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治療
」 癌症 肝癌 質子治療6歲男童高燒一週竟罹癌 醫:9大症狀要當心
6歲的小男孩阿晨(化名),原本和其他同齡小朋友一樣有活力,突然出現牙痛、腹痛和頭痛等不舒服的情形,晚上無法好好休息而睡眠不足。父母也發現阿晨臉色漸漸變得蒼白,高燒倦怠、虛弱到無法走路的狀況長達一週,輾轉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尋求協助。阿晨的骨髓檢查呈現芽細胞高達52% (正常<5%);白血球2800/uL(正常值:5000-14500)、血色素4.4g/dL(正常值:11.5-14.5)、血小板113000/uL(正常值:130000-400000)均遠低於正常值。經兒童血液腫瘤科張德高主任診斷為急性淋巴性血癌,立即安排台灣兒童癌症治療研究群的標準化療方案。在中醫大兒醫兒癌全人照護專業團隊的治療下,三年後癌細胞完全清除,後續由兒癌專家團隊持續追蹤,阿晨也恢復健康,順利回歸日常校園生活。張德高主任提醒,年幼的孩子因不擅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加上照顧者對兒癌不熟悉,易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提出,當發現孩子有下列兒癌9大警徵,包括不明原因發燒持續一週以上、不明原因的疼痛、不明原因的腫塊、淋巴結腫大、生長發育發生改變、臉色蒼白、紫斑或出血傾向、神經方面的症狀以及眼球異常反射光(白色瞳孔)等9大症狀,都應儘速至醫療院所的兒童血液腫瘤科就醫。兒童血腫科余登揚醫師指出,全國每年約有150-200位兒童罹患急性淋巴性血癌。雖然兒童癌症和成人癌症相比,整體存活率高出許多,但仍會遇到一些困難治療的狀況。兒童血腫科除了有傳統療法外,目前積極整合免疫治療、細胞治療、標靶治療和質子治療等四大新興療法,為兒癌病童打造個人化療程,帶來更加樂觀的治療前景。余登揚醫師補充,免疫治療及細胞治療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中醫大兒醫已有多位高危險型之B細胞急性淋巴性血癌病童接受雙特異抗體(BiTE, Bispecfic T-cell engager)之免疫療法,效果顯著;數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可治療黑色素瘤、腦瘤等困難個案。針對頑固及復發型CD19抗原陽性之兒童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可選擇CAR-T細胞治療(CAR-T cell therapies),中醫大兒醫為目前台灣少數可正式提供臨床使用CAR-T細胞治療的醫院。標靶治療則使用針對癌細胞特定分子的藥物,將治療精準定位在癌細胞上,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影響。中醫大兒醫精準醫學分子實驗室已可於腫瘤檢體中偵測到某些致癌基因,篩選出適合使用特定標靶藥物的兒童腦瘤及固態腫瘤個案,提供另一種有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質子治療能提供更精確的放射劑量,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及降低副作用。
台美醫療深化合作 北榮與梅約醫學中心展開重粒子研究
美國佛羅里達州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 Florida)放射腫瘤科醫學物理科主任Beltran, Chris J教授、重粒子治療科主任Sungjune Kim教授等一行,今(28日)至臺北榮總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就即將展開「多年期重粒子基礎生物研究計畫」進行討論,繼去年4月20日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後,臺美醫療合作再邁出關鍵的一大步。臺北榮總陳威明院長表示,臺北榮總重粒子中心於去(112)年5月15日啟用迄今有將近170位正在治療或已經完成重粒子治療。後續並與國內的馬偕醫院、三軍總醫院建立重粒子轉介合作、雙向綠色通道,而梅約醫學中心在癌症治療等各方面的經驗與成果是世界先驅,本次的合作研究,將進一步提升臺灣癌症治療的能量,創造雙贏。李偉強副院長指出,臺北榮總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是日本輸出海外第一部運轉中的重粒子設備,在世界粒子治療合作組織(PTCOG)網站上為全世界第14座運轉中重粒子中心。