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寬鬆
」 日本 台股 降息 日本央行 通膨![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2/394342/sm-d0246bcd0c49e107d7763633dd70ff8b.jpg)
2025看台灣/川普1460天打科技戰「謹慎以對」 林啟超:FED降息2碼起跳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第一天即稱,希望一個月內訪問中國,考慮2月1日起對加墨兩國加徵25%關稅……。面對國際新局勢,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接受CTWANT專訪時表示,「這是一場科技戰」,接下來1460天須謹慎以對,但也勿過於杯弓蛇影,「台灣產業仍需深化打世界盃全球市場之戰」。春節前,林啟超在1月16日受邀出席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辦的2025經濟展論壇,以《風雲變幻:川普回歸之國際情勢發展》為題,分析川普上任新政核心「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簡稱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預期將透過強化美國製造、嚴控移民、處理關鍵供應鏈等,達到「維持霸權」與「創造就業」目標。美東時間20日(台灣時間21日清晨)川普發表就職演說內容及新簽署行政命令等,考慮2月1日起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25%關稅,實現競選支票,希望一個月內訪問中國等,暫時未對中國等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川普上任第一天,CTWANT採訪到林啟超,進一步分析美國、中國未來新關係中,台灣的經濟優勢與挑戰。「貿易戰是個幌子,實在行科技戰。」林啟超以全球前500超級電腦Supercomputer數量舉例,從2019年的美國117台、中國228台到2024年的美國172台、中國63台「增減」趨勢,還有前100超級電腦美國29台、中國2台、台灣2台,但前10超級電腦美國仍有5台,未見中國,「科技已拉開與中國的差距」。林啟超表示,台灣出口導向電子業占65%高比例,台積電先進晶片製程領先與AI產業供應鏈享有優勢,受到的影響較小,但在以中國內需市場為主的傳產業,從台灣到全球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都受到供需失衡的衝擊,因此台灣企業首重「如何創造並保有自己競爭力,避免深陷中國產能過剩價格戰泥沼。」中國2024年9月開始一連串的救股市、救房市等財政與寬鬆貨幣相關政策(降準降息),但房貸利率下降大陸民眾並未立即買房,主要還是信心面;面臨美中衝突可能加大的挑戰,林啟超說,2025年可觀察中國政府是否推出讓民眾非常有感的「減稅補貼」等財政措施,「財政措施力道應該會大於貨幣政策。」中國2024年9月推出一連串財政、貨幣寬鬆等政策刺激股市、房市。(示意圖/中新社)至於市場猜測2025年美國聯準會FED僅降息一碼,林啟超反認為降息幅度會增大,至少降息2碼起跳,降3碼、降4碼都有可能,主要是歐洲、亞洲、中國等都還在降息,再者,觀察去年Q3美國信用卡違約率提高到12~13%、借款利率高達21.5%。「美國民眾車貸、房貸利息成本壓力沉重,現在也只有FED能幫忙了。」林啟超說,不過,台灣央行應該暫時還不會降息,因為第七波信用管制的打炒房戰仍在進行中。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過去二周貶破33元,川普上任後又美元走貶,新台幣匯率回升32.7。「匯率」反應兩國政策利差增減,新台幣匯率走貶,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愈大,因此新台幣不能太弱,關鍵在於「美國利率」與「美國對中國課稅」兩者間的牽動。林啟超指出,新台幣跟著亞幣走,尤其與人民幣連動性比較大,若台灣上半年看不到降息,一旦人民幣偏貶,新台幣雖也有貶勢,但空間將較有限。台灣2025年經濟成長率也是「保3」之役,以國泰金控與台灣大學產學合作團隊推測出的經濟成長率GDP中位數在2.8%近3%,與主計處(預測3.29%)、中華經濟研究院(預測3.22%)等相較,估值偏保守,「由於2024年成長率較高,基數高,2025年仍須取決於出口及民間投資,如果兩者情勢發展符合預期,站在3%以上的希望還是有的。」林啟超說。林啟超特別提到觀光業,2025年會比去年再好一些,主要是隨著韓國、東南亞民眾來台旅遊人數增加,及上海團、福建團等陸續兩岸旅遊開放,將會挹注台灣國內觀光產業消費量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89906/sm-eb136e71bd27b576c17d20381f089215.jpg)
「那個男人」黃仁勳來台!帶動台股反彈 渣打銀:2025年看好股市表現
本周最令投資人期待的「那個男人」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來台,14日於桃園國際機場入境,刺激台股加權指數上漲309點,渣打銀行財富方案全球首席投資總監布思哲(Steve Brice)於2025年全球投資展望會中指出,今年全球經濟情勢充滿挑戰和機遇,從投資角度來看,全球股市和美股將受企業盈餘成長和政策支持而有好的表現,而亞洲以科技為導向的出口國股市也有機會維持成長動能。渣打首席投資辦公室(渣打CIO)認為,基於美國相對強勁的經濟基礎,全球經濟呈現以美國為核心的發展態勢,其通膨走勢、聯準會降息預期及川普政策對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成為市場關注焦點。Steve Brice表示,由於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將為市場帶來新動能,其減稅和鬆綁監管措施預期有利於企業盈餘成長,今年美股將帶領全球股市的企業盈餘成長,美股企業盈餘預期成長15%,高於去年的10%,可支撐評價面表現,亞洲和日本的企業盈餘成長則呈現減速。不過,Steve Brice認為,在亞洲部分股票市場仍表現出相對良好的前景,例如,印度大型股票的驅動力包括股本回報率表現強勁、穩健的國內資金流提供市場茲稱,以及印度央行可能採取貨幣寬鬆政策;而中國大陸股市雖估值偏低,但其政策與經濟的不確定性令其短期內難以快速反彈,因此維持中性觀點;亞洲其他地區如台灣則因科技產品出口優勢,受惠於美國經濟動能帶動而使企業盈餘仍有正成長。