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肺炎
」 黴漿菌![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90721/sm-a23b294b4e24b74ae3ece8325f15e8d0.jpg)
黴漿菌感染抗藥性達6成 醫師提醒年節期間常洗手、戴口罩
11歲顏姓女童高燒、咳嗽不歇,從診所轉到醫院確診為黴漿菌感染並引發肺炎,住院治療卻不見改善,家長不解。醫師對此表示,這顯示常規的巨環類抗生素(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無效,使用替代抗生素才好轉,這類個案越來越多,凸顯抗藥性嚴重。黴漿菌感染 巨環類抗生素抗藥性達六成衛福部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說,女童轉院來之後,住院以常規的巨環類抗生素治療,但高燒仍未退,住院3天後的左肺X光片反白範圍更大了,顯示抗生素失效,改用替代的去氧羥四環素 (doxycycline)治療才好轉。馬瑞杉表示,不只是顏姓女童,最近還有很多孩童個案也都有這類抗藥性的情況而住院,兄弟姊妹間相互傳染而一起住院的案例也不少,顯示醫界憂心的抗生素抗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另有資料指出,這類抗生素的抗藥性在台灣已達60%,上升速度快,而替代的抗生素用在兒童必須要更小心,這種過程造成治療的不確定性,不僅增加患病兒童痛苦,也加重家庭和醫療負擔,醫病關係也造成緊張。「 黴漿菌」非典型細菌 無疫苗預防、透過飛沫傳染馬瑞杉指出,造成巨環類抗生素的抗藥性原因,可能是過度診斷黴漿菌肺炎而輕易開立有關,也造成整個大環境的黴漿菌具抗藥性,若能避免過度使用巨環類抗生素,抗藥性或可逐漸下降。馬瑞杉說,黴漿菌是一種非典型細菌,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傳染途徑主要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好發於兒童及年長者,易群聚傳染。黴漿菌和大部分的細菌不同,雖然易造成肺炎,但得病者卻常常精神奕奕,所以常被戲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日本感染人數創10年新高 過年期間應多洗手、戴口罩馬瑞杉強調,日本黴漿菌感染人數創10年新高,民眾旅遊日本要注意,而我國的黴漿菌感染雖然沒有大量攀升,但近幾個月來的人數確實不少,尤其是接下來的農曆過年期間,群聚機會多,要多加預防,最好是勤洗手、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充足睡眠、均衡飲食。 【延伸閱讀】22歲女大生感染黴漿菌 罕見併發「壞死性肺炎」!「行走的肺炎」黴漿菌侵襲! 醫急勸「日常這樣做」自我保護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084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0/373270/sm-e4da91c7196de30fbd0c0ba2de38863c.jpg)
22歲女感染黴漿菌!竟罕見併發「壞死性肺炎」 治療1周才出院
一名22歲台日混血女大生,今年暑假返鄉探視住在日本的爺爺奶奶,返台後,趁著開學前熬夜追劇,日夜顛倒加上入秋後早晚溫差大出現感冒症狀,到診所就醫一周不見改善還出現呼吸喘、咳嗽症狀,到醫院就醫檢查竟感染嚴重黴漿菌肺炎,住院一周才康復出院。服藥仍反覆發燒 呼吸喘感染「黴漿菌」肺炎臺中醫院家醫科醫師張祐維指出,患者到院時主訴低燒(攝氏37~38度間)、乾咳症狀,到住家附近診所就醫,服藥後仍反覆發燒,治療一周不但未改善還開始出現呼吸喘、食慾變差、痰咳不出來的症狀,家人覺得不對勁陪同到醫院就醫,x光一照發現右肺下方一大片都白了,抽血檢查後確診是黴漿菌肺炎。症狀惡化成「壞死性肺炎」 後線抗生素治療好轉雖醫療團隊立即以第一線抗生素治療,三天後再照x 光發現肺炎未改善,進一步斷層掃描顯示出現壞死性肺炎症狀,緊急加強後線抗生素治療一周,病況才終於穩定出院。張祐維醫師指出,黴漿菌有「行走的肺炎」之稱,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與年長者,雖飛沫傳染感染性極高,併發症通常不會太嚴重,通常治療五到七天就可以痊癒,像該個案既年輕且出現壞似性肺炎併發症相當罕見。患者較去年同期多三成 久乾咳或持續發燒應就醫「近日日夜溫差大,門診陸續出現黴漿菌肺炎感染患者,較去年同期約多三成。」張祐維提醒,根據日本統計,國人最愛旅遊的日本黴漿菌感染人數創十年新高,甚至出現抗藥性的黴漿菌,門診中這名旅日返台的年輕大學生就是旅日返台後感染嚴重黴漿菌肺炎,提醒民眾如出現乾咳或持續發燒症狀,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才能避免肺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05689/sm-eaabf3b3b86fbaa793f2f9fe3761d03c.jpg)
