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陪讀
」伴讀天使1/新希望基金會陪讀罩弱勢 為學童的夢想裝上趐膀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經濟,但由基督教會「新店行道會」成立的「新希望基金會」在景氣寒冬中仍無償為弱勢兒童服務,讓還在國中小學就讀的弱勢學童,即使沒有錢參加補習班、安親班,仍能在下課後有一處充滿愛的環境可停留、學習,而猶如天使般的志工老師則用愛心縫補孩童破碎的生命,為他們的夢想裝上趐膀。新希望基金會推動的「小太陽課後陪讀」計畫是由2位單親媽媽提出,於2005年起陸續透過各地社區型教會開辦課後陪讀班,資助就讀國中國小的單親、低收、外配、隔代、原住民、經濟弱勢兒童,透過志工老師的陪伴及教導,讓這群受歧視、無資源、缺少照顧的孩子發展自我特色及創造力,得以和其他兒童一樣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向著夢想奔跑,至今已有近2000位學童及數百個家庭受惠。陪讀班的老師大多是志工,因為看見弱勢小朋友有需要就到教會幫忙。(圖/黃耀徵攝)本月9日下午5時許,正逢下課時間,記者來到新北市新店區的行道會4樓講堂,裡頭坐了20多名小朋友,有的埋首寫試卷、功課,有的正在進行隨堂小考,雖然看似與尋常安親班無異,不過這些小朋友都來自弱勢家庭,課程、課外教材、點心全由教會買單,而老師則是教會志工。小朋友們看到有不認識的人出現,情緒隨即有了波動,表情有些惶惶不安,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經過志工老師的安撫才穩定下來。一位志工透露,這些孩子多數都不是來自完整的家庭,對於陌生的環境和人物都特別敏感,當初要建立起與他們之間的信任感就花了很長的時間,因此在這裡除了輔導課業,觀念及情緒上的引導及陪伴顯得更為重要。 「這些小朋友,有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下課之後沒有人可以照顧他們,更無法督促他們課業,看到這些小朋友的生命有所需要,所以我沒想太多就來了。」老師鄭艷純說。本身是高中數學的鄭老師,在學校下課後就趕到教會為小朋友們上課,十多年來如一日。新希望基金會和各國中小學配合,遴選出身處弱勢家庭中的學童,安排他們每周一到五自4點下課後一直到晚上7點,都在小太陽計畫的陪讀班上課。「雖然是陪讀班,但我們希望除了培養小朋友的競爭力外,也希望開發他們的潛能,因此除了學校課業外,我們還有安排日語、英語及潛能開發課程。」鄭老師說。每到下課時間,來自國中、國小各年級的弱勢學生就會到位於新店區的教會參加陪讀班,除了一般課程外還有潛能開發課程。(圖/黃鵬杰攝)「跟一般補習安親班相比,我們學生數比較少,所以在課後,老師們都會開會,針對個別小朋友的興趣、潛能開發規劃課程,打造不同的教材。」另名主修音樂的陳姓志工老師說,雖然是無償提供學童就讀,但老師們的用心、專業卻沒因此打折。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國弱勢兒少數目超過20萬人,而新希望基金會在各教會推動小太陽計畫,已幫助超過上千名失能家庭學童,為他們撐起保護傘,除了讓弱勢兒少免於流連街頭,也幫助他們拾回課本紙筆,提供一個改寫生命的機會。
伴讀天使2/年供500名弱勢兒學餐費 熱血老牙醫盼擦亮後山未來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經濟弱勢兒至少超過20萬人,其中又以台東、花蓮比例最高,「新希望基金會」看見東部偏鄉困境,自2006年起在台東設立基地推動「東光計畫」,無償提供中低收入戶、單親、隔代教養家庭中的孩子就學、就養服務,甚至資助他們交通費、學費、餐費等,同時開設課後輔導班,盼能擦亮後山孩子的未來。「當時會到台東,是因為基金會創辦董事長張茂松牧師看到後山的孩子有需求,所以我們一開始先試辦一個點,原本預計實施2、3年,但我們後來發現,一旦我們走了,孩子的幫助就停了,那孩子們未來該怎麼辦?所以基金會才會堅持延續這個計畫。」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戴建隆說。本刊調查,新希望基金會的「東光計畫」,自2006年發起至今,在資金不足的狀況下仍篳路藍縷地走到現在,如今在台東縣7個鄉鎮市共有20個據點,每年幫助超過500名台東地區小學到高中的學童,資助學費、交通月票、晚餐費及運動鞋等,並開設課後陪讀班、生命成長營會等。現在就讀於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系的女大生「唐寧」,因為小時候父母離異,而父親也因為犯罪入獄,母親另組家庭,她被原生家庭拋下,和哥哥相依為命居住在台東尚武部落的外婆家。 「外婆是在種菜的,小時候我下課之後,就在社區附近遊蕩,當時沒有人可以教我功課,是教會將我從社區帶回去,鼓勵我參加課後的陪讀班。」唐寧回想起當時的經過,至今仍然相當感恩。「小時候,我曾經因為想念爸爸媽媽,還一度割腕輕生。」在陪讀班老師的陪伴下,唐寧擺脫原生家庭帶給她的陰影,同時課業也逐漸有所起色,唐寧漸漸對學習產生興趣,最後考上臺東女中,畢業後又順利考取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系,未來也將成為教育界的新血。