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列虧損
」 裕隆安排101件車手案給15名律師辯護 「律師團」首腦鄭鴻威交保...北檢提抗告
律師鄭鴻威涉嫌組成史上最大「律師團」洩密詐團案,台北地檢署查出,鄭安排101件車手案給15名律師辯護,且接受詐團虛擬貨幣報酬洗錢,4個月獲利1200萬元,依洩密、組織犯罪、洗錢等罪起訴鄭鴻威等人,台北地院日前裁定鄭交保500萬元後停止羈押,限制住居、出境、出境10月,但台北地檢署不服,今(16)日已提起抗告。檢方查出,鄭鴻威去年加入暱稱「銀河車隊-美國」詐團,負責處理該集團旗下車手遭檢警查緝後的相關法務事務,包括遭查緝前的防範措施、遭查緝後與檢警應對。鄭鴻威自行或指揮安排派案律師擔任落網車手之辯護人,以監視車手是否供出上游成員,藉此取得車手於偵查中之筆錄內容、車手是否遭羈押、扣案之贓款數額等資訊,並告知詐團連姓主嫌,以利該集團上游成員管控風險、調派人手及認列虧損,藉此維持該詐團運作。鄭鴻威親自或委由法務助理林佳毅安排黃耕鴻15名律師接案,15名律師分別接受3案至24案委任,15名律師利用陪同車手受訊及聲請羈押閱卷機會,以文字、口述等方式將筆錄內容、羈押聲請書等偵查資訊告知鄭鴻威,由鄭鴻威轉知詐團上游知悉。鄭鴻威接獲詐團虛擬貨報酬後,定期請友人會計師李昊承轉換現金洗錢,李自去8月17日起至12月1日止,兌換台幣並提領共計1270萬4901元 其合庫帳戶,再轉匯1216萬6500元至鄭的台新銀行帳戶,李賺取差額53萬8401元。案發後鄭男遭羈押,檢方起訴後,鄭因羈押期將於本月13日屆滿,向台北地院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法官裁定以500萬元保證金後,准予停止羈押,限制住居、出境、出海10月,要求鄭不得與同案被告、共犯及起訴書證據清單欄所載之證人為任何接觸。北檢對於史上最大洩密「律師團」首謀鄭男獲准交保,表示不服,已提起抗告。
賴政府上台當務之急!中油、台電合計虧損達4138億 創歷年來新高
國際通膨、集中燃氣燃煤發電錯誤政策,加上中油、台電還得幫忙當物價「消波塊」,兩家至今合計虧損高達4138億元,已創歷年來新高,可怕的是,這還沒加計核四停建的認列虧損2400億,即使政府打算分年認虧,還是得從民眾電價拔毛,如何把兩大國營事業殘破財務體質救起,是賴政府上台當務之急。行政院5月剛通過歲計賸餘撥補千億給台電,但還是吃不飽,去年台電已獲政府增資1000億,可是扣掉政府撥補,台電至今累積淨損有3820億,今年預估還會虧。台電虧,還拖累中油,因為中油為了少讓台電虧損些,天然氣還賠錢賣,加上民生氣價不能調,油價又有緩漲機制,至今連虧4年,金額計318億元。兩家合計起來,高達4138億。核四停建,2800億的興建費用損失尚未認列,扣掉資產最大化,還是得認虧2400億左右,加上去恐得破產,不過政府最可能採用「分年認列」,避免衝擊過大。令人憂慮的是,兩家公司虧損可能還沒結束,淡江大學經濟教授廖惠珠指出,國際通膨雖趨緩,但並未明顯的下降,像煤價每噸還在100多美元,「我長期觀察燃料成本,沒看過煤價維持這麼長的高價。」她認為,我們能源政策愈來愈倚重天然氣,但不知道哪天又要飆漲,賴政府上來,真的要趕快讓中油、台電先恢復體質,財務補破洞,否則哪天燃料成本又飆漲,這些國營事業可能全面崩潰。要解中油、台電財務危機,適時讓它們反映油電價是一個方式,目前中油有「平穩措施」與「亞鄰最低價」兩道緩漲機制,廖惠珠說贊成先拿掉亞臨最低,至少中油財務可以舒緩。至於台電財務黑洞,她強調賴清德還是得認真思考核二、三延役,從源頭燃料成本減下來,否則怎麼補洞都不夠。
中信金H1獲利243億元 台壽保估「確診率20%」啟動第二波增資
