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陳弘
」 清華大學投身新聞業近半世紀 中國時報前社長、清大副校長林聖芬病逝享壽75歲
中國時報前社長、總編輯林聖芬於27日晚間7時48分病逝,享壽75歲,消息引發文化界哀悼。林聖芬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校方28日表示,清華人最敬愛的林聖芬副校長於昨日病逝,享壽75歲,這個消息令我們感到無比悲痛。清大指出,前副校長林聖芬是資深媒體人,投身新聞業近半世紀,曾擔任中國時報總編輯及社長、中時晚報社長及發行人、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而後2015年到2022年到學校任職台聯大系統副校長,在科管院開設「媒體與社會行銷」等課程,並獲科管院榮譽講座,直到去年才從本校退休。清大前校長賀陳弘表示,林副校長是1位和睦的長者,待人處事合乎古人「克己復禮」的原則,平時熱心公益,周遭的人對他有很高的評價,突然得知這項消息都相當不捨。賀陳弘也說,林副校長在媒體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人稱「聖老」,是一位具有歷史定位的媒體人,同時也是優秀的教育家,能邀請他來任教是清華的幸運。科管院長林哲群表示,林副校長私下非常親切,積極協助科管院舉辦的孫運璿講座,牽線邀請到藝文界的重量級講者來演講,即使退休後也會到活動現場來幫忙,為清華學子引入豐富的人文素養。清大指出,林副校長長年深受腸胃疾病所苦,但他一生熱愛運動,經常帶領朋友出行征服山岳,也曾數度參加本校環校路跑完賽,他這樣努力不懈的精神,值得所有清華人敬佩與學習。
內憂外患!「台灣都是血汗大學」 清大前校長:正處在急診室
清華大學前校長、動機系講座教授賀陳弘日前在演講時,針對大學現況示警,他直指「台灣都是血汗大學,目前大學都正處在急診室」,並提出3大解方,包括建立合理學雜費調整機制、強化大學自治、公私立大學合併等,呼籲搶救台灣的高等教育。賀陳弘日前在演講時分析,目前大學正面臨內憂外患,外患是少子化、全球化、新科技橫空出世等,內憂則是財務結構嚴重欠佳、大學數量太多而不分類,以及未落實大學治理等。賀陳弘認為,政府對大學的管控應以「低密度」為原則,若嚴刑厲法,將讓大學退化為行政機關的工具。他也主張,在高教面臨危機之際,各大學須有更多自治權,若教育部繼續嚴密統管,高教將「僵硬顢頇、整體失能」。賀陳弘也指出,目前台灣培育1個大學生每年平均約30萬元,少的僅10到20萬元,由於學雜費太低,台灣等於用2個幼稚園學生的費用在培養1個大學生。但南韓培育1個大學生的成本為70至80萬元,日本則超過100萬元,台灣連1/3都不到,各大學都是以血汗拼搏。「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台灣的高等教育,」賀陳弘說,台灣高教財務的兩隻腳,分別是政府補助與使用者付費,均蒼白瘦弱,因此建立學雜費定期調整的合理機制,是挽救台灣高教必要的急救措施。賀陳弘指出,公私大學合併是突破式創新作法,也有法源可行性,退場私校的教學單位停辦或重新整理併入公校,校產與部分人員轉以法人方式附屬於公校。具體而言,可延伸產學創新條例的附屬學院模式,如同歐洲大學聯盟里斯本宣言,大學可設法人機構,讓私校成為公校附屬法人與公校合併。
遭立委開記者會控疑接受中資 清大怒:保留追訴權
