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作息
」 中醫 運勢 熬夜 皮膚 中風張惠妹演唱會「瘦出新高度」!網友翻出她的「超強鏟肉秘訣」2招必學!
有去參加昨天阿妹演唱會的粉絲,大家都說張惠妹穿上華美戰服,真的每套都美出新高度!難許多怪網友又再度翻出阿妹的運動飲食減肥菜單,尤其想從大象腿瘦出鉛筆腿的女孩必學!低碳飲食結合進食前喝溫開水張惠妹的飲食習慣以高蛋白和高纖維食材為主,例如青菜、海鮮和牛肉,同時嚴格限制澱粉攝取。此外,她每次用餐前都會喝一杯溫開水,這不僅能幫助促進代謝,還能減少進食量。她還將每天的用餐時間限制在下午3點之前,以確保熱量攝取在可控範圍內,幫助身體更快進入燃脂狀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運動、練唱與規律作息為了提升體能和舞台表現力,張惠妹在跑步機上進行歌唱訓練,結合運動與練習,不僅增強心肺功能,還能模擬演唱會時需要邊唱邊動的情況,讓她的表現更加穩定。此外,她保持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習慣,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有助於體力恢復和新陳代謝的提升,進一步達到瘦身效果。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6旬婦每晚皮膚癢到醒來! 醫曝「慢性搔癢」成因與治療
60歲張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婦,過去三個月持續感到身體多處皮膚搔癢,特別是在夜晚症狀加重。儘管多次使用抗過敏藥物和潤膚乳,癢感卻沒有明顯改善,晚上常被癢醒,多次抓破皮膚,甚至導致皮膚感染。每五人就可能有一人曾發生慢性搔癢 其病因多樣複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主任柯玫如指出,這種情況稱為「慢性搔癢」,是指持續六週以上的搔癢,並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睡眠和心理健康。根據研究,慢性搔癢的終身盛行率約為22%,也就是每五人中就可能有一人在其生命中的某個階段遭受這種困擾,並且年齡越大盛行率越高。慢性搔癢的病因多樣且複雜,可分為 皮膚性搔癢(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病引起)、神經性搔癢(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系統性疾病搔癢(見於肝臟疾病、腎臟疾病或甲狀腺疾病等患者)、心因性搔癢(可能與焦慮或抑鬱等心理因素相關)、找不到明確病因的特發性搔癢。因應病因多樣 慢性搔癢治療首重個人化柯玫如建議,尋找專業皮膚科醫師,透過臨床經驗與專業知識,準確區分不同類型的搔癢,方能對症下藥。慢性搔癢針對病因的個人化治療是關鍵,常見以下幾種方式治療:局部治療:潤膚乳液或乳霜,有效減少皮膚乾燥引起的癢感。局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針對發炎性皮膚病效果顯著。全身治療:抗組織胺藥物,常用於蕁麻疹或過敏性搔癢,但對某些搔癢疾病效果有限。神經調控藥物:對神經性癢感有明顯效果。新型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如IL-31拮抗劑、IL-4/IL-13拮抗劑或JAK抑制劑,為難治性搔癢提供新的治療選擇。紫 外光光線治療:是慢性搔癢患者的重要治療選擇,特別是針對某些對藥物反應不佳或藥物使用受限的患者。日常保養更不可少 搔癢持續發生應盡快就醫柯玫如也提醒,選擇適合的潤膚乳液或乳霜,每日塗抹,保持皮膚潤澤,避免過熱的水溫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潔劑或穿著粗糙衣物,另外盡量避免搔抓皮膚,維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飲食、規律作息,並減少過度緊張或壓力,才能達到最好效果。若癢感無法緩解,應及時找皮膚科醫師就醫,接受專業評估與治療。
健保延長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年限!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治療更有保障
【健康醫療網/林韋彤、林宗憲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已攀升至112年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五名,其中有三成患者在確診時已出現癌症轉移。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楊明昕指出,臨床上通常會透過抽血檢測患者的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簡稱 PSA),若指數異常偏高,可能代表罹患攝護腺癌,需進一步安排相關檢查。然而,由於攝護腺位置深藏於肛門與直腸之間,且早期症狀如頻尿、排尿困難等,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相似,民眾往往難以察覺病情,導致許多患者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楊明昕醫師表示,不少患者因症狀輕微而延誤就醫,直到骨痛或其他不適出現時,才確診為高風險晚期癌症。這也讓癌症治療的挑戰更加嚴峻,尤其是對於已出現癌細胞轉移的患者,治療手段的選擇與效果成為重要的課題。健保放寬給付條件!