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治療師
」 史書華 外遇 語言治療 出軌 復健![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0/395810/sm-82b21b9ab72e798ef78859a28537967f.jpg)
側翼人財兩得1/出軌牙醫網紅史書華稱非民進黨 實則「親」綠
罷免國民黨立委葉元之的領銜人史書華日前遭揭露出軌,外遇對象張偉倩是一名語言治療師,其實就是民進黨新北市議員張嘉玲的胞妹。藍營人士批評,史書華號稱非民進黨人,但不僅擔任綠營側翼大發團購財,這次爆出外遇到象也是民進黨民代的家人,人財兩得,都靠民進黨。史書華外遇對象張姓語言治療師(右1)是民進黨新北市議員張嘉玲4個兄弟姊妹中最小的妹妹,在競選期間也常陪同拜票。(圖/讀者提供)知情人士指出,史書華為親綠網紅牙醫,外遇對象張女的家庭也充滿綠營色彩,兩人於2014年「太陽花學運」期間認識,一拍即合,之後便保持聯繫,隨著時間的累積,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愈來愈緊密,史書華更曾帶著與前妻所生的小孩,前往接受張女治療。史書華多次在臉書貼出張女贈送的禮物放閃,稱張為「粉絲」,也秀出張所寫的瞹眛字條,上面稱史為「全台最好吃的醫師」,還意有所指地說「素食者不能吃」。史書華在臉書上放閃,貼出張女贈送的禮物,附上的卡片以瞹眛雙關語留言「給最好吃的醫師」。(圖/翻攝自史書華臉書)新北市議員張嘉玲(49歲)原任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研究員、民主進步黨婦女部主任、蔡英文總統競選總部婦女部主任、前立法院長蘇嘉全辦公室主任,蘇嘉全轉任總統府秘書長後,張嘉玲則追隨成為辦公室主任。張嘉玲是家中老大,除了老么張偉倩外,還有弟弟、妹妹各一人。2022年,民進黨舉辦新北市第六選區(中和)議員黨內初選,當時盛傳民進黨時任市議員張志豪原本屬黨內英系成員,但卻轉到湧言會旗下,引起英系高層不滿,遂派張嘉玲參與初選,有意在「4搶3」的初選中擠下張志豪。雖然初選結果,張嘉玲與張志豪均過關獲得黨提名,正式選舉開跑,這段期間張偉倩也經常陪姊姊拜票跑行程,最終張嘉玲在11搶6的議員選舉中以第6高票當選,張志豪票數緊接在後,不幸落選。網路政論節目《打綠班晚點名》主持人謝克洋說,這些綠營側翼,各個號稱「不是民進黨的」,事實上他們跟綠營的關係非常深厚,不僅僅會常常聚餐吃飯飲酒作樂,甚至連外遇對象都是民進黨公職民代的家人。他們靠著親綠的言論賺了不少錢,一方面打著愛台灣的名義,另一方面又從對岸淘寶進口貨物,在台灣貼牌轉賣後謀取暴利,把台派支持者當韭菜在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0/395300/sm-821f88804a052a3755a9e85da27acd47.jpg)
史書華出軌反控前妻家暴 醫師曝「家暴診斷書」真相批他超噁心
網紅牙醫師史書華被郭姓前妻指控,與已婚的語言治療師張偉倩發展不倫戀,並向張女提告索取100萬精神慰撫金,日前新北地方法院判張女應賠償20萬元。史書華在臉書上發出長文回應,反控前妻長期家暴,並貼出家暴驗傷診斷書。對此,有成大醫師看不下去表示,「有家暴診斷書不代表真的被家暴」,還說史書華這種操作真的超噁心。成大急診科主治醫師蘇筱媛在IG上發文表示,身為最常開家暴診斷書的科別,她強調「有家暴診斷書並不代表真的被家暴」。蘇筱媛解釋開家暴診斷書是每個人的權利,不管是不是肉眼可見的傷,只要患者指出來,醫師就必須記載上去,再度強調「開家暴診斷書是每個人的權利,但不一定是事實。」蘇筱媛表示,真正家暴的事實,還需透過人證、物證、監視器等證物才能確定,直言「急診待久了,就會知道鬼故事真的超多,某牙醫網紅用這點攻擊前妻真的超噁心的啦!」蘇筱媛直言家暴診斷書只要患者有說都要記載。(圖/蘇筱媛IG)婚內出軌醜聞曝光後,史書華反擊前妻長期沉浸某個特定源自中國的宗教組織,認為組織的意識形態明顯影響了她的觀點,也間接影響了兩人對家庭和親子關係。他還稱自己遭受前妻家暴,「要我說自己是家暴受害者,可能也沒人會相信。長期遭受言語暴力,孩子與同住家人都看在眼裡,也因長期失眠,不得不依靠藥物與心理諮商。」對此,郭姓前妻透過律師回應,史書華的聲明涉及誹謗,也證明了對自己的行為毫無悔意,還為了自己的形象對她進行汙衊,這也是史書華一直以來每逢被指控,就轉移焦點的固定行徑,目前她已委託律師蒐證並處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395023/sm-5034825b30230637139a31843c371830.jpg)
史書華出軌「簽保密條款仍被發現」!前妻律師團驚人背景曝 曾代李靚蕾出戰
知名網紅「盾牌牙醫」史書華因時常在社群平台分享醫療案例與時事評論而受到關注。然而他婚內出軌語言治療師張偉倩遭前妻發現後,兩人於2023年10月4日在新北地院調解處調解成立,並簽下保密條款。不過前妻的律師團對巧妙利用例外條款曝光這起外遇事件,媒體人狂讚「手法高明」。媒體人范立達7日在社群平台發文指出,史書華與前妻早於2023年10月4日正式離婚,並針對夫妻剩餘財產分配達成調解。然而因雙方簽有保密條款,離婚內情未曾對外公開。如今事件曝光,關鍵在於保密條款中的一項例外條款。根據該條款,若史書華前妻因「侵害配偶權」向小三提告,並經法院判決、司法機關公告或第三方揭露,則不受保密協議約束,因此史書華前妻透過訴訟對象轉移,成功讓史書華的婚內出軌行為公開於世,巧妙規避了保密條款的限制。范立達感嘆,史書華前妻的律師團隊手法高明,不僅成功讓事件曝光,還在法律戰中獲得勝利。據悉,史書華前妻透過離婚調解獲得3600萬元,隨後又因勝訴小三官司,再獲得20萬元賠償,「讓史書華婚外情曝光、人設崩壞,可說是全面潰敗」。