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速度
」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流感搭新冠」死亡率大增 專業醫師擔憂:過年恐現高峰
全球近期都出現流感肆虐與新冠病毒蔓延的問題,而這兩個病症如果混和感染的話,會提高重症與死亡率。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表示,在台灣這邊近期也出現類似的事情,而且他也十分擔心在過年期間會出現高峰。黃軒醫師在FB發文表示,COVID-19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流感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也就是患者同時感染COVID-19和流感病毒的人數增加了。就有研究人員也表示,如果和單獨感染COVID-19或流感病毒相比,「雙重感染」會顯著提高嚴重疾病和死亡率的可能性。黃軒也引述2022 年發表在ScienceDaily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研究人員拿只感染 COVID-19的患者相比,COVID-19和流感同時感染的患者中,需要使用呼吸器維生的重症患者增加了四倍以上,其死亡率是僅單獨感染COVID-19或流感患者的2.4倍。黃軒醫師也解釋,當兩種病毒都入侵身體時,它們會爭奪細胞資源,甚至會各自劫持了無數的細胞作為大量複製病毒的機制流程。這種雙重攻擊會使免疫系統不堪重負,導致更強烈的發炎反應,專家認為這些可能導致:1.病毒複製增加兩種病毒的複製速度都更加速、更快,導致病毒𠄘載量(viral load)更高,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症狀。2. 肺組織損傷加重兩種病毒的合併同時會對肺細胞,造成更大傷害,可能導致嚴重肺炎,什至呼吸衰竭和死亡3.免疫功能受損兩種病毒引發的強烈免疫風暴的反應(cytokines storm)會消耗資源,削弱身體抵抗繼發感染的能力。黃軒醫師也表示,如果要避免蟲感染,目前仍可透過疫苗接種、戴口罩與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來避免,尤其是疫苗,接種 COVID-19 和流感疫苗至關重要。流感疫苗每年更新一次,以針對循環的不同突變的病毒株,因此請確保您接種covid 19的疫苗是最新版本的。
下一個魔王1/瑯琊病毒致死率估40% 感染醫:一定會突變「恐人傳人」
新冠疫情尚未停歇,卻已有許多新病毒蠢蠢欲動!中國大陸再度出現名為「瑯琊」的新病毒,致死率推估為40%,目前已有35位感染者,感染科專家警告,如果瑯琊病毒未來適應人體的免疫系統,一旦發展成人傳人的疾病,恐怕會如同現在流行的新冠疫情一樣,在全球大規模擴散。根據國際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8/4發表的文章,中國山東、河南發現新病毒,出現動物傳人的案例,命名為瑯琊病毒(Langyavirus、LayV),已有35例急性症狀的感染者,主要症狀為發燒、乏力、咳嗽、厭食、肌痛、噁心、頭痛、嘔吐,並伴有血小板減少、白血球減少異常,及肝腎功能受損。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表示,瑯琊病毒屬於副黏液病毒科(family Paramyxoviridae),在針對25種動物檢驗,其中鼩鼱(俗稱錢鼠)的血清陽性比例最高,推測可能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瑯琊病毒的近親是立百病毒(Nipah virus),在孟加拉、迦納和印度都曾爆發疫情,甚至在印度醫院曾爆發過院內感染,被認為有人傳人的能力,而立百病毒的死亡率約為40%。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目前瑯琊病毒尚未出現人傳人的證據,但由於感染人數還不夠多,所以研究人員還無法下結論。感染權威黃立民醫師表示,瑯琊病毒容易突變,未來可能造成人與人的傳播,現階段要趕緊做好圍堵工作。(圖/報系資料庫)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動物病毒可傳給人類並不罕見,但瑯琊病毒為RNA病毒,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若RNA病毒主要宿主為哺乳類動物如錢鼠,會比宿主是鳥禽類更有機會突變,也更有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黃立民警告,中國山東、河南兩省已有35例感染者,需要提高警覺,因為瑯琊病毒未來突變後,若更適應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可能造成大規模擴散,初期一定要做好圍堵,他認為中國大陸需需做出完整疫調,才能判斷風險高低,當地民眾也要盡量避免可能的感染源。