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綠電
」 綠電 台電 台積電 經濟部 虧損遭指赴菲買綠電與雲豹有關 郭智輝否認:雲豹為炒股講了很多不該講的話
經濟部長郭智輝今日赴經濟委員會備詢,國民黨立委張嘉郡指他對菲律賓投資偏好,質疑赴菲律賓投資綠電每度只要4元是「雲豹專家」所說。郭智輝對此回應,經濟部與雲豹能源並無「公司登記」以外的關係,並直指雲豹能源「為了炒股票而講了很多不應該講的話。」張嘉郡表示,郭智輝對菲律賓真是情有獨鍾,在產業時就想去菲律賓發展漁業,如今當了經濟部長,心心念念的也是去菲律賓投資綠電,是什麼原因讓郭對賓律賓這麼感興趣,彷彿是「台菲聯合經濟部長」。郭智輝對此回應表示,因菲律賓是台灣鄰國,從要素資源理論來看,菲律賓人口多、地方大、資源多,當然可以從此投資。張嘉郡詢問,赴菲律賓購買綠電計劃是否已成熟,郭智輝表示,正在進行可行性評估,可行性報告在進行中,「看起來非常樂觀」。張嘉郡繼續詢問,之前曾公開表示,菲國綠電每度超過4元就不買,是什麼專家說的,能否分享?郭智輝表示,專家名字不能透露,但鄭重和各界報告,「經濟部和雲豹之間的關係,就是來經濟部登記的公司;他也不是經濟部所屬公司,也不是經濟部支持公司,雲豹是為了炒股票而講了很多不應該講的話。」而郭智輝也在接受國民黨立委鄭正鈐質詢時表示,會建請金管會調查雲豹炒股一事,但也說雲豹相關發言在今年6月,已發生一段時間了。
綠電自救隊1/最大用電戶台積電苦惱「水很深」 科技廠下海自建光電廠自用
「最近很多中小企業問我,要去哪裡買綠電?」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去年上路,台灣8月底開始收碳費,科技大廠被歐美客戶要求的RE100追著跑,「碳焦慮」全面襲來,大亞電線電纜電通事業群總經理莊博貴5日在一場能源論壇上透露,「我都說『自救』!建議大家自發自用,自己的屋頂先蓋光電板吧。」能源政策讓政府燒腦不已,在民進黨「非核家園」、產業缺電、2050要淨零碳排等拉扯中,急向產官學及民團尋求共識及解方,8月8日總統賴清德親自主持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後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淳涵轉述挺核科技大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的話,因深刻了解企業購買綠電面臨的挑戰才發言挺核電,「不該被誤解為反對綠電。」「核電不是再生能源,不能算在RE100,大家困擾的是『綠電』嚴重不夠用!」一位半導體業者向CTWANT記者說。依台電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發電2454.6億度,火力發電占81.8%,再生能源9.9%,抽蓄水力1.2%,核能為7.0%,同一時間,護國神山台積電用電約230億度,約當全國8%用電。台積電去年使用約25.9億度的再生能源,買下全台近7成的再生能源憑證。(圖/CTWANT資料照、取自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台積電用光台灣的綠電?依台電統計,去年太陽能、風力、水力與垃圾及沼氣等再生能源發電量242.9億度,占總發電量近一成,台積電2023年使用約25.9億度再生能源,占總用電約11.2%,這還是到處買來的,據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統計,每一張再生能源憑證(T-REC)等於1千度綠電,台積電去年購自T-REC的綠電為10.5億度,占全國T-REC 總量15.06億度約69.7%,將近七成。 隨先進製程與新廠不斷建置,台積電預估2030年總用電量會成長,占到全台用電的11到12%左右,尤其2040年要達成RE100「全球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就算把全台綠電通通給台積電也不夠。綠電大缺的窘境,審計部在7月30日公布的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全都露,「太陽光電未達成整體預期目標,且差額逐年擴大」,政府規畫2025年綠能要占總發電量之20%,目前才10%,太陽光電去年累計裝置容量目標1.4萬MW,但最後只有1.24萬。