債市方面,Steve Brice指出,目前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約在4.8%附近震盪,但應該很難超過5%,若超過恐令市場面臨更大的挑戰。在市場波動加劇的環境下,渣打CIO認為,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未來12個月可能落在4.0%~4.25%區間。近期美國政治變動及就業市場表現強勁,雖暫時推升長期債券殖利率,但降息趨勢與通膨緩和態勢,可能會限制殖利率進一步上揚,因此債券仍是投資組合的核心。從投資組合的面向來看,今年推出的渣打CIO基金在資產配置中,將全球股票的比重提升至八成,特別看好美股的表現,並根據不同客戶需求調整布局。在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方面,Steve Brice指出,聯準會在今年第一季降息的機率已減少,預估可能於6月展開首次降息,具體節奏需視後續經濟表現而定,渣打CIO預估聯準會將在年底前將基準利率降至3.75%,但美國經濟不著陸的機率也在上升中。他強調,去年通膨預期實際上沒有發生變化,去年第二季到第三季通膨預期有所下降,目前又回升到2.3%左右,若通膨預其上升到2.5%,恐會對金融市場更具挑戰性,不過,通膨的回升主要來自需求旺盛,顯示經濟擴張的動能仍在。美元方面,Steve Brice預期其走勢將緩慢回落,特別是在下半年,隨市場逐步消化不確定因素後,美元可能恢復至較中性的水準。他指出,若美國推動「美國製造」或出口政策,美元可能會進一步緩慢下滑以支持經濟增長。受惠於全球央行降息潮及避險需求增加的雙重推動,渣打CIO認為黃金價格展望樂觀,將可望持續上揚。預估金價在短期1~3個月內可能觸及每盎司2,750美元,未來12個月內則有望達到每盎司2,900美元。至於近期的加州大火事件,Steve Brice提到,加州大火是「一定會影響市場」,短期來說是對區域經濟活動造成衝擊,在政治層面的衝擊也可能發生,未來則會面臨保險業理賠問題,但後續的重建過程中也可能帶來經濟活動刺激。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85130/sm-f9c93d2fae36f5a8ed72fdede00cba33.jpg)
台股2024年漲近3成奪亞股最大贏家 表現最差是「這國」
2024年進入倒數,在人工智慧熱潮帶動科技股下,及央行放鬆貨幣政策激勵下,亞太股市表現亮眼,據《CNBC》報導,從今年以來至12月23日(本週一),最大贏家是台灣,全年漲幅逼近三成,達28.85%,大幅領先第二名的香港。至於最大輸家則是韓國,全年跌逾8%。2024年亞股前五名,漲幅皆在1成以上,台股以28.85%居冠,港股則以16.63%排名第2,新加坡以15.78%排名第3,日經225以15.65%排名第4,第5名則是滬深300,漲幅也有14.64%。據CNBC報導,景順(Invesco)亞洲(日本除外)投資長Mike Shiao表示,亞洲成功地比世界其他地區更快地降低了通膨,為貨幣寬鬆鋪平了道路,隨著聯準會現已開始寬鬆周期,亞洲國家將在2025年有更大的降息空間,而寬鬆的貨幣政策往往會提振股市。台股成亞股中漲幅最大的股市,帶動台股飆漲的主要功臣就是台積電(2330),今年來飆漲82.12%,除了台積電,蘋果主要供應商鴻海(2317)今年也漲了77.51%。星展銀行的展望報告說,AI資料中心和伺服器的需求,經過今年的強勢成長後,明年可能趨緩,但AI智慧手機、個人電腦(PC)等消費性電子商品,2025年需求有望攀升。全球半導體業的擴張周期,通常會持續約30個月,本次周期始於2023年9月,有望延續到2025年底。而韓國是唯一一個在年底出現負值的亞洲主要市場,今年以來,韓國KOSPI指數累計下跌8.03%,是同期亞股當中表現最差的市場。市場預期,美中對峙的格局,將對韓國出口帶來挑戰,而韓國政治動盪,也讓經濟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81888/sm-db9f85458560512379dccf5e0b571c48.jpg)
中國將降息2碼「貨幣寬鬆」激勵股市 這五檔ETF爆量漲幅超過8%
中國12月9日會議定調明年貨幣適度寬鬆,將降息2碼,相隔14年重回貨幣寬鬆政策,且要振興房市,陸股今天(10日)早盤跳空大漲,陸股ETF一開盤也飆漲到14%相當驚人,00637L元大滬深300正2爆大量本日成交超過28萬張奪下今日交易量排行榜之冠。根據Yahoo!股市成交量排行榜統計,本日之冠由00637L元大滬深300正2 ETF取得,今天收盤價16.84元,上漲了0.57元,漲幅達3.50%,成交量達283,235張,較昨天成交量78,818張,高出3.6倍。00665L富邦恒生國企正2 ETF取得總排第三名,今天收盤價8.69元,上漲了0.68元,漲幅達8.49%,成交量達164,800張,較昨天成交量36,937張,高出4.5倍。00753L中信中國50正2取得總排第四名,今天收盤價9.43元,上漲了0.70元,漲幅達8.02%,成交量達129,868張,較昨天成交量22,325張,高出5.8倍。00650L復華香港正2 ETF今天成交量則超過5.7萬張,以12.85元作收,上漲了1.02元,漲幅達8.62%;00887永豐中國科技50大ETF本日交易量則超過5.3萬張,收盤股價8.86元,上漲了0.17元,漲幅達1.96%。還有00882中信中國高股息ETF的成交量超過4.1萬張,收盤股價為13.14元,上漲了0.41元,漲幅達3.22%。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77921/sm-bfda2bb7f65e9a057203525449d571a2.jpg)
使照核發恐破13萬創19年新高 專家:明後年交屋潮更甚
