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海運
」 海運 貨櫃 長榮 陽明 貨櫃三雄貨櫃三雄股價勁揚 SCFI連二紅帶動「這檔股票」大爆單
台北股市1日綠油油,然而「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逆勢收紅,其中萬海收在94.2元,不僅尾盤攻上漲停之外,成交量暴單逾7.64萬張,榮登第一「量價雙增王」。根據兆豐證統計資料顯示,昨日個股股價上漲,且成交量較前1交易日增加逾3萬張者、股價收紅,共有5檔入榜,陽明股價收70.0元,漲5.42%,成交量增加7萬0329張。三芳(1307)股價收47.00元,漲4.10%,成交量增加4萬9969張;長榮股價收213.0元,漲3.65%,成交量增加3萬5992張;緯創(3231)股價收115.0元,漲3.60%,成交量增加4萬7377張。貨櫃海運11月強烈拉漲,帶動上海出口運價指數SCFI連二漲,1日報價上漲5.4%至2,303.44點,歐洲線、地中海線分別上漲9.7%、13.78%帶動,美西線、美東線分別小漲0.9%、3.12%。業界表示,目前淡季貨量平平,歐洲線主因航商控艙政策,包括空班、減速航行,航班疏散回到亞洲載貨,加上進入長約簽約旺季,希望以漲止跌,企圖催出貨量穩住運價,進而拉抬現貨線挺長約價。
看好海運市況 長榮海將斥164億元購6艘貨櫃輪+5萬只貨櫃
運價持續上漲,長榮海運(2603)昨(7日)公告5月合併營收321.6億元,月增1.09%、年增達40.34%;累計前5個合併營收1526.12億元,年增36.16%。此外,長榮海運也同步公告,將花費約112億元購買6艘甲醇雙燃料貨櫃輪,及約52.48億元購買5萬只貨櫃,共斥資近164億元。法人指出,受到5月份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持續上揚,加上紅海危機持續、船舶繞航與塞港等因素影響,尤其海運運價及營收反映具遞延效應下,認為長榮5月份營收表現,相較於市場運價的漲幅較低,不過展望後市,營運表現值得樂觀看待。另外,看好貨櫃海運市況,長榮除了公布營收外也重訊公告,除了子公司陸續購置新造貨櫃,董事會通過義大利子公司購買6艘2400 TEU(20呎櫃)甲醇雙燃料貨櫃輪,每單位價格落在每艘5200萬美元至5800萬美元之間,交易總金額落在3.12億美元(約新台幣100.65億元)至3.48億元(約新台幣112.27億元)。同時也斥資1.62億美元(約台幣52.52億元),購買5萬只貨櫃。
全球爆拉貨搶艙潮!陽明萬海漲停 業者:紅海危機難解
航海王回來了!紅海危機斷不了,貨櫃海運再現搶艙潮,貨櫃三雄13日股價再度攻高,萬海連續3個交易日攻漲停、陽明也連2日漲停,即將公布第1季財報的長榮,因法人估首季EPS「坐8望9搶10」,股價同步大漲6%,跳空突破200元至205.5元高點,貨攬業者認為,紅海危機複雜難解,至少得等到美國大選前後。全球海運運價大漲,美西線、美東線及歐洲線均大漲超過2成,貨攬業者指出,亞洲到北美、歐洲5月全部滿艙,6月各大航商蓄積新一波漲價動能,將再度加收GRI(綜合附加費),這也是疫情結束之後,海運再現難得的榮景,甚至有航商關閉報價預訂系統。獲利上,陽明、萬海首季財報亮眼,與去年第4季相比皆轉虧為盈,其中陽明首季每股獲利2.69元,已賺贏去年一整年,吸引買盤湧進,已2天飆漲停,股價66.6元為近10個月來新高,成交量達27萬張。萬海連3天漲停,盤中攻上漲停70.1元,成交量逾13.2萬張。至於「老大哥」長榮,雖尚未公布財報,但題材已提前反應,除因長榮船隊龐大,坐擁遠洋線漲價利多,長榮手握龐大美元資產,受惠於美元升值,利息及匯兌收益兩頭賺,法人預估單季EPS「坐8望9搶10」,亞系外資更調高長榮評等至「買進」、目標價至240元。台驊指出,紅海危機暫時難解,最快也要等到美國選舉前後才有轉機,因以巴衝突牽涉到種族和宗教因素,相對複雜,更繫乎美國態度,變數很大,目前看第2季海運價量都不錯,表現會比第1季來得好,第3季傳統旺季目前還看不準,「先不要看那麼長」。
全球爆拉貨搶艙潮!資金大舉湧進貨櫃三雄 陽明萬海13日衝上漲停
