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國會
」 總統 國會 祕魯 民進黨 覆議![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96718/sm-3d69a19aa02454fa5ea5a2620c6fa8a6.jpg)
奧地利驚傳隨機殺人釀1死4傷 敘利亞籍兇嫌當場遭逮
奧地利南部維拉赫(Villach)市中心廣場於15日下午4點爆發一起持刀襲擊事件,造成1名14歲少年不幸身亡,另有4人受重傷。據警方調查,嫌疑人為一名23歲敘利亞籍(Syrian)庇護申請者,案發時已在現場被當場逮捕,目前正接受進一步審訊中。警方發言人迪奧尼西奧(Rainer Dionisio)表示,傷者年齡介於14至32歲,其中2人傷勢嚴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事發當下,該名23歲的敘利亞籍庇護申請者突然在廣場向路人揮刀,雖然人潮不算擁擠,但恐怖的氛圍還是迅速蔓延,民眾倉皇逃逸。而此時,有一名敘利亞籍的外送員看到襲擊的發生,隨即駕車衝撞嫌犯,成功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也為後續警方的介入爭取到寶貴的時間。而雖然有部分目擊者在最初的通報中表示有第二名嫌疑人,警方也因此暫停當地大眾運輸並進行搜索,但後來也確認,整起事件均由一人所為。也因為這起事件的發生,讓奧地利全國開始質疑庇護政策。去年大選中,自由黨(Freedom Party)首次贏得最多席次,但未能成功組建聯合政府,現任總統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目前正考慮是否解散國會另行舉行大選,或嘗試成立少數派政府。事發之後,自由黨領袖基克爾(Herbert Kickl)強調,必須嚴格打擊庇護制度,並指責現行政策存在重大漏洞;而社會民主黨卡林西亞州州長凱撒(Peter Kaiser)則形容這次暴行「無法想像」,並呼籲政府與歐盟(European Union)進一步收緊相關規定,指出此類事件不應引發針對特定族群的仇恨反應。當地媒體也報導表示,在此之前,維也納(Vienna)曾於2020年發生過恐怖份子持槍掃射,最終導致4人死亡的襲擊事件。而數日前,德國慕尼黑(Munich)也有一名阿富汗籍男子駕車衝撞人群,導致數十人受傷、2人死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94578/sm-8ae7f07e37480e1b95dd6dcde2993021.jpg)
屏東民團籲連署罷藍委 鍾佳濱:期待全面改選
台灣青年文化創生協會指出,藍白癱瘓國政,屏東鄉親忍無可忍,因此今(6日)發表「民主大富翁,罷免作先鋒」地圖,仿效大富翁遊戲的逗趣圖案廣告,呼籲在各縣市落地生根的屏東同鄉會與親友,踴躍參與罷免藍白立委,也希望透過這項行動敲響大罷免的聲音,號召全民共同守護民主,守護台灣。商借看板支援這項活動的立委鍾佳濱強調,他最期待的就是解散國會,全面改選,大家一起接受全民檢視及民意仲裁。台灣青年文化創生協會理事長劉孝明邀請立法委員鍾佳濱、高雄罷韓發起人尹立與年青代表共同揭開「民主大富翁、罷免作先鋒」廣告看板,宣傳圖案仿效大富翁遊戲設計,列出花蓮縣選區「傅昏騎」、台北市第七選區「徐小心」、台北市第三選區「王紅危、」金門縣選區「陳一針」等22位繪畫人像,且有「機會」、「命運」等關卡,強調「民主大富翁,罷免作先鋒」;「全民護臺,連署拿來」。劉孝明、尹立、鍾佳濱等人並發布全國20個罷免連署站,呼籲屏東鄉親推薦當地親友,前往連署站,發揮公民力量,阻止藍白立委癱瘓台灣。他們強調,「民主大富翁,罷免作先鋒」的第一面宣傳看板,正是之前搶救王義川大兵行動的第一個堡壘,如今搶救已兌現,希望大罷免行動也能由此擴散達成任務。鍾佳濱形容,114年度中央總預算遭藍白立委聯手刪除2075億元、凍結2600億元,「這是史上最黑暗的預算審查」,藍白立委挾著人數優勢,像拍賣市喊價一樣胡亂刪除或凍結預算,面對民意強烈反彈後,藍白竟避重就輕的對外說只刪減6.6%,但事實上總預算雖有3兆多元,但扣掉法定義務支出、債務支出、地方補助款後所剩不到三分之一,因此刪減6.6%換算下來相當龐大;至於凍結的部分,何時能夠解凍,行政單位還要仰人鼻息,執行變數重重。鍾佳濱批評,藍白的胡亂刪減凍結預算,不是為人民節省荷包,而是要掐緊國家的脖子,讓政府無法做事,如同工廠給予人事、機器及一部分的材料,卻不給水電與油料,讓機器無法運作生產;當中國不斷軍事騷擾威脅台灣,川普又一再要求台灣增加國防預算,加強防衛,這時候亂刪預算誰最高興?因此民間團體才發動罷免行動,挽救自己的國家。尹立強調,推動罷免ㄧ定會面對藍營地方行政壓迫及各種阻力,當初罷免韓國瑜市長能夠成功,靠的就是創意,才能突破困難。「青鳥」代表柯韋辰表示,有朋友好奇,為何沒有藍委的屏東,會吹響大罷免第一炮?因為這是一場「全國性的行動」,藍委們所砍的預算,是全國人民使用的預算;所惡修的法案,都將套用在全國人民身上;當中、北部在罷免割藍委的同時,屏東也有義務將大罷免行動敲響、擴散,希望藉由「民主大富翁」輕鬆方式,讓更多民眾參與這場勢在必行的行動,只要一通電話、一個轉發,讓更多人看到「大罷免」的資訊,就是守護民主、守護台灣的有力行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94255/sm-e3114f6e7bfd762719d076aa8d0168de.jpg)
呼籲黨中央協助罷免連署二階 沈伯洋:受益者協助是根本道義
大罷免潮來臨,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昨(4)日受訪時呼籲,民進黨中央應在二階段連署後有相關論述、宣講等作為,且總統府、行政院不適合出來喊罷免,但應探求倒閣、解散國會的可能性。沈伯洋也於昨日晚間補充強調,罷免是公民運動,這場公民運動的目的,是要讓國會變得更好,他們等於是這場運動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從旁協助是根本的道義,「沒有什麼當家不鬧事,立法院當家是國民黨,不是民進黨。」沈伯洋昨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希望民進黨中央應該跳出來,並在二階段連署後有相關論述、宣講、座談等。他認為,總統府、行政院不適合出來喊罷免,但應該探求倒閣、解散國會的可能性,且最該動的就是黨中央,並由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決定與承擔。而沈伯洋昨日晚間在臉書再度補充說明,罷免是公民運動,而這場公民運動的目的,是要讓國會變得更好;而他們等於是這場運動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從旁協助是根本的道義,「沒有什麼當家不鬧事,立法院當家是國民黨,不是民進黨。」沈伯洋強調,目前的困境,「解散國會」是最佳解方,但台灣在這個制度設計上有問題,藍白同意才有辦法解散國會。但民進黨不是「黨國不分」、「木可不分」的政黨,他們的運作是由府、院、黨、黨團所組成;府、院主要就跟解散國會這條線有關,因此府院必須專注在釋憲、覆議、不信任案的可能等,而立院黨團的角色主要就是落在民意代表的責任上,如選民服務,以及議事攻防,也是他現在在做的事情。至於黨部,沈伯洋直言自己也不是很確定,但在整體的分工上,黨部可能是最適合協助公民的角色,他主要就是提出了這點而已。他表示自己對媒體說了很多到底為何要解散國會,不過礙於篇幅,看起來都在報導「黨部可能是最適合協助公民的角色」。大家彼此討論在民進黨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人看到還以為在吵架,笑死,想要見縫插針的人就免了啦,沒有紅燈之前,我們都是綠燈,一路向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93019/sm-469e92071eb65bf81331e3a818311f7e.jpg)
