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遷
」 氣候變遷 巴黎協定 環境部 AI 過年![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396733/sm-09ebd754b221ac955b87a2bf8cad12f7.jpg)
美國務院更新「官網美中關係」 措辭強硬批評中國
美國國務院近日更新官網上的美中關係簡介頁面,措辭較舊版更為強硬,且新版本三度提及「中共」,為此前所未見。根據國務院官網,新版內容在「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角色」部分指出,北京多年來安插中共黨員擔任國際組織的領導職位,並透過脅迫及拉攏手段規避其嚴重侵犯人權的責任。國務院認為,中國在推進自身利益的同時,損害了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的利益。相比之下,2021年5月的舊版內容較為簡短,僅提及「中國在多邊組織,特別是在聯合國和各區域論壇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在美中關係的整體框架上,新版保留「戰略競爭是美國看待美中關係的框架」,但刪除了「與盟友和夥伴密切合作」、「重新強有力地參與聯合國體系」等內容,也未再提及美國將與中國在氣候變遷、全球公衛危機等共同挑戰上進行務實外交。新版強調,美國將以公平對等的原則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並專注於阻止中國侵略、打擊不公平貿易政策、反擊北京惡意網路活動、遏制中國對國際組織的操縱,並推動對中國侵犯人權行為的追責。與此同時,新版內容刪除了「美國對中援助」項目,並擴大「雙邊經濟關係」篇幅,強調美國將優先考量自身利益,並致力終止中國的不公平及非法經濟行為。國務院指出,中國的投資環境是全球最具限制性的市場之一,長期禁止外資進入關鍵產業,且監管執法缺乏透明度,使美國企業面臨重大挑戰。此外,新版內容亦指控中國透過強迫勞動與大規模國家補貼進行不公平貿易,進一步削弱美國企業競爭力。在科技領域,美國國務院強調將遏止中國透過合法與非法手段取得美國科技,以推進其軍事現代化,包括軍民融合戰略。美國將強化人工智慧等關鍵與新興技術的優勢,確保未來的發展以美國及盟友的科技為核心,而非依賴中國及其他獨裁國家不受信任的科技。美國政府將致力於反擊中共對美國政府、私部門及關鍵基礎設施發動的惡意網路攻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96357/sm-1eea33c2a799405d6f00b36dcce81c52.jpg)
因應川普上任挑戰 邱志偉籲成立對美溝通小組
美國總統川普13日針對簽署對等關稅備忘錄,提到台灣晶片製造問題,賴清德總統也召開國安會議回應此議題,立委邱志偉今(14日)表示,雖然目前各方立場複雜,對台美關係多有質疑,但他不認為美國有要改變抗中路線,希望政府部會要能跳脫「傳統思維」,現在的川普政府已經不適用價值外交、民主外交等溝通方式,更關鍵是要用甚麼東西彰顯台灣的重要性。邱志偉針引述紐約時報今日引用多位對台熟悉人士的提醒,台灣官員赴美溝通成效不佳的部分,邱志偉提醒應該仿造李登輝、陳水扁總統任內,均有成立特別的對美溝通小組,例如李登輝總統任內有「明德小組」,定期訪美向官方說明台灣立場,若有誤會,也應該隨時以此小組作為聯繫對象。「重點是定期、常態性的溝通,而不是只有遇到問題才互動。」邱志偉認為,小組成員除外交單位外,應廣納國安、國防、財經等官員,要讓台美溝通小組成為未來聯繫川普總統最即時的管道。邱志偉說,由於目前日本、印度等亞洲重要國家都以先後派出總理赴美訪問,台灣因為特殊的外交處境,可能無法由總統或副總統赴美訪問,但應該盡快派出總統特使赴美訪問。他建議,這位特使人選,應該具備產業背景,同時又熟悉美國政界生態,邱志偉認為多位從產業界甫退休的重量級人士,都是相當合適人選。邱志偉說,由於川普總統任期有4年,台灣受到相關挑戰可能是長期課題,建議除了有總統府的國安高層會議外,應可考慮設立任務型單位,比照現在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及「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成立專屬委員會。針對台美關係的嚴峻問題,以及關稅與產業,包含半導體衝擊等,應該廣邀產產官學界定期以委員會方式開會溝通。若有需要擴大舉行經貿國是會議,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96355/sm-d1036e8e67bbe4727d3f95508c31afbb.jpg)
社子島土地「百年前沉沒」仍要繳稅 今「浮出水面」法拍368萬追稅成功
郭姓民眾欠稅及罰鍰570萬餘元,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士林分署追討9年,經清查郭的財產,發現他在北市社子島擁有繼承的一筆土地,曾因自然變遷一度成為河川,又歷經近百年後,再次浮出水面,成為浮覆地,士林分署協助郭提起民事訴訟,成功取回浮覆地所有權,日前順利以368萬元拍定,終於讓這起追稅9年的案件獲得進展,挹注國庫收入。士林分署表示,郭姓民眾積欠特種貨物及勞務稅、道路交通罰鍰共計570萬餘元,自2016年起陸續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士林分署執行。士林分署在執行過程中經檢視郭姓民眾的財產清冊,發現其名下並無財產可供執行,但執行人員並不放棄,調查得悉郭的父執輩於日據時期曾持有一筆位於社子島的土地,因自然變遷成為河川,地籍登記被抹消變為國有土地。但歷經近百年,該河川又因地形變遷重新浮出水面,成為浮覆地,士林分署執行人員積極協助郭以訴訟方式爭取土地,經多年審理,最終獲法院勝訴判決,郭取回土地所有權。郭日前將土地交由士林分署進行拍賣,今年2月11日進行第4次拍賣,終以368萬元價格拍定,不僅償還郭男部分欠款,為國庫挹注收入,更讓這塊擁有百年歷史的土地獲得新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95508/sm-6daa5afb59eb7af77a14526d374387cc.jpg)
不理聯合國要求!近200國家未提交「溫室氣體減排新計畫」 僅12國完成