貨櫃股首季財報接續出爐,陽明(2609)、萬海(2615)上週五(10日)分別繳出每股稅後盈餘(EPS)2.69元、1.65元的亮眼成績。另貨櫃海運訂單已延續到第三季,帶動今(13日)貨櫃三雄股價大漲,陽明盤中即攻漲停66.6元、成交量破27萬張,萬海同登漲停70.1元,上漲6.3元;長榮未公布財報也沾光吸買氣,盤中上漲16.5元至210元高點。萬海、陽明首季財報日前已陸續揭曉,與去年第四季相比皆轉虧為盈。萬海今年首季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新台幣46.23億元,每股稅後淨利1.65元;陽明稅後淨利93.79億元,年增約176%,每股稅後淨利達2.69元。上述亮眼財報吸引今日買盤再度湧進航運股,陽明盤中亮燈漲停,股價來到66.6元,寫下近10個月來新高,成交量逾27.3萬張,還有逾2萬單張排隊等買;萬海盤中也攻上漲停70.1元,成交量逾12萬張;長榮重回200元,盤中漲逾8%至210元,成交量逾12.7萬張。貨攬業者表示,歐美經濟復甦速度快,貨櫃市場出現搶艙潮,補庫存需求突然暴衝,且中國大陸五一長假後,歐美客戶補庫存需求突然大幅增加,歐美線漲幅均在20%上下。亞洲到北美、歐洲5月已全部滿艙,將再度加收GRI(綜合附加費)。目前處於全球拉貨潮,貨攬業者指出,在缺船、塞港的情況下,報價上漲且受到因市場變動快的影響,從每週一次縮短至48小時一次。若此情景不變,很快就會看到「一天一價」行情。
航海王回歸?貨櫃三雄財報亮眼 萬海、陽明股價周漲逾20%
台股上週五(10日)在航運利多消息頻傳,貨櫃海運運價有撐,使航商如萬海(2615)、陽明(2609)、長榮(2603)第一季財報陸續繳出好成績,資金流向航運股,成交比重逾2成,貨櫃三雄也都攻上漲停,其中陽明萬海上周股價均大漲超過20%,均衝破60元整數關卡。先前適逢中國「五一連假」,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並未更新,最新公告之數據衝上2305.79點,歐美線漲幅均在20%上下。有法人認為,航商今年旺季穩定獲利、表現較去年好同期應無虞。除此之外,四大主要航線也全面上漲,上週四(9日)歐洲線期貨再度大漲11%,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也表示,在紅海航道持續遭受攻擊,無法恢復正常通行的情況下,從亞洲到歐洲的航運運能今年第二季恐將縮減15到20%。目前處於全球拉貨潮,在缺船、塞港的情況下,運價可能持續上揚。萬海日前公布第一季合併營收276.18億元,年增8.06%,單季稅後純益46.23億元,稅後淨利新台幣46.27億元,稅後純益46.23億,EPS達1.65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18.22%。主因第一季運價回升,加上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升值,使營運績效轉虧為盈。萬海也預計今明兩年有15艘新船投入,也將持續淘汰老舊船舶並退租租船,今年共處分22艘船舶,處分運力約3.5萬TEUs。陽明則公布4月營收達149.44億元,月減幅3.88%,較去年同期營收增加39億元,年增35.32%;累計前四個月營收為587.46億元,年增22.4%。第一季稅後純益93.79億元,年增175.85%,每股EPS達2.69元,一舉回升至5季來高點。貨櫃三雄上週五收盤股價表現,萬海漲5.8元股價來到63.8元亮燈漲停鎖住;陽明也攻上漲停,股價漲5.5元來到60.6元;長榮則漲16元至193.5元。
紅海危機航運股價掀亂流 網友喊買法人滅火兩樣情
紅海緊張局勢升溫,全球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再度暫停行經紅海,國際運費預計持續大漲,近期海運股交易熱絡,包括長榮 (2603) 和陽明 (2609) 周漲13%,台驊投控 (2636) 周漲11%,網友熱議會成為「大排長榮2.0」的「隨便買隨便賺」戲碼,然而法人和投顧都相對保守,認為短期過熱、引發獲利了結賣壓,股價恐劇烈震盪,要投資人冷靜以待。葉門胡塞武裝組織無視美方警告,持續引發騷動,航商調度使美國線貨量增加,也推升缺櫃、運費調漲等問題,長榮5日收在162.5元、漲0.93%,陽明收58元、漲幅1.22%,萬海(2615)收57.9元,漲幅1.58%。法人認為近期海運業硝煙四起、充滿變數,獲利先落袋為安。數據顯示,截至1月5日,長榮股東人數降至33.96萬人,為2年半新低,單周跳船10533戶,其中零股人數降至19.98萬戶、減少2229戶,不過200張以上至400張持股大戶反而增加13人至221戶、400張以上至600張大戶增7人至84戶,千張以上大戶另增1人至193戶。陽明的股東人數降至40.19萬人,較前一周減少1萬多戶,創10個月新低;不過持股千張以上大戶增加8人至169戶,散戶與大戶明顯不同調。台驊董事長顏益財日前表示,展望2024年海運業,會受五大變數影響,包括地緣政治、氣候變遷、通膨降息、油價波動、環保新規等,其中地緣政治是最大變數,包括俄烏戰爭、以哈戰爭,其中以哈戰爭引發紅海危機頗受關注,隨著各國巡航艦隊開始行動,對運價、股價的影響,應屬短期效應。顏益財認為,在1月底、農曆年前,貨櫃海運運價恐難降溫、但漲幅有限,後續運價要觀察農曆年後,國際情勢與歐美訂單狀況。長期而言,對海運業來說,要看通膨和利率是否下降,需求才會回溫。
