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全球
」 美國 升息 台股 新冠疫情 戰爭解放軍「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 美國務院嚴重關切
美國務院針對中國在台海與台灣周邊的聯合軍演表示「嚴重關切」,跟前眾院議長裴洛西2022年訪台後對台軍演稱「深表關切」的語氣更強烈。華府智庫表示若中國封鎖台灣海峽,將衝擊全球航運而波及整體經濟。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13日指中國以軍事挑釁,來回應台灣例行年度演說是毫無道理,並讓局勢有升級風險。國務院呼籲中國克制,避免任何可能破壞台海與周邊地區和平穩定的升級行為,這關乎區域和平與繁榮也是國際關注所在。美國會繼續監視中國行動,跟盟友合作以分擔彼此憂慮。美國前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指出這次軍演,中國海警也在台東海域展開綜合執法演練,為其首次環台巡航。若這是中國海警未來在台灣周邊執法的前奏,即被視為重大的升級行為。從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乃至賴清德就職演說,美國對中國施加包括軍演等壓力的回應,都未曾使用語氣超過「高度關切」的強度。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報告指台海占全球海運規模2成,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若被中國封鎖,從亞洲、中東到非洲都強烈受影響,可能令全球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DP)蒸發數兆美元。CSIS研究指中國封鎖台海可能是短暫,不是為兩棲攻擊做準備。但以每年逾兆美元商品透過台海運輸來看,短暫封鎖仍威脅全球航運。2022年約2.45兆美元商品運輸通過台海,占全球航運規模五分之一。台海被封,航運商必須改變航線而額外支付龐大費用,跟葉門叛軍「青年運動」攻擊紅海航道而衝擊全球航運一樣。CSIS指封鎖台海或出兵台灣也會打擊中國經濟,相關影響可能左右其對台決策。
郭智輝稱電價便宜易浪費 許宇甄批:換了位置換了腦袋?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在電視新聞專訪中提到,「電價不是愈便宜愈好,太便宜反而容易會浪費電」,引起熱議。對此,國民黨立委許宇甄16日批,部長郭智輝換了位置換了腦袋,為了幫政府擦錯誤能源政策擦屁股,「現在連電價不是愈便宜愈好都說得出來,難道電價要愈貴才愈好嗎?」郭智輝來自產業界,原對核能持開放態度,甚至在上任後一度鬆口可以考慮核電,但不久又改口不考慮核電,而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提到電價,他認為,電價不是愈便宜愈好,電價若太便宜,反而容易造成浪費電,並表示30坪的空間裝兩台冷氣就夠了,但通常大家會因為有三個房間、一個廚房,最後裝了四台冷氣,並不必要,一連串的言論引起爭議。對此,立委許宇甄指出,根據能源署資料,我國111年電力消費概況,總量為2,795億度,工業部門消費1,569億度(56.1%),住宅部門消費510億度(18.2%),服務業部門消費477億度(17.1%),運輸部門消費17億度(0.6%)。依照郭智輝的邏輯,用電愈高的應該花愈多錢購電,郭智輝應該問問工業部門願不願意再多花錢買電,因為台灣消費電力最多的是工業部門,不是他所認知的一般消費大眾。許宇甄續指,郭智輝擔任部長後可能忘了,美國商會、歐洲商會,均曾對我國提出示警,建議政府應該確保可長久,且價格具有競爭力的能源,並強調這對台灣的經濟成長至關重要。工總也曾提出建言,期盼賴清德政府採取務實而開放的態度,不應將核能摒除在國家電力配比之外。「不先檢討錯誤的能源政策,卻講電價不是愈便宜愈好,是為10月再漲電價打預防針嗎?」許宇甄質疑,郭智輝為了幫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工業、民生用電不穩,還讓台電負債將近4000億,人民必須承擔更高的用電價格,試圖擦脂抹粉,難道是想藉由「以價制量」方式,讓人民不敢用電,以彌補核三廠停機後的電力缺口?許宇甄強調,日前CNBC報導指出「台灣過去7年內、發生3次大規模停電,如果台灣缺電,會衝擊全球產業。」全世界都在搶半導體產業、AI產業投資設廠,台灣已有良好的供應鏈,因而佔據先機。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說自己正在台灣積極尋找合適的建廠地點,對於AI超級電腦這樣的高耗能設備,「電力限度」會是一個挑戰。「部長不要被民進黨的非核家園神主牌壓到喘不過氣。」許宇甄說,錯誤的能源政策不改,台灣電力穩定度就會備受質疑,而且無法提供具競爭力的能源,恐怕無法吸引外商來台設廠投資,郭智輝的挑戰很大。
恐衝擊全球產業!CNBC示警「台灣電力短缺」 能源署:供電沒問題