地球暖化持續加速,聯合國(United Nations)近200個成員國在2015年底通過氣候協議《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希望能共同努力減少氣候變遷的風險和影響。然而,本月10日為各國向聯合國提交「溫室氣體減排計畫」的最後期限,卻只有12個國家呈報。根據《美聯社》報導,據聯合國追蹤提交情況的資料庫,曾簽署《巴黎協定》的近200個國家中,只有12個國家在2月10日前按時提交至2035年底前的削減碳排放新計畫。除了美國、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主辦國巴西之外,幾乎20國集團(G20)的會員國(包括中國、印度、歐盟等等)都沒有打算採取行動,而新加坡、紐西蘭、瑞士等均已提交計畫。據悉,美國的承諾是在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下令華府退出《巴黎協定》前提交,相當程度來說只是象徵性的。聯合國稱,自19世紀末以來,全球溫度已上升攝氏1.3度,未來恐持續上升1.8度。而《巴黎協定》要求,各國每5年都應制定新的、更有力的5年計畫,概述其如何限制或減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的作法。專家認為,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還須減少近半,才能在2030年底前,讓全球暖化控制在《巴黎協定》限制的範圍內。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執行秘書斯帝爾(Simon Stiell)也曾形容,各國最新一輪的承諾,可謂是「本世紀最重要的政策文件」。斯帝爾說,《巴黎協議》真正的最後期限其實是9月,屆時聯合國將彙總所有計畫,計算出如果各國能履行承諾,將減少多少排放量。氣候行動追蹤組織(Climate Action Tracker)聯合創始人霍內(Niklas Hohne)則強調,「大家都知道,無論其他國家做出怎樣的努力,都是不夠的,他們都需要做得更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95504/sm-a2c6bb8c5669b3f6006af31ba1ac0201.jpg)
2024創高溫紀錄 2研究警告:地球正突破全球暖化1.5°C門檻
超過190個國家在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承諾會控制全球平均氣溫在攝氏1.5度內,如今根據兩項全球研究表明,地球正在跨越全球暖化1.5°C的門檻。據The Conversation報導,2015年《巴黎氣候變遷協定》表示,人類正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將全球暖化升溫控制在1.5°C範圍內。兩項研究採用了不同的衡量標準,都研究了歷史氣候數據,確定極熱年分是否預示未來長期暖化閾值將被突破。自1990年第一份報告以來,全球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增加約50%。研究人員說,去年創紀錄的高溫,顯示地球正在突破1.5°C的極限,如果真的超過,地球生物依靠的自然系統將受災難性的破壞。全球各地的氣候組織一致認為,去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大規模燃燒化石燃料之前的19世紀末還高約1.6°C。研究表示,即使只有1個月或1年的全球暖化達到1.5°C,也可能意味地球正長期突破這一重要門檻。報導稱,這幾十年來,氣候科學家一直警告,燃燒化石燃料會釋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導致地球變暖,不過溫室氣體排放量卻續增,自1990年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發布第一份報告以來,全球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增加約50%。報導說,如果地球確實已突破1.5°C大關,人類想要再次降溫到該門檻以下,需要透過實現「淨負排放」(Net negative emissions),這將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95402/sm-cec3d0559dd1b0f9ef897aa6e8e8cfc0.jpg)
林美秀拿出16年前的劇本 全場驚呆...太敬業
睽違16年,黃韻玲與林美秀再度合體演出《人間條件四》,雙姝組合難得一見,上演一對虐心的姊妹情誼。台北場票房目前創下完售佳績,劇團緊急加開城市舞台的場次。演員們日前開工進排練場讀本,原卡司黃韻玲、林美秀及陳希聖,與新進演員方馬丁、廖君茲、吳子霏、陳沛冪(山豬妹)等齊聚,編導吳念真及綠光台柱柯一正這次也將以特別演出的方式加入,黃金陣容相當令人期待。從年輕演到中年的黃韻玲及林美秀,分別詮釋過《人間條件一》分飾兩角的阿美、阿嬤;以及《人間條件七》裡堅韌勇敢的阿蘭。兩人第一次合作從《人間條件二》牽起緣分,分別扮演年輕及年老的Yuki,見證時代的變遷。爾後吳念真導演更為兩位量身打造出《人間條件四》,分別演繹個性截然不同的姊妹,堪稱「人間影后」。昨(10日)讀本現場,黃韻玲及林美秀拿著16年前的劇本前往排練場,眾演員看到16年前兩位演員劇本上密密麻麻的筆記感到新鮮跟好奇,更驚呼她們對於劇本及角色甚至是舞台劇的熱愛,紛紛大喊要向他們兩位看齊。林美秀與16年前《人間條件四》的排練劇本合照,密密麻麻的筆記讓眾演員感到新鮮跟好奇。(圖/綠光劇團)相隔16年《人間條件四》重啟,加入不少新血,像是多年前在網路流傳的瀏覽車上叫賣山豬肉而走紅的山豬妹陳沛冪,及第一次演出舞台劇的瑞典帥哥方馬丁,他將出演黃韻玲角色的外國男朋友,「本來有點緊張,但加入讀本後感到很安心。雖然自己是飾演一位會講中文跟英文的外國人,但對於吳念真導演的台語文學感到很有興趣,很有台灣的味道」。吳念真導演塵封16年經典之作《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4/25-4/27臺北國家戲劇院、5/9-5/11 高雄衛武營國家歌劇院、5/30-6/01 臺中歌劇院大劇院、6/27-7/6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7/26-7/27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巡迴演出,購票請上購票請上Opentix售票系統。編導吳念真(左)與綠光台柱柯一正(右)也將以特別演出方式擔任《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的演員。(圖/綠光劇團)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95088/sm-7c1088d26b2c531b78fa9e9ba4a4e926.jpg)
失落漁村1/僅一艘!全台唯一漁法「蹦火仔」瀕失傳 船長咬牙擔傳承重任
