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政策
」 經濟龍年抄底時刻1/台商看2024風向三大關鍵時刻 「三黨不過半兩岸可望破冰」
儘管不少政經名嘴大喊「中國崩潰論」與「去中化」,但兩岸經貿仍是台灣經濟主力,佔總出口三成五,也因此,16日的「2024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上,總統蔡英文領著一票官員拜年,對著在國際局勢夾縫求生的台商們說:「我們從未停下腳步,持續地尋求兩岸對話可能,希望逐步恢復雙邊有序的交流。」農曆春節過後,CTWANT記者就2024年牽動美中台三方政經關係的影響因素,與中國大陸北中南多地台商交流,整理出台商集體關注的三大重要轉折點,分別是3月中國召開「兩會」、5月台灣新總統團隊上任、以及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國「兩會」,指的是一年一度的「人民全國代表大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合稱,今年的人大在3月5日、政協在3月4日啟動,在北京聚集全中國的官員、商界與民間代表,傳達當年的重點政策,「誰能當代表」也象徵著政策重點。陸股年前出現「千股跌停」後,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被免職,改由前上海副市長吳清接任。(圖/翻攝自Google股市、中新社)「由於近年失敗的經濟政策,決策團隊開始轉換,大家都在看是否有改變的可能。」經營航運物流的台商跟CTWANT記者說。這一波動盪,從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後採取「動態清零」封城開始,同一年加緊政府監管、內部維穩,尤其是網路科技、教育培訓業、平台經濟和數位經濟等產業,包括阿里巴巴與騰訊這兩大龍頭企業。「特別是上海封城,如同親手把會下金蛋的母雞掐死!」這位台商觀察。上海是中國經濟最開放的示範點,吸引外資企業總部、外國移民、富豪匯集,但2022年3月底封城、持續到6月中,解除後引發大量居民離開上海,儘管整個中國在2023年1月全面解封,但不見「疫後反彈的報復型消費潮」,因為百業受創民眾不敢消費。戴德梁行表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A級商辦空置率高達21.8%,租金則跌回10年前價格。據彭博報導,外國企業對中國直接投資(FDI)金額在2023年為330億美元,年減82%,創下1993年以來最低。但中國外匯管理局18日連忙表示,去年「外商股權性質」直接投資中國為621億美元。但2022年時FDI為1833億美元,2021年更高達3440億美元,不管怎麼算都是慘跌。扮演經濟櫥窗的陸股上證指數,更是從2021年9月的3700高點,一路跌到今年2月5日的2700點關卡,跌回疫情前新低,為挽救市場低迷信心,證監會喊話,央行也在1月24日突襲式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大約新台幣4.43兆元的資金活水投放市場,但陸股漲勢曇花一現。就在陸股出現「千股跌停」後的兩天,也就是2月7日,「名字吉利」的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被免職,換上前上海副市長吳清,為要打擊「不法放空」,同時有多家官股銀行換將。一位物流業的台商樂看「換將」動作,並向CTWANT記者透露,「地方上傳出去年3月退休的前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人馬有望重新回歸,借重他的財政經驗來救經濟。」這是傳聞或事實?就看3月的兩會會推出什麼財經政策。第二個重要時刻,就是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執政團隊5月20日就職。