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旺季
」 房市製造業回神看好逐季成長 台經院:估2024年經濟成長率3.15%
迎接新的一年,台灣經濟研究院26日公布最新景氣動向調查報告,認為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主要仰賴消費與投資支撐,景氣已觸底反彈,外銷出口將轉好,從去年12月開始逐季上揚,廠商們預期今年第2季比較樂觀,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3.15%,消費者物價指數預測則上調至1.95%;要留意地緣政治風險與全球超級大選年帶來的變數。台經院公布2023年12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6.78點,月增3.54點,結束先前連續兩個月下滑態勢轉為上揚;服務業為93.60點,月增1.78點、營建業為105.91點,月增3.78點,都是連續兩個月上揚。台經院表示,近期國際經濟情勢來說,儘管美歐製造業景氣續呈萎縮,但已有小幅改善,日本製造業因全球需求減少而下滑,服務業則因新業務擴展稍微成長,中國仍受房地產低迷拖累,但工商業活動復甦。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台灣製造業受惠於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活絡,以及供應鏈庫存逐步去化帶動拉貨需求,且比較基期偏低,推升12月出口年增率續揚,加上部分傳產的外銷訂單與生產表現也較上月為佳,製造業對當月與未來半年景氣看法都明顯轉好。儘管中國及美國兩大市場經濟情勢不確定性仍高,但國內製造業受庫存調整逐漸完成及建設需求增溫影響,需求回穩,加上中國鋼鐵調控政策和國際煉鋼原料報價維持高檔,有利國內鋼材報價走勢,故有近三成的鋼鐵基本工業廠商看好未來半年景氣表現,亦有五成左右的鋼鐵基本工業廠商持平看待未來半年景氣;半導體供應鏈去化告一段落,加上國際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業者投入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晶片研發,帶動高階晶片代工與先進封裝測試需求增加,且DRAM市場供過於求改善,DRAM價格上揚,有助於相關業者稼動率回升,故有三成以上的電子機械業者看好未來半年景氣表現。服務業方面,受惠於聖誕節、跨年節慶商機、企業尾牙活動舉辦,年末假期航班載運量提升,帶動餐飲住宿需求,零售業與餐旅業看好當月景氣表現。營建業則因年底趕工與購屋旺季,加上政府推動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2.0政策的挹注,使得剛性需求持續浮現,再加上考量2024年政府公共建設預算續升,且未來半年房市景氣展望將朝向正向發展,營建業者也看好當月與未來半年景氣表現。
新青安政策、交屋潮助攻!房市年底又升溫 專家:看準明年會降息
由於美國鷹式升息,各國建商紛紛傳出倒閉和房市泡沫化,但台灣房市卻穩如泰山,原因就是台灣央行利率政策長年死守,沒有快速升息,但央行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銀行土建融佔比過高,與其說是怕建商倒,不如說是怕建商倒閉後的呆帳,會影響到銀行。專家也認為短時間來說,因為市場資金太多,想要期待房價大幅下跌,恐怕短期內並不樂觀。在新青安政策、交屋潮助攻下,房市近期的買氣有逐漸增溫,尤其第4季購屋旺季效應明顯,6都11月買賣移轉棟數也攻上2萬3413棟、創近20月來最佳紀錄,更寫下年增率連5紅,全年買賣交易量將站穩30萬棟大關。據悉,新青安貸款為1.775%,低於目前房貸利率地板價2.06%,再加上申辦條件不會太嚴苛,專家估計可帶動房市,也有更多父母親希望孩子能早點買房,因為新青安貸款政策出現,也觸及到許多準購屋族,進而帶動房市升溫。