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基金會
」 諾貝爾獎2023諾貝爾生醫獎 mRNA疫苗2開發者獲獎
2023年「諾貝爾獎」(Nobel Price)各獎項得主將從2日起陸續揭曉,首先公布的獎項為「生醫獎(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得主為成功開發mRNA疫苗的科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o)和魏斯曼(Drew Weissman),巧的是,兩人在今年8月時曾訪台,與國內產官學界專家對話,針對「施打mRNA疫苗後,10年後會不會有副作用」,魏斯曼自信表示「不會」。 諾貝爾基金會在台灣時間2日下午5點30分頒發生醫獎,得主為開發出mRNA疫苗的匈牙利裔美籍科學家卡里科和美國科學家魏斯曼,他們在核苷酸(Nucleotide)方面的發現對mRNA疫苗有重大助益,藉此成功對抗新冠疫情的擴散。mRNA原名為信使核糖核酸,就像個快遞員,能將蛋白質資訊提供給其他胞器,這些資料推動細胞合成抗體,為了對抗新冠肺炎病毒,2020年,mRNA疫苗藉此問世,全球已有數億人口接種這款疫苗,但由於mRNA疫苗接受臨床試驗時間短暫,引發外界「安全性夠不夠和10年後副作用是否仍然存在」等擔憂,甚至有少數人抗拒接種這款疫苗。巧的是,兩位得主和另一位開發者庫利斯(Pieter Cullis)今年8月初訪台,並以「新一代藥物的誕生:mRNA」 為題,與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中研院院士王惠鈞、及東洋藥品進行對話,當時,曾擔任中研院副院長的王惠鈞就提出民眾疑慮「全球有超過10億人口接種過mRNA疫苗,10年後會不會面臨安全疑慮」,對此,魏斯曼當時表示,RNA這款前趨物質可轉譯成蛋白質,做為疫苗接種的RNA在體內幾天後就會不見,加上人體細胞擁有相同RNA,因此會自然吸收無須擔心副作用。許多觀察家預測,近年受到疫情影響,mRNA疫苗技術依舊是獲獎大熱門,另外,據先前消息,今年諾貝爾獎得主可獲得瑞典幣100萬克朗,折合新台幣約294.3萬、總獎金高達瑞典幣1100萬克朗,換算約新台幣3237.8萬,接下來每日都有獎項揭曉,分別是3日的「物理學獎」(Physics)、4日的「化學獎」(Chemistry)、5日的「文學獎」(Literature)、6日的「和平獎」(Peace)和9日的「經濟學獎」(Economic Sciences)。 2023諾貝爾生醫獎頒給2位研究mRNA關鍵技術學者,分別為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學家卡里科和美國科學家魏斯曼。(圖/翻攝自推特)
諾貝爾和平獎出爐 菲律賓和俄羅斯2媒體人「捍衛言論自由」共獲殊榮
諾貝爾和平奬(Peace Prize)8日揭曉,由,由菲律賓記者瑪麗亞雷沙(Maria Ressa)、俄羅斯《新報》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2媒體人共享殊榮。俄羅斯《新報》總編輯穆拉托夫和菲律賓記者瑪麗亞雷沙,2媒體人共享和平獎殊榮。(圖/達志/美聯社)諾貝爾和平奬自1901年起頒發,是唯一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頒發的諾貝爾獎項,這次的2位得主將獲得價值1000萬元瑞典克朗(約3300萬元新台幣)的獎金,現年58歲、來自菲律賓的瑪麗亞雷沙,從事新聞工作近36年,她在當地經營新聞網站《Rappler》,長期監督菲國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掃毒戰和警方「法外處決」案件,因此獲《時代雜誌》選為2018年風雲人物之一,被譽為「真相守護者」(Guardians)。瑪麗亞雷沙。(圖/取自諾貝爾獎推特)不過杜特蒂多次批判她是「假新聞出口」,將其視為眼中釘,更曾數次被捕後交保獲釋。瑪麗亞雷沙曾於《中央社》專訪中表示,台灣民主運作良好,大眾意識到錯誤資訊的傳播,試著應對這個問題,且健保制度「令人羨慕」。杜特蒂多次批判瑪麗亞雷沙是「假新聞出口」,將其視為眼中釘。(圖/達志/美聯社)至於1961年出生於俄羅斯的穆拉托夫,1993年合作創設獨立報紙《新報》,並從1995年起擔任總編輯長達24年,《新報》頻頻對普丁政權直言不諱,是俄羅斯少數願意挑戰官方的媒體之一,更被國際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CPJ)譽為「當今在俄羅斯最具全國影響力、唯一重要的報紙」。穆拉托夫。