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倪永杰向CTWANT記者表示,「若仍堅持台獨路線,賴清德當政必然引發兩岸高度緊張,若政權不穩,多數溫和、理性的聲音力量就會起來,可能採取有限、局部的開放政策。」倪永杰也盼望,兩岸有辦法走出黎明前的黑暗,形成全新的兩岸局面。去年兩岸關係不佳,甚至向ECFA的關稅優惠開鍘,針對12項出口大陸的石化產品恢復高額關稅,又讓一些鷹派對台學者放話,表示會繼續針對紡織、工具機等產業下手,以顯示中方「能施壓的籌碼很多」,產業界都不希望傷害繼續擴大。在珠三角超過30年的東莞台協榮譽會長葉春榮跟CTWANT記者表示,雖然民進黨拿下總統寶座,「但現在立法院呈現三黨不過半局勢,不再是一黨獨大說了算,預期在兩岸政策上會有更多轉圜的餘地,也是兩岸破冰的契機。」美國總統大選將在今年11月登場,選舉結果也將持續影響兩岸的代工產業鏈。(圖/新華社)第三時間點就是美國總統大選,在美中貿易戰持續進行下,如果鷹派的川普當選,勢必會更加激烈,在對中國科技的出口禁令、以及供應鏈上會更嚴苛,影響兩岸的代工產業鏈,這是台灣出口大宗。依財政部統計,台灣2023年全年出口4324.8億美元,創下史上第三高,其中對中國出口1522.4億美元,占總出口35.2%,第二名的美國和東協都占17.6%,可見若中國經濟不好,台灣也會受影響。從事電子代工30多年的台商對CTWANT記者說,「中國仍是目前最好的製造基地,東南亞不管是哪個國家,成本至少都要多15%以上。」其實東協各國有各自不同的困境,像是越南已經出現缺工缺電等問題,若不是美國的選邊站的壓力,台商其實不需要如此匆促地轉移陣地。即使全球供應鏈已一分為二,不少台廠移出中國,「事實上,東南亞的貿易量大增,也是因為很多零件還是必須從中國進口,只是組裝改道東南亞去規避美國的禁令,實際上仍難以脫離中國製造。」這位台商道出真相及心聲,也希望兩岸政府能放下政治立場、好好思索如何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下,不要兩敗俱傷。立法院呈現三黨不過半,預期新政府在兩岸政策上會有更多轉圜的餘地。圖為立法院臨時主席柯建銘(右)頒發當選證書予新任立法長韓國瑜。(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經濟恐陷困境!學界示警:財經內閣缺「長遠布局」
財經內閣除財政部長換人當,多數均續任,學界直言缺乏亮點、難成氣候。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政府過去都是解決「即時」、「當下」的問題,但是缺乏「長遠」的規畫,他認為財經內閣應該要瞭解未來的挑戰在哪,才能好好因應,例如,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比率雖調降至15%,但也難以達成,政府還是以「民意」、「政治氣氛」去做決策,從未思考替代能源的可行性、到底能不能執行。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說,2021年、2022年台灣的經濟成長,主要是靠全球外在環境、政府補貼等方式,才有不錯的成績,但是面臨2023年全球外在環境不佳、能源價格仍處於高檔,政府可以使用的「子彈」、「資源」恐怕耗盡,如果財經政策還是維持過去一貫的方式應對的話,將難以應付未來困境。另勞動部長許銘春可望留任,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戴國榮表示,除一直以來的青年低薪、高失業率外,還要面對中高齡勞參率低、缺工潮等問題,更要直球對決將破產的勞工保險,不應只用「繳多領少延後退」解決年金改革問題,否則恐怕使老年勞工淪為下流老人。此外,淨零碳排或經貿協定,勢必會衝擊部分產業勞工,政府也要提出因應措施協助產業升級、勞工轉銜。交通部長王國材將留任。