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照制度
」《植物診療師法》未見行政院版本 陳駿季認疏失
《植物診療師法》草案原名《植物醫師法》,草案於2017年已完成預告,但因醫師團體反對「醫師」字樣,後改為「植物診療師」,希望建立專業證照制度,培育植物保護專才。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3日排審「植物診療師法草案」,卻未見行政院版本,農業部長陳駿季認疏失,並建議可以等行政院版本出來再一併逐條審查,經召委楊瓊瓔決議,將與行政院版本併案審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3日排審「植物診療師法草案」,僅見民進黨立委陳素月、邱議瑩及國民黨立委楊瓊瓔等人版本,卻未見行政院版本,遭朝野立委質疑,行政院不重視《植物診療師法》。對此,陳駿季坦承疏失,他表示,因行政院屆期不續審,農業部也希望下週能排入行政院會議程,建議等行政院版本出來後再一併審查。會議經召委楊瓊瓔同意並裁示,今天僅進行詢答。陳駿季也說明,植物診療師的角色並非取代現有農業人員,而是補充基層防疫人力,提升國家植物疫災防控能力,並落實植物保護及食安源頭管理。他強調,並不會變成農民要經植物診療師開立處方才能買農藥,而是農民可透過診療師的專業診斷,精準施用農藥,進一步降低農民農業用藥的成本。至於有立委詢問植物診療師的預期薪資為何,陳駿季透露,目前已有約80多位儲備診療師,薪資大約落在3.7萬,預計未來10年可達3000位,並期待通過法案後,植物診療師的薪資能夠穩定增長,入職三年後期望可超過4萬元,也盼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條件之一。
2023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 孫慶餘:為別人的生活帶來一份安定的力量
國際雜誌《Tatler》日前公布「2023年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Asia’s Most Influential」名單,永慶房產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孫慶餘,身為台灣房仲產業改革的推手,促進台灣房市資訊透明,和全亞洲600位最具創新力的革新者、產業巨擘及思想領袖共同入榜,AI教父黃仁勳、星宇航空張國煒、香港首富李嘉誠、歌手周杰倫等人皆榜上有名,孫慶餘則是亞洲唯一入選的房仲業者。「2023年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共有來自11個不同領域的改革者,評選指標包含人物影響力擴及的範圍、相關成就的即時性、在專業領域中的年資、及將世界帶往美好方向的領導能力,榜單呈現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台灣和泰國共600位卓越領袖。不可或缺的產業推手 引領市場轉型升級投身房仲業將近40年,孫慶餘可說是打造台灣房仲業的先驅,30年前的台灣,市場上充斥著傳統仲介賺取差價等作法,造成許多買賣糾紛與消費者的不安,讓孫慶餘下定決心帶領產業走向正途,為消費者打造一個公平、安全的房產交易平台。孫慶餘深知企業要走的長遠,好的產業環境絕對是基石,因此他引進美日等先進國家房仲發展經驗,於1985年率先推動「新式仲介」,主張不賺取差價,只收取固定費率服務費,期待將產業帶向透明化經營。為落實新式仲介的理念,1988年,孫慶餘創立永慶房屋,隔年,他主動建議政府立法規範房仲經營,推動仲介法制化,歷經十多年的奔走,「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及「不動產經紀人證照制度」終於在1999年立法通過施行,台灣房仲業自此改頭換面,消費者權益獲得具體的保障。