新北市金山區磺港漁港位在金山岬西南邊,由黃溪出海口闢建而成,17世紀因西班牙展領台灣,為運輸大屯山硫磺之對外通路得名「磺港」,此外也因此處漁獲量豐富,自清領時期就發展成漁村聚落,更有全台唯一的漁具漁法「蹦火仔」,近年卻因為年輕人口外流加上當地居民老化,漁港發展不進反退,「蹦火仔」也瀕臨失傳危機,在地的社區營造團隊「浪金山」見此情形,也拾起傳承重任,透過全方位的嘗試振興漁村。據了解,當地居民以海為生,以延繩釣漁業為大宗,傳統捕魚技法「蹦火仔」更是成為當地限定特色,為捕捉向光性極強的「青鱗魚」,早年漁民以竹子做成火把,藉由燃燒發出火光吸引魚群,到後來的煤油火源,到現在改以電石(磺石)加水產生乙炔氣體,都記錄文化傳承時與時代接軌的痕跡。蹦火仔是古人智慧展現的結晶,至今已有百年以上歷史,從每年5月開始,青麟魚會開始湧入北海岸地區,一路到10月間都有機會見到漁民展現這項拿手絕活,點燃時「蹦」的聲響也為一大特點,在魚群躍出海面時以漏斗狀的叉手網進行捕撈,獨特的景象也讓其成為海面上最亮的一顆星。金山磺港近年因年輕人口外流加上當地居民老化,發展不進反退,讓當地人憂心忡忡。(圖/趙世勳攝)不同於追求高效率捕魚的現代漁船,「蹦火仔」漁法不僅事前準備作業繁瑣,出海後更是充滿挑戰,一艘船通常需要6至8位船員,而船長會站在船頭,憑藉著對魚場、海流的經驗,抓準時機點燃火炬,像指揮家一般控制磺火吸引青鱗魚隨他舞動,並和其它船員通力合作將魚網拉起,於船艙卸下漁獲後隨即準備下一次行動,如今這項先人的智慧卻瀕臨失傳。蹦火船船長簡士凱已經擔任火長已經4年,過去將青鱗魚南下當飼料魚販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前幾年礙於魚群生態改變,漁獲量減少直接影響到船員生計,本就不多的蹦火船也礙於現實被迫退場。簡士凱表示,受到魚況改變的衝擊,2020年起漁獲量嚴重減少,導致收入銳減無法維持家計,最慘澹時船員每月的薪水僅有1500元,到近兩年漁獲量雖有回升,卻又遇到銷售市場的改變,不再將青鱗魚作為飼料魚使用,接踵而來的挑戰影響到漁船的續存。「想到爸爸,就覺得能再堅持一下。」簡士凱感慨地說,當初會擔起傳承重任,是因為看見父親持續在這行努力,當時心想或許之後魚況就會好轉,無奈回升效果有限,於是他這兩年將經營重心轉為觀光取向,並與文化局合作培養相關人才例如船員及導覽員,讓「蹦火」的文化能延續下去。金山特有魚法「蹦火仔」結合先人智慧和環境友善,曾是北海岸最輝煌景色之一。(圖/新北市漁業處提供)「原本有4艘,前年只剩1艘。」浪金山成員潘姝伃感慨說,「蹦火仔」這項磺火捕魚技法在2015年被列為新北市文化資產,也從過往經濟取項轉型成觀光產業,卻因為文化變遷、人口外流等因素,導致漁村漸漸沒落,魚群的減少及觀光客所帶來的收益,不足以支撐這些「討海人」維持生計,進一步影響漁法的續存。浪金山負責人蔡文培和其團隊則從各方面伴展開漁村振興計畫,不只吸收在地居民的想法,也與藝術家進行跨界合作,並接手漁村餐廳進行轉型,同時利用閒置空間經營青年旅社,透過吃、住作為敲門磚,讓外界知道金山的好,進而吸引更多的資源及人流進入。蔡文培認為,金山坐擁豐富地理環境和人文特色,但對外的文化輸出力道卻相對薄弱,希望多管齊下,保留舊有文化底蘊的同時,並加入創新元素,讓越來越多遊客能來到磺港,進一步感受這個恬靜漁村的魅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9/394939/sm-33cd479db369e6f169b7f3a23ee92816.jpg)
環境部減碳目標28%挨批 環團指須達42%才實現「巴黎協定」
環境部於去年底公告「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將我國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從原訂的24正負1%提升至28正負2%。環境部今(7)日舉行公聽會廣納各界意見,但環保團體仍認為目標不足,主張2030年須減量至少42%,才能實現「巴黎協定」升溫限制1.5°C的目標。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表示,依照聯合國去年「全球排放差距報告」,2030年必須減量到至少42%,才能實現「巴黎協定」升溫限制1.5°C的目標,可見我國減碳目標仍有差距。且未來我國AI、半導體產業持續擴張,用電需求增加,勢必影響減碳目標。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組長潘建成回應,經濟部減碳路徑已將AI用電需求納入評估,未來產業將轉型為低碳製程、高質化生產,透過太陽光電等綠能發展,碳排可大幅下降。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指出,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政府減碳策略應逐步降低化石燃料使用。政府不該採取「增氣減煤」策略,而應透過節能、再生能源等方式,減少依賴進口化石燃料。經濟部能源署組長廖芳玲回應,發展再生能源需要時間,如設置太陽光電,須與居民及公民團體大量溝通。轉型過程中,須使用天然氣作為過渡能源,因其碳排強度比燃煤少一半,以爭取時間完成再生能源布建。環境部提出的第三期溫室氣體管制目標草案,涵蓋能源等6大部門,規畫2030年國家減碳目標,較2005年減少28%正負2%。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說明,第二期目標原訂減10%,因再生能源發展延遲,估2025年僅達7到8%減排,未達標。蔡玲儀說,第三期目標雖維持原訂28%減排規畫,但需各部會加大減碳力道。目標核定後半年內,各部會將提出細部方案,2026年實施。由於台灣碳排90%來自燃料燃燒,未來將著重降低燃煤使用,同時透過天然氣過渡及增加再生能源比例,以達成減碳目標。現場有一名陽明高中男學生分享,現在校園注重教育卻不重環保,冬天體育課結束還開冷氣,學校附近的Ubike數量不足,無法騎車減碳,呼籲應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氣候政策制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94906/sm-f43389f4be674ca70909063052e29787.jpg)
驚喜!雪霸國家公園「首設猛禽棲架」 台灣最大貓頭鷹黃魚鴞現身影
雪霸國家公園的研究團隊首次在七家灣溪設置猛禽棲架並搭配自動相機,成功拍攝到台灣最大貓頭鷹-黃魚鴞的身影。監測成果顯示出雪霸處長期生態監測的進步,證明七家灣溪生態系統健康,黃魚鴞的出現也顯示該區為溪流生態的頂級掠食者,這項監測將有助於未來保護工作及氣候變遷的研究。雪霸國家公園的七家灣溪區域,歷經近20年的溪流生態長期監測,去年首次設置猛禽棲架並搭配自動相機進行觀察。由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洪孝宇助理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成功捕捉到台灣最大型的貓頭鷹-黃魚鴞的身影,顯示出這項新技術在長期生態監測中的應用潛力。黃魚鴞是溪流生態系的頂級掠食者,捕食物種涵蓋魚類、兩棲類、小型哺乳動物及鳥類等。七家灣溪作為目前發現分布海拔最高的區域,是黃魚鴞的重要棲息地。過去,雪霸處與屏科大合作,進行過黃魚鴞的追蹤研究,並拍攝紀錄片,但由於黃魚鴞的夜行性及隱祕習性,長期監測一直具挑戰性。雪霸國家公園的研究團隊首次在七家灣溪設置猛禽棲架並搭配自動相機,成功拍攝到臺灣最大貓頭鷹-七家灣溪畔的猛禽棲架。(圖/雪霸管理處提供)此次研究團隊架設兩處猛禽棲架並安裝自動相機,成功拍攝到黃魚鴞停留棲架的畫面,並捕捉到其捕食台灣白甲魚(苦花)的場景,證明棲架可作為黃魚鴞的監測工具。此外,自動相機也錄下了多種野生動物的身影,如台灣野山羊、山羌、野豬及食蟹獴,顯示出七家灣溪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雪霸處表示,2005年起便開始對七家灣溪進行多方面的長期生態監測,包括水質、物理棲地及各類生物等,這些數據對保育台灣櫻花鉤吻鮭和其它物種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未來探索氣候變遷對溪流生態的影響。助理教授指洪孝宇指出,猛禽棲架在農田的應用已久,但此次在溪流環境中成功使用,為生態監測開闢了新途徑。雪霸處長林文和強調,這項新技術與方法,將使生態復育成果更易被看見,並成為環境教育的寶貴資源。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94914/sm-096cfd927af925e38201d45854a0369e.jpg)