清華海峽研究院院新竹辦公室疑違反兩岸條例議題延燒,教育部已要求辦公室即刻停止運作,10日上午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學生聯合會及立委范雲辦公室開記者會,再控清大疑接受中資捐助,但清大校方反擊,經民連及台學聯此舉是抺紅鬥爭,請停止誣陷行為、公開道歉,學校將保留法律追訴權。經民連及台學聯10日上午在台北舉辦記者會,稱清大疑似接受中資捐助,高科技領域技術恐有被竊疑慮,且清大知情清大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的成立和運作。清大校方隨即駁斥,稱經民連及台學聯所說多有謬誤。清華大學重申,從未以校方立場參與或推動清華海峽研究院工作,更不可能知悉國安單位近日所稱的中共滲透情事。學校一貫清楚的原則是,支持校友發展的活動,但不參與運作。針對經民連及台學聯記者會指控及提出所謂的證據,清華大學表示,海峽研究院是由校友發起組成並轉租校內空間。8、9年前的兩岸交流頻繁而開放,各大學校友的跨海活動與發展本屬常見,學校在當時的支持亦屬正常。現今兩岸劍拔弩張,這些交流幾乎都已喊停。在這種氛圍之下,兩岸大學交流難以進行,如過去兩岸之間有許多交換學生,現在幾近趨零,清大也已經令海峽研究院離開學校的空間。清華大學進一步說明,校內教授與主管經常應邀參加清大遍布社會各界的校友所舉辦的開募剪綵、球賽、論壇、餐會等各種活動,表達鼓勵支持校友之意,是各大學尋常的事,並不代表學校知悉辦理活動的團體或公司的營運情形或參與其中運作。這類邀請非常多,學校通常都是由校長或主管分工參加,盡量滿足校友與各界的期待。清華大學指出,經民連及台學聯在臉書指稱「2019年10月31北京清華副校長王希勤參訪新竹清大,就是由新竹清大現任校長賀陳弘及前校長陳力俊接待,並一同參訪清華海峽研究院」係捏造事實。當天校長賀陳弘在台北參加科技部慶祝60周年國際高峰論壇及歐盟代表處等公務,根本不在校內。前校長陳力俊也從未參訪海峽研究院的新竹辦公室。經民連及台學聯所稱已屬抺紅鬥爭,請其立即停止誣陷的行為,公開道歉,學校將保留法律追訴權。前校長陳力俊也回應,幾年前的時空環境,兩岸正常交流活動頻繁,他作為校長,支持校友發展及兩岸學術交流,但未以校方的立場參與清華海峽研究院的運作,這兩者間有極大差別。他於2014年卸下清華校長一職,之後應校友之邀於海峽研究院的活動致詞則在2019年,已經是他卸任5年之後。
凍漲17年!公私立大學促漲學雜費 專家:恐影響大學運作
今年大學校長會議1月28日、29日在雲科大舉行,近日不管公私立大學校長都在各種場合釋出訊息,認為學雜費已17年未調整,若再不漲,將影響我國高教競爭力。教育部回應,將與大學共同尋求學雜費議題的各界共識。公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清大校長賀陳弘表示,國內大學學雜費已經有17年未調整,對於高等教育的發展來說,影響非常嚴重,公私立大學各個協會都非常關切。賀陳弘說,這次大學校長會議特別闢有議題討論時段,將觸及學雜費是否該調漲,公立大學校院協進會關注長期壓制學雜費對高教的影響,在確保弱勢生就學權益,加上考慮物價上漲以及受雇員工平均薪資上漲等因素,提出學雜費調整公式,盼找共識。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表示,私立大學每年負擔每個學生的成本是16萬元,但實際收到的學雜費平均是10.2萬元,為了補足每生這5.8萬元的差額,「我頭髮都白了」。他要求教育部准許大學調漲學雜費,否則私校經營將愈來愈困難。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說,過去大學提出學雜費調漲,教育部幾乎都不通過,尤其逢選舉時,就以申請學校「師生溝通不足」為由駁回,形同已凍漲17年,嚴重影響大學運作。但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說,每年都還是有幾所大學可以調漲學雜費,所以並非凍漲17年。近10年學雜調漲幅度降低,主要是因為經濟不好,一旦學雜費漲太多,家庭經濟比較不好的學生會讀不起大學。林柏儀表示,政府應該透過稅收制度,讓賺錢較多的人多繳一點稅,然後投入更多資源在高教上,這要比直接漲學雜費由學生來負擔,更符合社會公平。教育部回應,學雜費調整議題,宜考量整體經濟環境、弱勢家庭學生負擔、學校教學資源等因素,樂見大學校長們於校長會議提出相關校務及財務資訊公開配套機制、調整幅度要件及公式等建議,教育部將與大學共同積極尋求各界共識。
寶佳林陳海30億興學遭質疑 台北政經學院黃煌雄聲明「純屬捐款,從無涉入校務」