為回應消費者對公平交易環境的期待,永慶房屋在2007年率先於網路公開成交行情,並主動提供成交資訊給政府,促成「實價登錄1.0」政策上路,持續引領產業前進;2014年,孫慶餘成為台灣第一位獲得中華民國地政貢獻獎的房仲業者。永慶房產集團創辦人孫慶餘致力推動台灣房仲產業的改革與提升,獲Tatler雜誌評為「2023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圖/永慶房產集團提供)跳脫舊思維 用創新改寫房產交易體驗下一步,孫慶餘要推升房仲產業至「誠實仲介」時代。2019年便身先士卒將「成交行情資訊揭露至門牌」,並擴及集團下所有品牌,將房價資訊透明呈現給消費者,擺脫資訊不對等。之後也不斷推出各種誠實服務,包括:兩大誠實房價保證、真房價保證、買賣屋全保障等,明確地展現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決心。孫慶餘認為,「企業經營除了創造營收,更要承擔責任,讓客戶獲得安心與安全的服務,不僅能讓自己心安理得,更為別人的生活帶來一份安定的力量。」孫慶餘勇於創新的精神,從創業之初便可看出端倪。他不但改變了台灣傳統房仲的營運模式,更一步步帶領產業進步、與世界接軌。除了以「先誠實再成交」為服務最高原則,贏得消費者信賴與認同,更利用創新科技翻轉房仲服務模式,提升房產交易體驗與效率。身為科技仲介的先驅,孫慶餘從後天看明天,當同業還在用圖紙介紹物件,永慶早已衝上雲端。從2002年起教育消費者「買房子先上網看房子」,並首創「影音宅速配」網路影音看房服務,成功縮短買賣屋決策過程,為產業的服務規格立下新的標準。近年MR、5G、AI技術的發展,永慶投入大量資源,持續發掘新科技應用在房地產服務的可能性,助經紀人工作更有效率,也提升消費者購售屋體驗。以誠實立足30餘年、實踐永續經營孫慶餘所打造的不只是誠實房仲集團,而是深度服務在地的生活房仲。永慶房產集團1,650家店,今年已協助在地社區鄰里舉辦超過3.2萬場活動,從社區服務中發展永續精神。長期倡議「誠實」價值的孫慶餘,藉由贊助時報金犢獎、舉辦誠實徵文比賽等方式,讓年輕學生們以創意或文字表達對誠實的體會,培養思考能力與正確價值觀,貢獻企業力量推動教育發展,促進社會良善循環。數十年來,孫慶餘一直以消費者需求為先,不斷重新定義房仲產業的服務模式,為台灣房仲產業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房仲是人的產業,人才與信賴才是創造勝利的關鍵。我們不把追求利潤擺在第一優先,而是以消費者權益、永續經營為最高原則。所以我們在消費者保障、科技工具、創新,及人才培育等永續經營的投資將不會停歇、也沒有上限。」
能力再升級!新北警普及「科技偵查」訓練 推動進階式證照制度
為全面提升警察同仁科技偵查能量,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於112年6月至9月辦理12梯次的科技偵查教育訓練基礎課程,並於昨日完成外勤員警計5,647人之科技偵查通識訓練,局長廖訓誠並頒發完訓證書,期勉同仁做好因應未來科技犯罪趨勢的挑戰,共同維護新北治安。強化科技偵查量能與普及化之架構圖。(圖/警方提供)當今資訊日新月異,高度便利性的科技發展,常被犯罪集團所利用成為犯罪工具,也是警察工作必須面臨的一大挑戰,為因應新型態犯罪趨勢,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教導同仁掌握資訊脈絡,善用科技新知,提升犯罪偵防效能,期能快速且有效打擊各類犯罪,營造新北治安防衛城,提供市民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表示,局長廖訓誠到任後極力推動警局科技偵查普及訓練與證照制度,由情資整合中心統合刑事警察大隊、資訊室、訓練科等單位資源,以分層分眾方式,透過系統性、持續性的訓練課程,將科技偵查的知能和工具的使用科普化,並於通過測驗後頒發完訓證書,表揚成績優異同仁。