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生產
」 製造業 經濟部 工業生產指數 台經院 半導體台經院上修全年GDP至3.85% 孫明德:經濟成長「內外皆溫」
受惠於全球AI熱潮,國內半導體廠商擴充先進製程和高階封測產能,製造業廠商對未來經濟前景維持樂觀,外需則有全球終端需求回升及新興科技應用產品需求,讓出口表現優於預期,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發布最新預測結果,對台灣2024年經濟成長模式維持「內外皆溫」的看法不變,預計2024年國內經濟成長率為3.85%,較上次預測上修0.56個百分點。2024上半年全球景氣維持擴張,隨著通膨持續下降,美國聯準會可望調降利率,有利歐美需求穩定成長;日本因日圓持續走貶,增加企業進口成本與民眾消費壓力;中國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雖達5.0%,但房地產市場疲弱且消費復甦緩慢,使官方維持寬鬆政策以維持經濟動能。台經院表示,台灣以外銷為主的製造業表現分歧,石化原料供過於求、半導體成熟製程競爭壓力仍大,僅高階晶片及人工智慧伺服器有所表現,令製造業生產指數與外銷訂單金額均較上月下滑,故製造業對當月景氣表現看法轉差。不過在內需部分,受惠於6月股市屢創新高,加上缺船、缺櫃和塞港推升運價,且旺季需求提前推升出口貨量增加,有助於金融相關服務業與運輸倉儲業看好當月景氣表現。預料今年經濟成長仍以民間消費為主要支撐,但因比較基期墊高,貢獻度不如 2023 年,預測全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2.92%。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會再往上走一些,因為美國選舉完畢,中國也將提出新的五年規劃,東南亞或南亞將有投資帶動,台灣的AI投資明年也將持續投入,經濟維持穩定擴張,但要注意「靠一個人的武林不是好事」,希望熱度能從高科技轉向傳產、服務業,讓產業發展能百花齊放會更好。因為展望未來,全球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像是年底美國總統大選將對全球政經發展帶來關鍵性影響、綠色科技補貼競賽和中國產能過剩引發全球貿易摩擦升溫、AI需求是否如預期強勁等,這些因素都將影響台灣貿易與投資表現。
連3紅!AI熱潮推升 工業與製造業生產指數連3月正成長
連3紅!經濟部統計處24日發布5月工業與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增16.06%、16.7%,主要受惠AI、高效運算需求暢旺,不過機械、汽車則從正轉負,傳統產業仍受景氣回升步調緩慢影響,經濟部產發署表示,針對傳產持續關懷協助,同時設有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提供單一窗口讓企業諮詢,並提供轉型輔導。展望未來,6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增幅可望拉大,較去年同期成長12.5%至17.3%,第2季增幅約14.7%至16.3%,上半年增幅則在10.4%至11.2%。台廠軍容壯大,也吸引海外大廠爭相來台設資料中心,Google、亞馬遜、微軟後,傳出蘋果也有來台設置資料中心的打算,可望在年底前宣布這項投資計畫。5月工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呈現雙位數成長,其中5月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各年增29.31%、31.84%,兩者皆因AI、HPC需求,帶動12吋晶圓代工、主機板持續成長,以及DRAM、晶圓測試、IC設計等產品訂單續升而增產,以及手機鏡頭訂單成長、半導體檢測設備、零組件等生產上揚。至於基本金屬業受業者庫存回補需求增加以及比較基期低,因此年增7.24%;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因下游客戶回補庫存,以及塑膠需求回穩,加上去年因廠商產業檢修導致比較基期較低,因此年增4.87%。統計處指出,機械設備業受景氣回升步調緩慢影響,年減0.26%,企業對設備投資持保守觀望態度,導致其他通用機械、零組件等相關產業的訂單遞延或者縮減,不過半導體大廠擴增產能抵銷部分減幅。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9.09%,則因為燃油小車受電動車款銷量提升排擠,部分汽車零件則受歐美客戶庫存去化不一減產,但因為電動轎車受惠新車款熱銷增產抵銷部分減幅。5月工業生產指數主要受AI需求強勁拉抬成長動能,傳產除比較基期低的產業呈現正成長,其餘多為負成長;產發署官員表示,針對傳產持續關懷及協助,只要企業有需求可以與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聯繫,會以單一窗口協助,同時提供品牌、品質的輔導,以及諮詢、訪視、診斷的方式進行協助。產發署指出,為鼓勵傳產可以持續研發出比競廠更好的產品,同時提供傳產技術開發計畫,成果都相當亮眼,另外傳產也有許多隱形冠軍,產發署2年會選拔1次,希望找出更好的隱形冠軍作為借鏡。
臺泰經貿發展新境界!泰國EEC成為臺灣AETCDA 唯一戰略合作夥伴