貨櫃海運價格止穩上漲 供需兩方上演拉力戰
近期貨櫃海運的運價止穩上漲,主要是透過縮減供給面所驅動,貨運業者指出,統計閒置運力超過百萬TEU,價格上漲是虛,運量下降及供給過剩是實,營收其實增漲不會太大,因縮減運力過頭,還出現奇特現象,客戶訂艙訂不到,上演供需兩方的拉力戰。貨櫃海運產業持續受到供給面增漲及需求面下滑影響,價格走疲,今年9月時營運旺季時減班還無法阻止運價下滑,各海運聯盟加大縮減艙位供給。地中海航運(MSC)與馬士基(Maersk)所組2M聯盟為了挽救運價下跌問題,執行亞洲到北歐貿易的冬季運力管理計劃,從10月底到12月上半個月額外停航。資料統計,扣除執行到港不載貨的空白班,船公司取消航班,閒置船隊超過300艘,運力突破100萬TEU、達118萬TEU。上周THE海運聯盟的赫伯羅特、海洋網聯、HMM、陽明海運並未有船舶到美西航線,反而非聯盟的進場載貨。業者表示,目前客戶貨量不多,運價上漲靠的是減少供給,無非希望撐住運價,逼著客戶趕快訂艙運貨,甚至減班減過頭,客戶要訂艙還訂不到,大為跳腳,上演供需兩方的拉力戰。時序進入亞洲的農曆假期,亞洲碼頭工人即將放假,歐美客戶會開始提前拉貨,海運業者將會釋出艙位且運價上漲,不過業者也表示,農曆假期一過運價將走跌。
貨櫃三雄Q3營收佳!陽明萬海虧轉盈 長榮:2024充滿挑戰
貨櫃三雄陽明(2609)、萬海(2615)、長榮(2603)日前公布第三季財報,受到市場回溫、在貨量仍有成長以及利息收入帶動下,陽明萬海都較上季轉虧為盈,陽明第三季合併營收359.0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0.8元;萬海第三季EPS為0.9元,終止連三季虧損。貨櫃三雄中,法人持續看好長榮海。陽明第三季合併營收約為359億元,稅後淨利28.06億元,EPS為0.8元,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約為1079億元,稅後淨利60.78億元,EPS為1.74元;萬海第三季稅後淨利25.39億元,EPS為0.9元,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750.76億元、年減65.79%,稅後淨損19.2億元,每股EPS虧0.68元。長榮海8日公告十月份合併營收,單月營收233.64億元,年減48.82%;累計今年度前10月合併營收為2,303.88億元,減幅59%。貨櫃三雄中,法人相對看好長榮海,隨運價貨量回升,第3季本業獲利有望比前兩季好,尤其,長榮海運去年減資,加上出售長榮航空股票獲利預計第3季挹注,第3季每股EPS貢獻最少2.95元。長榮海、陽明日前皆指出,第四季是航運傳統淡季,且目前經濟仍深受高通膨、高利率影響,在市場仍供過於求下,第四季營運較前一季弱的可能性很大。除非發生足以扭轉供需的重大事件,否則2024仍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此外,陽明指出,全球地緣政治緊張、高通膨情況持續及歐盟執委會針對「航運聯營體集體豁免條例」的政策調整等,皆影響航運市場整體發展。將積極關注各區域市場變化,彈性調整營運策略、航線布局與船隊配置,以維持公司營運績效。萬海則表示,第三季受到市場回溫、貨量增長以及利息收入,因此對獲利有所挹注,第四季雖是亞洲近洋線旺季,但受到地緣政治、高通膨、高油價的影響,經濟前景仍然充滿挑戰,將持續視個別航線效益,彈性調整營運策略、航線布局與船隊配置,並精簡成本維持經營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最新一期的SCFI報價再度翻黑,下跌3.52%至1030.24點,終止連四漲,且歐美遠洋航線同步修正。其中,遠東到美西線跌幅12.32%最大,並跌破2000美元關卡。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最新供需成長預測,今、明年船舶供給成長別為8.4%、9.1%,大於貨運需求成長,恐連續兩年供需失衡。供需成長率維持顯著差距,也將為貨櫃海運業帶來營運挑戰。
歐洲、美西運價回升 SCFI連2紅周漲近3%