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治療年限延長至三年自113年8月1日起,針對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的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藥物,健保給付年限由原本的兩年延長至三年,這項政策改變讓許多患者受惠。對於因健保限制而停藥的患者,只要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於三個月內未出現病情惡化,便可申請續用一年。楊明昕醫師說,過去許多患者在兩年療程結束後,不得不中止用藥,這對病情控制造成很大影響。如今隨著健保政策的擴大,他們能夠再次申請治療,延續使用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楊醫師進一步指出,這類藥物的費用動輒每月上萬元,對許多患者來說,健保的支持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也讓治療得以繼續,抑制腫瘤的進展,為患者爭取更長的生命時間。他強調,這項政策對患者及其家庭意義重大,不僅提升了生活品質,也帶來更多希望。新一代荷爾蒙治療突破抗藥性挑戰!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傳統荷爾蒙治療主要透過針劑注射,抑制腎上腺素或睪丸分泌雄性素,以阻斷癌細胞的生長。然而,當癌細胞進展至去勢抗性階段時,腫瘤的抗藥性問題會讓治療效果逐漸減弱,存活期通常縮短至不到四年。楊明昕醫師表示,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藥物能直接針對腫瘤細胞的雄性素受體,從根本抑制癌細胞的增長與擴散,並有助於縮小腫瘤體積。根據大型臨床試驗數據顯示,這類藥物可有效降低33%的死亡風險,將患者的整體存活期可額外增加三年以上,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帶來治療新契機。三大指標 定義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的分類,有助於醫師提供更精準的治療策略。楊明昕醫師說,目前主要依據以下三大指標:1. 葛里森指數超過8分:代表腫瘤病理分化差,癌症侵略性高。2. 骨轉移三處以上:尤其是非脊柱或非骨盆腔的骨轉移,顯示癌症擴散範圍較廣。3. 內臟轉移:如肺部或肝臟遭癌細胞侵襲,表示病情已相當嚴重。當患者符合以上三項指標中的任兩項時,則歸類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需採取更積極的治療方式,以提升存活機率,延長生命時間。規律運動與健康管理 是長期抗癌的重要關鍵楊明昕醫師提醒,接受荷爾蒙治療的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可能會出現疲累、骨痛或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建議患者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例如散步或簡單的伸展運動,有助於維持體能與心理健康;此外,均衡飲食和規律作息也是抗癌過程中的重要關鍵。楊明昕醫師強調,除了藥物治療,患者的生活管理一樣重要。透過規律的健康習慣,不僅能提升治療效果,還能幫助患者穩定情緒。他呼籲民眾,若有疑似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自己的健康多爭取一份保障。
麋先生當空中飛人忙翻 曝心聲「忘記自己身處何地」
金曲樂團麋先生去年展開〈都是浪漫害的〉巡迴演唱會,短短9個月內飛越14000公里、造訪15座城市、舉行19場演出,今年以新巡演〈馬戲團運動CircUs〉再度啟航,9月首度登上台北小巨蛋,緊接著高雄巨蛋以驚人速度完售,讓熱情如火的歌迷瘋狂留言「跪求加場」,更塞爆官方信箱,私訊每天如雪片般湧入,甚至有人直接打電話到公司,掀起一波熱潮。近日,麋先生熱門歌曲〈長成什麼樣子算愛情〉MV在Youtube突破千萬觀看次數,再創一部千萬點擊佳作,而早已是千萬夯曲的〈嗜愛動物〉,日前也推出小巨蛋演唱會版Live MV,溫馨記錄下萬人合唱的震撼場面。日前鼓手逸凡在演出中度過生日,他也特別將生日願望獻給麋先生:「〈馬戲團運動CircUs〉巡演我們準備了很久,雖然沒辦法把每一首歌都搬上舞台,但我們把最棒的精華呈現給大家,希望接下來每一場巡演都能順利平安,也希望有更多的海外的歌迷來見見我們。」演出行程滿檔的麋先生堪稱「空中飛人」,日前結束台南的音樂節活動,回到台北後隔天立刻飛往上海,擔任五月天演唱會的開場嘉賓,短短24小時內穿梭3個城市,幾乎沒有休息的空檔。面對如此密集的表演行程,團員們坦言巡演時的確十分消耗體力,甚至會一時忘記自己身處何地,不過也笑說演出日都會特別注重健康飲食和規律作息,反而比日常的生活還健康,「我們五個沒有把表演當作一個工作負擔,因為學生時剛組團,玩音樂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享受,走到現在能夠帶著音樂到各地演出,是我們當初很羨慕的事情,所以很珍惜。」麋先生當空中飛人忙翻天。(圖/相信音樂提供)
女子連日加班後忽視線不清、雙腿無力 竟患罕病「多發性硬化症」