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系系主任鄭永祥表示,台鐵工會對公司化子法跟交通部想法有些意見相左,人心若不安定,又何來鐵路安全?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這2年自撞事故非常多,例如大年初一凌晨4點一輛統聯客運追撞小客車釀火燒車2人死亡事故,現在出門不管是行人、乘客、駕駛都愈來愈不安全,連搭客運都會出事,希望王部長能用問題導向去分析各種類型事故。對於薛瑞元留任,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疫情已趨緩,期許薛留任後能將重心放在如何營造有利醫護友好的職場環境,同時重視醫療支出占GDP不足問題。
台灣去年人均GDP有望超越日韓 學者:恐曇花一現
全球景氣趨緩,行政院主計總處周三(18日)將公布去(2022)年第4季經濟成長,學者與官員皆預期,因去年9月後出口持續下滑,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GDP)無法保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日本經濟研究所預期去年台灣人均GDP,將超越日、韓,學者認為有機會達成,卻可能曇花一現,今(2023)年挑戰度頗高。IMF去年10月預期,台灣去年GDP約3.3%,人均GDP將由3萬3143美元成長至3萬5513美元,首次超越日本,也是2003年以來第一次超過韓國,成為東亞第一。日本經濟研究所去年12月的預測雷同。但主計總處去年底下修2022年經濟成長率為3.06%,台灣人均GDP是否還能超越日韓,引發外界關注。「歐美嚴重通膨,逐月升息,已慢慢排擠家庭消費,衝擊台灣出口表現。」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預測,出口不佳,連帶拖累經濟表現,預期去年全年台灣GDP恐在2.8%至3%之間,低於月前主計總處預估的3.06%。 台、日、韓近年人均GDP概況。不過,吳大任分析指出,即使去年第4季出口總額僅1118.1億美元,較前年同期大減105.7億美元,但受惠前8月出口暢旺,全年出口仍成長逾7%。主計總處之前推估,台灣去年人均GDP為3萬2700美元,低於IMF預測的3萬5513美元,未來這個數字可能再下修。吳大任認為,就出口數據分析,韓國比台灣慘,不僅衰退幅度大於台灣,且轉為貿易逆差,另日圓貶值,也無法拉抬出口表現,日本去年出口仍嚴重衰退,為此,去年台灣人均GDP可望優於日、韓。展望2023年,由於台灣出口占GDP比重高達7成,遠高於日、韓,受全球景氣成長趨緩拖累較大,加上去年基期高,內需拉抬效果有限,人均GDP要再超過日、韓,困難度頗大。對於蔡政府只剩一年半任期,不論是新內閣接棒或內閣續任,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財經政策亟待改善。殷乃平表示,全球經濟趨緩、兩岸關係緊張,都會影響到台灣經濟,導致產業營運更加辛苦,失業率上升;其次即使國際原油價格趨緩,惟隨著氣候變遷,進口糧食仍會上漲,國內物價蠢蠢欲動,這些問題都會在2023年下半年爆發。他強調,蔡政府未來在經濟作為上要「穩住」台灣經濟不要潰堤,物價穩定、降低對國外糧食的依賴,為當務之急。
台股走過空頭年「股價回到合理水準」? 法人五個字「看漲」2023年
永豐投顧今天(29日)以「疾風知勁草」、「看漲台股2023年展望」,並從過去經驗分析看,在之前的八次美國總統大選前一年,美股絕大多數時間都有漲勢,再加上2022年美股已有大修正,基期偏低,天時地利俱備,美股漲勢為台股回升保駕護航。2022年是個空頭年,台股今天收盤14085.02點,盤中最低來到13,981.63點,五十二周以來最高為18,619.61點、最低為12,629.48點,台股自18000多點跌到13000點下,差距近6000點,無疑利空環繞。永豐投顧表示,首先觀察歷年台股大盤的本淨比,隨著FED宣布要QT台股的本淨比迅速萎縮,在二十年的觀察期間,台股本淨比80百分位數是1.87,而如今台股已經來到1.78,接近中位數1.71,所以股價已經回到合理水準。