昨(18)日東協經濟貿易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榮義博士與東部經濟走廊辦公室秘書長朱拉博士(Mr. Chula Sukmanop, Ph.D.)於泰國曼谷確認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基於雙方互惠互利、共創榮景之目標,促進臺灣與泰國經貿關係、產業交流與商務拓展,以臺泰國際高度、增盡資源運用、促進跨國產業合作與創生多元模式。東協經濟貿易文化發展協會(ASEAN Economic, Trade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AETCDA、以下簡稱AETCDA)與泰國東部經濟走廊辦公室(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 Office of Thailand, EECO、以下簡稱EECO)對未來產業發展具有極大共識。此次在AETCDA理事長吳榮義博士率領副理事長陳宥誠、副理事長王弘萍、秘書長朱耿宏,以及財務長陳立錩等人特地專程飛抵泰國曼谷EECO,確認彼此成為戰略夥伴關係,攜手推動臺灣新南向有效對接泰國4.0與EEC之實質效益的產業合作。AETCDA副理事長表示投資EEC打造綠色能源與智慧城市(左至右:ARTCDA理事長吳榮義博士、副理事長陳宥誠、EEC秘書長朱拉博士)(圖/東協經濟貿易文化發展協會提供)臺灣AETCDA理事長吳榮義博士談到,我們AETCDA係臺灣非營利之公益性協會。AETCDA成立宗旨係促進經濟、貿易、文化、教育、醫療、觀光、農業、漁業、畜牧業等產業發展;同時引介官、產、學、研各界資源,推廣先進的管理策略與經貿成功經驗,協助臺灣產業跨國發展、立足全球市場。東部經濟走廊辦公室秘書長朱拉博士(Mr. Chula Sukmanop, Ph.D.) 說到,EECO係政府機構、直屬泰國總理府,由總理擔任董事會主席。他特別強調AETCDA係我們EECO在台灣唯一認可的戰略合作夥伴。因此,我們更倚重AETCDA並全力協助EECO在臺或全球推廣、宣傳、招商引資與發展,佈署EEC全方位、現代化與競爭力的核心區域,擴散經濟外溢效果。AETCDA副理事長陳宥誠表示,將優先租賃 EEC 5-8 平方公里(3,000-5,000 Rai)的土地進行投資開發,使用綠色能源,從基礎建設階段開始發展,進而開發成永續產業和智慧宜居城市,吸引臺灣半導體及數位投資歐洲經濟共同體地區的產業一同進入EEC。臺灣AETCDA理事長吳榮義率團至泰建立雙邊經貿關係(圖/東協經濟貿易文化發展協會提供)AETCDA秘書長朱耿宏強調,AETCDA與EECO 確認了彼此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AETCDA將全力推動EECO,落實臺泰戰略合作新模式,進而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泰國EEC位處東南亞中心廊帶,擁關鍵戰略優勢,現已逐步佈建整合海陸空三大交通系統,並提供全球企業多項外資優惠措施,助泰國從製造業生產基地逐漸轉型為科技創新、多元模式、服務業導向之經濟動能,成為東南亞成長的主要引擎。AETCDA理事長吳榮義、副理事長陳宥誠一行商談「PTT泰國國家石油股份公司」合資事宜(圖/東協經濟貿易文化發展協會提供)臺灣是泰國經濟轉型最重要力量之一,泰國政府非常歡迎臺灣前往當地投資,同步期盼導入臺灣在電子產業、生物科技、食品研發和農產業上的技術與資金。AETCDA理事長吳榮義博士率團,並於17日參訪洽談泰國第一國營企業「PTT泰國國家石油股份公司」合資事宜,同時旗下EVme電動車隊將導入數位車牌管理系統,服務泰谷蘇凡納布國際機場6,500萬名旅客接駁需求,助日後EEC連結空路運輸基礎設施「泰國蘇凡納布–烏打拋機場高速鐵路計畫 」,迎接逐年攀升的旅客量,臺泰跨國旗艦合作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首頁
AI帶動資訊電子需求 Q1製造業產值4.41兆元終結連5黑
經濟部統計處昨(17日)發布今年首季製造業產值並指出,受惠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成長,激勵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增強,今年第一季製造業產值約4.41兆元,年增4.56%,結束2022年第四季以來連續五季負成長。展望未來,新興科技的應用可望持續挹注,有助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溫。統計處表示,在資訊電子產業方面,電子零組件業產值年增11.76%。其中,積體電路業因AI與高速運算需求強勁,挹注12吋晶圓代工持續增產,產值攀升至8890億元,年增14.06%。面板及其組件業也因大尺寸面板產品價格高於去年同季,產值增加至1181億元,年增9.99%;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受惠AI浪潮,加上部分產品客戶回補庫存及手機鏡頭訂單挹注,帶動伺服器等產品接單暢旺,產值增加至3393億元,創歷年同季新高,年增27.21%。至於傳統產業方面,化學材料及肥料業、機械設備業之終端需求仍未明顯回升,主因是全球復甦力道緩慢,加上部分石化產品受國外產能開出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分別年減5.70%及2.29%,不過減幅已逐季收斂。基本金屬業因去年農曆年前備貨效應提前,加以上年同季業者規劃多條產線停機調節產能,比較基數偏低,年增1%;汽車及其零件業在電動轎車、客貨兩用車新車款訂單成長,汽車用零件國內外需求增加,以及大型貨車因市場需求下滑調節減產交互作用下,產值年增0.99%。由於產值會受價格波動影響,若剔除價格因素按產量觀察,2024年第一季製造業生產指數87.26,年增6.22%。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持續受高利率、通膨起伏不定,以及美中科技爭端延續、地緣衝突風險升高等不確定因素干擾,但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拓展,對國內半導體高階製程、伺服器等相關供應鏈生產持續挹注,有助於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溫。
AI加持! 2024第1季製造業產值4.4兆結束連5季負成長