中信金(2891)今天(23日)舉行第二季法說會,自結2022年上半年累計稅前盈餘336.88億元,累計稅後盈餘242.9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19元。其中,中信銀行上半年合併稅後盈餘為162.06億元,受惠於放款結構調整、臺美升息,淨利差持續擴大,帶動淨利息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21.2%;手續費方面,財富管理業務雖受疫情影響,然信用卡、個金、法金、彩券等相關手續費收入仍持續成長。台灣人壽上半年合併稅後盈餘則為88.41億元,但因新臺幣兌美元貶值,台灣人壽除認列淨避險收益外,6月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為95億元;受到上半年投資市場劇烈波動及包括中信產險等的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影響,台灣人壽獲利較去年同期減少46.7%。台灣人壽策略長暨營運總處資深副總經理葉栢宏表示,目前防疫險有效契約39.5萬件,之前6月底已認列虧損43億元,已反映在今年上半年財報。以中信產的理賠案來看確診率約15%,內部測試確診率20%、25%來評估的話,還需再多認列虧損約17億元到32億元間,因此當確診率提高至測試值時,中信金就有計畫二度啟動增資案。
轉骨迎新錢2/保險界兩總座因「防疫保單」下台 大老闆增資認虧守商譽
產險業的疫情寒冬,還沒結束。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率,從4月起攀升迄今近四個月來,每日染疫還有逾2萬人,累計人數達488.9萬人,「防疫保單」理賠潮隨疫情延長而不斷湧現,包括國泰、富邦、中信產險等產險大股東,以增資、收回準備金、處分不動產、認列虧損等方式,準備度過寒冬。金管會最新統計,產險業淨值已從去年底的1,608億,降至今年6月底的1,027億元,逼近千億元水位,光今年上半年,產險業淨值就已蒸發581億,創下近年新低點。從6月起,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與中信金(2891)等,陸續認列旗下的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中國信託產險「防疫保單」帶來的多達上百億虧損。目前國泰世紀產、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8家已向金管會申請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均已獲准,核准收回金額總計99.4億元。除了動用特別準備金,國泰世紀產險及中信產,各由國泰金控、台灣人壽同步啟動增資各100億元及40億元,均已取得金管會核准。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第二季財報因認列理賠金額及賠款準備,致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上半年稅後淨損240億元,其中認列防疫險損失(含賠款準備提列)為290億元,同時辦理增資147億元,大股東裕隆集團總持股增為49.48%,另一大股東日本東京海上持股則約過半達50.18%。據此,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大股東裕隆(2201)、中華(2204)董事會8月5日決議通過,將對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現增共56.01億元,希望藉此解除產險財務警報。同月11日,和泰產險單一大股東持股逾99%、車界龍頭和泰車(2207)董事會決議通過,認列和泰產險2022年上半年稅後淨損45.26億元,賠付及提列防疫保單理賠準備。這一張「防疫神單」為產險界帶來巨額賠款,不論哪個風險控管環節出了錯,迄今已經有兩位總經理辭職下台,包括今年7月和泰產險總經理與8月隸屬長榮集團投資的中再保總經理遭到解任。對於媒體詢問未來會如何究責「防疫保單」虧損責任?