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負責此案的律師團隊,包括田欣永及陳建州,皆為民事與家事訴訟的頂尖專家。其中田欣永專精離婚、親權、夫妻財產及遺產案件,曾處理藝人許嘉容與前夫的離婚調解;陳建州則是鼎禎國際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擅長契約糾紛與強制執行案件。這支律師團隊最廣為人知的案例,莫過於藝人王力宏與前妻李靚蕾的離婚後續訴訟。他們不僅在台北地院為李靚蕾聲請相關案件,還多次發聲駁斥網路謠言,捍衛當事人權益,目前王力宏與李靚蕾的訴訟仍在法院審理中,外界持續關注後續發展。至於史書華則因這起婚內出軌案形象重挫,恐難挽回過往「醫界網紅」的光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95021/sm-028c26b0535ccf39b4ae66ee8bf5108e.jpg)
史書華千字聲明文!網紅轟:就一句話,噁心 再給ChatGPT分析「避重就輕」
網紅「盾牌牙醫」史書華婚內和語言治療師張偉倩不倫,前妻因此怒告小三。法院判張偉倩要賠償20萬元,而隨著判決書曝光,整起事件浮上檯面。史書華則發千字聲明反控,前妻家暴還沉浸某個源自中國的宗教組織。對此,網紅「我是小生」把聲明文貼給ChatGPT,AI分析結果顯示,企圖塑造受害者形象,對外遇的處理方式「避重就輕」,引發討論。我是小生痛批,史書華開頭道歉了3次,沒有一次對最該道歉的前妻道歉,「一個人的人格不要聽他說了什麼,看他做了什麼。」接著,他在留言處寫下,「就一句話,噁心。」網紅「我是小生」把聲明文貼給ChatGPT。(圖/翻攝自臉書/我是小生)我是小生也把史書華的道歉文貼給ChatGPT,並詢問「這是一封外遇的男人寫給社會大眾的公開信,你覺得如何」。對此,ChatGPT分析,第一,企圖塑造受害者形象;第二,對外遇的處理方式「避重就輕」;第三,強調「家人」的重要性,試圖博取同情;第四,反擊輿論,企圖轉移焦點。ChatGPT指出,若站在批判的角度,這封信最大的問題是,迴避核心問題、轉移焦點、缺乏悔意,「外遇是事實嗎?如果是,是否應該更直接道歉,而不是把焦點放在自己有多無辜?」ChatGPT進一步分析,整體來說,這封信具有一定的公關技巧,對於真正關心此事的人來說,它可能無法完全說服,反而會讓人覺得這是一場有計算的輿論操作,而非真誠的道歉與反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94996/sm-6e635e913284120717f9efe6b164ac74.jpg)
史書華外遇鹹濕對話曝光!網紅翻判決書見「這句」:案情不單純
深綠網紅牙醫史書華常對政治發表評論,近日遭爆婚內出軌語言治療師張偉倩,遭正宮郭女提告求償,法院判張女應賠償20萬元。網紅「我是小生」表示,史書華外遇的判決書很精彩,除了充滿鹹濕對話之外,還發現其中一句話藏有別的語意。「我是小生」從司法裁判書系統中,看到史書華外遇的判決書,內容精彩不乏充滿各種鹹濕的對話,兩人利用LINE變換名稱,以「丁醫師」、「劉醫師」相稱,躲避外界察覺,張女傳訊給史書華「一個月吃兩次事後藥」、「你很期待有小書華嗎」、「剛剛試用覺得很合」等等,「我是小生」直言這些內容「堪比言情小說教材。」其中判決書裡有一句,張女傳給史書華的文字「你明明說你也有X在他們嘴裏」,「我是小生」察覺不單純,反思「這是不只偷吃一位的意思嗎?」並附上判決書連結,推薦大家可以點開來看,很精彩。史書華被正宮提告的外遇判決書內容精彩。(圖/我是小生臉書)貼文一出後,引起網友熱議,「原配律師很厲害,本來他們離婚有簽保密協定,淘寶華以為可以永遠神不知鬼不覺,但原配控告小三,讓整個事情暴露在判決書上,20萬只怕連律師費都不夠,但大快人心」、「看到他發言討拍下面竟然還有一堆人相信聲援他,還滿噁心的。」有網友提醒「我是小生」小心被青鳥出征,他回應:「青鳥不會這時候出征,他們會先在小本本上記你的名字,等時機成熟再報復。而且自己人出事通常都是裝死切割,你就看晚點那些平常互相蹭流量的側翼,哪個會出來幫他說話。」同時也笑說自己早就他們在小本本裡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4/394994/sm-c405d46346c9dcedc9a336cb323e7c80.jpg)
史書華爆外遇已婚治療師! 媒體人讚「前妻律師很高段」:不違反保密條款
網紅「盾牌牙醫」史書華平時會在社群平台分享案例,也會針對政治時事發表評論,而他日前遭前妻郭女指控,婚內和語言治療師張偉倩不倫,還互傳「你很期待有小書華嗎」、「好想要你,我也是,我好濕」等訊息調情,事件引發熱議。對此,媒體人范立達大讚「史書華前妻的律師真的很高段」,透過控告小三來讓外遇事件曝光,又不違反先前簽署的保密條款,「史書華真的輸到脫褲子了」。范立達昨(7)日下午在臉書發文表示,史書華與前妻早在112年10月4日就離婚,也就夫妻剩餘財產分配等事件,在新北地院調解處調解成立,但由於雙方當時簽有保密條款,外界始終不知情。范立達說,這件事現在被曝光出來,是因為保密條款有約定「惟就相對人(即史書華前妻)若對他人有因侵害配偶權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經私下協議、調(和)解成立、裁判確定者,而由司法機關公告或第三人揭露者不在此限」。范立達解釋,這意味著,史書華的前妻透過控告史書華的外遇對象,經過法院的判決,由司法機關公告,才讓這起外遇事件曝光,同時又能不違反保密條款的約定。「不得不說,史書華前妻的律師真的很高段。」范立達感嘆,與史書華調解離婚時,前妻先從史書華那裡拿到了3600萬元,現在又因控告小三,再拿到20萬元,「還讓史書華外遇的事情曝光,人設崩壞。史書華真的輸到脫褲子了。好律師真的很重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394984/sm-b6a62c6eb8e2e7b684a6bb4f44bf13f4.jpg)
