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秉毅
」 許秉毅 胰臟癌名醫國道遇2靈異事超毛 幸運得「活菩薩」解圍…結局大反轉
有驚無險!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日前開車,準備參加主治醫師大會,沒想到路上碰到2件事,讓他渾身發毛,幸好遇到了「活菩薩」,才順利度過難關。許秉毅在臉書分享,本月22日清晨6點多從高雄開車去台南,準備參加主治醫師大會,高速公路上突然聽到左前輪傳出「卡、卡、卡」的金屬摩擦聲,猜測是輪胎破了,於是趕緊下交流道,停到路旁的加油站檢查車子,結果發現車底下有個金屬零件掉下來,碰到地面產生摩擦生,突發狀況讓他亂了陣腳,不知如何到醫院,以及如何找人修車。許秉毅開在高速公路上,聽到車子傳來金屬摩擦聲。(圖/翻攝自許秉毅臉書)許秉毅束手無策,只好硬著頭皮去問加油站一名女員工,意外得知對方是以前的病人,正當他要去開車時,突然看見駕駛座的輪軸處,有一塊閃閃發亮的金屬,伸手一摸竟拿出長約25公分的金屬片,恍然大悟這就是車子產生摩擦聲的罪魁禍首。許秉毅感謝遇到病人活菩薩。(圖/翻攝自許秉毅臉書)在感謝加油站員工的幫忙後,許秉毅繼續驅車前往台南,期間猛然看到一個咖啡色袋子,在空中胡亂飛舞,打到前車後往他的車子飛來,雖然已經儘量閃避,袋子還是黏在右側副駕駛座的擋風玻璃上,不斷發出「啪、啪、啪」的拍打聲,讓他內心感到毛毛的,直到抵達醫院,仔細一看才發現是保溫袋,剛好卡在照後鏡上。當天的這2個遭遇,不禁讓許秉毅直言「真是一個靈異之日!」幸好遇到病人活菩薩,得以在意外發生時安心下來。
年輕男胸部痛到哭 照胃鏡患「這病」…醫籲吞藥注意5點
一名年輕人因為上腹和胸部疼痛來看診,因為他吃藥後沒改善還感到更痛,照了胃鏡才發現,他罹患很嚴重的「親吻性潰瘍」(Kissing ulcers),食道感覺快破了,讓醫師直呼「難怪這大男生痛到想哭」,而吞藥也要注意這5點。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近日在臉書粉專《吃病》發文說,「有一位在超商工作的年輕人來看我的門診,說上腹和胸部疼痛難耐,拜託我能幫助他。他說,自3天前的下午他就開始覺得胸部和上腹十分疼痛,當時曾去過急診,也照過電腦斷層,但是醫師並沒有明確診斷,就開藥給他吃,請他出院。返家後,吃藥不但沒有改善,疼痛還更加劇,痛到讓他想哭。」病患食道患親吻性潰瘍。許秉毅說,患者主要是胸部疼痛,連喝水也會痛,所以他安排住院照胃鏡,「結果,竟然在食道中段看到了2個很深的親吻性潰瘍,潰瘍相當的深,應該有侵犯到神經。感覺上,食道都快破裂了,難怪這大男生痛到想哭!」許秉毅解釋,臨床上很多食道潰瘍都出現在下食道,是胃酸逆流引起的,但食道的親吻性潰瘍算罕見,「大都是因為吞藥不慎,藥丸卡在食道,造成食道壓迫缺血與腐蝕所引起。仔細問起來,他在4天前有發燒、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去看過醫生,醫生開了一些藥給他。有一次,他在吞服藥品後,覺得要藥丸卡在胸部,雖然曾試著喝水把藥丸沖下,但是一直還是覺得胸部卡卡的。經過半天後,他就覺得胸部開始劇痛了!」許秉毅提醒民眾,吞藥要注意這5點:1.吞大顆一點的藥前,最好能先喝一些水,潤滑食道。2.吞藥一定要配開水吞,不要耍帥,吞藥不配水。3.太大顆的藥,不妨撥半吞。4.如果,覺得藥丸卡在食道,可先喝大量水、牛奶或可樂,將其沖下。5.睡前如果需要服藥,一定要喝點水,走一走,確認藥丸有進到胃,再躺下睡覺喔!