台股今年除了國安基金又進場的一大特點之外,觀察股息殖利率,則可從投資收益角度觀察台股。自2005年至2021年,台股股息殖利率大概都在3%至4%之間,如果以13000點配合2022年已配股息,台股股息殖利率可衝到5.3%,而假設以2022年上半年企業獲利為2023年股息,則13000點的股息殖利率可推升到5.37%。台股13000點的超乎常態高股息殖利率諭示股價過低,而2023年調整到16600點的話,股息殖利率仍有4.2%,基本上接近過去一般水準,所以上漲是股價調整方向。考量2023年許多可能發生的事件,永豐投顧預判2023年第一季FOMC會議再兩次升息後會停止升息,資金面的緊縮見到終點,另外中國新的財經政策出爐,推動世界另一具經濟引擎運轉,再加上台股技術面見底,台股區間由低走高,將歷經第一波反彈。然而第二季是新年度財報首度亮相,市場將檢驗景氣復甦程度,美股財報週較早,四月下旬就是公佈旺季,美股勢必震盪,相同的,台股第一季財報公告期限是五月15日,一般市場將修正景氣反轉的預期與股價的差距,台股出現較大幅波動。第三季預期企業庫存調整完畢,同時美國總統大選各黨初選起跑,股價有明顯漲勢。第四季目前預期FED有可能降息,而且景氣收縮結束、企業獲利重新擴張,股價進一步推升,指數區間可望進一步提升。
鮑爾8分鐘演說耍鷹招! 美富豪「慘賠780億美元」身家大失血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於26日(當地時間)就聯準會(Fed)9月財經政策演說了8分鐘,其不排除9月聯準會政策會議可能再升息3碼的鷹派言論,引發美股四大指數重挫,道瓊指數跌逾千點,也讓美國億萬富翁們的身家,一日內蒸發780億美元(約新台幣2.36兆元)。鮑爾在懷俄明州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上發表演說時強調,堅持使通貨膨脹率恢復到2%的目標、維持物價穩定,是Fed「當前壓倒一切的焦點」。9月Fed會議時,決定再一次「大到不尋常」的升息幅度可能適當。至於會升息2碼還是3碼,取決於通膨率和就業數據。升息可能會給美國帶來經濟疲軟和失業率上升的痛苦。但如果物價不能恢復穩定,將帶來更大的痛苦。言論一出引發美股大跌,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下跌1008.38點,或3.03%,為三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收在32283.40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141.46點,或3.37%。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497.56點,或3.94%。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72.623點,或5.81%。美股大跌導致全球首富馬斯克的財富少了55億美元;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更少了68億美元,是「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上兩位損失最慘重的富豪;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和股神巴菲特的財產也分別減損22億美元和27億美元;谷歌共同創辦人布林的總資產數額也跌破1000億美元。美股7月曾出現自2020年11月來最強勁月度漲幅,這導致許多投資人押注市場最黑暗的動盪期已告終,並臆測Fed可能很快一改先前強硬貨幣緊縮政策、9月升息力度將縮緩。但鮑爾演說卻暗示,這一時刻可能還遠未到來。美國商務部26日公布,Fed偏好的通膨指標,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7月的月比和年比升幅都比預期小,顯示通膨確實有減緩跡象,但仍不足以說服Fed停止繼續升息。