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則認為,雖然瑯琊病毒的近親立百病毒致死率高達40%,但並不代表就是瑯琊病毒真正的致死率,而且致死率高的病毒傳染力通常不會太強,無需過度恐懼。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也表示,瑯琊病毒目前尚無人傳人證據,但國內已著手建立實驗室核酸檢測方式,預計1周內建立檢測方法,若有需要也會納入監測重點項目。
新冠病毒加速變異 中國已出現10種Omicron變異株
據《第一財經》報導,自今年7月6日,西安確認中國首例感染Omicron BA.5變異株的本土病例以來,截至7月17日的不到兩周時間內,中國多地已報告了多達10種Omicron 變異株。新冠病毒的加速進化也引起科學家們的擔憂。7月17日,成都通報,最新一輪疫情基因測序分析,感染者感染的是Omicron 型變異株BA.2.12.1,在大陸國內本土疫情數據庫中尚未發現同源序列。BA.2.12.1是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最先發現的,為BA.2變異株分支,但傳播性較BA.2高出23%至27%。BA.2.12.1一度成為美國主導的流行株,不過後來被BA.5逐步替代。目前在美國,BA.5已經佔到了65%以上的新病例。另外,在甘肅蘭州最新一輪疫情中,監測到了Omicron變異株BA.2.38,該變異株也是BA.2變異株的分支,近期在印度流行。在截至7月2日的30天內,BA.2.38佔據了印度約30%的新增病例。中國本土監測到的其他Omicron變異株還包括上海、天津和青島報告的BA.5.2.1變異株;廣州、佛山和北海報告的BA.2.3變異株;廣東、上海和臨沂報告的BA.2.2變異株;西安報告的BA.5.2變異株;大連報告的BA.5變異株以及天津報告的BA.2和BA.4變異株;珠海報告的BA.5.1變異株。值得關注的是,以上所有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都為境外流行的毒株輸入中國的。例如上海首次監測到的BA.5.2.1變異株,就是今年5月首次在比利時發現的,並在歐洲多個國家傳播;BA.2.3變異株也是美國首次發現的。一位公共衛生專家表示,「這意味著我們仍然應該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動態清零政策。發現輸入性的疫情擴散,就要及時撲滅。」按照中國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要求,對入境人員進行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在截至7月17日的一周內,中國平均每天報告了390例本土新增新冠病例,較前一周的340例有所增長。然而對於多地的疫情,流行病學調查都尚未發現病毒感染來源。報導稱,在今年3月開始的一輪中國疫情中,大部分人感染了Omicron BA.2變異株。而在過去的幾個月裡,Omicron已經進化出更多的變異株,病毒傳播速度也更快。例如首次在南非發現的BA.4和BA.5變異株就比BA.2有大約13%至15%的傳播優勢,並且還可以逃避BA.2的免疫力。有病毒學家介紹稱,雖然這些變異株的名字各異,但都屬於Omicron,從病毒結構來看差別不大,病毒傳播過程中,平均每個月大約出現2個左右的氨基酸位點變化,基本特性相似,免疫反應也差不多。儘管從目前真實世界報告的數據來看,無論是BA.2.12.1、還是BA.2.38或者BA.5變異株,都顯示它們並不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疾病,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放鬆警惕,因為這些變異株逃避免疫的能力會導致大量的再感染,而且由於它們的傳播速度很快,也可能會加速新的變異。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發佈的最新數據,在BA.2和BA.2.12.1流行的情況下,接種兩劑mRNA疫苗對抗新冠重症的有效性大幅降至24%,而接種第三劑加強疫苗對抗重症的有效性可提升至52%至69%。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指出,「數據顯示,從病毒感染細胞的情況來看,Omicron的致病力下降了,但病毒的複製速度增加了,而且病毒仍在不斷地變異和進化,這可能會導致現有疫苗的保護力下降,已經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徐建國認為,感染的人越多,病毒變異的幾率也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病毒變異速度很快,一些變異株的抗原性可能會發生變化。」他表示,「所以我們一定要尋找新的方法和技術,切切不能大意,應該高度警惕疫情的發展。」