賴清德喊話加速發展AI 國民黨:沒電做什麼AI
民進黨主席兼總統賴清德5日針對DeepSeek提出看法,他表示,面對極權主義擴張與威脅,主要國家紛紛建構自己主權AI,台灣需要加快腳步發展AI技術,並擴大各領域AI應用服務。對此,國民黨表示,沒有電提供資料中心,賴清德還敢空喊主權AI?民進黨在台灣搞「全民大煉鋼」。國民黨質疑,因應Deepseek引發全球產業與科技業的討論,賴清德總統卻只能喊出「建構主權AI」的口號,持續大談「行政部門需加快腳步發展AI技術,且擴大各領域AI應用服務」等空話,實際上卻是無計畫,也無解方。「沒有電提供資料中心,賴清德打算做什麼AI?」國民黨表示,綜觀國際上主要開發AI的成熟國家,都必須以堅實的資料中心作為基礎,無論大量運算需求、冷卻系統、不間斷運作、數據儲存與傳輸都高度依賴穩定且持續的電力供應。但民進黨執政八年以來能源政策的失敗,必然導致缺電危機。國民黨說,回顧民進黨過去非核家園的主張,曾經承諾2025年要達到20%綠電,並聲稱足以取代核能,然而即使到2024年綠電發電比例仍僅達10%,根本無力彌補核電的空缺,也直接導致電價上漲。國民黨接著表示,民進黨任內多達四次大規模停電,民進黨雖然口口聲聲說台灣不缺電,也無意改變能源政策,繼續為擺爛找藉口,而非為成功找方法,這直接導致民進黨執政期間,台灣曾經發生4次涉及百萬戶以上的大規模停電,與馬政府時期形成鮮明對比。國民黨強調,台灣目前缺電狀況不僅你知我知,連美國商會都知道,過去美國商會多次對於台灣電力供應表達「深深的憂慮」,質疑民進黨現形能源政策下,如何達到非核、減碳、低廉電價這三個目標,顯然國際社會已經對台灣能源環境投下不信任票。國民黨說,面對政策跳票、缺電事實、國際質疑等問題,賴清德卻宛如中共附體,繼續仿效中共過去大搞「全民大煉鋼」的方式,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民進黨與中共的土法煉鋼一樣,只是不面對現實、不做完整規劃、不放棄大喊口號的空話三步驟,將注定使台灣的AI發展陷入嘴上超英趕美,實際全民同悲。國民黨強調,台灣如今發展AI的路途上,沒有穩定能源、沒有成熟團隊、沒有訓練資料集,這些都是急迫的困境,這絕非賴清德空喊主權AI可以解決的問題。國民黨已經將《氣候變遷法》、《環境基本法》修正作為優先法案,把過去的「非核家園」改為「非碳家園」,更符合AI發展的需求。國民黨呼籲賴清德總統懸崖勒馬,停止廢話連篇的口號,盡快停止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才是真正務實解決台灣AI發展的絆腳石。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394367/sm-f332e8c081095c239c237c0c577c362d.jpg)
讓在野立委一席不剩? 朱立倫爆綠罷免令「國外友人」驚呼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指出,今年開春後,民進黨讓國內動盪不安,原本大家期待安居樂業,都能平安幸福,但沒有想到民進黨及其側翼只考慮政治權力,為民進黨一黨之私,為創造民進黨獨裁而發動大罷免,目標要讓在野黨立委一席都不剩。他說,很多國外友人聽到後都感覺不可思議,民主國家可以希望在野黨一席都不剩?大罷免結果是要讓原來台灣民眾的選擇、讓多數變成少數?朱立倫批評民進黨「獨霸」思維若不改,只會讓全民不堪其擾。 朱立倫同時透露國民黨立院黨團新會期立法重點。包括面對AI世代來臨,推動《AI基本法》,立委葛如鈞以及立院團隊將盡快通過《AI基本法》。此外,能源政策非常重要,盼修改《電業法》,讓獨立專業的監督委員會取代能源局的管理,獨立監督管理電業相關業務,讓貪汙、弊案、浪費以及效率能獲得改善。除此之外,核能核電角色相當關鍵,希望對於《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也就是核電的延役,從現在40年延長到60年。有關《氣候變遷法》、《環境基本法》也要修正,將過去的非核家園改為「非碳家園」,才符合21世紀全球趨勢。針對高齡化社會,朱立倫強調強化長照是必要且必然的趨勢,過去民進黨推動「預算制長照」,造成預算嚴重不足,也造成長照無法好好推動,國民黨負責任地認為必須走「長照保險制」,希望推動《長照保險法》,面對高齡化社會,讓長照制度真正能照顧長者。同時還將修正《運動產業發展條例》,鼓勵民間企業舉辦、從事運動產業發展,達到運動產業符合現代化的趨勢;面對新世代的競爭,對於金融產業,尤其銀行和保險,過高的營業稅造成競爭力減低,希望修改《營業稅法》,降低對金融業銀行保險的營業稅;此外,包含青年就業、新創產業等,智庫都會逐一推出相關法案,在民生會期的國會新會期中,大家一起努力。農曆新年後國民黨首度召開中常會,朱立倫發表談話時表示,金蛇年第一次常會,祝福大家新春快樂,期待金蛇年一切平安幸福、黨務順利、中華民國越來越好。朱主席並許下新春最大願望,就是全民團結,台灣團結,不分朝野都能團結為台灣,團結為中華民國;同時,國民黨也要團結,不忘初衷,以民為本,蒼生為念,一切為民眾努力。朱立倫指出,基隆市長謝國樑去年10月13日才剛剛經歷基隆的罷免選戰,三個月不到,民進黨又罷免基隆立委林沛祥,基隆市民只感受到搖頭、沒完沒了、不堪其擾,造成社會動盪,政治混亂,這難道是當家者該有的態度嗎?當家不鬧事,台灣今天卻遇到當家鬧事 。他表示,台灣社會充滿善良,大家很有溫馨與人性,這兩天很多人喜愛的女星大S不幸猝逝,社會共同哀悼,但卻有民進黨側翼及所謂罷免團體或個人,居然因政治立場不同,說大S猝逝造成罷免新聞被掩蓋,是藍白陰謀;甚至要在咖啡館從事罷免工作,造成商家困擾。為了凸顯力挺被綠營側翼圍剿的咖啡電業者,朱立倫也拿著該咖啡店的咖啡強調「全民力挺路易莎」,人家做生意,罷團卻非要作為罷免場所,並攻擊店家,民眾能看得過去嗎?此外,對於大S事件,攻擊往生女星,讓社會不忍,讓台灣失去人性與善良,朱立倫強調,這絕對不是台灣該有的態度。朱立倫嚴肅呼籲,身為國家領導人的賴清德總統,請拿出智慧來,以德服人,不要以力服人,用智慧讓台灣回復安居樂業、讓台灣回復善良充滿愛與人性的社會。他並指出,從大S事件,大家很擔憂中高齡長者應該盡速接種流感疫苗,目前全國剩下10萬支,若有必要,國民黨全力支持政府增加必要的疫苗。針對大罷免下的國會新會期,朱立倫表示,上會期是預算會期,在野黨嚴格監督預算,這會期是法案會期,以民生為主軸;尤其AI世代來臨,面對新的競爭環境以及國際經貿戰爭、經貿競爭環境,很多民生重要議題都是現在必須努力解決的,他已請智庫研擬多項重要草案,並請黨團作為優先法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94259/sm-7bf5964f0eedf7a97b23ab7004ec4288.jpg)
