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張力
」高油高糖美食宴,小心腸胃愛生氣!
日常生活中,您是否常在忙碌過後,找尋各種美食來犒賞自己?美食下肚後,胃腸就得開始工作,將食物進行消化、吸收,但如果暴飲暴食、攝取過多高油高糖的食物,可能會讓胃腸功能異常,導致脹氣、胃食道逆流等讓人不適的症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會發生症狀持續或加劇的狀況。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這些症狀造成的原因、緩解的方法以及就醫時機,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造成脹氣原因人體的消化道中都會存在氣體,這些氣體來自於吞嚥時吞下空氣、受到食物種類的影響、或食物消化分解過程造成的氣體。當氣體在腸胃道中,身體會透過打嗝或放屁的方式適度排放,但若過於大量、無法正常排出,就會產生脹氣,讓人感到腹脹不適、噁心、嘔吐,甚至腹部痙攣、絞痛。改善脹氣,五種方法看過來造成腸胃脹氣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因為疾病造成脹氣,就要諮詢專業醫生來獲得正確且有效的治療。但若排除病因性原因,可藉由最基本的飲食習慣來做緩解。1.避免吃入過量食物:每餐盡量不要吃太飽或過量,可以減少氣體產生。當脹氣不舒服時,也可以考慮適量減少進食的份量。2.避免食用產氣的食物:產氣性食物種類多,包含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或經發酵製成的食物,應依照自身體質,減少食用容易脹氣的食物。如果脹氣已經讓您感到不適,建議咖啡、酒、乳製品、碳酸飲料、高油高糖食物等,先暫停食用。3.避免吃東西時吃入過多空氣:用餐時盡量減少交談,而細嚼慢嚥也可減少脹氣產生。4.適度運動以促進腸胃蠕動:此處指的運動,並非飯後做激烈運動,這會得到反效果。建議飯後做伸展、瑜伽、散步等舒緩運動,以達到幫助消化、緩解脹氣的功效。5.養成規律排便習慣:肚子累積太多糞便時,會感到脹氣不適。養成固定時間排便,有助於腸胃蠕動。食藥署提醒,每個人腸胃道蠕動機能不同,對脹氣耐受度也不同,若不是其他疾病造成脹氣,除了嘗試緩解方法外,也可諮詢藥師使用緩解脹氣的非處方藥,這類緩解脹氣的成分如Dimethicone、Simethicone,其作用像界面活性劑,用來降低氣泡的表面張力,讓消化道中的氣泡張力改變,氣泡就會比較容易破裂,並藉由打嗝或放屁排出,進而減緩脹氣不適。文章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第967期
貓咪噴起尿來「特別臭」? 日本研究解密:是這種成分在搞怪!
養貓的朋友應該知道,貓咪到處亂噴尿時的尿液,會比一般正常排尿什的尿液更臭,日本研究發現,這是因為兩者的化學成分不同。研究表明,貓咪噴尿中含有一種特殊的酵素蛋白質,除了會使尿液產生惡臭,還可以讓貓的尿液更容易附著在物體表面,把氣味擴散出去,達到區分地盤、求偶的目的。近日,日本岩手大學農學院教授宮崎雅雄與研究所學生上野山怜子,在生物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發表論文,表示找到了貓咪噴尿特別臭的確切原因。在過去,普遍認為貓咪噴尿特別臭的原因,是因為沾染了肛門腺分泌的惡臭物質,但並未有確切的證據證明這一論點。