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住宅使照量突破10萬戶大關,較去年同期增加2成以上,創下近19年以來新高。永慶房屋指出,受惠前幾年建商大量推案,今年開始龐大預售推案進入完工階段,推估全年恐將突破13萬戶,且明後年使照量恐再創新,提醒民眾留意貸款問題,避免資金不足帶來交屋違約風險。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今年使照量的大增,對比2019年以後每年都有逾10萬戶以上的建照數量來看,恰巧是台商回流、疫情後貨幣寬鬆所創造的房市多頭時期,而疫情期間因缺工、缺料導致工期拉長、興建時程延宕,完工交屋時間遞延,讓今年新成屋落成、交屋也慢慢步入高峰期。統計今年前三季全台住宅使照量達101,788戶,較去年同期增加20.6%,創2006年有統計資料以來新高,也是首度突破10萬戶數字。陳金萍補充,進一步觀察歷年前三季全台建照量變化,從2018年後住宅建照量就快速增加,2019至2024年的建照量均超過10萬戶,其中2022年更超過13萬戶大量,顯示今年開始陸續進入完工交屋階段。今年前三季使照量已達10萬戶,推估全年恐將突破13萬戶,龐大交屋潮將湧現。此外,若對比2022、2023年高漲的建照量,依據一般工期推算,預期2025、2026年更是邁入歷年完工交屋高峰期,使照量恐再創新高。若以七大都會區來看,使照量較大的縣市落在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與高雄市,今年前三季使照量均逾萬戶。陳金萍表示,觀察今年前三季住宅使照量以台中市的18,567戶最多,其次則是桃園市的16,711戶,而新北市則以14,599戶名列第三。若與2023年同期相比,則以台北市量增97.5%最多,成長將近一倍,相當驚人。陳金萍指出,從使照量來觀察,有科學園區題材或是大型重劃區開發的都會區吸引建商搶進推案,仍是使照量較大的區域,而台北市則因大面積素地稀缺,而2020、2021年都更、危老推案量大,今年陸續進入完工階段,推升使照量大增。不過,陳金萍示警,在目前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之下,大量的交屋潮湧現恐面臨即將交屋,但貸款成數不如預期的狀況,將出現資金缺口,購屋民眾需自籌更多自備款才能順利交屋。因此,建議潛在交屋者應提前審視自身信用條件、家庭財務規劃,最好準備充足資金,並詢問多家銀行房貸業務諮詢,才能避免資金不足帶來的交屋違約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70919/sm-7eb548100e8fea4ffd39dcdd077d25ca.jpg)
拚3年來首度全年轉正!9月外銷訂單拉出連7紅 但增幅僅及預期低標
經濟部統計處21日公布9月外銷訂單金額537.9億美元,年增4.6%,拉出連7紅,但增幅僅及預期低標。累計前3季4289億美元,年成長3.7%,以去年低基期來看,幅度並不大。但經濟部看好第4季在傳統旺季下,還是能迎來3年來首度全年轉正。9月外銷訂單增幅4.6%,主要受惠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商機,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按貨品別觀察,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分別年增7%及10.5%,光學器材因半導體帶動光學檢測及量測設備接單,也增3.3%。傳統貨品則有好有壞,在半導體業者積極擴廠,部分鋼材及金屬製品接單續增下,機械、基本金屬各年增3.6%、4.3%,可是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受國際油價走跌、下游客戶採購觀望,以及海外同業產能開出影響下,仍都負成長。下單地區方面,美國金額180億美元,年增8.3%,東協也成長超過1成,但是大陸(含香港)與歐洲都各衰退3.6%、4.2%,尤其大陸減幅頗令人擔心,電子產品少了2.6億美元最多,化學品與塑橡膠產品也不好。黃于玲說,電子產品接單減少,是大陸改下單給供應鏈位在新加坡子公司的關係。美國則是對高階晶片需求非常強勁,因此電子產品金額就比去年多25%。她說,大陸前9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累積僅增加3.4%,有無止損要觀察。因對岸已祭出加大財政與貨幣寬鬆政策,如能刺激內需,就可以挹注台灣訂單表現。但資通信產品接單雖年增7%,可是受到Google提前發表Pixel 9智慧型手機等影響,增幅不若前2月。黃于玲說明,確實這個月手機訂單有減少狀況,研判是手機新品提前發表,基期不一致。後續要關注10月、11月份,才能知道手機新品銷售有沒有減少。展望10月,統計處認為,受半導體產業及伺服器需求暢旺,年終銷售旺季備貨需求挹注,訂單可望年增1.2%到5%,連8紅在望。黃于玲預期,第4季訂單在回復季節性旺季成長下,增幅會比前3季高,全年可望正成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66963/sm-78c31f87f2925549b7a4d440c5f90672.jpg)
陸港股大暴走1/這六檔槓桿型ETF成交爆量 股價近一周最多漲33%
時序入秋,美股「九月魔咒」(大跌)被FED降息給破除,令全球投資人更驚奇的是中國重磅端出「924新政」,一登場陸港股就點火飆升,不單大陸香港資金急速南下北上,美國大型投行接爆投資人電話,台股投資人更是應聲買爆陸港股ETF,不到一周各檔股價已狂漲一到兩成,最高達33%。 「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9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句話,深化24日甫宣布救樓市股市政策決心,加深投資人信心,上證指數漲幅3.61%收復三千點,30日來到3,289.34點,恆生指數近一周上升4000點,且成交額不斷放大創新高,連帶台股與中國房市相關類股、ETF跟著看漲與出量。 根據Yahoo!股市統計,從9月24日至截稿前,台股中國主題ETF成交量暴增,其中以槓桿型ETF為主,包括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富邦恒生國企正2 (00665L)、中信中國50正2(00753L)、復華香港正2(00650L)、富邦上証正2(00633L)、國泰中國A50正2(00655L)股價上漲,在短短一周裡飆漲幅度從18%到33%,相當驚人。 這波驚動全球股市的陸港股大爆走,起於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及金融監管局三巨頭罕見地召開記者會,會及證監會大動作宣布降準、降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與房貸頭期款比例等多項貨幣寬鬆措施;同時降低人行政策利率,引導貸款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調,合計預期向金融市場釋出資金超過人民幣1兆元,這是自2015年8月以來,人行再度祭出「雙率雙降」政策。 接著在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保證必要的財政支出,特別是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這是中國政府近期再次發出希望房地產價格止跌回升的言論。 