上海航交所周五(20日)公告最新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2漲,本周較上周續漲26.11點,至917.66點、周漲幅2.92%。以四大遠洋航線來看,歐洲、美西運價回升,遠東到波斯灣、澳新、南非及南美運價漲幅較大。近期航商努力撐住在淡季期間運價偏弱的壓力,而三大主要長程線運價漲跌互見,但變動幅度不大。有貨攬業者認為,由於第四季已進入貨櫃海運傳統淡季,暫難脫市況低迷整理的局勢;法人指出,進入遠洋線傳統淡季、貨量減少,運價於第四季持續有修正風險。根據最新一期運價,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為581美元,周漲19美元,漲幅3.38%;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為1109美元,周跌3美元,跌幅0.26%;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為1746美元,周漲11美元,漲幅0.63%;遠東到美東每FEU達2198美元,周跌32美元,跌幅1.43%。遠洋線中占權重較大的四大航線遠東到歐洲及遠東到美西運價微幅上揚,遠東到地中海及遠東到美東運價下跌。其中,地中海線微幅下跌,主要是包含遠東到波斯灣、澳新、南非及南美運價漲幅較大。近洋線方面則都較前一周上漲。遠東到日本關西每TEU(20呎櫃)周漲1美元至307美元;遠東到日本關東每TEU與前一周持平;遠東到東南亞每TEU周漲5美元至185美元;遠東到韓國每TEU周漲2美元至142美元。
SCFI本周小漲0.3%止步連9黑 業者:運價走勢Q2有望轉好
最新公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為909.72點,本周小漲3.17點,漲幅0.3%,結束連續9周下跌走勢。其中近洋線漲幅高達5.5%,主要遠洋航線如歐洲、地中海運價小幅上揚1~4%,美西線小跌接近持平,美東線相對沈重,跌幅4.83%。從最新一期出爐的運價指數來看,遠東到歐洲運價每20呎櫃(TEU)為878美元,較上週上漲13美元,漲幅1.5%;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為1651美元,較上週上漲62美元,漲幅3.9%;遠東到美西每40呎櫃(FEU)為1161美元,較上週下跌2美元,跌幅0.1%;遠東到美東每FEU為2088美元,較上週下跌106美元,跌幅4.8%。近洋線方面,遠東到東南亞每TEU為190美元,較上週上漲10美元,漲幅5.5%;遠東到日本關東及遠東到日本關西都是持平,報價328美元;遠東到韓國每TEU較上周下跌3美元,為197美元。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看到中國貨物陸續出貨,歐洲線在少數客戶急單下,近洋、歐洲線運價翻紅,歐美線裝載率約80~90%。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疫情紅利不再,且考量不符合新環保法規、耗油等因素,已見航商開始拆除老舊船舶、縮班減艙等,可望進一步縮小貨櫃海運的供需缺口。貨櫃航商及貨代業者普遍認為,近期運價貼近航商成本,貨量略有所增加,運價再往下空間機率不高,預期未來運價指數漲跌幅可望在1%上下來回。不過,近期大環境變數仍多,外加矽谷銀行、瑞士信貸等事件恐引發消費信心恐慌, 多家船公司、貨代業者解讀,船商擴大縮艙、貨主季底月底出貨,加上許多亞歐船舶繞道好望角,節省蘇伊士運河高額通行費消化過多運力等三大效應發威,有效阻跌。不過貨代業透露,歐洲貿易量開始復甦,部分船舶出現滿艙甩貨現象,支撐運價,甚至出現百美元以下調幅。但隨著MSC等多家船公司新造萬TEU大船陸續下水,主要投入歐洲線,第一季整體來看仍偏淡,第二季有機會略微回升,後市運價走勢仍需觀察。
海運SCFI指數連6跌貨櫃三雄受挑戰 業者:Q2可望回穩反彈
上海航交所上周五(17日)公告,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下跌20.5點至974.66點,呈現連續6個星期下跌,並已連2周處千點大關之下,且跌幅2.06%,較上周1.16%跌幅擴大,指標性的三大長程線運價雖續跌,惟跌幅收斂。長榮、陽明及萬海17日股價全數收黑,跌幅在0.54~1.35%之間,加上近來深受農曆年已過貨運量大減的影響,貨櫃三雄1月營收聯袂出現月減、年減雙雙衰退。市場人士指出農曆春節至今,中國部份工廠陸續復工雖拉動些許需求,但貨量未見恢復,進而無法支撐運價,SCFI未見止跌,貨櫃三雄股價難有表現。海運運價跌跌不休,但貨攬業者認為,農曆年後亞洲各出口國的工廠陸續開工,完成品出口漸增,可望拉動需求。