前寶佳集團執行長唐楚烈陷入勞動基金炒股弊案,連帶關於寶佳集團創辦人林陳海捐贈30億元給促轉會前主委黃煌雄,與清華大學15年簽約採取「校中校」籌辦的台北政經學院(TSE),引發清大學生議會質疑及發動連署。台北政經學院籌辦人黃煌雄今天(22)強調「30億元純屬林陳海個人捐款,並未涉入興學校務,目前也收到全部款項」,並呼籲「讓台北政經學院成為台灣最美的人文風景」。以下為黃煌雄聲明全文。TSE籌備階段歷時約兩個月2019年10月24日,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捐助人會議通過捐助章程,確認第一屆董事名單,共9位,包括黃煌雄、林家宏、朱雲漢、單驥、曾志朗、黃榮村、吳清基、蔣偉寧和廖英智;接著於同日召開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會籌備會議,推舉黃煌雄為基金會第一屆董事長,並經黃董事長提名,聘任前教育部次長陳德華為基金會執行長。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會在2019年10月31日,以籌備處的名義正式向教育部遞件,申請設立基金會。11月14日,教育部以台教社(三)字第108060196號函,同意許可設立。11月21日,向台北地方法院申請法人設立登記,11月29日,領取台北地方法院法人登記證書。TSE由清華主辦、中央合辦2019年11月5日,依籌備會議的決議,正式發函給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陽明大學5位校長,敬邀參與籌備台北政經學院。其間,陽明大學和交通大學兩位校長於11月上旬和中旬先後函覆,「因正在推動兩校合併之組織重大改革」,「盱衡全局與諸多考量下,誠摯推薦由清華大學或中央大學申請籌設」。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也在12月致函籌備委員會表示:「清華大學是國內唯一曾經培育三名諾貝爾獎得主的大學。其核心教育理念,豐沛的學術能量以及不斷創新的校務發展傳統,足當肩負『台北政經學院』使命。」台大則由兩位副校長邀請陳德華執行長與朱雲漢院士見面,說明不參與籌設的理由;清華大學的「台北政經學院構想書」於2019年12月25日收到;中央大學的「台北政經學院設院構想書」於2019年12月30日收到。TSE審議階段歷時約三個月2020年2月10日,TSE設立合作學校的審查會議在台大校友會館三樓舉行,清華與中央均由校長賀陳弘與周景揚親自帶領其團隊進行簡報,清華有7人與會,中央有8人與會。參與的董事會成員對兩校簡報作了比較,最後達成「由清華主辦、中央合辦」的共識。最後審查會議決議:(一)對於合作學校選定的共識:1. 基金會全體董事對於二校所提的構想書及簡報內容,都給予高度的肯定。更感謝二位校長及所帶領的團隊對於本計畫的積極投入與支持。2. 清華大學在院核心的校務治理及國際連結與聲望評價,中央大學在永續發展的學術成就與國際合作所具備的優勢基礎,都將有利台北政經學院的設立與發展。基於整合優勢條件之考量,台北政經學院之設立,決定採取部分合作的模式,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央大學合辦。3. 中央大學參與合辦的模式,可採分設研究中心或學程,亦可派代表參與「院務發展與規劃委員會」,但必須不影響以清華大學為主體的運作權責。基本原則由基金會先與清華大學溝通確認後,合辦的內容與細節再由清華大學與中央大學商討確認。(二)附帶決議:1. 訂於2月13日(星期四)上午 11:00 於本基金會會議室邀請清華大學就本次會議決議之後續執行(包含推動之時程)進行討論。2. 「院務發展與規劃委員會」是本計畫推動的重要核心,負責審議學院興革事宜、年度預算、院長之遴選等,其組成由清華大學與基金會共同商定。3. 為避免未來院務推動造成困擾,請清華大學研議不設院務會議的可能性。4. 既以台北政經學院為名,應優先考量在台北市設立據點。