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設備
」Android 15新功能「防盜偵測」 可離線鎖死手機無法再次使用「巴西優先測試中」
曾經不小心遺失智慧型手機的朋友都知道,雖然現在不管是iOS或Android系統都具備有遠端上鎖的功能,但如果裝置長時間離線,或是手機本身並沒有進行任何上鎖的話,手機被離線破解的機會十分的高。為此,Google 在Android 15上就推出了一個全新的功能「防盜偵測」,目前計畫優先在手機失竊率偏高的巴西進行測試。根據《android police》報導指出,Google近期在I/O大會上公布了一系列針對Android 系統的新防盜功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防盜偵測」。該功能是 Android 15 系統更新的一部分,其中包含離線設備鎖定、遠程鎖定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Google計劃將這些功能下放到Android 10以上(包含10)的設備上。報導中提到,防盜偵測的核心功能,是手機感應到遭到竊時會「自動啟動」,並且在第一時間鎖定手機。該功能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判別,能識別設備是否出現可疑的移動模式,以及進行異常的網絡活動。像是如果手機連接到陌生網絡,或長時間離開常用的網絡,系統就會自動提高安全級別,甚至直接啟動上鎖功能。除了防盜偵測外,Google還推出了2項重要的安全功能,分別是遠程鎖定功能,該功能允許用戶在任何設備上驗證身份後,透過網路方式遠程鎖定、清除被盜設備的資料。第二個功能則是離線設備鎖定,如果遭竊盜的設備長時間保持在離線狀態下的話,設備會自動鎖定。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全球發布日期,但目前已知,Google會選擇在巴西首先測試這項功能,其背後原因主要是該國的手機失竊率偏高,當地用戶對這樣的功能有強烈的需求。目前Google也已經在巴西當地對部分用戶釋出這項功能。
明年6月起遊覽車強制裝「駕駛識別設備」 未裝最高罰9萬
交通部加強遊覽車營運管理,19日預告修正「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明年6月1日起,全台1.4萬輛遊覽車須全面加裝駕駛識別設備,並將資訊串聯至主管機關指定平台,即時掌握駕駛工時與行車動態,若未裝設最高罰9萬元。業者提出,將與交通部協調,若遇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工時超時,應排除開罰。全台遊覽車自2017年起依規定裝設衛星定位系統,並介接車輛動態資訊,提供行駛中車輛車號、即時監控位置、車輛速度、行駛時間、歷史軌跡查詢及異常狀態回報等統計分析資料與即時預警功能,但唯獨沒提供駕駛人資訊。交通部指出,為落實掌握遊覽車駕駛行為與時間,推動遊覽車輛駕駛識別設備法制化,盼以科學化管理強化行車安全,故預告修法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除現行GPS系統外,還須加裝駕駛人辨識設備,修正草案公告60天,期間聽取各界意見。新規自明年6月起,遊覽車應加裝駕駛識別設備,可讀取以智慧卡、USB隨身碟等儲存裝置或載具存取的駕駛資訊,並即時回傳至監控管理系統,且維持正常運作及依公路主管機關管理需要,提供駕駛人資訊介接至指定平台,結合既有車輛動態資訊,提高對車輛及駕駛人掌控,保障消費者安全。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表示,疲勞駕駛相當可怕,各國皆重視駕駛工時,支持交通部這次人車合一的修法,有必要加裝駕駛識別設備,安全也更有保障。不過全聯會也將向交通部提意見,若遇不可抗力因素,包括塞車、車禍或落石等影響交通順暢狀況,針對被迫延長的工時應免除業者責任,不得計算在法定工時內。
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上路 明確規範不得擅自收集使用者資訊
備受關注的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1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大陸首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專法,對包含個人資訊處理規則、跨境傳輸、個人資訊處理活動的權利與資訊處理者的義務、監管部門職責、罰則等進行全面規範。具體包含禁止網路平台擅自收集使用者信息、不得對個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不合理差別待遇的「大數據殺熟」等狀況。根據界面新聞報導,《個人信息保護法》也規定通過自動化決策方式向個人進行資訊推送、商業行銷,應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且須提供便捷拒絕方式。同時處理生物識別、醫療健康、金融帳戶、行蹤軌跡等敏感個資,應取得個人單獨同意。此外,該新法也對在公共場所安裝攝影機、人臉識別設備等問題進行規範。當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設置顯著提示標識;收集個人圖像、身份識別資訊也僅能用於維護公共安全目的。同時《個人信息保護法》也對違法處理個人信息作出處罰,情節嚴重將被沒收違法所得,最高處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或上年度營業額5%罰款,可責令停業、吊銷營業執照等,直接責任人員至高將被處罰款100萬元,及被禁止擔任董監高等職務。
