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下課10分鐘」遭老師限制!連上廁所都不及 陸黨媒狠批:適得其反
大陸多地中小學近期傳出「課間10分鐘」(下課10分鐘)受到老師限制,讓學童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還登上微博熱搜。這也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人民日報》發社論痛批「希望靠課間10分鐘來提高成績,恐怕只會南轅北轍,最終適得其反。」據《觀察者網》的報導,《人民日報》社論指出,客觀來說,經過40多分鐘的「知識密集型勞動」,短暫的休憩既是身體的停頓,也是心理的調整,「或閉目養神,或悄悄打盹,或窗前遠眺……不少同學會選擇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度過這『奢侈』的寶貴時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安不安靜』、『出不出教室』,並不能構成評判課間休息『充不充分』的理由。」社論續稱,真正值得重視的問題是那些「消失不見」的課間10分鐘。不少網友也表示,自家孩子遇到「10分鐘裡拖堂2分鐘、提前上課2分鐘」的情況,導致上廁所不用跑的都來不及,「不能去操場,不能上下樓,甚至不能出教室,若有學生在老師課間巡查時,被發現在走廊上奔跑,還要扣班級分……這些有意無意的做法,讓難得的放鬆只能『見縫插針』,把緊張的學習節奏直接『拉滿』。」《人民日報》社論也以彈簧做為比喻,「彈簧如果長時間繃得太緊,就容易失去彈性、喪失活力。事實上,保障課間休息或者活動的時間,既是尊重教育教學規律的體現,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不管走出教室與否,在充足的、有保障的、沒有壓力的課間,自由活動大有裨益,既可以放鬆身心、保護視力,又能夠聯絡友誼、培養交際能力,還有助於恢復注意力、提升下一節課的學習效果。」當然,也有不容忽視的更深層原因。社論也認為,有部分網友覺得「取消課間活動問題不大,節省出來的時間還能多看幾頁書、多做幾道題」。這對不少老師和家長而言,就是「分分必爭」,這本質上還是教育功利性的表現,「必須要明確的是,教育是一項立德樹人的工程,既要注重開發智力、培育人才,也不能忽視發展身心、完善人格。『欲速則不達』,寄希望於靠課間10分鐘來提高成績,恐怕只會南轅北轍,最終適得其反。」此篇社論曝光也引發大陸網友熱議,「多方面因素,事多的家長各種投訴,學校乾脆一竿子打死」、「學校操場成了擺設,但卻整天說要發展體育、發展足球,說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哎……」「霸淩也多數在這十分鐘,怎麼算」、「學生的戶外活動不足,的確太多問題了」、「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也有學生分享親身經歷,「課間沒有10分鐘,下節課的預備鈴2分鐘就是佔用的課間10分鐘。再加上上節課老師拖堂幾分鐘,實際課間休息能有3至4分鐘就不錯了,我記得我讀書那會兒都是跑著上廁所的,趕上人多還要排隊或跑別的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