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損傷
」 青光眼眼壓正常也有可能青光眼! 7危險族群應每年定期做「這些」眼睛檢查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全台青光眼盛行率約為3%,且患者人數逐年上升,目前已突破45萬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過去5年青光眼確診人數成長22%,3C產品的使用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青光眼發展有如「雪球效應」,越晚期惡化越快,而且眼壓正常也有可能有青光眼,因此呂大文理事長提醒,7危險族群應定期接受眼科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青光眼7危險族群注意 眼壓高也可能青光眼青光眼分為急性青光眼、慢性青光眼,呂大文理事長表示,大部分的患者都屬於慢性青光眼,沒有明顯症狀容易忽略,但青光眼惡化速度如滾雪球般,一開始沒有感覺,中期周邊視野開始缺損,可能影響生活但還過得去,但中晚期惡化速度會加快,最後可能因此失明。由於青光眼主要是因為房水無法排出,使視神經受到壓迫漸漸萎縮所產生的疾病,因此許多人認為眼壓高才會青光眼,但呂大文醫師強調,亞洲85%的患者屬於為正常眼壓型青光眼,他們眼壓正常但視神經仍逐漸萎縮,所以即使眼壓正常也有可能會罹患青光眼,因此建議以下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直系血親罹患青光眼者,其罹病機率會多7-9倍)年長族群高度近視(近視度數≥500度)糖尿病患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曾受過傷特殊族群: 女性、55歲以上身高少於160公分遠視介於100至400度間 女性、55歲以上身高少於160公分遠視介於100至400度間呂大文醫師建議,這些高風險族群應每年定期接受眼科檢查,包括眼壓檢查、眼底檢查、視神經及視野檢查等,避免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治療不只有眼藥水 應積極治療避免加速失明目前青光眼治療第一線藥物以眼藥水為主,不過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張珮瑤醫師指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追蹤兩年的研究報告顯示,有四分之三的青光眼患者並未持續用藥。張珮瑤醫師分析,未持續用藥的可能原因包含病識感不夠、對治療及疾病認知不足、覺得視力沒改善又有副作用就放棄治療,或是因為太忙碌、有時合併許多用藥而忘記點藥錯失治療。不過其實現在青光眼有許多治療方式,像雷射、傳統手術(如:小樑網切除術、濾過管植入術)、微創支架手術等,張珮瑤醫師表示,若控制不佳或無法忍受藥水副作用,應考慮下一步治療,雖然青光眼視神經損傷是不可逆的,但可以減緩視神經惡化的速度,避免持續萎縮最後失明。
青光眼患者5年增22% 一旦輕忽「斷崖式惡化」恐失明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全台青光眼患者人數逐年上升,2022年更已突破45萬,5年成長22%!世界青光眼學會訂定每年3月第二週為「世界青光眼週」,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青光眼惡化速度如小雪球自山坡上滾下,初期緩慢但隨著越滾越大,惡化速度就會加速。因此青光眼早期患者常「無感」,且視野缺損通常從周邊開始難以察覺,等到影響中央視野時,多半已進展到中後期,此時視神經可能已死亡50%,且惡化速度已加快,患者會感受到視野有如斷崖式的大幅退步。若此時才積極治療,能保有的視野將遠少於早期積極治療的患者。青光眼是國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除了面臨失明恐懼,患者生活更是處處挑戰。