住商房仲經理林郁霖證實,最近帶看量確實是有往上提生,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遇到要成家,或者是要自住,有需求,那自住其實是剛性需求,所以大家其實還是會持續出來看房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孫振義則認為,主要原因是有一些房屋持續在交屋,再加上新青安的政策,有一些年輕人,開始買人生的第一棟房子,所以讓買賣移轉棟數有稍微的往上填補。他也建議,到明年1月13日選舉這段時間,能賣還是盡量賣,但是數量不會太多,主要還是既有的成交交屋,所以會反應在買賣移轉棟數上,再者就是新青安的這個數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住商企研室總監徐佳馨也指出,有很多購屋人,雖然現在收入不是很好,但是他會善用5年左右的寬限期等條件,去做一個資金上面的調度,先完成成家的夢想,另外一種層面,也是因為現階段的租金不斷的往上飆漲,會讓很多的購屋人覺得,我乾脆就不要再租房子了,並做出買屋的規劃。德明財經科大財稅系主任、副教授倪仁禧則分析,一般民眾本來在年底就比較會有購屋潮,再加上最近這幾年,臺灣的經濟狀況,也沒有像全球經濟衰退得很明顯,特別是大家都預期,聯準會準備在明年降息,利率可能會下降,那現在的利率,就可能是在一個高點,「所以我覺得民眾會有購屋的預期。」住商企研室總監徐佳馨觀察今年整體市況,認為上半年比較慘澹,但是下半年的交易狀況其實十分的熱絡,特別是一些低總價以及低價的區域,在這段時間其實跑得非常的快,「那我們可以觀察到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的首購客戶,他利用這一次的一些優惠貸款,跟種種政策上面的利多,去做完成他購屋的這樣的規劃,所以在整體的交易的狀況,就是相對比較好一些。」
房市買氣低迷!10月房貸餘額年增率連7跌 創26個月新低
房市買氣愈來愈冷,根據中央銀行公布10月全體銀行購置住宅貸款(房貸)及建築貸款(土建融)餘額統計,雖然房貸餘額來到9.269兆元,土建融餘額為3.058兆元,續雙創歷史新高,但房貸餘額年增率連七個月下降至7.6%、創26個月新低。購屋熱持續降溫,根據央行統計,今年以來房貸餘額年增率除3月之外,呈現一路下滑走勢,6月直接跌破9%,10月再跌破8%來到7.6%,第四季的年終房市旺季不旺,年增率不排除進一步跌破7%。統計指出,10月房貸餘額月增267.06億元,遠低於9月的351.34億元,僅略高於8月農曆民俗月的250.51億元,下半年房市明顯比上半年更冷。10月房貸餘額仍連續67個月創歷史新高,但年增率維持下降走勢,觀察去年5月雖然疫情升三級,但6月餘額年增率一舉衝破二位數至10.42%、創近15年新高,主要因房貸作業費時約一個月的遞延效應,進入7月後開始反應,年增率也反轉回落,且就算7月底疫情降至二級,但直到第四季的年終購屋旺季,年增率均低於二位數。供給側的土建融餘額,10月累計連續44個月創歷史新高,年增率微揚至12.18%,較9月的12.04%微幅增加0.14個百分點。銀行授信主管認為,主要是因應年終房市銷售旺季資金需求備足銀彈,但其實建商對房市的敏感度較購屋人更高,態度也趨於保守,土建融年增率從去年18%之上,已大減至12%邊緣。
房市多頭提早結束?專家推估「這時間點」房價恐出現鬆動