「行走的肺炎」黴漿菌侵襲! 醫急勸「日常這樣做」自我保護
近期好發的黴漿菌肺炎感染,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由名為肺炎黴漿菌的病原體引起,主要透過飛沫傳播,與新冠病毒相似。跟一般肺炎不同的是,許多病人即使發燒仍然保有活動力,因此常延誤治療。三至五歲幼兒易感染 咳痰呈黃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宗儒表示,黴漿菌主要在幼兒族群中傳播,近距離談話、咳嗽、打噴嚏容易感染,高峰年齡大約在三到五歲,在青少年中也不算少見,是一種全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疾病。黴漿菌感染臨床特徵與一般細菌性肺炎不同,被稱為非典型肺炎,即使X光感覺嚴重,有些患者仍能行動自如,也被形容為「行走的肺炎」,這使得預防傳染變得困難。因此基本的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和使用酒精消毒仍然很重要。此外,黴漿菌可以是厲害的乾咳,如果到有痰的話通常呈現黃色,與大多數病毒不同。對於有咳嗽症狀的患者,特別要注意痰的顏色,如果有呼吸道疾病,建議待在家休息,減少傳染風險。目前無疫苗 仰賴自身免疫力與抗生素治療臨床上,黴漿菌治療藥物包括第一線藥物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和第二線藥物四環黴素或氟喹諾酮(Fluoroquinolone),皆為抗生素。對於幼兒及孩童,用藥上需要更謹慎考慮,因為部分藥物可能帶來有關牙齒染色、軟骨發育、肌肉骨骼的副作用影響。若治療三天後效果不佳,可進一步檢測是否存在對第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吳宗儒指出,治療效果因免疫力而異,有些人休息和多喝水即可自行康復,也有一些病例需要使用到抗生素。對於黴漿菌,目前尚無相應疫苗,而在抗生素的濫用及使用頻繁下,造成抗藥性黴漿菌比例增加。臺灣在疫情前流行的黴漿菌已有一定程度的抗藥性,疫情期間因防護措施,感染的病例數下降。疫情結束後,黴漿菌再度流行,部份病例對紅黴素的有效性仍存在,但有些病例已產生抗藥性,影響治療效果。老年人免疫力低下 建議戴口罩降低感染風險吳宗儒提醒,雖然幼兒至年輕成年人中罹患黴漿菌的比例較高,但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和共病情況多,重症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黴漿菌感染雖然在成人中表現較輕微,甚至與感冒相似,但仍有傳染給他人、造成嚴重疾病的可能。黴漿菌是很厲害的魔術師,身體很多地方都可能有症狀,有些是黴漿菌本身的感染、有些是後續免疫反應造成的病變。少數人會因黴漿菌感染引發全身性疾病,包括自體免疫反應和腦炎等嚴重症狀,因此建議有流行及傳染風險時仍須戴口罩,以減少傳播及感染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8/304358/sm-82888431e3e224f564eb5be6859871a9.jpg)
小孩咳嗽高燒以為流感…急診竟患「這症」 媽嘆:我們也遇到了
近日一名醫師分享,一位小孩高燒不退,又有咳嗽症狀,就醫以為是流感,但吃了克流感還是沒用,掛了急診才知道得肺炎黴漿菌。媽媽說,「我們也遇到了。」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11月下旬,一位媽媽帶小孩就醫,媽媽說,起初小孩發燒及咳嗽,她以為是普通感冒,之後幾天他高燒不斷,還有寒顫、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吳昌騰說,「一開始,媽媽帶他到住家附近診所就醫,醫師初步認為是流感,於是先服用了退燒藥、咳嗽藥和克流感。但是,他口服克流感4天後,仍出現發燒、咳嗽的症狀。另外,就在來急診前一天,媽媽媽還發現弟弟出現非常劇烈的乾咳,咳的時候很用力。」吳昌騰表示,媽媽帶他來兒科急診,「弟弟在急診室的體溫是40.4°C,我聽診時發現左下肺部有濕囉音。於是安排進一步的抽血及X光片檢查。」檢測出有肺炎黴漿菌的陽性反應。