中國湖南省一名約30歲的年輕女子,因連日加班、過度勞累,竟出現視物不清、雙腿無力等徵狀,赴醫院檢查後確診俗稱「美女病」的罕病「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據陸媒《瀟湘晨報》報道,2023年2月,90後女子小文(化名)因連日加班,出現視物不清、雙腿無力、走路不穩等徵狀,到湖南省中醫院神經內科求診後,確診「美女病」,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小文複診發現各種徵狀已經得到明顯的改善。據醫生介紹,小文的徵狀是一種累及視神經和脊髓的中樞神經系統炎性脫髓鞘疾病,原因可能是連續加班後、過度勞累引起免疫力急劇下降所致。這也是近幾年來,逐漸被大家認識的一種罕見病,通常認為與遺傳、環境及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關,容易復發且致殘性高,因為好發於中青年女性,所以又被俗稱為「美女病」,其真正名稱為「多發性硬化症」。「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會讓中樞神經系統反覆出現發炎反應,偏偏疾病症狀表現差異性極大,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神經症狀,哪處中樞神經受到影響,就會出現對應的症狀,造成平衡、知覺、認知功能、運動等功能障礙。湖南省中醫院醫師提醒,為避免復發,不應隨意減藥停藥、熱刺激等。患者應盡量保持心情舒暢,不飲酒、戒煙、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堅持定期複診。過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部主任羅榮昇醫師曾對多發性硬化症進行說明,他表示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身體免疫系統會引起相關發炎反應、並展開自我攻擊。不同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情況差異大,若病灶發生於視神經,可能造成視力喪失;發生在小腦,可能會平衡失調;發生在脊髓,則會四肢無力、麻木;發生於大腦則會影響認知功能;其他常見症狀還有感覺異常、對冷熱異常敏感、疲倦、運動失常等。
沈錦豐「猛爆性肝炎」過世 醫曝「2地方變黃」快就醫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因「猛爆性肝炎」離世,讓不少生態界人士感到相當不捨。家醫科醫師陳敬睿日前在粉專表示,在醫學上其實沒有所謂爆肝的病名,比較接近的應該是急性肝衰竭,亦可稱為猛爆性肝炎,而急性肝衰竭不單單只是熬夜覺得累而已,是一種高危險性、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造成急性肝衰竭的常見原因有5大原因。●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B型肝炎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感染B型肝炎有1%的機率會引起猛爆性肝炎;A型肝炎則有約0.1%的機率,C型肝炎則較為罕見。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特別注意規律生活、均衡飲食,以避免誘發猛爆性肝炎。●藥物誘發過量服用特定種類藥物也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最常見的是主要成份為乙醯胺酚的鎮痛解熱藥物(俗稱為普拿疼)。若沒有聽從醫師建議而過量使用藥物,當藥物的毒性代謝物無法被排出時,就會造成大量肝細胞壞死而引起肝功能異常,另外降尿酸藥物、某些治療肺結核藥物等也可能誘發肝損傷。服藥應聽從醫師建議,並密切追蹤肝臟功能。●亂服草藥、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中藥和補品,也可能因含有肝毒性成分而引起急性肝衰竭。●過量飲酒若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長期大量飲酒,當身體免疫反應被誘發時,大量肝細胞發炎甚至壞死,便會造成急性肝衰竭。●代謝異常疾病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代謝疾病有雷氏症候群、威爾遜氏症、妊娠性脂肪肝等,並不常見。陳敬睿提醒,急性肝衰竭因病程發展很快,在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的黃疸時就應立刻就醫;急性肝衰竭是高危險、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不一定和長期熬夜太累有關,在台灣有超過6成的急性肝衰竭與B型肝炎感染直接相關,因此感染病毒性肝炎(A、B、C型肝炎)的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回診檢查肝機能,平時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防止肝指數飆高。
秋冬來臨!心血管疾病高峰期多留意 醫曝「致命心臟隱患」:別輕忽
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疾病位居國內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惡性腫瘤。隨著氣溫逐漸下降,秋冬季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明顯上升。為了提升大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亞東醫院舉辦「心臟守護▪健康常駐 - 不可不知的隱藏危『肌』」衛教活動,告訴你致命的心臟隱患,以幫助了解這些潛在的健康威脅。心房顫動未治療 中風及死亡風險激增社區健康發展中心主任暨心臟血管內科莊文博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問題,因心房跳動不規律,導致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至全身。根據統計,國內約有1%的人口患有心房顫動,其中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若心房顫動未得到妥善治療,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日常活動,還可能引發疲勞、心臟衰竭,甚至增加中風與死亡的風險。