體宣導,達到加乘效果,並拍攝微電影,以行人違規肇事影片,在各級學校、老人關懷據點及活動中心播放,以實際案例說明事故發生原因,提醒用路人應遵守交通規則。交通警察大隊長李維振說,駕駛人行近路口遇有行人穿越時,應禮讓行人優先通行,尤其是年長者及幼童等;行人勿違規穿越道路、不闖紅燈、不滑手機,呼籲駕駛人行近路口「慢看停」、行人「停看聽」,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萬華男渾身酒氣穿「副署長」背心遭撞昏迷 移民署發聲了
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與梧州街口16日凌晨發生一起行人違規遭撞飛車禍,警消獲報緊急到場後,發現被撞的方姓男子身上穿著一件印有「移民署」字樣的背心,背心前還繡有自己的名字,並寫上副署長的職稱,一度讓警方以為撞到大人物,孰料緊急通報後發現方男根本不是移民署副署長,也不是相關職員。移民署也對此回應了。初步了解,59歲的方姓男子16日凌晨穿著印有移民署字樣的背心,行走在和平西路三段與梧州街口,卻因為遵守號誌而遭到橫向行駛而來的自小客車迎面撞飛,方男被撞後當場倒地昏迷,而小客車的擋風玻璃也因強大撞擊力道碎成蜘蛛網狀。警消獲報到場後,發現方男渾身散發濃濃酒味,且身上的背心還印有移民署副署長之字樣,以為撞到大人物,緊急通報移民署後,卻發現方男根本不是移民署副署長。移民署則對此回應表示,方男並非移民署職員,且其身穿之背心也非移民署公發的制式背心,任何公然冒用移民署服飾或徽章,甚至冒充移民署人員行使職權者,均屬違法行為,移民署將積極配合警方依法究辦,絕不寬貸。據悉,被撞的方姓男子也不是第一次冒充政府人員,其也曾冒充前副總統呂秀蓮辦公室人員,呂秀蓮對此還曾嚴正對外澄清過。移民署表示,公務員之服飾或徽章代表著政府機構的公信力,在不特定人可共見共聞的公眾場所冒用公務員服飾或徽章,依刑法第159條規定,可處1萬5,000元以下罰金;若是冒充公務員而行使其職權者,依刑法第158條第1項規定,更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000元以下罰金。移民署呼籲,民眾切勿使用公務員相關服飾或徽章假冒公務人員,以免觸法。
桃園交通執法見效 行人事故比例降低
桃園龍安巿場17日發生8旬翁過馬路遭駕駛撞飛事件,影片曝光讓網友批駕駛和行人都沒帶眼睛出門。桃警指出,在積極宣導和強力執法下,今年1至4月行人車禍死傷較去年同期降低15%,但主要肇因仍是未注意車前狀況、車不讓人和行人違規穿越道路,6月將再啟用20處科技執法,呼籲用路人守法。戴姓男駕駛17日一早開車行經桃園區上海路,疑為低頭撿手機傳輸線,當場撞飛正穿越馬路要去買早餐的8旬吳姓老翁,造成吳翁全身擦挫傷及腦震盪。桃警指出,桃園市今年1至4月間行人交通事故死傷1026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86人、降幅達15.3%,遠高於全國平均的4.4%。桃警分析主要肇因,除了未注意車前狀況、車不讓人外,行人違規穿越道路也是肇事原因之一,警方也將3大主要肇事因素列為重點取締項目,4個月來取締路口不停讓行人6119件,較去年同期增加3747件、158%;取締行人違規631件,增加401件、174.3%。其中科技執法設備取締車不讓人就有3784件,較去年增加1118件、238.46%,成效顯著,今年度規畫6月及11月各再啟用20及29處科技執法設備,透過精準執法降低事故。桃警也持續分齡分眾宣導,今年已辦理310場,累計約1.5萬餘人參與,交通警察大隊繼「事故退扇」獲得迴響後,又準備背包扣環警示燈、LED發光燈條、反光水壺提袋等宣導小物,在各級學校、老人關懷據點及活動中心發送與會人員,讓駕駛人在100公尺外就能看到配戴發光或反光宣導小物的行人,再透過圖像、影片及網路社群等多媒體宣導,達到加乘效果。「注意別人的不注意,小心別人的不小心!」交通警察大隊長鄭文銘提醒駕駛注意行人,也籲行人注意路上行車,隨時注意各方來車動態,以維護自身安全。
台南輪椅婦人行道等過馬路 3汽車5機車全不讓…台南市警:已舉發