這次中國政府出重拳,源於大陸經濟近三年來疲弱,儘管官方已提出多項經濟刺激方案,人行在保持匯率穩定任務下,貨幣政策施展空間有限,市場多認為救市動作「雷聲大雨點小」。 永豐投信投資長林永祥跟CTWANT記者說,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長期通貨緊縮風險,多項指標顯示中國社會融資規模、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進入負增長,解鎖社會流動性成為中國走出通貨緊縮的關鍵。永豐投信林永祥認為,中國股市第四季有望迎來反彈行情。(圖/報系資料) 林永祥進一步分析,此次中國人行提出的政策組合拳較市場預期更加積極,主要包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2024年內還將視情況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0.5%;降低7天期逆回購利率0.2%,由1.7%降至1.5%;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平均約0.5%,統一房貸頭期款比例至15%;創設股票抵押融資機制,首期挹注股市流動性約可達人民幣5000億元。 林永祥認為,當前在美國聯準會明確進入降息循環後,現正給予中國人行更多貨幣寬鬆政策空間;同時隨著2024年即將進入尾聲,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率目標5%能否如期達到,需要更積極的財政措施支持,「在中國政策組合拳頻出招,Q4中國股市有望迎來反彈行情。」 台新投顧產經策略研究部總經研究組主管喬慕恩表示,「924金融新政主要是針對資本市場,短期打開陸港股反彈空間,對經濟基本面助益有限,陸港股中長期仍需視基本面改善觀察。」 「目前市場多憧憬10月人大常委會加碼國債增發!」喬慕恩說,「924金融新政是否能扭轉信貸成長,刺激房市銷量仍有待觀察,或僅起到短期緩解經濟壓力,中長期基本面不確定性仍大,關鍵仍在財政刺激與否及力度」,可以從習近平主席近期的談話來加以觀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4/366964/sm-bcfa2c0e729783cf44a01398e01b76f3.jpg)
陸港股大暴走2/看好中國大型科技股Q4行情 這三檔ETF後來居漲
在中國大陸924金融新政刺激下,台股水泥、鋼鐵、塑化類股近期股價上揚,投資人笑呵呵。不過,CTWANT採訪多名法人證券分析師,有的認為需進一步了解這些企業真正會受惠中國房市帶來營收成長占比多寡;有的則建議挑選被動性ETF檔數有限之下,也可關注主動型基金。 永豐投信投資長林永祥表示,中國股市已經歷長達3年以上空頭走勢,滬深300指數最大跌幅超過45%,部分中小型股指數更甚,市場投資者情緒十分低迷。在這種情況下,超出市場預期的經濟及救市政策,都有機會使股市產生一定幅度的反彈,且反彈的力道可能相對強勁。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仍舊面臨通貨緊縮壓力,參考日本經驗,強力且持續的貨幣寬鬆政策是走出通貨緊縮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換句話說,美國現正進入降息循環為中國人行採取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提供了相應環境,但是能否有效扭轉民眾及企業對於未來經濟長期衰退的預期,進而增加居民消費與企業投資仍有待觀察。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調整房屋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建構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受此影響,近期房地產、金融保險類股帶領加權指數大幅反彈,「這些產業類股漲幅已高,後續持續大幅上漲空間有限。」林永祥表示。 林永祥進一步分析說,反觀在未來長期貨幣寬鬆政策環境,及中國政府特意引導科技領域自主發展的產業背景下,中國大型科技股有望接棒迎來2024年第四季的反彈行情。 CTWANT根據CMoney統計成交量排行榜與公布資料來看,從9月24日到截稿前,台股中國主題非槓桿型的ETF的成交量榜首由中信中國高股息 (00882)奪冠,依序則為中信中國50(00752)、國泰中國A50(00636)、群益深証中小(00643)、復華中國5G (00877)、富邦深100 (00639)等。台股多檔中國大陸主題ETF從924金融新政宣布以來近一周,股價高漲。圖為復華中國5G通信ETF掛牌典禮。(圖/復華投信提供) 進一步觀察2024年以來股價漲幅排名,富邦深100(00639)漲幅達24%拔頭籌,其次為群益深証中小(00643)的漲幅20%,復華中國5G(00877)的漲幅則為19%,國泰中國A50 (00636)、中信中國50(00752)的漲幅各為17%、13%,中信中國高股息 (00882)漲幅則為10%。 以這六檔ETF成分股來看,包含寧德時代、美的集團、五糧液、比亞迪、東方財富、格力電器、立訊精密工業、牧原食品、北方華創科技、順豐控股、中際旭創、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中興通訊、成都新易盛通信技術、兆易創新科技、州茅台、招商銀行、長江電力、中國平安、騰訊控股、CASH、阿里巴巴、拼多多公司等為主,包括電動車、電池的巨頭、電商平台等大型科技股。 至於主動型基金部分,以中租基金平台的統計來看,25038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證券基金今年以來漲幅超過15%,31007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則是上漲了12.60%,36003華南永昌中國A股基金漲逾5%,55010兆豐中國A股基金漲逾4%,以及20028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26014摩根中國亮點基金、30014滙豐中國A股匯聚基金等也都起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64404/sm-3103170f107cc16ecfca8884d4cbdc4e.jpg)