另一方面,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美國1月零售銷售月增3%,高於市場預期,並為2021年3月以來最大增幅,業者認為,終端去庫存速度可望加速,不排除進入第二季後,海運市況將見到回穩反彈。運價低迷不振,運價指數與過去高點相較,跌幅已逾80%,不少美國零售商預期,在月底陸續與貨櫃海運業者洽談的年度合約運價,可能大幅降價,市場人士認為,若合約運價大幅下滑,貨櫃運輸業者今年營運將受到挑戰。目前只能靜待中國大陸解封後的疫後復工潮,為年後貨櫃業營運帶來挹注。根據最新一期運價,遠東到歐洲每TEU(標準20呎貨櫃)910美元,下跌15美元跌幅1.62%,跌幅較上周收斂;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為1633美元,較上週下跌91美元,跌幅5.27%;遠東到美西每FEU(標準40呎貨櫃)下跌 20美元至1273美元,跌幅1.55%較上周明顯收斂;遠東到美東每FEU則續跌57美元至 2496 美元,跌幅 2.23%。近洋線方面,遠東到東南亞每TEU則上漲6美元至161美元,漲幅3.87%最為顯著;遠東到日本關東小漲16美元,遠東到日本關西微跌,遠東到韓國持平。
兩航運巨頭控全球1/3運力 「2M聯盟」宣布2025年1月拆夥
馬士基航運(Maersk)與地中海航運(MSC)所組2M聯盟25日宣布,將於2025年1月解散。兩巨頭掌控全球高達三分之一運力,業界分析,起初為節省成本、提高裝載率而形成海運聯盟。現在兩公司決定分道揚鑣,除避開今起2年嚴重供過於求的海運低谷,加上2025年歐盟將對海運聯盟存廢做出決定,屆時也可再視風向決定未來發展。馬士基上周五(27日)宣布將進行品牌整合,於1999年收購的美商海陸(Sealand)與漢堡南美(Hamburg Sud)將被消失,並對外宣布,公司將繼續致力於簡化複雜的供應鏈,並確保為其客戶提供無縫的整合服務,不過也表示,在公司能夠對每個品牌在不同地區的未來做出結論之前,將進行深入的審查。這代表馬士基將精簡其品牌結構,將上述的兩家有著悠久歷史的航運老品牌移除並整合到馬士基。其中美商海陸是全球第一家貨櫃船公司,1960到1990台灣經濟起飛時期,曾經對我國外銷業務做出巨大貢獻,也為台灣海運市場培養出不少人才。據Alphaliner 29日最新統計,MSC運力標準箱(TEU)逾463萬(含在建新船逾182萬)、市占17.6%,居貨櫃海運龍頭;其次為馬士基運力逾422萬TEU(含在建新船逾35萬)、市占16.1%。MSC光是在建新船運力,就大於排名第五的赫伯羅特船隊總運力。航運諮詢機構Vespucci Maritime執行長Lars Jensen 研判,2M聯盟協議終止很可能導致其他聯盟的重組,聯盟分裂和重組從長期來看是常態。上海航運人士也認為,2M聯盟解散後,地中海航運和馬士基可能會尋找新的聯盟合作夥伴,現有的航運聯盟格局將完全重組。目前三大海運聯盟,除了2M聯盟,還有Ocean聯盟,包括達飛、中遠海運、長榮等船公司,合計市占30.1%,將於2027年到期;以及The聯盟,包括赫伯羅特、ONE、HMM、陽明等船公司,合計市占18.5%,將於2030年到期。
大麻襲台1/走私7億元大麻花來台 竟因當「青山宮爐主」太燒錢
全球吹起大麻合法化風潮,台灣仍將大麻列為二級毒品,法務部強調不會降級,不過環顧泰國6月將大麻從管制藥物名單中移除,而加拿大、美國部分州都開放娛樂性大麻,警方憂心未來將出現「國際大麻襲台」的景況。警政署保三總隊11月8日宣布破獲台灣史上最大宗、價值7億元的大麻花走私案,接著15日又抓到市價破億元大麻,兩案都是從加拿大走私來台被警方攔下溯源,成功抓到幕後大老。其中,7億大麻案幕後共5人遭起訴,其中天道盟北山會陳姓角頭(36歲)驚爆,因為擔任青山宮爐主太燒錢,才會進口大麻補貼支出。回顧7億大麻案的案情,保三總隊人員經大數據分析發現某機上盒公司進口了一批加拿大寵物鼠專用的木屑土貨櫃,由於有違常理,4月28日會同基隆關進行X光檢查,搜出了重達456.303公斤之大麻花,換算市價高達7億元。警方緊盯收貨人,層層向上溯源,追查到天道盟北山會陳姓角頭、北聯幫陳姓大哥以及竹聯幫禮堂成員等人。本刊調查,大麻花走私主要推手北山會陳姓角頭負責與加拿大大麻出貨人以通訊軟體「FACE TIME」聯繫,找大麻小農訂貨契作。北山會長期在士林、北投一帶活動,電影《角頭2》拍攝一幕泡茶的場景,就是商借北山會的堂口,巧的是,電影中的「泡茶談事」場景同樣出現在這起7億元大麻案中。陳姓角頭和集團成員約在該處商討大麻走私,起因竟是因為北山會拿下了青山宮爐主之位。