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心肌病變 出現這些症狀應警覺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心肌病變(ATTR-CM)則是一種少見但致命的心臟病變,對一般民眾而言較為陌生。心衰竭中心主任曾炳憲醫師解釋,類澱粉沉積症屬於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無法被代謝的蛋白質沉積在組織中,影響組織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若出現心臟衰竭,並伴隨腸胃不適、手指麻木無力、下背痛或腿部沉重疼痛等症狀,應警覺是否為 ATTR-CM 的徵兆。曾炳憲醫師補充說明,ATTR-CM可分為「野生型」及「遺傳型」。野生型通常在60歲以上開始出現症狀,若診斷後未及時治療,中位存活期約為3至5年;遺傳型則較早發病,症狀通常在50至60歲間出現,未治療的中位存活期僅約2至3年。自今年2月1日起,致命心肌病變的治療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選擇。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勿輕忽身體微小症狀院長邱冠明呼籲,應養成規律作息、控制情緒、適度運動、均衡飲食,並遠離菸酒,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他特別提醒,若出現心衰竭等症狀,切勿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
不只長臉上!台灣人近半有「背痘」困擾 醫揭背痘5大特徵
「青春痘」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面對的困擾,但據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調查,18至19歲的台灣人,有8成以上認為痘痘只要不變嚴重就可以不必看醫生,甚至多數超過青春期民眾都還有「背痘」困擾。醫師強調,背痘形成主因,不外乎是「汗液和摩擦」、「穿著緊身不透氣衣物」、「飲食不當」、「不規律作息」、「壓力」等。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22日公布2024年「青春痘認知行為調查」,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台灣超過85%的青少年有青春痘問題,但其中有8成民眾都認為痘痘只要不變嚴重,可以不必看醫生,只有2成民眾會選擇就醫。不少人會自行尋找方法,聽信坊間流傳經驗,自行採取加強清潔或任意購買及使用藥物,但若未經皮膚專科醫師完整的評估,很更容易加重青春痘狀況惡化,甚至導致嚴重細菌感染。此外,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醫師鄭惠文指出,多數人除了臉部青春痘之外,同時也飽受「身體痘」困擾。身體痘中超過3成以上為「背痘」,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面試、結婚等場合產生影響。鄭惠文解釋,背痘的成因大致與臉痘相同,其它生活上誘因很多,包含:汗液和摩擦、穿著緊身不透氣衣物、飲食不當、不規律的作息或是情緒壓力造成荷爾蒙波動等,都可能導致背痘。鄭惠文強調,許多背痘患者都是等到背部青春痘變嚴重,或形成痘疤後才開始進行搶救,但這樣不僅會造成身心、社交上的困難,後續的除疤、美容更傷荷包。因此面對背痘「越早治療越好」,若能在青春痘初期就尋求皮膚專科醫師的診斷及治療,在青春痘的控制上就能有很好的效果。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吳明穎醫師則表示,如果背部痘痘放著不理,除了美觀影響自信心,嚴重也會留下永久痕跡,因此背部肌膚保養要切記「三不二要」原則,第一個就是不要過度清潔、不要用手擠痘痘、不要去刺激痘痘,另外二要則是,痘痘是需要做處理的,痘痘也會需要一些酸類產品來幫忙做代謝,不過還是建議民眾如果有痘痘的問題,及早去找醫師諮詢才是最正確的方式。
圖書館女職員駕車離校疑癲癇發作!她高速衝撞7車釀1死4傷 成大回應了
國立成功大學林姓圖書館女職員昨(12)日下班駕車返家,疑因癲癇發作,造成1死4傷重大車禍,這名54歲成大林姓女職員,當時疑因癲癇發作駕車失控,高速連撞7車,警方除依過失致死罪嫌送辦,也將請檢方查明車禍致死原因,追究相關刑責。對此,成功大學副校長李俊璋今(13)日出面受訪,證實女職員確實有癲癇病史,但詳細調查仍有待警方調查。成大圖書館林姓女職員12日傍晚駕車返家,疑因癲癇發作釀1死4傷車禍,成功校區校門口的立牌也遭撞毀。(圖/報系資料照)這名林姓圖書館女職員自述因癲癇發作釀悲劇,今(13)日成大副校長李俊璋表示,林女在校內工作18年表現良好,有癲癇病史,也有服藥,可能因癲癇發作,研判從停車場坡道上來,就已經發作,右腳呈現僵直狀態,無法減速,導致憾事發生,學校將派人前往慰問死傷家屬。李俊璋表示,林女曾經在圖書館內有癲癇發作紀錄,也在醫院有就診紀錄,校方知道其病史,因而協助她規律作息,工作壓力不要太重;發生這樣的事情,校方相當遺憾,目前林女右大腿骨折開刀,目前正在醫院進行治療。林姓女職員昨天下午5點多駕車從校內衝出校門,從圖書館離開時,先衝撞校內的腳踏車,接著林女駕駛的銀色轎車與一輛轎車對撞後,再撞上多輛機慢車。警消獲報趕到現場救人,除了肇事駕駛林女、汽車駕駛黃男(55歲)受傷外,現場還有2名騎士(官女30歲、王男69歲)遭波及送醫,另外1名42歲電動機車蔡姓女騎士則當場死亡,未送醫。據李俊璋指出,從現場跡象來看,圖書館前有被她撞倒情形,研判林女從圖書館坡道上來右轉時可能已經發作,導致駕車方向偏移,而癲癇發作,整個會呈現僵直狀態,所以右腳踩油門,確實可能絲毫未減速就往前衝。事發後,另有網友在《Dcard》爆料,曾在上學期末被同輛車撞過,李俊璋說,針對這部分也請駐警隊調閱當時校安通報紀錄,但沒有相關紀錄,當天確實有另一件車禍,但與該名職員無關。
