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樹昌
」 香港 新冠肺炎 疫苗港專家拋出「科興疫苗」抗體較弱 完整接種疫苗應改為3劑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顯示,接種兩劑科興及BNT疫苗半年後,中和抗體水平出現差距,接種科興人士,只有一成六的抗體濃度維持「合格水平」,BNT則有八成「合格」。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今(8)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建議更改科興疫苗的「完成接種」定義,由兩劑改為三劑。許樹昌說,BNT疫苗的抗體水平較高,下跌速度較慢,預防感染新冠病毒的表現較理想,不過科興疫苗在預防重症及死亡率的表現,則比BNT優秀,他強調,年紀愈大,接種疫苗的抗體水平愈差,因此長者無論接種哪一款疫苗,都應該要打第三劑加強劑,很多地區都已經更改科興疫苗的「完成接種」定義,由兩劑改為三劑。對於來勢洶洶的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許樹昌說,根據現有的數據,Omicron的殺傷力及死亡率似乎不及Delta變種病毒,但數據仍然未足夠作定論,只能肯定Omicron的傳播力高,擴散能力強。
恐須補打第3劑!專家指接種BNT抗體維持時間短
近日有研究發現,接種2劑德國BNT疫苗後,抗體數量會在半年下降,可能需要補打第3劑。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13日指出,接種BNT後的抗體只會維持6至9個月,加上出現變種病毒株,認為接種第3劑疫苗只是時間問題,他也提醒港府,搶買第二代疫苗愈快愈好,免得搶輸西方國家。崔俊明表示,藥廠亦已正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批准緊急使用第3劑疫苗,而藥廠正研究針對Delta變種病毒的第2代疫苗,相信研製成功後,港府會盡快採購。他指出,接種BNT後的抗體只會維持6至9個月,曾有過腎臟或心臟等器官移植的病人,一般免疫系統比較弱,也因為可能需要服用抗排斥藥物,因此即使接種2劑新冠疫苗,抗體水準都可能很低,需要打第3劑。崔俊明續指,香港預計最快要到明年初才有第2代新冠疫苗供應,但是西方國家採購疫苗的速度,一般比亞洲地區快,所以如果港府只靠BNT的德國生產線,未必可以第一時間搶到新一代疫苗。不過,香港政府專家顧問、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現在討論是否所有人都有需要接種第3劑新冠疫苗是言之尚早,因目前提到接種疫苗後抗體水準可以維持6至9個月的說法,是由藥廠提出,當中可能涉及商業決定,需等待更多研究數據公布,才能知道抗體水準實際上是否可能維持更長時間。許樹昌說,自己與研究團隊正在跟進香港市民接種疫苗後的抗體水準,其中,科興疫苗產生的抗體較BNT疫苗低,預計在今年8至9月,會針對已接種2劑科興、但抗體水準不理想的人士,研究他們接種第3劑科興或BNT疫苗後的免疫反應。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則認為,抗體並非唯一指標,仍有其他指標,防疫需跟進世界各地接種情況,而香港的機場實施多項防疫措施,例如定期檢測及為入境旅客快速檢疫,使香港過去的疫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僅有境外輸入個案讓香港出現大型疫情。
香港首例!施打疫苗2日後死亡 港男生前有三高
香港2日出現疑似接種科興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後死亡首例,據香港伊利沙伯醫院表示,63歲男性死者有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2月26日接種新冠疫苗,兩日後呼吸困難,28日自行到伊利沙伯醫院急診室就醫,抵達醫院不到5小時死亡,醫管局2日通報香港衛生署。香港衛生署表示,此案例尚未確認是否與疫苗有關,目前暫不會停止接種計畫,有待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開會再決議。初步驗屍報告顯示,死者有嚴重冠心病,其中三條血管嚴重堵塞,參與驗屍的專家皆認為與疫苗無直接關係。伊利沙伯醫院副行政總監陳偉文表示,死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及慢性支氣管炎,28日凌晨1點半抵達急診室時清醒但呼吸困難,並稱自己曾接種新冠疫苗,入住內科病房後情況急轉直下,到清晨6點離世。對於為何死者離世後兩天才通報,陳偉文說,因主治醫生搶救患者時沒有留意到他曾接種疫苗,判斷病人情況因慢性支氣管炎引致,故循此方向急救,至患者死亡後,院方高層討論個案,才留意到死者曾接種疫苗,且院方認為死因與疫苗不良反應無直接關係,但隨後仍通報衛生署。陳偉文承認,溝通上可做得更好,但稱並非故意延遲通報。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據他所知,死者生前有吸菸習慣和「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些都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其離世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要待解剖才能確定死因。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認為,死者接種後兩日出現急性呼吸困難,與疫苗接種相關的可能較小,因接種後會出現過敏反應者中,約80%在接種後30分鐘內就會出現症狀,約20%因身體免疫系統特殊情況,會在一、二日後出現延遲性過敏反應,一般而言,吸菸、酗酒者出現副作用風險較高,若慢性病控制欠佳,接種疫苗亦有可能使慢性病惡化。此事件後,香港新冠疫苗網站預約系統疑似出現「退針潮」,本來18間門診2日全數滿額,但3日陸續有預約名額釋出。至於3日開始接受香港市民預約接種的「輝瑞」疫苗,亦疑受到此事件影響,民眾施打意願一般,預約未額滿。
