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珊
」 謝宜珊 維生素D健康調查1/學童虛累累原因出爐 營養師驚:長期缺乏恐影響智力!
孩子老是疲累、學習力不佳嗎?根據國健署最新公布的營養調查顯示,7~9歲孩童普遍缺鋅,7~12歲學童缺乏的竟然是碘、維生素D、E、鈣。「老實說,我真的很驚訝!想不到學童竟會缺乏這5大營養素!」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謝宜珊營養師說,以碘為例,人體內碘的狀態可透過尿碘來進行評估,此次調查發現有學童碘缺乏(每公升尿液中小於100微克)盛行率約有3成,而且年齡愈大愈缺乏,19歲以上成人已經5成都攝取不足。過去政府為了補充國人的碘攝取量,實施食鹽全面加碘的制度,但或許是民眾開始注重健康,除了降低食鹽攝取量,也轉而選擇健康取向的海鹽、玫瑰鹽,由於這類不含碘的鹽愈來愈受歡迎,所以才造成碘的普遍缺乏。碘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一旦缺乏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容易過敏或生病。(圖/林勝發攝)營養師程涵宇說,「碘是維持甲狀腺功能的必須營養素,如果缺乏容易覺得疲倦、怕冷,也會造成代謝變慢容易變胖。」不只如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指出,長期缺碘會影響智力、認知功能,導致學童反應慢、學習力下降。營養師程涵宇指出,人體內的各種營養素息息相關,例如缺鋅也會影響缺碘,彼此互為因果。(圖/程涵宇提供)程涵宇說,曾有國際研究針對碘充足、缺碘的國家進行比較,發現嚴重缺碘地區的學童智商分數的確較低。「平時飲食建議多吃甲殼類、蛋黃、紫菜、海帶等含碘食物,但最直接的還是吃含有碘的食鹽!」謝宜珊提醒烹調方式也要注意。「長時間高溫烹煮會加速碘的流失,建議清蒸、涼拌,最後再灑一點碘鹽即可。」不過,每日食鹽量還是要控制在6公克以下,才不會攝取過多的鈉,反而不利於健康。根據國際研究顯示,長期缺碘會影響智力與學習能力。(示意圖非當事人)(圖/三和走讀學堂實驗小學提供)
健康調查2/學童竟缺這些營養素?! 關鍵在10歲開始喝這一杯
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7~12歲學童學童目前缺乏5大營養素碘、鋅、維生素D、E、鈣。其中7~9歲孩童普遍缺鋅,程涵宇營養師說,「身體的營養素彼此息息相關,研究顯示,缺乏鋅也會導致容易缺碘。」鋅是人體中重要的微量元素,肌肉與蛋白質的製造、長高、皮膚健康等,都需要靠鋅來推動。蛋黃含有豐富的鋅,只要再搭配一些肉類,就能達到鋅的一日建議攝取量。(圖/報系資料庫)「鋅也是免疫力的關鍵!」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謝宜珊營養師說,缺鋅會讓孩子常常感到疲倦、也更容易感染各式病毒、細菌,建議多攝取蛋黃、肉、海鮮、堅果、南瓜子等含有鋅的食物,一天攝取8毫克以上的鋅才足夠。學童其他缺乏的營養素如鈣質、維生素D、E,更讓謝宜珊感到不可思議。「以鈣來說,孩童每天大約喝2杯牛奶就能達標(一杯約240毫升),但所有的孩子竟都攝取不足,而且長大後愈來愈嚴重。」謝宜珊說,從調查中發現,大約’10歲後,孩子就逐漸愈來愈缺乏鈣質,應該與牛奶不再是主食有關,而且愈來愈常以冰飲如含糖飲料取代牛奶,例如7~12歲孩子的乳品攝取量僅有標準值的1/3,但冰飲的攝取量卻逐漸上升,已占整體熱量的10%。營養師建議,如果不愛牛奶或有乳糖不耐症,可以改選優酪乳、起司片,同樣能迅速補充鈣質。(圖/報系資料庫)「如果不想喝牛奶,或是有乳糖不耐症,可以改選優酪乳、起司片,同樣能迅速補充鈣質。」更棒的是,乳製品還能同時補充維生素D,如果缺乏維生素D,也會影響孩子的肌肉生成、免疫力等等,「也要多鼓勵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才能使皮膚合成出更多維生素D。」謝宜珊提醒。多到戶外活動、曬太陽,才能藉由皮膚合成出更多維生素D,同時也能增強免疫力。(圖/報系資料庫)
健康調查3/補充保健品並非萬靈丹 「蹺蹺板效應」恐顧此失彼
根據國健署最新調查顯示,7成7~12歲學童的維生素E攝取不足,這讓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謝宜珊營養師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多數植物油中都含有維生素E,只要烹調食物就會使用到,所以十分容易就能攝取,只能猜測或許是部分家長刻意讓孩子降低油脂攝取,才會導致維生素E缺乏。維生素E具有高抗氧化能力,長期缺乏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身體累積過多的自由基,除了植物油之外,天然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堅果、五穀雜糧中都含有維生素E,建議多多攝取。