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榮
」 謝宗榮神佛傳奇三山國王2/源自廣東潮州 護佑渡海移民來台
三山國王源自於廣東省潮州府,是指當地「巾山」、「明山」和「獨山」等三座山的山神。根據《台灣通史》記載,「粵人所至之地,多祀三山國王,而漳人則祀開漳聖王,泉人則祀保生大帝,皆是其鄉之神,所以介福禳禍也。」民俗學者謝宗榮說,三山國王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後,漸漸地從原本的自然神轉變成人格神,後來隨著潮州、汕頭一帶的移民來到台灣,演變成族群的守護神。謝宗榮指出,常有人認為三山國王是客家人的信仰,但其實客家移民只是其中一部分,三山國王其實有許多不同祖籍和族群的信眾。民俗學者謝宗榮說,三山國王信仰來自粵東,但信徒不僅限於客家人。(圖/翻攝自謝宗榮臉書)饒先生表示,台灣的三山國王廟很重視彼此的承啟聯繫,各地方的香火,強調是由廣東省揭西縣的霖田祖廟「分靈」而來,也會定期回祖廟進香。但有部分的三山國王廟,並非從祖廟分靈出來,例如新北市新店「三王宮」的三山國王神像,就是先人直接從大陸請來台灣。宜蘭縣的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安排迎親活動表演,熱鬧非凡。(圖/報系資料庫)
神佛傳奇城隍爺1/城隍如地下政府 保護民眾主持公道
去年國民黨總統初選期間,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前往城隍廟拜拜,被時任國民黨立委陳宜民酸說:「在城隍廟發誓沒兌現會被車撞死」。城隍爺是陰間的行政與司法的地方首長,不僅保護地方民眾安全、照顧地方經濟,同時也是司法官,過去農業社會裡民眾若有糾紛,常會到廟斬雞頭發誓,請求城隍爺主持公道,也深信若有作奸犯科者,會遭到城隍懲罰。「城隍」的「城」是指城牆、「隍」則是無水的護城河,是保護城市與居民的神祉,有如當地的父母官;「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吳孟寰說,城隍爺就像當地的市政府,廟內有包含有民政、文化與警察等各局處的神明為民眾服務,甚至還有類似「觀傳局」的「月下老人」,也有提升城市的經濟發展的「五路財神」。在安座、建廟或聖誕當天,城隍爺會出巡訪查管轄的範圍,常有八家將開路,保佑合境平安。(圖/霞海城隍廟提供)民俗宗教學者謝宗榮說,城隍的信仰跟清代以前的行政體系有很大的關係,只要有城市、就有城隍,而不同級別的行政機構有不同級別的城隍,都、省、州、廳與縣級的城隍爵位都不一樣,甚至鄉、鎮也有自己的城隍;他說,在過去,各地信徒所供奉的大都是本地的城隍,但台灣是移民社會,所以也可見到當年移民從大陸家鄉帶來的守護神,霞海城隍就是其中一例。常結合宗教與各類活動的「台北霞海城隍廟」,在第三屆「戲春大稻埕」時,集結24台老古董車繞場,場面十分壯觀。(圖/霞海城隍廟提供)吳孟寰說,「霞海城隍」原在大陸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的「霞城」,因為廟的原址靠近「臨海門」,因此得名。「霞海城隍爺」在一八二一年隨移民渡海來台,原本是台北艋舺地區同安移民的宗教中心,一八五三年發生「頂下郊拚」械鬥事件,住在下郊的同安人家園遭放火焚毀,離開時不忘救出城隍爺的神像,最後輾轉逃到大稻埕落腳,並於一八五九年建成現在佔地只有四十六坪大的「霞海城隍廟」。「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吳孟寰說,廟方常結合文化活動,之前舉辦城隍爺搭龍船的水巡儀式,吸引不少民眾爭相參與。(圖/黃威彬攝)
神佛傳奇城隍爺2/職務神隨時代演變 水鬼也能當城隍
