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辦計畫
」 健保 衛福部 陳時中 勞動部手搖飲標示使用國產乳有補助 最高10萬元
為讓民眾更清楚喝下肚的鮮奶種類為何。農業部、衛福部食藥署合作推動,明年1月起,鼓勵揭露並使用國產乳品的手搖飲業者、便利商店及速食業者最高10萬元的補助,盼提高國人對飲料添加國產乳品的認同度與消費信心。依照現行法規,僅連鎖便利商店、速食業現場調製的茶、咖啡飲料,須揭露茶葉、咖啡的原料原產地,農業部、衛福部食藥署聯手推動連鎖飲料業者自願性標示乳品產地與種類的試辦計畫。食藥署說明,試辦計畫非強制性,鼓勵店家標示乳製品產地、種類為何,如牛乳來自紐西蘭、美國或國產,以及乳製品種類為鮮乳、保久乳、調味乳或乳飲品等,也可以自主揭露使用的乳製品品牌,並標示於菜單、標籤、卡片、標示版等形式。農業部說明,連鎖業者參與標示的店家5家以上,並且使用國產鮮乳或保久乳調飲的比例達10%以上,同時店內飲料使用國產乳品作為原料,用量占所有乳品的70%以上,將提供業者最高10萬元的補助,項目是印製卡片、菜單、標示牌、杯蓋、杯身系統等修改費用。食藥署表示,待明年彙整試辦結果,將研擬強制標示規定,召開業者溝通會議、廣納各界意見後,依程序辦理後續公告及施行作業。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表示,部分餐飲業者使用國外進口冰磚奶製作拿鐵或鮮奶茶,但由於冰磚奶本身是被去除水分的牛奶,國內進口後會加入水、人造脂肪、蛋白質等添加物,風味沒有使用國產鮮乳好,但國人根本不知道業者用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鮮奶。農業部補助將可鼓勵業者多使用國產乳,消費者更正確選購、使用國產乳的飲品。
健保署擬明年擴大在宅急症照護 「安寧共照」也能回家走完最後一哩路
健保署在宅急症照護今年7月上路,截至9月已收案近500人,高達9成6無再轉急診或住院。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研擬2025年擴大對象,讓住在一般病房中使用「安寧共照」的個案,初估約6萬人適用,目標至少8成可以在家走完最後一哩路,同時減少醫院病床負擔。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是由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呼吸治療師組成照護小組,讓因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而需要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患,可以選擇在家裡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治療,不必長期住院。石崇良指出,台灣2050年將超越日本,和韓國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以65歲以上失能者占15%到16%推算,2021年高齡失能人數89萬,到2031年將增至120萬人,屆時少子化之下,可提供照顧的人力更少,在宅醫療需求將愈來愈高。健保署統計,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截至9月底共收案498人,以尿路感染件數最多,其次為肺炎,平均照護天數5.6天,結案後14天內轉急診住院共12件,占整體4%。這些個案過去在醫院接受同樣治療,至少需住院10天以上。石崇良說,明年將擴大適用對象,讓住在一般病房、「住不進」安寧病房或因其他原因住院的安寧病患,每年約有6萬人,其中8成留在家中,在家執行疼痛控制等急症照護。在宅醫療有助於紓解醫療壓力。石崇良以現行長照、護理機構住民及居家醫療者約20萬人計算,每年約2、3成有住院需求,平均住院天數10天,每年約70萬人次住院,相當於3000個病床,若能轉為在宅照護,就可釋出病房。
外籍照服員擬納責任制 民團反對!勞動部回應了
勞動部將在今年底實施「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規畫鐘點移工適用責任制,民間團體擔憂,鐘點移工適用責任制,每周工時甚比本國勞工高1.8倍,薪水卻不到本國籍勞工的1.2倍,恐釀同工不同酬。勞動部回應,適用計畫的移工須適用《勞基法》,但因需前往多個家庭服務,適合較彈性的工時,先前與各方討論皆同意移工適用責任制。「多元陪伴照顧試辦計畫」由NGO成為雇主,聘雇、訓練外籍看護工擔任「多元陪伴照顧員」,進入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全日、半日與部分時數的自費陪伴照顧服務。勞動部近期預告相關草案,欲多元陪伴照顧員納入適用《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工作者,即適用責任制,預告期至10月28日,逾10個民間團體昨到立法院門口,反對移工適用責任制。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翁倩文指出,參與試辦計畫移工每月工時上限288小時,薪水可達4萬元,對比本國籍照顧服務員每周40小時、平均薪資3萬4100元,移工每周平均工時高出本國籍勞工1.8倍,薪水不到本國籍勞工1.2倍,兩者勞動權益、條件不相同,且本國籍照服員不適用責任制,移工卻適用,根本是明顯的國籍歧視。桃園市家庭看護工工會祕書長黃姿華呼籲勞動部與衛福部,將「多元陪伴試辦計畫」納入長照系統,使參與試辦的移工與本勞同工同酬,個別家庭則能接受政府補助,使用更多照顧服務。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組長蘇裕國回應,參與計畫移工適合較彈性工時,先前與勞資學者、相關團體討論,皆同意適用《勞基法》84條之1規定,試辦計畫研擬過程也有邀集衛福部、長照及移工等團體參與討論,計畫上路後將定期邀集衛福部、相關團體檢討。
