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隔離標準
」陳時中未出席防疫記者會原因曝光 羅一鈞揭:他持續居家辦公
衛福部長陳時中確診新冠肺炎後,已達7天外出標準,但今(20)日沒有出現在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對此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則表示,因陳時中仍快篩陽性,且有輕微咳嗽,因此持續居家辦公才沒有來防疫記者會。陳時中仍快篩陽性,因此沒有解隔持續在家上班。(圖/指揮中心提供)陳時中確診後曾傳出有較有感的病症出現,如今已達7日解隔標準,但今日防疫記者會卻不見他出現,羅一鈞也回應這個問題,表示陳時中因快篩仍呈現陽性,加上依舊有症狀的緣故,因此持續在居家辦公,透過視訊方式了解疫情狀況。他也補充根據解隔離標準,7天後即可外出,並做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解隔前也不需要做快篩,就算快篩陽性也被認為已不具傳染力,陳時中之所以還在居家辦公沒有出席記者會,因因自行採取較高防疫標準,以免疫情影響現場媒體及其他出席記者會的人。
「快篩陰就解隔」標準太寬鬆? 陳時中:5天後已無傳染力
今天單日新增3766名本土確診案例,再創紀錄!隨著確診者愈來愈多,密切接觸者等居家隔離者也愈來愈多,以新北市為例,今天增加1325名本土病例、居家照護3165人、居家隔離列管2萬4421人,新北市也大喊吃不消,希望能將確診者同住家人或密切接觸者,由居隔改為居家快篩加上自主健康管理,以減少居隔人數、維持社會動能、確保醫療量能。本土確診數激增,為保留醫療能量,居家隔離與檢疫、居家照護等解隔離標準都較為寬鬆。(圖/疫情指揮中心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也公布最新規定,第一、居家檢疫隔離部分,密切接觸者才會被匡列居家隔離,基本上建議快篩陽性之後,再做PCR驗證,若是快篩陰性或PCR陰性,這名接觸者的接觸者會解除相關監測,恢復正常生活。而不管檢疫或者隔離,都是期間有症狀或者期滿時採檢採用快篩。第二、是關於就醫交通規定,居家照護、隔離、檢疫者,都放寬得以同住親友接送或者自行步行、駕駛等方式進行;陳時中說,去就醫當然有緊急情況,可以聯絡119或相關防疫計程車,在防疫車隊以外,可以自行或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第三、兒童確診居家照護的警訊象徵與緊急送醫條件,陳時中表示,第一是有超過48小時發燒等5大警訊,需經過視訊診療,必要時安排外出就醫;如果有抽搐等6大緊急送醫條件,可撥119之外,也可由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方式都可以。第四、確診者居家照護,年齡放寬上限為69歲,並新增下轉條件,如果在醫院、加強版防疫旅館收治達3~5天,可返家居家照護。至於同住者,相關有些規定本來不行,現在考慮整體情況,同住者年齡和健康條件現在取消,同住者篩檢規定改為有症狀時或隔離期滿快篩。第五是無症狀、輕症分流原則,若以年齡來分的話, 75歲以上到醫院,70~74歲或獨居的65~69歲民眾到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若整體狀況還好,可以在自己的需要之下回家裡;另外在幼兒上,出生小於3個月確診且發燒,或是3~12個月確診且高燒超過39度,需要收治醫院。第六則是無症狀、輕症確診者的解除隔離,距發病日採檢日第4天內,追蹤兩次快篩PCR陰性或大於等於30,就可以解隔,第5天到第9天追蹤一次快篩或PCR陰性大於等於30,第10天就無須採檢。前面2項所指的不管快篩或PCR,基本上要醫事人員來執行,所以這兩項規定不適用在居家照護者。陳時中說,外界可能會擔心會不會太快解隔離?根據相關國外研究資料,到第5天,拿其病毒採檢進行培養,基本上已培養不出來,另外如果PCR陰性,基本上也是全部都驗不出來;也就是說,病毒已經沒有複製能力,也不具有傳染性。
本土確診創今年單日新高 陳時中:染Omicron擬縮短檢疫日期