偷吃人妻「期待小書華」鹹濕對話曝 陳沂轟「史書華聲明3重點」:絕口不提外遇
網紅「盾牌牙醫」史書華婚內和語言治療師張偉倩不倫,還互傳「你很期待有小書華嗎」等鹹濕訊息調情,前妻因此怒告小三。法院判張偉倩要賠償20萬元,而隨著判決書曝光,整起事件浮上檯面。史書華則發千字聲明反控,前妻家暴還沉浸某個源自中國的宗教組織。對此,網紅陳沂質疑,史書華道歉社會、小三,唯獨就是沒有跟真正被他傷害的前妻道歉。陳沂指出,史書華的聲明有3個重點,第一,法院採用變造後的證據、第二,前妻是中共同路人、第三,他被家暴,但絕口不提自己外遇一事。陳沂表示,在此給史書華一個法律意見,如果證據是變造的,可以對前妻提出「偽證罪」和「偽造文書罪」,絕對比你沒證據隨便去報案家暴還管用。陳沂連續發文痛斥,史書華跟社會道歉,跟外遇的小三道歉,唯獨就是沒有跟真正被他傷害的前妻道歉,甚至還抹紅前妻是中共同路人,被邪教組織洗腦還家暴他,「然後史書華文章底下一堆人幫他加油,加油什麼?搞外遇太棒了,繼續搞下去嗎?陳沂砲轟,「周玉蔻身為被外遇受害人,是不是忘了躲衣櫃沙皮狗事件了?民進黨女權團體一片靜悄悄,范雲、徐閉、雞排妹沒一個敢吭聲,當女性受害的時候,妳們在哪裡?當女性被渣男汙衊的時候,還有人大喊渣男加油!真是扭曲又諷刺的社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394973/sm-0dc9e2ad28240fda8bdaea86c0bf8b2d.jpg)
史書華爆外遇怨父親遭肉搜 網友翻2年前「公審截圖」狠酸現世報
深綠網紅牙醫史書華遭前妻郭女指控,婚內和語言治療師張偉倩不倫,還互傳鹹濕訊息調情,小三挨告後遭判賠20萬元。昨(7)日史書華辯稱妻子受到中國宗教影響,導致家庭失和,還稱自己的父親與家人遭到肉搜,備受困擾。對此,有網友翻出2022年大學生私訊得罪他,公開對方父親登門道歉的監視器截圖,酸他惡有惡報。2022年底民進黨在九合一選戰慘敗,黨內檢討聲浪四起,當時高嘉瑜直言敗選原因就是側翼網軍到處出征,與史書華展開論戰。史書華臉書粉專收到一名大學生私訊,內容寫道「牙醫閉嘴」,指責他是「害慘民進黨的側翼、到處抹黑潑糞」,令他爆怒貼出對話截圖揚言提告。事隔幾日,大學生的父親從台中北上,親自到史書華牙醫診所道歉,希望他撤掉兒子對話截圖、不要提告,「是我沒把小孩教好」,史書華告訴對方願意接受道歉且不會提告,但他認為該名大學生已成年,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拒絕接受禮盒,也不會刪文,並放上老父親鞠躬道歉的畫面截圖,還說:「如果要道歉,自己來道歉,不要靠爸!」底下粉絲則是各種嘲諷。如今史書華外遇事件被爆出,稱父親、家人遭到網友肉搜,攻擊他的私生活,甚至影響到親人。有網友在PTT版上提到2022年大學生的事件,怒批「幹嘛?一個老杯卑躬屈膝跟你道歉還要昭告天下啊?那個人不也是別人父親嗎?大學生得罪你,修理大學生我沒意見啊,修理人家老杯?」原PO痛批史書華不講道義,現在換他的家人被肉搜,不明白有什麼好抱怨的。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史書華惡有惡報,「真的超噁 ,現世報」、「業力反噬」、「看看他也有今天啊,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史的好一手雙標盾牌」、「多行不義必自斃」、「終於被天罰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4/394954/sm-bf8788b6be8bedf67e16a329f181ab11.jpg)
史書華稱她「沉迷中國宗教」致家庭破裂 前妻痛批污衊:毫無悔意轉移焦點
網紅「盾牌牙醫」史書華常對政治發表評論,日前遭前妻郭女指控,婚內和語言治療師張偉倩不倫,還互傳鹹濕訊息調情,小三挨告後遭判賠20萬元,昨判決書出爐也讓整起事件曝光。史書華昨(7)日發出聲明回應,辯稱郭女因迷信中國宗教導致家庭關係生變。對此,郭女表示史書華的聲明已涉及刑事誹謗責任,已委託律師蒐證處理。史書華遭郭姓前妻指控,與已婚的語言治療師張偉倩發展不倫戀,甚利用LINE變換名稱,以「丁醫師」、「劉醫師」相稱,躲避外界察覺,對話內容更是曖昧露骨,甚至提及「你很期待有小書華嗎」、「我真的很會口O嗎」。史書華也因此搬空住處、提離婚,這讓前妻認為是早有預謀,心灰意冷於前年10月離婚。前妻提損害賠償訴訟,並向張女索100萬精神慰撫金,新北地院昨判張女須賠償20萬元。史書華昨晚曬出驗傷單回應,「要我說自己是家暴受害者,可能也沒人會相信。長期遭受言語暴力,孩子與同住家人都看在眼裡,也因長期失眠,不得不依靠藥物與心理諮商。最終,讓我決定帶著孩子離開多年建立的家,關鍵因素是前妻堅持要把孩子送進涉及兒虐的福音幼兒園,並對孩子說了我無法接受的不當言語。」史書華更指出,「前妻長期沈浸某個特定源自中國的宗教組織」,認為組織的意識形態明顯影響了她的觀點,也間接影響了兩人對家庭和親子關係。全文不認自己跟張女的關係,稱對話內容被變造過。 據《中天新聞》報導,郭女昨深夜透過律師發聲明回應,坦言自己只是平凡的媽媽、普通的基督徒,生活簡單低調,婚姻卻經歷了驚滔駭浪,並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幸賴法官賜與公正的裁判,還她期待已久的正義。郭女痛批,史書華的聲明,證明了對自己的行為毫無悔意,還為了自己的形象對她進行汙衊,這也是史書華一直以來每逢被指控,就轉移焦點的固定行徑。郭女表示,史書華的聲明已涉及刑事誹謗責任,已委託律師蒐證並處理,她強調自己只想揮別黑暗的過去,展開新的人生,也希望史書華能誠實面對自己,活得坦然。對於私人事件占用媒體版面,深感抱歉,也再次謝謝大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2/394942/sm-f9dd7d61d06d356dea14a8e64b71b342.jpg)