缺錢缺人缺設備…各措施皆未到位 居家醫療制度陷困境
衛福部健保署自2016年推動「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但醫政單位編列經費太少、人才培訓與投入不足、相關設備未到位;「缺錢、缺人、缺設備」下,使居家醫療制度如同徘徊在十字路口,沒有明確願景。「居家醫療」(日本稱「在宅醫療」)主要目的為幫助失能、行動不便者在家接受治療、減少醫院病床負擔,已獲歐美、日本等先進醫療體系認可並行之有年。日本推動在宅醫療比台灣早近20年,已成功普及化,主因是在宅醫療醫師收入多於診所醫師,新執業醫師更以投入在宅醫療為第1志願。反觀韓國因醫院一床難求而不斷增床,未以居家醫療因應,終導致醫護人員負擔過重引發抗爭。健保署2016年推動「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但缺乏急重症照護模式及配套,也未涵蓋長照機構住民,推動進度緩慢,因此今年7月1日加碼實施「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擴大居家醫療照護服務對象,讓急症患者、長照機構住民、急診感染症輕症患者都能在家、在機構住院,希望降低醫療成本、促進在地老化。但台灣醫政單位編列經費太少、人才培訓與投入不足、相關設備未到位。以經費為例,在宅醫療與整體醫療保險支出比率,台灣僅0.16%,日本占2.3%,是台灣的14倍多。雲林縣西螺鎮「好所宅診所」是雲林第1家專門型在宅醫療診所,院長黃子華以他投入3年多的經驗,認為台灣推動居家醫療面臨的困境在於健保給付仍不足,目前居家醫療醫師的收入僅約開門診的一半,所以大部分醫師不願加入,若須承作則採輪流方式,這有待逐步提高健保給付來解決。另有護理人員缺乏投入意願、急症照護設備不足的問題。缺乏護理人員方面,黃子華提到可用團體戰輪流值班,再藉提升健保給付增加薪資吸引護理人員;設備方面則有賴公部門編經費支持。據統計,若住院患者從醫院轉至住家,可減少醫院約2成病床負擔,有效緩解醫院一床難求問題。因高血壓慢性病接受居家醫療的70歲蔡阿公認為身體已不舒服,還要拚老命去醫院,單是搭車過程就很累,到醫院還有感染其他疾病的風險,居家醫療只要在家等待就好,診療費不到300元,加醫師計程車費500多元,1000元有找,實在很值得。成大醫院社區健康照護中心主任楊宜青指出,因應高齡社會在家、機構、社區的照護需求,政府推動居家醫療與在宅急症醫療政策成功於否,關鍵在於政府要用多少力道推動?有沒有完善配套措施?
勞動部推「看護移工外展計畫」 拚10月公告、年底上路試辦
為了滿足家庭臨時照顧需求,勞動部因而推出「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13日通過跨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小組,預估10月公告徵求公益團體擔任僱主聘僱移工,派至有身心障礙手冊、重大傷病卡、術後照顧診斷紀錄或符合聘僱家庭看護資格及長照評估2級以上者即可使用,提供被看護者身體及生活照顧、陪伴就醫及安全看視等服務,預計會引進最多100名移工,年底前上路。依勞動部所提方案,仍得由公益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擔任僱主,提送包括範圍、潛在對象等計畫書後送審後依計畫書引進移工,以一對多模式進入家庭中,針對具有身心障礙手冊、重大傷病卡、術後照顧診斷紀錄、符合聘僱家庭看護資格及長照評估需要照護對象(CMS 2級至8級),提供包括照顧、陪伴就醫、安全看視等服務,服務時數則分成4小時、8小時至12小時及24小時服務。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蘇裕國表示,公益團體聘僱移工後可以委託連續5年評鑑A級的優質仲介辦理引進、招募及生活管理,預估10月公告計畫對外徵求、年底上路,預估試辦將有100人。
外展看護將納「責任制」 薪水上看4萬
勞動部規劃「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外展看護),提供有照顧需求家庭臨時性照顧服務,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近日送審,盼把該方案的照顧人員適用勞基法84-1條(責任制),5日通過勞動基準諮詢會,初步規劃每日工時上限14小時、每月上限288小時、最多可連續工作12天,若以最低工資2萬7470元試算,每月薪水上看4萬元,預估試辦方案會有30至100名勞工適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計畫」規劃由公益專業團體聘僱移工進入家庭,以一對多的方式,提供全日、半日與部分時數等自費就醫陪伴或陪伴照顧服務,並將要求看護移工需完成照顧服務員訓練及職前訓練。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表示,會中委員認同勞工派駐至家庭工作需要多一些彈性,基於兼顧勞工權益等,因此認同納入勞基法84-1條對象中,考量照顧時仍會有間歇性休息時間,因此參考類似監視性工作的保全工時上限288小時,並設定每日正常工時12小時、最多加班2小時至上限14小時。若以今年最低工資2萬470元試算,工時如果到最高的288小時則薪資上看4萬元、還有9天休假。此外,5日召開的勞動基準諮詢會也刪除台北市抽水站人員責任制;而外交部盼把攝影、小編、美編及外文編輯納入責任制,委員認為後三者已可運用四周彈性工時制度,不認同納入責任制,至於攝影的部分則要求外交部再釐清。
高中職「身心調適假」上路!4情況應自我評估 北市學生可APP線上請假