台灣18歲男性平均「倒縮1.2公分」 女性反增高原因曝光:肥胖恐影響
台灣18歲男性平均身高越來越低,但同年齡的女性平均身高卻是增長的,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從2017到2020年,國內18歲男性身高平均值是172.1公分,比前4年矮了1.2公分,但反觀女性的平均身高卻越來越高,最近一次調查來到161.2公分。醫師表示,男性平均身高減少跟肥胖脫不了關係。男性平均身高減少跟肥胖脫不了關係。(圖/Pixabay)根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小兒科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說法,確實近年觀察到台灣女性身高有越來越高的趨勢,這可能和女性運動風潮興盛有關,現代女性重視運動,營養也比較均衡,身高也越長越高。台灣女性身高有越來越高的趨勢,這可能和女性運動風潮興盛有關。(圖/Pixabay)至於影響身高的因素,李宏昌指出,身高和荷爾蒙分泌有所關聯,台灣青少年面對家庭、課業等多重壓力,不少人都出現身心疾病,導致內分泌失調,影響到生長激素。除了上述原因,另外還有一大問題就是「肥胖」,近年兒童肥胖率逐年增加,這和高熱量飲食、飲食以及生活作息、使用3C產品和熬夜等因素有關,而這都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若是希望孩童長高,除了補充鈣質,還須搭配維生素D、維生素C,均衡飲食搭配規律作息、增加運動,避免營業過剩造成肥胖,進而影響身高。
36歲男子夜間「頻尿」就醫 竟是嚴重糖尿病!因狂喝「1飲品」惹禍
在餐飲店工作的36歲王先生,近1年來頻尿,晚上常要起床好幾次,睡得極不安穩,就醫發現醣化血色素高達13%,已是非常嚴重的糖尿病,他卻不自知。血糖過高會出現尿糖 尿蛋白過高腎已受損衛福部彰化醫院家醫科醫師郭馨鎂說,第二型糖尿病年齡持續往下探,這起個案的王先生只有36歲,一開始因為頻尿前往泌尿科看診,但並非泌尿系統問題,轉介到家醫科,發現其醣化血色素(HbA1c)達到13%(正常值4.0~5.6%),而且已出現尿糖;微蛋白尿達42 mg/Dl(正常值小於30mg/dL)。郭馨鎂解釋,尿糖代表腎臟的腎絲球過濾液的糖過多,腎小管無法全部吸收,由尿液排出,通常血糖過高會出現尿糖;尿蛋白過高,代表腎臟受損,無法好好留住蛋白質而隨尿液排出。也就是說,這起個案的糖化血色素非常高,確診為糖尿病,而且已經嚴重到開始破壞腎臟。遺傳及肥胖體型高風險因子 喝含糖紅茶、少喝水也是肇因個案管理師邱小佳表示,在餐飲店工作的王先生,白天很少喝水,渴了就喝店家免費提供給顧客自取的含糖紅茶,這樣最省事,而且還會在下班帶回家喝,長期少喝水,以喝含糖飲料為主。 郭馨鎂指出,王先生有家族糖尿病史,其祖父及爸爸都是糖尿病患者,加上他飲食沒有節制,愛吃炸物,以含糖飲料當水喝,而且他的身材高大,體重達110公斤,屬肥胖體型,這些高危險因素釀成不到40歲就糖尿病,其來有自。糖胖症血糖難控制 器官病變機率高郭馨鎂說,根據統計80%的第二型糖尿病者有肥胖或體重過重的問題,被稱為糖胖症(Diabesity),王先生屬於糖胖症,這種患者在血糖控制上更為不易,未來出現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或合併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比較高,必須更嚴肅面對。日常這樣做 控血糖、減少腎傷害邱小佳表示,經過衛教後,王先生除了藥物控制,也同時改掉喝含糖飲料的習慣,每天喝3000毫升以上的水,每天下班運動,嚴格執行飲食管理,規律作息,如此才比較可能控制血糖,也才能減緩腎臟的傷害。
長期便祕恐致頭痛、肩痠,還可能變腸癌! 中醫師「這樣調理」促腸蠕動
41歲蔡女士近五年來排便非常不順,一週一次是家常便飯,最長曾達兩週,排便時要非常用力才偶爾大出小硬便。這可能和她容易緊張、做生意壓力大、生活不規律有關,久而久之,便秘成了一種習慣,有時會引起腹痛、頭痛,很不舒服。女性便秘比例高 推測與這些因素有關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說,蔡女士經胃鏡和大腸鏡檢查沒有大礙,因此不是消化系統器官造成的器質性便秘,而是習慣性便秘。推估成年人罹患便秘者大概15%左右,臨床上明顯可見女性多於男性,老年人多於年輕人。老年人是因為消化功能退化造成便秘比率上升,女性則推測是要兼顧工作與家庭導致壓力大、受雌激素影響、肌肉力量不足、運動量較低、水喝得比較少等;此外,還有飲食不定時、纖維質攝取少等生活環境和個人行為,都是可能發生便秘的原因。長期便秘不理 恐引發大腸癌黃鋒榮指出,長期便秘如果不解決,可能會衍生腹痛、頭痛、肩痠、食慾不佳、口臭、頭昏眼花、失眠、急躁、口乾舌燥、疲勞等症狀,更甚者還可能引發大腸癌、心血管疾病等,不可輕忽。規律生活與飲食、保持好心情 預防便秘的不二法門黃鋒榮指出,這起個案首重「潤腸通下」,以玄參、麥門冬、生地黃、大黃、芒硝的增液承氣湯為主,後續再「補益脾胃」,以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為主,提升腸蠕動功能,兩個月後效果慢慢浮現,到了三個月後,已經可以一天排便一次。黃鋒榮強調,預防便秘最好從日常生活做起,包括保持情緒平穩、規律作息、多運動、攝取足夠的纖維質與水分。
陪玩胖貓被女友榨200萬「遭甩後跳河」 陸小仙女:轉完錢主動去死真懂事
