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外溢
」 央行房市限貸令+通膨「買氣持續噴發」 8月成屋代售量增2.5%
永慶房屋近期表示,8月以來銀行房貸審核趨嚴,永慶房產集團統計各大線上售屋平台待售物件,排除重複後,發現8月全台成屋市場待售量月增2.5%、約5000戶。熱錢大浪襲擊,房市內部有供需失衡、外部又有通膨預期,台股大漲、資金外溢房市,讓買氣噴發,今年上半年預售屋每坪成交均價年增幅約2.1%~17.1%,成屋每坪成交均價年成長率約6.7%~19.2%;房價漲勢不止,引起央行出手收緊資金水龍頭。馨傳不動產執行長何世昌分析,這波房市買氣暢旺,房價一波又起,是「天時地利人合」所引發的資金行情效應;以內部來看,2023年7月上路的《平均地權條例》的確從三讀到實施的短線過程中,有效打擊市場非自用買氣,不過新法中的「預售屋禁止轉售」規定,也同步讓新屋市場出現「反作用力」。何世昌強調,新法杜絕短進短出的投資客,但也意味著新屋市場來自短線客的換手供給被堵住了,預售屋市場新增供給管道只剩建商,出現「鎖籌碼效應」;以外部來說,今年起因政府調漲電價,讓市場產生對通膨、房價的上漲預期心理,讓房市供需結構被內外關鍵因素扭轉。房價漲勢不止,8月下旬引起央行再出手、祭「房貸減降令」收緊資金水龍頭,是否有效讓房市重回供需常軌,市場都在看;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自今年8月起房貸審核趨嚴、利率拉高、成數降低、排隊等撥款狀況頻傳,房市資金急凍,衝擊民眾購屋信心。部分不動產經理以及何世昌均表示,央行這次收緊銀行資金雖是考量整體金融系統性安全,不過新制有利房市買盤轉趨理性、冷靜,而非讓買方感覺到「(房屋)今天不買、以後會更貴」的預期心理、加速購屋決策。
近10年新台幣年均價曝光 2021年創25年新高
近兩年疫情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但新台幣升勢強勁難擋,繼2020年的年平均價29.578元創九年新高,2021年更進一步飆至28.022元,刷新25年最高紀錄,進入2022年後,新台幣仍維持在27元常態,接下來就看美國聯準會(Fed)3月啟動升息後,若引發外資回流,新台幣或有機會貶回28元。新台幣匯率1月14日收在27.624元,仍位在24年半以來相對高位。匯銀主管表示,回顧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由Fed帶頭啟動無限量化寬鬆經濟,主要央行全面跟進,一時間狂印鈔造成龐大資金湧出,引發資金外溢效應,台灣因疫情控制良好,除台商加速回流,及投資海外的資金紛紛返台避難,加上全球供應鏈重組,刺激台灣出口表現亮眼,全面推升新台幣匯率。根據央行匯率統計,新台幣2020年初升破30元大關,之後短暫貶回30元價位,但資金效應啟動後一路走高,連過30、29、28元三關,2021年下半年後站穩27元價位,屢屢刷新逾23年新高價。反應在年平均價2020年衝破30元至29.578元,2021年再下一城至28.022元,來到25年新高。匯銀主管指出,新台幣近兩年「升升不息」,與熱錢趁虛而入有關,央行基於穩定匯市秩序,2020年上半年進場買匯39億美元,且下半年更擴大買匯352億美元,全年合計買匯391億美元,延續至2021年1月時再進場買匯87億美元。因此造成台灣符合美國財政部匯率報告的匯率操縱國三條件,但2021年2月之後,匯市供需已回到平衡。預料美國2022年4月若發布最新一期報告,台灣應可望降回僅符合二項。Fed主席鮑爾近期釋出政策訊息,市場解讀將在3月啟動升息,至年底前升息4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匯銀主管認為,美國通膨若過完第一季仍未緩和,升息將快又猛,甚至緊接著展開縮減資產負債表,屆時勢必引發外資匯出回防,新台幣將有明顯貶值,有機會見到28元。但台灣出口好表現可提供支撐,預估新台幣將在28.5元關卡前止步。
央行年終「關鍵任務」達成 台幣邁向27元新價位