讓學生重「心」出發!高中職學生「身心調適假」自113學年度(今年8月)起正式上路,每位學生每學期均有3日可申請,且為讓學生理解「身心調適假」相關規定,並提供學生評估身心狀況是否需要休息充電,台北市教育局製作關懷小卡,設計4個自我檢核項目,考量自身狀況,決定是否需要請假進行調適。據台北市政府官網指出,依教育部發布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身心調適假實施注意事項,身心調適假每次以「半日」或「全日」為申請單位,申請身心調適假不需要檢附相關證明,但學生申請前應先行取得家長同意,學校亦將定期提供輔導單位掌握學生請假情形,及早追蹤學生身心狀況,同時讓學生能自我察覺。台北市教育局表示,自112學年度第2學期起,台北市立大學增設了心理健康假,大直高中也於112學年度第2學期參與試辦計畫,參考學校試辦經驗後,教育局製作了「身心調適假關懷小卡」,於小卡正面提醒學生身心調適假請假規則,並在小卡背面以「我感到情緒嚴重低落、疲倦」、「我感到課業壓力過重、喘不過氣」、「我覺得被同儕孤立或排擠,心情低落」、「我對未來感到徬徨,需要重整思緒」簡單的自我檢核項目,讓學生正視並察覺自己情緒低落的具體原因。身心調適假關懷小卡。(圖/翻攝自台北市政府官網)「身心調適假」每學期有3日可申請。(圖/翻攝自台北市政府官網)不過,教育局也提醒,定期評量期間不得請身心調適假,一旦請身心調適假則無法全勤。最後,教育局提到,配合教育部增設身心調適假,北市校務行政系統及酷課APP線上請假系統亦同步更新,學生經評估自我情緒嚴重低落時,可透過線上完成身心調適假請假手續,不僅保障學生的隱私,也讓學生家長及學校能即時掌握學生的請假狀況,定期追蹤並適時給予學生需要的輔導協助。而教育局提建議,學校可結合北市心理師入校資源等相關管道,提供學生免費心理諮。
書法路牌辨識度低挨批 台東池上鄉長林建宏道歉允諾速修正
台東縣池上鄉長林建宏27日表示,池上鄉特色書法路牌是為了融入在地特色而設,忽略了清楚辨識與易讀性,造成用路人辨認不便,非常抱歉,將盡速找經費更換。林建宏回顧,2016年尼伯特颱風侵台時,池上鄉多處路牌受損,鄉公所在規畫重新製作時,結合書法藝術,力邀11名書法家揮毫題字,再交由廠商印製而成,便是如今看到的毛筆字體「書法路牌」。他說,當時的鄉公所理念是希望打造專屬池上鄉、獨一無二的字型,不是為了搞怪或標新立異,也已經以池上鄉之名,發文函釋主管機關,釐清相關規定,並遵照辦理。對此,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副司長蔡書彬27日表示,針對主路牌都有《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規範,只有副牌可以稍作彈性處理,此案主路牌藝術字體已涉違規,可能造成辨識上錯誤,並不恰當,交通部將發文給主管機關要求更換。蔡書彬指出,根據《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規定,主路牌中文一律使用正楷或變體字且字體大小應予一致,縱向標寫者順序一律採由遠而近(由高而低),橫向標寫者一律採由左而右方式。他說,為使行車中的駕駛人易於辨識,筆劃寬度橫豎比可以採2比1,也就是橫寫可以較粗,而數字一律為阿拉伯數字,數字必須用等線體或變體字且字體大小應一致。蔡書彬也說,其實若要試辦新型路標,還是有解套方法,但必須要提試辦計畫到交通部,核可並進行試辦完成後,試辦機關要再提出成效評估,如果試辦效果不好,則必須恢復原狀。他舉例,包含高雄市標線型圓環、新北市綠斑馬、台北市重機停車格等試辦計畫,都是由地方提報到交通部,奉核可後才試辦。蔡書彬重申,若如此案未照規定設置主路牌,進一步導致事故發生,設置機關恐需負擔國家賠償責任,馬虎不得。
農地無人可耕影響糧食安全 邱志偉籲調配農業移工接棒
立法委員邱志偉7日開記者會指出,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進程加快,我國農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已經嚴重存在多年,導致大面積農地無人可耕,農業生產效率下降,對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構成嚴重挑戰,呼籲農業部、勞動部在一個月內共同針對農業勞動力短缺之產業衝擊提出改進報告;另針對移工媒合問題,共同成立跨部專案小組精確配合勞動力與農業生產之供需,提升本地勞動力與移工的媒合率。 邱志偉表示,根據農業部最新數據,25歲至45歲年齡段的黃金農業勞動人口比例逐年減少,特別是25歲至34歲之間的年輕農民減少最多,十年內下降了5.42%。反之,50歲及以上的農業勞動人口比例則顯著增加,已逼近75%,平均年齡超過65歲,且逐年上升。因為鄉村人口外流至城市,導致農業人力發展出現斷層,產生青黃不接的情形。由於勞動強度高、收入相對較低,農業勞動力的供需矛盾長期存在並愈加突出,生產力受到嚴重影響,成為未來農業發展之一大憂患。立委邱志偉說,目前政策對於10人以下小型農民或農民團體聘僱移工核配比率為本外勞1:1;事業單位及大型農戶維持核配比率35%,但這樣的核配比對農主來說仍為一大壓力。在請不到本勞的情況下,可申請的農業移工總額即使達1.2萬人,仍是「看得到、申請不到」。再者,農業勞動力有其「季節性」、「短期性」、「產業差別」等特殊性質,如未確實調查分析農務實際需求與勞動力的缺口,亦難解決問題。立委邱志偉呼籲,為應對農業勞動力短缺,政府應正視問題嚴重性,並積極研究引入農業移工之相關措施,以緩解勞動力不足的現狀。同時,也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規定,保障農業移工的合法權益,確保他們能夠安心工作,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為了有效提升農業移工的核配率,邱志偉向農業部與勞動部提出2點訴求:第一、勞動部與農業部在一個月內共同提出檢討報告,詳細分析當前移工核配過程中的瓶頸和挑戰,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第二、針對本外勞媒合問題,共同成立專案小組專門負責跨部會合作,通過專案方式,精準匹配農業生產需求與勞動力供應,提升本地勞動力與外來移工的媒合率。農業部輔導司副司長陳怡任表示,對於移工核配比率,將依雇主端管理人力的能力,並依照不同性質與需求給予適切調整。另針對申請移工的門檻,定期檢討放寬資格與簡化申請流程,針對季節性缺工,目前已規劃試辦計畫。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專門委員胡欣野表示,對於移工核配比率去年6月已進行修法,放寬核配比以及雇主資格,後續針對兩大訴求將與農業部積極合作。