FED降息+加蕯空襲金價20日飆破2600美元 市場唱旺一年內衝上3千美元
美國聯準會於18日宣布降息2碼,啟動貨幣寬鬆週期,增加了黃金的投資吸引力。以色列19日深夜空襲,寫下加薩戰爭爆發一年來最密集的空襲行動,中東緊張情勢升溫帶動金價揚升,現貨金價升破每盎司2,600美元大關,再創新高紀錄。現貨金價昨(20)日漲1%,報每盎司2,614.6美元,紐約12月期金上升0.8%,報每盎司2,635.5美元,創歷史收盤新高,金價正朝著周線收紅的方向前進。德國商銀報告卻表示:「黃金的漲勢應該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且 Fed 預計接下來兩次會議僅會降息 25 個基點。」不過大部分的分析師和銀行認為仍有更多上漲空間。瑞銀報告指出,這一漲勢將會繼續,目標價是至2025年中達到每盎司2700美元。除了近期風險驅動的因素外,預期未來幾個月黃金ETF需求將加速提高。WisdomTree商品策略師沙赫更進一步預測,在地緣政治風險和為經濟放緩進行避險的帶動下,金價一年內可能攀抵3000美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黃金的吸引力,黃金作為對沖戰爭風險與對抗通膨的金融商品,在1981年到2024年八月底為止,年化報酬率為4.5%,有效達到通膨保值的目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2/358452/sm-b476caf76bfb703102eca2eb510660ed.jpg)
迎接貨幣寬鬆時代!Fed宣告加入全球降息行列
美國、歐洲與英國等三大主要央行官員23日在傑克森霍爾央行年會上均暗示將在未來幾月降息或是進一步調降利率,這也意味全球高利率時代已畫下句點,轉而迎接貨幣寬鬆時代的來臨。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3日在全球央行年會發表演說時表示,政策調整的時刻已經到來,暗示Fed在9月決策會議將開始啟動降息。Fed宣告將加入全球央行的降息行列,多少緩解投資人的不安。國際貨幣基金(IMF)與前美國財長桑默斯對於Fed的寬鬆舉動表示讚揚。IMF首席經濟學家古蘭莎(Pierre-Olivier Gourinchas)指稱,Fed即將實施降息計劃與IMF的建議一致。IMF過去曾主張Fed應該確保通膨獲得控制,但如今該風險已轉向勞動市場。桑默斯也認為,Fed在9月降息是「正確做法」。他說雖然Fed未能在2021年針對通膨飆升採取迅速行動,但最終它還是透過充分與積極措施來扭轉該危機。除了鮑爾外,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數名官員在這次央行年會上也提及9月再度降息的議題。芬蘭央行總裁雷恩(Olli Rehn)、拉脫維亞央行總裁卡薩克(Martins kazaks)、克羅埃西亞央行總裁武伊西奇(Boris Vujcic)與葡萄牙央行總裁沈德諾(Mario Centeno)都表示將支持歐洲央行繼6月首度降息後,9月再度調降利率。雷恩指出,歐元區通膨目前持續處於降溫軌道,但同時歐洲經濟前景趨疲,特別是製造業景氣不振,基於這項情勢發展,將升高歐洲央行9月進一步降息的機率。英國央行總裁貝利(Andrew Bailey)23日在央行年會上提到,長期通膨壓力正在緩解,但央行並不急著進一步降息。不過他對未來再度降息仍舊抱持開放態度。基於英國整體通膨大幅下滑,該央行已在今年8月將主要政策利率從5.25%的16年高點下調至5%。此外加拿大、紐西蘭與中國等央行也都在日前相繼寬鬆貨幣政策。唯獨日本是一大例外,歷經多年超寬鬆貨幣政策後,日本央行在7月底將利率升高到0.25%,並暗示未來還會繼續調高利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8/342128/sm-0345cd39ccc6bdcd1dada529bc7c9cb2.jpg)
5月非農就業重挫降息預期 美股3大指數收黑
美國5月非農就業報告顯示,就業和薪資增長均強於預期,非農就業新增人數27.2萬,較預期增加9.2萬,失業率則兩年多來首次升至4%,重挫本週稍早重燃的今年降息預期。就業數據報告公佈後,美股週五(7日)低開,開盤前主要指數期貨直線跳水,那指期貨跌0.15%,標普500指數期貨跌0.34%,道指期跌0.40%,主要指數皆收黑。有分析師稱,這是份對貨幣寬鬆不友好的報告,它體現的勞動力市場強勁可能導致通膨上行壓力頑固不化、強化聯準會對降息的謹慎態度,因此聯準會可能未來數月保持高利率不變。美股指數中,價值股為主的小盤股指羅素2000收跌1.12%,連跌兩日且兩日跑輸大盤,刷新週二所創的5月2日以來收盤低點。科技股為重的那斯達克100指數收跌0.11%,相關ETF Invesco QQQ Trust Series 1(QQQ)收跌0.09%,衡量那斯達克100指數中科技業成份股表現的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指數(NDXTMC)收跌0.03%,均在連漲三日創收盤歷史新高後連跌兩日,後者本週累漲3.78%。科技七雄包括微軟、蘋果、輝達、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Facebook母公司Meta、特斯拉在內,大多收跌。連漲兩日的特斯拉盤初曾跌1.1%,早盤轉漲近0.8%後午盤轉跌,收跌近0.3%,本週累跌逾0.3%,連續兩週小幅下跌;唯一收漲的蘋果在下週一聚焦AI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召開前、被曝光iOS 18多種AI功能後漲超1%。晶片股盤中漲跌交替,費城半導體指數和半導體行業ETF SOXX盤初曾跌近0.7%,均收跌約0.3%,本週分別累漲3.2%和近2.6%。晶片股中,輝達盤初曾跌近2.5%,午盤曾小幅轉漲,最終收跌不足0.1%,繼續跌離週三連續第三日所創的收盤紀錄高點,本週仍累漲10.3%;英特爾和台積電美股漲超1%,AMD、美光科技漲近0.7%,博通漲近0.4%。週五收盤,道瓊工業指數下跌87.18點,或0.22%,收在38798.99點;標普500指數下跌5.97點,或0.11%,收在5346.99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39.99點,或0.23%,收在17133.13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4.442點,或0.27%,收在5287.242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39311/sm-839dcf2de92aadfd093f4436bb15425e.jpg)
