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專法
」失智保養站1/輕中度患者屢遭日照中心「退貨」 專家:應設專法推國家級政策
根據失智症協會資料,台灣每30分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迄今政府似乎尚未做好準備,輕中度患者屢遭日照中心「退貨」,家屬只能全天照護身心俱疲,專家建議設立「失智症防治照護專法」,同時建立中長程規劃方向,才能滿足超高齡化社會的需求。「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失智人口超過30萬,但其實黑數非常多!」失智伴行病友會創辦人黃國倫,50歲的他從事傳產企業及投資業務多年,過去對失智並不了解,直到身邊親友出現類似狀況,才深感失智對一個家庭傷害甚鉅,換算下來破百萬的人都會受到影響。「奶奶70多歲時開始出現一些怪異行為,例如指控媳婦不給她吃飯、晚上時把天花板上一個個燈泡取下來,有時還跑到院子便溺。」黃國倫的太太江旻真陪同受訪時告訴CTWANT記者,一開始家人們都覺得奶奶是老瘋癲,後來才慢慢理解奶奶是受失智所苦。「例如取燈泡是因為忘記開關位置、在院子便溺是找不到廁所,後來奶奶只要一站起身,我媽媽就會立刻詢問『是不是要上廁所?』」江旻真嘆說,若能早點了解失智,或許奶奶當初就能少受點苦。兩夫妻都想幫助失智患者,因此成立失智伴行病友會。「深入了解失智家庭後,才驚覺他們的困境!」黃國倫說,照顧失智患者非常辛苦,但這些病友申請去日照中心卻經常被「退貨」,於是只好帶回家照顧,也因此他才會在社區設立記憶保養班,每周辦一次活動,至少讓失智患者跟家屬都有喘息的地方。輕中度失智患者的行動力強、較難照顧,家人往往難以負荷照顧壓力,大多會聘請外勞全天看護。(圖/劉耿豪攝)或許有些民眾疑惑,「奇怪,日照中心裡不是9成都是失智患者?」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解釋,日照中心分為失智型、混合型2種,但由於失智型日照中心資源較少、又需要高度專業,這些混合型日照中心經過雙向評估後,會拒絕輕中度失智患者,但接受重度失智患者,「因為輕中度難照顧,但重度大多行動力差。」這些輕中度失智患者同樣也會被養護中心拒絕。陳筠靜表示,日照、養護中心不屬於失智症專責單位,加上無法做到失智症1比3的人力比,所以可拒收失智患者,因此大多失智症家庭只能申請外勞,或是自行全天看護,對家屬來說身心壓力都很大。長期關注長照、社會福利的東京經濟大學西下彰俊教授1月初曾來台參訪,他表示根據調查,台灣平均每位失智患者可獲得的每月補助金額是1萬元,韓國是台灣的3倍,而日本又是韓國的10倍。言下之意,日本失智補助金額是台灣的30倍。陳筠靜表示,針對失智症的照護部分,台灣與其他國家大多包含在長照福利中,差異並不大,台灣失智患者若能通過身心障礙鑑定,每個月會有9000多元的津貼,而可申請的福利額度每月最高達3萬多元。「主要是看是否為中低收入戶、或是否有身心障礙或失能等身分,這些都與補助津貼多寡有關。」「台灣針對失智症的專屬服務項目的確比較少。目前失智政策由衛福部主導,但對其他部會沒有約束力。」陳筠靜認為,此外,失智照護服務是以年度申請計畫方案形式執行,且幾乎年年修改申請方式與補助辦法,讓照護機構無法進行穩定長期規劃,建議政府要先有明確中長程規劃方向,應效法先進國家制定專法,拉到國家層級政策,才能建置出質量兼具的失智照護體系。
【咎責錢櫃4】消防檢測人員球員兼裁判 業者建議設專法管理
台北市錢櫃KTV林森店爆重大公安意外,一場大火釀六死慘劇,引發社會檢討現行的消防安全檢查制度。然而,關於消防安全設備檢查,不只《消防法》應該修正,更應該比照《建築師法》和《技師法》等法案,設立《消防設備人員法》專法。建立消防設備人員完整的執業、業務、責任和懲處等規範,才能強化消防安全設備的規劃、設置、檢查及保修維護等業務管理,提高火災預防的效益。目前有關各地場所的消防安全設備檢修,主要由消防設備師或消防設備士負責,該檢修結果會報請當地消防機關備查;若消防機關覺得有必要加強檢查,才會派員進行複查。因此,除了消防員負責安檢責任,消防設備師或消防設備士更是肩負第一線的安檢重責。據業界人士指出,消防設備師和消防設備士很多都是受聘於消防器材商,且市場被少數器材商壟斷,法規不完備下,導致消防安全設備的設計、監造、裝置及檢修等事務,可能都一手掌控在同一家器材商,不只有「球員兼裁判」之嫌,也讓消防安全的檢修信度畫上問號。該人士也指出,目前針對消防設備師和消防設備士也沒有如《建築師法》等專法,設立懲戒處分等制度,對於檢修消防安全設備或為消防安全設備,提出不實檢修報告者,依《消防法》最多就是一年以下的停止執行業務或停業等處分,並無法撤銷或廢止相關證照。該人士點出,《消防設備人員法》多年來一直無法通過的原因之一,是有部分不肖消防設備師士想逃避懲戒制度,維持現行低度的管制狀態。錢櫃KTV大火導致6人不姓罹難,探究過程是極為嚴重的人為疏失,錢櫃董事長練台生和台北市長柯文哲都必須給社會交代外,國會朝野政黨在法規面也必須同步進行「亡羊補牢」,每一場災難對台灣社會都是痛心的教訓,行政部門和民意代表不可迴避檢討責任,更應積極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