辜振甫遺孀辜嚴倬雲4日辭世享壽105歲
台灣水泥公司榮譽董事長辜振甫的夫人辜嚴倬雲4日辭世,享嵩壽105歲。辜嚴倬雲一生經歷百年社會變遷,是台灣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辜嚴倬雲的家人在2月6日到12日,在台泥大樓設置靈堂,供親友致意。辜嚴倬雲於1920年生於福建福州的書香世家,其祖父為嚴復,青年時就讀上海聖約翰大學,1946年到台灣,1948年與辜振甫結婚,成為婦聯會骨幹,1988年解嚴後開始改革婦聯會、淡化政治色彩,作為非政府組織,以扶弱濟貧、賑災救危,也主張兩岸和平。2008年11月,大陸前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抵台,首站拜訪行程就是拜會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遺孀辜嚴倬雲。當時辜嚴倬雲表示,兩岸關係很複雜,需要雙方付出耐心,辜振甫生前曾說過,兩岸之間沒有小的事情,每一件事都應當作大事謹慎處理,希望未來兩岸領導人能發揮更高的智慧,在尊重現實的基礎上,創造互利雙贏。2007年在屏東成立「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辜嚴倬雲表示,辜振甫生前常感嘆台灣人很愛環保,但沒人做,成立基金會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我對他於企業界有何成就從不覺得驕傲,但對他於環保工作的投入,覺得很欣慰。」他說,台灣來做全世界做不到的事情,是台灣人的驕傲。辜嚴倬雲女士家屬表示,因遵其遺願,懇辭各界輓聯、奠儀、花籃,親友如有饋贈,可轉捐振興醫院「捐助貧苦病患就醫」帳戶,專款專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5/394245/sm-9ae5de8f0f1216a7343648423989c4b0.jpg)
辜振甫遺孀辜嚴倬雲逝世 享嵩壽105歲
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夫人辜嚴倬雲2月4日辭世,享嵩壽105歲。家屬稍早宣布,訂於2月6日下午一時起至2 月12日下午四時止,每日早上10時至下午4時,假台泥大樓【士敏廳】(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13號3樓)設置靈堂,以供親友致意。辜嚴倬雲(Cecilia C. Y. Koo),西元1920年生於福建福州,西元1948年與辜振甫先生結褵,一生親歷百年來社會之變遷,樹立新時代女性之典範,為台灣近代史上舉足輕重之人物。辜嚴倬雲祖父嚴復先生為民初啟蒙大儒,青年時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寒窗苦讀,勤工儉學,兼以赤子之心投身抗日救國,挺立時代洪波之中,已顯巾幗不讓須眉之風。辜嚴倬雲改革婦聯會,革故鼎新,淡化政治之色,俾使成為純然之非政府組織(NGO)。以扶弱濟貧、賑災救危為職志,倡教育,興醫療,造福桑梓。其宗旨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不分貴賤黨派,惟圖國泰民安,惠及天下蒼生。辜嚴倬雲尤重中華婦女同仁之友誼,曾參與國際婦女組織如ICW、GFWC、FAWA等,四方奔走,伸援世界弱勢。2006年,憑其諸多善舉,榮膺“世界傑出婦女領袖獎”,其光耀寰宇,為華人女子之榮。辜嚴倬雲力主和平,參於辜振甫先生與汪道涵先生之「辜汪會談」,後與大陸婦聯主席顧秀蓮女士促膝而談,謀中華文化之弘揚,冀和平交流,承先啟後,益當代而裕後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6/393316/sm-ab04c3090795eb1a501f1656b5ae526c.jpg)
捐薪顧獨老 劉名揚攜華山芎林天使站年節送愛心
新竹縣芎林鄉代表劉名揚31日表示,華山基金會送年菜給獨居長輩多年,自己也將6年多擔任代表的薪資逐年捐出,直接落實照顧弱勢的政見,歡迎各界共襄盛舉。全名財團法人華山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華山基金會芎林愛心天使站,年前與地方人士共同送餐到境內各獨居老人家中,在隆冬異常的年前時刻,讓老人能享有過年溫馨氣息,也確認其平安溫飽。站長葉如芳說,華山基金會的「華」,取自銀髮族的「華髮」;「山」,是地面高處,「華山」因此就是以服務年長者為使命,1999年正式成立以來,投入失能、失依、失智長輩免費到宅服務,在高齡化加劇的今天格外重要,台、澎、金、馬小計設有約400個社區愛心天使站,服務近 3 萬名弱勢長輩,歡迎各界響應。劉名揚指出,自己擔任代表多年來,給薪多數捐出,用在芎林愛心天使站關懷獨居長者外,也照顧鄉內四所國中國小教育儲蓄戶、博幼基金會辦理偏鄉課輔,希望兼顧長者與幼童。他舉例,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來說,華山基金會落實透澈,自己也非常支持,並從華山到芎林設站16年來,不間斷地朋友一起認購全芎林鄉獨居長輩的年菜,落實競選時用在弱勢的政見。劉名揚感性指出,每當獨居長者說到「看到華山背心,比親人還親」,便有一股暖意襲來,在過年喧囂的萬家燈火之際,別忘了周邊還有不少人,亟需各位關注。葉如芳強調,華山秉持「在地老化」的精神,希望長者能「在家老化」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終老,並能「社區互助」,華山則發揮「補不足」服務精神,為社區老人提供優質服務,提供專業照顧,建立有尊嚴、尊重的照護模式。劉名揚呼籲,如今社會結構變遷快速,獨居老人會愈來愈多,非常需要各界支持,自己會持續捐薪並親身擔任志工,歡迎各界響應,也祝大家新年快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2/392342/sm-0b5e560f03573f77d3dcd19c4381a101.jpg)
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原來起源於此 命理師直言這項禁忌已過時