美國財經媒體CNBC於10日報導稱,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製造先驅,卻面臨嚴峻電力短缺問題,實施限電恐導致減產衝擊全球產業。經濟部能源署強調,供電都沒有問題,在過去幾年電力都運作的很好,甚至產業需要的綠電也不斷地在開發,畢竟產業是需要跟外界市場競爭。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高級研究員韋伯斯特(Joseph Webster)表示,「台灣不僅面臨能源緊缺,更重大的問題是電力短缺」。他分析,高度仰賴進口使台灣格外容易受能源供應中斷影響,雖然停電部分來自電網老化,但實際主因為電價過低推升需求,才導致供應短缺。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台灣依賴進口滿足逾97%能源需求。台灣過去7年內經歷3次重大停電,4月又出現多次電力短缺。工業部門用電占全台電力消耗約55.3%。韋伯斯特強調,工業部門需要持續且可靠的電力供應,若未來台灣因供電不足被迫頻繁實行限電,屆時晶片減產,不僅半導體產業將蒙受鉅額損失,甚至可能衝擊整體市場、波及全球產業。根據綠色和平組織先前預測,203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比現今增加1倍,台灣半導體製造業預計增加236%電力消耗。此外,韋伯斯特也提及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規模令人訝異,台灣未來的電力供應因此面臨「相當高的不確定性」。能源署進一步說明,台電有電網強韌計畫,電網就像神經系統,或者是聯絡的通訊系統,舉例來說強韌後單一主幹線會分為雙主幹或者3主幹線以避免過度集中,當然電網也不能保證絕對不會發生問題,但強韌後在恢復供電的速度會更快。此外,能源署指出,報導提到許多產業都沒有調電價,且電價都很低,但目前我們的做法是電價該反應就反應,當產業需要幫助時就會去補貼,但產業如果可以賺錢就不會特別去補貼,電價並沒有特別低。另外,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創立的泰拉能源(TerraPower)10日於懷俄明州舉行動土儀式,計畫興建新型核電廠,其將以液態鈉取代水作為反應爐冷卻劑,可望徹底改變現有發電模式。美國泰拉能源計畫在懷俄明州建造新型核電廠,有望成為全球能源供應新解。泰拉已於3月申請「Natrium」核反應爐興建許可,該反應爐將以液態鈉取代水進行冷卻,完工後高峰發電量可達500兆千瓦,可滿足40萬戶家庭需求。
比疫情時更嚴重!新加坡港大擁堵 東南亞惡劣氣候加劇全球貨運壓力
紅海危機改道增加全球貨運壓力,東南亞惡劣天氣令問題惡化,全球第二大貨櫃港新加坡首當其衝,卡住45萬個20呎標準貨櫃(TEU)等待處理,貨船停泊時間延長至7天,比新冠疫情時更嚴重,全球運費漲勢將持續至6月中。紅海航線恢復正常遙遙無期,歐美廠商提前備貨和極端氣候影響,貨運需求大增使港口堵塞。航運諮詢商Linerlytica報告指全球港口堵塞惡化,卡住200萬個TEU運力在港口外滯留,相當於全球航運業運力6.8%。全球港口堵塞以亞洲最嚴重,被卡住的運力裡東南亞港口占26%,東北亞港口占23%。其中新加坡港積壓45萬個TEU等待處理而成焦點,目前因被逼停泊而延誤時間延長至7天。過去正常時期謹停泊半天。該報告指部份航運商被迫放棄停泊新加坡,轉往馬來西亞等其他鄰國港口,令原本已擁塞和處理能力較低的港口承受壓力更大,不但無助疏通堵塞問題,更可能令未來一個月情況更惡化。專家指區內航運延誤問題變嚴重,是受4月底東南亞惡劣天氣影響,令航運商避開停靠部份港口,或縮短目的地港口的周轉時間,讓包括新加坡等港口更擁擠,並導致貨櫃供應出狀況。業界擔心惡劣天氣令港口更擁塞,因為今年可能是全球有史以來最炎熱的一年。隨著北半球進入夏季,巴拿馬運河水位可能下降至影響航運,加上紅海改道等問題,令航運陷入愈來愈混亂的境地。包括新加坡港口擁塞會拉長運輸時間,降低船舶准單率並影響貨物吞吐量,最終令運價進一步上漲。Linerlytica預測全球塞港問題在6月更惡化,因大量貨櫃被卡住,使貨運商要想盡辦法取得新貨櫃並提前租下9月以後的貨船。業界預期6月15日會再調漲運費。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5月31日較前周飆漲近13%至3,044.77點,為2009年推出SCFI以來第二次升破3,000點。首次升破此水準為2021年4月,當時新冠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令貨櫃運費一年內飆漲逾10倍。
強震不斷引發核電廠安全隱患 監察委員啟動調查
自0403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以來,台灣各地餘震仍不斷發生,累計至今已超千次。考量核一、二、三廠320公里內恐可能出現震源,有關防震能力及安全工作是否需要補強,引發外界關注。對此,監察委員田委堇、趙永清、蔡崇義深表關切,並表示已啟動調查。 監委表示,台灣和日本同處環太平洋火環帶上,斷層密佈地震頻繁,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規模9.0的太平洋近海地震,引發大海嘯。東京電力公司所屬福島第一核能電廠,因強烈地震動及海嘯規模均超過其電廠之設計基準,而導致嚴重核子事故,衝擊全球。許多發展核能應用的國家皆審慎全面體檢核能電廠之安全性,並嚴格檢視、修改相關評估、設計及審查管制規範,提出新的管制要求。另外,311福島核災後,2015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要求台電公司針對核電廠進行「地震危害再評估」,執行程序依循美國「地震危害分析資深委員會」所訂定第3層級之程序,考量距核一、二、三廠320公里範圍內所有可能震源,進行機率式地震危害評估,歷時超過4年、共花費新臺幣4.98億元,提出核一、二、三廠之地動加速度值分別為0.698g、1.272g、1.384g,遠遠超過核一、二、三廠建廠當時設計的防震係數:0.3g、0.4g、0.4g,三個核電廠防震能力堪憂。對此,監察委員田委堇、趙永清、蔡崇義針對核一、二、三廠之防震能力,甚表關切及重視,已啟動調查。監委質疑,究各核電廠之安全程度是否足夠?核電廠無論除役或延役,其後續安全工作為何?是否需要補強?若是,所需經費及工期如何等,實有深究之必要,將深入調查。