肚子狂叫卻不放屁! 醫示警:一狀況代表「事情嚴重了」
肚子餓時常會發出咕咕聲,但不只空腹才會有聲音。對此,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也指出,癌症患者較少出現腸鳴症狀,但若有腸鳴合併不放屁,甚至出現肚子變大,代表「事情嚴重了」,過去就有一名護理師因有上述徵兆,原本不以為意,檢查後竟是大腸癌。許秉毅在節目《健康2.0》提到,大腸癌病患大部分不太會有大聲的腸鳴,但少數病人確實有較明顯聲音。例如他之前有個年約45歲的護理師病人前段時間腸鳴較明顯,當時並不以為意,只是某段時間開始,護理師突然發現有時出現腸鳴後,又突然「呱」一聲,就像青蛙叫一般。護理師起初覺得有異,但還是只有自行服藥。許秉毅補充,後來病人的肚子就開始大了起來,且完全沒有放屁,因為情況異常,病患便前往急診,而醫師一看電腦斷層,發現橫結腸的地方有個腫瘤,也就是大腸癌。醫師指出,當腫瘤長到某個程度時,會造成腸子部分阻塞,此時食物、水和空氣會過不去,而前段的腸子便不停蠕動,導致腸鳴聲不斷。有時腸子用力收縮,讓空氣通過時,就會出現特別大聲地鳴響。若腫瘤最後整個脹大,把腸子全部阻塞,就會導致肚子變大。不過,許秉毅提醒,若肚子大了起來,加上不放屁,表示整個腸子都阻塞了,因為腸氣大量的狀態下應該要放屁,因此不放屁代表事情的嚴重性。醫師強調,會有腸鳴較常見是出現在胃腸蠕動太快、較容易緊張或是有發生便祕問題等,一旦肚子常絞痛、肚子變大、不放屁,最好盡快看醫生。此外,肝膽腸胃科醫師詹宜學也曾在臉書專頁《肝膽腸胃科 詹宜學醫師》上發文指出,腸鳴是來自於腸胃道蠕動的聲音,所以並非所有的腸鳴都來自於疾病,腸鳴大致可分為5種原因,包括:飢餓時腸胃蠕動。肚子裡食物、空氣、水所造成的蠕動,例如暴飲暴食、產氣食物所造成的脹氣。大腸激躁症,由於腸道過度敏感,食物、壓力等造成的腸道蠕動異常。腸胃道發炎造成的蠕動異常。腸道阻塞,例如術後造成的腸沾黏、腫瘤造成的腸阻塞等原因。詹宜學還補充,雖然腸鳴多半不是疾病所引起,但如果腸鳴同時合併腹痛、食慾不良、體重減輕、便秘、腹瀉、排便習慣改變、排便型態改變、腹脹等情形,最好趕緊就醫。
常見臭屁有4種…「3款臭味」超危險 醫警告:魚腥味臭屁恐是「癌徵兆」
放屁是人類正常的生理反應之一,但你知道放屁的味道,也暗藏著健康玄機嗎?肝膽腸胃科醫師許秉毅曾在YouTube《健康2.0》頻道中提到,正常人一天放屁20次以下很正常,但他提醒,正常的屁,多半帶有「硫磺味」,但若聞到自己的屁飄出「魚腥味」,要當心可能與罹患癌症有關。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許秉毅曾在YouTube《健康2.0》頻道中分享,人體放屁的氣味,跟飲食有很大關係。他分享曾收治過一名小六男生,因為太會放屁,在學校被同學嘲笑是「臭屁王」,導致自尊心受創,每天都嚷著不想上學。後來追問其飲食跟生活習慣,原來是被媽媽規定每天要喝一杯牛奶,但孩子有乳糖不耐症狀況,才會導致放屁連連。許秉毅醫師提到,放屁雖然是人體的自然反應,但其實屁味可是暗藏玄機,甚至可以揪出疾病。許秉毅就提到,正常人放屁的臭味,通常帶有「硫磺味」;如果肉類吃很多,因肉裡所含硫胺基酸多,有時屁味會帶有「糞臭味」或是「臭水溝味」;而有有潰瘍性大腸炎的人,放的屁通常會飄散著「腐肉味」,但若是罹患胃癌等惡性腫瘤,或是胃潰瘍出血,其患者所放出的屁,比較會有「魚腥味」,就要特別小心了。
他腹瀉數月肚裡竟有超噁生物 醫:20多年沒看過了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近日表示,他幫一位職業軍人看診,竟然在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有久違的「鉤蟲」,他已經20多年沒看過了,「如果腹瀉超過2個禮拜以上,應該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了解自己是否遇到了『蟲蟲危機』。」許秉毅在臉書發文說「有一位26歲的軍人,到中部某營區受訓,回來之後一直有拉肚子的情形,持續了2個月,因此來看我的門診。