史書華爆不倫戀!鹹濕對話被曝光 他喊:對法官採信變造內容深感遺憾
知名網紅牙醫師史書華被郭姓前妻指控,與已婚的語言治療師張女發展不倫戀,並向張女提告索取100萬精神慰撫金,新北地方法院判張女應賠償20萬元,可上訴。對此,史書華回應,對於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採信變造內容作為判決依據,「我深感遺憾並且支持張女士上訴」。他並表示判決不僅影響當事人,也讓無辜的朋友與家人被捲入其中。根據史書華的聲明表示,近期,他和前妻的離婚官司,以及 2021 年 2 月底至 7 月間的判決,引發社會熱議,對於佔用公共資源深感抱歉。同時,他也向判決書中提及的張女士致歉,「對於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採信變造內容作為判決依據,我深感遺憾並且支持張女士上訴。判決書中有許多並非我與張女士的真實對話。此判決不僅影響當事人,也讓無辜的朋友與家人被捲入其中」。史書華表示,身為公眾人物,「我對社會負有責任,對因此事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深表歉意。關於判決書提到我帶走孩子並搬離住處,為避免判決中涉及孩子的內容引發更多問題,我必須說明」。史書華還指出,長期以來,他選擇對家庭資訊保密,是為了保護家人,避免他們的隱私被曝光,「即使手上有證據(包括驗傷單)證明我遭受不當對待,我從未公開討論或攻擊前妻,因為我知道,這些事情對孩子才是真正的傷害。我不希望這些問題影響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因此留下陰影」。此外,史書華更指出,「前妻長期沈浸某個特定源自中國的宗教組織」,認為組織的意識形態明顯影響了她的觀點,也間接影響了兩人對家庭和親子關係,「要我說自己是家暴受害者,可能也沒人會相信。長期遭受言語暴力,孩子與同住家人都看在眼裡,也因長期失眠,不得不依靠藥物與心理諮商。最終,讓我決定帶著孩子離開多年建立的家,關鍵因素是前妻堅持要把孩子送進涉及兒虐的福音幼兒園,並對孩子說了我無法接受的不當言語」。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於 2023 年 10 月協議離婚,同時幾乎接受所有條件,包括高額贍養費,只為了讓孩子能夠穩定成長,不受到進一步影響。對於判決書公布後就迅速被傳播,甚至演變成對他私德的攻擊,連朋友、孩子與家人都被波及,「前陣子,我的父親與家人遭到肉搜,姓名被公開,隨後有人利用變造訊息攻擊我的私生活,甚至影響到我的親人。這樣的行為已經超越了理性討論的範疇,成為對家人的無端騷擾與傷害」。史書華表示,這些年來,他選擇低調處理家庭問題,不代表所有的傷害都不存在,也不代表這些攻擊應該被接受或公開評論。撰寫這份聲明他是抱著沉痛的心情去解釋,「我寧可一輩子不需要說明的誤會,早上帶著孩子在醫院做心理評估,趕回門診手術中」。最後,史書華表示,因個人家庭議題佔用了公眾資源,要向社會大眾致歉。但這不會影響他正在推動的事情,也不會改變他的初衷。為了保護家人的隱私,發出此聲明後,他表示不會再對該判決或私人領域做進一步說明。據了解,這位愛台牙醫師遭郭姓前妻指控,與已婚的語言治療師張偉倩發展不倫戀,甚至利用LINE變換名稱,以「丁醫師」、「劉醫師」相稱,躲避外界察覺,對話內容更是曖昧露骨,甚至提及「你很期待有小書華嗎」、「我真的很會口O嗎」。史書華也因此搬空住處、提離婚,這讓前妻認為是早有預謀,心灰意冷於前年10月離婚。前妻提損害賠償訴訟,並向張女索100萬精神慰撫金,新北地院昨判張女須賠償20萬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71719/sm-0027cd51bf42c1f4a3a4b83fb4373a04.jpg)
嗓音會跟隨年紀老化! 專家授「6護嗓妙招」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會開始注意到自己出現皮膚鬆弛、關節不再靈活等身體各部位的變化,但有一個常被忽視的重要部分,那就是「嗓音」。嗓音隨老化改變原本音色 常見這些音質變化亞東醫院耳鼻喉部語言治療師林峯全指出,嗓音也會隨著老化逐漸變得沙啞、微弱,甚至失去原本的音色。老化的聲帶可能會出現變薄、失去彈性等狀況,導致聲音沙啞單調,還容易因長時間說話而感到疲勞,進而出現嗓音顫抖、音高或音量難以控制的問題。保持健康嗓音 六招有效保養嗓音是溝通的重要工具,對銀髮族來說,保持良好的嗓音狀態尤為關鍵。透過適當的保養,不僅能延緩嗓音老化,還能維護聲帶的健康。林峯全語言治療師鼓勵銀髮族以正向心態看待嗓音變化,理解這是自然老化的過程。只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嗓音變化,並結合適當的保健與運動,就能持續享受與他人溝通的樂趣,維持身心健康。1、保持聲帶濕潤:聲帶濕潤對嗓音健康至關重要。聲帶過於乾燥會使黏膜的震動不穩,影響聲音的清晰度,很難發出好聽的聲音。銀髮族應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尤其在說話或唱歌前。此外,應避免攝取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品,這些飲品會導致脫水,進一步加重聲帶乾燥。2、適度使用嗓音:適度說話或唱歌有助於維持聲帶健康,避免因缺乏用而萎縮。不過,用聲過度也會導致聲帶疲勞。因此,在無其他喉部感染或異常症狀下,每天適度用聲最為理想。3、接受嗓音訓練:就如同鍛鍊身體可以保持肌肉健康,適當的嗓音練習有助於保持聲帶的彈性和力量。銀髮族可以在語言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簡單的發聲練習,不僅能維護聲帶健康,還能改善共鳴,使嗓音更有穿透力。