本次雙方就確認實驗設計與目標、所需人力、耗材及經費等資源、規劃雙方研究人員互相派駐,未來將合作申請台灣科技部及美國衛生研究院(NIH)重粒子醫療研究計畫,並共同發表研究報告,進行實質深化合作。梅約醫學中心為全美最佳醫院,世界頂尖醫學中心,該院位於明尼蘇達及亞利桑那院區質子治療中心分別於2015年及2016年啟用,佛羅里達院區亦將設置全美第一座重粒子中心。臺北榮總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於2009年開始規劃,斥資超過新台幣45億,包含民間捐款22.5億。其中潤泰集團協助興建主體建築及加速器基座,2019年1月14日動工2020年6月30日完工。2022年5月11日正式獲得原能會高強度輻射設施使用許可,2023年1月11日取得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證,已於去(112)年5月15日正式啟用治療病人。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開跑 AI精準醫療成最大亮點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今(30)日起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四天,榮獲美國Newsweek 2024世界最佳智慧醫療醫院、2023世界最佳醫院、美HIMSS 戴維斯卓越獎(智慧醫療頂級榮譽)等多項國際大獎的中醫大附醫展區備受關注。今年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以「創新醫療 邁向國際」為參展主軸:「AI智慧醫療」、「再生醫療」、「精準醫療」、「中醫大研究」以及「獲獎專區」等五大展區,其中領先全球的多項創新研發成果,技轉體系衍生企業成為生技新藥等市場產品,吸睛度最高。包括長聖生醫的異體免疫細胞CAR-T新藥,今年九月已獲美國FDA核准,針對全球盛行的肺癌、乳癌、大腸癌等,可望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翻轉難治癌症搶救生命;聖安生醫的廣效性治療癌症新藥-「奈米三特異性雙免疫檢查點T細胞銜接抗體」,技術來自中醫大附醫2022年國家新創獎成果,為亞洲領先的次世代抗癌奈米抗藥體藥物;技轉長佳智能的生成式AI-「智海系統gHi」,大幅減少醫護人員75%輸入資料的時間,讓醫護人員更專注於病人照護,此產品七月問世以來,獲得亞洲國家不少醫院頻頻詢問。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指出,中醫大附醫擁有龐大的醫療大數據,運用AI智慧醫療與科技新知,分析臨床數據在重症與難治癌症疾病上,為全球醫界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突破。中醫大展區還設置有民眾體驗互動區-肥胖基因檢測,利用Real-Time PCR(即時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的方式,只需刮取口腔黏膜細胞,約一週後掃QR code即知自己是否有肥胖基因,寓教於樂增進了解肥胖的可能成因。國內醫療體系規模最大的長庚紀念醫院,每年投入數十億元經費在醫療科技發展領,本次展出分為「特色醫療」、「創新研發」、「智慧醫院」及「公益長庚」四大專區。「特色醫療」專區主要介紹尖端醫療、微創手術和全人醫療。<尖端醫療>有2大主題,包括與國際同軌的質子治療和細胞治療。目前林口及高雄長庚的質子治療配備先進的筆尖掃描系統,已服務超過6,500名癌症病患,提供全方位癌症治療;全體系院區也提供全方位細胞治療服務,如:免疫自體、肝癌、退化性膝關節炎、惡性腦瘤等。<微創手術>有7大主題,包含達文西機械手臂、無痕消腫甲狀腺暨頭頸腫瘤消融、自然孔達文西甲狀腺手術、腰椎微創內視鏡融合手術、脊椎微創經皮隧道減壓手術、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移植手術及逆行性(內視鏡)腎臟內碎石手術。<全人醫療>有9大主題,包含淋巴水腫超顯微手術、精準麻醉、運動醫學整合照護、心律不整整合照護、數位牙科及all-on-4、成人腹股溝疝氣手術、中西醫診療服務與養身藥材包、醫師臨場健康服務及勞工健康巡檢。「創新研發」專區則展出最具代表性及創新性的專利主題,包含2項AI技術在臨床醫療的實際應用,和11項自行研發改良原有的醫材或診斷方法。前者可應用人工智慧協助醫師做出臨床精準診斷,後者則是提升臨床照護與病人預後的品質。