日本石川強震7.6海嘯警報「立即逃離」 觀光署:正了解出團旅客情況
日本石川縣能登當地時間1日下午16點6分、10分,發生芮氏規模5.7、7.6極淺層強震,志賀町可感覺到7級震度,日本氣象廳也急忙發出海嘯警報,CTWANT記者電洽觀光署,該署也正在透過旅行社公會等了解在日本旅遊國人與旅行團等情況。由於這起強震的關係,JR東日本公司宣布,由於受到地震影響,東北、上越、北陸地區的新幹線全線暫停行駛,仍無法確定何時會恢復行駛。日本氣象廳也發布海嘯警報,其中對石川縣能登發出5公尺海嘯警報,目前第一波海嘯已經抵達,氣象廳也要求該區域民眾「立刻逃離(今すぐ逃げて下さい)」;另外對於山形縣、新潟縣上中下越、佐渡、富山縣、石川縣加賀、福井縣、兵庫縣北部發出3公尺高海嘯警報,日本氣象廳也要求該區域民眾「請盡速逃離(急いで逃げて下さい)」。觀光署表示,目前已與當地相關單位聯繫,目前還未接到在日本當地旅遊的旅行團、遊客等的回報情況,待有進一步消息會儘快說明。交通部觀光署下午6時許也向媒體說明如下:一、經洽外交部台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瞭解,尚未有國人因地震傷亡情事。二、經本署聯絡相關公會表示,目前未有旅遊團受地震災情受困;本署亦未收到旅行社通報緊急事故。三、本署將持續關注後續本次地震影響情形,另已請業者應注意行程安排,避免至受影響區域。觀光署1日也公布台灣觀光以多元開放全球佈局,疫情前逐年來台均超過千萬人次,疫情後漸復甦112年來台旅客已達640萬人次。目前台灣觀光政策以「多元行銷、全球布局」核心思維將臺灣觀光推向國際,採「日韓主攻、歐美深化、南向布局、大陸為守」為方針分眾、創意行銷,提升來客規模、消費力度及深化品牌印象。台灣觀光來台人次數在105年起每年均超過千萬人次,國際市場行銷持續開拓及發展。在疫情期間世界各國均受到嚴重影響,並非政治立場之有無。台灣在疫情緩和後,即全力衝刺國際市場行銷,112年來台旅客逾640萬人次。觀光署指出,台灣觀光主要維護有尊嚴的自由巿場機制,包括台灣觀光佈局全球,並不侷限單一市場;疫情衝擊全球,疫後觀光產業正向逐步復甦;我們歡迎陸客立場從未改變,希望大陸對等開放。針對陸客因兩岸關係導致陸客減少,雖然帶來觀光旅遊市場上的衝擊,但台灣觀光產業的發展,必須以多元發展為首要任務。台灣在疫情發生前來臺旅客年均達到千萬人次,至疫情期間受邊境管制,各國觀光市場均受影響,希望政府部門的努力,社會應有公論。
大選前老闆五憂3/2024世界大選年變數多 專家:台灣「不均衡的復甦」+產業被大小眼
2024年可說是「世界大選年」,從1月13日台灣總統大選開跑,全球有超過40場重大選舉,政經局勢動盪下,各大國際機構多預測明年經濟持續低速成長,國內六大總經研究機構則認為台灣明年下半年將會顯著復甦,預估GDP維持3%到3.35%。然而「這是『不均衡復甦』。」財經專家特別提醒。民進黨總統參選人、也是現任的副總統賴清德,在被企業界問到未來的目標時,他說,「如果就經濟成長率來講,馬前總統8年任內平均是成長3%,蔡總統是成長3.4%,因為全球智慧化時代,提供給臺灣機會,地緣政治的變化,也讓民主臺灣更有機會可以發揮所長,所以在未來我們要持續進步,我們應該至少要3.5%以上。」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KPMG在去年12月14日舉辦《2023第四季讀書會》時,表示由於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大陸、歐盟國家等成長緩和,明年將延續今年經濟低速成長,IMF等國際組織預測2023、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分別為3%與2.9%,低於歷史平均值3.8%,更是10年間最低。除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中東緊張、台海局勢等都為國際政經局勢投下變數。(圖/新華社)因為國際地緣政治危機持續加劇,除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中東緊張、台海局勢外,2024年更是「世界大選年」,全球將有超過40場重大選舉,許多國家將迎來新任元首與政局,包括美國、部分歐洲國家、印度等,加上台灣選舉,都為國際政經局勢投下更多變數。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製造業廠商對未來半年看好比例減少、看壞增加,可能是因近期爆發紅海危機,衝擊全球貨運供應鏈,以及擔憂明年美國金融緊縮等問題,美國和中國兩大經濟體依舊「美中不足」,廠商應該要把重點放在歐洲、東南亞、印度或墨西哥等地區。中華經濟研究院「2023下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也發現,製造業廠商特別關注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其中「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和「美國經濟走勢」並列第一,其他依序是「大陸經濟走勢」、「匯率波動」、「永續發展、碳中和與淨零碳排」、「美國利率貨幣政策」。