國內昨新增17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創下今年單日新高。由於Omicron變異株傳播快、潛伏期短,有可能縮短檢疫天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將請專家討論,朝「縮短檢疫日期」方向研擬。公衛學者建議,確診者解隔離標準,由「發病後10天」,改為「發病後5天」,待農曆春節過後,則可考慮縮短入境檢疫天數,由14天改為5天。本土新增17例 亞東護理師染疫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延燒,國內昨新增17例本土個案,14例與中壢西堤餐廳相關,另有1名為亞東醫院護理師、1名北市聯醫仁愛院區護理師男友,以及1名因車禍至桃園部立醫院就醫採檢確診的個案;春節返鄉潮雖已過高峰,昨境外移入個案仍有48例,來源國仍以美國為大宗。我國對新冠肺炎的檢疫規定,除入境者需完成14天檢疫,再加7天自主健康管理,對確診者解隔離標準為「發病後10天以上、兩次採檢Ct值大於30」。近來Omicron已逐漸取代Delta成為國際間主流變異株,由於Omicron潛伏期較Delta大幅縮短,已有國家修改隔離相關規範。美日縮短隔離期 感染Delta不適用例如美國去年底宣布,無症狀確診者隔離天數從10天縮短為5天,後續5天可外出,但須強制戴口罩,已完整接種或施打第3劑者,則不須隔離,但須強制戴口罩10天。日本15日起實施,入境者居家觀察時間從14天縮短為10天,但需於指定隔離設施、家中或其他住所自我隔離,並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但外籍人士仍被禁止入境日本。陳時中說,Omicron潛伏期較短,將觀察國際情況,朝向「縮短檢疫日期」的方向來走。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補充表示,將請專家討論,除了評估國際情勢,也會參考國內個案實證研究資料,但感染Delta者並不適用。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近日境外移入個案大增,多為輕症患者,Omicron潛伏期平均僅3天,且感染者帶的病毒量不如Delta高,通常在發病5天後即不具傳染力,因此確診者解隔離標準之一「發病後10天以上」,可盡速修改為「發病後5天」,可減少一半的床位需求,大幅降低醫院和加強版集中檢疫所的負擔。入境檢疫改5天 農曆春節後再談入境檢疫方面,陳秀熙認為,現正值春節返鄉潮,現階段不宜縮短檢疫天數,討論時機應落在「農曆春節後」,預計至2月中,Omicron應已完全取代Delta成為國際間主流變異株,且國內入境人數較平穩,可考慮縮短入境檢疫天數,從14天改為5天。不過陳秀熙強調「有打疫苗才能縮短」,完整接種者即使感染Omicron,多半為輕症或無症狀,如縮短入境檢疫天數後,即使出現「漏網之魚」,也就是在5天檢疫期滿後才發病,也不至於對社區造成嚴重疫情,在不追求「清零」前提下,台灣可逐漸走向與流感化、低症狀的病毒和平共處。依據指揮中心統計,台灣疫苗人口涵蓋率第1劑80.71%、第2劑72.33%、追加劑接種率6.95%。陳時中說,民眾可盡量施打,疫苗數量一定夠。
連4天確診跌破2百!網瘋傳「Ct值35→30」全歸陰性 女醫揭真相
國內今(16日)新增167例本土確診個案,連續第4天確診數低於200,疫情似乎漸漸露出曙光,不過網路卻流傳連日確診數下降,是因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Ct值調降成30所致。針對相關說法,醫師林靜儀在臉書發文揭開真相,同時痛批造謠者「是不相信雙北的疫情控制還是巴不得疫情繼續嚴重?」林靜儀今日下午在臉書發文,指「Ct值作為解除隔離的參考依據,原因是『這樣的病毒量已不具傳染力』而不是『這個人的病已經好了』。全世界的期刊報告都發現,感染武漢肺炎之後許多人會出現長期後遺症,包括腦部長期傷害的認知失調,或是肺部功能永久受損等,即使病癒出院,也不代表完全恢復健康, 更不代表連其他病都好了」。(圖/翻攝自林靜儀醫師臉書,下同)她進一步說明,修改Ct值的陽性定義,一方面是日前確診者塞爆醫療機構和隔離所,若不調整解隔離標準,會有一堆人塞住導致應該收治的人收不進去,另一方面是若無進一步醫療需求,沒有理由把已無傳染力的人留在醫療機構當中,「台灣是全世界少數確診者多數收治醫院或是集中隔離的國家,多數國家確診者在沒有需要呼吸器介入需求的情況下,是請他們『在家等自己好』。」林靜儀指出,去年初在負壓隔離病房待了80天以上、等到病毒PCR陰性才解隔離的原因,「是當時還不清楚到底感染多久之後傳染力才會消失,隔離太久病人心理問題都快跑出來了;後來執行一整年的『隔離14天+自主健康管理7天』,就是已經確認感染者在經過這樣的隔離之後,就無再傳染病毒的能力。」最後,林靜儀強調,解除隔離並非表示「可以到處跑而且不用戴口罩」,而是依然要戴口罩,並且自主健康管理至少一週,避免非常少的情況下病毒的溢散;此外,就算有接種疫苗,也要至少14天才會形成免疫能力,呼籲民眾還是盡量待在家,「拜託不要亂跑」。