今年話題性最強、含金量最高的就是AI!經濟部17日發表2024年第1季製造業產值統計,提到受惠於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成長,激勵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增強,讓今年第1季製造業產值4兆4194億元,較上年同季增加4.56%,結束連續5季負成長。台灣製造業從2022年第四季開始陷入負成長,經過一整年的消化庫存,加上現在強勁的AI概念需求,經濟部數據顯示,在資訊電子產業方面,電子零組件業產值較上年同季增加11.76%,其中積體電路業因人工智慧與高速運算需求強勁,挹注12吋晶圓代工持續增產,致產值攀升至8890億元,年增14.06%,面板及其組件業亦因大尺寸面板產品價格高於上年同季,致產值增加至1181億元,年增9.99%;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受惠AI浪潮,加上部分產品客戶回補庫存及手機鏡頭訂單挹注,帶動伺服器等產品接單暢旺,產值增加至3393億元,創歷年同季新高,年增27.21%。不過在傳統產業方面,化學材料及肥料業產值3704億元,機械設備業產值2025億元,都因全球復甦力道緩慢,終端需求仍未明顯回升,加上部分石化產品受國外產能開出、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分別年減5.70%及2.29%,不過減幅已逐季收斂。汽車及其零件業產值1221億元,則為歷年同季新高,季增加0.99%,主因為電動轎車及客貨兩用車新車款訂單成長。經濟部表示,目前全球經濟持續受高利率、通膨起伏不定,以及美中科技爭端延續、地緣衝突風險升高等不確定因素干擾,但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拓展,對國內半導體高階製程、伺服器等相關供應鏈生產持續挹注,有助於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溫。證交所最新數據也顯示,除了14家金融控股公司,以及未申報的廷鑫及昶虹,台灣上市公司第一季總營收8.69兆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3065億元,增幅3.65%,第一季稅前淨利8638億元,年成長2189億元,增幅33.94%;貢獻獲利成長產業主要為航運業、電腦及週邊設備業及半導體業等三大產業。第一季獲利衰退產業主要為電器電纜、塑膠工業及建材營造。
AI領頭結束連6季負成長! 經部:製造業指數87.21「是好消息」
經濟部統計處23日公布3月的工業生產與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其中3月的工業生產指數為92.76,年增3.99%,製造業生產指數92.49,年增4.01%。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成長,但其他傳統產業回升力道仍不足;不過好消息是,第1季製造業生產指數87.21,較上年同期增加6.16%,結束連續6個季度負成長。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像是化學材料、基本金屬、塑橡膠等減幅縮小,基本上是好消息,希望終端需求快速回升,成長速度就會更快,AI的浪潮目前還是持續,AI穩住之後,再來就是等傳統產業回升,整個態勢就會更明朗。經濟部預估,若終端需求回溫速度加快,4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成長的機率仍高,可望年增11.1%到16.4%。若以產業類別來分,電子零組件3月的生產指數年增13.27%,主因是12吋晶圓代工在高速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之強勁需求帶動下持續成長,加以IC設計、印刷電路板、主機板、DRAM等產品受惠客戶積極拓展應用領域及拉貨動能回升而增產所致。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則為15.15%。 但基本金屬業年減5.69%,主因是國際鋼鐵市場需求仍疲,加上低價進口鋼品干擾;化學材料及肥料業 年減8.23%,也是受國外產能開出競爭影響,加上部分石化廠設備定檢後重啟時間遞延,影響下游生產鏈所需之原料供應而減產;機械設備業年減9.91%,主因是全球經濟復甦力道緩慢,企業機械設備採購動能仍弱;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9.87%,受市場年後買氣趨緩影響,加上部分汽車零件外銷接單減少所致。3月批發業營業額為1兆681億元,較上月增加29.4%,批發業營業額年增4.6%,其中機械器具批發業受惠人工智慧及雲端運算需求擴增,推升相關零組件出貨動能,年增20.5%;但建材批發業因用鋼產業買氣疲弱,加以鋼價低於上年同月,年減11.2%;食品、飲料及菸草批發業年減4.0%,主因工作天數較上年同月減少;家用器具及用品批發業年減4.7%,主因是家電及清潔用品買氣偏弱所致;藥品及化粧品批發業因上年同月部分疫苗及藥品進口數量較多,比較基期偏高,致年減4.3%。不過零售業營業額則是維持成長,年增0.7%,其中電子購物因業者持續祭出促銷活動,加以販售品項愈趨多元,年增6.4%;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受惠展店及春夏新品上市,帶動營收成長5.5%;藥品及化粧品零售業年增3.4%;汽機車零售業則因上年同月缺料緩解,墊高比較基期,年減4.5%。經濟部統計處22日也公布外銷訂單數據,3月金額471.6億美元、年增1.2%翻紅,但前3月外銷訂單總額1333.2億美元,年減2.1%,則為第7季負成長。
2月電力景氣燈連3綠!半導體用電年增14% 台綜院:電子業復甦態勢明朗