局長廖訓誠表示,科技偵查技術非僅刑事偵查人員該具備,第一線受理案件同仁,以及分局長、副分局長等中高階幹部也應瞭解,所以教育訓練課程分為「基礎」、「初階」、「中階」、「高階」等級別,針對不同級別安排不同難度的科技偵查知能與技術,本次基礎課程共有5,647位第一線同仁接受相關科技偵查基礎課程,能有效受理相關案件的偵辦。同時也強調,警察局將持續建構完善的科技偵查技術學習環境,從基礎知能到進階技術,將「科技偵查」、「警政系統」、「公開情資」、「數位鑑識」、「資訊安全」等5大面向融入相關課程,鼓勵同仁對科技偵查領域有興趣,只要取得前面級別的完訓證書,便可參與進階訓練課程,逐步落實深化警察科技偵查知能。
警察特考2/一試定終身釀弊端 立委籲改行證照制度
考試院在內部會議中針對警察特考,提出排除警大、警專的現任、退休教師擔任典試委員或命題委員的作法,以防止可能洩題,立委游毓蘭指出,坊間有太多補習班,國家考試不讓在補習班教課的老師參與出題,是有道理的,但不能以防弊為由,就把警校的老師都當成嫌疑犯,而現行的警察特考制度也扭曲了警察的養成教育,建議應改變考試內容,甚至應該改為「證照制度」。「問題在於,你要怎麼樣的警察。」游毓蘭說,警察透過警察大學與警察專科學校招生,中間還經歷了4年與2年的訓練,但這樣的養成教育,在這十幾年來已經被警察特考給扭曲了。她在警大任教的最後幾年發現,警大的學生在四年級竟然只專注在準備特考,學校甚至一度把四年級的體技課程都取消,美其名是要讓學生專心唸書,但實際上是為了要讓畢業生能通過特考,而偏廢了警察工作相當重要的警技訓練。游毓蘭說,當她在警大任教時,有一位之前就讀台南一中的學生,在警大畢業後考了二次警察特考,卻都以微差距落榜,因為三次落榜就要賠償學校約80萬元新台幣的費用,讓這位學生與家長都非常焦慮。後來她讓這位學生每天待在警大的研究室唸書,直到接近午夜才跟她一起下班,終於在最後一次考試過關。游毓蘭不贊成用筆試成績決定一切的作法,她說,現在的警察特考是「背多分」,其實警察工作需要的並不是把法條與規則背熟,而應該是考核未來警察對法律規定的綜合判斷,甚至有些國家在考試時,也相當注重面對面的口試,因為與人溝通是警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另外,術科的考試,像是立定跳遠、800公尺跑步,都脫離現實,只不過,像是折返跑、攀爬、跳高這些比較符合警察工作的項目,因為對考試院的作業來說太複雜,因此不被採用。警察除了學科之外,因工作需求,也要擅長各項體技。圖為警大摔角、柔道統一檢測暨柔道格式測驗。(圖/翻攝自警察大學臉書)游毓蘭建議,警大與警專的入學考試可以作為警察特考的「一試」,接下來則可對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交通法規以及性別相關法律等各種法令科目再設會考,另外還有駕駛船舶、游泳、柔道、射擊等技能,都可以類似考證照的方式,分科給予資格,取代現行以筆試「一試定終生」的特考。日前中壢員警在臨檢時對民眾「大外割」,一審遭到判刑,立委邱顯智認為,也與警察特考的科目不符合實務脫不了干係。「實務上要怎麼做,才不會被判刑,這個總該知道吧?」現行的警察四等特考不考《刑事訴訟法》,但警察在偵查過程中的強制處分,乃至於搜索、逮捕、臨檢、盤查等等作為,都跟《刑事訴訟法》息息相關,法治國裡很重要的原則就是警察依法行政,對於依《刑事訴訟法》與《警察職權行使法》執勤,都要知道的界線何在。邱顯智建議,警政署與考試院應研議警察特考的考試科目內容,考試是要考核未來的警察對專業知職的了解程度,若不了解相關法則而濫用權力,不僅對民眾不好,對警察自己也不利;例如2018年發生的「騙票事件」,新北市4名員警為了抓詐騙車手,偽造到案通知書日期,製造嫌犯經合法通知仍未到案假象,藉以向檢察官聲請核發拘票,遭查覺後,4人被判處1年4個月到1年8個月徒刑,唯因動機是為了偵查犯罪,最後均獲緩刑。「不教而殺謂之虐,你除了在課堂上要教相關法律,也要考核未來的警察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邱顯智說。立委游毓蘭說,警察的養成教育已被現行的警察特考制度扭曲,建議應改變考試的方式與內容。(圖/黃鵬杰攝)