2025年國運如何? 各家命理老師分析出爐
如今已正式進入2025乙巳火蛇年,除了各個知名廟宇開始抽取國運籤外,不少命理老師也開始分析2025年的整體國運。《CTWANT》就彙整諸位著名命理老師的論點,方便讓讀者們理解。而諸位老師大多認定國際和兩岸關係的動盪,並認為地緣政治風險會對台灣的內政與經濟帶來重大影響。同時認為2025年的經濟開局艱難,但下半年可能回穩並帶來一定的增長。科技產業被視為主要的支撐力量。命理大師蔡上機經濟與科技產業台灣經濟持續由高新科技代工產業支撐,尤其是以台積電為首的相關科技業,不僅帶動國內經濟增長,還穩居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地位。預計台積電等企業的營收和毛利率將創歷史新高,成為股市表現的領頭羊,相關科技產業如晶片製造、電動車零組件也將表現亮眼。然而,全球經濟放緩、川普發起的貿易戰,以及通貨膨脹等問題,恐對台灣股市帶來不確定性,尤其是兩岸地緣政治的風險,將成為台灣市場的潛在隱憂。政治局勢內政方面,執政黨可能面臨黨內派系的分裂與對抗,在野勢力對立法院施加巨大壓力,形成多方勢力爭奪權力的局面。此外,社會運動可能再次興起,年輕世代的知識份子積極參與政治,掀起類似太陽花運動的罷免潮和抗議活動,要求解散國會的呼聲或將出現。國際影響與關鍵人物全球三大非政治領袖,包括台積電張忠謀、輝達黃仁勳和特斯拉伊隆·馬斯克,影響力已超越傳統政治領袖。2025年將迎來自動無人化的時代,馬斯克的天地人科技(太空、地表、人類自動化)將引領新一波創新浪潮,但需注意其可能陷入桃色醜聞或重大危機。風水大師江柏樂經濟與產業2025年上半年經濟低迷,股市震盪、房市冷清,尤其小型建商可能因資金困難而倒閉。消費力下滑將對精品、奢侈品產業造成衝擊。然而,與「火」相關的產業,如夜市、小吃店、餐飲業,受惠於五行「九紫離火運」而表現強勁,下半年景氣有望回升,股市和房市逐步回暖,農曆7、8、10、11月尤為活躍。政治與兩岸危機賴清德逢「沖太歲」,兩岸關係面臨巨大風險。特別是在過年後的1月份,可能發生擦槍走火的危機,需警惕短期封鎖或爆炸性事件。江柏樂強調,賴清德應緩和言辭,傾聽各方意見,避免激化矛盾,否則可能將台灣拖入險境。整體展望雖然2025年動盪不安,但下半年情勢改善,特別是股市和房市降溫趨緩。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應抱持居安思危的態度,以應對可能的挑戰。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疫情與自然災害木代表生物,火象徵爆炸,楊登嵙提醒2025年須警惕疫情(如新冠肺炎、腸病毒、流感等)和地震火山活動,尤其是5級以上地震可能頻發。另應注意非洲豬瘟、禽流感等動物疫病可能帶來的影響,強調個人衛生和防疫意識。經濟與投資建議景氣谷底回升但力道疲軟,建議投資者關注與「火」相關的產業,如AI人工智慧、高科技設備、軍工產業;以及與「木」相關的生技、綠能等股票,避開金類股(如奢侈品、高價汽車)。國際與地緣政治朝鮮半島持續緊張,北韓威脅核武動用,南韓戒嚴令的發布反映局勢危急。此外,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仍在延續,國際旅行需格外小心,尤其是前往西方國家。塔羅占卜與紫微斗數靜唯老師流年分析2025年的「正義」牌象徵兩岸和國內的政治將經歷重大變化。領導階層的權力洗牌和司法公信力挑戰可能引發民意震盪,但也預示改革的必要性。紫微斗數中,天機化祿代表新創科技(如量子晶片、人工智能)將蓬勃發展,太陰化忌則暗示房市低迷與年長女性健康問題增加。國際與兩岸局勢上半年局勢不穩,尤其需關注台海問題和南海危機。短期封鎖或爆炸性事件可能引發恐慌,但下半年木星進入巨蟹座,傳統儒道文化與價值觀將再受重視,最終形成人心穩定的局面。自然災害地震與颱風頻繁,但影響有限。農曆10月後,台灣經濟與社會可能迎來苦盡甘來的轉折點。感應占卜師王妙坤國運與政局國運旺盛,但政策保守可能導致停滯不前,政黨之間的對抗加劇,執政黨需謹慎應對,避免爆發重大貪污弊案。經濟發展整體經濟平穩,夏季傳統產業及畜牧業需警惕虧損。冬季情況回暖,民生物價逐步穩定。自然與氣候氣候變化劇烈,颱風來得急且猛,雨量豐沛;地震頻繁但影響輕微。外交與兩岸對外展現友好姿態但收效有限,兩岸在私下交流將逐步放寬,有助於國內經濟發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88068/sm-0612224cab478641d87e0899cbee6752.jpg)
藍喊罷免38席綠委 吳思瑤:「以罷制罷」淪政治報復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7日表示,「罷免」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但國民黨搞成「以罷制罷」,簡直就是政治報復,民進黨不樂見。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拋出「雙罷」議題,亦即罷免第11屆立院正副龍頭韓國瑜、江啟臣,另外瞄準國民黨籍41席區域立委,甚至進一步提出公投解散國會,因而點燃朝野戰火。國民黨立院黨團也不甘示弱決議,對於民進黨要發動全面罷免,藍營也要全面罷免反制,除了早前喊出罷免4位民進黨立委外,更要全面罷免38位綠營區域立委,分階段全面開戰,第一階段會鎖定比較容易罷免的區域,依此來回應「雙罷」議題。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強調,賴清德總統的2024總統得票率只有四成,只是脆弱多數,國民黨和民眾黨得票,合起來絕對輾壓綠營,柯建銘算盤撥成這樣「越活越回去」,還活在民進黨全面執政的時代,自己認為罷免若再啟動,民進黨席次一定會繼續掉,因為老百姓討厭三天兩頭選舉,全世界「沒有民主國家這樣幹」。對此,吳思瑤重申,罷免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藉此再次檢視立委適任性、專業度,民進黨團在立委專業表現和基層服務都有很深的底氣。她說,不樂見罷免成為國民黨人玩成這種「以罷制罷」,這活脫脫是政治報復,如此而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87487/sm-72279cef50db7cc78237976d4bdfd7ed.jpg)
社會兩極分化朝野對抗激烈 沈伯洋提罷免解方守護民主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4日表示,2024年立法院選舉揭示了台灣政治的新局面,三大政黨均未過半,形成罕見的分立格局。在野勢力的整合雖重塑了國會權力平衡,卻未能解決朝野對立的根本問題,各黨之間始終未能取得實質性共識;無解的僵局,使立法效率顯著下降,也讓民眾對於當今的憲政體制感到擔憂;目前需依靠憲法法庭作為法制堡壘與罷免機制方能守護台灣的憲政體制與民主。沈柏洋說,國會的僵局不僅反映在議事停滯上,更深刻地加劇了社會意識形態的分歧。藍白與綠營間的對立延伸至社會層面,使得台灣民眾的政治立場逐漸兩極化。意識形態的撕裂不僅削弱了政策討論的理性空間,也讓社會共識的建立更加艱難。談及台灣政治現今的困境,沈伯洋表示,當面臨政治引發巨大動盪時,許多國家會選擇解散國會,重新以民意決定國家未來。然而,台灣的體制若要解散國會,需藍白兩黨同意,這在現況下根本不可能實現。沈柏洋說,目前的困境有幾種解法,例如更換立法院長或藍白兩黨總召(傅崐萁與黃國昌),將「賣台」人士移除關鍵位置。然而,立法院長需2/3的多數同意才能更換,而藍白總召的權力經過一年的抗爭與群眾運動後反而更加穩固。因此,台灣最後的機會只剩下法制堡壘(憲法法庭)與罷免機制。憲法法庭去年曾守護台灣一次,但如今因藍白操作而元氣大傷,而罷免則可視為「小規模的解散國會」。沈伯洋指出,國民黨對罷免機制心存恐懼,因此以最暴力的方式通過選罷法,但同時又害怕正式公布後出現問題,這造成了罕見的「猶豫空檔」。此外,關於身分證的問題,中國大陸偽造的能力不可小覷,務必提高警惕,回歸探討中國大陸的操弄手法才是正途,其餘應以證據為基礎再進行討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83330/sm-c70dbd7abdac9a522df51832ca7c4a46.jpg)