青山宮爐主是近年黑幫角力爭奪的目標,將之視為實力象徵,更將青山宮繞境視為另類「武力展演」,但因要排場要人場,全都很燒錢,北山會為了應付青山宮各項花費支出才決下定「幹票大的」,聯手其他2幫派進口大麻花「賣藥」賺錢。 幹下史上最大宗7億元大麻花走私案,主嫌北山會陳姓角頭自白,因為幫派大哥選上青山宮爐主太燒錢,才走私毒品補貼。(圖/民眾提供)警方一連在11月發布兩則破獲大麻走私,一案市價高達7億元,一案市價1億元,都在基隆關查獲,據了解,由於疫情導致旅客銳減,販毒集團難以旅客夾帶走私,故多用貨櫃海運闖關,而1個貨櫃長40呎或45呎,連帶使夾藏毒品數量正成長,加上基隆關是海運抵台首站,保三總隊遂經過大數據分析艙單,抓出問題貨櫃進行攔檢。雖然緝毒有成,但資深員警們仍憂心忡忡,有鑑於國際間大麻合法化蔚為風潮,加拿大和美國加州都已開放娛樂性和醫藥大麻使用,增加大麻取得方便性,而泰國今年6月開始將大麻從管制藥物中移除,允許民眾在家透過App向政府註冊後,可以「不限數量種植大麻」,比起加拿大,泰國離台灣更近,未來一波「國際大麻襲台」勢不可擋,警官預估未來走私進口的重量、次數應該都會創新高。據了解,警方查獲大麻走私數量可能不到總數的百分之5,反推回去市面流通量相當驚人,目前黑市上大麻以10克為1單位,1克市價約1300到1800元,一般來說小藥頭手裡至少有100到500克流通,中盤商則是以公斤來論。保三總隊藉大數據分析海運艙單,發現某機上盒業者進了整貨櫃寵物鼠專用木料土,一查之下起出夾藏的456公斤大麻花。(圖/警政署保三總隊提供)他們多在通訊軟體telegram上成立私人「大麻社團」,人數控制在200人左右,藥頭會在上面以「一片綠色葉子」圖片暗示手上有貨,買家再拉框跟藥頭一對一私聊,通常買家會以10克一單位的數字「10」為暗號,賣家只回價格「15000」,一來一往都用數字設下斷點,藉此躲避警方查緝,如雙方同意後就進行「死轉手」、「埋包」。所謂「死轉手」、「埋包交易」即是以不見面方式交易毒品,藥頭或買家會選擇公園或街邊,沒有監視器之處將毒品偽裝為垃圾或雜物裝塞在某處,接著以telegram加密對話閱後即焚功能,拍照給買家顯示地點,由對方取走,過程中互不碰面,大大增加警方查緝的困難。
航海王掰了! 國際海運價格狂跌逾六成淪「負值」
國際海運去年歷經價格狂飆、一櫃難求後,中國海運價格今年持續走低,一個運到美國西海岸的標準貨櫃,價格已從年初重跌逾6成。波羅的海貨運指數(FBX)顯示,今年9月21日,全球貨櫃運價為每40呎貨櫃4179美元。但2021年9月13日,全球貨櫃運價曾一度飆漲至每40呎貨櫃11134.44美元。這也意味著,目前運價已較去年高點下跌超過62.5%。9月16日,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來到2,312.65點,較上期下跌9.7%,9月23日,上海至新加坡的20呎櫃海運價僅386美元,較年初下跌74.1%。並且是連續第14周下跌。扣除低硫燃油附加費,中國到越南、泰國等地的實際運價7月起就已是「負值」。專家分析,貨櫃海運價格暴跌主要是運力增長與通貨膨漲,導致商品需求下降、貨量減少。相對於中國出發到北美和歐洲的貨櫃運價,亞洲區內運價更是慘不忍睹,因持續下修,基本已被打回疫情前「原形」。進入9月跌幅加大,貿易商稱9月下旬的海運運價不到去年同期的1成。運價快速降低,一方面是因為運力增長較快,另一方面則是多國貨幣政策放水和俄烏衝突等因素,將通貨膨脹的壓力推到超預期的水平,商品需求出現下降趨勢。從美國聯準會升息開始,今年西方政府貨幣政策緊縮的幅度和速度都超過預期。收緊的貨幣政策疊加地緣政治因素,國際貿易增長預期減弱,運力卻在增加,在這種情形下,運費下降就在情理之中。
為出貨砸錢包機 航空貨運價格漲出天花板
航空貨運運價漲出新的天花板價!貨代業者表示,航空貨運在本周只要是當日裝機、急件的運價已經跳增到大約700~750元,目前12月艙位已滿艙封盤,上周美西線排隊等候艙位的運價每公斤約600元,目前美西線每公斤已來到約650元,主要是電子業、半導體設備、電動車等上下游供應鏈大量出貨,不只搶艙位,也砸錢包機趕出貨。■來自海運塞港外溢效應第四季是航空貨運傳統旺季,但今年因為海運塞港外溢效應,造成大量海轉空貨量,及東南亞疫情趨緩,工廠復工追趕訂單,大陸也走出拉閘限電影響趕出貨,預計到明年春節前亞洲區間航空貨運貨載需求強勁,支撐運價持續探高。12月起大陸出口美國的航空貨運運價也喊漲,且漲幅更大。貨代業者透露,因應航空貨運需求大增,大陸主要機場航班乾坤大挪移,包括上海飛洛杉磯客運航班併班,將航班轉做全貨運,且增加貨運包機、包板、高價艙位等服務,擴大貨運商機。■大陸新政策恐加劇漲勢貨代業者稱,大陸明年將推出新政策,恐怕再加劇這波航空貨運漲勢。