例如:口服抗凝血劑的劑量太高,可能引發顱內出血或重大出血,劑量太低反而因藥效不足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住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運用大數據結合人工智慧機器輔助藥品治療決策系統,整合個人用藥行為與雲端個人健康存摺,不限距離、不限同專科、不限同醫院,可及時幫助病人在就醫時能完善評估用藥風險,進而達到精準用藥。鑑於台灣每年有超過3萬2千多人因心臟與腦血管疾病而死亡,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院長楊仁宗帶領腦中風團隊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及台大電機系共同開發「可攜式脫水檢測儀」,檢測時間僅需1分鐘,快速又簡易,醫護人員可即時得知病人生理狀況、即時介入評估並處遇,幫助病人掌握黃金治療契機。其他創新研發項目還包括:應用人工智慧輔助分辨視網膜病變及治療、利用基因與免疫檢測平台以預防磺胺類免疫調節藥物所引起的嚴重藥物過敏之發生、無導線心律調節裝置及系統、外科手術縫合輔助裝置及其製造方法、新型的非侵入性胃癌生物標記之應用、利用口咽罩來防止在口腔治療或清潔中意外吸入或吞入異物、乾癬性關節炎的診斷生物標記及潛在治療標的、全球獨創之內置式人工造口裝置、精準基因檢測、精準環境賀爾蒙檢測及腸造口居家護理行動應用程式等亮眼成果。
實支實付「放寬」理賠癌友門診治療? 壽險公會千言書憂:怕步入防疫險之亂
針對癌友期盼「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能夠以「批註條款」方式,放寬理賠到癌友未住院時所做的治療,健保署建議再修以「發揮補位健保機制」等各界聲音,壽險公會今天(26日)發出千言字三點原則新聞稿,擔憂一旦融通恐造成繼防疫保單之後的再一次亂象,甚有保險公司高層疾呼「不要讓我們這一代,掏空了下一代」。壽險公會表示,對於近來許多新聞有關現在商業保險實支實付保單要求須住院治療才能獲得給付之紛擾議題,暨日前癌症希望基金會等病友團體以及立委舉辦商業保險協同健保等議題之相關公聽會所提之建議,今天就此加以重點說明。首先對於健保署先前曾經建議商業保險可再修正以發揮補位健保機制,壽險公會及保險業者均表示肯定其立意良善。但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於本質上仍有差異,不僅涉及國際再保公司的賠付條件,更攸關其他廣大保戶群之利益。以下為壽險公會說明全文如下:一、健保與商業保險於本質上有差異商業保險係客戶依自身需求與預算考量選擇購買,由經營者自負盈虧,保戶之權益悉依契約條款所約定,與一般社會保險採強制納保、非以營利為目的,以提供人民基本保障並以國家財政支持為後盾之性質迥然不同。二、保險商品設計已有與時俱進保險商品提供保障功能依不同商品類型而有所差異,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係屬基礎型之醫療保險商品,主要提供住院期間醫療支出保障,而針對有癌症保障需求之客戶,則另提供癌症等商品供其選擇。近年因應醫療科技進步,業者設計癌症商品亦與時俱進,除早期提供住院醫療類型外,近期亦以提供一次或分期給付型並結合新型療法(如標靶藥物治療、基因檢測、質子治療、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等)之癌症保險商品為主,另癌症商品亦設計包含門診手術,甚至達文西手術等給付項目,來滿足客戶需求。三、採融通理賠將違反契約精神並影響多數既有保戶權益一旦放寬癌友門診治療可比照「住院」醫療理賠,將擴及全體醫療險保戶亦主張比照,恐造成繼防疫保單之後的再一次亂象,影響保險公司之財務能力,危及其經營之穩健性。更甚者,後續醫療險費率將上調,此果將轉嫁由多數未罹病的保戶承擔,實有違公平待客之合理性。另外,報導指出以批註條款方式來開放對未住院癌友的實支實付理賠,其本質就如同開發新商品一樣,需考量核保議題、是否有可靠發生率支持商品定價,及是否有合適的風險控管措施(如:再保可行性)等多方面向,業者需較多的時間審慎評估後方能有結論。至於健保署提出,希望保險公司設計病弱體(即已罹癌者)保單、自費治療項目保險,除保險局與健保署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多年,在發生率研究方面,已完成多項經驗統計資料外,壽險公會針對相關發生率、損失評估所需健保署提供及健保署協助媒介提供之統計資料,刻正彙整業者之需求。在此,也很感謝主管機關及健保署的協助,透過健保資料庫開放,將助於業者研發設計更多創新類型的商品,來滿足民眾更多元化之需求。最後,仍提醒民眾應依人生各階段需求,定期檢視自身保單,並評估是否需要強化保障,以適時補足保障缺口。