根據全台最新房屋買賣移轉棟數統計,2022年9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2.38萬棟,創下2月後新低紀錄,且連續6個月跌破3萬棟,市場氣氛悲觀,紛紛臆測房價是否面臨反轉?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指出,第三季交易量雖然急縮,但目前暫時無房價反轉下跌的危機,推測明年房價才可能開始鬆動。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今年移轉棟數將比去年34.8萬棟衰退,雖然幅度不大,但實際上的市況比數據反應更嚴峻,主要因第一季房市交易相當暢旺,不過下半年房市交易清淡,兩者平均下來衰退幅度不大,但若以最近房市的體感溫度來看,交易量量縮已經是相當明顯,尤其近月預售案實價揭露件數已較去年旺季腰斬,投資退場市場剩剛性需求撐盤,去年以來的賣方市場,已經轉向買賣雙方較為平衡的市場。李同榮認為,第三季在股市重挫、兩岸軍演對峙、疫情擴散等三大利空重擊,交易量急縮達15%,將是今年季交易量的最低點,房市會在第四季交屋潮及選後不確定因素消除等有利狀況下稍作回溫,全年交易量預測不會低於32萬棟,最有可能是在32萬-32.5萬棟之間,甚至更高。李同榮進一步指出,判斷此波房市多頭會不會提早結束,今年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應該是重要的觀察點,而第四季交易量是否延續傳統旺季效應,或是繼續走弱,端看三大關鍵因素:1.股市表現是否持續探底:今年股市在全球升息效應與對經濟前景預期悲觀的影響下,連續重挫達3成之多,對房市連動性就會越來越緊密,若第四季股市回穩上升,有助剛性需求房市的資金活水。2.兩岸關係是否持續惡化:第三季兩岸軍演心理威脅下,嚴重影響房市信心,尤其是高總價產品,交易明顯減少很多。二十大之後預期在習近平領導班底的權力更加鞏固後才會有所動作,但應該不會在第四季就出手,大陸以戰逼和時間點應該落在2024年總統大選前後,那就是此波多頭房市是否反轉關鍵點。3.疫情是否持續蔓延:疫情總數持續延燒未退,尤其第三季更是疫情擴散的高原,雖然不致影響房價,但因影響房市交易活動的效率,以致成交期平均延長10天以上,笫四季疫情若能趨緩,有助交易速度,就有助交易量回溫。李同榮認為,股市表現再低應該有限,兩岸衝突短期應不致增高,疫情應該會慢慢趨緩,加上第四季交屋潮、法人做帳與傳統購屋旺季,綜合判斷第四季房市會回溫,暫時房價沒有反轉向下的危機;至於明年房價開始會有些鬆動,部分區域與產品漲跌互見,上半年會比下半年表現較好,2023下半年會是此波多頭是否結束的關鍵,惟這波房價因有投資客剎車表現,縱使房價反轉,跌幅不會太深。曾敬德也指出,目前已經有科技業鼓勵員工多休假,市場也預期明年企業會面臨更多的挑戰,而當前房價處於歷史高檔,在市場出現利率升升不息、股市跌跌不休的狀況下,房市也熄火進入盤整修正,所幸企業回流的趨勢並未改變,即使房市修正,還是會有一定的基本面支撐。
永慶交易量統計12月年增30% 全台房市紅盤封關
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內部交易統計,七大都會區12月房市交易量,與11月相比,北市成長4%,新北量增1%,桃園減少1%,新竹縣市持平,台中增加2%,台南量增7%,高雄量縮3%。通膨增溫及適逢年底購屋旺季,讓12月全台房市交易量較11月微增1%。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台交易量增加30%。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今年以來,民眾購屋信心回穩,購屋態度轉趨積極,雖然5月後短暫受到本土疫情升溫衝擊,不過疫情逐步受控,8至10月全台交易量月增率也連續3個月呈正值,交易熱度延續,加上年底房市交易旺季,民眾購屋需求湧現,讓11月交易量維持高檔,而12月也延續交易熱度,12月交易量較11月微增1%。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台交易量增加30%,七大都會區較去年12月均量增,其中北市交易量增加6%,新北增加18%,桃園成長41%,新竹縣市增加44%,台中成長31%,台南與高雄則分別增加24%與39%,顯示今年房市表現優於去年,房市交易增溫。