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症
」35歲女老師突「忘了自己」疑癡呆 赴院發現罹患「免疫性腦炎」
失智症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大陸江蘇就有一位英文女老師某日突然有癡呆症狀,才3天連一個英文單字都不記得,家人急忙將她帶到當地醫院,結果就被檢查出罹患自體免疫癡呆。根據《陸媒報導》,近日一位來自揚州的35歲女子出現疑似癡呆症狀,她的職業是英文老師,不過就連自己最孰悉的英文單字都記不得,家人發現不對勁後就把她帶往揚州大學附設醫院做檢查。據悉,揚州大學附屬院的神經內科副主任許笑天表示「病人來的時候已經有痴呆症狀,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醫院為女子做了腦部核磁共振後,檢查顯示她的頭顱左側頂枕顳葉異常出現高訊號,不過考慮患者是年輕人,臨床表現為快速進展性癡呆,影像學存在異常病灶訊號,經過腦脊隨液相關指標檢測,臨床初步診斷為自體免疫性腦炎導致的失智症。許笑天表示,自體免疫性腦炎主要是自體免疫系統異常,產生了攻擊自身腦組織的特異性抗體。自體免疫性腦炎患者在病發前都會有類似感冒症狀發生,之後就會出現像是「認知障礙」、「精神行為異常 」、「記憶力下降」、「癲癇」、「語言障礙」等的症狀。據報導,該名女老師在醫生進行免疫球蛋白治療的5天後,痴呆症狀有快速緩解,不過即便如此,許笑天仍認為不可懈怠,「根源還尚未找到,因此有存在復發風險。」經過風濕免疫科聯合會診,最後確定女老師是因為「乾燥綜合症」引發「自體免疫性腦炎」,引發失智症狀。目前女老師從神經內科轉至風濕免疫科,接受長期慢病藥物治療,要從根源終止再次出現類似病徵出現。許笑天表示全球超過千萬人有認知症,其中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類型,年輕人也可能罹患,且老年癡呆不等於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僅是癡呆症中的一類型,佔所有痴呆症病例60%~70%。他進一步說明,認知症是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腦損傷」、「自體免疫疾病」、「血液傳染性疾病」等。
女星「思覺失調症」流落街頭、喪失記憶 4大症狀要當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48歲歌手許美靜驚傳罹患思覺失調症,大鬧飯店、流落街頭,甚至喪失局部記憶!另一名男子「阿正」每天被喊殺喊打的幻聽「追殺」,嚇到夜夜外宿!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醫師說明,「思覺失調症」過去常被稱為精神分裂症,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病,且因患者與家屬沒有病識感,容易耽誤搶救大腦功能的時機,但只要配合醫囑治療仍能穩控疾病。患者「被幻聽追殺」「阿正」大學時出現幻聽,初期以為自己有神通,但當腦中聲音越來越激進,每天喊打喊殺,嚇得他不敢睡,每天晚上跑到速食店或公園待整夜,天亮才回家。狀況持續半年後,阿正在父親的堅持下就醫治療,經過醫護人員的長期照護,他不但可以幫忙照護癌母走路復健、餵食,也終於可以就業,回歸正常人生。阿正開心地表示:「希望未來可以越來越健康,腦袋越來越靈活!」過去許多人對思覺失調症有「中邪、無法治療」的迷思。楊蕙年指出,不同於身體其他器官生病如骨折、肚子痛容易察覺,思覺失調症起因於大腦生病,病友常常不知道自己生病,缺乏「病識感」,加上家屬常不曉得如何求助,通常耽誤及早診斷與治療的時機。思覺失調症四大症狀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陳泰宇醫師說明,思覺失調症過去常被稱為精神分裂症,肇因於基因遺傳、腦部病變、心理和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是一種嚴重、慢性,會造成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根據統計,大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首次發病年齡多在15-20歲,男女比例相當。研究顯示,病友因缺乏病識感,首次發病後平均將近1年半才就醫,耽誤搶救大腦功能的時機。當民眾出現工作和社交能力減退、思考、記憶、專注力變差、失眠、多疑、甚至幻覺、妄想時,需盡早就醫診斷。正性症狀:幻覺、妄想、語無倫次、躁動不安、思想紊亂負性症狀:情感淡漠、動機缺乏、社交退縮認知症狀:注意力低、記憶力差、執行力低、判斷力差情感症狀:莫名焦慮、莫名緊張、莫名恐懼、情緒穩定度差思覺失調症如何治療?治療方式目前有口服與針劑等多種藥物可選擇,國際趨勢也建議在醫師評估下優先使用長效針劑治療,有助長時間維持血液中藥物濃度、提升用藥規律性、降低復發風險,也能減少照護者提醒按期吃藥可能引發的衝突與壓力,甚至減少患者復發與再住院的機率。為了照護像阿正這樣的患者,三總北投分院強化精神醫療照護的社區網絡,提供諮詢專線、家訪、電訪與緊急送醫等醫療照護,服務範圍涵蓋雙北。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院長楊斯年表示,三總北投分院從國軍醫院擴及社區健康,發展出獎勵規律就醫「溫泉代幣」機制、古蹟精神療癒、觀光庇護工場協助病友就業、社區居家服務等多元特色醫療,提供精神科病友完善的照護。