走路、閱讀、開車等日常都可能因視野缺損發生意外。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張珮瑤醫師提醒,視野缺損雖不可逆,但當今青光眼治療方式多元,目前除了眼藥水,還有雷射、傳統手術以及新興的微創支架手術等方式,最重要的是積極穩定治療、維持良好作息。隨著青光眼病情惡化,若未積極治療,視野缺損擴大恐影響患者日常工作與生活。研究指出,青光眼患者發生車禍風險高1.65倍,一年內跌倒的風險更高出常人2.3倍。呂大文醫師強調,許多患者以為「眼壓過高」才會青光眼,但亞洲85%為正常眼壓型青光眼患者,意即患者眼壓正常,但視神經仍逐漸萎縮,因此容易被忽略。建議高風險族群如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三高患者如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患等,皆應每年定期接受完整檢查,包括視神經眼底檢查、眼壓檢查、視野檢查,才能避免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青光眼治療第一線藥物以眼藥水為主,不過據台灣健保資料庫追蹤兩年的研究報告顯示,超過四分之三青光眼患者未持續使用藥物!青光眼病友張先生分享,他使用眼藥水治療長達17年,由於藥水種類多,且一天可能要點兩到三次,因本身是不孕症醫師,很容易因忙碌而忘記點藥,長時間下來治療效果不如預期,僅能勉強維持視野。另外,患者難以適應藥水副作用如乾眼症、眼睛紅癢等現象,也是擅自停藥常見原因。由於青光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視野大多正常,因此患者常自行中斷治療,突然從門診「消失」,等到三、五年後再回到門診,視野已經黑掉一塊。張珮瑤醫師表示,青光眼的視神經損傷不可逆,擅自停藥若眼壓起伏將加速視野缺損。假使患者無法耐受眼藥水副作用,或是眼藥水眼壓控制成效不佳,可考慮進一步採取雷射或手術治療。不過,多數患者對手術持有錯誤迷思,例如以為手術可恢復視野缺損或是誤會手術會導致失明而遲遲不敢治療。張珮瑤醫師強調,壞死的視神經無法再生,已喪失的視野也無法恢復,青光眼任何治療都只能延緩惡化速度。若患者確診時已是末期,本身的惡化速度就比較快,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僅能延緩,最終還是有可能失明;為避免視神經持續損傷,定期追蹤檢查,若控制不佳,及早接受進一步治療,才是正確面對疾病的態度。目前有傳統及新興的微創支架手術,新興的微創支架手術傷口小且組織破壞較少,可為病人在往後預留更多的治療選項,但每位患者適合的手術不同,微創支架手術並不見得適合每位病友。青光眼患者面對視力一點一滴喪失不免感到恐懼,也容易對治療感到灰心。身為公司主管的病友魏先生分享13年治療經歷,表示他從以淚洗面到勇敢面對青光眼,是了解到青光眼無法治癒,所以更應積極治療,控制病情。不甘讓青光眼侷限人生的他更重拾運動興趣,不只完成數場馬拉松,去年更完成「一日北高」共360公里的騎乘挑戰,今年還要再挑戰單車環島,他也藉自身經驗鼓勵其他病友積極治療,別讓青光眼影響工作與生活興趣。
亞洲發燒星/福山雅治為演《全盲搜查官》在家閉眼行動 超會模仿大泉洋也求教
福山雅治在《Last Man-全盲搜查官-》詮釋失去視力的FBI特別搜查官,為此他在開拍前便使用白手杖練習,連在家裡都閉著眼睛走動。他與劇中搭檔大泉洋時隔13年再度合作,愛開玩笑的兩人在現場模仿起年輕演員永瀨廉,後來竟成為一股風潮,連其他人也跟著學了起來。福山雅治與大泉洋時隔13年再度合作,愛開玩笑的兩人竟在拍攝現場開啟了模仿戰。(圖/friDay影音提供)福山雅治所飾演的「皆實廣見」兒時發生意外造成視神經損傷,赴美後成為FBI特別搜查官,強大的分析能力被視為終結案件的最後王牌。福山雅治自認不是來去自如、演什麼都能得心應手的演員,必須花費很長的時間進入角色,早早拿著白手杖練習,得知視障者很清楚家中擺設,在家是不拿白手杖的,於是閉上眼睛在家裡走來走去,體驗視障者是如何行動的。