中研院P3實驗室感染 病毒「外溢」沒通報是關鍵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日舉行《Omicorn來勢洶洶、中研院P3實驗室病毒外洩?!第十八場COVID 19疫情相關座談會》座談會,探討中研院P3實驗室感染事件,專家指出整起事件核心為病毒外溢未察覺也未通報,屬於職業災害,但指揮中心仍在瞎扯為動物傳人。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中研院P3實驗室事件主要源頭是外溢,最主要研究員問題,外溢沒有察覺也沒有通報,以及員工健康監測問題,應進行深刻檢討與改善;第二是實驗室質量政策,除了證照制度之外,P3實驗室不應只框在疾管署,建議應下放以量養質,一起撐起公共衛生做人民大後盾。至於P4實驗室是做最高級別接觸傳染病,只要預防研究所做一個即可。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邱淑媞強調,P3、P4實驗室是一個國安的概念,一旦發生病毒外洩,將造成炸彈級的生物災害,而且為何以前會設置在軍方系統,因為可以進行生物戰。再者,從操作人員來看,是職業災害的問題,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規定,生物性職業災害是屬於雇主的責任,也就是中研院院長的責任。而且根據第18條規定,工作場所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時,雇主應即令停止作業,勞工發現有危險之虞時,也可自行停止作業,雇主不得給予解雇。結果現在發生操作人員自行離職,邱淑媞認為這是典型的工作場所造成職業災害,但勞動部在哪裡?防疫指揮中心卻又瞎扯是動物傳染。金傳春教授則表示,P3實驗室,金傳春教授建議仿效之前2003年SARS期間,實驗室人員加強實作訓練課程,以避免類似操作不當案件再次發生。
NCC審中天寒蟬效應 廖元豪:狂如川普也不會關媒體
中天新聞台換照案引發熱議,NCC遭疑限制新聞自由,多名法律傳播學者今(9)日就「中天換照事件」所引發的憲政法治爭議進行探討;學者們認為,執照審查應小心,NCC做最後裁量時應回到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且狂如美國總統川普也不會去關掉不友善的媒體。世新大學廣電系副教授、前NCC委員何吉森表示,從以前在新聞局待過,再到NCC擔任委員,看過台灣解嚴到民主自由的發展。他舉例,其實1996年開放民視與老三台競爭時,民視股權結構並不完備,但為追求民主發展,政府選了來自南部聲音的民視,參與廣播電視台的申設籌備,這是正向的。前NCC委員何吉森提醒,證照制度是干涉的行政手段,不小心會影響工作權和言論自由,須謹慎為之。(圖/記者馬景平攝)何吉森提醒,證照制度是干涉的行政手段,不小心會影響工作權和言論自由,中天3年前的評鑑是沒問題的。他也強調,NCC面對新聞頻道的審查必須小心,要做最後的裁量時,應回歸組織法第一條,落實憲法之言論自由,第一任務就是防止資訊壟斷,心裡要有把尺,回到過去政府開放民視的心態,應更重視社會保有多元言論。政治大學法律大學副教授廖元豪表示,新聞台執照是政府發的,一不小心會有寒蟬效應,NCC不應該於換照審查過程中一直針對內容,這是干預內容非常不應該,中天新聞的報導,社會可以批評,大家都可以罵,可以轉台,但政府就不應該指點,拿有執照權的政府,只能管明顯違法的案例,不然很容易重回像戒嚴時期的《出版法》惡法,每一次換照都要面臨內容審查,這就會有寒蟬效應。廖元豪說,美國總統川普這幾年罵了多少媒體,但狂如川普和支持者也不可能去關掉他所不喜的媒體,中天這個案子大家心知肚明,NCC一直認為新聞有偏頗,但這是個問題嗎?節目時間有限,要如何把所有言論播報一遍,而且政府說偏頗就偏頗嗎?換照不能流於對內容的批判和檢驗,內容的評價是留給消費者、廣告商、一般學者,而非政府。