請清華大學針對月涵堂的整建重新提出規劃,基金會全力協助促成。5. 學校在師資員額的配合是原構想方案所設定的條件,請清華大學對此提出具體之承諾。6. 期望在一個月內與清華大學完成具體合作內容的協商後,……拜會教育部部長尋求支持。3月12日,雙方通過「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與國立清華大學合作設立台北政經學院合約書」,全文僅 8 條:一、為培育以亞洲為重心之全球與公共事務領袖人才,並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前沿知識與理論的創新以及促進世界之永續發展,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以下簡稱甲方)與國立清華大學(以下簡稱乙方)合作於乙方設立台北政經學院。為強化雙方長期合作關係,落實台北政經學院之設立宗旨,特定訂本合約。二、 乙方應參酌台北政經學院設立構想方案提具設立計畫書,由校務會議通過並經甲方同意,作為台北政經學院運作之依據。台北政經學院應於110學年度開始招生上課。三、甲方負責籌募新台幣30億元,以其孳息協助台北政經學院發展軟硬體所需。四、 乙方應每年向甲方提出工作成果報告及預決算。五、 乙方之校長聘為甲方之董事,以利雙方之合作。六、 本合約有效期間自簽約日起至民國124年7月31日止。雙方可於合約屆滿五年前,再議定長期合作新合約。七、 依本合約第二條所定台北政經學院設立計畫書為本合約之一部分,未來如需變更,除完備乙方校內程序外,亦需經台北政經學院院務發展與規畫委員會審議通過並徵得甲方之同意。八、 本合約若有爭議,雙方約定,以台北地方法院為一審法院。3月19日,雙方再通過「台北政經學院設立計畫書」;3月24日,拜會教育部長潘文忠;4月7日,清大校務會議通過TSE設立案;5月8日,舉行TSE和清華大學合作設立台北政經學院的簽約儀式,潘部長親自見證賀。校中院是清大政策 非台北政經學院獨享2019年10月,清大賀陳校長說明他正推動「院本位」政策,有意將現行「三級三審」改為「二級二審」;有關TSE一事,他已跟清大人文、管理兩學院院長談過,獲得支持;最近,又與上述兩學院的有關教授交談,也獲得支持。一百多年前,倫敦政經學院(LSE)在費邊社人力與財力的支持下,逐步成長茁壯;20世紀50到80年代,LSE成為全球社會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三大世界思潮的主要論述發源地,因而與牛津、劍橋大學一樣,成為一所享有世界性聲望的學府。面對21世紀的世局,讓TSE能成為2030年以後的 LSE,是一項跨世代全力以赴的志業,而TSE推動迄今,始終伴隨著不少質疑,很高興能和清華大學共同譜寫「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故事,讓TSE的誕生成為台灣最美的人文風景之一
清大法籍男確診新冠肺炎!案84來台觀光男曾借住家中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晚間緊急宣布,新增1例本土個案,為北部30多歲法國籍男性(案216),原列為案84之接觸者,居家隔離期間於3月20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經安排就醫及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指揮中心表示,經疫調發現,案84曾於3月12日借住本案友人家,本案與案84於該日曾有接觸,目前掌握本案相關接觸者共29人,將持續追蹤。24日清大校長賀陳弘也向全校師生發公開信說明,有26名同學及教授與確診案例有密切接觸,應返家進行居家隔離,而這26位同學及教授在本校修習及教授的課程共20門,即日起至3月31日改為遠距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