總理蕭茲不信任投票通過「聯合政府垮台」 德國2個月後重辦大選
自2023年11月,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開除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後,林德納所屬的自由民主黨(Free Democrats, FDP)就宣布退出聯合政府。而在喪失FDP的議會席次後,蕭茲所領導的聯合政府就陷入困頓。而近期,德國國會通過了對蕭茲的不信任投票,而德國也因此要於2025年2月23日進行國會選舉,比原定時程還要提早7個月來改選政府。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指出,在16日的國會不信任投票中,僅有207名議員支持蕭茲,而有394名議員反對蕭茲,另外還有116名議員選擇棄票。而之所以會國會發動對蕭茲的不信任投票,主要是因為財政政策與國防開支方面的問題。財政部長林德納所屬的自由民主黨(Free Democrats, FDP)堅持財政保守立場,反對蕭茲提出的基礎建設投資計劃,並拒絕增加政府支出。但蕭茲主張投資基礎建設,拒絕保守派提出的削減支出提議。在國防政策方面,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 CDU)領袖梅爾茨(Friedrich Merz)則抨擊蕭茲的政策加重未來世代的負擔,並認為蕭茲沒有兌現增加國防開支的承諾。後續梅爾茨支持向烏克蘭提供Taurus導彈,以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但後續蕭茲因為擔心此舉可能加劇與莫斯科的衝突所以拒絕配合。除了內部紛爭,歐洲的整體局勢也對德國政治產生影響。法國同樣面臨國會不信任危機,總理被迫下台,顯示出經濟不穩和烏克蘭戰爭加劇了歐盟各國的政治分裂。這種情勢讓德國選民更加關注即將到來的選舉,視之為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的關鍵時刻。也因為總理蕭茲的不信任投票已經通過,目前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預計將在數日內正式宣布解散國會,並宣布於2025年2月23日提前選舉。在這段過渡時期,蕭茲將繼續擔任看守總理,維持政府的基本運作,直到新政府上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380484/sm-2e26939e16fc3701639319b6ab2ed710.jpg)
睽違44年僅持續5.5小時 南韓歷史17次戒嚴「10次與北韓無關」
南韓總統尹錫悅於3日晚間10點30分左右,以剷除親北勢力、保護自由憲政秩序為由,突襲式的宣布全國進入戒嚴。此舉後續引發政壇與民眾的不滿,國會議員在戒嚴令後3小時內通過解除戒嚴的法案,而戒嚴令也在短短5.5小時內結束。綜觀南韓歷史上17次戒嚴,其中發生的原因幾乎與北韓或是敵國沒有任何關係。據了解,根據南韓的《戒嚴法》的規定,分為緊急戒嚴(비상계엄)和警備戒嚴(경비계엄)兩種,其中緊急戒嚴是在戰時、事變或類似國家緊急狀態下,總統在與敵人交戰狀態或社會秩序極度混亂,導致行政及司法功能顯著困難的情況下,基於軍事需要或為維持公共安寧秩序而宣布的戒嚴令。而警備戒嚴則是在戰時、事變或類似國家緊急狀態下,社會秩序混亂,僅依靠一般行政機關無法確保治安的情況下,總統為維持公共安寧秩序而宣布。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緊急戒嚴」是在「社會秩序已經極度混亂」的情況下才會宣布。「警備戒嚴」則是為了補足「日常行政力量在於無法維持社會治安」時而宣布,屆時會由軍人協助警察維持社會治安。而在「緊急戒嚴」的情況下,總統任命的戒嚴指揮官是擁有該地區所有司法、行政權力,甚至可以限制基本權利。在南韓歷史上,共計17次的戒嚴中,其中僅有4次是「警備戒嚴」,剩餘的13次,包含這次尹錫悅所宣布的,都是「緊急戒嚴」。而從南韓戒嚴司令部第1號布告令來看,在戒嚴令生效的當下,南韓的政治、集會自由、言論自由、新聞報導自由、罷工自由均在第一時間受到限制。南韓歷史中,從1948年至1960年這段時間,時任南韓總統李承晚就發起10次戒嚴,詳細內容分別如下:時間:1948年10月25日至1949年2月5日(105天)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李承晚戒嚴範圍:麗水、順天起始原因:駐紮在麗水的國民警衛隊第14團士兵拒絕李承晚派兵鎮壓民眾的命令,與順天地區的士兵發動叛亂。也稱「麗水士兵騷亂」。麗水士兵騷亂。(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時間:1948年11月17日至1948年12月31日(46天)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李承晚戒嚴範圍:濟州島起始原因:起因是濟州4.3事件,當地警察於1947年3月1日槍殺遊行民眾,結果引發眾怒,後續甚至引發大規模罷工。李承晚就任總統後,認為濟州島的抗爭是對政權正統性的挑戰,因此派兵圍剿,但又遭遇麗水第14團叛變事件,最後於1948年11月17日宣布戒嚴。濟州43事件爆發的大屠殺,至今還在挖掘受害民眾的骸骨。(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時間:1950年7月8日至1950年11月9日(126天)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李承晚戒嚴範圍:全國起始原因:韓戰時間:1950年11月10日至1950年12月6日(28天)戒嚴類型:警備戒嚴發布戒嚴者:李承晚戒嚴範圍:部分地區起始原因:韓戰時間:1950年12月7日至1951年4月7日(123天)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李承晚戒嚴範圍:先是全國戒嚴,後降低至部分地區起始原因:韓戰時間:1951年3月23日至1952年4月7日(383天)戒嚴類型:警備戒嚴發布戒嚴者:李承晚戒嚴範圍:從部分地區戒嚴演變為全國性戒嚴起始原因:韓戰時間:1951年12月1日至1952年4月7日(130天)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李承晚戒嚴範圍:除釜山、大邱以外全國地區起始原因:韓戰因為韓戰原因,李承晚政府發過5次戒嚴。(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時間:1952年5月25日至1952年7月28日(66天)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李承晚戒嚴範圍:全國起始原因:李承晚政府提交的修憲法案被國會拒絕,國會反提交一份以內閣責任制為重點的修憲草案,後續李承晚政府感到危機,便宣布戒嚴,並監禁國會議員,後續也透過憲兵居留50名反對修憲的反對黨成員。最終在軍警的包圍下,國會以舉手、起立的公開方式,通過憲法修正案。被軍警包圍的國會議員,以舉手或起立的方式進行投票。(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時間:1960年4月19日13點至1960年4月19日17點(4小時)戒嚴類型:警備戒嚴發布戒嚴者:李承晚戒嚴範圍:首爾起始原因:由於經濟惡化、失業率上升,民眾發動遊行抗議李承晚的獨裁政權,但李承晚本人卻遭親信蒙蔽,認為這是共產主義起義,此事件也稱4.19革命。