調查中,有49.2%製造業表示,若新中東地緣政治衝突持續擴大,預期公司營運將造成影響,或影響對未來產業與景氣趨勢的預判,製造業2023全年之營業收入、平均銷售價格與產能利用率皆較去年大幅下降,分別為-7.50%、-2.19%與-7.68%。製造業的2023年採購價格年增率為-1.22%,為2020年以來首次負值,且低於今年上半年之預期。今年全年資本支出年增率為1.71%,遠不如2023上半年所預期,亦遠低於2022年的12.16%年成長。專家向CTWANT記者表示,目前廠商們呈現「一朝被蛇咬」的保守狀態,加上原物料因國際情勢出現價格波動,所以都會等一等,直到長期明確的終端需求反轉訊號出現。2023年底看來有一波原物料以及部分的半導體供應鏈已經出現反彈,但屬於資本支出工具機業產業,因終端需求不確定性,企業仍偏向暫緩支出,預計復甦的時間點會較產業上游落後一些。9大工商團體在2023年11月底邀請三黨總統候選人面對面座談後,希望未來的領導人能傾聽產業心聲。(圖/報系資料照)專家說,對於2024年的保守關鍵點在於美中經濟走勢,過去廠商判斷景氣,都在看大宗物料價格,然而現在是在等終端需求,也就是美國和中國這「兩隻大象」的衝突。台灣要站在哪一邊,動輒得咎。也可發現今年下半年的委外代工變多,專家表示,因為業者對於短期訂單還是很保守,不敢將自己的產能全開,製造業廠商庫存去化情形,有超過半數、51.3%業者表示,已將庫存去化低於或等於正常營運所需,「2023年收到很多廠商的訊息,居然是叫我去幫他『找料』,因為他不是車用電子或半導體產業,採購時量不大,居然就不被重視。」專家感嘆台灣面臨「不均衡的復甦」,也是後續要特別注意的一點。
2024年經濟雖「美中不足」 台經院:台灣GDP有望破3%
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11月營業氣候測驗點,其中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續兩個月下滑,服務業與營建業轉為上揚。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儘管美中兩大經濟體前景不明,但全球貨幣基金(IMF)預測,明年全球貿易成長可望年成長3.5%,帶動國內出口及投資,預估台灣全年GDP會超過3%,經濟成長率重回全球平均之上。製造業廠商認為11月景氣為「好」比率為15.2%,月增0.4個百分點,「壞」的比率為 29.1%,月減4.2個百分點。報告提到,在未來半年景氣看法上,全球經濟復甦腳步遲緩,加上中國石化產能擴大,石化原料供過於求格局難以扭轉,加上兩岸貿易關係惡化,不利相關產品出口表現,故有六成左右的化學工業業者看壞未來半年景氣表現;儘管在半導體供應鏈庫存逐漸回歸正常,有助提升供應鏈客戶訂單意願,然全球經濟成長力道仍處於低度成長態勢,將影響下游終端需求復甦表現,故仍有一半比例以上的電子機械業者持平看待未來半年景氣表現。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製造業廠商對未來半年看好比例減少、看壞增加,可能是因近期爆發紅海危機,衝擊全球貨運供應鏈,以及擔憂明年美國金融緊縮等問題。由於美國和中國兩大經濟體,預計明年GDP都會比今年下滑,孫明德表示,美國明年「保1」堪慮,因利率過高,房貸利率高達7%,民眾負債高,政府財務吃緊,造成明年整體消費恐下滑。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仍舊低迷,且製造業持續緊縮,外銷出口也無起色,除非不動產跟外銷回到正常水準,明年GDP恐難保5。所以孫明德認為,明年的經濟依舊「美中不足」,廠商應該要把重點放在歐洲、東南亞、印度或墨西哥等地區。不過綜觀整體經濟情勢,張建一表示,主要國際機構預測明年全球貿易量成長,有利於台灣出口,進而帶動生產、投資表現,加上今年基期較低,明年經濟成長還是會比今年好。對於近期中國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的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張建一表示,這些產品占台灣出口比重很低,加上中國過去頻頻放風聲,所以雖然中國可能會有下一波舉動,但業界多有預期,事前會做調整,讓影響相對減低。
睽違15年!中鋼擬買回15萬張庫藏股 最低價16.98元
中鋼(2002)周五(3日)召開第18屆董事會第8次會議通過議案,並公告再度祭出庫藏股15萬張,買回期間自11月6日起至明年1月5日,買回價格區間訂為16.98至37.26元。執行價格視市場實際情況而定,公司股價低於區間價格下限將繼續買回,並強調買回股份目的為轉讓給員工。中鋼過去曾分別於2001年、2005年及2008年實施庫藏股保障股東權益,此次為事隔15年再次執行。董事會周五除通過買回庫藏股,也通過前三季財報,合併營收新台幣2749.32億元,歸屬母公司淨損4.35億元,基本每股虧損0.03元。該公司指出,近兩、三年來受到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中國封控影響,衝擊全球經濟發展,造成股市震盪、也影響國際鋼市需求復甦不如預期。此次執行庫藏股,係因掌握經濟復甦趨勢並評估時機已成熟。展現公司對於鋼鐵市場未來發展深具信心及維護股東權益的決心,同時期望激勵員工士氣,努力共創佳績。中鋼進一步解釋,通過執行買回庫藏股1.5億股(15萬張)案,每股買回區間價格訂為16.98元至37.26元,完全依照金管會公布的庫藏股疑義問答集當中建議公式計算。上限計算方式,採董事會決議前10個營業日平均收盤價24.03元、董事會決議前30個營業日平均收盤價24.84元,平均收盤價為兩者取高的150%,即37.26元;此次買回庫藏股下限標準為周四(2日)收盤價的70%,即16.98元。世界鋼鐵協會(worldsteel)早前公布2024年全球鋼鐵需求最新預測報告,指出鋼鐵業各項利空皆已反映,不利因素開始消退,需求谷底已過,復甦勢頭隱約浮現,明年鋼鐵業榮景可期,需求將溫和增長 1.9%,中長期仍屬樂觀。