台綜院周五(22日)發布二月電力景氣燈號,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少,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年減1.21%;不過累計一至二月全國產業用電量年增3.73%,主要受惠人工智慧(AI)和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拓展,半導體及相關產業用電需求增加,帶動整體產業電力景氣燈號連續第3個月亮出綠燈。台綜院表示,今年初以來,由於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擴展,台灣對外貿易改善,製造業生產動能回升。2月適逢農曆春節假期,製造業用電需求較去年同期減少;但服務業因節慶效應,用電量不減反升,抵銷部分用電減幅,並支撐經濟成長表現。進一步觀察半導體業,台綜院指出,因應數位轉型和AI商機,晶圓代工、先進封裝需求激增,且5奈米、3奈米等先進製程需求強勁,產能維持高利用率,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發展。二月半導體業用電量,較去年同期呈爆發性成長14%,燈號續呈綠燈,半導體業景氣復甦態勢已逐漸明朗,並預估電子業營運將逐季走升。觀察產業表現,電子科技產業生產動能強勁,包括半導體業、光電材料業、電腦電子與光學製品業等,不受春節效應影響,2月用電量皆較去年同期成長;反觀傳統產業,包括化學材料業、塑橡膠業及機械設備業等,受國際終端需求疲軟及春節假期雙重因素,用電量大幅滑落。整體來看,2月因農曆春節長假,製造業用電需求較去年同期減少,不過服務業受惠節慶效應,用電量不減反升,抵消部分用電減幅,並支撐經濟成長表現;整體電力景氣燈號續亮綠燈,2月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則為5.1%。展望未來,台綜院指出,全球經濟、利率走向及通膨前景等不確定性風險仍高,後續須持續關注對產業影響力道。
AI強勢發展+年前備貨效應 1月工業生產指數終結連19黑
經濟部29日公布1月工業生產統計,受惠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挹注,以及農曆年前備貨效應,加上去年1月適逢農曆春節,比較基數偏低影響,1月工業生產指數91.83、年增15.98,製造業生產指數91.68,年增16.63%,雙雙結束連續19個月負成長。資訊電子產業方面,受惠人工智慧與高速運算等應用持續拓展,加上 IC 設計、大尺寸面板在去年同月比較基數偏低下呈現增產,致電子零 組件業年增10.73%;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則受惠人工智慧應用及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暢旺,加上手機鏡頭訂單成長,年增35.30%。傳統產業中,因客戶年前備貨需求增加,廠商趕工出貨,加上去年同月部分產線歲修以及春節假期基數較低因素,帶動基本金屬業年增 19.80%、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增8.88%、機械設備業年增19.41%;汽車 及其零件業則年增42.52%,主因汽車零件受惠內外銷訂單增加,加上 電動轎車持續熱銷所致。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成長步伐仍受高利率,以及美中科技爭端、俄烏 戰爭、以巴及紅海衝突等因素干擾,惟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科技持續拓展,加上半導體高階製程訂單挹注,可望推升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升。
吳欣盈辯論會信心喊話「我先贏」 凸顯自己是唯一財經背景
2024大選唯一場副總統辯論會(1日)下午2時登場,民眾黨候選人吳欣盈在申論階段先自我自介紹,信心喊話她名字的台語就唸做「我先贏」;吳欣盈表示,她是唯一有實務財經背景的候選人,台灣應該多一點經濟,少一點藍綠惡鬥的政治口水,政府與民間攜手,重回到亞洲四小龍時代,「經濟向前行 台灣才會贏」。吳欣盈說,台灣的產業發展不平衡,收入往高科技產業傾斜,服務業和傳統製造業生產力低,賺不到錢;批發零售、餐飲、物流、勞工做的流血流汗,卻沒錢賺、沒飯吃;年輕人不敢結婚生子,更無力買房,對未來不抱希望,藍綠都沒有責任嗎?她說,服務業薪水不漲的原因,就是ECFA的服貿部份被綠營擋下,台灣青年就業市場受到限縮。吳欣盈表示,兩岸ECFA和全球的「自由貿易協定」,都禁止勞工「跨越邊境移動」;入境工作的幹部,政府都有嚴格管制,不應該誤導民眾,綠營擋住台灣賺錢的機會。她問,民進黨可以為了選票,欺騙選民到這種程度嗎?「藍綠都說要拚經濟,也說要提升產業,但這8年為什麼台灣的經濟卻未見改善?」吳欣盈指出,自己是第一個提出「碳稅條例草案」、要求政府建立「十年碳定價路徑圖」,以及接軌國際最低稅負制,就是為了要打造台灣成為「亞洲科技中心」,如同荷蘭在歐洲的地位一樣。此外,她也提出中央銀行法修法,推動主權基金,要幫台灣人民賺錢,藍綠兩黨都說要拚經濟,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就是無法改善就業環境?不懂如何開源,無法提升國家競爭力。吳欣盈表示,台灣正處在關鍵的時刻,已經沒有時間浪費,日本有「失落的30年」,台灣其實也失去了20年,20多年來,民眾的生活有變好嗎?台灣還有多少個20年?錯誤的政策跟貪污一樣可怕,讓年輕人賺不了錢,買不起房子,生活中還缺錢、缺電、缺蛋、缺疫苗,缺缺缺成為2023年的關鍵字。因此她呼籲民眾,台灣需要的是理性、科學、務實的總統,以新專業翻轉舊體制。
全球經濟恐陷「美中不足」困境 台經院:2024台灣經濟會比今年好