疫情肆虐2020年一整年,全球啟動史上最大寬鬆、印鈔救經濟,資金外溢效應加上海外資金回流,讓新台幣升勢強勁難擋,央行以洪荒之力進場調節,艱守28元大關,匯銀主管指出,進入2021年,疫情暫時還看不到好轉,預料央行將持續上調防線,也就是新台幣進入27元價位看來已成定局。匯銀主管表示,統計2020年新台幣全年升值5.61%,在主要亞幣中低於人民幣狂升6.52%及韓元飆漲6.3%,但這主要是央行尾盤作價,才堅守住28.5元防線。若以盤中價來看,新台幣早在2020年12月初就已突破所謂「彭淮南障礙」,更不停往28元闖關,若扣除央行尾盤作價,新台幣實質匯價2020年全年升幅應逾7%,是最強亞幣。央行公布2020年上半年進場買匯39億美元,以維持新台幣匯率穩定,央行總裁楊金龍在2020年12月17日年終理事會後也證實,下半年仍有進場買匯,金額將在2021年立法院財委會業務報告時公布。匯銀主管認為,央行2020年下半年買匯力道遠大於上半年,若全年買匯逾百億美元,也不讓人意外。2020年主要亞幣對美元升貶幅觀察央行盤中真槍實彈進場買匯阻升新台幣,自2020年1月爆發疫情以來,盤中高價原為30.1元,但年終封關已不到28.1元,也就是一年下來逐步上調防線累計逾2元。匯銀主管指出,央行直接進場買匯阻升的代價不便宜,絕對無法做到不論外資、出口商賣多少都照單全收,畢竟央行職責是維持新台幣匯率相對穩定,而不是要讓新台幣成為最弱貨幣。央行透過尾盤作價壓低新台幣升幅,有利出口商年終作帳時美化數字,或許這部分不容易跟美國財政部解釋清楚。匯銀主管說明,就算用收盤價來看,2020年全年升幅還是位居第三強亞幣,有利央行與美國財政部溝通時符合「沒有運用干預匯率,取得不當競爭力」這項。匯銀主管強調,2020年12月台股年終發威,指數屢衝新高,部分外資不放假,買超564億元,由於目前市場普遍看法是2021年台股開紅盤後將延續上攻行情,在外資全數歸隊下,新台幣想不升都難,因此,新台幣升值壓力有增無減,央行將不得不逐步上調防線,也代表開年後隨時都可能見到27元價位。
央行總裁楊金龍開記者會引關注 祭4手段重手打炒房
中央銀行出重手打房,今日常務理事會決議,強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包括法人購置住宅貸款第1戶最多6成、第二戶以上最高5成,自然人第3戶以上最高6成,以上均無寬限期。至於土地貸款則為6.5成,新增餘屋貸款限制最高5成。央行表示,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仍高,主要經濟體持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之資金外溢效應,銀行過度集中不動產授信,將影響信用資源配置,不利生產事業實質投資。央行表示,銀行購置住宅貸款及建築貸款成長走高,本年10月底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重為35.9%,接近歷史高點之37.9%,且有自然人多筆購屋貸款及公司法人購屋貸款續增,部分案件有貸款成數偏高、貸款利率偏低,以及寬限期過長現象。中央銀行理監事會下周四即將登場,不過央行今日罕見通知將在下午4點半召開臨時記者會,並且由央行總裁楊金龍親自主持,大動作引發各界側目,各界也好奇央行將端出什麼「大菜」,結果是針對房價飆漲而來,選擇性信用管制上膛。
台幣漲勢難敵 央行祭出「終極神器」
國際美元近期一波下探,全球主要預測機構分析師普遍認為「跌勢難擋」,最甚者看跌二、三成之多,大趨所趨,央行「逆風操作」(逆勢而為)也暫告一個段落,重新回到採取「柳樹理論」(柳隨風擺),這也可說是央行前後任總裁彭淮南及楊金龍管理新台幣匯率的終極神器。這波起於新冠疫情,引發全球啟動史上最大寬鬆的效應,尤其美國無限量化寬鬆(QE),造成資金外溢效應,非美貨幣強漲狂升,各主要新興國家基於維護匯率穩定,有志一同進場大買美元阻升本國貨幣,我央行也不例外。回顧央行在2016年4月,全面回歸「匯率由市場供需決定」,新台幣尾盤作價已告終結,但經過將近四年後,一場新冠疫情,讓央行馬上破功。從3月以來,美國聯準會(Fed)半個月內一舉降息6碼(1.5個百分點),聯邦資金利率趨近於零,重啟無限QE大舉購債,資金開始湧向新興市場,尤其是防疫模範生的台灣,因此整個上半年,新台幣可說是全球最強貨幣。