大陸21歲神級陪玩「胖貓」,遭爆與27歲女友譚竹相戀2年期間,被女方榨乾人民幣51萬元(約合新台幣約228萬元),更扯的是2人從頭到尾只見過2次面,沒想到男方最後疑似因為女友不願登記結婚,且斷然宣布「分手」,在悲憤之餘選擇跳河輕生,遺體12天後才被尋獲。對此,也有吃瓜的台灣網友感嘆,連死人都可以被一群大陸「小仙女」聯合起來批判、網路霸凌,真是可怕,直呼「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啊。」有網友昨(6日)在臉書社團《地獄梗圖社 2.0》貼出多張網路截圖並發文稱,胖貓事件後一堆小仙女的發言都挺地獄笑話的,「就連死人都可以被一群小仙女聯合起來批判、網暴,真是可怕」,也讓他直呼「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啊!」原PO還感嘆,「我隨便逛個對岸的貼吧不到5分鐘就看到一堆這種言論了,其他的地方……不敢想像。」(圖/翻攝自Facebook/地獄梗圖社 2.0)透過原PO的截圖可以發現許多大陸女網友在網路上的冷血發言,例如:「來個轉完51萬還主動去死的懂事男友」、「莫名其妙死了個男的,全國哭這種事1年,還要演多少回」、「是我沒吃明白這瓜嗎?是男生追求女生,自願給女生打錢,輕生也是他自己的選擇,沒人強迫他啊,為什麼都要去罵那個女生,還稱男生為受害者?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圖/翻攝自Facebook/地獄梗圖社 2.0)甚至還有人創了一個名叫「胖貓活該,女的無罪」的群組,在裡面留言「還要把罪名移到人家女方頭上,怎麼那麼不要臉」、「胖貓啊!你活該死啊!」更有大陸網友在微博發文稱,「拋開那些附加的身份tag,什麼21歲,什麼陪玩,什麼熊貓愛竹子的浪漫聯想,不過就是一個心理病態的人陷入一段病態關係,自暴自棄的前半生和自暴自棄的臨終一躍,網絡給他蓋上了一個極致浪漫的外殼而已,就這,就成了全世界男人的精神圖騰,說實話挺可笑的,有種集體飛躍精神病院的既視感」她續稱,從女性視角來看,一個21歲的男孩,沒有正經工作,無規律作息,100多公斤,吃不起外賣,這樣的「對象」真的符合她們的擇偶標準嗎?從男性視角去看,真能做到自己不花錢,給女朋友轉帳51萬?「就,真的搞不懂,他們在搞什麼賽博哭墳。」底下則有網友留言響應,「他還能有女朋友太不可思議了」、「拋開別的不談,女的能看上這樣的男的嗎?」「對這男的很無語,就是一個戀愛腦,搞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去悼念他,他很偉大嗎?」但也有人批評原PO:「客觀來說,你所謂的從女性視角和從男性視角來看,完完全全都是從你自己的視角來看的,一方面給女生洗本來就看不上這樣的男人,另一方面質疑男生的付出是否真實。說實話這就是所謂的拳師們的拋開事實不談,你這種純帶節奏,還要關注才能評論,試問你又是什麼樣的人呢?不如自己反思一下。」◎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塑身衣可以幫助產後恢復身材?3寶媽婦產科醫師解答
媽咪從懷孕過程到產後,身心必然需要適應身體帶來的許多變化與影響。對於產後鬆弛與瘦身問題,經常疑惑明明做了運動、體重似乎也下降,為何無法恢復到理想的狀態?三寶媽婦產科蕭詠嫻醫師以親身經驗分享如何回到完美體態的方法!孕媽咪面對的驚人困擾:漏尿、陰道鬆弛、腰酸背痛、肥胖…有苦說不出產後想瘦身可先了解懷孕過程身體如何的變化,其實身體的奧妙,在於懷孕過程會產生鬆弛素,幫助媽咪肌肉、組織、韌帶等轉為彈性與鬆弛;而骨盆腔此時也會跟著變寬,來適應日益脹大的子宮、胎兒擁有更多的伸展。另外腹直肌因子宮撐大造成彈性纖維斷裂、受損;到了中後期,媽咪為讓走路省力將肚子外挺,造成腰椎前凸。這麼說來,不論骨盆、肌肉、臟器、骨骼等都出現巨大變化,如果產後沒有好好修復讓其歸位,立刻回到職業婦女身份,面對上班久坐又姿勢不良,回到家照顧寶寶持續久坐、久站或彎腰換尿布洗澡等,不僅腹直肌沒有支撐力,易產生腰酸背痛;產後的陰道鬆弛也造成咳嗽、搬重物、久站、大聲說話就有尷尬的漏尿問題;還有鬆弛肌膚組織、骨盆外擴都會失去原有的強度,這些會讓體態更顯得寬胖、生理上感覺老化而越來越沒有自信。醫師靠這三招找回完美稱羨的體態那麼產後如何修復呢?除了最天然的餵母乳消耗熱量來減重,亦可從飲食、運動與姿勢調整做起,但別急著給自己壓力,透過產後半年至一年期間,賀爾蒙和新陳代謝速度相對快,可慢慢調整回孕前的健康體態。飲食方式國健署建議產後的媽咪每天應增加約500卡的熱量,以利修復傷口、泌乳以及哺乳,所以坐月子時應好好休養、補充營養,且不建議產後6週內就積極運動。因此可嘗試並依序進食:蛋白質、蔬菜、湯品、少量澱粉,尤其水分跟湯品補充一定要充足,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也是三寶媽的蕭詠嫻醫師,提到不少媽咪產後體重下降很快,但體態身形難恢復,她建議產後每天補充水分和蛋白質,可從水煮蛋、豆腐或是早晨400-500cc的高蛋白飲品著手加上青菜營養,水分則是每隔1-2小時補充,目的是補足母乳提供給寶寶營養,這時媽咪絕對不能吃得少,更別讓自己便秘,少了便秘症狀,肚子自然也會小。運動方面蕭詠嫻醫師提出,產後做些瑜伽、皮拉提斯、橋式或核心運動、側平板,慢慢將分離的腹直肌收斂回來。而自然產的媽咪可於產後1週開始加入緩和運動,剖腹產因為傷口還在,則在產後1個月進行。每次運動持續20分鐘,循序漸進的增加強度,如果平常工作家務繁忙,沒有時間運動的媽咪,可嘗試在餵寶寶時,一邊側抬腿運動或是平舉下肢抬腿,也能在安撫寶寶睡覺時做些側平板,訓練側腰線。▲許多藝人產後身形依舊少女令人稱羨 圖:王思佳提供或黛莉貝爾提供姿勢調整除了飲食和運動之外,體態姿勢的調整可靠塑身衣協助,尤其平常繁忙的媽咪沒有多餘時間運動時,選擇一件功能型塑身衣可讓身形恢復事半功倍,也能適時提醒自己姿勢的矯正。以三寶媽蕭詠嫻醫師的分享,挑選塑身衣時先看剪裁、材質,選擇有螺旋鋼條、H腰線設計以及腹部脂雕的設計,這三點可幫助鬆弛皮膚和臟器的回歸,也能恢復產後因腹直肌撐開而造成的腹部外凸問題,還有因抱寶寶久站、彎腰的腰酸背痛,也能獲得足夠的支撐力而改善。另外媽咪們在意的骨盆外擴,能選擇馬鞍處有雙層布料的加壓設計,矯正骨盆錯位、讓其向內緊縮。加上交叉車縫的剪裁,幫助緊實鬆垮的脂肪和橘皮現象。材質方面盡量挑選420丹左右並且擁有涼感醫療級的收脂布,減少穿著塑身衣時的悶熱感。總體來說,對媽咪產後已經鬆弛無力的肌膚、腹直肌、骨盆問題以及體重的負擔,只要跟著上述好好飲食、適時運動、規律作息和穿配透氣包覆塑型的功能塑身衣,多管齊下終能預見理想的稱羨體態!