4、注意呼吸運動:呼吸是發聲的動力來源。當呼吸淺而急促時,會影響嗓音的穩定度。建議每天練習深呼吸,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提升肺活量與呼吸控制能力,促進整體嗓音健康。5、避免刺激物質:避免吸菸和暴露在二手菸中,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會嚴重損傷聲帶。此外,減少食用辛辣食物及飲用過熱飲品,以免刺激喉嚨,影響發聲功能。6、定期接受檢查:嗓音保健與其他健康問題一樣,需要定期檢查。建議銀髮族定期至耳鼻喉科檢查嗓音狀況,若發現異常變化應及早就醫。早期發現問題有助於及時採取措施,防止病情惡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52256/sm-93c4524a1c595d2cbbea05c99cd70022.jpg)
颱風災後逢醫事人員國考 今1700前可更改考區
凱米颱風重創全台,中南部出現嚴重災情。考選部今天表示如有因凱米颱風造成應試考區交通中斷情況,致無法於原定考區應試者,於26日下午5時前向考選部申請更改考區應試,或於考試後15日內申請退還報名費。今日考選部透過新聞稿表示,「113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營養師、護理師、社會工作師考試、113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心理師、法醫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牙體技術師、公共衛生師考試、高等暨普通考試驗光人員考試」將自本周六起(7月27日至29日)如期舉行。考選部表示,如有因凱米颱風造成應試考區交通中斷情況,致無法於原定考區應試者,請應考人依據「考選部因應重大天然災害臨時更改應考人考區或試區處理要點規定」,於7月26日下午5時前向考選部申請更改考區應試,或於考試後15日內申請退還報名費,考選部將評估交通狀況、此次考試所設置考區量能、對應考人最有利等原則盡速處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5/323525/sm-b8bfea9e73a3b7b4be9d6d1a7a62e0b0.jpg)
剴剴之死/家長太擔心「孩子過得好嗎」 專家曝5重點:避免拷問、誘導問答
北市1歲男童剴剴(化名)遭劉姓保母凌虐致死,期間不僅受到暴力毆打,還被拔光指甲、餵食廚餘,消息一經曝光便迅速引起大眾憤怒。對此,部分家長也開始擔心孩子在外的狀況,卻又煩惱「不知從何問起」,而語言治療師葉俊亞、簡彣如就曾指出5個問話重點,建議可先從閒聊、自然情境開始,並要避免誘導式問答,再藉由觀察他們的情緒、肢體動作等,好好瞭解自己的孩子。語言治療師葉俊亞、簡彣如先前在臉書粉專「BaeGo培果教育」談論過類似議題,若家長想知道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但又不知道從何問起,尤其牽涉較為敏感的話題,如霸凌、排擠、不當懲罰時,需要特別注意5個較為重要的問話重點:1.從自然情境開始:可以挑選氛圍輕鬆、不逼迫的場合,例如邊吃飯邊聊、睡前自由談心,允許孩子有「現在不想講」的權利,避免進行拷問式問答。2.先從其他話題閒聊:從相關或時間點相近的事情開啟話題,慢慢繞往核心問題,在過程中引導孩子思考,像是當老師寫聯絡簿表示孩子午休時間都不睡覺時,就可以先從「午餐吃了什麼」、「吃完會想睡覺嗎」、「老師為什麼會希望大家睡覺呢」來切入。3.問題盡量聚焦且開放:如果問題太大會很難回答,也要避免提出只有二選一答案的問題,如好吃、不好吃。4.避免誘導式問答:這種問法會讓孩子以為問題有「標準答案」,進而去依據大人的問答方式,湊出可能不合乎實際內容的回答,諸如「我再問一次,這很嚴肅」、「你確定嗎」。5.沒說出口的,有時候比說出來的更重要:可以試著觀察孩子的情緒、語調、眼神、坐姿、肢體動作等細節,這就是所謂的「相信直覺」,畢竟沒有人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21686/sm-fc19a872c6ce66a152feb5ad94216e4d.jpg)
新娘說「我願意」下秒突暈倒 300名賓客嚇壞畫面瘋傳:以為不想婚了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名女子凱薩琳(Catherine Franks)在婚禮上說出「我願意」後,突然在300多名賓客前昏倒,嚇壞所有賓客,慌亂現場情況也在網路上瘋傳,獲得50多萬人次點閱,還有網友以為新娘是太過開心要婚了,或者是多不願意嫁給新郎才暈倒。從畫面可見,凱薩琳講完「我願意」後,瞬間就倒在地上,嚇得觀禮賓客立刻從座位上跳起來,據《紐約郵報》報導,來自路易斯安那州布羅布里奇市(Breaux Bridge)的凱薩琳,是名語言治療師,她在婚禮上昏倒的影片在TikTok上爆紅,而她事後也還原發生經過。據凱薩琳表示,當時婚禮在2023年7月7日舉行,由於她穿著厚重服裝,在高達37度高溫下站了長達40分鐘,在交換誓言的那一刻,她突然感覺一陣頭暈,當場昏了過去。凱薩琳表示,「我醒來時,只看到一堆人的鞋子,發現大家都在看著我,我當時只想著,『我一定要起來完成婚禮』,聖壇上的燈光實在是太熱了」,婚禮隔天她便因為脫水,被送進急診室治療。凱薩琳指出,「當時因為婚禮被毀掉覺得很傷心,但現在回想起來會覺得好笑,是相當難忘的婚禮」,而她也將在4月產下女兒,對於這段特殊經歷,她透露不排斥把這個有趣故事在未來分享給兒女。新娘婚禮上說出「我願意」後,突然在300多名賓客前昏倒。(圖/翻攝自X)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13175/sm-f8139b74a5c4fee2fddb1ac93d29e89b.jpg)