而宮崎教授採集了7隻貓故意噴尿時的尿液、正常尿液以及直接從輸尿管收集的膀胱尿液中釋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化學特徵進行比較,發現每一隻貓的尿液各自有其不同的特徵,而且透過分析貓咪的行為,確認了貓咪會將噴尿尿液和噴灑後留在膀胱中的尿液視為近似的氣味,而另一隻貓的尿液則被視為不同的氣味。宮崎教授認為,這表示噴射的尿液直接源自膀胱尿液,沒有添加其他分泌腺的化學物質。至於為何噴尿時的尿液會比正常尿液更刺鼻,宮崎與野上注意到,當將貓尿樣本轉移到玻璃瓶中進行尿液揮發物分析時,貓尿樣本很容易黏附在塑膠注射器的內表面上。過去,宮崎教授曾發現,健康的貓會大量分泌一種被他命名為「好奇心」(cauxin)的尿蛋白,而這種蛋白有助於產生含硫氣味劑,從而產生具識別性的臭味。「一般來說,液體在固體表面的潤濕性隨著表面張力的降低而增加。基於這項知識,我們假設貓尿中的高蛋白質濃度可能會降低貓尿的表面張力,從而增強尿液中揮發性化合物的排放,並跨大尿液的垂直表面積。」上野山表示。實驗證明,當比較含蛋白質和不含蛋白質的貓尿的表面張力時,富含蛋白質的尿液會比脫蛋白的尿液更容易擴散。有趣的是,與脫蛋白尿液相比,含有蛋白質的尿液對垂直放置的玻璃板黏附力也更強。總而言之,貓咪噴尿的尿液僅源自膀胱,沒有其他肛門分泌物參與,加入了這種獨特的尿蛋白後,由於在垂直表面上的黏附力增強,噴射的尿液會散發出強烈而刺鼻的氣味。宮崎教授表示,探明了貓咪噴尿更臭的原因,就能針對性的研究,開發更能有效解決這種噴尿惡臭的除臭劑。
Selina兒出生「肺積水住保溫箱」她嚇壞 醫揭關鍵原因
藝人Selina(任家萱)與圈外男友「小徐」穩定交往,今年3月宣布懷孕,今(7日)宣布生下「小腰果」的喜訊,但兒子出生有「肺積水」問題,把她嚇了好大一跳,幸好住了幾天保溫箱,終於拿掉身上的管子。對此,兒科醫師也解答可能原因。台北榮總新生兒科主任鄭玫枝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提到胎兒在肚子的時候,肺部就會有很多羊水,自然產的過程中經過產道擠壓,肺部羊水比較容易被吸收,出生後大哭讓肺部張開,呼吸自然順暢;剖腹產的小孩發生這樣的狀況,通常是肺部羊水沒有完全吸收。除了足月剖腹產,若未滿37周的早產兒,可能因肺部成熟度不夠,導致表面張力數不夠,若又是剖腹產,沒有經過產道擠壓,肺部羊水吸收就會比較慢,發生暫時性呼吸窘迫症就會比較明顯,也需要更多時間恢復。鄭玫枝解釋,一般大約有5%的剖腹產寶寶出現短暫呼吸窘迫,通常在保溫箱觀察48小時就會恢復,只要肺部剩下的水分吸收完成,呼吸穩定就可以離開保溫箱,反倒是足月自然產很少出現呼吸窘迫,假如發生就要注意,是否有感染問題。
護髮品內含5大成分缺一不可! 但「3類人」應避免使用
為幫助大家了解護髮產品的成分與作用原理,皮膚科醫師林昀萱醫師特別針對常見護髮產品的五大成分,為民眾加以說明。護髮五大成份 正確護髮才有效(1)有機酸:因為洗髮產品為弱鹼性,添加有機酸的護髮產品可幫助頭髮與頭皮在清潔後恢復弱酸性,藉以調節酸鹼度。有機酸若使用在燙髮、漂白後的頭髮,則可幫助蛋白質凝固、避免蛋白質流失;其中,以檸檬酸最常見。(2)油脂:油脂能讓頭髮產生光澤感,常見成分包含神經醯胺、橄欖油、杏仁油、荷荷芭油,脂肪酸、脂肪醇、脂肪酯與蜂蠟等成分。(3)維生素:維生素B5可用於保濕,維生素E則可幫助滋潤,有些產品使用的小麥胚芽油就含有維生素E成分。(4)蛋白質水解物、胺基酸:蛋白質的分子量大,無法直接穿過毛鱗片,因此若要提供護髮效果,則會使用蛋白質水解物或分子更小的胺基酸。常見的角質蛋白水解物,可能是從馬毛、羊毛、牛角等物質中提煉而成,或是蠶絲蛋白、膠原蛋白等;而植物性來源較常見的有燕麥、小麥、黃豆等。(5)矽靈:矽靈成分的安定性高,表面張力低、刺激性低,且不會有油脂黏膩感,可以讓頭髮呈現絲質般的觸感。含矽靈成分的護髮產品實際上不會造成頭皮的危害,民眾不需過於擔憂。使用護髮產品 依照功能選購由於護髮產品種類多,林昀萱醫師建議,民眾應依照自身對於護髮產品的功能需求來選購。食藥署也提醒,護髮產品雖是使用在頭髮上,但仍可能與皮膚接觸,因此,有嚴重粉刺青春痘、毛囊炎或脂漏性皮膚炎問題者,應避免使用護髮產品,以免增加皮膚更多的刺激。