中國民航局公告,預計2022年1月1日禁止「客改貨」,貨艙可以載貨,但客艙有新的限制規定,將限縮亞洲區航空運力。值得注意的是,貨櫃海運高運價加上塞港,讓海運低成本優勢被削弱,也是促使這波海轉空貨量大增的原因。桃機公司物業開發處表示,海、空運價比,從之前大約12:1,至今已大幅縮小到3:1,運價差距拉近。另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和業內專家估算,疫前空運運價約為海運的13~15倍,現在空運只比海運高約3~5倍。■廠商競租華航長榮包機為了賺取高運價,業界估算,華航、長榮航每周約有12班運力挪去飛包機,約當市場正常航班運力少掉25%,目前新加坡、胡志明、河內、泰國等都有廠商租用包機,目前美西缺艙最嚴重,趕著美國年終節慶銷售季的急件紛紛選擇走空運,搶時效又免掉塞港瓶頸。據波音的統計,2021年前8個月跟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相比,貨運量成長9%,但營收獲利大增79%,其中東北亞往北美貨運量比疫情前高出二~三倍,在全球2,600架次客機載貨班機中半數來自亞太地區。由於太多航空貨運等著去消化,貨代業者估,到明年第一季市場暢旺,近日變種病毒Omicron快速擴散,主要國家緊縮機場、港口的防疫措施,航空公司已經開始減少客運航班,客機機腹載貨隨之減少,艙位供給更緊張。
台股139家營收創新高 法人狂敲這12檔
上市櫃公司今年元月營收繳出史上最佳表現,據統計,共有139家上市櫃公司營收創歷史單月新高,其中,聯電(2303)、長榮(2603)及元大金(2885)等12檔個股,獲得法人自2月來買超逾2,000張,上述3檔個股更獲得法人狂敲3~8萬張以上。日盛投顧總經理鍾國忠指出,營收創歷史新高,再配合法人偏多操作的個股,是值得留意的標的,尤其電子進入營收淡季,能逆勢繳出好成績相當受關注,例如電子族群營收亮眼族群包括被動元、石英元、IC設計股等,傳產股則有原物料股及、疫情受惠股及戶外運動相關族群,包括自行車及高爾夫球等相關個股。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也表示,近來貨櫃海運股營收因缺櫃題材漲價而創高,另外電商、物流股等,則受到農曆年旺季效應帶動,均有亮眼表現;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看好受到爆風雪及油價上漲的受惠股塑化股及航運股。據統計,元月營收創歷史新高,且法人2月來偏多操作,買超2,000張以上的12檔個股包舌聯電、長榮、元大金、陽明、晶豪科、大亞、技嘉、長華*、天鈺、聯詠、和潤企業、凱美等。若再進一步篩選法人2月買超千張以上的個股則有僑威、立隆電、晶技、信邦、富鼎、復盛應用、世芯-KY、宏致、群電、興勤、大聯大等。
4條件篩出選股 今年這16檔前景很有戲
台股在萬六關卡前劇烈震盪,惟挾著全球貨幣寬鬆、經濟復甦、電子業新商機等利多匯聚,三大法人不畏指數來回波動,合力布局基本面佳及產業景氣無虞的個股,包括聯電、長榮等16檔,2021年的前景很有戲。市場專家篩選的選股條件,包括三大法近五個交易日買超,2020年第四季合併營收年成長,基本面走揚,且見到大戶回補的個股,計有聯電、長榮、鴻海、華邦電、旺宏、百和、南茂、佳世達、中壽、元太、欣興、智原、光罩、全新、華新科、景碩等。以電子股居多。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表示,22日因外資集中減碼台積電的因素,使得外資單日賣超台股達343.52億元,讓開年以來買超台股的金額,收斂至僅92.78億元,不過為半導體產業前景大好,在台股主流趨勢未改變前,內外法人資金仍將以偏多操作為主。依據李學詩、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建議,投資人挑選的個股,仍以2021年法人布局的標的為主旋律,因為法人以中大型權值股居多,面對市場震盪,波動度相對小。外資券商重申買進長榮,因歐美航運同業2021年以來,股價維持上漲態勢,漲幅7%~21%,從各種指標來看,貨櫃海運業前景仍被外資看好,帶動長榮股價跌深反彈,22日大漲9.03%,收在35元。鴻海集團近期在電動車領域布局的企圖心積極,讓電動車產業供應鏈躍為台股盤面重心,由於全球汽車業復甦及電動車前景看俏,全球汽車晶片缺貨,缺貨題材再度推升電動車股價走揚。此外,受惠5G智慧機熱絡,BT載板需求景俏,景碩五成營收來自於BT載板貢獻,隨著2021年擴產一成利多,外資持續布局景碩。欣興則因為HDI製程及ABF載板產能利用率持續拉升,營收維持高檔,法人大舉回補持股,激勵股價重返百元之上,股價收101元,創歷史新高。華邦電、旺宏受惠於第一季NOR Flash合約價上漲5%~10%,漲勢優於市場預期,法人頻頻回補這兩檔股票。李學詩提醒投資人,2月5日台股將封關,短線內資傾向獲利了結,籌碼已見散亂,或融資餘額過高,或技術線型已做頭的中小型題材股等,宜先避開,法人看好個股,則可逢低布局。 (圖/王淑以製)