今井美櫻飾演的「吾妻有紀」,把「皆實廣見」的相機與電腦同步畫面,並給出指示成為他的眼睛協助搜查,兩人也有一起跑步的戲碼,福山雅治形容他們像是「兩人三腳」,他踏出左腳時,今井美櫻就要踏出右腳,但一開始配合不起來,練習幾次後才逐漸產生默契。今井美櫻和福山雅治有一起跑步的劇碼,必須像是「兩人三腳」般齊心協力完成。(圖/friDay影音提供)劇中,福山雅治的搭檔還有大泉洋,此次是兩人繼《龍馬傳》後時隔13年再度共演。大泉洋透露當年他第一次演出大河劇,很不習慣「月代頭」,覺得額頭很大一片,福山雅治看到他竟也毫不留情揶揄「你臉好長啊」、「我不行了,怎麼看都覺得很長」。其實福山雅治和大泉洋個性相投,收工後會一起去商場買衣服,在片場則熱愛模仿他人。大泉洋稱讚福山雅治模仿能力變強了,雖然很不甘心,但仍向他學習如何模仿同劇演員永瀨廉,兩人就這樣開啟了比賽,大戰數百回合,之後連松尾諭和吉田羊也跟著學起來了。吉田羊(右1)和松尾諭(右2)也跟著起模仿起同劇演員永瀨廉(右3)。(圖/取自《Last Man-全盲搜查官-》IG)上節目宣傳時,大泉洋也秀了不少模仿技巧,松尾諭怕大家誤會,特別提醒:「大泉洋太胡鬧了,好像很多人以為是喜劇,但這部戲是原創,是幅度很廣的作品。」希望看過的人能向朋友說明這不是搞笑作品。福山雅治則表示,劇本上有標明可以輕鬆一點的地方,大泉洋會即興表演讓劇情更有趣,最後一集就是以他的即興台詞結束。除此之外,大泉洋在劇中也有粗魯的一面,會說出「開什麼玩笑啊你這個傢伙」這種話,福山雅治說:「我沒看過他那種樣子,都嚇到了。」
61歲男角膜感染幾乎失明 「植入導管降眼壓」成功搶救視力
61歲的張先生2年前於電腦公司退休,回台中務農享受閒雲野鶴的生活,民國110年10月感覺自己眼睛有異物感,原本不在意,但後來實在越來越難受,求診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李宥伶醫師,確診張先生的眼角膜受黴菌感染嚴重潰瘍,經治療癒合後留下角膜疤痕,出現複雜型青光眼。其中右眼視力不到0.01,幾乎失明,產生隅角沾黏以及虹膜新生血管等多重後遺症,並使得房水(位於水晶體與角膜之間的液體)引流阻塞,引起眼球脹痛、頭痛等不適症狀,經藥物、雷射治療後眼壓達40-50mmHg仍居高不下(標準眼壓為21mmHg以下)。為了挽救張先生持續惡化的視神經損傷,李宥伶醫師建議張先生施行「青光眼導管植入術」,並輔以「眼內OCT術中斷層定位」,精準定位後植入極微細的引流導管,以導管使房水自引流管排出,加速排走房水,再集中流到水庫體,從而控制眼壓。張先生術後經過調養,眼睛不再疼痛難耐,眼壓已降到10mmHg恢復穩定,歡喜等待未來角膜移植能恢復視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李宥伶醫師進一步分析,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複雜型青光眼的致盲率甚高,會導致視野缺損,嚴重時影響中心視力,導致失明。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目前已有超過34萬人罹患青光眼,易罹患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60歲以上的年長者、高度近視、遠視、自體免疫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常低頭看3C而姿勢不動的低頭族也須留意,近年來亦有年輕化趨勢。眼球分泌的「房水」原是用來維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若是累積太多、無法即時排出,就會造成眼壓上升,傷及眼底的視覺神經,因此「控制眼壓、房水引流」是減緩青光眼患者視神經受損的首要方法。李宥伶醫師說,眼壓控制有三個步驟,分別是使用眼藥水、雷射以及手術治療。當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便需要評估青光眼手術來達成更低或更穩定的眼壓控制。