連爆6例不明感染源 香港醫師:將有更多延遲發病者
香港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5日在港台節目表示,香港連續5天出現6例感染源不明的新型冠狀病毒本土確診個案,他認為這是疫情反彈的初期,相信未來一、兩周將有更多延遲發病的患者,呼籲香港市民要調適收假後的心情,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否則會步歐美後塵。他強調,要確實面對防疫,疫情不會讓大家「蒙混過關」。據了解,香港感染源不明的確診個案,3例與泰裔人士相關。當中尖沙嘴酒吧「China Secret」維持兩人確診,並發現早前確診的26歲泰國陪酒女子與22歲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男學生曾於上月23日一同出現在酒吧。梁子超認為,這顯示香港當局監管及追蹤方面有漏洞。他對泰籍女子為何滯留多時、酒吧有沒有依規定防疫等提出質疑。他表示,部分酒吧場所營運有灰色地帶,監管不到位,呼籲港府對滯留者及酒吧加強執法。梁子超指出,目前的檢測仍未能在24小時內有結果,讓個案發現滯後。另外,他認為政府的防疫措施不宜朝令夕改,應確保不同場所嚴厲執行相關措施;若香港錯失清零時機,受疫情影響的行業會持續受到衝擊,難以恢復經濟。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香港第三波疫情仍未「斷絕」,因近期最長只維持5天沒本土個案,其餘時間均有零星個案,顯示一直未能截斷社區的隱形傳播鏈。他認為要密切觀察未來兩周疫情走勢,暫時不適宜放寬防疫措施。他強調,酒吧屬相對高危的場所,籲香港市民自律遵守防疫規定。香港5日新增11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當中一例屬感染源不明本土個案,為一名46歲女子,9月14日曾到尖沙嘴港威酒店進食自助餐,另外3例與其他個案相關,其餘7起為境外移入個案。
香港新冠肺炎再起 專家研判吃冷食引起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再起,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這波疫情與餐廳有莫大關係,市民在夏天吃冷食、喝冷飲,廚房內廚師未必戴口罩,口水染在食物,「冷的食物不會殺病毒」,病毒亦可透過服務生收拾感染者的餐具,交叉感染其他顧客。袁國勇說,夏天市民較喜歡喝冷飲、吃冷盤和未煮熟的食物,餐廳廚房員工也未必有戴口罩,因此飛沫可能因而沾上食物,造成交叉感染。飛沫傳播仍是最重要的傳染途徑,也有部分空氣傳播,但也不可完全忽視經食物、經喉嚨感染。他建議服務行業和餐廳應考慮禁止未戴口罩者入內,計程車或公車等交通工具也應考慮不讓未戴口罩者上車。他表示,若人人戴好口罩、做好衛生,不到餐廳吃飯、只買外賣,盡量吃熟食,相信疫情7至14日後便可控制下來。香港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13日表示,不少個案找不到源頭,牽涉多個行業,建議港府推行居家辦公,讓私人機構可跟隨;又稱疫情或影響9月開學。他稱,應早日截斷傳播鏈;港府要盡快回復社交距離控制措施至3月水平,否則公營醫療系統未必能承受。香港疫情反彈,香港書展原定於本月15日登場,香港貿易發展局13日宣布,決定將書展以及其餘3個同期舉行的活動延期。包括:香港運動消閒博覽(7月15至21日)、教育及職業博覽(7月16至19日)、創業日(7月16及17日)。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造字,木百)良表示,對現時疫情形勢感到不樂觀,建議政府強制要求巿民戴口罩、加強戶外限聚令,並限制餐飲場所至每桌最多坐4人等。港府應以法例強制巿民戴口罩,甚至可仿效新加坡的措施,作出懲處或罰款2000港元,料能大大加強防疫效果。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13日於疫情記者會表示,香港新增52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41例為本土確診個案,11例為輸入個案。
爆多處安養院餐廳群聚感染 衛防中心:香港失守
香港新冠疫情在連續多日零確診後,再現爆發潮。衛生防護中心稱,7日新增的病例中,有5人的染病源不明;在8日又爆多處安養院、餐廳以及家庭群聚傳染,甚至被豁免檢疫的船員和機師出現確診,衛防中心更以「香港失守」來形容這波疫情。港府卻並未即時祭出有效措施,讓目前各校停課狀況不一、核酸檢測數量不足且仍未收緊限聚令,引起多名專家提出呼籲。香港衛生防護中心8日宣布,截至下午5時至少增加24例初步確診病例,有19人屬本土病例;其中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有4名住客及5名職員被診斷確診,且都與7日確診病例有直接關聯,該院住客目前已全數撤離。另外玉石樓彬記粥麵餐廳及佐敦新發茶餐廳同日再增確診病例;多處的群聚感染加上來源無法釐清,讓香港疫情相當嚴峻。衛防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記者會中表示,香港已出現疫情的第3波爆發,且有多人染病來源不明,彬記粥麵餐廳的病例更是可怕的「第三代傳播」。張坦言形勢不容小覷,嚴峻程度如同「香港失守」。