央行為力挺出口及穩定匯率,只好搬出「逆風操作」,尾盤作價的老招也重出江湖,且作價幅度越來越大,從上半年1角之內,到11月更接近4角之多。但總不能無限擴大至如同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的「1元體質」,即當日開盤後匯價,與前一個交易的收盤價相比,差距高達1元之巨。畢竟情況不同,前次是金融市場風暴,這次是非經濟因素的疫情,還是要「有個限度」,否則如果真的如國際分析師預測,美元再跌個二成,逆風操作恐陷入失控情境。因此,央行這次當機立斷,將「逆風操作」調整回到「柳樹理論」,或許是相對正確的決策,從最新公布的11月外匯存底餘額來看,一個月大增121億美元,換算約新台幣近3.500億元,就知道「逆風操作」的代價,可說是不能承受之重。尤其2021年的繳庫盈餘預算,當場已少掉新台幣151億元,再逆風下去,恐怕2022年繳庫會更少。誠如央行外匯局局長顏輝煌所言,匯率預測很不容易,楊金龍12月2日在立法院財委會答詢也說,明年美元有人看漲、有人看跌,均顯示匯率風險相當高。央行自然必須隨時關注國際金融動向及美元匯率走勢,適時做出最佳決策,否則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動態穩定」就無法達成。
台灣先生:台股不貴 資金派對尚未結束
「台灣先生」寬量國際(QIC)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喊買台股,理由是「台股不貴」,又有近4%的現金股利殖利率作下檔保護,有望受惠資金外溢效果。谷月涵2日在證交所與寬量舉行的第八屆Taiwan CEO Week “On Air”中,以後疫情下的台股投資策略“Post-Covid Taiwan Investment Strategy”為題,分享他的最新看法。谷月涵認為,在包括美國聯準會(Fed)等主要央行施行量化寬鬆(QE)政策,積極釋放流動性之下,美國經濟雖受到疫情影響而封鎖,但資金行情推升美股持續創新高,他預測,資金派對尚未結束,美股上漲空間尚有15%~30%。他也認為,不能把股市的表現,與經濟連結在一起,美國8月ISM製造業PMI 56.0,優於預期,且連月呈現擴張,美國經濟復甦狀況看似不錯,但當美國經濟數據好轉時,股市可能反而表現不好。谷月涵說,因為經濟一旦復甦,資金可能重新流向實體投資,或是隨著Fed不再釋放資金,甚至開始縮表,債市利率回升,資金由股轉債,美股也將漲多回檔。此外,他認為,從特斯拉宣布擬釋股50億美元可知,美國企業將趁此股市熱潮籌資改善財報結構,釋股動作也將對美股漲勢形成壓力。今年來,外資對台股買買賣賣,尚未大量回補,谷月涵分析,外資原以為台灣會是中美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疫情受害者,以致於並未特別青睞台股,且現階段市場資金主要集中在美股,尤其是科技股之上。近年來網路下單App興起,帶動年輕投資新世代加入股市,這群年輕人不只限於美國人,也有不少大陸、台灣的年輕人,皆投入投資美股行列,使美股水漲船高。不過,谷月涵說,就過往經驗,股市漲多遲早會回檔,美股在1929、1987、2008年10月皆曾出現大崩跌,此時要留意美股的大幅修正。而從股市流出的資金,將轉進債市、房地產,或是其他股市。谷月涵認為,台股雖漲了不少,加權指數已回到疫情前高點,但相對美股,評價並不算貴,且台灣企業負債比率相對低,因此,他預期,一旦資金由美股流出,台股企業財報體質佳,有近4%的現金殖利率作下檔保護,有望吸引外溢資金流入。
護國神山吸引外資 外滙存底8月挑戰5千億美元大關