以巴衝突若進一步擴大 學者示警:美國恐難兼顧兩岸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與以色列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8日表示,目前看來不致影響美國對兩岸的關注和處理,對全球經濟影響也不大。不過,政大外交系教授李登科認為,若戰事擴及到伊朗,屆時美國手忙腳亂,對兩岸議題就會顧此失彼,將衝擊到全球油價和經濟。哈瑪斯7日凌晨向以色列發射多達5000枚火箭突襲,以色列駐台辦事處表示,以色列將對迦薩恐怖組織發動戰爭。身兼國安會外圍組織遠景基金會執行長的賴怡忠表示,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拜登立即致電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交談,以避免衝突進一步外擴。他說,美國對全世界採取的是全面性觀照,無論印太、俄烏,或中東地區,都有整套區域戰略計畫同時在進行,不會因為中東情勢變化而出現顧此失彼問題。以巴衝突是否衝擊全球經濟?賴怡忠表示,先前沙烏地阿拉伯已同意明年初增產石油,應不致因哈瑪斯突襲以色列而轉彎,這起事件目前被視為大型的恐怖攻擊,對全球油價和經濟的影響有限。不過專研中東國際關係的李登科認為,如果戰事進一步擴大,不僅黎巴嫩真主黨捲入炮火,連伊朗也介入,那就不得了,以色列一定反擊,美國也會把很多人力物力往中東集中,屆時美國手忙腳亂,就沒辦法兼顧兩岸。但李登科認為,大陸之前才促成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建交,並斡旋俄烏衝突,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也曾斡旋以巴糾紛,大陸若對台灣採取行動將是「自打耳光」,他研判兩岸此時衝突的可能性不大。他說,目前中東幾個產油國都未介入,對於全球經濟影響有限,但李登科也提醒,如果以伊爆發衝突,屆時伊朗可能炸毀油田、封鎖波斯灣等方式以抵抗美國,影響就大了,台灣要很小心。蔡英文總統代表台灣人民向以色列人民致上誠摯的關懷。總統府表示,我國反對任何型態的恐怖主義威脅,更譴責對平民的暴力攻擊。國民黨主席朱立倫8日在高雄輔選受訪表示,這種武裝攻擊非常嚴重,已進入戰爭最危急狀態,讓大家感受到何謂「兵凶戰危」,短短1天造成數百人嚴重傷亡,他相信兩岸和平才是大家最期待,沒有1位台灣民眾希望看到戰爭。觀光署表示,至昨日有巨匠旅行社2團及永信1團,共74人仍在以國,因旅遊景點距離戰爭處遙遠,旅客皆平安。8日以後前往以色列行經迦薩的旅行團,將由旅行業與旅客協議延後。
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健康 AI預警氣候及早應對傳染病威脅
全球暖化引起層出不窮的極端氣候災難,例如中國受到杜蘇芮颱風引發的洪水,夏威夷面臨乾燥高溫造成的野火災難,甚至全球蟲媒分佈的變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帶領研究團隊在《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節目中說明,人工智能AI技術不僅在經濟領域引起關注,近期《自然》(Nature)也報導了人工智慧(AI)應用於氣象預警,及早應對全球極端氣候與疾病衝擊。▲全球暖化引起持續的高溫現象,並且造成極端氣候災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健康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確認今年7月是有記錄以來地球上最熱的1個月。全球暖化引起持續的高溫現象,並且造成極端氣候災難,南北極的冰川亦快速消融。北極的格陵蘭海冰正在以每10年13%的速度迅速消融,對整個氣候系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衝擊全球的永續健康。陳秀熙團隊分析,根據不同的碳排放情境預測顯示,在最嚴重的情況下,2030年夏季北極海冰可能會完全消失;南極目前正處於冬季,也觀測到異常高溫現象,冰穹C地區往年冷到攝氏-50度左右,今年7月卻比往年平均熱40度,造成南極冰層快速消融,平均每年融化3200億噸冰冠,南極海冰面積也減少了260萬平方公里。全球暖化還造成日本腦炎傳播與蟲媒分佈的變化,受到雨量和溫度影響,豬隻被蚊蟲叮咬後造成日本腦炎的傳播。現今暖化速度加劇以及地緣政治對立,一些地區甚至超越了氣候指標的極限。▲全球暖化引起層出不窮的極端氣候災難,例如中國受到杜蘇芮颱風引發的洪水,夏威夷面臨乾燥高溫造成的野火災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人工智慧如何預警氣候?如何預警極端氣象事件,成為當前科學界面臨的重大挑戰,也影響全球國家對於氣象監測資源之合作共享議題,AI對於氣象預警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電影《氣象戰》提出緩解全球氣候災難之衛星科技,透過封堵水壩上的小洞,成功地阻止災難。