初步的檢查顯示:白血球高到每毫升24,200顆,很特別的事是『嗜酸性紅白血球』的比率居然高達49%!」而這種狀況很罕見,只會在嚴重過敏或寄生蟲感染時,才會出現,而患者沒有過敏情形,「作糞便檢查,也沒有發現寄生蟲卵;但在作大腸鏡檢查時,見到大腸有多處紅腫,驚人的是:在大腸裡發現好多隻鑽來鑽去的白色蟲蟲,噁心死了!天啊!居然是久違的『鉤蟲』,我已經20多年沒見到它的蹤跡了!」許秉毅表示,「病人在服用打蟲藥後,腹瀉很快地就消失無蹤了!他告訴我們,自己是在中秋節吃烤肉之後,才開始腹瀉,可能是烤肉被汙染所引起。我告訴他:鉤蟲症是經過『皮膚』傳染的。鉤蟲的幼蟲喜歡群聚在鬆軟的泥土裡,如果人們赤腳走路,幼蟲就有可能從皮膚鑽入,而後沿著血液循環流到肺部,而後沿氣管爬到咽喉,再掉入腸胃道,最後定居在腸道,長成成蟲。在臨床上,鉤蟲可引起腹痛、腹瀉以及貧血。」許秉毅說,他上一次看到鉤蟲,是出現在一位30多歲患者的十二指腸,「那位病人喜歡接地氣,假日常到山裡赤腳走路,所以才感染到鉤蟲。因此,我每次看到媒體報導國小或幼稚園老師帶著小朋友當一日農夫,赤腳在田裡種田,都會替他們捏把冷汗!」許秉毅提醒,「提醒好友們:還是要避免赤腳在泥土上走路,以避免寄生蟲感染;另外,如果腹瀉超過2個禮拜以上,應該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了解自己是否遇到了『蟲蟲危機』!」
女設計師「睡前1習慣」嘴炸臭酸味 醫揭:這病最嚴重恐罹癌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又容易飲食不均衡,導致許多人有胃食道逆流困擾,有些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罹病。就有一名女子發現男友接吻時總是眉頭深鎖,詢問後才知道自己口中有異味,所幸她聽從醫師建議,戒掉「這習慣」和搭配藥物,成功改善異味問題。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在節目《健康2.0》表示,該名職業為室內設計師的27歲女子因為男友與她接吻時總會皺眉頭,於是好奇詢問「為什麼接吻你就皺眉頭」,結果得到「嘴巴散發一股很臭味道」的答案,讓她感到自尊心受創,但不論是刷牙漱口還是看牙醫,女子的口臭問題依然存在。後來患者經朋友介紹來求診,並在「嗅診」時散發出類似酸掉、腐敗牛奶的味道,進一步問診發現她有胃食道逆流問題,會有嗝氣、溢酸水症狀,且女子還有「睡前喝牛奶助眠」習慣,導致發酵後的牛奶經逆流到達口腔,隔天早上就會有濃濃牛奶酸味。許秉毅建議患者,睡前「喝一點溫開水」取代牛奶,再搭配藥物使用,果然胃食道逆流問題就得到改善。此外,有研究指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會讓細菌隨胃液跑到嘴吧而發臭,且該病可能引起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癌。
98公斤男患中度脂肪肝「靠運動改善」 努力10年結果醫搖頭:已經纖維化
現代人飲食不均衡,而且高鹽、高糖、高油脂,但要小心可能罹患脂肪肝。曾有一名98公斤的男子,患有中度脂肪肝,但他認為靠運動就可以改善,10多年來都沒到醫院治療,一直到身體不適才去檢查,赫然發現肝臟已經纖維化。護理師陳麗華在節目《健康2.0》透露,有一名男子身高165公斤,但體重高達98公斤,患有中度脂肪肝且血脂390,但是他卻不當一回事,認為只要「多走多運動」,3個月就會好,每年的健檢報告肝臟指數都異常,但他還是不以為意。後來男子身體有些不舒服,雖然家人建議要去看醫生,他仍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沒關係,反正每年都一樣」,一直到公司安排體檢,強制他要到醫院做檢查。男子認為只要運動就可以改善。(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沒想到,醫師一看發現,男子的脂肪肝已經變成肝纖維化,加上體型過胖,一定要積極治療,這時男子才恍然大悟,原來脂肪肝不是靠運動就可以改善,所以10幾年都沒好。對此,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說明,肝細胞裡面的油脂量過高,大於5%的時候,就稱為「脂肪肝」,而脂肪肝又分為3級,輕度脂肪量約為5%至10%,此時還未有肝臟受損情形;中度是10%至15%,可能合併肝臟發炎,或有瘢痕組織,已有肝硬化風險;重度則超過30%,嚴重肝臟纖維化,肝硬化風險極高,所以民眾要特別注意。