南投醫院設立「兒童早療中心」! 幫助孩童及早評估就醫
2022年全國疑似發展遲緩兒童的通報數超過3萬名,為了協助家長發現兒童發展遲緩狀況,以利把握機會,盡早進入早期療育,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於今年起設立兒童早療評估暨復健中心,以優質的專業能力,讓家長能夠掌握孩子發展情形,後續的療育安排則有機會強化孩子與同齡族群相同的日常生活能力。早期療育介入 減輕發展遲緩現象依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引起發展遲緩兒童的原因很多,大多數成因仍是不明的,其中包括環境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及腦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等。若能透過早期療育的介入,可能使兒童的發展遲緩現象減輕,甚至一部分的孩子可以經過早期療育而趕上,減少對家庭及社會的負擔。兒童早療評估暨復健中心 提供個別評估、療育建議南投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王瓊敏表示,兒童發展評估除了評估孩子目前的能力是否落後於同齡孩童,也能分析能力落後原因是否因教養方式或因某疾病所影響,解決家長心中的疑問,朝正確的方向帶領孩童成長。0-6歲是孩子發展重要階段,洪弘昌院長為了提升兒童發展健康識能,為6歲以下孩童成立了「兒童早療評估暨復健中心」。該院整合了小兒科、小兒神經科、兒童身心科、復健科等專業醫師,以及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師等專業評估人員,提供粗大精細動作、認知、語言、心理、家庭功能等各方面發展評估,確切地了解孩子的發展現況,安排個別化評估服務及提供後續療育建議,透過單一服務窗口、跨專業醫療團隊,建立完整專業的兒童發展評估系統服務,以利提供家長全方位的掌握兒童發展情形。孩童發展較慢或有社交問題 可就醫接受聯合評估王瓊敏表示,只要孩子與同齡孩童能力較慢或有社交上的問題,例如粗大動作(還不會跳或走路方式不正常)、精細動作(不會握筆),還不會說話或說話發音不正確,其他如情緒、行為失控等,擔心有自閉症或是過動傾向,皆可接受聯合評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9/302449/sm-efcde792b26a6c48b0382b94d5ec0e0d.jpg)
患高血壓還時常熬夜 他腦中風靠復健恢復自理生活能力
42歲徐先生是高血壓患者,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且常常熬夜打電動,在半年前某天早晨,被家人發現失去意識緊急送往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丘腦出血,為腦部出血型中風,徐先生昏迷不醒且有感染情形。丘腦出血型中風 加馬刀手術處理中榮嘉義分院復健科主任楊立群表示,該患者為丘腦出血型中風,進行第一次復健評估時,當時意識狀況仍不佳,指令遵從也有問題,右側肢體完全癱軟且連坐著都會搖來晃去,後續因血壓較高問題,只能先建議於病房休息暫停復健,在生命徵象較穩定後,由中榮嘉義分院神經外科主任蔡孟洋建議,以加馬刀手術處理腦內動脈畸形,其肢體功能與意識狀態才慢慢開始改善且慢慢能夠配合指令,正式開始其中風後的復健之旅。每日高強度復健 以盡早日恢復自理生活能力在加馬刀術後一週,開始每日高強度復健,物理治療運動訓練、平衡訓練,職能治療手功能訓練、日常生活功能訓練,以及語言治療吞嚥訓練及語言功能重建,由物理治療師指導家屬協助患者輪椅轉位、再到坐及站的訓練,職能治療師衛教並指導個案如何用省力及殘存的動作功能完成日常生活功能以及手部精細動作訓練,例如:穿衣技巧、省力取物、手功能提升等,語言治療師則利用冰塊或電療機去刺激吞嚥反應,以利徐先生儘早脫離鼻胃管能自行吞嚥。把握治療黃金期 配合治療改善動作障礙楊立群主任說明,因為徐先生自己及家屬積極的態度,於3週的急性後期照護住院復健下,在返家前便已由原本臥床到能夠坐得穩妥,甚至在旁人扶持下都能夠站立。因為中風為不可逆的腦部細胞受損,徐先生目前右側肢體仍有很大的動作障礙,行走時右腳會受張力及部分肌肉控制能力缺失影響,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快速穩定地向前跨步。但他仍然樂觀向前,總說:「遇到了就是要面對啊!就配合治療慢慢改善就好」,也因為他常保持快樂正向的態度並持續積極治療,目前自行如廁、家中行走、上下樓梯除動作較慢外,完成度都沒太大問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299892/sm-3ecaa2d2c96fd0a1939ab19540be4dcf.jpg)
孩子不說話3/語言能力行不行?5指標判斷 專家透露「這能力」是關鍵