來自台東的唐寧,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所以生活行為有些偏差,但在教會的協助下重拾書本,最後考上大學。(圖/新希望基金會提供)除了陪讀之外,基金會還規劃「東光夢想之旅」,因個別孩子的潛能、興趣不同,帶學童們走出台東,看看山外的世界,並安排孩子到有興趣的職業工作場合參訪,許多被計畫協助的孩子考上國立大學,有人已成為優秀法官助理、醫生、護士、舞者等,大展長才。「我們希望提升孩子們的競爭力,好還要更好,小太陽、東光計畫施行10多年,我們看到在計畫中的孩子們成績顯著成長,就算從計畫中畢業了,他們也時常回來教會,看到每個人發展都不錯,這一切都值得了。」戴建隆說。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戴建隆表示,未來希望基金會對於弱勢的服務可以拓展的更深更廣。(圖/黃鵬杰攝)戴建隆已經70歲高齡,目前仍是執業的牙醫師,他從28歲、新希望基金會還沒創立時,即開始走遍泰緬、馬來西亞、台灣山地偏鄉從事義診服務,因為和基金會創始董事長張茂松牧師是老朋友,後來還接下董事長一職。談起基金會未來走向,戴建隆引用德雷莎修女所說,「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這是新希望基金會創立宗旨,除了維持原本的服務外,未來也會加深加廣,從1991年只有戴建隆、張茂松的草創時期,基金會一路走來已逾32年,如今就如2人盼望,點滴的愛心已然成為江河。
書豪媽偏鄉伴讀3/吳信信起心動念進駐山區陪讀 朋友都說她瘋了
職籃球星林書豪母親吳信信,在台灣創辦ICBD「我可以不一樣」陪讀班義工老師團,「看到孩子任何的改變,只要是一點點的進步,都激勵我更願意在陪讀班上,繼續往下走。」吳信信堅定地說。吳信信在教會姐妹介紹下,跟著台灣綠色方舟全人關懷協會前往桃園山區部落教會,協助陪讀班孩童課後輔導。「那時一班有兩個老師,卻得照顧十幾二十個學生,我看到了缺乏與需要,我是個退休銀髮族,願陪伴孩子們。」她憶起2019年創辦ICBD初期,「我原想隻身住在山區就近參與課輔,朋友都說我瘋了!」「後來我轉了念,決定通勤,周一至周五從台北花1個半小時車程前往桃園,進行大約3個小時的課後輔導,一天花個6小時我還能負荷。」吳信信正式「啟動」陪讀義工後,愈來愈多夥伴加入,如今她跟著學童們一起放寒暑假,學期上課期間她就待在台灣當老師陪著孩童做功課,致力偏鄉教育。學期結束後,她多是返美和家人團聚、帶孫子女,享受天倫之樂。兩年來她奔走偏鄉,努力地把愛傳出去,低調地在台成立「ICBD」(I Can Be Different,我可以不一樣)團體,目前和二、三十名無給職的義工們,默默地在桃園市三民長老教會、宜蘭縣美星教會等地,陪伴小學生、國中生做功課。吳信信和ICBD義工老師們參與的陪讀班,主要是為台灣綠色方舟全人關懷協會在山區部落教會所做的課後陪讀班。協會理事長黃慧君說原先每班聘請兩位老師,負責照顧二十多位學生,有了吳信信與一群義工老師的加入,讓孩子有了更多徵詢對象,大大擴充了學習資源。「參加陪讀班當中,最激勵我就是看到孩子的進步,不管是在成績、品行上面的進步,像有小孩很會講髒話,慢慢地他知道我們的要求,知道講髒話會傷害別人,也不能有效地幫助自己舒緩情緒,以致於他行為能夠往好的方向走。」吳信信說。明星助陣為激發ICBD陪讀的孩子學習潛能與學習意願,林書豪贊助交通費、羽絨衣,林書緯、魏維也帶著孩子打籃球,學習運球;兄弟倆朋友藝人吳建豪也跟著到宜蘭美星教會,傳授孩子街舞技巧。藝人朋友吳建豪到宜蘭美星教會指導孩子們街舞。(圖/報系資料庫)
愧為人師!狼男輔導7歲女童 伸手進裙摸不停
一名在新竹縣某公益協會擔任輔導老師的36歲田姓男子,趁上課時將國小一年級的女童抱到大腿上摸遍全身,共對4名女童下手;協會職員發覺異狀後調閱監視器查看,發現他的惡行後主動報警,新竹地檢署依強制猥褻幼女罪對田男提起公訴。據《自由時報》報導,該公益協提供免費「課後陪讀」,對於學區內的中低收入戶家庭、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父母領取身障手冊之家庭、外籍配偶家庭、原住民家庭、急難家庭等特定家庭的孩童,提供免費課後陪讀服務。經警檢調查發現,田男下手的4名女童皆剛滿7歲,她們今年7月放暑假時,在教室接受田男的輔導,但田男竟趁機違反4名女童意願,對她們上下其手。田男上課時會坐在女童身邊摸她們的屁股,還要求女童坐在自己大腿上,以便他直接將手伸到女童裙內撫摸下體、屁股、小腹、大腿;有時會用頭部磨蹭女童的頭、肩,還會直接親吻女童臉部、後頸。除此之外,田男也會對女童進行擁抱、搔癢、磨蹭等行為,並趁機摸她們的背部、屁股。報導指出,女童們對於田男動作的反應是感到驚嚇並將他的手推開,並不斷阻止、意圖掙脫,但田男卻無視她們的反抗,繼續假裝教學,手也不停的摸來摸去。協會職員查看監視器畫面後發現田男狼行,主動報警。竹檢認為田男已犯強制猥褻幼女罪嫌,而且是在同一天內基於同一目的、機會、時空下密集所為,犯行至少20次;檢方認為田男犯罪情節重大,本應從重量刑,不過他坦承犯行、深表悔悟,因此建請法院量處適當之刑責。◎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