兆豐金控董事長張兆順給的答案,有其深意。(圖/報系資料照)至於其他11家有出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是否會有高層離職?遭媒體詢問的兆豐金控董事長張兆順雖對此說毫無所知,但也強調「未來『該負責的都要負責』,現階段就是做好『全力理賠』工作。」根據CTWANT調查,產險界業內對於「防疫保單」導致產險公司虧損的「究責」,由於部分可能涉及大股東層級,現階段仍是以先穩定團隊軍心,暫不會有大動作。「有的產險公司都虧損超過兩個股本,如果不是涉及法律規定,總是會先留人收好尾,待理賠工作告一段落後,恐怕會視任期、聘約而逐步做人事調整」金融界人士分析說,「除了負責營運的總經理首當其衝,最高層級可能還會到董事長。」一名金融界資深主管就說,「防疫保單對產險業傷害,實在是核子彈級威力,保險公司人員這幾個月一邊加班核保、理賠,一邊被罵被催,很辛苦!但想想它也帶給國人疫情確診治療時,貼補醫療費、無法上班、開計程車、做生意等的損失,有達到紓困的安定社會力量。」和泰產險今年1月曾以「隔離金10萬+確診金5萬」高額保障的防疫保單,受到民眾爭相投保,結果短短11天即遭金管會示警而下架停售。(圖/趙文彬攝)
太陽能廠英穩達負債22億宣告破產 不影響英業達財務狀況
英業達(2356)1日下午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代子公司英穩達科技宣布破產相關事宜,英穩達成立於2010年,主要負責太陽能電池片的生產與銷售,近年來因國外業者的低價搶市、歐美市場的關稅壁壘及疫情以來的景氣不佳等因素,就算不斷調整縮減經營規模,仍不敵市場需求因素決定宣布破產,英業達是持股英穩達47.65%的大股東,但已經認列虧損,所以對英業達財務業務無重大影響。
疫常年代 賴正鎰:紓困3.0要升級版 不要限量版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9日呼籲政府在「疫」常年代,應放寬、擴大紓困3.0的條件與對象,「紓困3.0應該是升級版,不是限量版」,甚至應該提前規畫紓困4.0、5.0。疫情爆發以來,商總持續對受創會員進行滾動式調查,9日再度針對疫情及振興紓困政策提出建言。賴正鎰指出,疫情期間政府及時推出紓困2.0方案,已協助許多受創的服務業,但是還是有不少服務業,不但盼不到補助,連紓困3.0也都未納入,因此,建議政府應將從未獲得補助的艱困行業納入,包括自動販賣、家具、寵物寄養、就業服務、中藥、青果、花卉輸出等,且應放寬認列虧損標準,並提高補助,讓更多需要紓困的業者儘快得到協助。賴正鎰說,疫情還沒結束,產業依然需要協助,政府應提前規畫紓困4.0、甚至是5.0。
南亞獲利放大 台塑四寶Q2虧損縮減一半
各國解封、油價回穩,台塑四寶第二季營運展現復甦契機。在台塑化虧損縮小、台化轉盈,及南亞獲利放大下,台塑四寶第二季合計虧損從首季的139.91億元縮減為60.02億元,上半年累計虧損199.92億元。南亞因電路板、電子材料、塑膠產品獲利增加,及認列南亞科投資收益提高,第二季EPS達0.27元、季增114.93%,上半年EPS達0.4元,在四寶中續居領先。首季營運虧損的台塑化、台化,第二季也翻轉回穩。台塑化隨高價原料壓力解除,6月獲利復甦,第二季稅後淨損縮減為86.74億元,上半年累積每股淨損1.96元。台化因大陸寧波廠獲利推進,加計台塑化營運改善,第二季轉盈,繳出每股淨利0.19元成績,上半年累積每股淨損0.6元。台塑第二季本業獲利24億元,與第一季相當,惟轉投資台塑美國轉虧,台塑認列虧損3.6億元,導致第二季稅後淨損6億元,累計上半年每股淨損0.16元。油價觸底反彈,台塑四寶第二季本業全面改善,台塑化單季營業虧損降為119.87億元,台化翻正,南亞營業利益季增17%,合計四寶營業虧損由第一季102.56億元降至36.51億元。南亞表示,第二季獲利季增114.93%,主因電路板、電子材料產品、塑膠產品獲利增加,及認列南亞科等投資收益提高。