廖元豪強調,NCC聽證程序要透明,但日前的過程就像公審,聽證過程若展現主管機關的不公平,這是會換「玷汙」處分,也讓公眾喪失信心。他感嘆,獨立機關要維持「獨立」不容易,在於政治人物要克制,今天不給預算、不給資源,獨立機關就沒那麼獨立了,行政院長可以公開斥責獨立機關,要維持獨立性就更困難。廖元豪說,過去有「拔管」事件,那關乎政府能不能干預大學自治的問題,學校要選哪個校長都應該尊重該組織;同樣的,媒體要自主,難道內部沒有組織自主權嗎?有誰能管臉書內部的組織?媒體傳播業的發展,大家都在摸索,管制到什麼程度?大家都在摸索,但當執照審查變成一種壓制多元言論的手段時,政府會變成很恐怖。
完成最後一塊拼圖 民眾黨推「公共衛生師法」建立防疫網
今(7)日為世界衛生日,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表示,近期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但台灣的防疫成效遠超出其他國家的預期,包括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紐西蘭等國的媒體,以及政府要員都大力讚揚台灣的防疫有成,台灣的防疫經驗成為各國政策參考的指標,「台灣模式」也成為了公共衛生體系的成功典範。隨著疫情持續延燒,邱臣遠也指出,許多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壓力越來越重,因此民眾黨在這個會期率先提出了 「公共衛生師法」,除了舒緩第一線醫療人力吃緊的狀況、建立起綿密的防疫網,未來立法完成後,透過建立公衛師證照制度,更可以為未來可能遇到的新型傳染疾病提前部署,讓台灣成為真正的防疫大國。邱臣遠也呼籲,希望政府儘速啟動公共衛生師法立法的討論,讓這個延宕20年的立法、公共衛生體系的最後一塊拼圖,可以真正落實,希望朝野共同攜手促成這項重要的民生法案。邱臣遠認為,因為台灣經歷過類似的疫情,所以更能體會「人人享有健康是多麼重要,也是多麽的得來不易的機會」。大家共同抗疫的這段期間,對於站在第一線、致力不懈保護民眾的醫護人員,他也表達最高的敬意。
台商回流帶動工業地夯 房市最熱議題
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天舉辦年終記者會,發布2019年房市10大新聞,排平第1的是台商資金回流,工業及商辦產品供不應求;建照量衝30年同期新高、房租指數連54個月上揚、南港「世界明珠」都更案等,也都擠進房市10大新聞。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票選2019年影響房市首要新聞,便是台商資金回流,工業及商辦產品供不應求,價格節節升高。許多企業積極尋覓工業地或廠房, 物色工業區土地,需求最強、最熱門的地點在新北市,其次為桃園市,統計工業需求主要3大類型,分別為物流倉儲、生產組裝、科技廠辦,預料這股熱潮在陸美貿易大戰停戰之前,需求將有增無減。台商回流帶動的不只是工業用地需求,商辦市場也是受惠者之一,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2019年第3季辦公室市場租金漲幅明顯,而且態勢相當明確,光前3季累積漲幅便接近2%,其中頂級辦公室以及信義區的租金年漲幅更超過5%,未來想要進駐信義區頂級商辦或是續租的租客,勢必面臨最嚴厲的漲租挑戰。建商大推案,今年建照量衝30年同期新高,展現供給端市場信心增強,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正雄指出,沈寂已久的新案將在明年陸續進場,這是過去幾年未曾出現的狀況,2房以外的壓抑買氣浮現,供給勢必會順勢增加。預料主流產品規劃,也會從過去的2房及小3房,推向首換族為主流的正3房。租屋市場也是強強滾,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顯示,消費者物價居住類房租指數,從2014年12月以來,直至2019年6月最新數字顯示,房租指數逐月成長已達54個月,成長率為4.13%。