胃痛可吃消炎止痛藥嗎? 食藥署這樣說
「藥師,我現在胃好痛,我可以吃消炎止痛藥嗎?」這是許多民眾的常見問題。衛福部食藥署指出,胃痛吃止痛藥可能會造成胃潰瘍,甚至是胃出血,讓病情更惡化。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正藥說》發文說,「一般常見的止痛藥的成分有乙醯胺酚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這兩者可以緩解大部分的疼痛,例如頭痛、牙痛、關節痛、經痛等等但由於有太多的原因可能造成胃痛。」食藥署表示,胃痛的常見原因有胃酸過多、腸胃潰瘍、腸胃出血、消化不良、脹氣、腸胃發炎等,「因此若要緩解胃痛,就應找出造成胃痛的原因再對症下藥。」食藥署說,常見的藥物有:1.制酸劑、抑制胃酸藥物:用於中和或是抑制胃酸,減少胃酸刺激胃壁。2.消脹藥:降低腸胃氣泡表面張力,消除氣泡,減少脹氣。3.腸胃解痙劑:抑制平滑肌,改善腸胃道的痙攣。4.局部止痛:局部麻醉,直接抑制痛覺,不可咬碎、磨粉。食藥署說表示,「不過一般的非處方用藥只能緩解短期症狀,若用藥後未能改善、一停藥就又出現症狀、或長期有胃痛的問題,則應該要就醫,找出胃痛的根本原因。」而吃消炎止痛藥可能無法緩解胃痛,恐會引發腸胃潰瘍,更嚴重會胃出血,「因此藥粉們切勿自行聽信親友隨意服用藥品,以免造成胃部的傷害更加嚴重,如果有問題也都可以諮詢藥師或是盡速就醫。」
早產兒比例增至10% 每3名就有1名呼吸困難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近年來台灣新生兒人數雖逐年下降,但早產兒的比例卻呈現上升趨勢,從2008年的8.8%,到2018年最新統計已逼近10%,也就是說每十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名可能提早誕生!這些早產兒因未足月便出生,器官發育仍未成熟,經常伴隨許多疾病風險,呼吸問題更是早產寶寶在出生後面臨的第一個關卡。早產兒基金會董事許瓊心醫師表示,肺部是身體最後一個發育成熟的器官,胎兒在母體內時肺部本身並沒有呼吸功能,氧氣的獲得與二氧化碳的排除都藉由胎盤與母體交換來完成,直到出生後肺部才會開始正常運作,若胎兒提早出生,肺部發育不全,可能沒有辦法生成足夠的表面張力素,進而使肺泡塌陷,影響呼吸中樞功能。過去研究統計顯示,呼吸窘迫症候群是最常見的早產問題,28至34週出生的早產兒中,每三個就有一名可能會出現呼吸窘迫症候群問題,且隨著妊娠週數愈少、發病機率就愈高,24至28週出生的早產兒發病機率約80%,若是妊娠24週以內出生的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機率更高達90%。 許瓊心醫師提到,多數早產兒在剛出生時,皆需要額外的氧氣供給,或使用不等程度的呼吸器來幫助順暢呼吸,照理說,為了減輕肺部及吸氣肌肉的負擔,呼吸器應該要與病人自主呼吸的節奏同步,但因早產兒的呼吸型式多變,機器設定和調整不易,經常出現呼吸器與早產兒呼吸不同步的情況,有時嬰兒想要進行吸氣動作,呼吸器卻無法正常啟動。