片中全球合作運用衛星技術結合人工健康與智能健康應用,實時監測氣象情況,提前發出預警與調控。提升大眾對於科技預測氣候災難的意識。例如為了預防火災,近地衛星OroraTech可監測地面溫度,並利用SensaioTech的IoT物聯網數據設備來測量森林數據,可精確預測野火的發生機率與區域,避免大火、降低全球暖化衝擊。為了緩解暖化多重威脅,首要重點是考慮全球碳排放量的變化。目前碳排放情境不僅惡化暖化速度,也增加氣候變遷敏感疾病(CSDI)風險。陳秀熙團隊表示,除了建立全球夥伴關係以大幅減少CSDI的風險,人工智能也能應用於疾病預測,包括氣候指標疾病預測工具CLIMSEDIS、傳染病傳播預測模型Insights、蟲媒疾病預估模型Mosqlimate以及登革熱風險預測工具DART等模型。WHO全球永續發展指標透過AI應用,在全球面臨極端氣候事件時,確保工作和經濟成長發展目標。在工業化過程中,利用AI達到零排放降低石化燃料造成潛在風險,並減少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地區以及脆弱族群,受極端氣候影響而遭受的傷害,進一步減少不平等現象。全球也可透過共同的氣候行動,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至2080年將增加23億登革熱感染風險人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AI預測蟲媒疾病 減少登革熱爆發風險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至2080年將增加23億登革熱感染風險人口,全球60%人口居住於登革熱流行區域,經濟弱勢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將面臨持續嚴重登革熱流行爆發威脅,已發展國家如歐洲、美洲疾病風險亦上升,發展全球夥伴經濟合作以降低碳排放有助於減少全球登革熱流行爆發風險。陳秀熙團隊引述一項研究利用哥斯大黎加資料探討中美洲極端氣候登革熱風險,登革熱傳播氣候因子包括:溫度、降雨、濕度,其他因子則包含:病媒蚊密度、蟲卵指數、孑孓指數等。登革熱氣候預測因子預測,可利用5平方公里高解析量測值觀察氣候災害監測站資料、北大西洋洋流海溫異常指數,了解洋流區域海洋表面溫度每週間監測,結合人工智慧方法,建立登革熱流行傳播機器學習模式,運用氣候因子,預測區域層級不同時間之登革熱風險變化,以及各區域登革熱時序風險演進。不過,部分極端風險區域Queopos(極低風險)、Montres de Oro(極高風險)於學習階段之預測略為偏離。顯示該研究運用AI預測登革熱流行傳播風險果,僅局部地區預測較接近,原因在於沒加入病媒分佈、人口特性、社經地位分佈等非氣候因子。過往人工智慧氣象因子預測台灣登革熱風險,運用聖嬰現象因子、海溫監測、降雨量、短波輻射環境溫度遙測,等氣象預測因子,同樣未能達到精準預測之目的。因此,陳秀熙團隊認為,後續在發展人工智慧運用時,若能納入生物與疾病特性考量,將有助於提高區域登革熱風險預測準確度。團隊先前運用氣象、區域傳播特性以及疾病特性發展日本腦炎預測模型,結果顯示5月到8月為日本腦炎發生高峰期,因此採取3月前完成疫苗施打將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而前2週溫度上升與前一週降雨量增加將提高日本腦炎發生風險,此為環境對於病媒蚊生態影響所致。此為運用疾病、環境,結合氣象資料達到準確預警疾病之範例模式。人工智慧即時氣候預警成效評論為了因應極端氣候發生,陳秀熙團隊指出,需要進行即時氣象預測,因此需要空間精準、時間精準、變化精準以及強度精準,主要著重於變化上的準確性,其中受影響的決策領域包括:緊急應變服務與資源配置、能源供應管理、洪災應變措施規劃、航空交通規劃、海上航線引導以及貨運零售倉儲管理。過去幾十年間,氣象預測主要仰賴於傳統數值天氣預報(NWP),雖然準確度非常高,但速度較為緩慢。近十至二十年間,AI崛起發展出不少預測模型,Google DeepMind於2021年發布人工智慧生成模型DGM(Deep Generation Model),預測能力佳;FourVastNet優點為速度提升,但準確度不如預期;而盤古氣象模型,則兼具速度與準確性,其優異性能也讓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將其系統納入考量,期待在未來天氣預測可降低氣候災難之衝擊。 節目這裡看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全球暖化與蟲媒傳播登革熱威脅 (I)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AI即時氣象預測與疾病衝擊 (II)
對美日荷限制晶片輸中「要求解釋」!北京告上WTO