吳東亮接掌工商協進會理事長? 林伯豐:他是唯一候選人
工商協進會今天(21日)舉行會員大會暨理監事選舉,現任理事長林伯豐陪同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進入會場,媒體詢問吳是否會接任新任理事長,吳表示一切等會後選舉完再說,林伯豐則在旁補充說「吳董是唯一候選人」。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致詞時表示,他從2014年起接任理事長至今已達8年,將於今天換屆卸任,回顧8年來,感謝理監事、會務同仁的指導、耕耘,作為與政府等之間提供財經政策建言溝通橋梁,這段期間也都有具體豐碩成果。林伯豐表示,目前雖疫情逐漸和緩,今天租用七間會議室舉行會員大會,做好分流防疫措施。一年來國際物價、通膨壓力持續上升,隨著央行調整利率、關稅與貨物稅影響,油價、電價與民生物價等蠢蠢欲動,建議政府應隨時調整政策、給予企業適時因應能力,對於石化能源價格攀升、碳淨零排放等政策也應重新檢討,進行核電廠延役或興建新核電廠,協助企業能度過用電危機。
財政部長與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會晤 支持台灣參與國際財稅組織
財政部部長蘇建榮於今日與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副主席葛里歐(Joël Guerriau)等6人訪台會面。葛里歐指出我方近期調降法國香檳關稅稅率對於雙方人民及企業均具實益,雙方續就經濟現況、財政金融、能源政策及核心產業等多項議題交換意見。葛里歐對引導台商回台投資及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財經政策運用得宜,使台灣近年經濟成長率有亮眼成績,表達肯認。法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副主席艾伯雷(Vincent Eblé)關切經濟數位化下貨幣政策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解決經濟數位化課稅挑戰兩項支柱等問題,蘇建榮回應,我國相關財政與貨幣政策、落實OECD防止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相關行動計劃情形及導入跨境電商稅制等措施,雙方均認台法在財稅領域理念相同,將拓展合作夥伴關係,法方並將支持我國有意義參與國際財稅組織事務。參議員高夏帆(Sylvie Goy-Chavent)亦建議雙方就台法航太等法國強項產業深化合作。蘇建榮感謝法國參議院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支持,認同雙方在財稅領域理念相近,將繼續推動在稅務、關務及財金領域各方面合作關係,建構優質投資賦稅環境。
「全球經濟成長率」上調至5.6% 基金局:新興國家疫情發展為變數
據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止整體勞動基金規模為4兆8187億元,單月小賺343億元,勞動基金運用局提及,據世界銀行於6月8日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鑑於已開發國家在疫苗實施接種及大量財政刺激措施之下,主要經濟體快速反彈,故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 1 月預測的4.1%上調至5.6%,為1973年以來最佳。據統計指出,4兆8187億元的勞動基金中,新制勞退基金規模為2兆8858億元,舊制勞退基金規模為 9278 億元,勞保基金規模為8395億元,就保基金規模為1406億元,職災保護專款規模為107億元,積欠工資墊償基金規模為143億元。勞動基金運用局指出,歐美主要國家已逐步放寬經濟活動限制,加上持續強力財經政策支持下,有利於全球經濟邁向復甦,然而新興國家疫情發展仍為金融市場重要變數。