李宥伶醫師表示,傳統型治療青光眼的「小樑切除手術」會因青光眼種類,以及個人體質疤痕癒合的不同而影響成功率,雖然已使用抑制纖維化的藥物控制疤痕癒合,然而,術後幾年間仍可能會有引流通道逐漸不暢通,再度造成眼壓上升的情形,尤其是一些較嚴重的頑固性青光眼,如葡萄膜炎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青光眼導管植入術」則能使房水自引流管排出,再集中流到水庫體。對於有急切降壓需求的患者、眼壓波動大的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及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建議選擇含瓣膜的引流裝置;對於眼壓要求較嚴格的患者,則建議選擇不含瓣膜的引流裝置。李宥伶醫師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防止青光眼惡化的重要原則,雖然目前的治療僅能延緩青光眼的進展,但若能早期經由專業醫師檢查及評估,選擇適當藥物或手術方式,在全面的醫療照顧下,青光眼患者仍能維持生活品質。
「電紡紗」人工角膜促進角膜神經再生 助千位病友重獲光明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與病人自主推廣中心111年統計,台灣等待眼角膜移植的患者仍有超過1千人,人工角膜和角膜植入物仍有急迫的需求。根據台大團隊最新研究,「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不僅獲得本屆國家新創獎肯定並登上國際期刊,並穩定發展人工角膜醫材,期待造福更多有需要的病友。視覺相關神經修復 醫療困境難突破失明病患主要為「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和視神經損傷,但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多。台大醫院眼科部王一中主任說明,角膜、網膜或視神經等主控視覺的相關組織,都佈滿了重要的神經組織,一旦神經受到損傷,目前的醫療技術極難成功修復。目前視覺神經修復的治療以藥物為主,但昂貴且成效有限,國內在法規限制下許多藥物也無法使用。台大醫院高階眼表面與角膜神經研究中心主持人陳偉勵指出,角膜神經密度佔全身之冠,任何傷害所造成的病變,不僅造成嚴重的視力障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能修復,甚至可能永久無法復原。目前的療法倚賴長期且頻繁使用要價百萬的昂貴眼藥,臨床上使用不便,且市售各種人工角膜生物醫材臨床應用度不高,並無促進角膜神經修復的功能。▲台大團隊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不僅獲得本屆國家新創獎肯定並登上國際期刊,並穩定發展人工角膜醫材。電紡紗具方向性 幫助各種神經生長台大團隊研發「電紡紗生醫支架-PBG」具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可釋放神經傳導物質,證實高度幫助各種神經生長及誘導神經分化,是相關醫材中首次被證實的強大療效。其生物相容性高,可以穩固地存在且緩釋藥物,在治療過程不會引起發炎、感染或新生血管增生的副作用,且材質輕薄短小,可自行溶解,不會影響角膜正常功能。若能成功進入臨床,對於病患來說是很大的福音,且可減少健保不必要的負擔。台大工學院教授林唯芳指出,電紡紗材質由微米等級的胜肽鏈支架紡織而成,可誘導神經延絲狀材質方向性生長,更可以穩定釋出促進神經生長的傳遞物質,有望解決病理學上的問題。目前人工角膜層片經動物實驗顯示安全無虞,治療成效也相當優越,審慎樂觀地往其他神經修復領域努力中。團隊研究結果獲得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已發表多篇論文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美國化學學會應用生物材料」等國際期刊上,目前也與哈佛大學團隊合作,往管狀材質、水凝膠材質促進視神經發展的方向前進,未來亦將往人體試驗階段方向努力,期許應用在生醫領域。
「視力小偷」青光眼恐致永久失明 新治療方式「手術僅需15分鐘」