世界貿易組織(WTO)日內瓦時間3日至4日舉行貨物貿易理事會會議。中方在會議上點名關切美國、日本和荷蘭「關於晶片出口限制(輸中)的協定」,要求解釋,隨後把日本告上WTO。大陸商務部4日晚間表示,日本政府計畫就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嚴重背離自由貿易原則和多邊貿易規則,嚴重違反WTO規定的基本義務,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已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希望日本糾正錯誤做法。法新社報導,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貿易部長4日出席G7輪值主席國日本主持的線上會議,會後發布聲明,則是支持技術出口管控,承諾與其他國家合作,「針對可能威脅全球安全的技術加強出口管制」。雖然未點名任何國家,不過幾天前日本才宣布計畫管制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代表在WTO會議質疑,對於媒體廣泛曝光的這一協議,目前還沒有官方資訊。中國詢問這三個世貿組織成員,該協定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話,是否應該通知世貿組織成員並由世貿組織成員審查?中國代表稱,相關成員可能清楚地意識到該協定違反了WTO規則,因此故意對該協定內容保持低調。中國認為該協定違背了WTO的公開透明原則,破壞了WTO規則的權威性和有效性,要求美國、日本和荷蘭向WTO通報該協定和後續措施,並呼籲WTO加強對這些措施的監督。隨後,大陸商務部公布嚴重關切日本政府宣布擬就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指個別國家頻頻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持續加強對華半導體等產業打壓,搞物項斷供、技術封鎖,人為割裂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國已向WTO提起訴訟。大陸商務部強調,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也是日本半導體製造設備的最大出口目的地。當前,日方相關措施正在面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希望日方聽取理性聲音,如日方執意人為阻礙中日半導體產業合作,中方將採取果斷措施,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疑淪矽谷銀行倒閉受災戶 莎朗史東自爆「財產少一半」淚崩
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日前突然宣布倒閉,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銀行倒閉案。由於事出突然,不少用戶的存款都在其中無法取出,如今連知名好萊塢女星莎朗史東(Sharon Stone)也疑似成為受災戶,出席活動時自爆受到銀行事件影響,財產幾乎減少了一半,一度難過到當眾淚崩。外媒報導,莎朗史東16日在比佛利山莊接受「女性癌症研究基金會」頒發的「勇氣獎」,致詞時突然哽咽道,「我知道你們必須想辦法弄懂如何透過簡訊捐款,這是很困難的。我是個科技白痴,所以我可以寫一張他X的支票就好,但現在這也是勇氣,因為我知道發生了什麼。我因為這起銀行事件損失了一半的錢」。根據「celebritynetworth.com」網站先前盤點,莎朗史東的淨資產約達6000萬美元(約18.3億元台幣)。雖然沒有具體說明「銀行事件」,但矽谷銀行不到1週前才剛倒閉,成為美國歷史上第2大的銀行倒閉事件,因此莎朗史東的談話也引發外界聯想,推測她很可能也是受災戶之一。矽谷銀行宣布倒閉。(圖/報系資料照)《路透社》的報導,矽谷銀行的倒閉進一步衝擊全球銀行股,美國13日主要銀行的股票市值損失了約900億美元,使它們在過去3個交易日的損失達到近1900億美元,美國地區性銀行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First Republic Bank的股價暴跌超過60%,原因是新融資的消息未能讓投資者放心,評級機構穆迪對該銀行作降級審查。亞洲銀行股14日延續跌勢,日本企業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更因為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引發了市場更廣泛的暴跌。在貨幣市場,美國和歐元區銀行系統的信用風險指標小幅上升。全球擁有矽谷銀行帳戶的公司則紛紛評估其財務狀況受到的影響。大量持有長天期美國國債的銀行或投資機構也可能成為危機的下個引爆點。
矽谷銀行為何遭到擠兌? 一文看懂美國銀行倒閉危機始末
美國1週內倒了3家銀行!繼加密貨幣友善銀行Silvergate Bank在8日受FTX破產影響而終止營運後,全美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VB)也在10日宣布破產倒閉,如今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又在美東時間12日以「系統性風險」為由,關閉全美第2大加密貨幣友善銀行Signature Bank,以防止這場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銀行危機繼續蔓延。美媒CNN Business指出,儘管SVB的擠兌和倒閉過程僅歷時關鍵48小時,但其實聯準會的貨幣政策,以及SVB的投資決策,早在多年前就為這場銀行倒閉危機種下禍根。聯準會在疫情期間實施QE政策大放水,市場充滿熱錢,新創公司從創投(VC)融資到大量資金存入SVB,SVB資產瞬間膨脹,且SVB在低利率環境下幾乎不用付出任何利息給存戶。