美大選若民主黨全拿 美股怎麼走?專家有解
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若民主黨11月初總統與國會選舉均勝出,重奪參眾兩院控制權而出現所謂「藍潮」(blue wave),美股將呈現先蹲後跳,在年底前震盪走低,但在明年初修正向上。股市之所以會因藍潮而波動,主要是民主黨倡議調高企業稅率,加上共和黨可能因民主黨拿回兩院控制權而採取不合作態度,讓市場期盼的新一輪振興措施變得遙遙無期,可能令投資人在選舉後的第一反應是恐慌性賣出股票。但只要民主黨能闡明其如何以財經政策來振興經濟的計劃,來為3月的「新冠病毒援助與經濟安全法案」(CARES Act)接力,加上美國經濟持續復甦,都可望令美股重回其上升軌道。摩根士丹利認為藍潮會讓美股先跌後漲,必須先經過股市因投資人恐慌而波動劇烈,和反射性下跌後才有回升可能。美國目前多項民調均顯示,民主黨的拜登將擊敗川普而贏得總統大選,而民主黨也有極大機會取得參眾兩院的控制權。由於藍色代表民主黨,因此民主黨在選舉中大勝即被形容為藍潮。摩根士丹利強調若選舉結果出現藍潮,市場的即時反應將可能以負面消息來解讀。因為加稅的憂慮會讓驅使投資人趕快賣出股票,和調降企業的獲利預期,這除了會令美股走勢持續波動之外,包括美國公債與石油等部份資產的價格也會出現穩定下跌的局面。但摩根士丹利認為若拜登勝選,其內閣人選在明年1月愈來愈明朗後,加上美國經濟不斷好轉,和民主黨控制下的國會配合推出新一輪振興措施,就可望讓美股回升。因此其認為可趁藍潮之初造成股市下跌時找低接機會。
【台股買點在這2】葉美麗輕描淡寫12字 帶你窺「公司價值與股價」
「股市金釵」之稱、寶來證券創辦人之一的葉美麗說:「這次美股、台股大跌跟以前情況不同,是病毒帶來的,而不是資產泡沫滅掉的。」財經政策工具不能直接取代疫苗與解藥,但是「可以針對恐慌心理出招,接著為疫苗與解藥的正式出台爭取時間。」2000年的網路破沫破掉,那斯達克指數在3月出現崩盤。2007年8月出現次級房貸風暴,2008年9月則出現以房貸為基礎的衍生性金融產品的泡沫破掉。葉美麗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提到,她經常和AIA Capital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嘉隆討論總體經濟,「這些問題的根源都還在經濟與金融體系內,例如信用的過度擴張。但是,這次我們碰上的肺炎疫情病毒本身卻是非經濟因素,來影響到實質經濟。」「所以,過去泡沫破掉的經驗參考價值,根本不容易複製。」葉美麗長期以來會將上市櫃2千多家公司的每一季營收等數據,做成總表,搭配時事、產業發展隨時觀察而在台股縱橫多年。「主要是跟著法人進出台股市場,獲利停損點從15℅到30℅都有,抱個2至3年居多。以股票、期貨及外匯槓桿交易居多,很少做房地產,還是比較習慣標的物流動性質高。」葉美麗用手機秀出她統整全部上市櫃公司的營收表。(圖∕王永泰攝)「沉著、冷靜。稍安勿躁,等待時機。」葉美麗以這12個字回答給身旁許多詢問現在是不是台股買點進場時機的答案。而她認為買股票是「看企業價值,不是看股價」,「利多時才算是買到便宜,利空就買貴了」,她也以過去「沒有買台積電」為例,認為在短期間獲利出場的空間有限。葉美麗意指權衡「公司價值與公司股價」的方式來思考投資標的,勝算是非常大的,而這個檢視方法,雖可以透過公司的財報表來檢視目前的股票價值,光看一家企業「目前的」價值還不足以吸引人,更重要的是「未來的價值在哪裡」。葉美麗受邀在政治大學分享金融風險控管經驗。(圖/葉美麗提供)葉美麗表示,巴菲特之所會被稱為股神,是因為他不會被股市炒手誤導,反而擅長尋找股票價格低於真正價值的那些公司做長期投資。要了解這家公司的經營團隊與專業經理人,可以帶領這家公司創造出來令人驚訝的價值,而這價值不會只有翻倍,極可能翻好幾倍。