包租代管業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租賃住宅全聯會今年4月成立,象徵包租代管業正式自產業中獨立出來,無論對於社會住宅政策推動,或是一般租賃住宅管理服務,藉由管理人員證照制度正式上軌道,未來發展空間不容小覷。內政部發布今年第2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統計成果,全國房價所得比為8.79倍、貸款負擔率為36.06%,屬於房價負擔能力略低等級,全國平均或是6都,相較去年同期都呈現下降。其中「房價所得比」降幅為0.14%至3.16%;而「貸款負擔率」則是下降0.03%至0.77%。
【人生廚房】潘秉新:李德全 料理活字典(下)
人若立志、無往不利;家境清寒、十六歲入行當學徒、今年五十六歲的李德全師傅,立志為人師,四十歲如願走上教學之路;接著從教學出發,出食譜、上電視,如今成為受人尊崇的名師名廚。李德全的經歷,證實了一個人的成就和文憑沒有多大關係;而擁有一番閱歷之後,他發覺,一個人喜歡吃什麼?最愛什麼味道,其實和個人的記憶有很大的關係,對於味道和感情的連結,他有很深刻的體悟。看到「回憶,是世上最好的調味料」這句話時,我深受感動,想到許多父執輩,在二十世紀的戰亂年代,支撐他們面對艱困生活的心靈力量,是懷念家鄉食物的味道,後來返鄉探親承受人事全非的悲愴,也是家鄉味撫慰他們找到心靈的故鄉。對於我的這番感懷,李德全師傅感同身受。李德全3歲生日時,父母帶著他和弟弟拍下這張全家福。(圖/李德全提供)回憶思念 神奇家鄉味李師傅說,他的父親隨軍隊從大陸湖北逃到台灣,母親則是從廣東潮州先到香港再到台灣,一家六口住在七坪不到的高雄眷村小房子,生活貧困。李德全從小就常聽母親講食物的故事,家鄉有什麼什麼好吃的,在香港吃到了什麼什麼美味,講得是如此嚮往、如此神奇,談吃,似乎是他們家很大的生活樂趣。李德全還記得,八歲那年,母親把朝思暮想、親戚輾轉帶來的蝦醬,送到他面前時,「怎麼會有這麼臭的東西?」他臉上露出嫌惡的表情,真是不明白母親怎麼會愛上這個味道;但等到母親把這個蝦醬放入熱鍋中,和五花肉片一起炒,從鍋中逐漸散出的香味,已讓他非常驚訝,繼而吃了一口後,那好吃到嘴巴還一直留有香氣的印象,至今難忘。從此,蝦醬成為他最愛的味道之一,後來有機會到廣東潮州、馬來西亞、泰國旅遊時,一定會點蝦醬的菜來品嘗。李德全非常孝順,一休假就帶88歲的母親出遊,攝於慈湖。(圖/李德全提供)由於母親對家鄉食物的不斷述說,勾起李德全很大的好奇,後來有機會去吃到了那些食物時,「我媽實在很誇張,哪有她說的那麼好吃?」不過這也讓李德全第一次體悟到:「原來食物對於人而言,好不好吃在於感情有多深,食物有了這個回憶和思念的因素,就更特別了。」這番體悟,讓他喜歡從醬料來研究飲食文化,並深入淺出地融進教學課程中,「因為醬汁、醬料是中式料理的靈魂啊!」李德全老師曾以糖醋排骨與京都排骨的風味比較,以及宮保醬和醬爆汁分別奧妙之處,說明一旦了解醬汁、醬料的運用,就可做出不同菜系的料理。今夏,在一堂涼麵課,他做出傳統、川味、滇味、咖哩四種口味的涼麵醬汁,整堂課讓學員對醬汁的奧妙有了一番認識。另一次體悟,則是為父親回大陸尋親,父親早逝、沒等到兩岸開放,李德全二十多歲走上這趟代父尋親之旅,記得來到湖北一個窮鄉僻壤的小農村,在農村的一家破舊小吃店,吃到了他此生最難忘的粉蒸肉;店家自己做的粉蒸肉很細很軟糯,上有五花肉、下有蓮藕一起蒸,蒸出來的香氣非常迷人,一入口,那鬆得像栗子卻是又香又甜的蓮藕,最是驚喜,整道菜呈現出當地食材的獨特風味,他突然懂了,這就是父親思念的家鄉味啊!父親過世後,李德全兩度赴湖北尋親,好不容易找到了堂兄弟姐妹,完成父親心願。(圖/李德全提供)李德全老師做出的川味涼麵,讓學員大大驚喜。在涼麵課,教醬汁調配的比例和技巧。(攝影/黃耀徵)無盡好奇 探究廚藝界而隨著人生每個階段的歷程,李德全更感廚藝世界的浩瀚無比,加上自己強烈的好奇心、好勝心,促使他不斷地深入探究。