究竟孩子的語言能力行不行?專家建議,孩子1歲後就可觀察5個指標,若對聲音無反應、不看人、流口水、無說話動機、落後同儕語言能力很多等,就建議諮詢專業意見。另外,專家認為,孩子「主動模仿」的能力非常重要,建議家長多花時間與孩子互動,引導孩子模仿練習,就能進一步增強語言能力。奇美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組陳璟綺組長表示,1~2歲左右時就可以初步觀察孩子的各項發展,例如若擔心孩子的語言能力有發展上的疑慮,可先測試孩子對聲音是否有反應、或是否能跟人有眼神接觸,藉此來判斷是否有聽力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另外,如果孩子2歲還伴隨有明顯的流口水的症狀,也可能有口腔動作發展的問題,都建議趕緊就醫諮詢,進一步接受專業的兒童語言發展評估。自行開業語言治療師林育榮、陳佳儀則表示,大多數的孩子在1歲左右會說出第一個字,接著就會逐漸進入詞彙爆發的階段,開始說出大量的單詞,然後當單字量足夠時,就會逐漸組合成一小句話,例如媽媽抱抱,所以如果一開始的單字量太少,就會難以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林育榮說,如果發現孩子對說話完全沒有動機、或是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落後很多,都建議諮詢專業意見土城醫院語言治療師林立竺則透露,許多孩子都是上學後才暴露出語言發展的問題。「許多人家中可能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一直都覺得孩子很正常,直到上幼兒園之後,經過老師提醒,才知道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同學相差很多,因此才來就診。」部分孩子甚至到4歲上幼兒園時才發現異常,雖然仍能透過早療改善,但過程相較之下就會比較辛苦。若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疑慮,可多觀察是否對聲音有反應,藉此釐清是否為聽力問題。(示意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其實家長平時跟孩子的互動更重要!」林育榮說,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每周12小時的語言練習會有較好的進步效果,但這無法單單靠安排治療課程達成,所以如果家長能在家用對練習方法,更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陳佳儀也分享培養孩子「主動模仿」的能力尤為重要,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互動中示範玩具或活動操作給孩子看之後,引導孩子「主動」想一想怎麼做並跟著做。陳佳儀說,培養孩子主動模仿的能力、誘發孩子主動嘗試的動機,進而引導孩子主動模仿大人說話!照顧者減少過多的協助,並在給予動作或口語示範的同時多一點等待,讓孩子自己學習思考並自發跟著模仿,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引爆孩子的學習動機。除此之外,也建議可以多帶孩子探索環境,例如公園、菜市場,過程中盡量使用語言描述周遭的環境、感受,例如「你看這裡是市場的水果攤,有紅紅圓圓的蘋果」,讓孩子可以將語言與環境做結合。林立竺建議家中若有1~2歲幼童,父母可在陪伴玩耍時當「旁白」,用語言訴說情境、事物,用詞要簡單,但聲調要誇張,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3~4歲的孩子則建議一起共讀故事書,不必拘泥於文字,可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增加趣味性,能夠親子互動才是最重要的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299889/sm-95d658b08222b5033085e10b119d344b.jpg)
孩子不說話1/「疫情關在家」兒童語言遲緩增1倍 醫師震撼!2歲童竟不會講話
疫情高峰已過,但疫情間誕生的幼童已出現「後遺症」。多位醫師向CTWANT透露,近來幼童語言遲緩門診量暴增1倍,甚至發現一位2歲孩子一個字都不會說,「連貓狗的模樣都不知道,實在令我非常震撼!」專家提醒,語言遲緩應是疫情間沒機會外界接觸所致,恐拖累學習與社交,容易情緒異常,有可能影響孩子心理健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任林秀縵說,近來的早療評估初診發現一半的孩子都有語言遲緩,門診量大約增加1倍。土城醫院語言治療師林立竺表示,近2~3年明顯感覺1~2歲的孩子「不太發出聲音」,求診人數也增加,以今年8~10月為例,相較於去年同期就增加5~6成。林秀嫚說,日前一位2歲的孩子在幼兒園老師建議下就診,一般2歲孩童至少有50個字的詞彙量,但這個孩子完全不會講話,因此進入幼兒園後,不只無法與其他人溝通,就連一般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問題,老師認為需要尋求專業協助。「進一步了解後,發現孩子只會看圖片,尤其熟悉手機,卻對一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完全不了解。」林秀縵說,原來這個小朋友出生在疫情期間,長時間都待在家中,養成看3C的習慣,常常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減少與別人溝通的機會,也無法正常發展語言能力。孩童若有語言遲緩的情形,不只影響溝通能力,也可能會造成情緒問題,長期下來恐影響心理健康。(示意圖/123RF)自行開業的語言治療師林育榮、陳佳儀,經常到各學校、幼兒園服務有語言需求的孩子,也深有同感。「疫情期間出生的孩子目前大約2~3歲,正是語言快速發展的階段,但近一年許多幼兒園老師都反應有語言發展疑慮的孩子,比過去增加了約2~3成。」林育榮說,可能是這些孩子因疫情較少外出、與人交流,或是見到人的時候都戴著口罩,所以造成語言能力稍微落後。林立竺也發現,由於疫情期間長期戴口罩,少了觀察嘴型的機會,許多幼童更難以學會說話,不只如此,由於經常聽到隔著口罩說話的聲音,甚至也會造成孩子們說話時帶著一種「悶悶」的音調。「早療評估中語言遲緩的孩子通常都伴隨情緒障礙。」林秀縵觀察到,語言遲緩直接影響溝通能力,當孩子無法與別人互動,就會進一步影響人際關係,若年紀再大一點,也會影響學業,更重要的是,當孩子心裡想說的話,無法順利表達出來,或是說得不夠好,這中間的落差就會導致孩子容易出現情緒反應,甚至衍生出心理問題。林育榮建議,當孩子因為說不出來而哭鬧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嘗試說話,只要孩子說出話後,就立即滿足需求,循序漸進讓孩子了解「原來說話可以更快得到東西」,多給予孩子正向的經驗,建立好的循環,就能減少負面情緒反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1/299891/sm-910c70b2f0ae6806cf754628283c8cdf.jpg)