對出口企業來說,台積電用剩下的綠電,可說是杯水車薪,與其等著被重視ESG的歐美客戶萬箭穿心,有的業者選擇自救。台大化工系特聘教授藍崇文表示,「太陽能最快上手」,隨著中國大陸補貼和過度投資,太陽能目前設備相當便宜,加上技術進步,發電效率也在增加;大亞的莊博貴表示,用自家屋頂做光電,少了最大的「土地取得成本」,一度電成本不到3.5元,對於急著到處找綠電買的台廠,他通通建議不如先自發自用。「在台灣廠區,聯電的太陽能系統總裝置容量為台灣晶圓代工業界之冠!」晶圓代工二哥聯電,8月初得意地對外公布,除了跟外界購買綠電,自家工廠的屋頂已被太陽光電系統「極大化」全部鋪滿。集團安裝峰值發電容量超過13700瓩之太陽光電系統,預估每年發電量可達1.6萬MWh以上。聯電的太陽能系統總裝置容量為台灣晶圓代工業界之冠。(圖/聯電提供)。除了屋頂的太陽能板,「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們有自己的太陽能電廠!」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跟CTWANT記者說。嗅到歐美減碳的野心,宏碁早在2017年就在旗下桃園市的龍潭渴望園區,建置龍顯太陽能發電站,這個地面式太陽能光電量達2400瓩,是當時北台灣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總計宏碁集團自設發電廠並發電售回當地電網的綠色電力為352.6萬度,營運使用的再生電力達到1333.4萬度,佔資訊產品事業相關營運達65%,佔全集團範疇二用電的44%。台達電研發超高能源轉換率的變流器,成為自建太陽能利器。(圖/黃鵬杰攝)「我們是做電源解決方案的,『節能』就是我們的主業嘛!」今年8月第一次以台達電董事長身分主持法說會的鄭平,在被法人問到缺電議題時信心滿滿,畢竟台達電在全球廠區使用再生能源比率已76%,台灣則高達80%,可說是全台灣最接近RE100目標的第一名。以台達電在加州的美洲區總部為例,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再加上自家研發的超高能源轉換率的變流器,每年可產生超過140萬度再生電力,已能滿足建物百分百需求。至於「吃電怪獸」台積電,一直有環保團體點名該多裝太陽能板自發自用,但台積電表示,他們有裝在辦公室的車道上,但考量廠區安全,無法在廠房屋頂全面設置太陽能板;畢竟日賺斗金、關乎全球晶片供應命脈的台積電,實在不敢在頭頂上「增加風險」。而去年股東會時,就被股東問到是否該自蓋電廠,當時董事長劉德音坦承,「綠電不足,確實會影響競爭力」,過去確實評估過蓋電廠,但「光是土地徵收碰到很多抗爭,就很麻煩了」,不蓋是因「太複雜了」,網友聞訊紛紛笑稱,「畢竟光電『水很深』,連台積電都不敢碰」,這也可看出在台灣做綠電的複雜度。
AI新勢力1/「吃電怪獸」引爆能源話題 這小子挑戰教主「用這方法」就不需新核電
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8月8日啟動,4小時的能源議題討論中,核電從「反核」或「擁核」是非題,轉為「多選題」,擔任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以深知企業購買綠電苦楚而力挺核電,尤其台灣經濟邁入AI新世代,「沒電力」就等於「沒國力」。童子賢挺核主張,關鍵源自ChatGPT問世掀起全球AI人工智慧巨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被冠上「AI教父」,然而獨霸AI晶片市場的輝達GPU,跑出超級算力也極度耗電,成了「吃電怪獸」,科技大咖急尋解方。不過,「『CPU+GPU+NPU』能一舉解決AI設備又貴又耗電的痛點。」這話出自43歲的耐能(Kneron)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凱米颱風襲台前夕,台北市電腦公會7月23日舉辦「迎向AI新時代-從COMPUTEX看台灣資通訊產業的下一步」記者會,CTWANT記者觀察,現場座無虛席,賓客不畏風雨,就是為了聽童子賢的AI與核電看法。記者會上,主持人做球給童子賢,將話題轉向能源議題。