其中,5G建設持續,新世代手機推出與物聯網運用技術革新,加上疫情期間遠端連線應用範圍拓展,電路板產品獲利創2014年來單季新高。台化指出,各國解封後重啟經濟,加上OPEC減產協議,油價及石化塑膠產品價格回升,高價庫存幾近去化,本業轉正,此外,寧波廠第二季獲利良好,轉投資麥電、福懋優於第一季,營運重回獲利軌道;上半年雖仍有34.85億元虧損,但7月有現金股利入帳,應可彌補。台塑化因第二季認列28.6億元的存貨評價回升利益,較第一季認列52.6億元存貨評價損失改善81.2億元,且輕油耗用成本降幅比產品價格高,整體營運虧損得以縮減。油價緩升、需求旺季 台塑四寶拚Q3轉盈隨各國經濟重啟、油價回穩,台塑四寶可望走出上半年虧損困境,第三季營收將優於第二季,惟需求復甦推進力道,需持續追蹤第二波疫情發展變數。台塑化表示,主要機構預期在產油國持續減產,加上需求谷底回溫,將帶動下半年油價逐季走揚,惟全球二次疫情升溫,疫情變數可能阻礙需求復甦,使油價漲幅受限,呈現緩步回溫走勢。台塑董事長林健男指出,許多國家逐漸解封,經濟已有復甦跡象。第三季為亞洲輕裂廠密集歲修期,且進入傳統旺季,可望支撐石化價格。第三季開工率87%、高於第二季的84%,預期在價量齊揚及33億元現金股利挹注,營收、獲利可望優於第二季。不過林健男提醒,下半年還有許多變數,包括新一波疫情發展是否推遲經濟復甦動能、產油國能否履行減產協議、中美貿易戰後續發展、美國總統大選對全球經濟影響、兩岸ECFA早收清單是否終止等。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認為,電子材料進入旺季,化工、塑膠加工品增加,7月營收將較6月微幅成長。各國逐步解封,民生消費需求回溫,5G網通基礎建設推升IC載板需求,拉抬電子材料推進能量,第三季營收將較第二季成長。台化副董洪福源說,7月大型廠定檢結束,市場需求仍好,營收與6月相當,本業獲利則會優於6月,維持第三季優於第二季看法。第四季因疫情發展仍嚴峻,加上產業結構、分工重組都需要時間,台廠面臨市場、關稅等障礙,RCEP若真的在11月簽署執行,台灣恐更孤立。台塑化總經理曹明指出,油品需求增加,帶動近期煉油廠煉製毛利從谷底回升,第三季產能利用率約79%;7月原油供應有機會轉為短缺,但OPEC可能在7月15日會議將8月減產量縮小為每天770萬桶,使油價漲勢受限。烯烴事業因下游需求穩定,第三季產能利用率76%,獲利持穩推進。
4千億鐵娘子1/納智捷敗部復活 將推全新電動車
前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2018年底過世後,遺孀嚴陳莉蓮旋即接任董座,這20個月以來,56歲的她,不但緊急喊停上百億元土地開發案、認列虧損244億元(約相當一個半的股本)、壯士斷腕地撤出大陸市場,更破天荒打開大門,引入鴻海集團合資新公司。嚴陳莉蓮正帶著裕隆集團一步步走出困境。首期施工金額超過200億元的裕隆城住宅區開發案,被嚴陳莉蓮緊急喊卡。(圖/報系資料庫)當外界質疑裕隆集團旗下汽車品牌「納智捷」是否要收攤時,6月18日,嚴陳莉蓮在「裕隆汽車」股東會上喊話:「自主品牌的發展必須務實轉型。」「今年公司將在開放平台新策略下,調整腳步再出發。」也就是說,「納智捷不會消失!」有了老臣輔佐,加上新找來的財經智囊團,嚴陳莉蓮對裕隆集團的未來更胸有成竹。(圖/報系資料庫)據本刊調查,事實上,納智捷很快就會有新產品。今年5月上旬,就在鴻海集團與裕隆集團宣布合資成立新公司的兩個月後,裕隆集團公告,子公司「華創車電」將以25.55億元,購買另一大陸子公司「東風裕隆」的LC平台車型技術資產,該平台技術曾運用在納智捷的小車S3與U5上。本刊記者向納智捷求證,確定S3與U5兩款燃油車型均已停產,華創車電買下平台技術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布局未來的新產品。而這款新產品,將仍以「納智捷」為品牌,應該就是全新S3與U5的全電動車。
4千億鐵娘子5/郭董赴嚴凱泰靈前上香 承諾不讓他失望