美農產品出不去 亞洲進口需求進不來 全都卡在「這」
每年夏天至年終購物季前都是美國零售商的採購旺季,但今年下半美國對亞洲的商品進口需求比往年暴增,導致貨櫃到港卸貨後隨即返回亞洲裝貨,害美國農產品外銷等不到貨櫃可用。近來美國農業為了外銷傷透腦筋,因為黃豆、木材、棉花都等不到海運公司願意運往國外。美國農業運輸聯盟執行主任佛里德曼(Peter Friedmann)表示:「現在情況危急,因為貨運公司拒接跨太平洋農產品出口訂單,就連先前接的單也被迫取消,導致我們進不了海外市場。」全美零售聯盟(NRF)發表的全球港口追蹤報告指出,今年9月美國主要港口進口量高達211萬只貨櫃,較去年同期增加12.5%,創下2002年以來最高單月紀錄。洛杉磯港執行主任賽羅卡(Gene Seroka)表示:「美國零售商補貨需求超越以往,導致港口卸貨速度趕不上進度。目前到港的貨櫃已有六層高,貨櫃在港停留時間超過四天,比以往增加將近一倍。」以往進口貨櫃在美國港口卸貨後,還會等候美國出口業者將農產品送進貨櫃再運往海外,但今年情況大不相同。今年初疫情重創美國經濟,一度使進口需求降至冰點,但5月各地解封後消費需求回溫,美國零售商開始瘋狂補貨,使進口需求瞬間暴增。美國自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進口品項以電子產品、服飾、玩具等高價商品為主,相較之下美國外銷品以農產品、食品、飲料等低價商品為主,導致海運公司寧願將空貨櫃運回亞洲裝貨,也不願浪費時間等美國農產品從內陸運來進貨櫃。以洛杉磯及其他美西港口為例,從中國運來的單趟貨櫃海運費用逾4,000美元,但從美西運往中國的單趟貨櫃海運費用只有518美元。德國海運公司赫伯羅特(Hapag-Lloyd)發言人霍特(Nils Haupt)表示:「中國運往美國的貨櫃船全滿,且中國對空貨櫃的需求龐大。我們預期現況將持續到明年第一季。」
阿水講股/股市阿水:蘋果財報開獎 注意台股風險
上期專欄提到,除非大型權值股有帶領上攻,否則大盤可能繼續震盪或者走軟,在截稿前,一直到十月二十三日為止,整個大盤也確實只有觀望的氣氛,上周整個指數都在區間盤整。如果沒看到專欄的提醒,認為大盤開高還是強勢,就很容易在短線上吃虧。當然,有些讀者朋友可能會覺得台股來到一萬三千點,大盤好像沒想像中的不安全,尤其整個投資環境,除了今年一到三月,受疫情影響有比較大的回檔,後來的市場壞消息似乎對於台股的影響並不大。但細心的讀者應該發現,因截稿時間,本專欄要提早三天完成,為什麼阿水還是能分享三天後的一周行情,並給出一個大方向?阿水習慣以健康檢查的觀念,來檢視大盤籌碼的變化,當大盤不好時,健檢數據就會出現紅字,但紅字就代表身體要垮了嗎?當然不是。相同的,看到大盤籌碼數據轉弱時,只要不是非常誇張的「紅字」,那也只是代表,需注意風險是否有提高即可,操作十幾年來,這樣的觀念讓我少虧了很多錢,放慢投資腳步並不是壞事,無視任何籌碼變化,僅相信自己的盤感,才比較危險。上周三大法人在上市類股中共買超九十九.○四億元,其中外資買超一百四十一.一億元,自營賣超三十九. 七一億元,投信則賣超了二.三五億元。每周分析三大法人的動作,會發現外資的買賣超,已快變成被大盤巴來巴去了。比如九月二十四日外資出現四百三十七.三一億元的賣超,大盤反而是反向起漲的開始,而十月初的外資連續買超,大盤卻反而軟腳無法創新高。這代表整個市場偏向沒有好的話題與共鳴,以及美國總統大選前大部分的投資人還是偏向觀望氣氛,這種情況下,阿水會挑單一中小型類股操作。附表為最近五個交易日,三大法人合計買超排行榜,交叉比對有兩大法人以上合買的資料。整體市場目前較火熱且持續發酵的話題,包括貨櫃海運(亦稱集裝箱)的運費費用自疫情以來不斷上漲,但需求並未減少太多,可多加注意,唯部分航運股已漲高,大盤還在高檔震盪之際,建議投資人還是回檔時再考慮,而非追價購買。十一月零售業市場搭上大陸雙11購物節,一些熱身銷售活動已悄悄開始,年底還有美國黑色星期五購物潮等,因此電商、百貨類股也可多加關注。目前台股中的蘋概股冷熱有別,在股票挑選上,要找實際受益而非單純「概念股」為佳。整體而言,若蘋果公司十月三十日公布財報優於預期,台股比較有機會脫離震盪區間;若蘋果財報不佳,美股因此走弱,台股也可能受傷,這部分還是要多注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