女兒確診…老公、兒子有症狀「一路陰到底」 專家解謎「天選之人」真相
確診人數越來越多,不少人會在出現症狀或是身邊有人染疫時,透過快篩看自己是否確診,不過卻有少數人雖然出現類似症狀,也有接觸史,但快篩始終呈陰性。美國《紐約時報》科學版記者摩耶(Melinda Wenner Moyer)透露,1歲女兒確診,兒子、丈夫雖有症狀,但連續7天快篩都是陰性,而自己則沒任何症狀,讓她相當困惑。摩耶(Melinda Wenner Moyer)表示,約2周前1歲女兒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在第一時間,自己已做好全家人都會感染新冠病毒的準備。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摩耶說,「我從未出現症狀或檢測呈陽性。」至於她的11歲兒子出現新冠病毒典型症狀,包括頭痛、疲勞、喉嚨痛和流鼻涕,而丈夫則是喉嚨痛和鼻塞,但連續7天檢測都沒有驗出陽姓,甚至PCR也是如此。她開始在想,「我的丈夫和兒子會不會感染了新冠病毒,儘管沒有檢測出陽性?或是感染到一些會導致同症狀的病毒?不過這點被醫師說不太可能。」之後摩耶詢問專家的意見,專家提問,是否有接種疫苗。對此摩耶回答,自己和丈夫都接種了疫苗,並且也接種了加強劑,至於孩子雖有接種疫苗,但尚未接種加強劑。約翰霍普金斯中心的免疫學家Gigi Gronvall表示,這是一個相關的問題,因為如果你接觸了導致新冠的病毒,如果你接種了疫苗,你的免疫系統就會啟動得更快,這種快速反應改變了之後發生的一切,首先快速的免疫反應減慢了病毒的繁殖和傳播速度,這就是疫苗的作用,使其在入侵者無法控制複製之前領先於入侵者。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微生物學家Juliet Morrison則認為,由於病毒在接種疫苗的人體內複製速度不快,因此他們在接觸新冠病毒後不太可能檢測出COVID陽性,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將病毒載量保持在檢測水平以下。Juliet Morrison說,「妳的丈夫和兒子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他們的疫苗免疫系統很好地避開了感染,以至於他們的鼻子或喉嚨裡沒有足夠的病毒蛋白來檢測呈陽性,最終呈陰性,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那麼具有傳染性。」不過摩耶仍有疑問,丈夫和兒子從未檢測出陽性,但為什麼他們仍有不舒服症狀。專家表示,即使接種疫苗的人體內沒有大量病毒,他們也會出現強烈的COVID症狀。Gigi Gronvall說明,這是因為這種疾病的許多症狀包括發燒、不適、流鼻涕、疲勞等,是由免疫系統對病毒的反應引起的,而不是由病毒本身引起的。至於為何摩耶沒有任何症狀,Juliet Morrison分析,也許是摩耶的免疫系統很快就抵抗了病毒,以至於摩耶沒有機會感到不舒服。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病毒學家Raul Andino表示,在了解新冠病毒如何影響身體時,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人們可能因許多不同的原因而有不同的經歷,「病毒有可能在妳丈夫、兒子未經檢測的部分身體中複製。」他也提及,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胰腺、心臟、大腦、腎臟和其他器官中複製,儘管疫苗接種可能會降低病毒傳播到呼吸系統外的機會。摩耶表示,專家也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從未檢測出陽性與尚未檢測出陽性之間是有區別的,當人們接種了疫苗時,他們的免疫系統已準備好迅速將其擊退,而且他們通常比未接種疫苗的人更早出現症狀,例如在檢測呈陽性前幾天,因此,當人們在出現症狀幾天後才接受檢測時,他們的陰性結果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感染新冠病毒。最後摩耶說,「沒有人真正知道我、我兒子或我丈夫發生了什麼事,目前我們一家都已經完全康復了,我們家發生的事情的謎團繼續困擾著我,但擁有如此溫和的經歷更為重要,為此我們要感謝我們接種了疫苗。」
兒童染Omicron恐遭病毒入侵腦部 7大症狀曝光