經濟部25日公布11月工業生產指數為92.19,年減2.48%;製造業指數92.38,年減2.18%,兩指數都已連18個月負成長,預期2023年全年較去年大減逾12%。不過,經濟部表示,隨著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擴展,加上農曆年前備貨需求逐漸釋出,12月製造業生產指數估計年減4%到年增0.3%,有機會拚轉正。台經院則分析,明年全球經濟恐陷「美中不足」困境。明年製造業將有更好的展望,經濟部表示,目前一些AI伺服器還停留在資本財,屬於企業面使用,但商機會慢慢釋放到消費端,例如AI的PC、手機出現,應用會愈來愈廣,可撐起製造業動能。不過,經濟部提醒,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美中科技爭端等地緣政治風險續存,恐拖累全球經濟復甦步調,抑制我國製造業成長力道,需密切關注並審慎因應。另台經院公布11月景氣動向調查,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3.2點,連2個月下滑,服務業與營建業測驗點則上揚;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警示,全球經濟成長率原為2.2%,下修0.3個百分點,明年經濟將面臨「美中不足」,因為「美」國、「中」國大陸下滑較多,甚至學術機構預測美國僅保1。孫明德直指,聯邦基金利率5%、房貸利率7%,美國民眾卡債破兆、美國國債破34兆美元,明年美國民間消費才真正面臨挑戰;他認為,先前美國升息的副作用會在24個月後引發最大影響,也就是落在明年第2季,美國廠辦違約率將漸增、消費能力無法擴增。走過疫情、製造業庫存去化低迷,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2024年台灣經濟會比今年好,我國經濟成長率將重回全球平均之上。
電力景氣指數連5月亮黃藍燈 台綜院:國內景氣谷底反彈
台灣綜合研究院調研之電力景氣指數(EPI),13日公布11月份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估值,台綜院長吳再益表示,11月仍為負成長1.30%,經模型轉換,11月份經濟成長預測值為5.0%。累積1~11月全國高壓以上用電量較去年同期衰退3.23%,電力景氣燈號為代表轉向的黃藍燈,為今年7月起的連續5個黃藍燈,顯示國內景氣處於谷底反彈的階段。台綜院電力景氣指數(EPI)預測11月經濟成長5.0%,第四季成長5.2%。(圖/台綜院)台綜院指出,今年上半年延續全球通膨遲滯與升息壓力等不利影響,國際終端需求疲弱,國內生產動能萎縮,產業用電量縮。排除2月春節之外,1~8月全國產業用電皆為負成長;7月起產業用電顯著增加,成長跌幅收斂,電力景氣燈號由藍燈轉向為黃藍燈。「第二季起受惠疫後民間消費反彈力道湧現,經濟成長率也由負轉正」,吳再益指出,第三季起AI熱潮及旺季備貨效應,推升製造業生產動能,經濟成長有所起色;估計第四季將因去年同期低基期,以及消費持續暢旺,墊高經濟成長表現。因此台綜院預測11月經濟成長5.0%,第四季成長5.2%。各行業別用電部分,台綜院指出,由於疫後消費型態由商品轉向服務,國內製造業上半年用電量多呈雙位數衰退,整體景氣未見復甦訊號。下半年受惠AI熱潮及旺季備貨效應,推升電子科技業生產動能,半導體、光電材料及元件業、電腦電子與光學製品業等產業用電漲勢大增,部分抵銷化學材料業、塑橡膠製品業、機械設備業等傳統產業用電衰退。傳統產業用電表現續呈偏弱格局,仍陷谷底未見明顯反彈跡象。吳再益指出,製造業當中的半導體業,自7 月起電力景氣燈號由衰退的藍燈轉為向上趨勢的黃藍燈,產業景氣出現拐點,有望築底回升。
全球景氣「U型」復甦 台經院:10月製造業續亮黃藍燈
台灣經濟研究院30日發布10月製造業景氣指標,受惠於人工智慧AI等需求帶動、製造業廠商看好未來的比例增加,景氣信號值分數升至11.59分,創近1年半新高,但燈號仍是連續4個月的黃藍燈、顯示景氣仍舊低迷。台經院日前曾下修2023年經濟成長率至1.43%,不過預估2024年成長率可望達3.15%,當時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分析,全球包含台灣,經濟將呈「U型」走勢,且「底部可能久一點」,全面性復甦恐要等到明年上半年,且要看國際需求;要注意中東地緣政治風險、美中科技爭端延續及通膨等變因,可能拉長全球經濟復甦腳步。數據顯示,包括美國、歐元區、中國及日本等地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皆在收縮,顯示全球製造業仍處低迷階段,所以台灣也受到全球終端需求復甦乏力影響,出口、外銷訂單及生產指數等指標呈負成長。台經院表示,在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方面,全球通膨及升息效應延續,終端需求依舊低迷,筆電、手機、網通等接單續減,但因AI及雲端服務需求增加,帶動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呈雙位數成長,推升需求面指標表現。展望未來,美歐10月經濟數據轉弱,中國房地產相關指標持續低迷,影響投資表現,但以國內製造業景氣率先下滑的資通訊產品,目前已出現回溫跡象,加上第四季年終假期消費旺季帶來備貨需求等有利因素下,可望維繫國內製造業生產動能。
最長衰退期!工業生產指數連16黑 下月力拼轉正