國高中生也有心理假? 青民協發起連署「1天逾3千人響應」…教育部回應了
心理健康議題近年備受重視,就在112學年第二學期,全台共有43所大專院校設有心理健康假。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以下簡稱青民協)發起「支持國高中心理健康假盡快上路」連署,今(16)日已有超過3000人響應。青民協也盼以此呼籲教育部重視國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盡快推出相應配套措施。教育部對此回應,目前規劃3月起依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試辦。青民協引述教育部統計資料指出,2016年到2020年,國小學生到大學生試圖結束生命的通報案件數,已從1089件增加到8730件,5年內成長8倍之多,而到112學年上學期為止,已有39所大學或五專心理假制度上路,直到下學期也會再有4校跟進實施,目前確定已有43所大專院校已經或即將實施心理假。青民協發起「支持國高中心理健康假盡快上路」連署,獲得3176名學生響應,當中共有2678名高中生與498名國中生,外加去年7月發起的「臺灣青年身心狀況普查暨心理健康假政策調查問卷」,收到1462份回覆內容,其中約有6成6填答者、共計968名為高中職階段學生,且有8成7的受測人士表態支持心理健康假,當中9成認為心理健康假有助學生的心理健康。該份調查內容揭示,超過一半的13歲至18歲的國高中學生對於「擔心將來無法進入好學校」抱有極度沉重的壓力;大學生普遍「擔心未來無法找到理想的工作」。青民協強調,多數大學規定學生每學期最多只能請3天或5天的心理健康假,而事實上只要透過天數上限,就能有效防止學生請假過多的問題;雖然部分學校規定達到特定天數就必須要提供證明,不過多數學校不需檢附相關就醫證明。青民協提到,心理健康假提供一段時間給予學生喘息與調適的機會,有助減輕他們的情緒負擔、消化和排解壓力,從而發揮「預防」與「社會溝通」的功能,也讓感到心理疲憊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可供休息恢復,而非在要求「認真上進、全勤為美德」的社會氛圍之下硬撐,導致心理健康惡化;再者,能使心理健康議題浮上檯面。青民協透露,第10屆立法院不分黨派立法委員關注「心理健康假」議題,形成跨黨派共識,因此它不該只出現在大專校院,期待教育部儘快規劃國高中的心理假制度,並在校園落實。教育部對此回應,國教署111年12月至112年4月邀請專家學者、教師團體代表、家長團體代表、兒少代表及學校代表等召開8次諮詢會議,並於112年5月徵詢各地方政府之意見,針對各個重要議題蒐整相關團體代表及人員的實務意見,力求凝聚共識、穩健推動。教育部提到,為讓「身心調適假」制度順利推行,現已研訂相關試辦計畫及注意事項(草案),規劃113年3月起依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試辦,可就學校試辦經驗訂定相關配套措施,同時透過多元方式強化宣導,期盼國高中心理健康假能於113學年度穩健上路。
拍桌也沒用!大型重機包圍交通部 3訴求僅1項「因地制宜」可試辦
民間團體為爭取大型重機依法上國道、開放自行決定停機車格或汽車格,與允許普通重型白牌機車上快速道路、免強制兩段式左轉、取消內線禁行機車等權益,在今(26日)發起包圍交通部活動。對此,交通部除再度用「因地制宜」回應大型重機停機車格外,其餘訴求均予駁回。交通部以檢核安全、秩序及行為3指標,認為大型重機於秩序指標及行為指標上有惡化,尤其「行車安全距離」與「行車安全間隔」意識仍有不足;高公局近10年民調有6成民眾不贊成開放大型重機上國道。高公局主任工程司徐福聲(右二),接下中華民國大型重型機車經營同業全國促進會理事長洪鉅順(左二)的陳情書。(圖/報系資料照)不過,包圍交通部發起人之一「通勤者之歌」已在活動表示,國內仍有7成民眾不知道立法院三讀通過大型重機上國道,質疑高公局民調可信度,且民意不能凌駕於法律;許多路權團體也以近期國道車禍頻傳,質疑「用同樣標準檢驗,汽車是否也應該禁止上高速公路」,交通部也未詳細說明數據源及計算方式。交通部雖對大型重機停機車停車格,表示已請各縣市政府視當地需求,評估繪設專用停車位可行性,若欲新增專用停車位標線或開放機車停車位,可於規劃設計前研提試辦計畫提報。但交通部也指大型重機車長超過2公尺者占93%,現行各地方主管機關實務之機車停車格多為長2公尺、寬1公尺。大型重機沒超線的停在交通部停車場機車停車格內。(圖/翻攝自企鵝交通手札YouTube)然而,YouTuber「企鵝交通手札」,2個月前就在交通部大樓機車停車場,拍到許多大型重機沒超出機車停車格,完整停放在格內影片,反倒有部分白牌機車超出停車格,質疑依交通部標準,難道白牌也要強制停汽車格?民間團體也質疑,交通部先前對大型重機可停機車格訴求,就用「徵詢地方意見,再用地方意見為由拒絕」,毫無中央主管機關意識,這次也同樣推給地方政府,且專用停車格不只壓縮其他車輛停放空間,還造成車種間衝突與額外劃設成本。至於取消內側車道禁行機車,及廢除強制兩段式左轉,交通部同樣以法規已允許「因地制宜」取消兩段式左轉及開放內側車道回應,並指機車兩段式左轉不宜全面取消。本次訴求形同遭全數駁回。
《人工生殖法》擬修法…凍卵若放寬 醫界評估可望年增5000新生兒