419革命。(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時間:19年4月19日至19年6月7日(51天)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李承晚戒嚴範圍:從首爾擴張到全國起始原因:首爾的4.19革命爆發後,全國各地開始掀起抗議浪潮,因此將戒嚴範圍擴至全國。最後李承晚於4月26日宣布辭職,但在隔日又反悔。最後是在同僚的壓力下簽署辭職信。由許政(허정)就任代理總統,第二共和時期政府也在此時成立。 李承晚所發布的10次戒嚴中,其中5次與南北韓的戰爭有關,剩餘5次都是基於政治因素而發起。當中有3次是警備戒嚴,其餘7次均是緊急戒嚴。而針對全國性的戒嚴則有6次(包含從地區性戒嚴擴增至全國的戒嚴)。而後續的7次戒嚴詳細內容分別如下:時間:1961年5月16日至1961年5月27日(12天)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張都暎戒嚴範圍:全國起始原因:在李承晚辭職後,南韓政局陷入動盪,韓國陸軍第二野戰軍副司令官朴正熙少將於1961年5月16日發動軍事政變,終結短暫的第二共和時期政府。後續成立「軍事革命委員會」,由參謀長張都暎出任委員會主席,張都暎同步宣布全國緊急戒嚴。而朴正熙雖任副主席,但掌握實際權力。此次事件也稱5.16軍事政變。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佔領國會。(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時間:1961年5月27日至1962年12月5日(558天)戒嚴類型:警備戒嚴發布戒嚴者:張都暎戒嚴範圍:全國起始原因:5.16軍事政變的延續。1962年12月17日,民眾投票修憲成功,第三共和國成立。516軍事政變主要成員,左起依序是少將朴正熙、少校朴鐘圭、少校李洛善、上尉車智澈。(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時間:1964年6月3日至1964年7月29日(58天)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朴正熙戒嚴範圍:首爾起始原因:5.16軍事政變發生後,軍事革命委員會成立,1961年7月3日,發動軍事政變的朴正熙接下委員會主席的位置。後在美國政府的施壓下,軍事委員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允許民間人士參加政治。1963年朴正熙卸下軍職,以民主共和黨的身分就任總統。後續朴正熙政府試圖與日本政府開啟邦交,但由於日本曾殖民韓國35年,此時距離光復也才過去20年,所以民眾反日情緒強烈,最後此事件演變成首爾民眾的抗議活動,最後甚至演變成全國性抗議,朴正熙也因此針對首爾地區發出戒嚴令。此事件也稱為6.3起義。 時間:1972年10月17日至1972年12月13日(69天)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朴正熙戒嚴範圍:全國起始原因:朴正熙為求終生獨裁統治,以實現朝鮮半島統一和應對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需要改革現有體制為由發布戒嚴令,宣布現行憲法作廢、解散國會,停止一切政治活動,集會、媒體則納入軍事管制。後續朴正熙於1972年10月27日頒布《志在祖國和平統一的憲法修正案》(維新憲法),正式廢除總統的連任限制,並將總統從民眾直選改成間接選舉,第四共和國正式成立。此事件也稱為10月維新。總統朴正熙宣布現行憲法作廢。(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時間:1979年10月18日至1979年10月27日(10天)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朴正熙戒嚴範圍:釜山、馬山起始原因:1978年的議會選舉中,在野的新民黨以微弱優勢擊敗朴正熙的民主共和黨,但後續在民主共和黨的操作下,新民黨總裁金泳三於同年9月被逐出議會,新民黨66名議員辭職。此事件引發民眾憤怒,後續於10月在釜山、馬山等地爆發示威抗議,朴正熙便對兩地實施戒嚴,此事件也稱為釜馬民主抗爭。最後朴正熙於1979年10月26日晚間19點45分遭時任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槍殺,結束18年的獨裁統治。進駐釜山、馬山兩地鎮壓的部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時間:1979年10月27日至1981年1月24日(440天)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崔圭夏戒嚴範圍:濟州島以外全國延伸至全國起始原因: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槍殺朴正熙後,國務總理崔圭夏依憲法規定就任臨時總統,並宣布自27日凌晨4點起在濟州島以外地區戒嚴,避免因為政局混亂導致北韓趁隙入侵。而在同年12月12日,時任國軍保安司令官兼戒嚴司令部合同搜查本部長的少將全斗煥發動政變,成功取得最高軍權,總統崔圭夏因此遭到架空。第五共和國成立。1985年5月17日,崔圭夏在全斗煥的要求下,將戒嚴令擴張到全國範圍,所有政治活動、大學授課全遭停止,國會遭首都警備司令部封鎖,反對派領袖金泳三、金大中遭逮捕。此事件也稱為5.17非常戒嚴令,曾多次改編影視作品的陸軍空將部隊武力鎮壓的光州事件,便是在這段戒嚴令時期發生的。韓國政府武裝戒嚴部隊逮捕光州民眾。(圖/達志/美聯社)時間:2024年12月3日23點至2024年12月4日4點30分(5.5小時)戒嚴類型:緊急戒嚴發布戒嚴者:尹錫悅戒嚴範圍:全國起始原因:現任總統尹錫悅自2022年上任後,因施政方針悖離民意,施政滿意度從原本的52%,在短短3個月內跌到24%。主要原因是在多次言論引發民眾不滿,再加上其妻金建希一直面臨受賄、操控市場、干政等指控,而尹錫悅雖曾為妻子行為致歉,但反批輿論將妻子的行為誇大、妖魔化。由於尹錫悅的行為讓許多民眾十分不滿,在2024年4月的國會選舉中,在野的共同民主黨順著民意,取得過半175個席次,尹錫悅所屬的國民力量僅取得108席。2024年11月時,尹錫悅施政滿意度跌至17%。也因為朝小野大的關係,尹錫悅在2024年的施政一直遭遇在野政黨阻撓。6月時,網路上對於尹錫悅彈劾案的請願人數已經達到143萬人連署。10月時,在野的祖國革新黨表示正在擬定彈劾草案。12月3日晚間10點30分,尹錫悅以剷除親北勢力、保護自由憲政秩序為由,指稱政府被在野黨癱瘓,突襲式的宣布全國進入戒嚴。尹錫悅宣布戒嚴。(圖/達志/美聯社)後續國會議員連夜進入國會,在國會議長禹元植的帶領下,190名與會的議員在4日凌晨1點左右通過了2206197法案,也就是要求解除戒嚴令的決議。而與會的議員中,有18人隸屬於執政的國民力量黨,國民力量黨主席韓東勳雖未參與投票,但曾在媒體面前表示「尹錫悅所發布的戒嚴令是非法違憲的」。最後在4日凌晨4點30分,尹錫悅發布聲明,表示接受國會決議的停止戒嚴請求,但同時尹錫悅也要求,在野黨應立刻停止通過彈劾、操縱立法、操縱預算的方式來癱瘓政府,更指稱這是一種「令人髮指」的行為。議員助理與民眾在國會內阻擋戒嚴部隊進入。(圖/達志/美聯社)綜觀這17次戒嚴,幾乎也代表了南韓近代的政治歷史,其中除了麗水士兵騷亂、韓戰、1979年朴正熙遇刺事件外,其餘10次戒嚴其實與防止共產主義、防止北韓入侵均無關係,都是基於權力因素而延伸出的戒嚴,甚至打著戒嚴之名號來縮限公民基本權利。所以直到現在,南韓社會大多對戒嚴一事抱持著負面的態度看待。但從1987年修憲過後,南韓的戒嚴法就明定,戒嚴時期不得解散國會,國會議員的「免遭逮捕權」也被保留下來,這也是這次尹錫悅宣布戒嚴後,議員們第一時間就衝去國會開會,投票通過解除戒嚴令的原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72255/sm-dcbc1940dbda6c7dedd092b4b487f3ca.jpg)