這癌奪十大癌症死因第2位 醫籲:高危族群定期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109年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約為1.1萬人,為國內十大癌症第5位,但卻位居10大癌症死因第2位,由此可見,肝癌相對其他癌症預後差。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種類包含肝細胞癌、膽管癌等,其中肝細胞癌(以下簡稱肝癌)約佔成人肝臟惡性腫瘤的85%,為最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類型。B、C肝炎患者占肝癌總人口逾5成肝癌是肝臟腫瘤的其中一種,有肝腫瘤並不一定代表是肝癌,台大癌醫中心吳耀銘副院長說明,肝腫瘤可分為「良性」與「惡性」,良性腫瘤包含血管瘤、局部增生性結節、腺瘤等;而惡性腫瘤包含原發性肝癌、膽管癌、轉移性肝癌。吳耀銘副院長指出,肝癌是由肝炎到肝硬化演變而來,並非單一因素造成,B、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者、肝硬化、或是有長期酗酒習慣者皆為肝癌的高風險族群,其中,B、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為高度危險群,約占肝癌總人口50-60%。三項診斷工具 幫助確診肝癌肝癌的診斷方式包含抽血、影像學檢查與組織病理學檢查。抽血與超音波檢查是初步篩檢肝癌的工具之一,透過抽血檢驗血清中的「胎兒蛋白」(AFP)是否超標來初步懷疑是否有肝癌,但並非每位肝癌患者的AFP都會升高,因此即便數值正常也不能斷定沒有肝癌,而肝癌的另一個腫瘤指標-異常凝血酶原 (PIVKA-II),敏感性較AFP高,也被應用於臨床檢測,政府有對符合條件的民眾提供健保給付。影像學檢查則包括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當超音波掃描發現疑似肝腫瘤,則須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來確認。若檢查出腫瘤是否需切片?吳耀銘副院長指出,因肝腫瘤穿刺切片過程多少會出血,也有機率增加癌細胞擴散風險,因此若評估後高度懷疑為肝癌,就建議直接治療。術前評估很重要 這群肝癌患者可手術吳耀銘副院長表示,目前肝癌的完全性治療包括手術切除、電燒與肝臟移植。根據經驗,僅有約20%的肝癌患者適合手術切除,而除了腫瘤數量、大小之外,醫師還會根據腫瘤位置、肝臟殘餘功能評估患者是否適合手術治療。肝臟殘餘功能被視為重要的評估條件,手術前可以透過綠靛基質氯化物(ICG)檢查,透過藥物注射後抽血檢驗藥物在肝臟代謝後於血中殘留的濃度,了解肝臟代謝功能是否適合手術切除治療。肝癌手術難度高 新式器械助操作更順利吳耀銘副院長指出,肝臟內部的血液循環相當豐富,因此手術困難度高,如何在精準切除的同時也要妥善控制出血,就是一大挑戰。近年來,隨著手術器械的大幅改良,有效降低了手術的意外狀況和出血量,同時也縮短了手術時間,現在約95%的肝癌手術個案已不須輸血。吳耀銘副院長舉例,像是腹腔鏡手術搭配超音波刀可以有效震碎肝細胞並清楚看到血管、膽管的管狀結構,若管狀結構直徑小於0.5公分,還可以在完成切割的同時一併止血,但過往超音波刀都有連接線材,需要在手術中邊操作邊整理,影響醫師視線與操作靈活度,所幸目前已有無線超音波刀,幫助手術過程更加順利。若屬於肝功能不好、有肝硬化、反覆性癌症復發者,根據「美國舊金山大學準則」,沒有轉移或血管侵犯、單一腫瘤6.5公分以下、腫瘤顆數小於等於3顆,加起來直徑小於8公分,則可以考慮肝臟移植。若被評估手術、電燒都不適合,則可考慮肝動脈栓塞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質子治療等;若癌細胞已經轉移,則考慮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全身性治療。高危險群須定期追蹤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就醫時往往已是末期,吳耀銘副院長呼籲,目前並沒有完全避免癌症發生與復發的方法,高危險族群,特別是B、C型肝炎患者,須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賴基銘教授投入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 癌症治療的新選擇!