荷蘭研究統計發現,幾乎每位使用呼吸器輔助的早產兒都曾遇過與呼吸器不同步的狀況,且平均發生頻率可達33%,嬰兒看似仍能完成呼吸動作,但肺部和吸氣肌肉卻容易間接受損,甚至衍生成肺傷害、慢性肺疾病等併發症。許瓊心醫師表示,為了降低病人和呼吸器發生不同步,現已出現許多新型輔助設計,其中「神經調節輔助呼吸(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 NAVA)」模組,不同於一般呼吸器強硬控制病人的呼吸動作,NAVA模組透過橫膈膜電位導管,監控病人的橫膈膜活動,進而協調呼吸器以對應病人大腦及肺部的活動,將呼吸自主權交還給病人。許瓊心醫師進一步分享,多項國內外對照實驗發現,相較於一般呼吸器,NAVA模組可以較準確偵測病人的呼吸狀態,並且減少近50%的呼吸器不同步情況,讓早產兒可以順暢地完成每一下呼吸動作,也可以減少對肺部造成的傷害,且臨床使用結果也顯示,在NAVA模組輔助下,可以減少早產兒使用呼吸器輔助的時間,也可以讓早產兒提早拔管、提早離開加護病房。為守護早產兒肺部健康,本次台灣悅廷和有限公司(Getinge)透過早產兒基金會將價值達250萬元的橫膈膜電位導管,轉贈給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台中榮總及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等五間醫院的新生兒科中心使用,並提供多組NAVA模組至各中心,盼能幫助改善呼吸器與早產兒呼吸不同步的狀況。
「胡椒水」教育洗手重要性!芬蘭爸親做「神奇實驗」獲網讚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除了戴口罩外,醫生及防疫專家也強調「勤洗手」也是非常重要的。芬蘭有一名爸爸用了一個科學實驗來教導女兒「洗手的重要性」,透過實作看實驗結果,確實更容易讓孩子牢牢記住。芬蘭一名爸爸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並在臉書PO出影片,他將一個裝滿水的碗放在桌上,水中均勻撒滿胡椒,再準備另一碗肥皂水,接著他要女兒將手指放入胡椒水中再拿出,只見女孩的手指沾滿了胡椒;之後爸爸要她將手擦乾淨,再將手指放進肥皂水中,接著放到胡椒水裡,在手指放入的那一課,胡椒竟神奇的自動散開,女孩的手指完全沒有沾到任何胡椒。(圖/翻攝臉書)此實驗是有關水的表面張力,肥皂水或洗手乳內都含有界面活性劑,會破壞水的表面張力,導致胡椒因受力平衡受到破壞,會遠離界面活性劑,才會整個散開,由此可知肥皂是很好的清潔劑。影片曝光才短短的時間,就吸引破百萬人次觀看,還有2萬多人轉發,網友也紛紛留言「這個實驗當成教材實在太好了」、「我家的4歲孩子也不懂為什麼要一直洗手,看完影片他也懂了」、「今天在幼稚園實驗給孩子看,真的是太棒的教育了!」
16歲嫩妹「肛門長菜花」醫一看:處女膜還在!病毒溫床曝光
一名16歲少女尚未有過性經驗,但竟染上菜花,被家人帶到醫院求診;醫生檢查後發現她的肛門外側確實長了俗稱菜花的「尖頭濕疣」,但她的處女膜確實還在,讓父母相當錯愕。醫生表示,少女可能是在泡湯或使用公用馬桶時,因皮膚傷口不慎接觸到病毒,才會造成感染。詹景全替少女檢查,發現她的處女膜還完整存在。(圖/健康2.0臉書)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任詹景全表示,人類乳突病毒(HPV)可能經由黏膜或傷口而傳染;這名病患雖然還是處女,但可能是因為泡湯才會導致感染。他表示有些溫泉提供椅子可坐下沖澡,但卻可能因為過於潮濕而成為細菌、黴菌和病毒滋生的溫床。詹景全表示,若要泡湯的話,最好能使用自己的毛巾,「墊在屁股下面,再坐在位置上。」