還在年後「收假症候群」? 中醫教按「5大穴位」安定身心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過年長假轉瞬即逝,已經進入新的一年工作狀況了,而在此時最常出現的困擾就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五大穴位緩和情緒 放鬆並安定心神收假症候群,是指當度過兩天以上的假期後,無法將放假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順利調適回日常工作或學習時規律作息的狀況,而可能出現疲勞倦怠、悲傷憂鬱、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有睡眠障礙的情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徐敬閔介紹幾個協助放鬆、緩和情緒、安定心神的穴位:人中:位於正中鼻唇溝,約鼻下三分之一、唇上三分之二處,可助開竅醒神。內關:位於手掌側,手腕橫紋中點往上約3橫指距離處,可寧心安神、改善睡眠。神門:位於手掌側,在小指向下延伸的腕掌橫紋上,可養心安神、改善失眠。合谷:位於手背虎口肌肉的最高處,可疏經通絡、緩和情緒。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約4橫指距離,脛骨後方凹陷處,能夠調節內分泌及肝、脾、腎三條陰經。太衝:位於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骨頭交接之凹陷處,能夠疏肝理氣、舒緩壓力、安定憂鬱、焦慮等情緒。調適身心 調整作息、飲食清淡此外,收假前的一到兩天可以刻意安排調適身心的作息和行程,像是設定與上班相同的起床時間,早起出門購物好心情,採買新衣上班去;或者也可進行居家打掃,灑掃庭除,垃圾清除,復原環境整潔的同時也能掃去準備開工的壞心情;更重要的是接受足量的陽光能協助調整日夜作息,提升血清素的濃度以改善情緒,丟掉壞情緒招來好運氣,新的一年工作才會更順利。而在飲食方面建議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餐點,避免高油、高熱量食物,才能讓腸胃在休息過後順暢工作。除此之外,也可儘早活化思緒,設立年度目標或規劃下一個假期旅行,相信為了完成目標,工作起來才有滿滿動力。
年節在家打麻將、看電視!這些疾病恐找上身 醫授3動作伸展
過年期間,「麻將」、「電視」、「電玩」等休閒活動,總讓人愛不釋手,即使到天亮才說晚安,也樂不思蜀,但身體付出的代價可不少!年假中,打麻將、看電視、玩電動,是許多人少不了的休閒活動,但一定要把握「適可而止」與「規律作息」的原則,才不會傷神又傷身。打麻將長時間久坐、固定姿勢 毛病恐層出不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陳朝宗中醫科主任指出,以老年人最喜歡的桌上運動「麻將」來說,長時間久坐,加上維持固定的姿勢,容易造成腰痠背痛、下半身血液循環變差,產生麻木感;腸胃也會因身體活動量降低而減少蠕動,引發消化不良或腸胃炎、胃潰瘍等症狀。牌桌上難免有輸有贏,勝負之間也會讓不少老年人情緒緊張,導致血壓升高。若牌友有抽菸習慣,更會讓室內菸霧瀰漫,引發咳嗽等呼吸道毛病。而國人打麻將向來講究「手氣」,手氣好的時候,總捨不得離開牌桌,一場「方城之戰」打下來,動輒耗上2、3天,甚至因為一直憋尿,導致膀胱發炎。因此,年假一結束,常有不少人上門求診,當中又以痠痛難耐的「頸肩綜合症」最常見。減少脊椎負擔 定時起身動一動陳朝宗說,上述這些活動,大多需要久坐。為減少脊椎負擔,可在椅子或沙發上放一塊靠墊,幫忙支撐身體;最好每隔50分鐘,就站起來動一動、伸展肢體,並做眼部運動,或暫時閉目養神幾分鐘。※健康伸展操動作1:全身放輕鬆,眼睛注視前方,張開雙手、雙腳,手指成握拳狀,大拇指朝斜前方。動作2:慢慢深呼吸,收下巴,雙手漸漸往外擴,並維持數秒。動作3:慢慢吐氣,將雙手緩緩收回到身體兩側。
超愛吃臘腸「女照三餐嗑」1週後竟失明 醫師揭原因:與這宿疾有關
俗話說過猶不及,即使是再健康的食物,吃多了還是可能會傷身,更何況是高油高鹽的臘腸。中國大陸湖北1名陳姓女子,最近就因為幾乎天天吃臘腸,導致她1週後左眼失明,直到現在仍在醫院接受治療。綜合陸媒報導,酷愛臘腸的陳女幾乎每餐都少不了這道重口味食材,只要有「腸」在,不論是蒸、炒還是烤都能入她的嘴裡,但這個美食也讓本身就有宿疾的她付出慘痛健康代價。陳女維持這飲食習慣僅1週時間,就發現左眼視力急速下降,甚至已經到了失明的地步。醫師則診斷,陳女左眼已出現「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造成該疾病的原因很可能與她特別愛吃又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臘腸有關。醫師指出,像臘腸這類高油食物一旦在短時間內大量攝取,很可能加劇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以陳女為例,她在食用米飯同時配上大量臘腸,造成血糖因脂肪、碳水化合物產生波動,進而發生眼部病變。醫師建議糖尿病患者嚴格控制攝取碳水化合物、高熱量、高油脂食物,與避免食用粥類、油炸食物。糖尿病患者應多攝取全穀物或低GI食物,其分量應占主食的三分之一以上,三餐時間的間隔也應維持在4小時。且除了少油少鹽以及限糖限酒,還要搭配規律作息、運動、注射胰島素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天冷就想賴床!醫師揭3原因 出現這情況要注意
每當時序進入冬季,被窩就如天堂讓人不捨離去。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對這每個人都經歷過的「鬧鐘叫不醒」現象,提出3大主要原因。黃軒在臉書指出,冬天賴床的第1個原因自然是「冬天溫度太低」,多個東西方研究都指出,人在冬季時睡眠時間比夏季更長,以美國馬里蘭州為例,該州居民夏天均睡眠時間7.05小時,冬季則為7.41小時;日本研究更顯示,北部日本人睡眠時間明顯多於中部及南部同胞。造成睡眠冬長夏短的原因為「熱量消耗變多」,人體在冬季時為保持體溫,需消耗更多脂肪而加速新陳代謝,又冬季時同樣行為如走路,所消耗熱量可比夏季多出34%,身體自然更加疲勞,而極冷清晨時不想起來的行為,也是生理抗寒的正常機制。第2個原因,則是因日照減少影響褪黑素分泌,導致生理時鐘認為還沒到清醒時間,是褪黑素影響生理時鐘的身體正常運作機制,也是部分寒帶國家冬季時把時間往後撥1小時的原因。最後,現代人可能被年終歲末的工作影響到情緒,並因焦慮影響睡眠品質,又冬季本就更易令人感到陰鬱,也進一步波及睡眠。另有研究指出,睡眠衛生習慣和睡眠品質得分不佳,都是來自於焦慮程度增加,所以應保持規律作息時間、避免在床上使用3C產品,以及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維護睡眠品質。
防猝死!飲食遵守「三低一高」原則 在家「深蹲」輕鬆提升肌力