在癌症的醫療旅程中,治療方法的選擇對於存活率與生活品質至關重要。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位於臺北中山醫院並與天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6659,下稱:天明製藥)共同成立,由賴基銘教授擔任主治醫師與中心院長,將傳統醫學與最新的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結合,成為患者在抗癌之路上的新希望。免疫細胞治療是癌症治療的新趨勢,這種療法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經過合規製備場所的大量擴增後,已具有偵查與毒殺癌細胞的功能,進而回輸到體內來對抗癌症。賴教授介紹道:「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引進免疫細胞技術,就像訓練新兵一樣,這些活化後的免疫細胞擁有特定功能,與現行的常規治療及標靶治療結合,形成整合治療的新選擇。」天明製藥的NK自然殺手細胞與毒殺型T細胞,最大的差異在T細胞需要透過「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第一型」(MHC Class I)的辨認才會啟動專一性毒殺能力;但詭譎的癌細胞往往會戴上各種抑制面具,使得T細胞無法正常發揮。NK自然殺手細胞一旦被活化,就會開始毒殺癌細胞。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負責人賴教授,不僅是免疫學和腫瘤學的專家,更積極參與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的研究工作。(圖片提供/CTWANT拍攝)相較於傳統局部性治療,免疫細胞治療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透過靜脈輸注擴增的免疫活細胞,強化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賴教授強調:「免疫細胞治療是未來的希望,因為在確診時,腫瘤往往已經發生遠處轉移,單一的局部治療,及隨後的全身性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可能無法徹底消滅癌細胞。免疫細胞治療的優勢在於能夠精準針對全身性的癌細胞進行攻擊,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然而,免疫細胞治療並非適用於所有癌症患者,因為這種治療方式需要根據患者的癌細胞特徵進行訂製。賴教授指出,患者的醫療團隊需要仔細評估每位患者的病情、免疫狀態以及相關的檢測結果,才能確定是否適合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為了確保免疫細胞治療的成功,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的醫師團隊具備相應的專業背景和經驗。賴教授自己就是免疫學和腫瘤學的專家,並且積極參與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的研究工作。此外,團隊中還包括腫瘤科醫師、臨床試驗專家、實驗室技術人員等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員,以確保免疫細胞治療在臨床應用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賴基銘教授說明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最先進的治療技術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目標為患者安排更優良、更有效的治療計畫。(圖片提供/CTWANT拍攝)目前臺灣醫療選擇多元,北醫有質子治療、萬芳有熱治療、北榮有重粒子治療,中山醫院為地區醫院,相對來說有更多的選擇性與醫學中心合作,讓患者在需要接受免疫細胞治療時,可安排更優良、更有效的治療計畫。賴教授表示,作為一名臨床醫師和研究人員,他致力於將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其過去針對中草藥的研究基礎,已發表近20篇論文,研究發現,要清除癌幹細胞,中西醫整合是有加乘互補作用,提供「癌症整合輔助醫學」Cancer Complementary & Integrative Medicine(CIM),通過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相互促進,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 賴基銘教授指出,過去父母在日治時代都曾接受過簡單的醫藥訓練,父親開藥房、母親自行研讀日文書研發感冒藥;但因雙親都不是醫師背景,便期待家中的三個兒子都能從醫。