青光眼是一種持續惡化的視神經疾病,會造成視神經盤凹陷及視神經纖維退化,是造成人類永久性失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擁有「視力小偷」的惡名。眼壓高是青光眼重要的因子,目前大多使用藥物治療青光眼,但亞東醫院醫師朱怡靜表示,目前有選擇性雷射小樑整形術(SLT,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可供新的治療選擇。朱怡靜表示,降低眼壓是主要治療青光眼的方法,而SLT的原理為使用特定波長的雷射光燒灼隅角之小樑網,此能量被小樑網中特定的色素細胞吸收後產生一連串的變化,使小樑網阻力減小、增加房水排出使眼壓下降。雷射前需先點縮瞳藥至少30分鐘待瞳孔縮小後,使用局部麻醉劑後進行雷射治療,在門診施行過程約10~15分鐘,手術後約有5%的病人於雷射後眼壓暫時性升高,因此病人在雷射後須監測眼壓。若有眼壓升高的情形,可透過青光眼藥物治療來改善,通常在24小時後消失。雷射後眼睛輕微發炎很常見,通常會給予局部抗發炎藥物治療。臨床研究中顯示SLT的治療效果與常用的藥物相當,其眼壓的降幅可達11~40%,通常治療後常有機會可減少青光眼用藥用量,減少多重藥物使用。青光眼的治療目的在降低眼壓以減緩視神經損傷,無論是採取何種治療方式,皆需定期回診檢查、注意藥物的使用,朱怡靜提醒,持續追蹤眼壓變化與視神經狀態都非常重要,避免無法在第一時間掌握病況。
視力小偷1/「青壯年失明」頭號兇手是它 誤認近視加深!竟錯失治療時機
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率第二大主因,僅低於白內障,且近來愈來愈多年輕患者,三總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醫師表示,「根據健保資料,國內目前接受治療的青光眼患者約38萬人,近10年來患者增加近7成,但還有許多潛在不自知的病患,許多人以為老人才會得青光眼,事實上目前近3成患者都是40歲以下的青壯年。」目前全世界高達8000萬人罹患青光眼,由於無明顯症狀,一般人警覺性低,近半數患者都不知自己罹病,往往在視神經嚴重萎縮才就醫,此時病況常常已相當嚴重,成為青壯年失明的主因之一。呂大文醫師指出,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損傷導致視力受損,甚至可能失明的疾病。視神經連接眼睛與大腦,當眼內的壓力(眼壓)超過視神經可承受極限,或是供應視神經養份的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視神經受損而產生視野喪失。患者像是戴著塗抹了漿糊的眼鏡,視力模糊,眼前景物霧濛濛,因此不少病患以為近視度數加深,一拖就是好幾年,一旦驚覺視力模糊、視野缺損就醫,視神經早已出現不可逆的損害與萎縮。因為無聲悄奪視力,所以青光眼也擁有「視力小偷」之稱。很多人認為眼壓檢查正常,就沒有青光眼。呂大文醫師說,不能單靠「高眼壓」做判斷。根據亞洲統計資料,高達85%以上青光眼患者,眼壓經長期追蹤,數值皆為正常,屬於「正常型眼壓青光眼」,推測可能與日韓、台灣等亞洲國家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偏高有關。許多患者一開始以為只是近視度數加深,直到視野缺損才趕緊就醫,此時視神經往往已經嚴重萎縮。(圖/123RF)「近視者的眼球結構較軟,進行眼壓檢測時阻力下降,測量值會相對較低。」眼壓如同血壓,也會隨時間、姿勢等因素而有變化。單次測量正常,未必代表長時間保持正常。另外,曾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者因為角膜被雷射打薄,眼壓測量也會變得較不準確。因此不能單憑個人症狀、感覺與一次的眼壓檢查,判定沒有青光眼,呂大文提醒,「一般民眾年滿40歲應進行包含眼壓、視野與視神經在內的完整青光眼篩檢,500度以上高度近視與家族史等高危險群,更應提早篩檢與定期回診,才能揪出這個可怕的『視力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