肚臍狂飄騷味…尿液滲出「衣服全噴濕」28歲OL崩潰 醫揭詭異原因
南部一名28歲的OL發現肚臍常飄出尿騷味,還不斷流出分泌物,原本不以為意,然而症狀越來越嚴重,後來甚至把衣服染濕一大片,這才驚覺不妙,趕緊到醫院治療。經過詳細檢查,醫生確認患者的問題是「臍尿管閉鎖不全」,因為肚臍和膀胱相通,導致她只要一用力,尿液就從肚臍噴出。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日前在《健康2.0》節目中分享案例,該名女子在生長過程中,身體都沒有異狀,不料到了28歲時,突然發現肚臍不時飄出尿騷味,且「肚臍常常會濕濕的」,她一開始沒有放在心上,直到分泌物越來越多,時常把衣服染濕一大片,嚴重影響生活、工作,這才決定到醫院檢查。醫生提到,初步檢查時,就高度懷疑患者的膀胱與肚臍有相通,後來透過超音波及電腦斷層等儀器檢查,證實女子患有「臍尿管閉鎖不全」。許秉毅解釋,臍尿管為胎兒時期的器官,胎兒還在母體時,排泄物會經過膀胱、臍尿管至肚臍,最後再由臍帶排出,但出生後就會萎縮,尿液則改從尿道排出。許秉毅表示,患者的臍尿管異於常人,「她很奇怪,她成人後也許常憋尿或其他原因,這邊(臍尿管)壓力大,結果管子又通了,所以她一用力,尿液一下就跑出來了。」醫生強調,雖然臍尿管閉鎖不全的狀況不常見,但只要透過手術切除,即可恢復正常排尿,不需太過擔心,提醒民眾若有類似問題,應盡快就醫。
肚臍滲出臭味黏液1個月「冒出一團粉肉塊」 醫一看竟是胃癌
每個人身上都有個神祕小洞-肚臍,而你是否曾手癢摳挖,就有一名75歲阿嬤發現肚臍不時會滲出臭味黏液,於是買了藥膏擦了1個多月,沒想到水竟越流越多,於是連忙就醫,事後發現裡面「冒出一團粉肉塊」,經檢查後察覺長了6公分的胃癌。醫師許秉毅及鄒瑋倫進一步傳授國人觀察「4種肚臍警訊」。 (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在《健康2.0》節目中表示,這名75歲的阿嬤,感覺肚臍不時滲液,黏黏臭臭的,原先誤以為是藏汙納垢發炎所致,於是阿嬤自行買藥膏來擦,但就這樣塗抹1個多月後「滲液越來越多」,在無計可施情況下只好就醫,經檢查,阿嬤肚臍中央長出一團肉塊,觸感硬硬的「一看就知道,這個有可能是腫瘤」。阿嬤後來被安排照胃鏡和電腦斷層,果然發現她的胃裡長了顆6公分的腫瘤,據許秉毅表示,肚臍的癌症大多來自胃部或胰臟,由於阿嬤平時都沒有任何腸胃症狀,因此也沒多注意自己長了腫瘤,他並提醒,若是肚臍有肉塊務必留意,可能是癌症的轉移。除此之外,許秉毅還指出,若是肚臍凸起、摸起來軟軟的,平躺時會凹下去,就可能是疝氣,特徵為用力時會明顯凸起,這類患者平時不要太出力,若要出力時最好用手按肚臍或以護腰罩住,否則一用力「腸子可能凸出跑出一大包」。另一種狀況則是肚臍邊有凸起藍塊、外表像蛇的異物,若出現這樣的跡象代表有嚴重的肝硬化,由於腸子的血液本來要流入肝臟,若肝硬掉血液就流不進去,血液常會找肚臍附近的皮膚藉此流回心臟,導致此處的血管會鼓起。另外,中醫師鄒瑋倫也分享了「肚臍不在正中央」的情況,她過去曾遇過一位國小病患身高僅120、130公分,後來靠轉骨方法長高,高一時身高178公分,但脊椎卻側彎達43度,肚臍偏移正中央4公分,考量到未來交友或游泳等狀況,於是以西醫手術矯正。鄒瑋倫還指出,中醫看肚臍會觀察其上下的「腹白線」,很多人以為是生產時有助於醫師好剖腹,事實上肚臍旁有很多內、外斜方肌及腹橫肌交錯,一般愛運動者、脂肪量較低,那條線較不明顯;反觀鮮少運動、內臟脂肪高者,腹白線就會清晰可見,若骨盆腔感染嚴重,腹壓大促使肚臍歪一邊,也會發現肚臍偏移中線。
巴戈病逝/「癌中之王」胰臟癌7類人最危險 出現6大徵兆快就醫