(圖/取自諾貝爾獎推特)也因為穆拉托夫對普丁政權做出抨擊,辦公室經常被攻擊,像是今年3月甚至被人噴灑不明化學物質,惡臭長達數日,自2000年以來,有6名《新報》記者還因此遭到殺害,報社牆上如今仍掛著6人的黑白肖像。穆拉托夫對普丁政權做出抨擊,辦公室經常被攻擊。(圖/達志/美聯社)諾貝爾基金會日前已宣布,受到疫情影響,將連續2年取消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現場頒獎典禮,改為電視和網路直播得主在各國領獎。正常情況下,除了和平獎以外的諾貝爾獎得獎者,會受邀於12月至斯德哥爾摩參加正式頒獎典禮,親自從瑞典國王手中接下獎章和獲獎證書,不過去年是自1944年以來,首次取消現場頒獎典禮。諾貝爾和平獎的形象在過去這幾年遭遇重大打擊,像是曾獲獎者衣索比亞總理阿邁德(Abiy Ahmed)捲入內戰,被稱為緬甸民主派領袖的翁山蘇姬則替少數族裔洛興雅人(Rohingya)遭屠殺辯護,引起輿論質疑她得獎的資格。
啟動資金僅920萬美金 諾貝爾基金會獎金多到發不完原因曝光
諾貝爾獎是自1901年開始舉辦的盛事,許多人都知道,諾貝爾獎的全部資金都是源自於諾貝爾的遺產,但歷經了119年的運作,發放眾多得獎者的獎金,諾貝爾獎從來沒有傳出「沒錢可發」的窘況,其背後原因,主要是仰賴諾貝爾基金會百年來的精準投資。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年輕時曾到美國求學,後來回國後發現硝化甘油的性質,最後成功發明以硝化甘油為材料的炸藥,並且透過這項發明,獲得龐大的收益。之後甚至在將賺來的金錢投入在石油、重工領域,用著非常快的速度成為世界級的富豪。而在他臨終時,諾貝爾大約留下920萬美金的遺產,這相當於當時瑞典年度財政收入的17%。而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其運作的資金也是由諾貝爾的遺產所提供。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截止至2019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而且獎金逐年升高,從原本1901年第一屆獎金只有15萬瑞典克朗,1981年時已經上漲到100萬瑞典克朗,2012年達到800萬瑞典克朗,2017年單一獎項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2020年單一獎項的獎金則高達1000萬瑞典克朗。118年來總共發放的獎金金額高達11.8億瑞典克朗,遠遠超過1901年諾貝爾獎啟動資金的3100萬瑞典克朗。至於為何歷經了百年的運作,諾貝爾獎的資金卻從不缺乏呢?根據《新京報》報導指出,諾貝爾的遺產並不是直接用來做獎金使用,而是透過諾貝爾基金會的操作,將這筆資金用在投資理財上,每年90%的收益會用在獎金的發放上。在運作初期,基金會遵從諾貝爾的遺囑,將資金用作銀行定存、購買公債等低風險項目,但是由於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每年的收益完全趕不上發放獎金的速度。1953年時基金會發現,運作52年的諾貝爾獎,已經讓當初的啟動資金下降1000萬元克朗。為了避免資金真的被消耗殆盡,1953年時,諾貝爾基金會決定修改基金管理辦法,投資標的不再侷限銀行定存,而是轉移到股票、房地產等高風險的項目,尤其是股票投資,這幫基金會帶來豐厚的收益,綜觀基金會的資產配置,其實股票的資產占比來到了50%以上,2019年時,基金會的投資市值超過4.9億元瑞典克朗,這也讓諾貝爾獎的獎金金額隨著投資的成功而逐年升高。據悉,諾貝爾在遺囑中表示,獎項的金額,應該要能保證讓這位表現傑出的研究人員,20年不拿薪水也能繼續從事研究,
120年前的居禮夫人筆記本有強力射線 1500年都難以消退
19世紀的知名女科學家居禮夫人(瑪里.居禮,Marie Curie),由於傑出的貢獻,曾先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與化學獎。諾貝爾基金會官方推特日前貼出居禮夫人的筆記本照片,並表示筆記本有強烈的放射性,歷經了120年仍未消退,推測可能會延續1500年。根據諾貝爾基金會官方推特的貼文表示,居禮夫人因為長期暴露在輻射線下,於1934年7月4日因再生不良性貧血過世。而這本筆記本是居禮夫人生前於1899年至1902年期間所使用的,同樣的也是長期曝曬在輻射線下,具有強力的放射性,平時都保存在鉛盒之中。而且放射性之強,歷經了120年都沒有消退,諾貝爾基金會預估還需要1500年才能消退。據悉,1867年出生的居禮夫人,是波蘭裔法國籍物理學家、化學家,她與丈夫皮耶居禮(Pierre Curie)專攻放射性研究,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驅。1903年由於在放射性領域的傑出貢獻,獲頒諾貝爾物理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她又於1910年分離出鐳(Ra),讓她又於191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也讓他成為少數獲得跨領域諾貝爾獎的得獎者。