陳金萍表示,近期民眾看屋仍積極,購屋需求不減,在政府一連串「打炒房」措施實施後,預期未來房價飆漲狀況將獲得抑制,改變市場對房價上漲的預期,房價漲幅趨緩,有利於自住、長期置產民眾進場,只要價格合理,買賣雙方價格產生共識,成交機會就大增,房市買氣續旺空間仍大。今年房市持續復甦,全年房市交易量預估將超過34萬棟,創8年來新高,房市交易熱絡,不過,陳金萍指出,雖然國內經濟穩定復甦,加上資金潮,台商回流、民間投資等利多加持,房市基本面看好,但明年仍有貨幣緊縮、房市政策以及市場超額供給等變數須留意,加上疫情後續發展仍將影響全球經濟表現。因此,建議有意購屋的民眾,可趁目前政經情勢穩定、利率維持相對低檔的狀況下,考量自身需求,多看屋、詢價,但必須審慎評估購屋負擔能力,留意未來升息風險,量力而為。
疫情走緩全台房市交易量月增率連3升 年底購屋潮接棒起跑
我國隨著疫苗覆蓋率提升、疫情有趨緩趨勢、出口連15紅、景氣燈號也呈現連8紅,不少機構紛紛上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隨著時序進入年底購屋旺季,已經可以看到逐漸增溫的數據,8至10月全台交易量月增率連續三個月呈正值,交易熱度延續,10月房市交易量較9月成長9%,其中台北與新北是六都中排名第一與第二的區域。根據內部交易統計10月全台房屋交易量,與9月相比,台北成長22%、新北量增17%,桃園增加10%,新竹成長11%,台中因已經連絡好幾個月維持高檔,相較之下僅有3%成長,台南與高雄也各有6%及2%成長。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分析,自8月國內疫情逐漸獲得控制後,市場氛圍轉趨正面,房市交易量幾乎已回到疫情前水準,8至10月全台交易量月增率也連續三個月呈正值,不僅自住需求買盤出籠,置產、長期投資需求近期也有活躍跡象。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0月全台交易量年增29%,不僅優於去年同期,更看到7大都會區至少有1成以上增幅,台北成長15%、新北成長18%、桃園大幅增加41%、新竹增加24%、台中成長35%,台南成長10%、高雄則是全台之冠,成長47%。陳金萍觀察民眾看屋意願高,出價意願也有增加的趨勢,10月看屋量與9月相比約增加二成左右,顯示只要價格合理,買賣雙方價格認知能拉近,成交機會就大增加,加上適逢年底購屋旺季,房市交易還有機會擴量成長。不過,陳金萍也提醒,9月CPI年增率2.63%,創八年半來新高,顯示國內通膨持續升溫,台經院也示警,為對抗通膨,央行可能會加快緊縮貨幣政策的速度,建議有意購屋的民眾多留意市場走向,評估財務狀況與房貸負擔能力,避免房貸負擔過重而增加違約風險。
今年房市大好 11月全台交易量年增27%
11月是傳統年底購屋旺季,民眾看屋意願不減,加上美國總統大選已底定,以及疫苗研發量產獲成效,兩大影響全球的干擾因素消除,讓民眾看法轉趨樂觀,購屋信心增加,讓11月房市交易量與10月相比成長3%。根據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內部交易統計,與10月相比,七大都會區交易量均成長,台北量增5%,新北增加4%,桃園與新竹縣市分別成長8%與1%,台中量增4%,台南與高雄則成長3%與2%。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謝志傑說明,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台交易量較去年同期增加27%,除了台中、高雄成長23%與24%外,其餘五大都會區年增率都在3成以上,台北、新北增幅分別為31%與34%,桃園增加35%,新竹縣市成長36%,台南則年增31%,由於去年11月正值中美貿易戰以及總統大選短期干擾,導致去年11月房市交易較為低迷,基期較低,讓今年11月房市交易量年增率大幅成長,且自今年下半年起,每月的年增率都有兩位數的增加,顯見今年下半年房市優於去年同期。