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續延燒,雖然感染Omicron大多為輕症,但也有不少死亡案例。新北先前有名男童染疫病逝,近日基隆也有一名2歲男童高燒42.4度確診,經轉院仍不幸過世。對此,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指出,Omicron和流感不同,即使病毒的致病性較低,但傳染性很強的病毒也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和死亡。吳昌騰醫師在臉書粉專透露,Omicron傳播力很強, 目前重症至少有2大類型,包括嚴重的哮吼以及病毒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香港研究發現,Omicron病毒在上呼吸氣道中的複製速度更快,在肺部複製速度較慢。感染24小時後,在支氣管中的複製速度超過Delta病毒和原始病毒株的70倍;感染48小時後,在呼吸道組織中的傳播水平也高於 Delta病毒。至於美國兒童醫院研究,Omicron引起的哮吼,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類固醇及腎上腺素的頻率更多,有時情況會很嚴重,可能導致病人自身免疫系統失調,也就是「細胞因子風暴」。醫師擔心孩童感染Omicron,導致病毒入侵腦部。(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吳昌騰表示,新冠肺炎主要是一種呼吸道疾病,但許多患者表現出神經系統症狀,因此Omicron的出現,了解腦部感染的途徑變得更加緊迫,只是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在大腦中的病毒,如果不複製並且不誘發炎症,幾乎沒有負面影響,但是到達腦幹呼吸中樞時,會導致病人出現急重症的風險,盜汗、噁心和食慾不振的症狀也會增加。吳昌騰說明,新冠肺炎併發的腦膜炎、腦炎和急性脊髓炎,最初表現的常見症狀,像是發燒、頭痛、新發抽搐或肢體無力,但腦部感染詳細的機轉,仍要後續的研究說明,尤其家中有嬰兒和幼兒的家長,更是要特別注意。
機師爆群聚恐是染上Delta 專家:校園匡列不夠
長榮航空繼1名機師檢出Delta後,又有2名機師、1名機師小孩染疫,指揮中心不排除感染Delta的可能。由於機師小孩病毒複製速度快,專家認為感染Delta的機率高,只匡列同學、家長可能不足,應回溯開學前1、2天的接觸者,否則一旦Delta在社區蔓延,人口密集度高的桃園恐無法像屏東那麼「幸運」,屆時加速疫苗施打已來不及,得再加強疫情警戒才足以因應。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機師因接種過疫苗,病毒複製速度不快,但機師小孩接觸爸爸後染疫,短短幾日Ct值就變為11,帶有很高的病毒量,加上爸爸曾赴芝加哥,當地許多人都感染Delta,推測這起群聚案可能是Delta引起。周百謙表示,Delta不同於英國變異株(Alpha)、武漢原始株會有味覺喪失、發燒等反應,且年輕人多無症狀,加上活動力高,很可能不知不覺中就把病毒傳出去,包括美國、日本等都是如此。針對此案,衛生單位現已匡列校園接觸者集中檢疫或居隔,但他認為只框校園力道不夠,須往前回溯小孩開學前1、2天的接觸者,才能避免漏網之魚。由於桃園人口密集度高,周百謙擔憂,此次Delta若侵入社區,恐怕不會像屏東那麼「幸運」,在未具完整保護力的易受傷族群上可能引起連鎖效應,屆時靠加速疫苗施打也來不及,須加強警戒,才能有效控制疫情。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Delta來勢洶洶,一定會進入台灣,且打過疫苗也會感染,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社區中阻絕病毒傳播。他呼籲衛生單位設立篩檢站,把有風險的學生限制在一定區域內,一天篩1次,篩到4、5次才能安心。
Delta病毒超強傳播力從何而來? 學者找到關鍵原因:複製速度快到嚇人
印度Delta變種病毒超高的傳播能力讓各國專家驚愕,研究人員也一直想知道為何該變種病毒的傳染力會如此驚人,近日中國大陸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表論文,指出Delta病毒的「自我複製速度非常高」,導致病患體內的病毒含量高,再加上潛伏期也較其他病毒株短,造成它能夠快速傳播。根據《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大陸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學家陸靜(Jing Lu)與其研究團隊,觀測廣州去年感染Delta變種病毒株的62名患者,每天測量他們體內的病毒載量,以便了解病毒如何隨著時間變化,並將數據與感染原始SARS-CoV-2病毒株的63名病人進行比較。