大哥賴東淵是中醫博士、弟弟賴易成後來走放射腫瘤科,自己則走西醫腫瘤科,女兒跟女婿都走放射腫瘤科,三兄弟跟下一代都在臨床研究範疇與癌症治療相關。賴基銘教授指導就臨床醫師背景與天明製藥成立生醫部團隊,針對臨床與製程整合提供國人更理想的方案。(圖片提供/CTWANT拍攝)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最先進的治療技術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免疫細胞治療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選擇,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透過賴基銘教授和他的團隊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以及中山醫院與其他醫學中心的合作,讓國內外的患者可以獲得高效且安全的免疫細胞治療,提高生存率和生活品質。
肺癌轉移腦部別氣餒! 新一代標靶藥物可降低腦轉移風險
肺癌高居癌症死亡率之冠,當腫瘤轉移至腦部時,活存期僅剩數月,晚期肺癌治療一直都是臨床上一大挑戰。患者應如何治療才能降低腦轉移風險並延長存活期?屏東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洪緯欣醫師表示,這十年來肺癌治療技術突飛猛進,患者除了手術還有新一代標靶藥物可使用,加上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可用的武器越來越多,不僅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還能降低轉移風險。肺癌惡化轉移至腦 恐有中風或失禁症狀肺癌有惡化快、易轉移、易復發、預後差等特點。若出現頭痛、頭暈、半邊不能動等類似中風的症狀,代表可能已有腦轉移,甚至侵犯到腦膜會出現健忘、失智、下肢無力走路黏在地上、大小便失禁等狀況。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有EGFR基因突變時,轉移至腦部的發生率高達30-40%。根據台灣癌症資料庫2010-2016年資料顯示,第四期肺癌患者佔了58%,存活率最久僅約二年,若有EGFR基因突變合併腦轉移,存活期恐僅剩6-12個月。肺癌治療方式多元,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療、標靶藥物等。洪緯欣醫師說明,若腫瘤大顆但患者年紀尚輕的話,可優先動手術切除腫瘤;傳統全腦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可照射多顆腫瘤,但一年後容易出現健忘等腦部損傷與後遺症;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加馬刀)可精準照射於腫瘤上,健保有給付腫瘤小於3.5公分且3顆以下之患者使用;近年新興的質子治療更可精準放射治癌,雖然費用昂貴,但長期副作用少。新一代標靶穿透力強 可降低腦轉移風險以藥物治療EGFR基因突變腦轉移患者時,化療受限血腦屏障而療效不佳,因此標靶藥物成為腦轉移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洪緯欣醫師表示,新舊標靶藥物有和化療不同的治療機轉,有EGFR基因突變患者,第一線就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效果最佳,腦部無惡化存活期與整體存活率都有明顯改善。使用傳統標靶藥物的無病存活期約為一年,接著會產生抗藥性,副作用如長痘化膿、腹瀉、甲溝炎等;新一代標靶藥物可延長腦部無惡化存活期,並降低腦轉移風險,須注意皮膚、腸胃等副作用。臨床上,醫師會根據專業判斷,考量藥物的療效、副作用、腦部穿透性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況,決定合適的用藥選擇。雖然目前健保給付第三代標靶藥物有限制,不過醫師鼓勵病友不要灰心,這十年來肺癌治療技術突飛猛進,EGFR基因突變肺癌患者存活期從不到一年增加至三年多,甚至有病友可長達十年,相信無論標靶或免疫治療等藥物,健保會逐漸擴大給付,加上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突變基因,可用的武器也會越來越多。
力抗健康殺手!5癌篩檢若陽性就安排就醫 6月起正式上路