十六歲進粵菜餐廳當學徒,尤其是港式點心,是李德全廚師生涯投入最久、用功最深的菜系,學港點時對燒臘很好奇就去學燒臘,看師傅炒菜很厲害,又往中廚走,點心、燒臘、爐子、砧板、扣燉(蒸籠),「從學徒到師傅是十年起跳啊!」每個階段的紮實訓練,讓李德全得到了一身技藝。李德全有2年擔任烹飪節目《冰冰好料理》的示範廚師。(圖/李德全提供)除了粵菜,凡是自己愛吃的就想辦法去學、自己在家裡做,偏偏什麼都覺得好吃,所以愈學愈多,不管港式點心、起士蛋糕、滷味、夜市牛排等等。他是我所知,少數非常愛在家做菜的廚師,也是我少見非常愛看書的師傅。以我所了解的廚師生態,不喝酒、不賭博、愛閱讀的李德全,可說是業界的稀有動物。他說,年輕時從古龍的武俠、倪匡的科幻、瓊瑤的愛情、王鼎鈞的勵志吸收不少養分,還有《禁忌與圖騰》這類有關歷史、文化的書,兩岸三地能蒐集到有關飲食文化的書籍,他都很喜歡,「只有尼采的書我看不下去。」不過就因太特立獨行了,所以遭遇到被排擠或不被珍惜的際遇。一度離開餐飲業,李德全28歲在專利商標事務所跑業務,最終發現自己還是最愛廚房。(圖/李德全提供)多才多藝 終獲得賞識二十四歲決定離開餐飲業,主因是太厭惡一些師傅的陋習,這一離開就是四年。不過,轉行去當銷售員的李德全,有一天下午,邊銷售健康器材邊有感而發,腦中浮現了:「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這句話,想到自己在廚房,是別的師傅請教他很多問題,有當雞首的成就感,為什麼要要留在銷售這一行當牛後呢?雖然這行也能勝任,不過他愈來愈想念餐廳廚房的氣氛:「那些辦公室的環境實在太安靜、太沉悶了,哪有廚房那種熱氣騰騰、大聲說話來得痛快。」回到餐飲業,先到一家湘菜館任職,老闆對於他這個廣東菜師傅卻什麼都會,非常驚訝。也在這年,政府有了廚師證照制度的實施,李德全就努力把當時能考的證照,中餐烹調乙級技術士、中式麵食乙級技術士都拿到了。證照,對只有國中學歷一直有自卑感的他,無疑在心中注入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三十四歲,自認已準備好了,決定自己創業,可是,空有一身技藝卻不會做生意,不管賣烤鴨、賣水餃、賣牛肉麵,都徒勞無功沒能走下去。這對好強的李德全來說,當然是人生的一大挫敗。回想小時候家境清寒,能到村子旁的中油煉油廠福利社吃到一根冰棒,就感到非常幸福;原來食物的美味和記憶有很大的連結。(攝影/宋岱融)「我是很居安思危的人,會常上求職網站看訊息。」就在最低落的時候,看到一個私人招待所招聘主廚,私人招待所的考驗是十八般武藝要樣樣精通,「我一直相信,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幸運地,這次終於遇到了伯樂。老闆的信任賞識,任由他發揮,更不計成本,要他使用最昂貴高檔的食材,李德全在特殊食材的運用上大大開了眼界。十年來,招待了很多達官顯要、名人名流,這是非常獨特的經歷。這位經歷豐富、多才多藝的名師,從沒想要退休,尤其看到現今飲食文化被漠視、錯誤資訊滿天飛,孜孜不倦教學的他,總是苦口婆心地告訴學員:「學做菜,就是要知道這道菜怎麼來的、為什麼這麼做啊!」李師傅還有一件事,讓我佩服不已,那就是抽了三十二年的菸,去年說戒就戒。這就是李德全。(下)曾因只有國中學歷而自卑的李德全老師,努力不懈成為名師,出版很多食譜書,在高雄舉行簽書會和讀者合影。(攝影/宋岱融)自煉辣椒油(攝影/黃耀徵)關於 潘秉新38年前成為記者,25年前成為美食記者,10年前,從一位主持美食報導的媒體人,轉為經營一家廚藝教室的創業人,有機會更近距離、以新面向觀察、了解廚師;發現味蕾記憶和人生歷程的連結,是一篇篇動人的詩篇。在「人生廚房」要述說的是關於廚師、美味和情感的故事。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9期《周刊王》和2165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8/14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