白質受影響致認知障礙 「腦霧」與「化療腦」出現相同發炎反應
斯坦福大學教授米歇爾·蒙傑(Michelle Monje)和耶魯大學教授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所領導的新研究發現,Covid-19的腦霧患者與歷經化療的癌患者,大腦的神經細胞都受到相同程度的損傷和發炎反應,研究人員表示:「即使是輕微的新冠病毒,也可能導致認知障礙。」此研究將活老鼠和死後的人腦組織進行實驗分析,結果顯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確診的人,腦脊液中細胞激素(細胞間發送信號的分子)的蛋白質有明顯的發炎反應,導致腦細胞失調、過度反應,對髓鞘造成更大損害。輕微的新冠病毒,也會在大腦中引起明顯炎症,使腦細胞失調,可能導致認知障礙。(圖/Pixabay)同時,確診者與化療患者腦中的髓磷脂分解,也減慢了神經信號的傳遞。綜合斯坦福大學教授米歇爾(Michelle Monje)過去的研究發現,感染Covid-19與化療都會影響到大腦白質(中樞神經重要組成部分)的功能,即使是輕微的新冠病毒,也可能導致認知障礙,記憶力受到影響,出現「腦霧」的症狀。此項研究進一步指出,Covid-19的腦霧症狀,與接受化療之癌症病患的腦損傷相同,導致認知能力下降。過去,斯坦福醫學院發表的研究也曾指出:「大約4分之1的Covid-19確診者,認知症狀會持續至少2個月,即使輕度感染也是如此。」該研究報告在6月12日發布於《細胞》科學期刊,由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神經學和神經外科教授米歇爾·蒙傑(Michelle Monje)和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免疫學和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教授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共同領導。
GPS手錶APP通訊平台3合1 科技照護防失智患者走失
有鑑於台灣已經走向老人化的社會結構,不久將來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而隨著年紀增長,老年人口中失智症的比例也會愈來愈多,成為不少家庭及社會照護的問題。台灣大哥大以電信服務為基礎,架構加值應用,以現今愈來愈普及的物聯網技術,針對具高度走失風險的長者,推出手錶、App及通訊平台3合1的科技照護服務。失智症正式名稱為「認知症」或是「認知障礙症」,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約有20多萬人罹患失智症,若加上輕微認知障礙的長者,人數約有90萬人,對於這群長者經常發生出門後卻忘了自己要去那、不認識路、也不記得回家的路等走失狀況的問題,成為高走失風險族群。台灣大哥大結合NB-IoT通訊技術的GPS手錶、App及通訊平台,針對長者及高走失風險族群推出電信加值服務myAngel御手錶。myAngel科技照護正是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提出電信業應該以電信平台上的服務做為業績成長主力的示範應用。(圖/胡華勝攝影)台灣大哥大表示,這項服務出發點是公益性,也是在實踐他所提出電信業績的成長不是依靠通訊這個架構平台,而是要靠平台上的加值服務,因此myAngel專案不會以財務結果做為成敗的唯一指標。台灣大哥大希望明年能在M+平台上募集到1萬名的民眾一起加入協志工行列,結合聚沙成塔的力量。台灣大哥大表示,御手錶是由鴻海生產製造,裡面是聯發科的晶片,採用4G的NB-IoT通訊技術,具備省電特性,可以使用5至7天時間再充一次電,手錶的功能設計也以符合長者操作不麻煩的需求,避免太複雜的功能讓長者不會使用而產生排斥。手機App則有GPS軌跡查詢、設定區域範圍,一但手錶位置離開設定區域就會自動傳送通知到手機App上,低電量的主動通知等。若不幸長者走失,可以透過M+平台請各地的志工一起協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