資深藝人巴戈昨(16日)晚間因胰臟癌擴散病逝林口長庚醫院,享壽68歲,消息一出,讓許多粉絲相當悲痛。胰臟癌被稱為是「癌中之王」,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發現時通常已無法開刀。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腸胃科醫師列出胰臟癌7類高危險群,並提出2種解決方法。許秉毅曾於去年10月在臉書《吃病》指出,胰臟癌素有「癌王」之稱,它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主要是因為它早期症狀不明顯,而且由於隱身在胃的後方,不容易用超音波做完整的檢查,因此發現時已經無法開刀,而9成患者會在一年之內會死亡。許秉毅也列出,胰臟癌的7類高危險群,包括高齡,平均胰臟癌診斷年齡是71歲, 2/3患者在65歲以上,絕大部分患者超過45歲;新診斷糖尿病,1%~3%有胰臟癌;再來是酗酒、三酸甘油脂大於500毫克/百毫升、胰臟囊腫,家族史,2位或以上家庭人員以及致癌基因突變,BRCA1、BRCA2基因突變,容易產生乳癌、卵巢癌、胰臟癌。 許秉毅表示,臨床上篩檢出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才比較有意義,因為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有八成以上是可以手術治療的,自己的篩檢策略是,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胰臟癌指標 (CA19-9)、胰臟發炎指標 (澱粉酶),若發現異常再進一步檢查,以及三年一次腹部磁振造影檢查,因為磁振造影檢查是可較準確檢測出小胰臟癌的工具,其優點包括準確,無輻射線,但費用較昂貴,自費檢測一次約1.1萬元。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文倫提醒,若出現異常上腹痛、背後痛,或阻塞性黃疸症狀包括皮膚、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大便顏色變淡等症狀,要提防是胰臟癌,應該儘快去檢查。
Omicron存留時間曝 物流群聚拆包裹憂染疫?醫傳授五步驟
全家便利商店旗下的日翊物流公司近日爆發群聚感染,不少民眾在領取超商包裹時,也變得格外謹慎,至於領取包裹是否會被傳染?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7日)就在臉書分享Omicron變種病毒的存留時間,以及在拆包裹時的5大步驟以自保。許秉毅在臉書發文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存在於患者的鼻水、唾液、皮膚、尿液、糞便之中,當患者打噴嚏時,如果用手掩住口鼻,手上便可能污染到鼻水,而後如果再去接觸包裹的外包裝,「包裹的外包裝」上的確可能被病毒污染。根據日本「京都府大學」研究指出,Omicron病毒可在塑膠製品上存留6至10 天,「平均存留時間」為8.1天,武漢原始病毒、alpha變種病毒、beta變種病毒、gamma變種病毒、delta變種病毒在塑膠製品上的「平均存留時間」分別為2.3天、7.9天、6.5天、2.5天和4.8天。許秉毅也說,Omicron病毒十分狡猾難纏,具有超級傳播力,另外,它在皮膚上之「平均存留時間」為21小時,也比武漢原始病毒及其他變種病毒要來得長。最近物流公司爆發群聚,大家也開始擔憂自己的包裹上是否殘留病毒,對此,許秉毅就傳授5步驟自保:1. 放置:收到包裹後,將包裹放置在一張乾淨的紙張(如報紙)上。2. 消毒外包裝:用「含酒精的濕紙巾」擦拭包裹的外包裝,而後消毒自己的雙手。3. 拆封:拆封包裹並將包裹內物品放在「另一張乾淨的紙」上,並將包裹的外包裝及第一張紙丟棄在垃圾袋內。4. 消毒物件:以「含酒精的濕紙巾」消毒包裹內的物件。5. 消毒雙手:以洗手乳或肥皂再次消毒自己的雙手。如此,透過消毒包裹的外包裝、物件以及自己的雙手,便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拆封包裹」而染毒上身了!