城隍爺是陰間的行政與司法的地方首長,不僅保護地方民眾安全、照顧地方經濟,同時也是司法官,過去農業社會裡民眾若有糾紛,常會到廟斬雞頭發誓,請求城隍爺主持公道,也深信若有作奸犯科者,會遭到城隍懲罰。「城隍原本是職務神,後來有些民間傳說,才讓名人死後也被封為城隍。」謝宗榮說,城隍是管理、守護城市的神祉,隨城市而產生,而不若其他人格神有其修道成仙的過程,但後來傳說,只要累積足夠的功德,水鬼也可以當城隍,還有一些受人景仰的名人,例如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死後也被人奉為城隍爺。但謝宗榮指出,人化為城隍是少數,大部分地方祭拜的還是城市本身。「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吳孟寰說,廟方常結合文化活動,之前舉辦城隍爺搭龍船的水巡儀式,吸引不少民眾爭相參與。(圖/報系資料照)謝宗榮說,城隍爺代表一個行政區域的地下長官,而台灣早年因為吏治不是很清明,民眾發生糾紛不願告官,反而是到當地的城隍廟請求主持公道,所以才有「寧信城隍、不信官府」的說法;然而,因為信眾認為陽間的官吏管不到神鬼界的事務,到現在還是有向城隍爺「告陰狀」的習俗。位在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的「台北霞海城隍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知名廟宇,常有觀光客前往參拜,占地約46坪。(圖/報系資料照)因為城隍爺並非由特定的人得道列入神籍,所以一般來講,以建城日或是安座的日子為慶祝日,有時也稱做「聖誕」,像是位在台北市的台灣「省城隍廟」,就是以十月二十五日光復節做為聖誕;彰化的「彰邑城隍」聖誕是農曆六月十五、「新竹都城隍」則是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
神佛傳奇田都元帥1/庇佑藝人護星光 天王天后都曾參拜
由於時代演變,過去被民間尊為「戲曲之神」的「田都元帥」,如今已擁有一大票藝人信徒,其中不乏天王、天后,所以又被稱為「演藝之神」;就連剛猛威武的宋江陣,也把田都元帥當成保護神!田都元帥是唐朝家喻戶曉的樂官雷海青,相傳他出生後,被親人丟棄在田間,就在飲水將斷之際,突然出現幾隻毛蟹以濡沫餵食,讓他得以存活。後來族人將雷海青抱回撫養,他雖不太會講話,但從小就展現樂律天分,精通戲曲、南北管和西皮亂彈。供奉田都元帥的「行德宮」,隱身在西門町附近的小巷中,讓前往參拜的藝人不必擔心被狗仔跟拍。(圖/黃耀徵攝)民俗學者謝宗榮指出,雷海青由於受到唐朝宦官高力士力薦,有次在唐玄宗殿前演奏〈霓裳羽衣曲〉後,備受尊寵。西元七五五年(唐代天寶十四年)爆發「安史之亂」(由節度使安祿山與大將史思明發動,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捩點),唐玄宗倉促避難後,安祿山遂在洛陽稱帝設宴慶賀,下令雷海青等人演出慶賀,雷海青卻託病婉拒。田都元帥是藝人的守護神,金曲台語歌后李婭莎曾到廟裡參拜,祈求演藝生涯順利。(圖/報系資料照)在安祿山點名「抱病也得來」的情況下,雷海青勉為其難出席,然而,當他看見安祿山在席間以狂言悖語恐嚇眾人,突然憤而將樂器摔到地上,並指著安祿山大罵,在場者無不驚愕莫名。雷海青因而遭到處斬。雷海青的忠肝義膽,讓唐玄宗聞之動容,誥封雷海青為「天下梨園大總管」(梨園為戲班別稱,原是唐朝皇帝遊樂之所),並將其屍首遷回故鄉安葬,還蓋了一座祠堂紀念;宋高宗時,則加封雷海青為「大元帥」,隨著歷史的不斷演進,越來越多藝人祭拜雷海青大元帥,也就逐漸形成田都元帥的信仰。
【神佛傳說東嶽大帝1】道教地府統帥 助解冤化怨