全球股市恐停滯? 美銀:美股出現賣出信號
據外媒報導,華爾街多家投資銀行認為,全球股市可能面臨停滯。美國銀行策略師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表示,全球股市有過熱的風險。該行所謂的「全球廣度規則」顯示,約71%的股指均高於50日和200日移動均線。哈奈特指出,該指數高於88%,將觸發反向賣出信號。這位策略師今年對股市的態度更為中立。他在2023年普遍看空,儘管當時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24%。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全球指數在4月步履蹣跚後,5月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因市場樂觀認為聯準會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降息。該數據顯示,該指數約68%的成分股的交易價格高於200日移動均線。但本週該指數回落,因強勁的經濟數據引發了對貨幣寬鬆前景的新疑慮。另一華爾街大行巴克萊(Barclays)表示,股市漲勢開始看起來有些乏力。該行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隨著企業財報季的結束,倉位緊張和季節性趨勢可能會使股市停滯不前。與此同時,美國銀行的報告援引EPFR Global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當週,所有主要資產類別均顯示資金流入,全球股票基金增加了105億美元,債券基金增加了125億美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4/333874/sm-8c2c074b6acc1b95664091bbc7402291.jpg)
《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出爐!我國首季經濟成長6.51% 創11季以來新高
國際貨幣基金(IMF)4月29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大幅上修2024年亞洲實質GDP成長預測,整體較10月預測上修0.3%至4.5%;其中台灣及韓國皆上修0.1%,至3.1%和2.3%,大陸上修0.4%至4.6%。主計總處昨日同步上修我國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值為6.51%,較上次2月預測的5.92%,增加0.59個百分點,創近11季以來新高!IMF亞太部主任錫利瓦桑4月30日呼籲亞洲各央行以國內形勢為依據,避免過度依賴美國聯準會(Fed)利率動向作出決策。Fed於4月30日召開會議,多數媒體推測,本次將採取鷹派作風保持目前利率水準。人稱Fed傳聲筒的記者蒂米羅斯也表示,若通膨走勢如預期,Fed可能選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降息。提前應對Fed可能放鷹。路透報導,日本官員可能在4月29日動用了約5.5兆日圓,支撐日圓匯價。由於外匯交易需要兩天時間進行結算,因此如果出現日本大規模干預,推斷到5月1日就會反映在貨幣市場上。IMF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展現經濟成長強勁與通貨緊縮迅速兩種現象,2024年成長預計為4.5%,2025年則進一步放緩至4.3%。今、明兩年成長雖較2023年的5%放緩,但因全球通貨緊縮和貨幣寬鬆,軟著陸可能性提升,近期風險已基本平衡。台灣今年成長預測上修至3.1%,在亞洲已開發經濟體中排名第一,2025年成長則下修0.1%至2.7%。IMF調高亞洲今年經濟成長預測,主計總處也同步上修我國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值為6.51%;若今年其他季的預測數不變,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57%,較上次預測數上修0.14個百分點。主計總處簡任視察王翠華分析,上修第1季經濟成長率,主因是出口表現明顯優於預期,尤其是AI人工智慧、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此外,受惠於股市熱絡、春節假期購物及旅遊人潮湧現,民間消費也表現不俗。王翠華表示,整體來看,我國外需動能逐漸恢復、內需穩健成長,景氣有持續向上的趨勢,不過,國際不確定因素仍多,景氣復甦力道略顯和緩。雖然外需動能恢復、內需穩健成長,王翠華也坦言,第1季的民間投資表現不如預期,其中,又以半導體設備投資減幅較顯著,除有比較基期高的因素外,王翠華也推估,與全球終端需求回升速度比預期慢有關,這會影響廠商投資決策與意願,待終端需求回升,廠商投資將會恢復動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33613/sm-32b8f8e49018d6c02e52f3f604ebbfd7.jpg)
台灣貧富差距擴大!30年前16.8倍變66.9倍 學者指出原因
2021年家庭平均財富統計主計總處29日公布民國110年家庭財富分配統計,全國家庭財富由低至高,分為5等分,前、後20%的家庭貧富差距達66.9倍,與30年前公布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大到超乎想像。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處長潘寧馨坦言,台灣貧富差距有擴大趨勢,但他強調這是高度自由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主計總處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戶資產淨值為1638萬元,在最富有20%家庭,平均每戶資產淨值為5133萬元,握有全體近62.68%的財富,反觀最貧窮20%家庭,平均每戶僅77萬元,兩者差距66.9倍。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近幾年在全球央行採貨幣寬鬆政策下,房地產皆上漲,各國股市更屢創新高,台股指數站上2萬點大關後,更擴大貧富差距。110年台灣家庭財富吉尼係數為0.606,低於澳洲0.611、英國0.62、日本0.678。吉尼係數是評估所得分配均勻程度的工具,數值越大表示所得分配越不均等。