隨著國人生育年齡延後,女性凍卵風潮漸起,第一名模林志玲早在2014年就到醫院凍卵,2019年結婚後,2022年宣布順利生下寶寶。婦產科醫師指出,現行《人工生殖法》僅限異性夫妻執行人工生殖,凍卵後實際使用率不高,若修法後開放單身女性和同性伴侶適用,可望提升我國生育率,每年增加3000到5000名新生兒。台北生基生殖醫學中心總院長張甫軒說明,女性在35歲之後卵子儲存量會下降,品質也會變差,有生育計畫的女性可考慮在35歲前凍卵,有如「凍住青春」。他舉例說明,35歲時冷凍的卵子,解凍成功使用率可達8、9成,但若是35到40歲凍卵,未來解凍成功使用率僅剩5成左右。張甫軒說明,凍卵從超音波檢查、注射到手術,全套流程費用約10萬元,建議冷凍期限為10年,每年約需支付9000元保管費,未來需要時再取出解凍使用。高雄長庚醫院婦產科教授藍國忠表示,目前國內凍卵後解凍使用率並不高,若《人工生殖法》放寬單身女性和同性伴侶適用,使用率自然會提升,以臨床醫師角度而言,這是正面的方向。而為了為提高女性生育意願,桃園市政府自4月17日推出凍卵營養金補助計畫,本人或配偶只要設籍桃園市且年齡為25至40歲女性,將提供凍卵營養金及保存相關費用,截至本月7日已有131人完成繳交補助資料。新竹市政府自今年5月11日起,推動「祝妳好孕凍卵補助試辦計畫」,提供25到40歲設籍新竹市的婦女,卵巢功能評估及凍卵療程補助,已幫助到12%的不孕症夫妻。台北市衛生局則說,明年起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試辦「醫療性凍卵補助」,未來40歲以下罹癌女性,並經腫瘤科醫師認定因罹癌或接受罹癌治療影響生育功能,可獲凍卵補助費用及連續4年的保存費用補助。
西班牙試辦「週休3日」1個月…好處多多! 曝1缺點:菸酒銷量增加
世界多國近年來陸續試辦「週休3日」,學術界、企業界和政府目前都在評估該制度的優點及潛在缺失。對此,西班牙第3大城瓦倫西亞(València)日前也有36萬人試行「週休3日」1個月,結果顯示員工的健康和福祉都獲得了顯著的提升。據《歐洲新聞台》(Euronews)的報導,西班牙是領銜投入「週休3日」試辦的國家之一,自去年12月推出試辦專案以來,當地持續有公司參與了全國大規模的試辦計畫。如今,有另一項短期的小規模試辦公布了試驗結果。西班牙東部城市瓦倫西亞的36萬名勞工在今年4月至5月試行了為期1個月的「週休3日」後,引發了廣大的迴響。由於這段期間已經有3天國定假日,因此該試驗只需要再減少1個工作天,就能完成連續4星期「週休3日」的試辦計畫。經過短暫的試驗後,受試者表示壓力水平平均下降了35%,64%的民眾聲稱睡眠時間增加了;72%的人表示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與朋友相處;37%的受試者則認為運動時間有所提升;46%的人增加了閱讀的時間。與此同時,「週休3日」對環境也有益處,瓦倫西亞全市交通量在試驗期間減少了9.5%,空氣中的二氧化氮濃度也降低了58%。市府報告還補充,由於勞工多出一天的空閒時間可以逛街或外出消費,因此餐飲旅宿業、休閒產業也獲益良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個月期間,菸草及酒類的消費量也有顯著提升,這可能是該次小型試辦中唯一的缺點。對此,瓦倫西亞前市長、CoalicióCompromís選舉聯盟發言人裡博(Joan Ribo)也認為,該試驗結果達成新的「里程碑」:「該計畫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新的證據,證明縮短工時確實能為市民及都市環境帶來潛在好處,如今該試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看到交通壅塞及空氣污染的問題得到了改善,勞工的整體健康狀態也有所提升,除此之外,市民還獲得更多空閒時間用於從事文化和休閒活動。」
柯文哲稱最守財政紀律 民進黨揭8項「敗家紀錄」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20日)召開財政紀律記者會稱「民進黨超徵常態化」提出4大財政政見,標榜自己是最遵守財政紀律的市長。民進黨今(20)日盤點柯在台北市長任內的8項「敗家紀錄」,批評柯文哲說謊是日常、否認是正常。柯文哲上午召開「守護財政紀律—為你牢牢守住每分血汗錢」記者會提出財政政見。民進黨發言人林楚茵、張志豪也召開記者,拿出柯文哲台北市長任內的各項數據駁斥。張志豪表示,柯文哲慣性說謊,罄竹難書,老是把很會還債跟省錢當口頭禪掛嘴邊,罵政府大撒幣,但對照其台北市長任內的施政作為,才真的是亂花錢、大撒幣。張志豪舉例表示,300萬元試辦口罩販賣機台1天只賣 24組、花千萬買「實聯制」設備,不到1年全淪「蚊子機台」;花費1182萬元推出「機動派出所試辦執行計畫」、「視訊報案試辦執行計畫」等試辦計畫,結果宣告失敗收場不續辦等,一廂情願浪費公帑4億多,這就是柯文哲謊稱的最省錢。林楚茵指出,柯文哲誇口任內還債570億,但進一步拆解實情,只是透過跟市府各所屬基金借錢取代新增債務,「借新還舊」的作帳手法,虧空4大基金。她說,這些掏空事蹟就是減少撥補基金費用,做成還債基金,根本是向未來世代舉債。林楚茵批評,柯文哲帶頭濫用第二預備金,無視第二預備金動支超過5000萬元須經議會備查的規定,刻意將經費拆分至5000萬元以下,迴避監督;更離譜的是,留下北藝與北流的爛攤子,市府賠款廠商數億元,還敢說自己有財政紀律。針對柯文哲今日提出「重建補助款、統籌款機制」主張,林楚茵表示,民眾黨在立院有5位立委,若對中央預算有問題,民眾黨立委有出來質疑嗎;現在柯文哲要選總統才出來配合演出。民進黨表示,國家財政紀律不是用演的。柯文哲表面還債,事實卻是虧空「四大基金」,苦了台北市孩子的教育,虧空公務人員的基金。