謝志傑表示,在低利、資金潮帶動下,今年下半年的房市交易持續增溫,觀察11月看屋量較10月增約1成,顯示民眾看屋意願高,但仍有美國大選與疫苗兩大變數,讓民眾有所顧忌,11月初房市買氣有短暫趨緩跡象。不過,經過約兩個禮拜的紛擾後,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底定,而疫苗研發、量產也陸續傳出捷報,影響全球經濟景氣的兩大干擾陸續排除,民眾對於經濟發展看法轉趨樂觀,讓11月中下旬房市買氣持續增溫,若國際政經局勢與國內疫情沒有大幅改變,這波年底購屋需求應可延續至農曆年前。謝志傑指出,近期政府徹查紅單的行動值得肯定,穩定復甦中的房市經不起投機炒作,房價能隨著經濟復甦而緩步走揚,才是健康的房市表現。而目前房市仍以長期需求為主,雖自住買盤購屋信心增加,但追價力道有限,預期今年房市「量增價穩」格局不變。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也表示,隨著政府釋出打房意向並大動作稽查相關交易後,11月不動產交易確實稍見冷卻,尤以新建案及新成屋影響最鉅,中古成屋交易雖略有影響,但並未熄火。「六都交易量有起伏波動,顯示市況仍屬健康;倘若交易量不斷正成長,成長過多也不停歇,那這才是令人真正擔憂的現象。」謝志傑建議,有購屋需求的民眾,可趁目前政經穩定加上低利環境下,積極看屋、詢價;至於有意售屋的屋主,切勿對房價有過多期待,適度讓利提升成交機會,讓現金落袋為安。此外,彭博示警美歐疫情重燃可能拖累景氣,對於明年上半年經濟保守看待,而國內必須慎防疫情反撲,加上經濟與國際連動,未來仍面臨挑戰,而政府是否會祭出房市管制政策,影響房市的不確定因素仍多,有待持續觀察。
春節業績大補丸成票房毒藥 業者:沒台商看房
1月本是房市淡季,過去春節期間業者還能靠著「台商返鄉賞屋」彌補業績缺口,今年新冠肺炎讓「台商」買氣出不來,來人組數與成交組數持續滑落,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業者更強調「最近沒台商來看房子」。過去房市春節期間,雖然是國人的購屋淡季,但卻是台商返鄉歸國的購屋旺季,所以往年春節不打烊的建案多把銷售重心瞄準在台商身上。然而,因境外移入新冠肺炎患者有多位身份是台商,台商兩個字變得格外敏感,台商竟然「被消失」,許多建案反而強調「最近沒台商來看房子」。依住展雜誌追蹤指標建案,1月週來人組數平均為21.6組,較上個月減少2.8組;另,1月週成交組數則約1.6組,較去年12月減少0.3組。1月新建案不管是來人組數或成交組數,滑落的幅度都比去年12月更大,尤以豪宅、換屋型產品所受衝擊最大。總統大選、農曆春節與新冠肺炎接連轟炸,嚴重衝擊房產業者銷售信心,紛紛減緩廣告宣傳,住展調查,1月釋出的報紙廣告量僅剩約0.63萬批,創下近10年來單月新低。不過面對肺炎疫情嚴竣,有些業者反應動作迅速,推出「防疫宅」、「賞屋送口罩」、或是「線上看屋」等相關服務,以期消費者能夠回心轉意。
2019房市紅盤封關 交易量年增19%
陸美貿易戰降溫,帶動全球股市走高,國內受惠於轉單效應及台商回流,消費者信心回溫,根據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統計,2019年全年房市交易量挑戰30萬棟,年增19%,已連續4年成長。永慶房產集團表示,陸美貿易戰降溫,且明年1月有望簽署第一階段協議文本,讓全球股市紛紛走高,台股也站上12,000點,國內受惠於轉單效應及台商回流,消費者信心回溫,購買耐久財信心創12年新高,民眾購屋信心轉趨樂觀,購屋意願增加,讓12月房市旺季小幅成長,全台房市紅盤封關。根據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統計,全台12月份交易量較11月增加4%,至於各都會區房市交易量,北市增加11%,新北成長7%,桃園小增6%,新竹縣市增加1%、台中成長4%,台南與高雄分別增加13%與持平。