立法院先前修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駕駛必須禮讓行人,違者最高可開罰6000元。但不知是否因為新法已經上路一段時間,許多人都已經麻痺了。日前台南就曾出現乘坐輪椅的長者在斑馬線上等著過馬路,結果行經的3輛汽車、5台機車全部都沒有禮讓,整個畫面也被旁人拍下來。而台南市警一分局也表示,將會依法開罰。近日有網友在網路上釋出一段影片,影片中可以看到,一名乘坐輪椅的老婦人與其家屬,正在站台南市東區崇德路與崇德十三街無號誌路口的斑馬線上,等待著過馬路。但是在等待過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陸續有3輛汽車、5輛機車經過,完全沒有停下或禮讓的意思。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影片曝光後,台南市警一分局德高派出所所長高銀泉就表示,此案件已經接獲民眾檢舉,目前已經依法舉發在案。報導中也提到,台南市一分局今年至今,針對未禮讓行人違規一事已舉發122件,台南市一分局也向民眾呼籲,汽機車駕駛人在行經行人穿越道時,應減速慢行,並停讓行人,優先讓行人通過。如有違反者,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4條第2項,處罰新台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大執法沒用!行人死亡數「只降1例」 洗刷行人地獄還需靠交通3E
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警政署自去年5月加強執法,截至今年3月底共開出12.3萬餘件路口不停讓行人罰單,但政府面對交通問題只著重處罰的結果,是2023年「行人路口死傷及死亡」件數,與2022年對比只相差1人。載入法規多年,卻直到2023年修法提高罰鍰至新台幣6000元,並記3點違規、應受道安講習3小時才受到重視的「停讓行人」,依據警政署資料,去年加強執法後取締件數達到13萬9086件,遠超2022年的5萬832件,但行人死亡件數只下降1人,為188人。如同超速、未依規定減速僅占交通事故肇因2.13%,相關權責單位卻針對「最容易看見」的車速下手,狂插測速照相、猛設區間測速一樣,停讓行人只見執法,沒去探究駕駛沒停讓的背後原因。(圖/警政署)要改善交通並使民眾遵守規則,交通3E「教育」(Education)、「工程」(Engineering)及「執法」(Enforcement)缺一不可,台灣卻只著重執法甚至頭痛醫腳。以停讓行人為例,不適當的道路設計、部分駕駛野蠻的板金思維、車窗貼上過黑隔熱紙,或行人違規,都可能是行人事故原因,這些都可以分別用工程、教育及執法改善,立法明定隔熱紙透光率、修改道路設計、處罰違規駕駛及行人並搭配道安教育,還有建立駕照回訓制度,都能比單純的執法有效改善問題。台灣的交通制度仍停留在因地制「夷」的混亂狀態,不只沒有全國統一標準,導致1個圓環N個走法,部分執法或相關機關甚至用「禮讓」而非「停讓」來宣傳停讓行人,行政院最近又通過限縮檢舉交通違規草案,顯見台灣交通改革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又是7旬老翁開車! 高速闖紅燈撞飛2機車
彰化縣伸港鄉於22日發生嚴重車禍,就讀國小的陳姓3姊弟在放學返家途中,穿越行人穿越道時,遭無照駕駛的73歲蕭姓男子駕休旅車高速撞飛,目前姊妹昏迷指數3仍在搶救中。豈料,花蓮於21日也發生一起74歲男子駕車疑闖紅燈,撞飛2輛機車。就讀國小的陳姓3姊弟於22日傍晚放學返家行經伸港鄉建國路與美港路口,穿越行人穿越道時遭休旅車撞飛,2名姊姊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經搶救後2人恢復心跳,姊姊出現腦出血症狀已開刀,妹妹恢復則在加護病房插管搶救,情況並不樂觀。警方查出,73歲蕭姓肇事駕駛當時是綠燈直行,酒測值為0,也沒超速,但無照駕駛,至於行人違規部分,警方仍在調查釐清中。豈料,花蓮縣壽豐鄉於21日中午也發生老翁撞飛騎士的車禍,當時74歲的洪男駕駛白色March,在行經壽豐鄉中山路二段與中正路口時,疑闖紅燈,當場撞飛2輛機車,導致21歲的騎士謝姓男子與23歲的陳姓男子身體多處擦挫傷,雖然保住一命,但傷勢均不輕。從車禍畫面中可看到,2名騎士見綠燈亮起後,緩緩騎過馬路,但洪男駕駛的March卻毫無煞車跡象,直接高速衝過路口,直接撞上2輛機車,撞飛的瞬間畫面十分驚悚。
3姊弟遭撞飛 無照翁「看到人已經來不及」拖行2女童10米才停下