護理人力不足!護理全聯會提9訴求 每月發1萬、男護納替代役如何進行?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去(2022)年護理人員離職率11.79%、空缺率6.53%,皆創10年新高。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紀淑靜表示,目前人力最缺乏的醫院端,實際新增的護理人力1-10月只有166人,淨增加人數也是近10年來最少,估計過年後又會有一波離職潮,護理人力不足影響大,需要各界重視。因此,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於10月19日召開記者會重申9大訴求,並針對訴求的原因、執行計畫,以及目前與政府開會討論後的情形進行說明。護理工作滿意度不及格 提9訴求改善環境護理人員面臨高工時、高壓環境,根據1111人力銀行2023年9月調查,護理人員對工作滿意度平均只有46.7分,連及格分數60分都不到。紀淑靜理事長表示,護理人力不足的情形其實從11年前就已經看到了,而新冠疫情後,護理人力缺乏問題更是加劇。因此,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提出改善環境9大訴求:由政府編列預算優先補助醫院護理人員薪資,每人每月10,000元直接撥入個人帳戶鼓勵留任,為期至少二年。開放男性護理師在醫院服替代役,留職留薪,避免因服役中斷執業。對於未取得執照的實習護士執業年限,由現行的15個月延長為3年。鼓勵學生就讀護理科系,減免學生學費及提供就業的獎金。鼓勵醫療機構提升護理人員薪資待遇,建請衛福部每年調查並公告不同醫院層級、地區及不同年資別之護理人員平均年薪,讓醫院可以參考。短期降低全日平均護病比,並盡速研擬推動三班護病比。因應現行激增的休假天數,修訂醫院評鑑基準的護理人力配置標準。擴大「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經費,讓更多醫院參與增聘輔助人力協助病人照護。保障醫院住院護理費及居家護理訪視費點值為1點1元;每年依據總額成長率調升健保住院護理費及居家護理費;並新增護理照護服務支付項目。每月發1萬經費能從哪來? 與政府討論進度如何?其中,第1、2項訴求最引起外界議論。關於第1項「每人每月10,000元直接撥入個人帳戶,為期至少二年」之訴求,2年下來估計需要285億,這樣的訴求可行嗎?政府要如何辦到?紀淑靜理事長表示,事實上政府有「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補助疫後相關單位部門,其中「普發現金」的部分,若能用來解決護理人力不足,保障未來的照護品質與民眾健康是更好的選擇。全聯會副理事長林琇珠提到,目前希望政府能編列公務預算來改善這個問題,那經過18日開會後是會撥20億出來補助夜班費,但本會也提出討論說不要只侷限在夜班費,而消費者代表提到希望醫院可以再撥20億出來,但這部分健保會沒有權力去要求醫院,不過至少原來預算中有20億夜班補助可以先救急。男護理師人數不多 開放醫院服替代役可救人力?第2項訴求「開放男性護理師在醫院服替代役,留職留薪」。目前職業登記約有18萬名護理師,其中有11萬人在醫院工作,這之中男性護理師只有4.1%,外界疑惑為什麼要特別針對男性護理師提出這項訴求?紀淑靜理事長說明,雖然男性護理師人數不多,但是男性護理師考上執照進入臨床的比例超過70%,比女性高,每年新增約400-500位男護理師,而且以現代社會來說男性為了養家會更願意留在臨床工作,所以若能藉此吸引男性護理師投入臨床,其實對於護理人力是有幫助的。因此,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希望將一般醫療機構納入《替代役實施條例》中之醫療役服役單位範圍,讓男性護理師不用收到兵單就必須離開原職務,帶兵役結束再回原職,並希望修改《替代役實施條例》第3條,讓男性護理師可支領原本的薪水及相關津貼。不過,紀淑靜理事長提到,目前這項訴求關係到許多單位,因此還在討論中。而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會跟役政署討論,不過在職期間服替代役的人數相當少,對於護理人力的舒緩是否有一定的效果也要再評估。
解決中小企業碳焦慮 台電釋出5千萬度綠電上網競標
節能減碳將是出口的剛性需求,為解決中小企業買不到綠電的「碳焦慮」,經濟部13日宣布,推出「小包裝綠電銷售試辦計畫」,年底前釋出自建綠電約5000萬度,第一批1000萬度將於10月25日上架,有六種組合、共360項商品在網路上公開競標,價高者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上路,到2026年時,若沒有進行碳盤查與減碳的企業,出口到歐盟貨物將面臨高額碳稅、甚至被拒絕下單,由於歐盟是台灣主要出口市場之一,很多企業用電大戶積極布局採購綠電,中小企業在這方面就相對弱勢。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台灣很多企業是國際供應鏈的一員,很多中小企業有減碳需求,但他們常說很難買到綠電,經濟部就跟台電商量,設計多元化跟有彈性的購賣綠電機制與平台,今年分兩批進行,試辦後看成效如何再進行調整。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台電首度推出小額綠電銷售試辦計畫,選擇自建的兩大案場,包括台南鹽田光電及彰化彰濱光電,合計釋出約5000萬度綠電,分兩階段上架開賣。考量中小企業的少量需求,推出「1萬度」、「5萬度」兩款,搭配「1年期」、「3年期」、「5年期」,共六種組合的小包裝綠電商品投入市場交易,第一階段的1000萬度綠電於10月25日上架,第二批是11月15日上架,有需要的人可以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綠電媒合平台上競標,價高者優先依其選擇商品排序結標,預計於2024年開始供電。台電也表示,一個電號僅能得標一個商品,且得標後就不能再參與第二批投標,就是為了讓更多企業能買到綠電,而不是被特定的用電大戶收購走。不過這些都是嘗試,未來會依需求滾動式調整。