確診者吃周氏蝦捲「一備註」令人抖 警戒若升…醫憂「3行業」斷崖式衝擊
台南市昨天(23日)公布高雄個案18399在台南的足跡,發現該個案於本月20日曾前往台南市施家小卷米粉、永泰興蜜餞行、周氏蝦捲台南總店等地方出沒。不過有網友發現,足跡表上其中一行備註「周氏蝦捲內用顧客」總共17位,只有2位台南市民,讓網友不禁驚呼:「外地人多,匡列困難,你各位外縣市注意一點!」 台南市足跡 。(圖/翻攝自台南市長黃偉哲臉書)有網友在PTT發文,看到台南市所公布的足跡圖,在底下備註居然寫道「周氏蝦捲台南總店,內用顧客共17位,只有2位是台南市民」,忍不住問問大家,這條備註是想表達什麼意思,「有人能解釋嗎?」對此,有網友認為,這代表這間店只有觀光客才會去,「就觀光客盤子店啊,那2位可能是陪朋友去」、「幫你認證外地人是盤子」、「台南人都吃家裡巷口的蝦卷」。而面對本土疫情在農曆春節前遍地開花,外界紛紛關心,政府是否會在農曆春節前,提升到三級警戒?雖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目前仍維持加強版二級警戒,但會滾動檢討,不過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針對二級及三級警戒去分析優劣,提到若提升警戒,雖能避免染疫人數再攀升,但卻會對包括餐飲、旅遊及航空等3行業,產生「斷崖式」影響。許秉毅在粉專《吃病》指出,Omicron具有「4個超級特質」,包括傳播速度超級快、阻斷傳播超級難、需住院率超級低以及疾病死亡超級少,讓這款病毒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迅速蔓延全球。台灣面對這波Omicron的威脅,該從二級提升至三級警戒嗎?許秉毅認為,面對Omicron變種病毒的挑戰,作戰思維必須與應付傳統新冠病毒有所不同,且他可提出論點表示,若採取三級警戒,勢必會對餐飲、旅遊及航空業的營收產生「斷崖式」影響;學生教育品質也會跟著下滑。另外,許秉毅認為如果提升警戒,也會讓Omicron以外的疾病,包含癌症的早期診斷與治療可能延誤,同時失業衍生精神疾病、家暴與自殺會增加;另外,患者住院後,也會變得難以與家人及朋友見面。
李應元癌逝 營養師揭「隱形癌王」3大地雷食物:多吃胰臟50年就報銷
前駐泰大使李應元昨天(11日)晚間六點多因胰臟癌病逝,享壽68歲,而其實在上個月,李應元就曾被誤傳罹患「癌王」胰臟癌的烏龍死訊。但其實有「隱形癌王」之稱的胰臟癌,與飲食大有關係。營養師黃淑惠曾在TVBS《健康2.0》節目上提醒,油、高糖、高醣飲食型態,都會造成胰臟過勞、反覆發炎,進而提高罹癌機率。資深護理師陳麗華在節目上表示,從李應元大使臉書PO出的照片與訊息觀察,發現包括常喝酒應酬、常吃台灣、泰國等當地小吃,有時候這些東西頻繁的加諸在一起,就容易因為高油、高糖及高醣的飲食習慣,增加胰臟壓力,提高器官病變的機率。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也指出,大量的高油脂飲食,食物吃下肚後,就得靠胰臟分泌脂肪分解酶來分解,只要油脂吃越多,胰臟就需要一直做工,「就像馬達,本來有80年壽命,你一直操勞縮短了,50年差不多就報銷了。」節目上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也透露,有研究顯示,若吃得太油或太多醣類,也容易罹患胰臟癌;他引述近期國際知名期刊指出,有一篇研究是探討10萬多名美國人飲食與胰臟癌關聯性,發現平時少油少糖者,與高油高糖者相比,得到胰臟癌機率減少40%。
朱高正死於「癌王」大腸癌…醫曝解便2症狀馬上就醫:罹癌的前兆