古人認為,人往生後魂魄將歸於大陸「東嶽」泰山,並接受連串的審判,負責主審的就是身為地府統帥的「東嶽仁聖大帝」(東嶽大帝)。因此,在祭祀東嶽大帝的寺廟中,常可見到道士作法祈求大帝,替信眾解開與冤親債主的一世羈絆,求取來生平安。在中國古代,民眾深信五嶽皆有神。其中,山東境內的泰山因周邊多為平原,山勢更顯雄偉壯觀,故有「東嶽」之名。由於東方自古被視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加上傳說泰山是盤古(相傳是道教元始天尊的化身)死後的頭部幻化而成,泰山因此被封為「五嶽之長」、「五嶽獨尊」,泰山山神的地位也更崇高,被道教奉為「東嶽大帝」,率領規模不遜於天庭的地府官僚組織。東嶽大帝是主管地府之神,信眾經常委請道士作法,求取東嶽大帝法旨,解冤親債主羈絆。(圖/王永泰攝)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治理地府的東嶽大帝與妻子淑明皇后育有五子,其中第三子為「炳靈公」,是知名的山神、雷神和護法神,宋真宗時期被加封為「至聖炳靈王」。東嶽大帝與炳靈公勇猛的父子形象,後來也被小說家改編,成為「封神演義」中有名的「黃飛虎」、「黃天化」父子。泰山是大陸五嶽之首,相傳人往生後靈魂將歸於此處,因此泰山山神被封為「東嶽大帝」,執掌地府。(圖/報系資料照)相傳被道教奉為地府統帥的東嶽大帝,有一位也在民間信仰中赫赫有名的副手「酆都大帝」,由於酆都大帝下轄「十殿閻羅」,因此東嶽大帝也被視為十殿閻羅的最高長官。「台灣傳統信仰中的地府主宰,在佛教是地藏王菩薩,道教則是東嶽大帝。」民俗宗教學者謝宗榮解釋,台灣人信仰東嶽大帝,源自先民來台時,從家鄉請來奉祀祭拜,「因東嶽大帝主管地府,凡有信眾生前犯罪或與人結冤,往生後,親人就會拜請東嶽大帝協助解冤化仇,讓往生者平安通過地府審判,早登極樂。」
【神佛傳說東嶽大帝2】顯聖指示 法主公廟背對熱鬧南京東路
東嶽大帝除了有祈求解冤化仇的神力外,若往生者生前有冤屈,家屬也會祭拜東嶽大帝、向大帝請領法旨,助往生者在地府內求取公道。謝宗榮解釋,明清之際,只要遇到政治不清明,就會有民眾可能因為吃上官非、含冤而往生,親人為了替往生者彌補含冤以終的遺憾,就會祈求東嶽大帝的法旨,在地府審判時,還往生者一個公道,替往生者平復生前的遺憾,但隨著民國成立,司法制度漸漸上軌道、冤獄減少,東嶽大帝原先的地府「審判」角色也慢慢被擴大,現在很多信徒到廟裡拜東嶽大帝時,也同時祈求健康、財富、平安。不過,台北大稻埕「法主公廟」志工陳小姐仍對本刊表示,「廟裡常有信眾請我們聯繫道士,在東嶽大帝神像前作法,替剛往生的親人求取冥府平安。」陳小姐相當熟悉大稻埕歷史,她表示,根據法主公廟方記載,清朝同治八年(一八七○年),一位叫「陳書楚」的人,從家鄉福建安溪縣內的「碧靈宮」,迎請法主真君等神明來台,其中也帶了一尊東嶽大帝神像;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大稻埕當地信眾集資在「振南茶行」舊址上興建法主公廟,為大稻埕三大名廟之一。志工陳小姐透露,北市府曾為拓寬馬路,拆除法主公廟後殿,1996年廟方終於成功重建。(圖/王永泰攝)位於南京西路上的法主公廟,原先規模宏大,但隨著多次市區重劃,基地面積不斷地變更,一九六八年為配合北市府拓寬南京西路,後殿被拆,廟變得更小,廟方多年與北市府協議,終於在一九九六年購買周邊小塊市有地重建,還邀請國寶建築師李重耀負責規劃,他曾為新北木柵「指南宮」設計凌霄寶殿而獲獎。一九九八年新落成的法主公廟,不僅有台灣罕見的五層樓廟身、四殿分散在狹長高樓的設計,更特殊的是,廟方請示神尊之後,神尊為了時刻保佑居民,同意一樓可讓鄰近寺廟、南京西路三百四十四巷的居民車輛進出,更指示主殿要背向南京西路,面向巷內住宅商業區,傳為地方佳話。
【神佛傳奇之神農大帝2】神像顏色藏玄機 紅面黑面各有意義