陳姓3姊弟昨晚(22)穿越斑馬線遭74歲無照蕭姓老翁駕車撞飛,導致2姊妹昏迷指數3命危、弟弟輕傷。與3姊弟同為彰化伸港人的蕭翁表示,當時路口為綠燈且「看到人已經來不及」,但2姊妹遭撞後仍遭拖行約10公尺,事故主因為蕭翁路口未減速或行人違規,仍有待釐清。已返家休養的陳弟表示,當時遠遠就看到車燈,後來大姊拉著2人的手快跑過馬路,但還是被車子撞到,「看到姊姊被撞得很遠」。一旁民宅監視器畫面則顯示,蕭翁駕駛休旅車從後追撞3姊弟,且撞擊後再往前約10公尺才停下。陳姓3姊弟過馬路時遭休旅車撞飛。(圖/翻攝畫面)警方表示,蕭翁酒測值為0,車上未裝紀錄器,當時其直行的建國路為綠燈也未超速,自稱沒看見行人跑出來,等發現已經來不及,詳細事故原因有待調查。據悉,蕭翁家人事後除到院關心,也拿出數千元慰問受害者阿公,但阿公並未收下;而3姊弟來自母親改嫁的中低收入戶家庭,家人們整晚徹夜未眠,只希望孩子能恢復健康。行穿線過長也沒有保護行人工程。(圖/翻攝畫面)此外,從事故現場照能發現該路口晚間照明度不足,又行穿線取該路口最長距離,迫使行人花費更多時間在照明不佳的路口穿越,道路設計疑有瑕疵。對此,公路局在事故發生後表示將邀請專家學者會勘評估是否設置行人穿越道、行人庇護島或人行道等設施。這起車禍事故更顯示,即使行人按照部分駕駛要求的快步走、注意馬路車況,還是會遭遇橫禍。
高齡長者占北市行人死亡事故87% 交通局曝主因:7成自身違規
去年台北市行人發生交通事故計2886件,造成行人死亡23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約占87%、20人,分析原因有70%違規。北市交通局提醒,除行人遵守交通規則外,車輛也要禮讓行人,市警局交通大隊也表示,去年取締「車輛不停讓行人」2萬9945件,「行人違規」取締3萬8061件,均較前年增加,高齡行人死亡人數也逐季下降。交通局交通安全科長葉志宏表示,去年行人事故情況較嚴重,長者行人死亡事故比例高,分析肇事原因以自身違規達70%,包含闖紅燈、不依規定穿越道路,市府也以車輛禮讓行人、行人遵守交通規則兩方面作為宣導主軸向民眾宣傳。交大事故組長王雅佩指出,統計去年北市行人發生交通事故計2886件,造成2539人受傷,有23名行人死亡,其中65歲以上高齡年長者約占87%、20人。她說,為積極防制行人事故,交通局規畫增設實體分隔及標線型人行道、行穿線退縮並增設庇護島,清晨時段5至7時路口閃光號誌改為三色號誌,且規畫行人號誌早開或行人專用時相等工程改善,藉由人、車分流強化行人通行安全。王雅佩表示,警局同時加強取締「車輛不停讓行人」、「行人違規」等易肇事違規行為,藉由短期強力執法遏止僥倖違規心理,降低事故發生。警方統計去年取締「車輛不停讓行人」有2萬9945件,較2022年同期增加1萬824件,「行人違規」取締3萬8061件,較2022年同期增加5692件,而65歲以上高齡行人死亡人數也逐季下降。
桃園科技執法奏效 上月交通事故少19%
桃園市警察局統計,去年12月單月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發生3996件,較2022年同期減少955件,接近19.3%,受傷人數與前年同期比較大幅減少1212人,達19%。警方分析,主因是科技執法奏效,讓事故驟減。警方表示,為降低交通事故傷亡人數,持續推動各項交通執法專案,包括強化行人路權執法、取締汽機車重大違規、加強酒後駕車攔檢、辦理重大交通事故會勘及持續規畫科技執法。今年也遷移「百大易肇事路口租賃式多功能科技執法」,維護行車安全。根據統計,2022年12月桃園市4951件事故,去年同期3996件,減少19.3%。另去年12月19人死亡,雖然比前年同期增加2人,但受傷人數與同期比較大幅減少1212人,達19%。若以機車事故死傷人數比較,和前年同期減少627人、16.7%,酒駕減少38人,達33.3%,行人事故減少119人、24.8%,數據顯示桃園交通事故防制成效顯著。桃園交通警察大隊執法組長連國豐表示,綜合數據分析,主要是科技執法奏效,違規數量減少,事故也大幅降低。交大大隊長鄭文銘表示,警方持續執行事故防制工作,宣導方面也以分群、分眾方式針對青少年、學生、高齡者與公司企業行號等傳達正確交通安全觀念,去年12月累計96場次。執法方面,去年12月取締重大交通違規計2萬餘件,另舉發車不讓人695件及行人違規425件,協同路權單位改善人本環境交通工程,營造友善的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