大陸個資法11月施行 明禁「大數據殺熟」
新華社20日報導,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20日表決通過大陸《個人資訊保護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明定不得過度蒐集個人資訊、大資料殺熟(又稱「大數據殺熟」,網商對老客戶實施價格歧視的行為),對人臉資訊等敏感個人資訊的處理作出規制,完善個人資訊保護投訴、舉報工作機制……這部專門法律充分回應了社會關切,為破解個人資訊保護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強有力法律保障。《個人資訊保護法》明確了個人資訊處理和跨境提供的規則、個人資訊處理者的義務等內容。新法規定,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蒐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資訊,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資訊。針對過度蒐集資訊、大資料殺熟的問題,新法明確,處理個人資訊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並應當與處理目的直接相關,採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個人資訊處理者利用個人資訊進行自動化決策,不得對個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不合理的差別待遇。針對濫用人臉識別技術問題,新法要求,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分識別設備,應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所蒐集的個人圖像、身分識別資訊只能用於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對於提供重要互聯網平台服務、使用者數量巨大、業務類型複雜的個人資訊處理者,新法特別規定了其需要履行的義務,如建立健全個人資訊保護合規制度體系,定期發布個人資訊保護社會責任報告,接受社會監督等。《個人資訊保護法》還進一步強化了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責,從嚴懲治違法行為。履行個人資訊保護職責的部門發現個人資訊處理活動存在較大風險或者發生個人資訊安全事件的,可以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式對該個人資訊處理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或者要求個人資訊處理者委託專業機構對其個人資訊處理活動進行合規審計。對違法處理個人資訊的應用程式,責令暫停或者終止提供服務;拒不改正的,並處10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慎入!男把斷指「泡在酒裡保存」 2週後拿出竟能解鎖手機
西班牙一名56歲男子希金斯(Kieran Higgins),因工作時不慎壓斷一截食指,雖緊急帶著斷指前往醫院治療,卻被醫師告知傷勢太過嚴重,指頭無法接回,無奈之下,便將斷指泡在酒精罐裡,作為申請保險理賠的物證。豈料,2週後希金斯將手指自酒精中取出,竟還能解鎖手機,讓人嘖嘖稱奇。一名男子將自己的斷指泡在酒裡,2週後取出竟還能解鎖手機。(圖/翻攝自太陽報)根據《太陽報》報導,希金斯在操作起重機工作時,不慎失誤壓斷一根指頭,雖然立即帶著斷指駕車前往醫院治療,卻仍被醫師告知手指因受損嚴重,難以接回。使得希金斯只好在接受完醫師短暫治療後,帶著斷指返家。為了能順利申請保險的賠償金,希金斯特意將斷指泡在酒精罐中;過了2個禮拜,某日他突發奇想,想試試斷掉的指頭是否依然能開啟自己的智慧手機,「我冒出了一個奇怪的想法,把斷指從酒精罐裡拿出來,再把它擦乾,然後試著將它按在手機的開觸控式按鍵上解鎖,沒想到竟成功了。」一名男子將自己的斷指泡在酒裡,2週後取出竟還能解鎖手機。(圖/翻攝自太陽報)據報導,生物識別設備專家弗朗切斯(Lucas Francese),對於希金斯的斷指還能解鎖手機一事解釋道,目前的科技可以有效阻止如橡膠等材質製成的假手指,「不過,不論是死的還是活的,只要是真的手指,(機器)都能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