帶起暴力問政、揮出立法院第一拳的前立委朱高正是民進黨創黨元老,昨(22日)晚間因大腸癌病逝,享壽67歲。大腸癌曾連續13年蟬聯罹癌人數最多的癌症,也是十大死因的第三名;有醫生提醒若解便時出現二種症狀,可能是罹患大腸癌的前兆,須盡快就醫。醫療節目《健康2.0》曾邀請安南醫院許秉毅醫師上節目,他對大腸癌做了詳細的解釋,由於初期沒有特殊的症狀,所以許多罹癌民眾無法在第一時間察覺。不過,腫瘤會越長越大,並現出現表面潰爛、貧血等症狀,但因還沒開始血便,所以依舊有許多人會疏忽,一定要注意前兆。許秉毅指出,腫瘤會因為位置不同而造成症狀上的差異,若是長在管徑較寬的右側大腸,就會難以察覺;長在管徑較窄的左側大腸,解便的形狀可能會變細絲狀。至於長在直腸的話,會有頻便卻無法解便的問題,再加上距離肛門較近,也容易有血便、殘便等問題。許秉毅提醒,如果解便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有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有便意卻上不出來、解便覺得解不乾淨。他強調,如果真的拖到有症狀才就醫,恐怕為時以晚,同時也建議50歲以上都要做大腸癌檢查,如果有家族病史更應提早到40歲就開始檢查。
老翁囫圇吞下柿子胃長5公分「大黑石」!醫建議「喝可樂」再胃鏡取石
胃裡面竟會長石頭!一名80多歲老翁從去年秋天柿子開始生產後,就經常吃柿子,因為沒有細嚼慢嚥,導致柿子中的部分物質遇胃酸凝結成塊,在胃裡形成一顆5公分大的「大黑石」,甚至引發胃潰瘍。醫生因此建議他,可以每天喝可樂軟化結石,再用「胃鏡取石術」,把碎石一塊塊取出,這才讓老翁恢復健康。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在臉書粉專「吃病」發文表示, 今年2月收治一名80多歲的老翁,因為胃痛一個多月而前來就診,照胃鏡後意外發現,老翁胃裡有數個潰瘍,還有令人吃驚的「5公分大黑石」,因為黑石過大,無法通過「胃入口(賁門)」以及「咽喉」從嘴拿出。許秉毅醫師在老翁胃裡發現一顆5公分大的胃結石。(圖/翻攝自臉書/吃病)醫師用可樂將胃結石軟化後,才順利取出。(圖/翻攝自臉書/吃病)許秉毅詢問後才知道,老翁愛吃柿子,去年秋天柿子開始生產後他就常吃,但因為牙齒掉很多,無法細嚼慢嚥就胡亂吞下,造成「胃結石」。對此,他決定使用「軟石法」及「碎石術」,來搬除胃內巨石,於是囑咐老翁每天喝「可口可樂」來軟化結石,2週後再安排胃鏡將巨石取出。之後老翁回到醫院照胃鏡,許秉毅採取「胃鏡取石術」,先是用電燒刀把變軟變白的石頭用碎,再用夾子把碎石一片一片地從嘴巴夾出來,前後花了一個多小時左右,他坦言雖然很累,但是看到病人的胃終於回復到原來應有的正常樣貌,解決了病人的痛苦,還是感到十分欣慰。醫師用可樂將胃結石軟化後,才順利取出。(圖/翻攝自臉書/吃病)巨石取出後回復正常狀態的胃。(圖/翻攝自臉書/吃病)許秉毅表示,胃腸結石在臨床上其實十分少見,大部分都是因為「囫圇吞柿」和吞吃毛髮(精神病患)所引起。「胃結石」可能導致胃發炎、胃潰瘍,引起胃痛和胃脹;「腸結石」則容易引起腸絞痛、腸阻塞。由於柿子裡富含單寧酸,容易與食物中的蛋白質形成黏稠性的物質,讓柿子的纖維不易分離。因此,在胃內或腸內就容易形成結石。他也提到,以前農民曆後面常有老祖宗食物禁忌的附圖,提到了柿子不可以與魚和螃蟹一起吃,說起來還是有幾分道理存在的。他提醒,秋天來了,又到了柿子的盛產期,大家在吃柿子時,一定要把纖維咬斷或將柿子切塊,同時吃柿子時也可以喝一些可樂,避免纖維凝集,這樣才不會讓柿子與你「長相左右」。
唐慧琳胰臟癌過世!醫警告:存活率不到20% 「6大高危險族群」曝光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唐慧琳25日凌晨因胰臟癌病逝,享年49歲,引發外界關注。事實上,胰臟癌又稱為「癌中之王」,多數患者5年後存活率不到20%,而且早期不易發現,等到出現症狀時,通常都已經是第3期、第4期了,無法開刀治療。對此,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提醒,這6類族群最好定期做檢查。