潘寧馨指出,台灣雖然有貧富差距,但其他先進國家貧富差距更嚴重,台灣仍較均勻。潘寧馨也認為,貧富差距的現象與個人理財、資產配置及家庭財富累積有關。舉例來說,30年前不少南部人北漂工作、置產,若是留在南部置產,房地產因地區不同發展,估值就造成財富差距。潘寧馨再舉例,若30年前開始買潛力股或投資基金,不論是運氣好或有遠見,因每個人對理財的選擇不同,又多了一個財富差距的變數,證明高度自由經濟發展下,財富累積的結果會有顯著差異。富有家庭的資產配置是否和大家不同?主計總處指出,110年前20%家庭資產淨值是5133萬元,現金、存款、股票及共同基金所占比率達57.6%,遠高於全體平均47.1%。值得注意的是,後20%平均每戶負債高達405萬元,高負債是導致其落入貧窮的原因。主計總處官員說,這個族群負債太高,平均每戶負債高達405萬元,比全體平均每戶負債220萬元高出甚多,可能來自購屋貸款或是舉債投資金融性資產,這個現象值得注意。相對於主要國家家庭資產差距,澳洲家庭貧富差距為93.1倍、英國109.5倍、韓國140.1倍、法國627.4倍。潘寧馨表示,台灣各階層的民眾都有儲蓄習慣,這是貧富差距倍數相對於其他國家為低的主因。與上次調查相隔超過30年,潘寧馨表示,這個調查工程相當浩大,且不動產以市值估價,預計往後可能10年內、採不定期的方式發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33112/sm-d0d716ffa8e98a1e87077c13afb07679.jpg)
日央行維持利率不變!日圓兌美元匯率跌破158「34年來最慘」
日本央行「日本銀行」決定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及關鍵利率後,日圓兌美元匯率於美東時間26日跌破158,是自199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台銀日圓現鈔牌告價27日也一度驚現「0.2093」超甜價位,等於拿10萬新台幣換匯,與2023年12月相對高點「0.2242」相比,可以多換到3.1萬日圓(約合新台幣6382元)。綜合《共同通訊社》及《日本放送協會》的報導,在聯準會今年恐不會降息的預期心理下,日圓兌美元匯率一直徘徊在155左右,然而在日本銀行總裁植田和男於記者會上明確表態,日本銀行將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後,日圓持續受到拋售,日圓兌美元匯率也因此跌破158,短暫觸及158.44,這是日圓自1990年5月以來從未見過的水平。雖然市場對日本金融當局可能介入的謹慎態度,導致日圓兌美元匯率在26日稍早一度升至154以上,但由於日本銀行繼續將短期利率引導在0至0.1%的範圍內,日圓很快又開始螺旋式下跌。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25日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也向日本喊話,外匯匯率應由市場力量決定,貨幣干預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可以接受,變相向日本銀行施壓,警告其不得干預匯率。市場指出,即便日本央行3月進行了17年來的首次升息,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利差仍然非常巨大,而且短期內恐持續存在,這將促使更多資金轉向更高收益率的美元,並導致日圓兌美元匯率進一步下跌。台銀日圓現鈔牌告價27日也一度驚現「0.2093」超甜價位,等於拿10萬新台幣換匯,比起2023年12月相對高點「0.2242」,可多換到31753日圓,大概就是32碗定價980日圓一蘭拉麵的價錢,相當划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26001/sm-9e752b583e114fa0b88d1002a3e28e3a.jpg)
超級央行周後 高盛:未來幾個月降息態勢不變
瑞央21日意外宣布降息1碼,將利率從1.75%調降至1.5%,理由是通膨壓力消退。自2023年6月與5月以來,瑞士整體與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一直維持在2%以下。瑞央在降息行動開出第一槍後,市場更關注其他央行何時跟進。Fed20日宣布將利率維持在5.25~5.5%高點,並重申今年降息3次的指引不變。市場預期Fed首次降息時間點將落在6月。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21日以8票對1票將利率維持在5.25%不變。上次貨幣會議有2票贊成升息,但這次會議已沒人支持升息,1票投降息,外界將其視為英央立場轉鴿傾向降息。日銀19日正式揮別負利率時代,但強調仍將維持貨幣寬鬆以支持經濟成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325473/sm-ca60a595426740ed67ed4ad9d62bd6e9.jpg)
日銀終結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 植田:升息是為避免日後採取激進行動
日本銀(央)行總裁植田和男21日解釋,日銀本周終結大規模寬鬆政策,有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免日後被迫採取激進行動。然而這番言論也有助市場判斷該央行下一步何去何從。植田在國會回答議員質詢時指出,若要等到完全確認穩定的通膨目標已經實現,恐將導致通膨上行風險急升。他說:「在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結束後,快速與大規模升息機率也在攀升」,「我們是在權衡這些風險後做出了決定。」市場目前還在消化日銀17年來首次升息與聯準會暗示今年仍有三次降息的消息。儘管日圓兌美元出現8天來首次升值,不過仍在151上方遊走。至於日股則持續收高。日銀的政策轉向已經引發廣泛的影響,隔夜回購利率從周二的負0.045%升高到0.029%,為2016年來首度轉正。隨著日銀已正式告別負利率時代,目前市場目光聚焦在利率和央行龐大資產負債表接下來將發生什麼變化。經濟學家與投資者正企圖評估植田的立場到底有多鴿派。21日的發言凸顯他的想法已在本週會議召開前已經有所轉變。過去他認為行動滯後的風險微乎其微。然而強化他對通膨升溫風險的擔憂是在上周春鬥薪資談判,日本企業同意下一財年加薪5.3%,創下30多年來最大漲幅。這項發展也引發一些經濟學家對於日本通膨加速是否將超出先前預期有了新的看法。根據過往經驗,日銀在2006年3月解除量化寬鬆政策的4個月後,同年7月將政策利率上調至0.25%。這也讓市場浮現日銀年內至少還會升息一次的聲音。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Ryutaro Kono認為,日銀可能加快升息,他預估該央行最快7月將再度升息,至於2025年底基準利率可能超過1%。還有部分人士則猜測10月會議升息機率較高,原因是日銀將需要用半年時間觀察負利率解除後的物價和經濟形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24838/sm-9f9dcd3289ff982480de6779589c920b.jpg)