沒拿下過半席次!執政黨眾議院選舉大敗 石破茂恐成「最短命」日相
日本於27日進行第50屆眾議院大選投票,但由於執政聯盟的自民黨、公明黨得票率太低,沒有成功取得過半數席次的的233席。這也讓才剛上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是否能繼續獲得國會的首相指名選舉,成為外界的關注焦點。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本次眾議院大選應選465席,其中包含單一選區的289席、比例代表選區的176席。候選人方面有1344人登記參選。而選舉最終結果是,自民黨取得191席,公明黨則取得24席,雙方總計215席,如此結果不僅與選前估計的279席有著極大的落差,甚至連議院的過半席次233席也不到。相較之下,日本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取得148席,成長十分明顯。而在本次選舉中,在野黨及無黨籍候選人共計取得 250席,遠超過執政聯盟的215席,這也對執政聯盟來講,是個強悍的挑戰力。報導中提到,在這次選舉中,投票率約為53.11%,比上次選舉的55.93%有所下降,報導認為投票率的下降,是顯示出選民對政治日益增加的不滿情緒及冷漠。尤其自民黨誘因「黑金問題」,在北海道、東北、東京及大阪等城市地區失去了大量議席,執政聯盟的敗局確立,這也是自2009年政權更替以來,首次出現未過半數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選舉中,有10名自民黨的前議員因為涉入「小金庫事件」,最終沒有獲得自民黨的提名,其中包括安倍派(已解散)的前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西村康稔,以及前自民黨參議院幹事長世耕弘成。但實際選舉結果出爐後,這些人還是順利當選,也以無黨籍身分當選。目前有消息指出,自民黨執行部考慮「追加公認」這些脫黨參選後勝選的議員,但即便如此,執政聯盟還是只有225席,仍無法取得議院半數席次。這次執政聯盟的失敗,在自民黨內部引發對現任黨魁兼首相的石破茂質疑聲浪。報導中也提到,石破茂之所以出任自民黨總裁,其目的就是要在這次選舉中取勝,所以才會在上任後立即解散國會。但實際狀況卻是,自民黨仍無法克服「黑金問題」帶來的負面聲浪。目前有消息指出,有關石破茂的進退問題,目前自民黨內高層正在進行協商。雖說這次選舉的總責任人小泉選舉對策委員長是絕對要面臨辭職的局面,但石破茂可能因補正預算的關係,有機會繼續留任自民黨總裁。除此之外,公明黨也因為這次失敗而陷入困境,聯合執政的代表石井啟一意外落選,引發黨內震撼。報導中也提到,自民黨和公明黨為了維持政權,未來可能會積極尋求與其他政黨聯合或閣外合作,目標可能會放在過去曾有政策合作的國民民主黨、日本維新會等黨派。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5/371545/sm-a196e61d7a6e077399290c6c0cf02cba.jpg)
支持藍營選罷法立場遭圍剿?王世堅還原:應讓社會休養生息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傅崐萁等提案罷免連署應附身分證影本正反面,有媒體報導稱,綠委王世堅支持藍營選罷法立場,並在綠營中常會遭到圍剿。王世堅今日受訪時還原經過表示,自己是認為選罷法、總預算應脫鉤,要就一次倒閣、解散國會,「不要說我們罷免他們幾個、他們罷免我們幾個,應該讓社會休養生息,民眾也不想一直被政治疲勞轟炸,也順這個機會下台,你們去修、我們不反對,那預算應該趕快進到立法院付委審查。」王世堅表示,中常會是由下而上、民主開放、百花齊放,任何聲音都可以提出來討論,自己在中常會提出看法,認為要就一次倒閣、解散國會,「不要說我們罷免他們幾個、他們罷免我們幾個,這樣爭擾不休,應該讓社會休養生息,民眾也不想一直被政治疲勞轟炸,民眾選給議員、立委、縣市長一次四年,並不是40年,做不好忍一下、下次不選給他就好,除非他很惡劣,那當然要罷免。」王世堅指出,自己的意見是,剛好國民黨審總預算、選罷法,兩部分應該脫鉤,選罷法他就去修吧,他修嚴我們要罷免他困難,相對他們要罷免我們也困難,不要跟總預算綁在一起,順這個機會下台,你們去修、我們不反對,那預算應該趕快進到立法院付委審查。自己的看法沒有違背黨的精神原則立場。王世堅續指,自己中常會時也說,黨最終做的決定怎麼樣,自己會一致行動,自己跟蔡易餘上次立院衝撞還交疊在一起,「他上面就是我,我們有共同作戰的革命感情,怎麼說他當場罵我王世堅,當場他沒這麼說、我也沒感受到。」王也不滿表示,這樣的報導應該要查明是誰外洩,畢竟指涉到不實的事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70609/sm-dec22efd7c985443209edb6e46c7c84c.jpg)
拆樑餘波1/綠喊大罷免轉移罷樑失敗爛帳 藍列巷戰名單恐怖平衡
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樑選舉失敗,雖然民進黨聲稱此役係公民自主推動,但仍難撇清雙方的款曲關係。「罷樑」敗北順勢牽動民進黨在立院弱勢席次的隱痛,民進黨立委隨即表態進擊,而國民黨也枕戈待旦,伺機反制。罷免長謝國樑活動喧騰近一年,最終「不同意」罷免者以86,014票力壓「同意」罷免的69,934票,同意票也未達77,700票罷免門檻,結果一出,民進黨立委許智傑立即開嗆「該啟動罷免立委就啟動,相信選民站在民進黨這邊。」許智傑底氣不知來自何方,卻透露出本屆民進黨在國會弱勢席次挨打的苦悶。據了解,綠營自層峰至基層,無不對「三黨不過半」耿耿於懷。國民黨團以52席加上友軍高金素梅、陳超明穩居54席最大黨,外加盟軍民眾黨8席立委,不論在法案或預算排審上都壓得51席的民進黨抬不起頭。第11屆國會「三黨不過半」讓民進黨施政處處遭受掣肘,綠營內部迭有罷免藍委聲浪,意欲拚過半逐步搶回國會主導權。(圖/記者周志龍攝)綠營因而瞄準爭議性高或是基層尚未穩固的國民黨立委,包含北市徐巧芯、王鴻薇與新北葉元之,還有台中黃健豪、羅廷瑋、廖偉翔三位新科立委。地方人士指出,台中若吹起罷免潮,影響的不只是立委版圖更動,「盧秀燕2028更上層樓」的基礎也可能被撼動。一名黨政人士說,綠營「大罷免潮」暗潮洶湧,藍營也擬定了反制措施,觀察未來綠營發動罷免區域,鎖定同縣市或同直轄市綠委反制,相信綠營不見得討得到便宜,甚至可能丟了自家席次。他舉例,台北市若立委徐巧芯(信義、南松山選區)罷免成案,國民黨將鎖定不到4成得票當選的吳沛憶(萬華、北中正選區),甚至曝光度高的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北投、天母選區)等「不過半當選」者;本次吳沛憶在國民黨人選鍾小平與無黨籍于美人「藍白分裂投票」中獲利,吳思瑤則因北投麗禧酒店老闆、前國民黨立委蕭景田與藍營人選張斯綱素有齟齬,另挺新黨出身的市議員侯漢廷角逐,才讓吳思瑤漁翁得利。至於一水之隔的新北市,最危險的莫過於國民黨立委葉元之(板橋東選區)。葉元之靠著前立委羅致政被爆出一連串不倫影音而險勝,基礎薄弱,加上其「空戰型」民代根基不穩,只要耳語四起足令其疲於奔命。如果葉成為標的,國民黨將對緊鄰的板橋西選區立委張宏陸提出反制,讓新北的罷免火力集中在市府所在地板橋。張宏陸雖然作風低調,但與前新北市民進黨部主委何博文團隊有芥蒂,加上近期民進黨重量級議員黃俊哲因樁腳賄選案遭解職,讓民進黨在大板橋失去重要依怙。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常為了綠營法案衝鋒陷陣,近期自己卻頻遭在野陣營點名,一旦在野黨發動反制性罷免,她恐怕很難「迴避」。