癌症是國人的健康殺手,2020年共12萬1979人確診癌症,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為助民眾及早治療,衛福部今年投入5億預算,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主動安排癌症篩檢陽性者就醫,針對篩檢、衛教的醫療院所補助400~800點,而負責診斷、治療的醫療院所則補助1200~1700點,盼將追陽率提高到9成以上。國健署統計,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肺癌第0~1期的5年存活率皆超過9成,口腔癌則有7至8成以上。其中,乳癌第0~1期、肺癌第0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100%,這顯示了及早確診、治療的重要性。健保署、國健署攜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6月1日正式上路,建立從篩檢、追蹤到確診的完整機制。針對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及肺癌5種癌症篩檢結果異常的個案,開啟「主動追陽」模式,進行健康指導,並依個案意願安排就醫,完成診斷和治療。衛福部長薛瑞元說,過去癌症篩檢的追陽率僅8成,若陽性個案跑掉,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變成晚期的癌症。及早治療者,手術就能處理,成本與晚期的標靶、重粒子、質子治療差很多。此次衛福部投入5億預算,盼將追陽率提升至9成以上,病人便不至於喪失性命,同時也能節省健保資源。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黃兆杰說,6月起,健保補助進行癌症篩檢的醫療院所每案400~800點,負責衛教、轉診等工作。至於負責診斷的醫療院所,補助金額則介於1200~1700點間。薛瑞元呼籲全民,為了自己和家人,請符合資格者定期接受篩檢,配合後續追蹤、治療,降低癌症所帶來的威脅。
斷罹患罕病庫賈氏症 質子治療之父洪志宏病逝…享壽63歲
推動台灣首座質子治療中心、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洪志宏,8日在家中逝世,享壽63歲。根據長庚醫院醫師簡介,洪志宏於1984年從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之後在林口長庚醫院接受放射治療住院醫師4年,後來轉任主治醫師2年。於1990年至1995年這段時間,又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生醫物理學博士,主修輻射生物。之後又回到林口長庚醫院接任放射腫瘤科主任。自1997年接任放射腫瘤科主任後,洪志宏便投身至籌設林口長庚質子中心的任務中。歷經了10年的辛勞,於2015年完成全台首座質子中心,他也因為這段經驗,成為質子治療方面的專家權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在當時,台灣是繼日本、韓國、中國後,第四個亞洲質子治療國家。根據《人間福報》報導指出,在2020年,洪志宏被診斷罹患罕病庫賈氏症,遺孀李心馨就曾表示,洪志宏病情惡化迅速,兩周內就無法記憶女兒的名字。而其最終於8日在自家中離世,享年63歲。21日舉辦告別式,讓醫界同仁相當不捨。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表示,洪志宏對於長庚醫院質子中心成立的貢獻不可磨滅,是質子治療的先行者,「我們永遠懷念、感謝他的貢獻。」;也因為長庚質子中心推動得早,許多臨床案例對世界的醫療都有所貢獻。長庚決策委員會名譽主委陳昱瑞表示,洪志宏領導的放射腫瘤科,不僅提升癌症治療的研究及服務,也能夠支援鄰近醫院,率團至美國、日本的質子中心參訪,進而促成台灣首座的質子中心;創辦人王永慶也時常讚賞洪志宏的報告。
媽作息規律不喝酒罹肝癌…星光女星曝「腫瘤15公分大」 生日心疼求集氣
女歌手梁一貞自2001年起開始參加歌唱比賽,屢獲佳績,2003年因榮獲《窗外卡拉OK比賽》冠軍,得到主持人吳宗憲的青睞,簽入旗下「憲憲家族」培訓,期間曾演唱華視電視劇《戰神》插曲《說愛我》、中視電視劇《深情密碼》插曲《微笑眼淚》。梁一貞昨(17日)過42歲生日,透露媽媽罹患肝癌,腫瘤有15公分大,讓網友心疼不已。梁一貞也曾經擔任莫文蔚歌曲合音,以及李玟、楊丞琳、劉亦菲等歌手的Demo配唱。豐富的演唱經歷,讓梁一貞在2006年有了發片的機會,卻因突如其來一場嚴重的車禍意外,導致顴骨斷裂差點毀容,也打碎了她的歌手夢,所幸幾乎要放棄歌唱夢想的她,在母親的支持與信仰的力量下,才重新找回自信。梁一貞17日慶祝42歲生日,並在臉書提到「在今年過年的時候,媽媽因為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檢查,被發現為肝細胞癌,腫瘤有15公分這麼大,可想而知他的嚴重,我實在很難接受這個事實,媽媽基本上早睡早起也不喝酒,但遇到了也只能接受並且積極接受治療!」梁一貞強調,「目前除了標靶藥物也接受長庚的質子治療。即使很不舒服,媽媽還是表現得很樂觀,但我們都知道其實只是不想讓我們擔心,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大家為我的媽媽加油打氣,我以後所有的生日願望都要給我媽媽的健康,希望治療一切順利」。(圖/翻攝自梁一貞 Jenny Liang臉書)