發不完又越發越多 諾貝爾獎為何獎金發119年沒發完
2020年度的諾貝爾獎得獎人名單自5日起逐步揭曉,這項自1901年開始舉辦的盛事,一開始僅憑藉諾貝爾的遺產來啟動,但發了119年的獎金到現在都還沒發完,而且獎金金額逐年升高,時至今日從來沒有聽聞過「缺錢」、「獎金發不出來」等窘況,原來這一切都要仰賴諾貝爾基金會這一百多年來的努力。根據《新京報》報導指出,截止至2019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而且獎金逐年升高,從原本1901年第一屆獎金只有15萬瑞典克朗,1981年時已經上漲到100萬瑞典克朗,2012年達到800萬瑞典克朗,2017年單一獎項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今(2020年)單一獎項的獎金則高達1000萬瑞典克朗。118年來總共發放的獎金金額高達11.8億瑞典克朗,遠遠超過1901年諾貝爾獎啟動資金的3100萬瑞典克朗。實際上,根據當年諾貝爾的遺囑,3100萬元瑞典克朗的遺產並不是直接用來做獎金使用,而是透過諾貝爾基金會的操作,將這筆資金用在投資理財上,每年90%的收益會用在獎金的發放上。在運作初期,基金會遵從諾貝爾的遺囑,將資金用作銀行定存、購買公債等低風險項目,但是由於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每年的收益完全趕不上發放獎金的速度。1953年時基金會發現,運作52年的諾貝爾獎,已經讓當初的啟動資金下降1000萬元克朗。為了避免資金真的被消耗殆盡,1953年時,諾貝爾基金會決定修改基金管理辦法,投資標的不再侷限銀行定存,而是轉移到股票、房地產等高風險的項目,尤其是股票投資,這幫基金會帶來豐厚的收益,綜觀基金會的資產配置,其實股票的資產占比來到了50%以上,2019年時,基金會的投資市值超過4.9億元瑞典克朗,這也讓諾貝爾獎的獎金金額隨著投資的成功而逐年升高。對一位研究人員來說,得到諾貝爾獎已經是個至高無上的殊榮,那為何基金會還要發放高額的獎金呢?原來這也是當年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在遺囑中表示,獎項的金額,應該要能保證讓這位表現傑出的研究人員,20年不拿薪水也能繼續從事研究,
64年來首次 諾貝爾晚宴因肺炎疫情取消舉辦
管理諾貝爾獎的諾貝爾基金會於昨日(7月21日)宣布,因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關係,將會取消原訂在12月舉辦的諾貝爾晚宴。這是自1956年以來、睽違64年後首次取消晚宴,但基金會對媒體表示「將會採取新形式舉辦。」諾貝爾基金會海肯斯登(Lars Heikensten)聲明表示「這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由於肺炎疫情的大流行,今年的諾貝爾晚宴將不會像往常一樣,每個人都需要做點犧牲來面對、適應全新的環境」。海肯斯登也對《法新社》補充說道「得獎者與其作品將會使用不同的方式來表揚」,暗示得獎者可能會在其本國的大使館來領取獎項。在過往,當年度的諾貝爾獎得獎者,將會在創辦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的忌日12月10日當天,受邀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參與頒獎,頒獎結束後會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舉辦晚宴,現場除了有瑞典王室以外,還會有1300名的賓客,而得獎者通常也會在晚宴上發表演說。而根據《法新社》報導,諾貝爾基金會新聞主任表示,上一次取消晚宴是在1956年,是為了避免邀請打壓匈牙利革命的蘇聯大使。另外,諾貝爾晚宴也曾在1907年與1924年這兩年取消過,主要原因是當時正在打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