在黃日燦人的幫助下,嚴陳莉蓮交出的第一張成績單,就是改造累積虧損高達數百億元的華創車電,除實施廠辦合一、精簡人事,更以資產作價約76億餘元(占股49%),與挹注約79億元現金(占股51%)的鴻海集團,合資新設公司。雖然有外界認為「鴻海集團只花79億元,便買下華創車電10年來的研發成果,裕隆集團被占了便宜」,然而,一名裕隆集團高層卻鬆了口氣說:「起碼不需要再幫華創車電認列虧損。」「鴻海集團的挹注猶如帶來雞精,讓大家重新打起精神。主要是已與鴻海集團簽訂合作協議的『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將來會是這間新公司的客戶。」鴻海集團將借重華創車電的整車生產能力,作為與飛雅特克萊斯勒談判的籌碼。(圖/報系資料庫)據悉,鴻海集團與「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的合作協議,建立在鴻海集團必須具備整車生產實力的基礎上,「鴻海集團早在前年就已和華創車電討論過合作的事,現在只是水到渠成。」一位鴻海集團高層接著透露,「當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把和裕隆集團合作的消息告訴郭董(郭台銘)後,郭董曾經到嚴凱泰靈前上香說『會好好做下去,不會讓你失望』。」嚴凱泰在苗栗縣三義鄉的「裕隆汽車」工廠,築起「國車國造」的夢想。(圖/翻攝自經濟部官網)「她(嚴陳莉蓮)在球場上是天生的領導人物,好幾次中華隊上半場落後,都靠她在下半場帶領球隊打出士氣,逆轉打贏日本、韓國。」已過世的體育主播傅達仁曾經如此稱讚,嚴陳莉蓮是他印象最深的女籃國手第一名。這位女總教頭未來能否領著老將和新血的「混編團隊」,齊心打贏第三節,外界都在等著看。裕隆與鴻海二大集團合資新公司,讓裕隆集團內部士氣大振。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為此還到嚴凱泰靈前上香,允諾會把華創車電發揚光大。(圖/張文玠攝)
去年虧損近250億 裕隆減資57億
裕隆(2201)在上周五宣布今日(30日)有重大事情宣佈,經證交所同意,暫停交易一天後,即引來眾多的揣測。法人多認為裕隆將認列虧損、減資;也有部分股東認為,可能會處分裕隆城的房地產,而人事也會有所異動。在多方猜測後,裕隆在今天下午召開董事會,通過2019年財務報表。晚上七點在證交所的記者會上,由協理羅文邑出面說明,2019年裕隆總淨損244.65億元,動用特別盈餘公積151.45億元,並減資57.29億元彌補虧損。減資後,裕隆實收資本額調降至100億元,降幅約36.4%。羅文邑在記者會上表示,近年來因兩岸經濟情勢不佳,造成汽車市場銷售環境低迷,加上自主品牌納智捷表現未如預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影響產業,裕隆在與會計師討論後,決定進行資產減損,以及帳上應收帳款評估回收風險提列損失準備。羅文邑表示,這次減資彌補虧損的主要目的,為「改善財務結構、提升未來每股淨值及每股盈餘(EPS)」,本案將於2020年6月裕隆汽車股東會上討論。(圖/馬景平攝影)
裕隆第3季每股虧1.05元 全年不樂觀
裕隆汽車(2201)公布第3季合併營收215.75億元,本業營業損失2.79億元、業外轉投資損失5.21億元,稅後虧損15.7億元,每股稅後虧損1.05元,第2、第3季連兩虧,全年難逃虧損命運,後市保守。裕隆表示,在車市不景氣下,自有品牌納智捷銷售不如預期,持續提列兩岸轉投資公司車型開發等減損,新店裕隆城開發案變更設計認列虧損達16億元。累計前3季合併營收為628.34億元、本業營業損失7.44億元、稅後虧損25.08億元,每股稅後虧損1.7元。裕隆積極轉型爭取海內外客戶訂單,已接下義大利亞帝發(ADVIA)三輪重機組裝代工訂單、法國Muse電動物流車組裝訂單,在董事長嚴陳莉蓮帶領下,集團改革腳步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