據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重症科醫師張旃在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中介紹,新冠病毒突變及世代的傳播會隨不同時期的感染者,而顯現不同感染症狀;若到了第三、四代,即便已被感染也可能毫無症狀,會大幅增加檢疫難度。因此,在傳染源不明,加上被感染者可能無症狀的情況下,香港恐仍有確診病例尚未被發現。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造字:木+百)良8日上午向民眾呼籲,要對來源不明的確診病例做好心理準備,本土病例很可能會再持續增加。何(造字:木+百)良強調,現行收緊防疫措施已刻不容緩,醫院應將座椅撤除、餐廳也必須下修人數容納上限,如此才有可能中斷傳播。目前港府並未對所有返港人士進行核酸檢測,使邊境防疫出現漏洞;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批評這樣的措施「很傻」,並指每日核酸檢測數量至少要提升到7500個才合理,不能每次都等到確診病例出現,才開始亡羊補牢。袁國勇更指,第3波的疫情正好出現在港府宣布放寬限聚令的2周後,而日前葵涌嘉里物流中心以及沙田祿泉樓等地所發生的群聚感染,至今仍未找到隱形傳播鏈,因此未來幾天感染人數恐怕還會持續增加。至於是否再度收緊限聚令?港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許樹昌認為,如果不明來源的病例仍然持續增加,港府就必須再度限制室內人數、學校單位必須實施停課,出現病例的社區也要實施相關管制。但新一波疫情很可能是起源於社區存在隱形傳播鏈,要找出來源,應針對從高危險地區返港的人士進行採樣留存較為保險,以防豁免檢疫措施出現漏洞。面對遲遲沒有祭出有效手段的港府,有學校開出第一槍,率先宣布停課。位在沙田區的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宣布,9日起全校提早放暑假;位在九龍的拔萃男書院則宣布自8日起停課,並進行消毒;其他亦有數間學校先後宣布停課,但由於港府並未統一下達停課令,也造成制度不一的亂象。這波疫情罕見地讓多名專家異口同聲要求加強檢疫,但據港媒報導,衛生署雖對日前傳出群聚感染的沙田美和樓居民進行採樣檢測,但隔壁相連的德和樓卻因屬不同樓棟,因此不提供檢測。有不少德和樓居民表示,是看新聞才知道隔壁有人確診,一名黃姓住戶無奈的嘆道「防疫只能靠自己、不能靠政府」。
武漢肺炎/香港第2例確診病例 罕見「無發燒」恐成防疫漏洞
截至23日下午7時為止,大陸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已確診634例, 當中更有17 例死亡,繼武漢市10時起宣佈全境封城後,湖北省黃岡市、鄂州市自午夜起,出境的交通工具也全面停運。而在澳門地區,現已確診第2例,緊接著香港也傳出第2例確診病例。香港第2例確診病例是名曾到武漢的56歲退休男子,19日返港後未出現發燒情形,不過2日後復診時,竟發現肺片有陰影,經觀察後成確診病例。值得注意的是,這起病例中,患者並無出現發燒症狀,醫生表示,此情況非常罕見,易成防疫漏洞,要求市民提高警覺。對此,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科講座教授許樹昌,23日接受香港電台《千禧年代》訪問時表示,2003年SARS個案中,僅1%未出現發燒症狀;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個案中,沒有發燒的比例也僅2%,大陸新型冠狀病毒在香港的第2例確診病例中,卻沒有發燒症狀,狀況確實較為罕見。許樹昌指出,該名確診患者先前赴武漢探親,但活動範圍有限,患者自述未曾前往街市,也沒有接觸野味,返港後更無出現發燒、呼吸道不適等病徵,直到2日後到醫院復診才發現,患者的肺部出現陰影,在此期間他必須留在病房內休息,繼續進行治療、觀察。
武漢肺炎/與SARS有73%相同!武漢肺炎「病毒基因排序」曝光
大陸湖北省武漢市近日爆發不明病毒性肺炎,已有59名病例,其中7名重症、1名已經死亡;日前大陸官方表示初步判定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有專家透露,這種新病毒屬於的基因排序,與SARS病毒的基因有73%相同。據《鳳凰網》報導,武漢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已於昨(10日)完成病原核酸檢測,初步診斷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共41例,其中已出院2例、重症7例、死亡1例,其餘患者病情穩定。其餘密切接觸者共計739人,其中有419人是醫務人員,已全數接受觀察,沒有任何1人發病。據《香港01》報導,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涉及武漢肺炎的新病毒屬於冠狀病毒2B分型,其基因排序與SARS病毒的基因有73%相同,而且與另外兩種從蝙蝠身上找到的病毒是「近親」,其中一種過去是由香港大學所發現。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武漢中心醫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雪梨大學,已公布其中一個武漢不明肺炎感染個案的基因排序,並儲存至基因庫。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醫生,將在今(11日)下午2時召開記者會,公開武漢肺炎病例群組個案的最新進展。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也將一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