經濟部23日公布9月工業生產指數89.60,年減6.72%,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88.81,年減7.01%,都為連續16個月負成長,陷入最長衰退期。累計前9月,工業生產指數與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15.48%、16.07%,整體大環境需求沒有改善,全年負成長已經成為定局,將創連續第2年衰退。經濟部統計處預期10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恐年減7.0%至年減2.8%。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坦言,今年備貨潮和去年同期相比較為偏弱。但他強調,若保持今年月增上升速度,加上去年低基期因素,工業生產指數有機會在10月轉正,且歐美耶誕節拉貨以及亞洲農曆年前批貨潮,相關效應也可望第4季顯現。惟黃偉傑直言,以巴衝突使地緣政治風險增加,時間如果拖長,其他產油國家也牽扯進來,可能擴大影響範圍,就像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推升產品價格,讓之前各國在抑制通膨的努力大打折扣,影響消費動能。經濟部23日同時公布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統計。受惠於疫後復甦,中秋節商機9月零售業營業額3747億元,年增6%、餐飲業營業額為835億元,年增15.8%皆創歷年同期新高。至於批發業9月則受到全球經貿動能低緩、終端市場需求疲弱,營業額1兆683億元,年減3.8%,為連續11個月負成長。台綜院23日發布9月台灣整體產業電力景氣指數及經濟預測。9月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年成長率為1.05%,整體產業電力景氣燈號續呈「轉向」的黃藍燈,結束自去年7月份以來用電負成長現象(排除春節因素)。台綜院指出,全球經濟復甦力道遲緩,廠商投資保守,製造業生產動能受到抑制,惟年底旺季備貨效應、AI新興應用商機,以及去年同期用電基期低等因素影響,9月國內產業用電轉為正成長。惟預測第3季經濟成長率為2.2%,低於主計處8月份公布的2.54%。
吃喝救經濟! 統計處:工業生產指數連16黑唯獨餐飲業創歷史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23日發布多項經濟數據,由於全球經濟復甦仍未明朗、終端需求疲弱且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9月的工業生產指數為89.6、衰退6.72%,製造業生產指數88.81、衰退7.01%,這2個數據都是連續16個月負成長,延續最長衰退紀錄;然而同一時間,內需卻強強滾,9月的餐飲業營業額為835億元、年增15.8%,累計今年1至9月營業額為7672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最高紀錄,年增高達22.6%。統計處表示,電子零組件業衰退9.38%,主因為終端電子產品需求疲弱,半導體供應鏈持續調整庫存,客戶下單趨於保守,累計1至9月較去年同期衰退21.92%。機械設備業衰退14.44%,累計1至9月較去年同期衰退18.77%。不過因為有雲端資料服務需求,以及AI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加速擴展,帶動伺服器生產上揚,讓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的生產指數123.05,續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3.93%。同樣上升的還有汽車及其零件業,年增0.53%,因為多款新車改版上市熱銷,帶動電動轎車、客貨兩用車增產,累計1至9月較上年同期增加1.55%。而表現最好的還是零售餐飲業,零售業9月營業額3747億,年增6%,其中食品飲料與菸草零售業因中秋節應景食品及禮盒需求暢旺,加上去年中秋節備貨時間比較早,所以年增高達兩位數,為12.7%;累計今年1到9月的零售業營業額3兆3535億,年增7.7%。因為中秋節連假的出遊與逛街潮,餐飲業9月營業額835億,年成長15.8%,飲料店業也年增11.3%;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因航班客運人次成長,帶動空廚餐點需求,年增29.9%。統計處看好接下來還有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年終銷售旺季,零售及餐飲業也有百貨通路等週年慶高峰期,再加上國慶連假的聚餐與出遊商機,預期營業額可望延續成長態勢。
台綜院:9月產業用電年增1.05% 終結14個月負成長
台灣綜合研究院周一(23日)發布9月台灣EPI電力景氣指數及經濟預測。9月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年成長率為1.05%,整體產業電力景氣燈號續呈「轉向」的黃藍燈,並結束自去年7月份以來用電負成長現象(排除2月份春節因素)。此外,台綜院預估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2.2%,低於主計處8月份公布的2.54%。台綜院說明,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包括「自用發電設備自用電量」與「台電高壓以上產業用電」。其中,自用發電設備發電量去年受國際煤價飆漲,成本大增,去年9月自用發電減幅逾20%,創歷年第二大跌幅,雖部分自用發電設備減發電量轉向台電購電,但整體產業用電仍為負成長。隨後受台電修正收購合格汽電共生電能措施、國際煤價回落、民間消費暢旺及用電低基期等因素,今年7月起,汽電共生自用電量年成長轉負為正,9月較去年同期增加0.46%;其中,製造業用電減少0.37%,服務業用電增加4.17%。推升全國產業用電成長率。國內經濟部分,台綜院指出,受全球經濟復甦力道遲緩,導致廠商投資保守,製造業生產動能受抑制,但隨著年底旺季備貨效應、AI新興應商機,以及民間消費持續暢旺與用電低基期因素下,國內產業用電轉為正成長。預測9月經濟成長率為2.5% ,第3季經濟成長率為2.2%,低於主計處8月份公布的2.54%。台綜院分析,隨著全球通膨持續降溫,各國央行升息循環逐漸進入尾聲,不過,美國第3季經濟數據持續展現韌性,預期政策利率維持高檔時間延長,經濟復甦速度放緩,此外,中國冷復甦加上全球製造業仍低迷等因素影響,終端需求仍顯疲弱。9月國內產業用電主要受惠汽電共生自用電量低基期,以及消費支出持續暢旺而推升用電成長轉正,尤其半導體業、光電材料與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等電子業,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有顯著成長。展望第四季,電子各產業去化庫存接近尾聲,在AI應用強勁需求帶動下,科技業基受惠便可望回補庫存。不過,國際景氣仍受貨幣緊縮影響,生產動能將有所放緩,加上近期美中科技戰已從技術管控擴展到投資管控,台灣半導體業受牽動的態勢,後續應審慎評估對經濟影響力道。