中央銀行5日公布,7月外匯存底餘額月增74.8億美元至4,961.71億美元,連續14個月創新高,且月增金額創近十年單月最大,8月餘額將有機會挑戰5千億美元大關;7月外資持股及存款約當外匯存底的99.7%、更是歷來首見、創下新高水準,主要原因則是護國神山台積電7月飆漲35.94%,造成外資持股市值大增。央行外匯局局長顏輝煌表示,7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台幣存款餘額共折計4,949億美元、創史上最高紀錄,約當外匯存底的99.7%、也是史上最高占比,且較前一月增加12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台積電股價從6月底收盤313元,7月底大漲至425.5元,且外資在台積電的持股比率高達76.47%,使得約當外匯存底近100%。基本上外資持股受股市漲跌,直接影響其約當外匯存底的占比,畢竟外資在上市櫃持股達42%左右。顏輝煌強調,這個現象南韓比台灣更明顯,南韓僅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外資占比曾低於100%,之後多年來持續都超過100%,今年6月時為138%,過去最高還曾高達170%之譜,也就是說,外資占比絕非等同於一國的外匯存底。7月外匯存底增加,顏輝煌說明,主要是歐元等貨幣對美元大幅升值,以該等貨幣持有的外匯折計成美元後金額增加;另外則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的孳息收益,及資金大量匯入,導致外匯市場過度波動,央行進場調節(買匯)的結果。匯市大幅波動,央行去年以來已六度公布進場調節,7月外匯存底增加的74.8億美元中,央行買匯也占了不少。基本上因為美國大量印鈔的結果,資金外溢至其他市場,各國都在進場調節匯率(買匯阻升),反應在主要國家外匯存底增加金額都很明顯。統計目前外匯存底前三大分別是:大陸3兆1,123億美元,日本1兆3,059億美元,瑞士8,961億美元,台灣仍排名第四。
台股歷史高點12,682近在咫尺 16檔潛力股看這裡
台股指數站上12,300點關卡,距歷史高點12,682近在咫尺。法人認為,突破高點關鍵在大型權值股,尤其是具有「累積實力、掌握成長機會」的公司,將是攻高領頭羊。法人篩選產業實力、業績成長性兼具的「雙優股」,包括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日月光投控、聯電、國巨、南亞科、瑞昱、聯詠、矽力-KY、世界先進、穩懋、緯穎、祥碩、微星、欣興等16檔,有望帶領台股多頭部隊突破歷史天險。群益投顧副總裁曾炎裕指出,7月以來加權指數上漲5.88%,台積電上漲23.32%,台積電占指數權重達26.89%創新高,推升指數持續攻堅歷史高點。但指數挑戰歷史高點之前,多數投資人居高思危進行減碼,導致部分個股逆勢下跌。曾炎裕指出,台股加權指數飛躍12,682點的關鍵是大型權值股,台積電股價上漲1元拉高指數10點,但指數往上震盪空間會變大,只有持續累積實力並掌握成長機會的個股,才能擺脫指數創高的心理壓力。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指出,台股24日開高走低,行情2266(24日加權指數低點12,266.55點)主要是投資人漲多停利,加上中美關係緊張,雙方大打外交戰,關閉各自的駐外領事館,部分投資人選擇焦底抹油、避開風頭。雖個股表現強弱分明,投資人追價謹慎,但李秀利認為,個股及族群持續輪動,多頭格局並未改變,外資、投信籌碼鎖定的大型股,有表態的機會。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為,多頭行情多呈「大漲小回」走勢,本周摩台結算,有機會收高結算,指數下檔支撐12,100點。短線上,台股加權指數仍有望攻高,陳奕光認為有五項原因,一是美元及人民幣走弱,資金外溢到韓、日、歐元及台幣,熱錢可期。二是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跌破低點0.6%,債市泡沫化,加速資金債轉股。三是去美化、去中化拉扯,台灣供應鏈戰略地位提升。四是大陸科創板成立滿一年,掛牌133家,市值人民幣2.79兆元,寒武紀、中芯國際漲幅驚人,有望帶台股相關族群比價效應。五是中經院上修台灣GDP至1.77%,主計處估全年1.6%,台灣防疫有成,經濟抵抗力強,使經濟數據優於其他國家,也將帶動台股評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