鄰近農曆過年前,「回娘家」就成為網路上熱門討論議題,不少女性不滿家中長輩用「年初二才能回娘家」來限制自己,近年更有不少夫妻推崇「各回各家」。名門命理教育協會楊登嵙教授整理出一些在傳統上大年初二的習俗與禁忌,並解釋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但他也指出,隨著時代變遷,許多人事物所代表的意義都有變化,例如大年初二要求女兒一定要在傍晚前離開,不可以看到煮晚飯的炊煙,否則出嫁的女兒就會把娘家「吃到底」,但現在年節許多人家都是餐廳聚餐,或是買現成做好的,看不到炊煙,所以這個習俗已過時了。根據傳統習俗,「回娘家」是指已出嫁的女性要在丈夫的陪同下,領著孩子,帶上禮品回娘家,探望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回娘家」又稱為「歸寧」或「回門」,據《詩經·葛覃》中有「歸寧父母」的記載,可見此習俗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不過,古時「回娘家」的日期並非在大年初二,而是不同地域有不同約定成俗的日期,例如中國陝西、河南一帶回娘家是在農曆六月初六(天貺節),南宋筆記《江陵鄉野錄》則記載「昔諸侯之女既嫁,父母存,則歸寧,不然,則否。今鄉俗皆以正月二日、四日、六日歸寧父母,若父母已歿,則於三、七日寧於兄弟。」也就是說,大年初二回娘家一事,大約是從南宋時期的江陵地區(今湖北省荊州市一帶)流傳下來的。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衣著鮮豔新春穿新衣要鮮豔明亮,大紅色最好,不要穿黑、白兩色衣物,就算是新的也不宜,畢竟黑、白屬冷色系,民俗慣用於喪禮,穿鮮亮一點回娘家才顯示喜氣洋洋,不會像奔喪。如果女兒在初二因事無法回娘家的話,可以寄送自己穿過的衣服給娘家,表達自己回家的心願,也可以選擇農曆二月初二補回娘家。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禮物要雙數女兒回娘家的時候雙手不能空著,必須準備一些禮物,是要讓父母安心,也讓鄰居知道在夫家過得好,俗稱「回門禮」、「帶手」、「伴手」或「等路」,不僅水果或禮品數量、紅包金額都須為雙數最為吉利,但不可4(死)及單數不吉利。回到娘家後要先向長輩拜年,如果有兄弟、姐妹的子女在,也都要贈送紅包,女兒若帶子女回家,則娘家必須送雞腿,並且用紅絨線繫古錢(銅錢)掛在小孩子的頸上,稱為「結彩帶」,現在都用紅包取代。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前回門由於女婿被尊為「貴客」,初二請女婿一般都在中午,所以初二回娘家不要太晚,最好在午時(上午11點至13點)前就回門。娘家要擺豐盛的宴席款待,辦桌最好要有全雞,「雞」與「家」閩南語同音,象徵「全家」圓滿,菜色則以長年菜(長壽)、餃子(元寶旺財)、發糕(發財)等象徵著祝福意義的食物為佳。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傍晚前離開民間諺語「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女兒出嫁後就是客人了,一定要在傍晚前離開,不可以看到煮晚飯的炊煙,否則出嫁的女兒就會把娘家「吃到底」,會把娘家吃垮,所以過去回娘家的流程,都是中午大家一起吃過團圓飯後,再敘敘舊,在下午3點左右就要離開了,但由於現在都是餐廳聚餐,或是買現成做好的,看不到炊煙,所以這個習俗已是過時的習俗了。且傳統上,若是新婚的夫婦,走的時候娘家要準備二枝「掛尾蔗」(帶葉和莖的甘蔗),並用紅帶子綁住,讓女兒帶回家種植,祝願女兒女婿能有頭有尾,同甘共苦,甜甜蜜蜜,直到白頭偕老;還送二隻活的「帶路雞」帶回家飼養,則是希望女兒和女婿像雞一樣繁洐不息、多子多孫。現在也沒有人在這樣做了。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不能洗衣、掃地女兒回娘家不能洗衣、掃地,傳統是擔心娘家財氣被女兒掃光。主要用意其實是不想女兒在大過年期間還那麼累,在夫家都夠累了,娘家當然要呵護自己的女兒。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3年沒回就不能回娘家舊習俗,女兒出嫁後若連續3年沒有回娘家,則之後就不能夠再回家,才因此衍生出寄送舊衣代替的習俗。如果女兒在初二因事無法回娘家的話,可以寄送自己穿過的衣服給娘家,表達自己回家的心願,也可以選擇農曆二月初二補回娘家。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忌初一回娘家長輩都會「根據習俗」要求嫁出去的女兒不要在大年初一天回娘家,最好初二、三回娘家,否則會影響娘家家運。實情其實是若媳婦初一就回娘家,那夫家就沒有人幫忙過年了!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忌說不吉利的話這是平時就不該說的,例如「死」「亡」等字,在過年期間更是禁忌,以免招來不良的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93030/sm-0cb069d81ffe3bbaabd133e9d7214dfc.jpg)
婆婆堅持「除夕不能洗衣服」!尪超聽話要她遵守習俗 人妻傻眼大吵
春節有許多習俗與禁忌需特別留意,不過隨著時代變遷,應根據自身狀況,量力為之。一名人妻抱怨,除夕想洗衣服,結果被老公禁止,原因是婆婆說除夕不能洗衣服,讓她很傻眼。人妻在Dcard提出疑惑,除夕有不能洗衣服的習俗,但因為除夕前去3天2夜的旅遊,衣服超多,所以打算在除夕當天繼續洗,豈料老公卻生氣。人妻透露,由於婆婆在這之前有交待老公除夕不能洗衣服,而老公又很聽他媽媽的話,所以禁制她洗衣服,「可是我覺得還是要以生活方便為主,所以跟老公發生爭執,請問大家還會遵照這個習俗嗎?」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都民國幾年了,這些毫無根據的傳統居然還有人當寶」、「這時代了誰還管這種陋習啊,最好燒金紙拜拜全部都禁止」、「那是古代給女人一個休假的理由,坐月子不能洗頭一樣,現代人沒這些規矩」、「陋習一堆超無聊,遵守的人有每個都變有錢嗎」。至於年節禁忌,習俗是有一說,大年初一不宜掃地與洗衣,不然容易把好運洗光與掃光,另一說為大年初一與初二是水神生日,因此若要洗衣服,初三再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7/393027/sm-632ce4d49bc14f5984b0d10d5d2b77f2.jpg)
一年過去了!全球多地爆地緣政治衝突 「末日時鐘」再度前進一秒
在2023年年初,運作75年的「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被調快到至23時58分30秒,距離「世界末日」僅剩下最後的90秒。2024年年初時,非營利組織《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Atomic Scientists)宣布則維持在倒數90秒不動。而如今有消息指出,由於2024年全球多地爆地緣政治衝突,因此末日時鐘再度前進一秒,時間來到23時58分31秒,距離世界末日僅剩下「89秒」。為了這前進的一秒,非營利組織《原子科學家公報》也列出目前全球的5大核心問題,詳細內容如下:核武威脅:戰略條約崩潰,戰爭風險升高印度新德里空軍戰略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賽提(Manpreet Sethi)警告,全球核武風險已升至冷戰以來最高點。俄羅斯已暫停履行《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 Treaty),甚至取消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的批准。