將臨來17年來首度升息? 日本央行提案終結負利率政策
《NHK》指出,日銀總裁植田和男在19日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提案,將解除長期以來的負利率政策,將政策利率定在0~0.1%,並取消殖利率曲線管控措施。這也是日本銀行利率自2007年以來首度升息,象徵著日本貨幣政策迎來了歷史轉折點。《NHK》報導,日本央行(以下簡稱日銀)在19日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提案取消執行8年來的負利率政策,並將將基準利率從-0.1%調升為0~0.1%的區間,讓推行約11年的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開始恢復正常。自2016年2月以來,日銀實施負利率政策,對少數金融機構存放在央行的超額準備金徵收0.1%的費用,使得這些金融機構需要「支付利息」而不是「獲得利息」。這樣的政策旨在刺激銀行增加對企業和個人的貸款,以促進經濟增長和物價健康成長。另外據《日經新聞》報導,日銀除了將解除負利率政策外,也將廢除用來抑制長期利率(10年債殖利率)揚升的「YCC」政策,且將停止收購ETF、REIT等風險性資產。隨著負利率政策結束,日本可能迎來2007年以來首次升息,也標誌著持續約11年的「非常規貨幣寬鬆」的轉捩點。日銀總裁植田和男預計在19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解釋取消負利率的決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6/324566/sm-7386583f4ad424d066acd3b05f948c12.jpg)
超級央行周到來!日央行恐睽違17年再次升息 全球緊盯美聯準會利率最終決策
本周被戲稱為「超級央行周」,因為這星期,日本、美國、台灣的央行都會重大會議結果出爐,這些結果勢必會影響到國際經濟或是台灣本土的經濟,因此外界無不目不轉睛的等待著。目前已知日本銀行(日本央行)將於18、19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美國聯準會(Fed)則是於20日進行利率決策會議,台灣央行則是21日下午會召開理監事會議。根據《共同社》報導指出,日本央行將在18、19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這次會議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除以貨幣寬鬆為核心的負利率政策,自2007年以來睽違17年的首次升息。至於日本政府會放棄負利率,主要是日本工會總聯合會(聯合)近期春季勞資談判(春鬥)宣布平均漲薪5.28%有直接關係,如此漲薪幅度已經逼近33年新高。至於美國聯準會(FED)方面,根據《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提米羅斯(Nick Timiraos)則是在17日在社群網站X上發文,內容中主要是分析FED的政策改變,他認為經濟增長顯示,目前經濟情況並非如兩年前那樣緊張,但存在一種可能,就是供應端的小幅繁榮,僅僅是暫時地使經濟免受更高利率的影響,這種情況可能無法持續太久。而在台灣央行方面,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台灣的通膨率僅有稍微上升,但與美國不同的是,台灣的利率是緩升,並非是快速調整,而是逐步調整。而楊金龍也提到,比較擔心因為電價調漲而產生的「預期通膨心理」,如果通膨率緩降、結構反轉走揚,這時候央行的利率就會往上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324267/sm-d66593d556ed8559b7837595bebb8c0c.jpg)
17年來首度升息?日媒:日銀19日有望解除負利率政策
共同社15日獨家報導說,預計日本央行(日銀)將在18、19日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解除作為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核心的負利率政策。若確實決定,則是2007年以來時隔17年再次加息,將成為啟動金融政策正常化的轉折點。鑑於日本工會總聯合會(聯合)15日公布的今年春季勞資談判(春鬥)的平均漲薪率為5.28%,升至近33年來高位,日銀認為實現薪金和物價一起上升的良性循環的概率已足夠大。日銀計畫在解除負利率政策後也維持寬鬆的金融環境,設想轉入事實上的零利率政策。金融機構是否會上調與短期利率聯動的變動型住房貸款和企業貸款等的利率,將成為焦點。12日,日銀總裁植田和男在參院財政金融委員會會議上,就18、19日將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表示:「將確認薪金和物價(是否進入了)良性循環,然後作出妥善判斷。」在市場上,關於作為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的一部分導入的負利率政策,預測日銀最快將在本次會議上決定解除的看法升溫。植田在回答立憲民主黨參議員勝部賢志的質詢時,作上述表示。植田說明稱:「(上次)1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以來,又出爐了很多數據。」考慮到日本工會總聯合會(聯合)計畫15日公布的春季勞資談判(春鬥)回答中期統計,他指出「本周還會有新的數據加入」。市場預計將會是高水平的漲薪。植田就經濟形勢的現狀介紹稱,雖然部分統計數據呈現弱勢動向,但「正在溫和復甦」。日銀提出了以伴隨著薪金增長的形式將物價上漲率穩定在2%的目標,至今一直維持貨幣寬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