被尊稱為藥王與糧食之王的神農大帝,因為帶著村民開墾荒耕種,後期又為了治癒大家的疾病親嚐百草,因此在後代被從事生產與祈求健康的民眾持續供奉,不過廟裡一尊尊神像顏色不盡相同,以新北市「先嗇宮」為例,就有「紅面」與「黑面」兩種造型。神農大帝的神像有許多顏色,根據各地的廟宇不一樣,裡面供奉的神像顏色也不一;「先嗇宮」分別有紅色的神農與黑色的神農神像。民俗學者謝宗榮表示,紅色的神農大帝手拿稻穗,別名又稱為「火官」,是專管農務的部分,傳說因神農教村民放火燒野草墾荒,因此面容被火光照的通紅,所以以紅色作為神像臉部特徵;而黑色的神農像則是因為祂後期開始嚐百草,最後因誤食有毒的植物而全身發黑過世所致。謝宗榮指出,其他廟宇的神農還有其他不同的面容,主要還是要看當地的信仰而定,「不同的傳說有許多種,舉神農為例,其他地區也有綠面與金面的神像造型。不論如何,最後如果能讓民眾的信仰得到寄託,都是好事。」民俗學者謝宗榮表示,每間廟宇依照傳說不同,裡面供奉的神像也有不同面容。(圖/張文玠攝)通常神農的主要供品是五穀,洪希賢指出,雖然現在已經沒有太嚴格的規定,但牛肉與肉類廟方還是會盡量避免。「其實現代社會越來越進步了,信眾不論拿什麼供品來祭拜都是代表一份心意,我在外面幫人家上民俗學的課程也常提到,廟宇就是台灣社會的信仰綜合診所,信徒來走動、燒香,祈求心中的願望,離開時能更安定、更踏實,我們看了就很欣慰了。」位於先嗇宮內的神農大帝,有紅臉與黑臉兩種面容,紅臉主管農務,而黑臉則掌管草藥,都是相當常見的神農外型。(圖/張文玠攝)洪希賢說,考量到疫情,今年的繞境活動停辦與否,還要看廟方最後的決定,「如果最後真的停辦,我們也會想折衷的替代辦法來舉行祭祀儀式,除了感謝第一線醫療人員的辛勤付出,我們也會衷心祈求神農大帝保佑社稷,讓疫情快點落幕。」過去先嗇宮舉辦神農文化祭可說是有聲有色,但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廟方尚在考慮折衷的祭祀辦法。(圖/報系資料庫)
【神佛傳奇2】絲線把脈治乳疾 明成祖賜龍袍封醫神
保生大帝在台灣民間神威顯赫,歷史也記載許多保生大帝顯現神蹟的記載。民俗宗教學者謝宗榮老師說,明朝成祖年間,文皇后患乳疾,屢傳太醫診治皆無效,傳說保生大帝顯化為道士,以絲線替文皇后把脈,治好皇后宿疾,明成祖為此贈以重金,但保生大帝卻拒收,乘鶴而去。明成祖為表感念,封吳夲為「昊天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賜予龍袍並下令建殿,奠定保生大帝在民間信仰中的重要地位,還因此被信眾奉為「醫神」。謝宗榮表示,台灣民眾對保生大帝的信仰,要從清朝乾隆年談起。清乾隆年間,大批福建同安人移入台灣開墾,將守護神保生大帝乞靈,分火到同安人的聚集地「大龍峒」,建立保安宮。隨著保生大帝神蹟顯赫,保安宮從最早的木造架設簡陋廟宇祭祀,在信徒與歷屆廟方努力下,逐步擴充至現有規模,不僅是國定二級古蹟,還曾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的殊榮。台北保安宮大龍峒董事長廖武治說,昔日保安宮中備有藥籤,信眾可以向保生大帝請示旨意後求取,信眾普遍認為很靈驗,北部老一輩民眾都還有印象,也讓保生大帝信仰傳遍全台,甚至連海外華人都遠道而來虔誠膜拜、或請求分靈供奉,而至今「大龍峒保安宮」附近仍有不少中藥行在營業,可見民眾對保生大帝的信仰有多深。年少時曾以當畫家為夢想、後來從事代書工作,因緣際會會下參與廟務迄今超過四十年的廖武治表示,保生大帝是「醫神」,雖然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保安宮也配合醫療法規,不再強調藥籤醫療功能,僅提供信徒參考,但保生大帝消災解瘟遶竟仍是地方年度大事,他也曾親眼見到一位遠從菲國來台參加保生大帝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學者,家鄉突生急病的幼女,遍尋西醫診治後仍病情危急,心急如焚下向保生大帝虔誠祈禱後,女兒脫離險境,也讓他深深為保生大帝以蒼生為念的慈悲信仰打動。目前全台知名祭祀保生大帝的廟宇除了座落台北市大同區保安里的大龍峒保安宮外,還有位在台中市北區賴村里賴厝元保宮,座落台南市北區的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屬三級古蹟,台南市新化保生大帝宮等。保安宮每年除夕會抽出國運籤,預測國家來年運勢。(圖/黃威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