(圖/記者周志龍攝)中部地方人士則指出,由於台中市長盧秀燕2028競選總統呼聲極高,盧秀燕扶持的台中原市區「三小福」立委羅廷瑋(中西東南選區)、黃健豪(北北屯選區)、廖偉翔(西屯南屯選區)羽翼未豐,加上台中「搖擺州」的選民特性,地方早已喊出「敲羅、斷健、廢翔」,國民黨也將矛頭指向曾任立院副院長的民進黨立委蔡其昌(甲安埔梧清選區)反制,蔡其昌曾小勝民眾黨蔡壁如,再次面臨藍白合恐怕很難脫身。曾任民眾黨立委的中山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其祿分析,儘管「大罷免」時代喊得響,但「遍地開花」成案機會不大,若綠營真的有把握奪回國會主導權,日前立法院退回總預算時,閣揆卓榮泰大可直接請賴清德總統解散國會,不必等到2025年2月立委就任周年才能正式行動;賴政府自知施政亮點不足,近期只靠「打貪」向同溫層取暖,因此不敢貿然下險棋,只能築起「民間團體自發性」這道防火牆,再依情勢發展取捨。藍營人士則強調,不會針對任一名綠營立委主動發起罷免,但面對大罷免時代,若冷處理絕對是錯誤的策略,2020年國民黨冷處理韓國瑜罷免案,綠營強力催出在地基本盤,韓國瑜當時只能捲鋪蓋走人,這便是「冷處理」的下場,國民黨可不會再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46838/sm-1bda328044e64d594d1a823a506c7ac3.jpg)
法極右派國會當家恐還有變數 歐洲股匯不跌反漲
法國總統馬克宏解散國會改選的政治豪賭慘輸,在30日舉行的國會首輪選舉,極右翼國民聯盟(RN)得票率衝第一遙遙領先,馬克宏領導的中間派聯盟落居第三。但RN的領先幅度不及民調,歐洲股匯不跌反漲,歐元升至兩周高點。法國內政部1日公布國會首輪選舉正式結果,極右派領袖勒朋(Marine Le Pen)帶領的國民聯盟贏得33%選票;左派聯盟新人民陣線(NFP)以28%得票率居次;馬克宏領軍的中間派聯盟慘敗,僅獲20%支持排第三。法國極右派勢力在國會改選首輪投票贏得歷史性勝利,雖在意料之中,但分析師也提到,國民聯盟的領先幅度不如預期。選前民調顯示,RN可望在國會取得絕對多數優勢。第二輪決選預定7日7日舉行,RN欲在國民議會577席中過半,至少須拿下289席。但馬克宏領導的中間派及左翼聯盟,預料可能在決選操作棄保以阻止極右派掌權,例如部分選區考慮不推派候選人。分析師認為極右派能否在國會過半仍有變數,反倒推升歐元走勢。 城市指數(City Index)資深市場分析師辛柯塔(Fiona Cincotta)指出,國民聯盟領先幅度遜於部分民調所示,因而助歐元開高。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外匯策略部門主管佛雷(Jane Foley)表示,左翼政黨已示意要撤換在首輪投票落後的候選人,以免決選時選票被瓜分,這應能阻礙極右派在國會贏得絕對多數。佛雷指出,這讓投資人在周一開盤鬆一口氣,然由於法國政局仍有高度不確定性,市場可能依舊戒慎恐懼。1日歐元上漲0.4%,來到兌1.0759美元的約兩周高點。自法國極右派在6月上旬的歐洲議會選舉壓倒性勝出,歐元兌美元挫跌1.2%,這也逼得馬克宏走提前大選的險棋,結果落得慘敗下場。法國股市同步攀高,CAC 40指數一度勁揚近3%,一掃上周五(30日)收在逾五個月低點的陰霾 。在法股領漲下,泛歐STOXX 600指數上揚0.6%,終結連續四個交易日收黑頹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9/344669/sm-87817fc3e6bc7176a159fa64eca0cc6c.jpg)
政院覆議失敗尋求釋憲 學者:賴總統須表達立場
行政院對立法院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中《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提出覆議,21日在立法院遭到否決。學者指出,依《憲法》規定,行政院在覆議失敗,僅有接受的唯一選項,後續另可提憲法訴訟(釋憲),不過,相關修正條文除了影響行政院及所轄機關外,還涉及總統府與監察院的權責,必須由各單位自行提出。南臺科大財法所教授兼所長羅承宗說,覆議是一件事,不信任案與解散國會是搭配在一起的另一件事。依目前的法條規定,如果覆議案不通過,閣揆只能接受國會制定的法律;接下來就剩「釋憲」這條路,然而這次的「國會改革法案」涉及的範圍很廣,除了涉及規範行政院及所屬機關、可由行政院提出釋憲外,例如總統定期到立法院國情報告並接受質詢,那是屬於總統府的事務,必須由府方提出憲法訴訟,總統賴清德屆時必須對此表達立場。除了釋憲,羅承宗指出,現在很多人在討論「總統解散國會」,但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的設計,總統解散國會必須要有「不信任案」為前提。他解釋,不信任案是經過很多事情的堆累,讓立法院覺得沒有辦法信賴這位行政院長,向總統要求更換新的閣揆。不信任案與解散國會兩者是配套的,立法院可以要求總統更換他的「執行長」,同時總統也可以考慮是否依《憲法》規定,在與立法院長協商後解散國會,這樣的設計其實是一種恐怖平衡,當立委提出不信任時,也可能也要面臨總統被動解散國會重選的風險。但羅承宗分析,現在立法院應該沒有人會打算提不信任案,因為賴政府從五月才開始運作,至今剛滿一個月,若現在就指責行政院長做得不好、要把他換掉,正當性似乎不足,執政黨嗆聲要在野黨提不信任案,其實只是政治喊話,藍白兩黨應該不會上當。羅承宗指出,贊成國會調查權的一方指出,立委需要調查權以偵查弊案,但立委聲稱要「抓弊、打詐」,其實是一種誤導,依國家的設計,立法院的職責是議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國家其他重要事項,「抓弊、打詐」應該是檢察官的職責,而不是立法委員的工作;另一部分查察政府機關弊端的調查權則落在監察院,同樣的,監察院如果覺得調查權受到侵犯,也可以提起憲法訴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344667/sm-6b6be10d343e79bb916ef99fb5f17bd6.jpg)
在野黨不可能倒閣 蘇煥智:總統制的不信任案沒用
立法院21日表決行政院對「國會改革法案」的覆議案,在野黨先前喊話,若是覆議案不通過,行政院長卓榮泰應下台負責,綠營則反嗆,藍白可以提出「不信任案」。前台南縣長、台灣維新召集人蘇煥智指出,雖然目前藍白在野聯盟,絕對有能力通過對行政院長的不信任案,但若通過,總統只需另外提名行政院長就好,還有解散國會、重新改選的權力,而重選不僅要花費大量行銷宣傳經費,在目前社會氛圍下,選舉對在野黨未必有利,藍白應該不會提不信任案。蘇煥智指出,1997年7月時任民進黨許信良主席配合已故的前總統李登輝修憲,取消立法院對行政院長的人事同意權,卻換來一個毫無作用的「不信任案」,是一次非常失敗的修憲政治交易。他解釋,因為把《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二項第3款規定的這個「不信任案」用在總統制,其實是牛頭不對馬嘴,一般「不信任案」只有在「內閣制」的國家,才有實質作用。蘇煥智指出,內閣制「解散國會」重新改選,如果取得多數黨,就可以取得執政權,當然有實益;但在總統制下,就算通過「不信任案」倒閣,對總統權力毫無影響,政府的權力仍在原來的執政黨手上,總統可以重新任命行政院長及內閣,反而是在不信任案通過後,總統可以解散國會,逼迫立法委員重新改選,所以立法委員提出「不信任案」倒閣成功,等於是拿石頭砸自己腳。「現在變成是國民黨的問題,如果他們不廢監察院,會與自己的國會改革有所衝突。」蘇煥智認為,民進黨可以針對國民黨反對廢除考監兩院,摧毀藍白合作推動國會調查權的正當性,將之批評為假改革。他認為,國會調查權的立法爭議,一方面也催生修憲廢監察院、考試院的新戰場,國民黨新生代立委提出的「廢院不廢權」訴求,就是修憲廢除監察院的一種創新訴求,值得贊許,如果能獲得國民黨內部支持,或許可以成為改革的契機。
![alt](https://img.youtube.com/vi/xulQQYxRhOM/maxresdefault.jpg)