醫籲公費腸癌篩檢下修到45歲 台中彰3縣市擬帶頭試辦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美國研究發現,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顯著上升。面對大腸癌年輕化趨勢,我國公費篩檢目前只涵蓋50歲以上族群。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邱瀚模呼籲下修公費篩檢年齡至45歲,台北、台中、彰化3縣市率先響應,最快後年實施青壯年腸癌篩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表態支持,若爭取到預算,最快有望後年下修篩檢門檻。年輕大腸癌發生率高 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癌已連續15年成為台灣新增癌症病例的第一名,並且在癌症死亡人數中排名第3。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2020年,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高達40.5%,在全球排名第6、亞洲排名第1。大腸癌和社會發展習習相關,值得注意的是,大腸癌年輕化正撲向青壯年族群,而且男性發生率較女性高1.5倍。腸癌潛伏於青壯年,一旦罹癌不只可能奪走生命,家庭也可能因為失去經濟支柱而變得脆弱。腸癌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降低35%死亡率。目前我國公費腸癌篩檢是由政府補助,進行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然而補助對象只涵蓋50~74歲族群,卻沒納入45~49歲這群社會及家庭重要經濟梁柱,而且男性篩檢人數甚至少於女性。醫質疑「公費篩檢一定漏掉了什麼」為促使台灣扭轉這項「不名譽的第1名」,邱瀚模提出調整公費腸癌篩檢的年齡門檻,從補助50~74歲民眾,下修至45歲即可被納入補助。他表示,台灣全面執行公費腸癌篩檢10多年是有成果的,理論上也應該要做得很好,但在數據上不是如此。年齡愈高的民眾因被納入公費篩檢族群,發生率逐年緩降,然而未被涵蓋的「40~44歲」和「45~49歲」青壯年族群發生率雙倍成長,甚至已被納入的「50~54歲」中壯年族群,發生率也未減反升。「台灣一定漏掉了什麼,才讓年輕大腸癌(發生率)這麼高,」邱瀚模推測可能原因包括:公費腸癌篩檢不夠普及、多數人只篩1次、年輕族群未被納入公費篩檢範圍等。美國許多癌症相關團體,已下修公費腸癌篩檢的起始年齡至45歲,甚至提出「45 is the new 50」的篩檢概念,澳洲也是。邱瀚模強調,台灣40~49歲青壯年罹患大腸癌的高發生率排名全球前幾名,這群人因沒有篩檢,發現症狀時經常為時已晚、死亡率高。呼籲政府下修公費腸癌篩檢的年齡,不應再等待和觀望其他國家做法,應走台灣該走的路。公費篩檢下修年齡 國健署:要試算成本效益根據健保署的最新資料,2022年花在大腸癌的醫療費用約160億元、藥費約56億元。細究各期別可發現,第四期的醫療費用和藥費,分別是第一期的5倍和11倍。換言之,愈早期發現及治療,有助節省健保費用。立委吳玉琴認為,下修公費腸癌篩檢的年齡至45歲是一項好的健康投資,有助大腸癌早期確診,而且所需的預算應不多,建議國健署應在癌症年度計畫向主計總處爭取相關預算,也請國健署在3個月內提出相關分析報告。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根據歐美目前的公費腸癌篩檢資料,在年齡部分並未下修。不過國健署持開放性立場,承諾最晚11月初會有下修年齡的成本效益試算版本,尚需要更多的國內資料、國際證據及專家意見。為此,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提出台灣本土的真實數據。2001年他在台南和基隆社區進行50萬名中壯年族群(40~49歲)的腸癌篩檢分析,僅約5萬人有進行腸癌篩檢,44.5萬人則沒有做。這項研究持續追蹤至2019年,發現前者大腸癌發生率為每年每10萬人有45人罹病,後者則為58。結果顯示,50歲前開始接受篩檢,發生大腸癌風險減少22%。陳秀熙同時提出「精準篩檢」概念,透過AI計算出糞便潛血濃度愈高者,發生晚期大腸癌和大腸癌死亡率也愈高,因此篩檢的間隔應予以調整,不一定每人每2年做一次,風險較低者可拉長至每6年篩檢一次,風險較高者則應每半年一次就做篩檢。跑在中央之前 北中彰擬籌預算響應台北市、台中市、及彰化縣3縣市的衛生局長,同意以試辦計畫模式響應「45 is the new 50」的公費腸癌篩檢。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以台北市的篩檢率試算,若要執行45歲以上的公費腸癌篩檢,約需花3千萬元。由於今年和明年已有既定計畫要執行,不過2025年有機會透過整合式篩檢活動,設法籌錢試辦。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建議,現行的腸癌篩檢流程要創新,例如讓民眾網路預約,由現有的公衛醫療體系把採便管郵寄到府,民眾採便後則放置於社區藥局或超商,由專人回收送驗。如此一來,採便更方便,也有機會更快收到報告。
網傳「假安樂、真撲殺」遊蕩犬 苗栗動防所闢謠:收容不回置