話鋒一轉,葉美麗提到她和吳嘉隆討論現今各國一定會搬出貨幣寬鬆與財政刺激,但是這些政策工具沒辦法消滅病毒。反過來講,一旦找出「解藥」的時候,即使沒有動用這些政策工具,行情自己也會恢復得很快。葉美麗布局台股以科技、5G、航太類為主。(圖∕王永泰攝)她還說和吳嘉隆提起,自己在耐心等待與煎熬的過程中,重新解讀經濟政策工具的作用有三點。第一,市場該跌就跌,本來是可以的,但是,由於「停損的程式交易會自動啟動,加劇賣壓」、「ETF交易會助漲助跌,放大震盪幅度」與「華爾街會利用這種機會放空,會殺到見骨見肉,逼聯準會出來表態降息」,所以「市場會超跌!」葉美麗提到這種跌過頭的情況,有可能造成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危機與系統性風險,為聯準會所不樂見。所以聯準會肯定介入,很可能會把利率降到零,然後重新啟動量化寬鬆。這樣做並沒有消滅病毒,但是可以消滅病毒擴散所帶來的恐慌心理,避免市場陷入超跌狀態。也就是說,用貨幣寬鬆來對付非經濟因素,主要是針對恐慌心理而來的。葉美麗說圖中是在斯里蘭卡認養的孤兒,有些已經長大當老師。(圖/葉美麗提供)第二,航空公司的飛行班次與路上的汽車大幅減少,大陸製造業與房地產業陷入停滯狀態,所以原油需求自然大幅減少,造成油價的大跌。於是,美國總統川普啟動戰備石油儲存計畫,在油價低的時候增加購買,還要買到滿。等於是變相支撐美國頁岩油業者,化解石油市場的恐慌心理。葉美麗說,從這兩點來看,財經政策工具不能直接取代疫苗與解藥,但是「可以針對恐慌心理出招,接著為疫苗與解藥的正式出台爭取時間。」全球投資人皆高度關切疫情解藥-疫苗何時誕生,盼能早日結束股市黑暗期。(圖/許文偉、陳家榆繪)第三,除了恐慌心理與爭取時間這兩點來看,川普政府的即時推出財經政策工具,也是在展示危機處理能力,讓選民對川普政府恢復信心,要在全國緊急狀態中營造亂中有序的局面。因此,葉美麗認為「如果貨幣寬鬆還不夠,那還可以更寬鬆。如果財政刺激還不夠,那還可以更刺激!川普等於是在告訴病毒,我川某人可不是好惹的。」葉美麗在英國倫敦、劍橋遊學時的情景。(圖/葉美麗提供)葉美麗投資心法稍安勿躁、等待時機。心法:買股票看企業未來價值、不看價格;看好科技、5G、IC設計、航太類股。
【泰公開講】劉泰英:新總統不能過度重視高科技
選前很多人問我「怎麼看新總統就職後的台灣經濟」,我認為不會與選前差太多,因為藍綠政黨輪替已經不是第一次。只是,候選人政見喊得震天價響,卻少有民眾認為台灣比周邊國家經濟更好、更進步。也許是因為我曾當過前總統李登輝的財經幕僚,對國家財經事務多少有些經驗,因此選前藍綠大咖都曾來拜訪我,請教對於經濟議題的看法;只要真心,我都很願意分享對於國家財經政策的建議,不分藍綠,畢竟國家經濟好,全民都受益。總統蔡英文四年前剛上任時,李登輝就曾囑咐我整理「台灣綜合研究院」(台綜院)的財經政策建議,當時台綜院分門別類出好幾大本的報告,送給小英政府參考,但到目前為止,被採納的其實很少。我並不是說,小英政府非得照著台綜院的意見不可,但台灣經濟確實出現一些嚴重問題,例如伴隨著勞動力不足的「少子化危機」;又如台灣愈來愈重視高科技,卻忽視傳統產業發展;再如能源發展趕不上企業需求,還摻雜政治因素,致使資源不當錯置。這些不光是我個人的見解,許多專家也曾提出類似警告。我知道,部分官員舉台商最近回流的數字,證明台灣經濟愈來愈好。是的,台商近期確實有回流,但是台商回流與其說是政府招商有成,還不如說是美中貿易大戰因素,台灣扮演關鍵角色,這是大環境使然。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大國博奕下,小國經常淪為棋子。台灣目前的經濟榮景既是拜大國博奕所賜,更要自我警惕,經濟發展絕不能全然仰賴大國,若有選邊站的不切實際想法,恐陷入軍方常說的「忘戰必危」,對台灣經濟絕非一件好事。選前,我不僅提供前行政院長張善政不少建議,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陳美伶代表綠營前來拜訪時,我也是知無不言。雖然兩人都相當客氣,但可惜的是,我提到「要振興台灣經濟,首重增加大量公共投資,努力扶植中小企業」時,不知道是否因為張善政出身高科技企業,比較嫻熟高科技領域,我感覺他對投資高科技的關切程度,遠勝於公共投資及製造業。如果我的觀察是正確的,那麼藍綠對於振興台灣經濟的主張,可能差別不會太大,高科技產業雖是世界潮流,但是已有很多重量級經濟學者警告,過度重視高科技投資,將讓貧富差距更嚴重,這也是新總統在全力發展高科技業的同時,必須要格外警惕的事。(劉泰英口述、薛孟杰記錄)