無懼國會改革法案覆議成敗 執政黨吃定在野黨
立法院排定行政院所提《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部分修正條文的覆議案,訂於21日舉行投票。國民黨嗆聲覆議一旦不過,行政院長卓榮泰應辭職下台,卓榮泰則認為「沒有辭職選項」;民進黨立委也口徑一致大嗆在野黨,有種就提不信任案倒閣,解散國會重選。綠營之所以這麼有底氣,在於內部評估本屆選舉是大環境對執政黨不利,加上第三勢力瓜分「討厭國民黨」的票,如今社會氛圍下只要持續深化「民眾黨就是國民黨側翼」的印象,民進黨仍有可為,因而吃定在野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0/344140/sm-cbe40b663abafe68e9488206cb04c90b.jpg)
覆議場外攻防1/無懼國會改革法案覆議成敗 執政黨吃定在野黨
立法院排定行政院所提《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部分修正條文的覆議案,訂於21日舉行投票。國民黨嗆聲覆議一旦不過,行政院長卓榮泰應辭職下台,卓榮泰則認為「沒有辭職選項」;民進黨立委也口徑一致大嗆在野黨,有種就提不信任案倒閣,解散國會重選。綠營之所以這麼有底氣,在於內部評估本屆選舉是大環境對執政黨不利,加上第三勢力瓜分「討厭國民黨」的票,如今社會氛圍下只要持續深化「民眾黨就是國民黨側翼」的印象,民進黨仍有可為,因而吃定在野黨。立法院排定21日審理行政院提出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部份條文修正的覆議案,根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就目前國會政黨生態而言,現有113席立委中,國民黨在立院52席立委、民眾黨8席,加上配合國民黨團運作的無黨籍2席,若無人在記名投票的情況下跑票,在野黨過半數57席可望強勢否決行政院所提覆議。不過,《憲法》只規定如果立院否決行政院所提覆議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卻沒講明如果不接受該怎麼辦,因此即使在野黨高喊要卓榮泰自行下台,民進黨也不甘示弱地反嗆要在野黨提倒閣。執政黨觀察到國民黨對「解散國會」的態度色厲內荏,因此進一步提出國會全面改選(倒閣)、罷免部分國民黨委員向在野黨施壓,希望有人在覆議時跑票;但也對最壞的結果做好準備,一旦覆議被否決,將可依法提起憲法訴訟,並要求暫時處分、凍結修正條文。立法院審議國會職權相關法案時,場外有許多民眾前往聲援執政黨,其中包括許多青年族群,讓流失年輕選票的民進黨信心大增。(圖/記者黃耀徵攝)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13日在朝野協商中指出,國民黨與民眾黨雖然計劃舉辦上百場說明會,卻畏懼民意,想「開快車」儘速解決國會改革爭議。綠營內部普遍認為,5月底朝野為了外界稱為「國會改革法案」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在立法院大打出手,雙方陣營都有人進醫院,已成功引起社會關注,民進黨接續的論述已收到成效。民進黨的信心從柯建銘的喊話就可以看出來,他強勢地高喊,如果在野黨有膽量提出不信任案倒閣、解散國會改選,那就「趕快來提、半夜也答應你」,還強調這並非他個人意見,而是府、院、黨共識,「民意已經起來了,到處都『青鳥』。」這種信心其來有自,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9日公布的民調,5月與4月相比,台灣人政黨支持傾向出現變化,民進黨做為執政黨,社會基礎正持續小幅擴張當中。雖然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解讀,此為總統蜜月期的典型效應;不過,有不少綠營人士認為,這份民調執行的期間從5月20到22日,當時立法院正為了「國會改革」大打出手,民調結果顯示民進黨「反對國會黑箱擴權」的訴求已引起社會注目,並獲得人民正面回應,隨著後續「青鳥行動」擴大,民意將更向民進黨傾斜。民進黨立委5月21日在立法院審查「立院職權法案」時,手持太陽花表示抗議,有意複製當年太陽花學運的氣勢。(圖/記者劉耿豪攝)「有別於民進黨與國民黨支持者,民眾黨支持者中有高達三成採中立態度,頗堪玩味。」游盈隆特別點出,民調發現20歲以上的民眾對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的立委衝突中,有32%表態比較支持執政黨、28%較支持在野黨,另有25%不支持任何一方;進一步分析政黨傾向,發現民進黨支持者有超過70%成支持執政黨,約15%兩邊都不支持;國民黨支持者中,約65%支持國民黨與民眾黨這兩個在野黨,18.7%都不支持;但民眾黨支持者中,卻只有52.4%支持在野黨,有30.3%都不支持。民調顯示,民眾黨的支持者在此事件中最受到動搖,也因此民進黨全員動起來,準備在各地宣講反對「國會改革法案」的理由,以及強調藍、白兩黨如何聯手跳過程序正義的過程,有意把「青鳥行動」的影響擴大到「太陽花」等級,不僅帶給國民黨區域立委壓力,更期待拉回淺綠及年輕選票,挖民眾黨牆腳。柯建銘喊話要在野黨立委「起義來歸」,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也表示,雖然民進黨在立法院是少數,「但我們有無限大的隱形席次」,未來會透過全台宣講,讓民意對藍白立委形成壓力,才會讓他們「棄暗投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44143/sm-3873975c9c36f1b8b917bd01f64db5f5.jpg)
覆議場外攻防2/民進黨自估倒閣扭轉國會新局 國民黨保守不隨之起舞
行政院對「國會改革法案」提出覆議案,立法院預計在19日、20日召開全院委員會,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明並答詢後,於21日院會記名投票表決。朝野立委針對覆議案的成敗相互叫囂,面對民進黨高分貝挑釁「倒閣」對決,國民黨多數立委則顯得態度趨於保守,並直言解散國會就是民進黨的「陽謀」。多位民進黨人士都認為,2024立委選舉有幾席因為有第三候選人瓜分綠營票源,包括台北市南港內湖區、台東和南投選舉失利,加上大環境對民進黨執政不滿,導致民進黨在國會淪為少數政黨。以台東縣選區為例,民進黨提名的賴坤成,強踫不滿初選結果的前綠委劉櫂豪執意參選,結果劉獲18,744票、賴坤城23,420票,兩人橫掃42164張選票,得率票近57%,但最後仍讓國民黨提名的黃建賓以25,778當選。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南投縣,民進黨籍前南投縣水里鄉長陳癸佑脫黨參選,雖然僅獲4,023票,但民進黨提名的前立委蔡培慧獲得66,551,若陳的票都能投給蔡培慧,兩人加起來70,574票,也許就能勝過國民黨游顥的70,012票,況且還沒計入因綠營分裂而失望未投票的支持者。前立委高嘉瑜在民進黨2020總統初選「英德大戰」中選擇挺賴清德,但2024年自己卻因為泛綠分裂而未能連任。(圖/記者黃耀徵攝)在台北市港湖區,台灣基進吳欣岱催動泛綠支持者對前立委高嘉瑜的不滿,最終獲26,382票,民進黨提名爭取連任的高嘉瑜則取得95,241票,兩人加起來有121,623票,但分裂後仍輸給國民黨李彥秀的112,743票。除了泛綠陣營自家內鬨的候選人搶走選票,民進黨內普遍認為,民眾黨中瓜分了不少淺綠選票。例如,民進黨在桃園市原有兩席立委、加上友好的無黨籍立委趙正宇,但爭取連任的鄭運鵬碰到民眾黨支持的馬治薇,雖然馬治薇因「染紅」遭民眾黨開除黨籍,但仍被准許使用相關競選素材,最後獲20,600票;鄭運鵬則拿到103,466,輸給了拿到116,571票的國民黨市議員牛煦庭。另外,國民黨提名的邱若華在桃園市第六選區(八德區、大溪區、復興區及中壢區部分里)以81,513票當選,民主進步黨支持的無黨籍立委趙正宇得到76,346票,民眾黨的李慕妍為35,183票,兩人加起來有111,529票。