媽媽驚呼,「我們也遇到了肺炎黴漿菌了!」吳昌騰稱,之後讓弟弟住院,換藥治療後體溫也控制下來,最後順利康復地出院。吳昌騰解釋,肺炎黴漿菌肺炎又稱行走的肺炎,因為跟其他肺炎相比症狀較輕,「如果你的孩子發燒、疲勞、咳嗽、咳痰超過一周,就該小心了。孩子在生病時,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和咳嗽。」吳昌騰說,有一些特徵還是要注意:1.如果小孩過了感染急性期,但發燒咳嗽症狀還是加重,如超過7天症狀都們好轉,咳嗽頻率加重。2.孩子白天咳嗽頻率頻繁。3.4歲以上的大孩子,如果劇烈乾咳,同時存在超過3天持續高燒,要特別注意可能是肺炎黴漿菌。至於如何預防,吳昌騰說,要去打流感疫苗,也要勤洗手。適時戴口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299430/sm-75952e1cd5e47aeca3e180809ec4e294.jpg)
孩童連燒7天39.5℃…又咳到吐送急診 醫曝患「行走肺炎」
兒科醫師吳昌騰表示,一名女童間接性發燒7天,燒到39.5℃,還有咳嗽嘔吐,家長帶小孩就診3次都沒用,送急診才發現,患「行走的肺炎」黴漿菌。吳昌騰在臉書粉專發文,前幾天一位媽媽帶女兒來急診,間接性發燒7天,燒到高達39.5℃,還有咳嗽嘔吐,「媽媽曾經帶她到附近診所看了三次,也吃過日舒(Azithromycin),但是症狀還是一樣持續!因此她被家長送來兒科急診。」吳昌騰表示,「抽血檢驗發現,CRP:90mg/L,白血球:8500((S/L:60/20)。CXR顯示左下葉肺炎,並且已經有肺炎。我懷疑妹妹就是肺炎黴漿菌感染。抽血檢驗及PCR證實就是肺炎黴漿菌感染的肺炎!」吳昌騰強調,最近急診有腺病毒、流感、腸病毒等病毒,肺炎黴漿菌會透過飛沫傳播,造成呼吸道感染,是區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之一,「肺炎黴漿菌引起的肺炎通常被稱為『非典型肺炎』,肺炎黴漿菌除感染呼吸道外亦可累及其他系統,如溶血、腦炎、皮膚炎、心肌炎、關節疾病和胃腸道疾病。一般來說,兒童肺炎黴漿菌好發的年齡是5-15歲,但5歲以下的幼兒仍有感染的風險。」吳昌騰解釋,「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即使沒有抗生素治療,病程也很輕微且可以完全康復。對某些人來說,呼吸道疾病緩解後,全身症狀可能會持續一到兩週,使總病程約為一個月。臨床上,少數症狀嚴重的孩子會出現喘息、呼吸困難、發紺等表現,甚至需使用類固醇及呼吸器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8/295258/sm-d7336323af4379950b3eb30863719681.jpg)
黴漿菌疫情侵襲!呼吸道敏感族群需注意 醫籲1現象要改「否則恐癱瘓醫療」
秋天是許多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今年不只流感肆虐,近期「黴漿菌」疫情更嚇壞不少人,一發現咳嗽就急上診間求診,甚至無症狀就想打疫苗預防,醫生陳崇賢就在個人臉書上提醒民眾:「黴漿菌感染一直存在,並不是新現象,不需要過度恐慌,雖然目前無疫苗可接種,但做好個人衛生就能預防。」陳崇賢解釋,黴漿菌這種感染在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在夏天和初秋更常見,根據美國的資料,大約每3至7年會出現一波大規模的流行,而且既說是「行走的肺炎」,表示沒有太嚴重,不是得了就一定會有肺炎的情況,多數人都是咳比較久。近期黴漿菌感染導致民眾恐慌,紛紛跑到診間求診、拿藥,不過醫生陳崇賢提醒,黴漿菌並不是新現象,不需要過度恐慌,用簡單的方式就可以預防。(圖/擷取自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臉書)陳崇賢也提醒,雖然多數人不需要太擔心,但本身就有呼吸道敏感問題的族群需多加注意,像是患有氣喘的小朋友。陳崇賢表示,黴漿菌檢測至少要兩次抽血檢測抗體或做核酸檢測才能判定,這是小診所沒辦法做到的,只能靠醫生的經驗判斷是否需要開立抗生素,而大多數情況下,不用給抗生素也是會自己痊癒。陳崇賢也特別提到關於抗生素的問題,請民眾不要一到診間就想拿抗生素吃,甚至自己找門路去買抗生素,台灣黴漿菌的抗藥性已經很高了,若不當食用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很快第一線藥物就無效了,屆時全擠去醫院就會癱瘓醫療現場。對於黴漿菌疫情的預防方式,陳崇賢表示只要做好個人衛生習慣,密閉空間戴口罩、勤洗手即可,另外現在也沒有相關疫苗可以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