SVB將客戶存款拿去購買大量低利率且到期日至今仍有數年以上的長天期美國國債和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聯準會為抑制通膨,開始激進升息回收資金,SVB難以透過原先的低利率吸引資金存入,因此必須付出更高的利息才能留住資金。與此同時,手中的長天期美債價格又因為升息開始下跌,未實現損失的相關數據成為一大隱憂。SVB利率風險管控不佳的消息漸漸傳開,且SVB為了應對流動性危機,又開始賤價變賣總價210億美元的長天期美國國債及MBS換取現金流,認列18億美元巨額投資虧損,讓主要客戶大感恐慌。SVB更發布公告要籌資22.5億美元,用來改善資產負債表,從而引發市場恐慌,導致更多存戶和投資人加入擠兌行列。最終SVB的股價在48小時內暴跌75%並宣布倒閉。此外,據《路透社》的報導,矽谷銀行的倒閉進一步衝擊全球銀行股,美國13日主要銀行的股票市值損失了約900億美元,使它們在過去3個交易日的損失達到近1900億美元,美國地區性銀行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First Republic Bank的股價暴跌超過60%,原因是新融資的消息未能讓投資者放心,評級機構穆迪對該銀行作降級審查。亞洲銀行股14日延續跌勢,日本企業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更因為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引發了市場更廣泛的暴跌。在貨幣市場,美國和歐元區銀行系統的信用風險指標小幅上升。全球擁有矽谷銀行帳戶的公司則紛紛評估其財務狀況受到的影響。大量持有長天期美國國債的銀行或投資機構也可能成為危機的下個引爆點。矽谷銀行的危機,也引發了其他國家監管機構對矽谷銀行在當地子公司以及銀行業潛在風險的重視。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國央行下轄審慎監管局(PRA)正密切追蹤英國銀行業和更大範圍的市場形勢,並與受其監管的金融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繫。德國金融監管機構BaFin的一位發言人10日表示,正在考慮當前的事態發展,並將反映在其持續監管中。矽谷銀行德國2021年最新財務披露稱,它是一家小型、不復雜的機構,由於在資本和流動性方面依賴母公司,因此不受德國資本要求的約束。
熬過疫情陣痛「不敵地震」!花蓮老字號飯店驚傳停業
花蓮東旭觀海酒店(原亞士都飯店),建築主體已逾50年,因結構耐震係數不足,考量整體安全性,3月1日起停止營業,業者表示,好不容易挺過疫情,228訂房全滿,無奈全部通知取消,正當旅遊業回溫之際,他們卻是黯然退場。提起「亞士都」飯店,花蓮人無人不知,也是老一輩花蓮人共同回憶。飯店占地近3千坪,1970年興建開幕,當時是花蓮境內第一家觀光飯店,太平洋海景盡收眼底。隨著觀光業潮流更新,亞士都一度停業。2021年由東旭資產管理公司斥資8.7億接手後,168間客房修繕規劃裝潢,大樓外觀也配上新的視覺粉刷、重做大廳,並改名為「東旭觀海酒店」後,同年8月委由瑋泰工程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酒店管理部經理顏麗華表示,今年2月20日接獲東旭來函解除相關契約,因酒店建築結構安全有疑慮,這是不得不的緊急狀況。顏麗華表示,因此於飯店官網公告3月1日進行全館整改規劃,「停止營業」,將陸續聯繫已訂房的貴賓們,協助取消訂房並辦理訂金退款或移轉到其他飯店等程序,並將加速處理後續事宜。因應去年縣府要求檢視耐震能力,業者委由結構技師進行「耐震能力設計」評估後,飯店耐震能力與當年設計需求已相差2.56倍,花蓮地區需考量近斷層效應,所以建築物的耐震能力依現在的標準是不足的,若要符合現行規範的耐震能力需補強。業者預計今年2月24日完成補強設計後再申請送件。東旭飯店大門張貼停業公告。(圖/報系資料照)亞士都飯店於2021年由東旭資產管理公司購入後,進行修繕規劃裝潢,大樓外觀也配上新的視覺。(圖/報系資料照)飯店周邊環境優雅,飯店靠海面有尊象徵日本的河童石雕,是開幕當年留下至今。(圖/報系資料照)顏麗華表示,公司接受委任經營管理,當年看好後疫情時代,未料疫情來勢洶洶再起,觀光業界苦不堪言,如今終於挺過疫情,去年底開放國境大門,今年春節連假住房率相當好,緊接著228連假客房都已滿房,在酒店營收和前景正好的情況下,停業的決定造成酒店非常巨大的損失,館內24名員工也依勞動法規定資遣。業者強調,「沒有什麼比安全更重要」,尤其土耳其強震災情衝擊全球,東部地區地震頻繁,在安全第一的考量下,停業是負責任的做法,後續是否復業或其他決策尚須由業主研議決定。花蓮縣府建設處長鄧子榆表示,1999年921地震後,台灣建築法規修正,對地震耐震規範提高,尤其涉及公共安全飯店業者更為嚴謹,東旭觀海酒店建築物已過50年,縣府會請業者自行評估並提送補強做法,縣府並未要求停業,目前也有建築危老條例,老建物可申報並給予容積等放寬補助。除1970興建的亞士都飯店外,於1977年落成的「統帥飯店」,同樣見證花蓮半世紀,卻於2018年0206花蓮強震當晚,承受不住強震劇烈搖晃、應聲倒地,為避免餘震引發後續災情,花蓮縣政府3天後進行飯店拆除作業。許多花蓮市民、老員工十分不捨,紛紛來到封鎖線外,目送統帥飯店最後一程。亞士都飯店在2021年以「東旭觀海酒店」重新出發,老飯店煥然一新一路挺過疫情、地震,但老建物耐震結構顯已不足因應地震與法規,將暫時劃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