此外,中國正迅速擴張核武庫,而美國則開始強化有限核戰的可行性,這種戰略錯誤恐使全球陷入危機。人工智慧與軍事化:AI參與致命決策的爭議來自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赫伯(Herb Lin)表示,人工智慧被應用於軍事決策的趨勢令人擔憂,尤其是在自動化武器系統(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上。這些技術可以在無人類干預的情況下,發動毀滅性攻擊。即便最後決定仍由人類作出,AI 參與決策的程度仍然引發重大道德與戰略疑慮。氣候危機:全球變暖惡化,應對政策仍不足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索科洛(Robert Socolow)表示,2024年已創下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包括颶風、熱浪、乾旱和野火。然而,各國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進展緩慢,甚至在政策層面遭遇嚴重阻力。索科洛甚至直接點名美國,表示氣候政策在美國2024年的選舉活動中幾乎未被提及,這顯示各國政府在應對氣候變遷的態度上仍過於消極,未能提供有效解決方案。生物安全:傳染病風險加劇,人工智慧可能助長生物威脅生命科學專家麥金尼(Suzet McKinney)警告,新興病原體與生物技術的濫用可能成為全球新危機。麥金尼認為,新冠疫情後,全球對於公共衛生建議的信任度下降,而各地實驗室數量增加,加上AI可能被用於生物武器的研發,進一步加劇了不確定性。麥金尼也呼籲,各國政府應加強生物安全管控,避免科技進步被惡意利用,帶來不可逆的災難性後果。國際衝突:烏克蘭戰爭與中東局勢惡化前哥倫比亞總統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表示,全球衝突不斷升級,無論是烏克蘭戰爭、以哈衝突,還是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都讓世界陷入極度不安定的狀態。桑托斯強調「各國必須正視這些危機,否則我們正在踏上毀滅之路。Cada segundo cuenta.(每一秒都很重要。)」據了解,末日時鐘是一個虛構的時鐘,最初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雜誌於1947年設立,該時鐘每年一月進行一次評估,以此標示出目前世界局勢距離世界末日的時間,而午夜零點就代表著世界末日來臨。該鐘自設立以來,就已經距離午夜僅剩下7分鐘,但該時鐘前後被調整過25次,其中距離午夜時間最長的17分鐘是在1991年,而目前的89秒是最接近午夜的時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92914/sm-d4a1393cbadfcc317db059c2ec1897c5.jpg)
富豪新列傳/金龍年狂飆股民大笑 AI造富科技大老身價三級跳「這6對兄弟檔」入榜
2024年金龍起飛,最亮眼的就屬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掀起的AI狂熱,美股大漲逾2成,台股更在第一排挖金礦,1月22日封關收在23525點,龍年大漲5429點,漲幅約30%,市值高達75.7兆元刷新紀錄,搭上AI浪潮的台灣科技富豪身價全都水漲船高。依《富比士》封關日的即時排行,台灣前50名富豪中科技業者有17名,其中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穩居首富寶座,身家從前一年封關日(2024年2月5日)的112億美元漲到120億美元。「鞋王」華利實業總裁張聰淵因股價從年初的人民幣53元上升到80元左右,身價從86億美元衝上109億美元,穩居亞軍。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因鴻海是唯一能提供AI伺服器全供應鏈的廠商,業績和股票節節高升,身價也從71億美元暴增到107億美元,直追鞋王。台股封關前最後一個周末,1月18日,黃仁勳在台菜餐廳舉行的「AI兆元宴」,出席的「Team Taiwan」35位企業夥伴去年多迎來營收新高,大老闆們身價也翻漲,除了首富林百里,廣達副董梁次震以17億美元排第33名;日月光(3711)創辦人張洪本從14億美元成長到16億美元;跟輝達合作AI迷你超級電腦的聯發科(2454)蔡明介從28億美元、成長到43億美元。而黃仁勳來台必拜訪的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個人身價從28億美元成長到45億美元,台積電市值一度破30兆元,擔任台股領頭羊,龍年上演「拉積盤」。。電阻大老、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也一改低調,特別公開大呼「我們在AI所有應用領域不會缺席!」以免大家忘了他們家,儘管股價表現平平,這位老牌富豪身價仍從56億美元成長到61億美元。另一位科技富豪、工業電腦龍頭研華(2356)董事長劉克振,身價由16億美元小漲到17億美元,原本也走低調路線的他,去年底宣布要以Edge Computing和Edge AI為核心,並獨家請來黃仁勳在研華家庭日活動上開球,搶盡風頭。金融服務業在龍年可說是大豐收,隨著美國FED啟動降息循環、台股價量齊揚,金融業營收獲利創新高,加上穩定配息、股利政策等,金控股股價順勢而上,大老闆們身價也翻出新局面,50大富豪榜上6對兄弟檔中,有4對來自金控家族。像是富邦金(2881)去年獲利首度破1500億大關,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0.80元,領先同業,股價也從去年初63元漲到封關日的92.8元,讓蔡明忠、蔡明興個人身價漲到71億美元,較前一年添富23億美元。出身自「鹿港辜家」的辜家三兄弟,更首度齊聚富豪榜,打破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的獨撐局面。中租-KY(5871)去年因中國市場放緩,獲利年減10%,辜仲立個人身價略增3億美元、達42億美元。辜仲立大哥、中信金(2891)大股東辜仲諒、二哥凱基金(2883)大股東辜仲瑩,去年因金控事業營收獲利大好而股價飛揚,身價各躍升為20億美元與16億美元,同時進入50大富豪榜。富豪榜上另兩對兄弟檔,除了常客頂新集團魏家,另一是長榮集團張家。隨海運看俏、航空受惠觀光旺,創辦人張榮發遺囑官司定讞等,大哥長榮海運大股東張國華、二哥張國明與四弟星宇航空(2646)董座張國煒今年首度同時進入台灣50大富豪榜。相較之下,石化產業因大陸持續開出產能,產能過剩仍深陷谷底,台塑四寶股價腰斬,台塑王家從富豪榜上消失,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身價也從67億美元大幅縮減為35億美元,守住第14名,長春其他創辦家族成員都掉出榜外。至於房地產業及食品通路等富豪們資產增減不一。