台大癌醫質子治療設備今吊裝 明年上線營運服務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輻質中心)今(20)日舉辦系統吊裝典禮,引進全球僅20國擁有的質子治療設備,永齡基金會創辦人也是台大癌醫主要贊助人郭台銘與台大癌醫中心醫院院長楊志新、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衛福部次長石崇良等出席參加。郭台銘致辭時表示,質子治療中心設備吊裝是永齡和台大的合作成果新里程,從 2014 年第1棟大樓「永齡生醫工程館」落成、2018 年「台大癌醫中心醫院」開幕、到今天「質子治療中心」設備吊裝,並預計在明年「輻質大樓」可以正式對外營運;每隔4年完成一項新的任務,一次也比一次挑戰更大。郭台銘也向這十多年來,經歷4任校長與各界的支持表示感謝,從與李嗣涔校長簽約,接下來的楊校長、郭代校長,到今天的管校長,過程非常的辛苦。經歷十年,癌醫終於落成,有朋友都問為什麼「輻質大樓」早就規劃好,但又需要比「癌醫中心醫院」再晚4年,郭台銘說明,在這些延宕的時間中,日日都在解決困難,包括土地的變更、經歷環評和一連串的審查,為了原有土地上樹木的遷移也大費周章,加上去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又拖 延了進度。台大癌醫質子治療中心設備吊裝典禮祭祀儀式。楊志新表示,癌症高居國人死亡主因已長達數十年,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引進與歐美日等23家醫學中心同步的質子治療設備,在對患者的治療上有相當大的幫助,預計明年就可以開始治療癌症患者。石崇良則表示,質子治療是國際上對癌症治療的新趨勢,早年一套設備要30億元至50億元,目前則要2億元至5億元,是癌症治療的利器。全球共有20個國家具備質子治療能力,台灣目前已核准10台質子治療設備,林口長庚及高雄長庚2家正在運轉中,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台大醫院預計於1至2年內開始提供治療服務。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王明鉅解釋,質子治療能精準地破壞癌細胞,降低正常組織不必要的傷害,達到提高腫瘤控制並減少副作用,對於兒癌、攝護腺癌、肺癌、肝膽癌、胰臟癌、腦瘤等都有相當好的療效。
張允曦 腿開開呷冰
以模仿闖出知名度的張允曦(小8),這幾年專心當演員,她首部主演的電影《喜從天降》,今年春節上檔,卻因肺炎疫情影響,票房僅300萬元。不屈不撓的她沒因此被擊潰,馬上又在電視劇《姊妹們追吧》中飾演單親媽媽,還周旋在坤達和周詠軒2位男人之間。(圖/本刊攝影組)但小8的桃花似乎只出現在戲裡,單身4年多的她,連曖昧對象也沒有。日前本刊記者在冰店巧遇小8,身邊依然不見異性相陪,雖然已晉升到女主角,卻完全不在意形象,不但在大庭廣眾下,拿出牙線掏渣渣,穿著裙子的她還雙腳開開,不愧是諧星出身。(圖/本刊攝影組)日前小8透露爸爸肝癌復發,接受無副作用的質子治療,目前正在追蹤評估治療後的效果。孝順的她有意捐肝救父,預計近期將與姊姊們進行比對,希望換回爸爸的健康。張允曦父母(圖/翻攝自臉書)
「換肝之父」陳肇隆手術順利 顏清標父子均安...兒子捐出2/3肝臟
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因肝腫瘤,13日在高雄長庚醫院換肝,歷經11個多小時手術,主刀醫師、高雄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出面說明,宣布手術非常順利,包括顏清標及捐肝的二兒子出血量均不到100毫升,完全不需要輸血,但畢竟是大手術,接下來顏清標還得在加護病房觀察1、2周。「這是一台完美的手術!」陳肇隆晚間7點半左右主動接受媒體訪問,表示他代表顏清標家屬,感謝各界的關心;他強調,在他完成將近2000例換肝手術中,今天是最困難的手術之一,早上9點17分下刀,整個手術過程超過11個小時。陳肇隆解釋,活體肝臟移植首重捐肝者安全,由於今天的捐肝者血管、膽管變異較多,因此需要更精細的手術技巧,所幸在團隊合作之下,已順利完成,因顏清標體型較大,需要的肝較多,因此兒子捐出2/3、超過60%肝臟,但出血量不到100毫升,捐肝、受肝者都不需要輸血。他說,肝臟移植是大手術,顏清標還得在加護病房觀察1、2周,捐肝的兒子則等1、2天後就能轉至一般病房。陳肇隆表示,顏清標2012年因肝硬化、肝腫瘤接受手術,前年再接受射頻燒灼手術,今年初進行質子治療後,評估認為此時適合接受活體肝臟移植,今日完成手術,而顏家感情和樂,手術前一晚幾乎全家到齊為顏清標加油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