研究團隊發現,Delta變種病毒株複製的速度比原始病毒株快上2至3倍,病人呼吸道內的病毒含量也因此會倍增為原始毒株的1260倍,潛伏期還會從6天縮短至4天。專家指出提升人口篩檢頻率是防範Delta變種病毒株擴散的重要手段。(示意圖/林士傑攝影)香港大學流行病學家考林(Benjamin Cowling)補充說明,由於病毒會在短期間內複製出大量病毒,再加上較短的潛伏期,代表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患者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傳染給更多人,並且可能在被感染後更早開始傳播病毒,因此提升人口篩檢頻率、提出更適當的防疫干預措施相當重要。此外,報導也指出,瑞士伯爾尼大學學者Emma Hodcroft對於上述研究結果表示同意,並且表示關於Delta變種病毒株還有許多問題尚未得到解答,例如Delta是否會造成比原始病毒株更嚴重的病症?也不知道它逃避人體免疫系統的能力是否更高,需要更多專家投入研究。
Delta變種病毒複製速度比原版快上千倍 研究顯示「傳染力提升225%」
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憑藉著超強的傳播力,目前已經入侵全球超過100個國家,甚至成為全球主要感染新冠肺炎的病毒株。而近日有外媒報導指出,Delta變種變種病毒株的傳播力比原本的新冠肺炎病毒還要強上225%,同時中國也有一份研究報告表示,Delta變種病毒株在患者體內呼吸道中的自我複製速度,比原版病毒快上千倍之多。中國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日前在病毒基因分析論壇「virological」發布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在5月21日至6月18日廣州爆發Delta變種病毒的本土案例時,研究人員針對62名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患者進行分析,同時也與2020年年初感染病毒的患者徵狀進行比對,發現Delta變種病毒在感染的過程中,就具備有傳染能力。而研究人員也透過分析發現,Delta變種病毒會在患者的呼吸道內快速的複製增生,速度是原本新冠肺炎病毒的1000倍,速度十分的驚人。但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也注意到,由於Delta變種病毒的會讓患者更快具備傳染能力,在患者感染後4天就可以透過僅測發現Delta變種病毒的存在,而原本的新冠肺炎病毒至少要經過6天,才能被相關篩檢過程檢驗出。而根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8日的報導,就曾指出Delta變種病毒株不僅傳染速度快,在病患體內增生的速度也十分的快速。報導中指出,Delta變種病毒株的傳播力比原本新冠肺炎病毒快上225%。美國疾控中心(CDC)主任瓦倫斯基 (Rochelle Walensky) 表示,Delta變種病毒株會在疫苗接種率滴下的國家或地區中快速的傳播,目前僅能仰賴讓民眾接種授權疫苗來避免感染、住院,或是因為重症而死亡。
29%新冠病毒樣本出現D614G變異!WHO:20%人有抗體也不夠
新冠肺炎自爆發疫情以來已造成全球1100多萬人確診、52萬4千多人死亡,然而因為新冠病毒變異速度過快,疫苗和治療藥方至今尚未有突破性的進展。3日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娜坦(Soumya Swaminathan)表示,研究室發現新冠病毒D614G變異,「就會加速病毒複製」,目前科學家已對該變異進行監測。WHO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表示,其實2月份就已發現D614G變異,研究顯示29%的新冠病毒樣本都出現了該變異,這不是新的變異,帶有該變異的病毒已在歐洲及美洲傳播,但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其會導致更嚴重的病情。根據《路透社》報導,WHO在3日的記者會上提到,即便有20%的人擁有抗體,新冠病毒還是能以相當快速的方式傳播,此外也會加速病毒的複製速度,使感染力更強。WHO突發衛生事件計劃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則表示,即便有20%的人有抗體,病毒還是有辦法快速傳播。此外,依照目前全球血清抗體陽性人群比例,若出現第2波感染,可能也無法有足夠的量可以提供。WHO秘書長譚德塞也在3日的會議上指出,預計2週內WHO臨床試驗中的新冠病毒治療藥物就可以得到初步的測試結果,希望民眾可以對結果保持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