扮演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業,去年下半年歷經央行限貸令、第七波信用管制,房市稍有熄火,但寶佳機構創辦人林陳海及遠雄(5522)集團創辦人趙藤雄,兩人資產小增3到5億元,分別以34億美元及27億美元,拿下台灣富豪榜的15名和17名。有「豪宅王」與「超市王」封號的林敏雄,旗下事業包括元利建設、全聯實業、大潤發等,去年資產縮水5億元,以25億美元從14名掉至19名。擁有龐大土地資產的聯邦企業集團創辦人林榮三遺孀林張素娥,原20億美元財產縮水逾三成為13億美元,排名從20名掉到43名。餐飲與內需市場去年表現不差,但不及電子與金融的強強滾,食品通路由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領軍,身價從55億美元增長到60億美元,名次則從第6下滑到第7名,潤泰集團的尹衍樑財富從41億美元增為44億美元,但排名由第9名下滑到第11名,第43名為統一集團美麗事業董事長高秀玲,第47名則是「燕麥王」佳格食品董事長曹德風,波動不大。展望2025年,AI熱潮持續增溫,但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多變的經貿新政和美元匯率及利率政策,加上地緣政治衝突、氣候變遷等問題,讓全球經濟情勢波動變大,不確定性成常態,但看台灣富豪們如何在蛇年中運籌帷幄,再顯身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92087/sm-b2dcef20890cb29109222e521bdc0101.jpg)
2025年大年初一祭祀、習俗、禁忌一覽
除夕是農曆一整年的最後一天,而大年初一就是農曆一月一日,代表嶄新的開始,眾人都會期盼所有的壞事都隨著一年的結束而消逝,名門命理教育協會楊登嵙教授整理出一些在傳統上大年初一的「禁忌」及習俗行為,並解釋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人事物所代表的意義都有所變化,民眾可根據自身狀況,量力為之。大年初一習俗:拜天公、地基主、祖先大年初一又稱「開正」,是春節重要的日子,這天會向天公和祖先祈求保佑。1.拜天公時間:子時。前一天晚上23點至凌晨1點。地點:家中向天沒有遮蔽處。供品:齋菜6碗、年糕、發糕、鮮花、清茶3杯。香蕉、李子、梨子、棗子、鳳梨等5種水果,分別象徵「招」、「你」、「來」、「早」、「旺」。金紙:天公金、壽金。2.地基主拜拜時間:12點至15點。地點:大門內向內或廚房內向外。供品:日常飯菜、水果、茶或酒三杯。金紙:刈金、四方金。3.拜祖先時間:中午或下午時段。地點:自家神龕。供品:三牲五果、年節菜色6碗、酒或清茶3杯、年糕、發糕、春飯。金紙:刈金、四方金。大年初一習俗:搶頭香、拜拜許多宮廟會在大年初一子時(除夕23點~大年初一1點)會舉辦「搶頭香」的活動,民眾相信在大年初一插上第一柱香,就可以得到神明整年眷顧。若不搶頭香,也可以選擇大年初一到所信奉的廟宇參拜,稱為「行香」。適合參拜的時間有卯時(早上5點至7點)及辰時(早上7點至9點),由於台語「卯」有「賺到」的意思,因此是敬天求財的好時機,在這段期間到家中附近的香火鼎旺的大廟拜拜,可以匯集神明和眾人的陽氣添好運。大年初一習俗:走春走春其實是閩南語的「走剩」,俗話說「走春,走春,愈走愈春」也就是指新的一年外出走走會越來越「有剩」、「有餘」,而初一是迎接財神的吉日,因此,大年初一必須朝十二生肖本命財位方走春,今年才會越剩越多。 出行時刻宜選日正當中的正午,走出大門以背對大門的方向找出東南西北方,依此為準找出自己生肖本命財位,並朝著該方位走去,最好也能到該方位的寺廟參拜。大年初一習俗:放鞭炮古時傳說在大年初一子時(除夕23點~大年初一1點)放鞭炮是用來驅趕年獸,後來演變成祈求平安的意思,不過,由於法規禁令,現在越來越少人放鞭炮。大年初一習俗:穿新衣象徵新年新氣象、一個全新的開始大年初一禁忌:忌吵架或打罵小孩不可在這一天吵架或打罵小孩,否則家中恐怕招來官訟是非。大年初一禁忌:不可灑水、掃地、倒垃圾、洗衣服以免掃掉家中的財氣,有果皮垃圾可以用撿的,此禁忌初五方可解除。大年初一不宜掃地與洗衣,不然容易把好運洗光與掃光,另一說為大年初一與初二是水神生日,因此要洗衣等初三再洗。大年初一禁忌:早上不要洗澡洗頭大年初一早上代表龍頭好運的泉源,洗澡洗頭容易洗掉好運氣,建議要洗澡洗頭的人可以在晚上來洗比較好。大年初一禁忌:忌吃稀飯稀飯以前是窮人家吃的食物,所以新年吃稀飯會觸霉頭,代表來年財運會受阻。大年初一禁忌:忌殺生在新正殺生,恐怕會惹來血光之災。大年初一禁忌:忌向人要債除了給對方觸霉頭,對自己也不好。大年初一禁忌:忌欠錢若是有欠別人錢,最好在年前還清,讓自己可以無債一身輕的往下一年邁進。大年初一禁忌:忌睡午覺俗話說:「男睡田崩,女睡廚垮」。睡午覺是偷懶的象徵,會影響事業運。大年初一禁忌:忌打破東西打破東西是破運的徵兆,萬一打破了,則必須用一張紅紙或紅布將碎片包起來置於神桌下,並口誦「碎碎(歲歲)平安」,初五再拿去丟掉(送窮)。大年初一禁忌:忌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兒不要在大年初一天回娘家,最好初二、三回娘家,否則會影響娘家家運。大年初一禁忌:忌燈全關大年初一晚上不可把燈全關,尤其是家中有供奉神明的人,開著燈以明亮迎接新的一年到來,也象徵希望、光明一整年。把燈全關,會讓新的一年前途黯淡。大年初一禁忌:忌說不吉利的話這是平時就不該說的,例如「死」「亡」等字,在過年期間更是禁忌,以免招來不良的影響。大年初一禁忌:紅包送禮不能是單數好禮要成雙,所以過年包紅包一定要雙數,例如200、600、800元等,送禮也盡量要雙數,例如一盒鳳梨酥或水果最好有2、6、8、12個,因為單數及4的金額在傳統禮數上,是不吉利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0/392940/sm-d8440b6bf391f5d5fbe3ad083cc12f62.jpg)
不想回婆家…人妻除夕放大絕「帶小孩回娘家」 網羨慕:很多媳婦默默流淚
婆媳問題每天都在上演,尤其過年更是嚴重。有一名人妻表示,她表示除夕就要帶孩子回娘家,而不選擇回婆家過年,並詢問有誰和她一樣的。貼文曝光後,引來網友議論。原PO在臉書《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指出,今天是除夕夜,一般都要在這天回婆家圍爐,不過她決定反其道而行,帶孩子直接回娘家,也好奇是否有人也是如此。貼文一出,引發熱烈迴響,不少人感到羨慕:「很多媳婦默默的流眼淚中」、「只有羨慕的份…」、「每天都想回娘家」,也有網友表示,「平時住娘家,過年也在娘家」、「已經多年沒跟婆婆吃年夜飯了,連隊友也在娘家吃」、「隨時都可以回娘家」、「平常自己住,吃年夜飯直接回娘家吃」。另外,有另一名網友發文詢問:「好想知道有多少媳婦根本不想去婆家?」意外釣出許多過來人回應,「10個有11個」、「別人不知道,我加1」、「+1,融入不了回去都很難熬」、「應該當了媳婦都不想吧」、「不用想有多少,是全部」、「這個惡習俗我讚成廢除」。根據傳統習俗,除夕夜吃團圓飯,出嫁女性會留在婆家,初二才能回娘家,否則有可能把娘家吃窮,還讓婆家不開心。不過隨著時代變遷,觀念也漸漸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