8月工業生產連15黑 零售餐飲一枝獨秀撐起市場經濟
美食救經濟!經濟部統計處23日公布多項數據,受全球景氣復甦遲緩,終端需求疲弱,加上產業鏈庫存調整時間延長,工業、製造業生產指數都是連續第15個月負成長,續寫史上最長;累計今年前8月工業生產年減16.49%、製造業年減17.1%;批發業連續10個月負成長,然而零售業營業額為3736億元,再創歷年同月新高,且連續24個月正成長;餐飲業8月營業額898億元,也是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4.3%、連續16個月正成長。最新工業生產統計數據顯示,8月工業生產減少10.53%、製造業生產指數90.74,年減10.70%;以資訊電子業為例,因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需求疲弱,半導體供應鏈仍在調整庫存,讓電子零組件業年減16.78%,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則受惠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暢旺,以及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擴展,生產指數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2.83%。傳統產業中,因全球景氣展望不佳,終端需求遲滯,廠商設備投資縮減,讓機械設備業年減16.65%;而汽車及其零件業年增1.30%,是因為業者積極促銷,部分新車款買氣熱絡,且政府正在推動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而增產。而批發業8月營業額為9861億元,年減5.0%,主因還是通膨及升息壓力影響全球經濟,但零售業8月營業額為3736億元,年增4.3%,就是疫情緩和後,民眾消費動能回升,有夏季出遊與中元節等節慶商機挹注,總計1至8月的營業額為2兆9788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7.9%。餐飲業8月營業額898億元,也比去年同期成長14.3%,其中餐館業年增15.1%,主因受惠暑假旺季、父親節及七夕情人節聚餐商機,加上展店效應挹注所致;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受惠旅運需求暢旺,航空餐需求擴增,年增56.9%。綜計1至8月營業額為6836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23.5%。
製造業生產指數持續負成長 經濟部分析回應了
工業生產各月指數與年增率經濟部昨公布5月工業生產指數85.03、年減15.73%,製造業生產指數為84.22、年減16.42%,雙雙滑落呈現連12黑;經濟部統計處預估,6月製造業可能持續負成長,預估上半年製造業生產指數將較去年同期下滑,年減幅度介於18.2%至18.9%。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指出,接下來消費電子新品上市、AI科技應用,有助於拉抬製造業生產動能;若觀察業別,電子零組件等仍呈雙位數衰退,但汽車及其零件年增率高達29.44%,推估與歐美新車上市,帶動售後維修需求回溫有關,黃偉傑認為,該數據近期出現翻轉現象,市場是否穩定回溫,仍需多一點時間來觀察。台經院昨也同步公布5月景氣動向調查,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續2個月下降、至89.3點,服務業微增、營建業再次轉為下滑格局;台經院表示,邊境解封帶動內需,餐飲服務業持續暢旺,而外銷數據最壞情況已經過了,製造業廠商對下半年展望樂觀,台經院也觀察,科技業庫存去化已見到曙光,下半年景氣將優於上半年。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分析,國際主要預測機構上修全球、美國和日本的經濟成長率,不過,美國去年暴力式升息,幅度是21世紀以來最快,因為短短1年間,利率從0%上升到5.25%,警示上半年美國銀行倒閉、債信等金融危機,下半年仍可能會再複製,不要因為美國暫時停止升息而掉以輕心。統計處公布的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已連吞12個月負成長,黃偉傑指出,部分行業跌幅已有收斂,考量5月工作天數增加等季節性因素影響,景氣是否落底仍要持續觀察,除汽車及其零件年增率由負轉正外,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等,年減幅度也縮小為0.8%。
連11黑!製造業生產指數創4年來新低
經濟部昨日發布4月工業生產指數為76.40,年減22.86%;製造業生產指數75.85,年減23.52%,指數皆創2019年3月以來新低、連續11月負成長。累計前4月工業生產指數與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18.37%、19.13%。經濟部表示,資訊電子產業方面,因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軟,供應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壓低相關零配件訂單動能,致電子零組件業年減31.10%,電腦電子產品光學製品業年減14.01%。傳統產業,在市場消費動能萎縮,廠商設備投資意願下滑,加以持續庫存去化,廠商採歲修或計畫性減產因應,致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基本金屬業、機械設備業分別年減19.37%、11.57%、24.72%。經濟部預估,5 月製造業生產指數75.51到79.51,年減幅度在25.1%到21.1%。另經濟部昨日同步公布批發、零售與餐飲業營業額。受惠於清明連假和母親節檔期,4月零售業營業額為3697億元、餐飲業營業額815億元,分別為年增7.5%、31.4%,皆創歷史新高。累計前4月營業額零售業1兆4777億元、餐飲業3368億元,也都是歷年同期新高,年增率分別為6%與20.5%。