謝宜珊說,從這次新調查中可以發現,民眾的健康意識愈來愈好,但卻可能「補東牆、漏西牆」,反而讓孩子錯失部分營養素,其實每個營養素都環環相扣,應該要均衡且多元化攝取。但由於生活節奏愈來愈緊湊,現代人普遍依賴外食,因此家長擔憂孩子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所以經常幫孩子額外補充營養保健品,謝宜珊說,保健品並非萬靈丹,有時過高的劑量反而會擠壓其他營養素的攝取。永越健康管理中心營養師謝宜珊表示,家長的健康觀念愈來愈進步,會幫孩子補充營養,但要小心顧此失彼,反而導致孩子營養失衡。(圖/謝宜珊提供)「身體的營養素彼此相關,有時就彷彿一座蹺蹺板,如果這一端攝取過多的某種營養素,另一端就只能攝取極為少量。」例如鋅、鐵就會互相箝制,當鐵攝取過量時,就會抑制鐵質的吸收。謝宜珊說,如果攝取的是天然食物,就不容易出現這樣的「蹺蹺板效應」,但如果是保健品就風險較高,相較之下,還是建議先從天然飲食中攝取,若真的確定不足,再尋求保健品幫忙較好。
健康調查4/該如何照顧孩子飲食? 6口訣建構營養地圖
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7~12歲學童學童目前缺乏5大營養素碘、鋅、維生素D、E、鈣,營養狀態和過去大為不同。「以前會認為孩童普遍缺乏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維生素C等等,但此次調查發現孩子們已經不缺上述營養素。」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謝宜珊營養師說,政府自1993年起不定期公布國人相關營養調查,方式為問卷、體檢(包含抽血、驗尿等方式),每次針對的對象也不相同,2001年針對國小學童的調查,發現維生素B1、B2的缺乏率約2~3成,2012年的調查顯示,僅有27.1%學童攝取足夠的蔬果量,但在這次新調查中,僅有7~9歲男童的維生素B2缺乏2%,其他都符合標準。謝宜珊推測原因可能是家長健康意識進步,再加上學校營養午餐規劃得宜,所以補齊了孩童過去常見的營養缺口。校園營養午餐愈來愈注重營養均衡,也讓過去孩童常見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不足等問題,逐漸獲得改善。(圖/黃威彬攝)雖然修正過去的不足,但新調查卻顯示,家長可能犯了「補東牆、漏西牆」的錯誤,因此讓學童反而缺乏碘、鋅、維生素D、E、鈣5大營養素,長期缺乏恐怕帶來更大危機。因應學童最新營養調查,國健署表示均衡飲食為維持健康的基礎,也提出6口訣,包括「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讓民眾的營養概念更完整,可廣泛多元攝取各種營養。另外,也在許多衛教手冊中增加關於碘營養素的說明,提醒國人適時攝取碘鹽。海帶、紫菜含有碘,建議採取清蒸、涼拌的烹調方式,更能保留其中的營養素。(圖/報系資料庫)
紅字第一名4/全民日喝1杯以上糖飲 醫師搖頭:體脂高恐難治療
觀察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國泰健康管理的年度健檢紅字報告,除了維生素D不足皆為冠軍之外,體脂率過高、脂肪肝也分列亞軍、季軍,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認為與國人戶外活動量不足有關,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唐雲華醫師說這顯示脂肪、骨骼健康密不可分,民眾要破除「吃藥就能健康」的迷思,養成運動習慣才是關鍵。「因為體脂比例若高,維生素D還是容易不足。」營養師謝宜珊認為現在人的活動量太低,又攝取過多熱量,所以容易形成脂肪肝、肥胖等問題,其中以飲料問題最嚴重。「根據調查,7~44歲民眾每天會喝1杯以上的含糖飲料。」若過度肥胖,具親油脂性的維生素D就會附著於脂肪上,進而使血液中的維生素D不足。(圖/報系資料照)除此之外,盡量不要以含有高油、高糖的麵包當作早餐,也要避免大量煎炸烹調方式的食物,否則容易攝取過多精緻糖類與油脂;平時除了白米飯之外,也要偶爾更換成糙米、雜糧飯等等,藉此攝取更多纖維質。如果已經出現骨鬆問題,唐雲華建議要先釐清問題,如果是造骨原料不足,就要從補充維生素D、鈣質著手;但如果是蝕骨細胞過於活躍,就要接受骨鬆藥物的治療。營養師謝宜珊建議,多吃深綠色蔬菜、豆腐等食物,有助於增加維生素D,維護骨骼健康。(圖/永越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報系資料照)此外,平時也要多做負重運動來增加骨骼健康,「簡單的小跑步、原地跳躍都能活化造骨細胞、刺激骨骼。」深蹲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可以讓平時少活動到的髖關節更強壯,但建議一開始先經由教練正確指導較好,才不會造成運動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