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則表示,溫泉池、公共浴池等處,水中的皮屑、細菌和病毒,會因為表面張力作用而浮在水面上;很多浴池跟家庭用的浴缸一樣,是從底部排水,最髒的水會一直泡在身上,對身體並不好。江守山也提醒,許多營業場所不一定會在陽光下曝曬毛巾,而是大量烘乾,但不見得有添加除菌藥物,做到徹底消毒。江守山表示許多大浴池的排水設計和家庭浴池一樣在底部,讓病菌一直留在水面上。(圖/健康2.0臉書)詹景全指出,HPV已有多達200種的分型,還陸續有新的發現,高危險型有許多癌症如陰莖癌、子宮頸癌、陰道癌、呼吸道癌、食道癌、口腔癌等,都因感染過HPV而增加罹患的風險;低危險型則像是性病、雞眼、病毒疣、小肉瘤等。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表示,大約有6、7成的民眾都會感染過HPV病毒,但因有免疫力,大部分病毒在1年之內會被清掉,「比較少的人才會帶著病毒這樣,終身帶原一樣。」他提醒,若突然出現異常分泌物、不正常出血等狀況,需特別留意。
抽電子菸得肺病關鍵 美研究指出是維生素
近來電子菸大流行,造成了許多問題,其中像是造成俗稱「爆米花肺」的阻塞性細支氣管炎,加拿大的17歲少年,抽了含有四氫大麻酚(THC)的調味電子煙5個月後就罹患「爆米花肺」,一度靠呼吸器活命,還住院一個多月,而最近有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發現,可能是「維生素E醋酸酯」(Vitamin E Acetate)在搞鬼。外媒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16州共51名電子菸相關肺病的病患後發現,裡面有48人的肺部都含有維生素E醋酸酯,可能證明了這個物質就是使人生病的罪魁禍首。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首席副主任Anne Schuchat表示,維生素E醋酸酯常被添加在四氫大麻酚(也就是電子菸菸油)當中,通常這種產品都是非法的,研究發現使用含有該成份的菸油,會造成肺部無法維持表面張力,導致塌陷的狀況產生。而在台灣目前許多人使用電子菸,尤其在未成年的學生族群特別嚴重,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因此未來將要如何管制,可能要考驗政府的能力。
耳朵進水靠甩頭解決 物理學者警告可能造成腦損傷
洗澡時不小心,或是游泳時耳朵進水,都會讓人覺得很「阿雜(台語)」,有些人選擇甩頭的方式想把水弄出來,但物理學者警告,「這樣做可能造成腦損傷!」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及維吉尼亞理工大(Virginia Tech)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在2019年11月舉辦的「第72屆全美物理學會流體科學年會」上發表相關研究,團隊在研究時將CT掃描後的人體外耳道形狀3D化,用玻璃管製成「人工耳道」等,做出和人耳幾乎相同的模型。研究團隊模擬甩頭動作的力學表現,結果發現小孩子甩頭時,人工外耳道承受的重力加速度是「10倍」,已經達到造成腦部損傷的速度,而大人則因為外耳道的發育已完全,再加上「已知道輕重」,危險度就明顯下降。研究團隊也提供將水份去除的方法,就是「將幾滴酒精或醋低入耳內」,因為酒精及醋的表面張力比水低,這樣水就比較容易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