ct值上修放寬標準?羅一鈞:病房寬鬆後希望高齡、慢性病患回院觀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7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7例本土個案及3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8例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國內並未用ct35來決定是否確診,我們的標準並未比國外鬆。最近也有調整解隔離標準,ct值到30,以前可能用ct34的標準,讓大家覺得是否陰性或確診條件有變化。至於ct值是否上修放寬標準,經過專家討論,把病房留給更需要隔離的民眾,以前量能比較足夠可以關久一點,觀察隔離中變化。現在病房寬鬆之後,還是希望讓高齡或慢性病患可以回院觀察治療。
感動!外婆「快樂缺氧」 護理師照顧確診1歲嬰
面對疫情民眾避之唯恐不及,醫護人員卻是勇敢前行!台北慈濟醫院收治一對確診祖孫,因外婆缺氧緊急插管,護理師許斐粧當起保母替1歲女嬰餵奶安撫情緒,同事拍下畫面迅速在網路流傳,讓不少人為之動容,直呼:「真的很感謝你們,讓生命可以延續。」該院前天也替一名懷孕32周的確診重症媽媽接生,目前母女均安,在醫護和確診媽的堅持下,展現生命奇蹟。台北慈濟醫院護理長何佩柔表示,這對確診的祖孫被送到醫院救治後,兩人同住一個病房,小妹妹前天病情好轉,達到解隔離標準,但外婆卻出現「快樂缺氧」症狀,需緊急插管治療,因為擔心小妹妹會被插管的畫面嚇到,趕緊將她帶出病房。當時值班的許斐粧在護理站安撫情緒不穩的小妹妹,在家屬抵達醫院前,當起臨時保母餵食牛奶,一旁護理師拍下照片,院方官方臉書公布照片,吸引上千名網友留言紛紛替醫護人員打氣:「你們是天使、英雄,感謝妳們!」、「謝謝一線醫護持續守護著大家!」此外,該院前天也喜迎疫情下的新生命。該院5月中旬收治1名懷孕32周新冠確診孕婦,考量她肺炎嚴重有插管必要,前天醫療團隊於正壓手術室為孕婦剖腹生產,手術順利結束,母女均安,現於加護病房觀察。台北慈濟醫院表示,孕婦呼吸狀況不佳有插管必要,醫療團隊會診婦產部、兒科部、麻醉部討論醫療計畫,並與家屬、病人進行三方視訊會議,最後決定剖腹生產,以全身麻醉方式在正壓手術室剖腹生產。所幸孕婦生產過程平安順利,1565公克的女嬰於手術30分鐘後出生,生命跡象穩定。兒科團隊除了初步醫療處置外,也為女嬰洗澡降低感染風險,送負壓隔離室的保溫箱觀察。台北慈濟醫院工務室主任楊明崇補充說,開刀房以正壓模式排出帶有汙染的氣體,而開刀房四周廊道則包圍著負壓環境,如此受汙染的空氣會被排風器攔截、吸走,病人及醫護人員的空氣才不會交叉汙染。
解隔離標準放寬!輕症者發病10日「Ct值30↑」可回社區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本土確診人數急遽暴增,國內醫療量能也受到衝擊,有消息傳出指揮中心將放寬解隔離標準,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黃高彬證實了此事,指出若確診住院者屬無症狀或者輕症,距離發病達到10天,Ct值採檢大於30可以解除隔離;若Ct值小於30,將會移至集中檢疫所7天,期滿不需採檢就能解除隔離。由於先前國內疫情較緩,確診病例皆採取高標準處置,雖解隔離標準已放寬,從三採陰性改為2次採檢Ct值超過34就能解除隔離;但隨著本土疫情升溫,確診病患及據增加,衝擊到醫療量能,負壓隔離病床及專責病房恐將爆滿。根據《ETtoday》獨家報導指出,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黃高彬今(19)日證實再次放寬解隔離標準,確診者若是屬於無症狀或輕症、發燒者退燒且症狀緩解,距離發病日達到10天,Ct值大於30,即可解除隔離;若是Ct值小於30的無症狀輕症者,將會被移往集中檢疫所7天,期滿不用採檢就可解除隔離。黃高彬指出,參考國際做法,病人在發病後10天若是症狀緩解且沒有發生其他情況,代表傳播機率大幅降低,目前新制度已經開始執行,此方案至少能讓1/3的輕症病患釋出,緩解醫療量能問題。
陳時中走鐘4/之前運氣「不可思議的好」!疫指中心沒得教訓 還降低Ct值
一位不願具名的內科醫師認為,過去磐石艦、酒店女公關等新冠感染事件,台灣都憑藉的「不可思議的好運氣」安全下莊,或許與武漢病毒株傳染力較弱有關,「但這次部桃感染的是歐美病毒株,真的不一樣,很讓人緊張!」隨著病毒進入社區,疫指中心終於擴大居家隔離與篩檢對象,希望能及時築起防火牆。(圖/王永泰攝)新冠病毒到處「開趴」的同時,疫指中心日前卻拍板將「解隔離標準」從Ct值三五調降為三四,認為Ct值大於、等於三四就不再具有傳染力,確診者就能外出接觸人群,進而演變成第五個感染破口「錯放病毒回社區」。毒理專家招名威建議,Ct值檢測標準應調高為36,才能找出更多身上潛伏病毒的人。(圖/翻攝自招名威臉書)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表示,「我認為標準可以更嚴格一點,不妨參考國外從現行的Ct值往上增加至三六,也許就可以篩出更多殘留病毒在體內的人,可以降低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