孩子不說話2/語言治療擠破頭!大醫院至少排半年 專家揪「真正禍首是它」
兒童語言治療的需求大幅增加,也讓醫院門診出現爆量情形,醫師透露「大醫院至少需排隊半年」,而且這種情況早在疫情之前就已出現,關鍵就在於太多父母習慣3C育兒,專家提醒,孩子需要與活生生的人互動,才能從活潑的語調、有趣的表情中學習說話,而這些都是冷冰冰的3C無法做到的。「疫情前,語言治療至少就需要等半年左右,才能安排上課。」奇美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組陳璟綺組長表示,政府大力推動兒童早療,加上父母注重孩子發展,所以疫情前兒童語言治療需求就已供不應求,疫情間醫院降載,上課人數大幅減少,疫情解封後人潮再度出現。台大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技術科張綺芬主任表示,不像生病就吃藥,語言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若單純是發音問題或語言發展較慢,大約需要3~6個月左右治療時間,若合併有智力、自閉症或染色體異常問題,則需要半年到一年。「每個語言治療師都有固定的上課時間,也排滿了患者,一定要有人畢業,才有新名額可補進來,目前最快3個月、最慢一年才能上到課。」針對初診的病患,台大醫院會盡量在就診一個月內先做第一次的語言評估。張綺芬說,「主要是先讓家長明白孩子目前的狀況,再一起討論後續安排,例如幫孩子進行早療轉介,可以就近到住家附近的語言治療所或復健診所,如果一定要在台大就診,可能就要等待一陣子。」專家認為「3C育兒」是阻礙孩童語言發展的最大原因,缺少真實互動與表情音調的刺激,會減少孩子說話的動機。(示意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張綺芬說,在這些第一次進行語言評估的孩子中,大約有3成其實不需要上課,只要家長稍微調整教養,就能有很好的改善。「最大的問題就是3C,有太多孩子整天都在看iPad或手機,雖然這些影片的聲光效果都很棒,但它們不會對孩子說話,也沒辦法互動,長期下來,孩子的語言發展就會受影響。」張綺芬明白家長下班後的疲憊,但若能每天抽出一點點時間,就能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例如固定在睡前跟孩子一起看故事書,或是坐下來陪孩子一起玩遊戲,而非買一堆玩具給孩子。陳璟綺認為,疫情期間無法頻繁接觸外界、或需要配戴口罩,並不是影響兒童語言發展的主因。「兒童的語言發展應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家長可在家裡提供或創造更多與孩子遊戲、陪伴、互動、溝通的機會,盡量減少過度使用3C育兒,因為如果父母只丟3C給孩子,而不多多與孩子相處互動,那無論是不是處在疫情,孩子的語言發展、人際互動,可能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292050/sm-69ceb5c07426ba401ef148aed49ebb62.jpg)
醫護今號召上街爭勞權 衛福部回應了
行政院上月拍板護理師夜班費補助政策,引發醫界及護理界反彈,反映出國內醫療投資不足、醫事人員執業環境欠佳等困境,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今天將號召千名醫療人員走上街頭。據了解,衛福部趕在遊行前,於昨(21)日下午召開意見交流會,針對薪資和健保給付問題,衛福部長薛瑞元坦言,「未來可能需要更多的投資」,已和各公會團體表明了政府努力的方向。衛福部21日晚間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下午會議情形,共有21個醫事公會全聯會、29位代表出席,歷經2.5小時。薛瑞元指出,大家發言踴躍,列出來的問題非常多,一大部分是薪資和健保給付問題,其次是人力問題,另外則是業務面,例如法規進一步鬆綁。醫事團體同時也提出薪資及健保給付不足問題,薛瑞元說,未來可能需要更多的投資,已和各公會團體表明了政府努力的方向。至於人力問題,有些新的職類人數不夠多,或是設立或評鑑標準需要合理調整,例如牙體技術師、驗光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諮商及臨床心理師等,衛福部將進一步盤點,並通盤檢討。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所有與會團體提出的問題都會入案辦理,部分問題已當場約時間細談;預計每年召開2到3次會議,針對各團體提出相同性質的問題,展開分組討論。對於工會團體今天將走上街頭遊行,王必勝表示,工會的訴求主要和勞動權益相關,衛福部也非常重視他們的意見,本次會議亦有邀請工會團體出席,但他們希望遊行過後再討論,目前預計本周邀集14個工會團體來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