永慶房屋業管部資深經理謝志傑表示,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台交易量增加19%。各區域來看,與去年12月相比,北市交易量增加24%,新北增加18%,桃園成長32%,新竹縣市增加31%,台中成長30%,台南與高雄則分別增加36%與減少2%%,顯示今年房市表現優於去年,房市交易增溫。謝志傑表示,通常第4季為購屋旺季,民眾看屋意願增加,不過,觀察12月看屋量與11月持平,顯示民眾看屋仍積極,且付斡意願也有小幅提升,購屋需求不減。他指出,根據2020第1季永慶房產趨勢調查顯示,民眾看平房價比重拉升至45%,是5年來新高,顯示房價續走平盤整理格局,在自住市場下,房價大漲大跌的機率低,不過,近期台商回流、轉單等利多新聞發酵下,民眾購屋信心確實有回升,若買賣雙方價格認知差距能拉近,市場買氣可望延續至農曆年前。謝志傑提醒,雖然今年房市持續復甦,已連續4年成長,但年增率已出現收斂、鈍化,房市交易量能持續回溫,但還稱不上熱絡,加上自住市場預期仍是房市主力,在薪資未明顯成長的狀況下,購屋民眾購屋負擔仍重,有限的購屋預算難以推升追價力道,加上明年仍有貿易戰、超額供給,以及新政府上任後是否推出房市新政策3大變數下,房市後市不能過度樂觀期待,若屋主貿然拉高售價,買賣雙方價格認知無法取得共識,買方恐怕就會縮手,建議有意售屋的屋主切勿錯判情勢,過度樂觀期待房價上漲,避免落入有行無市的窘境。
《倪子仁報房市》3大指標都更案選後進場衝刺
政府全力推動都市更新展現成果,近期,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上的稀有千坪基地上,推出由吉美等多家知名建商強強聯姻合推的指標都更案「吉美大安花園」,加上長虹建設南港區的「忠孝詠吉」及新北市板橋區的「永雄卓閱」,3大指標都更案於選後正式進場公開,顯示大型都更案已成為房市的領頭羊,引領房市新動能動了起來。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全國30年以上的4、5層樓建築約8.6萬棟;其中,3.4萬棟耐震係數不足,恐面臨地震災害風險。內政部表示,政府為加速都更進行,陸續提出「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獎勵條例」及「都市更新條例」修法、「中央住宅及都市再生推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以及「都市再生條例」等都更法案,相信有助都更加速推動。3大指標都更案之一的台北市南港區「忠孝詠吉」。此外,內政部亦針對限期應補強或強拆的危樓,以及屋齡逾30年須拆除重建的老屋提出4大獎勵措施,包括:容積提高至1.3倍或原建築容積的1.15倍、放寬建蔽率與建築物高度限制、減免稅捐、政府保證資金貸款,申請不須經都更審議,約計2個月完成審查的優惠政策來加速推動都更及老屋重建的住宅百年大計。在政府全力推動都更的同時,預計明年的都更案將大幅增加。選後政經局勢底定,加上中美貿易戰風雨欲來及台商肥咖條款持續發酵,選後馬上上膛推案的指標重量級都更案正式進場銷售,為年底的購屋旺季領軍衝鋒。為深化落實居住正義、加速建立永續都市,內政部創設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透過專業的公法人組織,支援政府推動相關業務,解決目前政府在推動住宅及都更政策時面對人力不足、資源缺乏的困境。經由行政法人與民間專業單位、非營利組職的跨域合作,加強資源整合、擴大發展規模,提升政策推動效益;同時引入民間監督力量,確保住宅及都更政策執行的必要性及公益性。住都中心創設具興辦社會住宅及推動都市更新專業、且具公信力的行政法人組織,支援政府執行社會住宅興辦、公辦都市更新,並協助民間具公益性更新案之推動。