民進黨候選人劉仁照在桃園市第五選區(龍潭區、平鎮區),獲得69,022票,加上民眾黨賴香伶的43,691票,共有112,713票,但國民黨籍立委呂玉玲仍以89,372票成功連任。新北市第八選區(中和)國民黨張智倫以89,808票獲勝,但民進黨的吳崢得到77,763票,加上民眾黨邱臣遠42,759票,「不投國民黨」的票達120,522票。立委羅智強認為,民進黨為國會少數,若立法院透過不信任案倒閣,屆時國會重選,民進黨有一搏成為多數黨的機會。(圖/記者劉耿豪攝)但國民黨人士認為,上次選舉中,民進黨也在不少地方因為藍營分裂而「僥倖」當選,例如吳思瑤在台北市第一選區(北投區、部分士林區),就因為新黨市議員侯漢廷參選得到28,510,國民黨提名的張斯綱以71,837票敗給吳的91,958;立委吳沛憶在台北市第五選區(萬華區、中正北區)獲得66,932票,但因為國民黨市議員鍾小平未成功整合藍營,無黨籍的于美人投入選戰也拿到了38,913票,最後由吳沛憶成功進軍國會。對於民進黨挑釁要在野黨倒閣,國民黨新科立委王鴻薇迎擊直嗆「倒閣就倒閣,誰怕誰?」她認為現在國會若改選,民進黨未必會選得比較好,但其他藍營立委則態度保留。國民黨立委林沛祥說,不要動不動就提倒閣、動不動就提請辭,覺得「兩邊先冷靜一下。」黃健豪也表示,雖然他會對卓榮泰覆議案否決,但原則上他目前主張不會提倒閣;羅智強叫綠營不要鬧,「你們的陽謀誰看不出來?」洪孟楷更批評,民進黨嗆聲要在野黨倒閣的說法是「8+9」式言論,「陽謀很清楚,怎麼可能上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43841/sm-8af58500f5ac54a102163088d31fc3b3.jpg)
雙關語?王世堅嗆「沒藍鳥」 蔣萬安乍聽皺眉這樣回
立院院會週五將處理政院針對國會改革法案提出的覆議案,朝野各自展開動員、捍衛立場,被外界形容是「藍鷹戰青鳥」,但民進黨昨日在台北舉行「反濫權護民主」街頭說明會,綠委王世堅上台宣講時嗆「國民黨沒藍鳥」「國民黨立委應把藍鳥拿出來,倒閣、解散國會,全面改選」,蔣萬安今天被問及此事,先是眉頭深鎖、然後問大家「這樣的說法好嗎?」。蔣萬安今天出席「兒童發展篩檢及聯合評估衛教主軸」記者會,在台上開心與小朋友互動,身為三寶爸,蔣萬安也透露,「三寶」才一歲半就已經得過兩次腸病毒,能體會了解家長對於小孩健康的重視。媒體在聯訪時間問蔣對「國會改革覆議案」及藍綠都號召支持者21日再度前往立院外「拼場」的看法,蔣萬安回應,北市警察局都會依照相關規定、過去的標準作業程序,以及幾次大型集會遊行的經驗進行維安部署,警局也會定期回報,北市府將視狀況、機動針對立院周邊警力部屬進行調整。媒體追問,綠委王世堅昨日嗆國民黨「沒藍鳥」、要國民黨立委「把藍鳥拿出來、倒閣、解散國會」,蔣萬安聽到媒體轉述後,先是先是眉頭一皺,然後說「這樣的講法好嗎?」。此外,北市大巨蛋16日舉行球賽,卻因午後豪大雨,巨蛋室內多處漏水,蔣萬安今天被問及此事指出,第一時間接獲通報,即刻通知遠雄清查,儘快提供球迷換位以及相關的補償,他強調,每次的漏水或其他各項事故,都會列入營運績效考評,若連續兩年70分以下,就視為營運不佳,最重就是解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42489/sm-ea85054355704e90f63e0c9dd61e576d.jpg)
法國政治大地震!總統馬克宏解散國會提前大選 歐元暴跌
第10屆歐洲議會選舉9日晚結束。初步選舉結果顯示,極右翼政黨快速崛起,席次大有斬獲,由於法國總統馬克宏所屬的復興黨慘敗,馬克宏9日出乎意料地宣布解散國民議會,提前大選。此一決定導致歐元10日暴跌,法國債券和股票也受重創。五年一度的歐洲議會選舉於6日至9日在歐盟27個成員國舉行,此次選舉將選出720位議員,投票率為51%,略高於2019年的50.66%。依初步結果,持疑歐立場的民族主義極右翼黨派取得最大進展。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獲得185席,保持第一大黨團地位。中間偏左「社民黨」獲137席,中間立場的「復興歐洲」獲79席。3個中間黨派合計仍拿下超過400席,超過半數。右翼的歐洲保守及改革黨團獲71席,極右翼「認同與民主黨」獲58席,綠黨/歐洲自由聯盟組成的黨團獲52席,左翼聯盟黨團獲36席。由於傳統的中右和中左力量在歐洲議會仍保持多數地位,歐盟大政方針料不會有急劇變化,但政治光譜向右移動,歐洲大國執政黨表現不佳,可能為歐盟在移民、援助烏克蘭、綠色轉型等議題上的政策推進,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議會選舉結果造成法國政治地震,法國極右翼領袖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所屬的國民聯盟,以超過32%得票率領先馬克宏的復興黨。眼見所屬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遭到極右翼擊敗,馬克宏9日宣布解散國民議會,並宣布6月30日舉行首輪選舉,並於7月7日舉行第2輪大選。馬克宏說,極右翼政黨在法國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拿下近4成選票,「是我無法接受的情況」。據分析,馬克宏希望他的中間派聯盟重新取得法國會絕對多數席位,並為他後續3年的總統任期注入新動力。法媒認為這是一場政治豪賭。馬克宏解散議會的消息令歐元和法國市場動蕩,歐元兌美元一度跌至1個月以來最低,法國政府公債下跌,CAC 40指數成為歐洲表現最差的指數,法國巴黎銀行等銀行股跌勢最大,市場擔心極右翼政黨勝選,馬克宏將失去國內事務發言權。貝倫貝格首席經濟學家施米丁(Holger Schmieding)表示,「這對市場來說是個壞消息,因為造成未預期的不確定因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41846/sm-63f94ae76f606d8fdd9e2cba1ab093bf.jpg)
覆議沒過國會改選新閣揆仍是卓榮泰?在野黨喊設計太奇怪
行政院院會6日通過國會改革覆議案,將呈請總統核可後,並在14日前移請立法院覆議。總統府昨日已收到行政院覆議案,強調會審慎評估,再行妥適決定。針對立法院恐將「覆議案」再度上演表決大戰,綠營喊話藍白立委「趕快起義來歸」,藍則怒嗆,覆議若不成功,行政院長卓榮泰要不要下台?卓榮泰今天在立院回應在野黨批評,強調「非常遺憾」,根據新修訂的憲法增修條文,未來即使立院處理政院的覆議案「沒過」,他也沒有請辭的選項。目前外界也多半認為,即使覆議沒過,甫上任的卓不會請辭閣揆,即使提出,賴總統也會強力慰留,在野黨則不會貿然對卓提出不信任案,畢竟就算「最終」步上國會改選之路,賴清德總統仍可能再提名卓榮泰擔任新閣揆「一切仍回到原點」。只是,若果真如此,朝野關係勢必越走越緊繃。國民黨立委黃健豪今天指出,雖然憲法增修條文明訂,政院覆議案若無法在立院通過,閣揆也不必請辭,但閣揆要不要請辭屬於卓榮泰個人意志,行政院長還是可以為了覆議案在立院踢鐵板而請辭。他說,憲法增修條文的設計頗為詭異,如果由立院主動提出倒閣,總統就有機會解散國會,但是即便國會解散重新選立委,新立院組成後,賴總統還是可以繼續任命卓榮泰擔任行政院長,憲政機制顯然非常不公平。黃健豪說,他個人主張不必提倒閣,但是當在野黨否決覆議案後,盼卓榮泰院長能為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與態度」。藍委賴士葆也痛批,為何立院提出的法案,行政院長可以在旁指指點點,憲法固然賦予閣揆「覆議權」,但總是應謹慎為之,政院在一天內就提出覆議,這樣算是謹慎處理嗎?他並且強調,國會改革案與政院的關係,原本就不大,引用憲法規定提覆議案非常奇怪。至於綠營黨鞭喊話「盼藍白有志之士起義挺覆議」,賴士葆則酸柯想太多,「可能是沒睡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