隨著現代飲食習慣逐漸西方化的影響,代謝症候群已經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狀況,也讓所謂過勞以及猝死的問題逐漸浮上檯面,黃威杰營養師表示,代謝症侯群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對於血壓、血脂肪、血糖和腰圍等數值出現異常的統稱,這些數據的異常會使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上升,例如常見冠狀動脈症候群、中風、高血壓、心臟病和周邊動脈阻塞等等。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代謝症候群標準如下:1.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2.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3.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4.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40mg/dL、女性<50mg/dL。符合三項(含)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黃威杰說,大多數心血管疾病其實是可以被預防的,只要我們能夠減少生活當中的一些危險因子,例如均衡抗發炎飲食、規律運動和減少酒精攝取。黃威杰也提倡日常飲食「三低一高」的健康口訣:低油、低糖、低鹽、高纖,減少紅肉和過多的飽和脂肪攝取,避免過高的精緻澱粉和及含糖加工食品,每日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建議每人每天至少攝取20~35公克。另外,當胰島素發生阻抗時也是產生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而適當的運動也能改善這個問題,因為身體細胞需要使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使用,而葡萄糖進入細胞就需要胰島素的幫忙,這時候如果血液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身體的正常代謝功能就會出現問題。根據美國心臟病學會(AHA)建議,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每週75分鐘高強度運動以及一週兩次的阻力訓練,維持適當運動可增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健康。對此,黃威杰就建議民眾,在家也可以做一些簡單運動,透過自身體重做到負重訓練,例如:跳繩、伏地挺身、深蹲和波比跳等等來增加心肺功能。而阻力訓練不像有氧訓練需要長時間運動,黃威杰也舉例說明:「深蹲運動以每次15~20下為基礎,配合間接休息60秒,最好能連續做5組,這樣就是一個很好的居家提升肌力運動。」因為這一類的心血管疾病初期都沒有症狀,所以如果處於高風險的族群,還是要開始注重良好均衡飲食、規律作息和養成運動習慣才能有效遠離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年輕男子性格突變嚇壞親友 強行就醫原來是躁鬱症影響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27歲的張先生一直以來成績優異、個性溫順,碩士畢業在即的他最近睡眠需求減少、突然花費上萬塊錢購買衣服、時常易怒、情緒波動大,動不動就跟身邊親近的老師同學起衝突。原以為只是讀書壓力大,畢業後情況依舊沒有好轉,偶發不受控的脫序行為導致求職困難,家屬還要時時幫忙善後。不得已之下,家屬強行帶他到醫院精神科門診求助,經過醫師診治確診為躁鬱症。經過每月一次的長效針劑治療後,才為家屬身心俱疲的日常畫上句點,張先生穩定控制病情後,順利踏入職場,重掌生活自主權。難以控制的情緒障礙 可能是躁鬱症上頭躁鬱症又稱為雙極性情感疾患,每個人一生中有0.4%的罹病率,原因與基因遺傳、環境、生活壓力等有關。常見的症狀如週期性的情緒起伏,狂躁時呈現心情高昂、亢奮、易怒,並可能同時伴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需求減少、只要睡一點點就覺得精力充沛,自我膨脹、自大,甚至會有誇大的妄想等。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李佳儒醫師表示,躁鬱症的表現方式因人而異,部分的患者第一次發病以鬱期為表現,因此被認為是憂鬱症,直到後期開始出現躁期症狀才改診斷為躁鬱症,但也有為數不多的個案一生當中只有出現躁期、沒有鬱期。躁鬱症患者常常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例如過度購物、跟他人起衝突、危險駕駛出車禍等。在自我膨脹的情況下,往往使患者不容易察覺自身病狀,不認為自己需要治療,若身邊親友放任不管,很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甚至影響到患者自身及他人的人身安全。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醫師籲藥物與心理治療缺一不可李佳儒醫師指出,躁鬱症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藥物治療通常涵括情緒穩定劑、抗精神病及抗憂鬱劑,幫助平衡情緒跟減輕症狀,除了一般藥錠外,可透過每月一次的長效針劑治療。為鼓勵國人正視精神疾病與穩定治療,長效針劑目前已納入健保給付。心理治療的部分,對於情緒管理、調整思考的彈性,以及適應對外壓力,都是患者與心病抗戰時必經的過程。「調整生活方式有助於改善病情,包括維持健康飲食習慣、規律作息與用藥,以及充足睡眠,減少不必要壓力,周遭親友的支持與陪伴更是不可或缺。由於躁鬱症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一樣都是慢性病,需要長期的治療。」李醫師補充,最新研究發現,躁鬱症倘若一再復發,會對大腦造成傷害,影響病人的認知功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傷。只要病人復發次數越少,除了可降低對大腦的傷害,亦可把時間運用於自己的生活中。害怕社會貼標籤?長效針劑助患者重掌生活許多躁鬱症患者重回職場,最擔心不被社會接納,背負沉重的心理壓力,甚至排斥副作用而抗拒吃藥,或因工作繁忙而忘記按時服藥、覺得每天要吃很多藥而感到困擾。然而,長效針劑的出現可謂是患者的一大福音,藥物持續時間長、每月施打一次即可,且能讓藥物在血中濃度維持穩定、波動較小,更不用擔心他人對吃藥投以異樣眼光,病人在意的副作用較少,讓生活更趨理想日常。什麼樣的患者適合打長效針劑?李佳儒醫師坦言,除了對成份過敏,目前醫學上並沒有發現特定不適合施打的族群,不過實際情形還是應依據醫師專業診斷,才能依個案的病情予以適量的劑型,讓患者盡快走出陰霾、撥雲見日,重新掌握自己光明璀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