內政部表示,該中心主要有兩大任務,首先,為協助8年20萬戶社會住宅政策目標之落實,辦理社會住宅、資產之營運與管理;其次,為協助政府主導都市更新之規劃、整合、投資招商與實施,配合政府推動社會住宅與都市更新政策,整合公私有土地權屬,扮演政府與民間的媒介,加速推動社會住宅之興辦與都市更新之實施。我認為,內政部能夠從善如流建議將目前參與都更者,房屋和地價稅是減半徵收2年,未來為了鼓勵參與都更,原屋主在沒有移轉前,繼續自住期間,房屋稅可享有減半徵收,不以2年為限,惟一旦轉手,就不享有這項獎助,地價稅部分則維持2年減半徵收,此舉已廣受地產開發商、都更戶及金融機構的認同,將為都更百年大計注入新活水並創造多贏的局面。
《倪子仁報房市》創意家行銷董事長王明正:2019房市大爆發
九合一大選底定,政經局勢也不再紛紛擾擾,身為火車頭產業的地產業全面開始拚經濟。特別是台中及高雄二市的市長換人,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更喊出CEO市長拚高雄經濟大未來的遠景。在拚經濟的主軸下,對台灣的房市與建設、代銷業版圖與布局已產生變化。創意家行銷公司作為全台新屋代銷業的龍頭,接案的多寡與建案銷售的好壞,成為房市景氣的風向球。本刊專訪了創意家行銷董事長王明正,為您剖析營建業結構的未來變化並對明年的購屋者購屋計畫提出建言。選後房市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加上年底購屋旺季的到來,王明正說,他們代銷的30幾個案場,周平均來客數在500組左右,選後各工地來人馬上暴增3成以上,購屋者下訂購屋的速度也加快許多,不再猶豫。對於創意家行銷明年的房市布局,有哪些改變?王明正表示,創意家今年推案量在800億元左右,預估明年接案量將再增加至少20%,朝千億元大關衝刺。王董表示,明年所推個案將集中雙北市,桃園及新竹也會有所著墨,加上高雄新大戰場,明年會是創意家非常精彩的一年。高雄海專畢業的王明正以少見宏亮的聲調說,創意家將揮軍高雄闢新戰場!一來是基於對故鄉的感情,另外他認為高雄的居家環境特優、房價也不高,首購、換屋及豪宅市場都有很大的空間可發揮,他已鎖定某些優質開發商提案,將以實際行動,為高雄的營建業拚經濟。話鋒一轉,王明正對台灣房市政策的不友善表示不悅。他說,全台都會區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稅、交易稅高高掛,營建業經營成本大增,連有錢人買豪宅也開始怯步了。他以為,房市面臨高稅賦,加上排富的心態濃厚,大有為的中央及地方政府,應該拿出大魄力停止打壓房市,都更更不要只是喊口號,該放的容積獎勵及釘子戶的公權力一定要到位,台灣的城鄉風貌及景氣才會真正好起來。 看好高雄房市遠景,創意家行銷將大舉揮軍高雄加碼推案。 對於首購、換屋族明年應掌握哪些必勝購屋要訣。王明正強調,今年全台的房屋移轉棟數已明顯較去年再增加近二成並觸底反彈,房價早已跌無可跌。他說,房屋市況顯示,明年房市必將穩定回溫,建商為創造多贏,不但開價愈來愈合理,甚至願意自降獲利空間,將獲利直接回饋給購屋者,這是近年來少有的建商讓利良機,房價更在讓無可讓下,打底完成邁入新一波的走勢,建議購屋者宜從善如流、掌握機先、酌機進場。至於明年房市產品的主流會有什麼變化,王董認為,首購產品主力坪數會設定在25至35坪之間,換屋型產品則在40至60坪,豪宅80至100坪。他認為搭配政府推動的都市更新及老屋重建政策,換屋客的比率將在房屋市場中明顯竄升。末了,對於中美貿易大戰開打及台商肥咖條款發酵,台商資金回流購屋的現象,王董說他們銷售的北市中山區「帝璽」,有一台商家族一次狂掃了8戶,另外北市大安區的「吉美大安花園」也有多戶台商搶進。王明正對明年北台灣及高雄房市的大未來,信心十足地大笑了起來。倪子仁淡江大學合作經濟系畢業,房地產、媒體資歷完整。經歷:《經濟日報》記者、大台北房地產市調會理事長、《住展》雜誌研發長、《好房網》社長,現任《時報周刊》財經主筆及社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