半導體產業優勢+台商回流 台灣去年人均GDP達32811美元超越南韓
經濟部統計處昨(28日)發布當前經濟情勢概況,表示因半導體產業優勢,加上台商回流,台灣近10年平均每年經濟增長3.2%,優於韓國的2.6%,兩地人均GDP差距急速縮減,加上韓圓貶值幅度較大,2022年台灣人均GDP為32811美元,超越韓國的32237美元。台韓皆為高人口密度經濟體,經濟發展模式與產業結構極為類似,近年台灣經濟增長速度較快,近10年平均每年經濟增長3.2%,優於韓國的2.6%。以台韓近年經貿發展比較分析,關鍵因素包含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占GDP比重上升,以及製造業各業別成長力道高於韓國,兩國人均GDP差距急速縮減。經濟部統計處指出,台韓均以出口為導向國家,製造業地位舉足輕重,觀察兩國產業結構變化,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占GDP比重由2013年29.1%上升至2022年34.2%,增加5.1%,南韓則由27.8%降至25.6%,減少2.2%,我國製造業占GDP比重增加,南韓則下滑,兩國趨勢相反。觀察兩國製造業各業別的附加價值結構比,統計處指出,台韓產業均聚焦於電子及精密儀器,南韓雖以電子及精密儀器業居大宗,但占比27.5%較我國低。南韓整體製造業10年平均成長2.8%;我國主要集中在電子及精密儀器業,2021年占製造業54.8%,2013至2021年平均成長8.7%,優於整體製造業5.5%。2022年台灣受惠於半導體具有領先制程優勢,带動產業鏈需求暢旺,維持貿易順差514億美元;但韓國受疫情影響,加上進口能源價格高漲,反轉為貿易逆差478億美元。國際預測機構S&P Global於18日公布最新預測,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2.3%,為2021年以來最低。國內經濟因全球經濟受通膨及升息壓力影響,終端需求仍顯低迷,供應鏈持續消化庫存,3 月出口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年減19.1%、15.2%。展望未來,雖5G、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雲端資料中心,以及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持續拓展,有助挹注接單動能,惟全球經濟前景仍面臨通膨、美中科技戰等多項不確定因素干擾;隨疫情影響淡化,業者推出促銷活動催生買氣,帶動門市客流量提升,且宴席及聚餐需求持續回溫,均有助於增加消費意願,預期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將持續擴增。
央行示警「7大不確定因素」牽動台灣經濟 缺水恐衝擊半導體晶片產業
亞洲開發銀行預估台灣經濟成長率放緩至2%,甚至有專家直言可能更差,而中央銀行也點出攸關台灣經濟成長的7大不確定因素,其中點名缺水問題若不解決,可能衝擊經濟活動。根據中央銀行3月下旬公布的經濟預測,估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2.21%,和去年的2.45%相比,今年的經濟成長動能明顯放緩。央行表示,全球需求不振確實對台灣景氣造成影響,但今年應可維持溫和成長的腳步,只是得留意7大不確定性,其中國際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就有5項,分別是主要經濟體通膨降溫速度、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緊縮力道與高利率水準的持續期間、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程度、美歐銀行危機事件的外溢效應,以及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風險增添大宗商品供應變數。國內方面則有2大不確定性,分別是疫後特別預算執行成效,以及南部水情舒緩時點。央行表示,隨著疫情衝擊鈍化、民眾外食、旅遊與交通等支出可望持續增加,且防疫管制措施持續鬆綁與邊境開放,跨國旅遊回溫,均有助民間消費成長。而疫後特別預算除了普發現金,可以帶動民間消費進一步擴增,對於外國觀光客來台旅遊,產業升級轉型也有補助;央行認為,今年經濟成長仰賴內需,疫後特別預算對於消費、投資的帶動成效是否如期達標,將左右今年經濟表現。值得注意的是,南部水情持續吃緊,可能影響後續經濟成長動能。央行提醒,若缺水問題持續,可能衝擊國內製造業生產及民生經濟活動。因為全球消費者使用的許多產品都依賴於台灣公司製造的半導體晶片。全球最高端的晶片約有90%在台灣生產,這些晶片對呼吸機和智能手機等各種產品至關重要,晶片行業對台灣的整體經濟貢獻很大,但需大量的水來清洗晶圓。為確保供水,台灣政府去年停止了對7.4萬多公頃農田的灌溉,台灣政府還每周2天暫停對3個縣市居民和企業供水,在乾旱地區,包括半導體製造商在內的大量工業用戶被要求減少13%的用水量;髮廊和洗車行等非工業用戶則被要求減少20%的用水量,但若是水情持續拉警報,恐怕最後還是會影響晶片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