苗栗縣3鄉鎮、23個里被列入農業部遊蕩犬移置試辦計畫範圍,不過有動物保護團體直指苗栗縣府「假安樂、真撲殺」,收容所開始變相撲殺犬隻。對此,縣府24日澄清,該計畫尚未正式執行,遊蕩犬移置是以人道捕捉、收容且不回置等措施,並非撲殺,呼籲各界不要以訛傳訛。根據農業部統計全國遊蕩犬隻數量,2022年全國遊蕩犬推估為15萬9697隻,與上次2020年調查結果15萬5869隻相較,遊蕩犬數量增加2.46%、3828隻,包括白鼻心、石虎等野生動物被遊蕩犬攻擊的數量,從2019年到2022年總計已達274隻。考量野生動物犬殺、人犬衝突案件增加,農業部今年6月提出在台中、南投與苗栗3縣市試辦遊蕩犬隻移置計畫。苗栗縣後龍、通霄與卓蘭等3鄉鎮、23個里列入範圍。不過,台灣動物共生聯盟上周在網路上痛批苗栗縣府「假安樂、真撲殺」,並貼出縣府11日會議資料,指苗栗將以「考量動物福利」為名目,若犬隻在收容所出現嚴重緊迫不適症狀,將啟動「人道處理評估流程」,質疑所謂移置計畫根本是變相撲殺犬隻,引起網友熱議,要求農業部、縣府開誠布公。苗栗縣動物保護防疫所所長張俊義24日澄清,根據《動物保護法》,收容動物獸醫師檢查,罹患有法定傳染病、重病無法治癒、嚴重影響環境衛生等情況,嚴重影響人畜健康或公共安全,才符合法定人道處理條件,並要「人道處理小組委員」簽章同意才能執行,網路上的指摘是斷章取義。張俊義表示,農業部移置計畫仍在規畫中,計畫內容是不得在熱區範圍內餵養流浪犬貓,違反規定將依《廢清法》處罰,並宣導家犬絕育、寵物登記不放養,針對野犬移除手段,則是以人道捕捉、收容且不回置,並無所謂撲殺,呼籲大家不要再散播謠言。張俊義說,苗栗縣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共可收容235隻犬、120隻貓,目前收容147隻犬、77隻貓,未來執行計畫,空間仍有餘裕,動保所也有評估動保團體代養收容可能性,並將增建開放式犬隻收容空間及多元送養行銷。
新北首創「共享運具專用車位」 年底試辦上路
共享運具逐漸普及,新北市交通局正在研擬全國首創「共享運具專用停車位」,計畫以捷運站起始站及路外停車場優先畫設,各設置2個汽車、機車專用停車位,將報請交通部審核,預計今年試辦,但民眾及議員質疑與民爭位,恐排擠現有停車權益,業者則表示樂見,免去占位的疑慮。新北市目前有超過1.5萬輛共享機車,以及3000餘輛共享汽車,交通局核許iRent、格上GoSmart、WeMo、GoShare及MOOVO等5家業者營運。據交通局統計,新北市共享汽機車的使用率每月約8500人次。交通局近期執行近千分問卷,調查發現6、7成民眾支持設置專用車位,住在板橋、中和、三重、新莊及淡水等行政區的支持率較高。交通局在徵詢專家學者意見後,著手規畫共享運具專用停車位的試辦計畫。交通局科長吳政諺指出,考量新北境內停車資源珍貴,避免過度與民眾競合,也希望共享運具扮演類公共運輸的角色,初期選定停車壓力較小的地區,包括捷運起始站、未滿場的路外停車場,各畫設2個汽車、機車專用車位。吳政諺表示,現行國內道安條例並沒有相關規定,共享運具專用車位的鋪面顏色、標線,將提報試辦計畫給交通部審核,若核定會在今年試辦上路。他強調專用車位畫設前,一定會取得地方共識跟支持,讓停車更便利,民眾能省掉長途開車的麻煩。議員戴瑋姍認為,交通局雖立意良好,共享運具畢竟是私人企業,若無償提供專用車位,一定會排擠到現有民眾停車的權利,不該把企業成本外部化,影響到民眾需求。她建議,市府畫設專用車位是可以,但應要求企業給予相對回饋或租金,以符合公眾利益。共享機車業者表示,若能釋放城市畸零空間取得優先使用權,不僅提升共享運具使用率,也可讓業者每年繳納權利金,依據使用公共空間或道路的比例計算,業者、政府彼此互惠,營運取得更大的停車空間,如此也能落實使用者付費,免去占用車位的質疑聲音。
遠距醫療明年將擴大試辦! 視訊診療可開醫療處方
健保署12日舉辦「APEC數位醫療應用公私協力工作坊」,共10個國家與經濟體,包含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韓國、菲律賓、日本、印尼、紐西蘭等代表來臺交流,分享數位醫療經驗。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明年健保遠距醫療將擴大試辦,從偏鄉離島擴大到市區,最快於明年第一季試辦。遠距醫療擴大試辦 都會區、長照機構納入服務範圍國內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逐漸增加,出生率下降,預估2025年高齡人口會超過總人口的20%,國家急速老化。而高齡長者外出就醫多數需要他人協助,若是失能長者,在交通上困難度加倍,遠距醫療成為未來趨勢,然數位落差也成為一項難題。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要讓長者在家中獲得與醫院相當的醫療照護品質,需要居家訪視、遠距醫療、居家監測三項都能妥善運作,達到鐵三角,民眾才不需要全部都舟車勞頓到醫院去,服務範圍也不僅限於山地、離島地區,有些都會區民眾及長照機構住民也同樣有醫療需求。預算部分,石崇良回應已在規劃明年健保總額,預計增加2-3億元試辦,再視情況修正;同時召集醫療學會、護理專家等專家小組討論試辦模式。明年Q1上路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訂可開處方試辦計畫何時上路?石崇良表示最快會在明年第一季,受益者包含現在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病患,預估有7至8萬人可受惠,這些民眾可以在原本的居家環境接受急性照護,例如感染症的抗生素使用,其餘長照機構住民也能適用,最常見的包括感染症、肺炎、褥瘡病患,也能透過遠距居家照護,初估10萬人左右。過去遠距醫療不能開立處方,只能做處方調整,試辦計畫會搭配《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訂實施,鬆綁限制,醫師也可開立遠距醫療處方。會中衛福部長薛瑞元也被詢問到,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出的「廢除巴氏量表」,薛瑞元回應,將會進一步討論哪些身心障礙者可不一定要再次就診評估巴氏量表,可拿手冊直接申請看護。而數位醫療衍生出的資安問題、隱私問題,會中也由臺北醫學大學許明暉數據長、加拿大國家醫療健康資訊機構Michael Green總裁、韓國健康保險審查評價院Seol-hee Chung主任、資策會王德瀛專案經理共同探討資料使用的透明治理、隱私權、互通性與安全性之各項原則。英國國家健康與照護卓越研究院Thomas Strong技術顧問則以不同角度切入,分享數位資料應用的當前國際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