許秉毅在臉書表示,根據衛福部2019年的統計顯示,台灣每年約有2500人因為胰臟癌過世,也一舉超越胃癌,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的第7名,不少名人更是死於肺臟癌,包括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世界知名男高音帕華洛帝以及有「時尚老佛爺」之稱的香奈兒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胰臟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排行第7。(示意圖/翻攝自pexels)許秉毅指出,胰臟癌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主要是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而且很容易侵犯到周遭的血管,由於隱身在胃的後方,不容易用超音波做完整的檢查。因此,發現時大多已經無法開刀治療了。研究更顯示,有高達85%%的胰臟癌在初次診斷時,就已經無法開刀,有9成的患者會在一年之內死亡。許秉毅透露胰臟癌有3大症狀:1.上腹痛 : 一般是產生上腹悶痛,常常飯後會比較嚴重,有時會痛到背後,常被誤以為是胃痛。2.黃疸:長在胰臟頭部的胰臟癌常會壓迫到總膽管而引起「阻塞性黃疸」。3.體重減輕:腫瘤會掠奪病患的體內的營養素,讓自己不斷的成長,造成患者的體重減輕。值得注意的是,病患出現這些症狀,腫瘤多已大於3公分,有周邊血管的侵犯或轉移到遠處的器官,無法作開刀治療了。高危險群包含新診斷的糖尿病、胰臟癌家族史、慢性胰臟炎、酗酒者、胰臟囊腫、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者。至於要怎麼揪出2公分以下的胰臟癌?許秉毅直言,目前醫界並沒有良好的篩檢工具,可以找出這麼小的腫瘤,「磁振造影檢查」可能是較準確的檢查工具,但費用昂貴。他提醒,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患者,若想要找出小於2公分的腫瘤,可以考慮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每3年做一次磁振造影檢查。
1天放屁20次有問題!靠「7種屁味」測疾病地雷 醫曝:魚腥味恐是癌
放屁除了是正常生理現象,根據頻率或是氣味的不同,也可能成為身體異常的警訊。胃腸科醫師許秉毅近日在節目中透露,一般人每天平均放10次屁,若超過20次就必須注意,而屁味大致可分為7種,其中硫磺味、臭雞蛋味等都屬於正常範圍,然而若放屁出現「魚腥味」,就有可能是罹患腸胃疾病,甚至是癌症。許秉毅日前在TVBS《健康2.0》節目中提到,根據吃下肚的食物種類,放屁也會有不同的味道,像是平時攝取較多蔬菜的人,因植物性蛋白偏高,放屁時大多不會有太大的異味;至於愛吃肉的民眾,放屁就會是「硫磺味」;至於有時放屁出現難聞的「硫磺味」,則是因腸胃殘留過多消化不完全的食物,但仍屬正常範圍。醫師列出7種屁味,提醒民眾多注意。(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頻道)醫師接著說,如果放屁有「糞臭味」,可能是蛋白質或肉類攝取過多;而腸胃炎患者因體內壞菌較多,分解食物時會產生類似「臭水溝」的味道;另外體內出現特殊感染,例如阿米巴痢疾或潰瘍性大腸炎時,因腸壁潰爛,放屁就會有「腐肉味」;至於腸胃道出血或惡性腫瘤,則可能出現「魚腥味」,需多加留意。外科名醫江坤俊也補充,當大腸長出惡性腫瘤時,容易造成糞便阻塞,導致穢物長時間積在體內,和細菌產生交互作用,只要一放屁就會臭氣熏天,因此若長時間便祕,且頻繁放出小量臭屁時,很可能就是大腸癌的前兆,建議有類似困擾的民眾一定要及早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