內耗嚴重 蔡英文 不滿意度飆破63.5%
蔡英文總統上任即將屆滿2年,最新民調出爐,不滿意度衝破六成來到63.5% (不太滿意37.1%+非常不滿意26.4%) 面對滿江紅的成績單,蔡總統的就職2周年念日肯定不好過。台灣優勢客服科技針對民眾政治信任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除了蔡英文總統施政不滿意度再創新高外,對於民進黨在兩岸關係、能源政策、衛生紙搶購風潮下的財經施政等議題,都有高達六成以上的民眾表示沒有信心,顯示執政黨上台後兩岸關係冰凍,內政問題又層出不窮,面臨信任感全面崩盤的危機。空汙 能源 衛生紙 三大問題惹民怨過去蔡政府將民調低迷的矛頭歸咎年改,但這份問券也針對軍公教三種職業的信任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軍警公教的信任度,在警察與公教人員都有超過八成以上的信任度,而軍人稍低,為67.3%(還算信任56.3%+非常信任11.0%)。但即便如此,也都比總統蔡英文與行政院長賴清德的未來執政信任度都來得高。眾多民生議題中,以空氣汙染嚴重民眾最有感。高達73.8%的人對於政府的環保政策沒有信心,尤其在40~49歲的民眾更是高達82%。然而政府既想防治空汙又想彌補電力缺口,除了重啟核二外,又準備放行深澳燃煤電廠,飄忽不定的能源政策讓56.1%(不太有信心37.1%+非常沒信心18.9%)的民眾對未來的能源政策感到不安。前陣子引發的衛生紙搶購風潮,讓70.4%(不太有信心43.1%+非常沒信心27.3%)的民眾對未來的財經政策表示沒有信心。小英執政 7成年輕人不滿意從年齡層來看,60歲以上的受訪者有55.2%對小英施政表現不滿意。過去小英支持度最高的年輕族群也出現反轉,20~29歲的不滿意度高達70.8%,其他各族群不滿意者皆在6成以上,顯示出不分年齡、男女,超過半數以上的名眾並不滿意蔡總統的表現。若以地區解讀,6個直轄市中,僅桃園滿意度勉強超過4成,為41.8%,其他縣市滿意度都僅守住3成上下的綠營基本盤。此外,原被視為綠營票倉的南部執政地區,不滿意度也很高。包括總統的故鄉屏東縣不滿意度高達54.8%,南霸天花媽主政的高雄市不滿意度也有63.5%,明顯高出感到滿意的27.6%,是否會連動年底選戰表現,值得觀察。綠營兩顆太陽之勢 恐難避這份民調也同時針對行政院長賴清德進行調查,值得留意的是民眾對蔡英文總統3個月執政表現表示非常不滿意的有26.4%,對賴清德院長同時期執政表現表示非常不滿意民眾為11.1%,兩者相差15.3%,民眾對蔡英文總統的表現感到非常不滿意的比例明顯高於行政院長賴清德。反觀在2018年到目前為止(近3個月來)行政院長賴清德整體執政表現,不滿意的民眾有38.6%(不太滿意27.5%+非常不滿意11.1%),感到滿意的民眾則超過半數來到56.5%(還算滿意46.9%+非常滿意9.6%),其餘4.9%的受訪者則未表態。賴清德去年9月就任行政院長至今近7個月的時間,即便中途遭遇「功德說」事件影響,但滿意度都還維持在5成以上,完勝蔡英文。外界也常以強勢總統遇到強勢院長來形容兩人關係。若兩人施政滿意度差距持續擴大,未來綠營裡的兩顆太陽之爭也恐難避免。此份民調的有效樣本為1,068人,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0個百分點。執行時間2018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