童子賢滔滔不絕地解釋,台灣去年用電2821.4億度,3、4年後就會超過3000億度,若一度發電成本差1元,一年就要多花三千億元,「如果搭配3成綠能、3成核能,以及4成火力發電,這樣經濟效率較高的排列組合,省下經費就可以彌補健保的缺口、高等教育跟研究的需求,這樣更有意義。」「沒電力就沒算力,沒有算力就沒有國力!」童子賢慷慨激昂地開出解方,必須要重新考慮核電,其他大老也連連贊同時,輪到坐在最邊邊的第七位演講者,卻說出不同看法。「完整的(AI運算)系統應該是CPU+GPU+NPU」,而非單純用GPU跑AI,因為代價太大,用了NPU這樣的低功耗晶片後,「就不需要像童董事長一直在講的,甚至要蓋核電廠才有電力去支持這種運用。」劉峻誠一開口,竟然直球對決童子賢,台下引起一陣騷動。圖為氣象署第6代高速運算電腦,也建置GPU架構系統。(圖/報系資料照)不同處理器在AI系統中扮演不同角色,CPU(中央處理器)為電腦核心處理單元,負責執行和控制,處理基本運算和邏輯運算,GPU(圖形處理器)為了圖形和影像處理而生,擅長並行處理大量數據,隨深度學習興起,被廣泛應用於AI運算中,NPU(神經處理器)專為AI推理任務設計,能在低功耗情況下高效執行深度學習模型。在輝達GPU制霸下的AI算力有多耗電?國際能源總署(IEA)提到,使用Google搜尋網路,平均每次耗電0.3Wh,使用ChatGPT平均耗電2.9Wh,將近十倍。高盛證券預估,2023年至2030年間,全球AI資料中心對電力需求將增長160%,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甚至憂慮,未來兩年「晶片荒」將轉為「電力荒」。經濟部能源署也「保守估計」,在AI帶動下,我國用電量10年將增加32%,拉高到3641億度左右。據此,當各國及科技龍頭展開AI算力軍備競賽,巨資向輝達購買GPU,同時也面臨接踵而來的耗電與排碳問題。Supermicro美超微全球業務資深副總裁周政賢向CTWANT記者表示,AI運算要大量的電,部分是為了散熱,所以「液冷」技術開始受重視,畢竟「新設電廠在許多國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IP矽智財大廠安謀Arm執行長瑞恩‧哈斯日前也表示,到2030年,AI資料中心會消耗美國電力20到25%,比現在的4%大幅增加,所以他們現正砸錢研究如何降低人工智慧技術的功耗。NPU業者劉峻誠給出另一個方向,「GPU其實不適合跑AI,因為他太貴、太耗電,台灣總不能到處都蓋核電廠。」「如果我們把NPU真正發揚光大,台灣就不會在AI時代只是個製造和代工業,是我們能真正掌握、自建專屬台灣且有影響力的AI。」AI時代需要大量電力,讓核電廠的存廢引發各界關注。(圖/CTWANT資料照)「年底有好幾家雲端大廠,已經非常明確要做『類NPU』架構,而且是國際的一線大廠,這事正在發生!」劉峻誠得意地向CTWANT記者說。事實上,英特爾去年推出的新款Core Ultra處理器晶片,測試20次AI圖像生成時發現,NPU執行任務要20.7秒,僅花CPU一半的時間,功耗更降低75%,只有10瓦,優於GPU的37瓦,整體效率提升7.8倍,若將NPU與GPU結合使用,處理時間更僅需11.3秒,最後推出結合三種模式的晶片。一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這類型CPU+GPU+NPU的做法,會越來越普遍,雖然GPU的算力還是比較強,但應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NPU的省電優勢不容小覷,而輝達GPU獨霸的AI高算力系統,要如何擺脫吃電怪獸的桎梏,大家也拭目以待。
電價四月天漲25%? 台電最新回應:目前無調漲方案「毋須過度臆測」
台電2023年虧損超過3800億,外界持續關心其財務狀況,擔心電價即將調漲。有關媒體報導規劃電價調整方案一事,台電回應表示,目前內部正在進行財務檢視,後續會向經濟部報告,因為身負抗通膨重任,盼能爭取到政府的財務支持,但目前並無調漲方案;經濟部日前也發文指出,相關說法並非事實。近日有媒體報導,台電去年累計虧損高達新台幣3820億,而經濟部將於3月舉行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電價是否將連三年調漲。台電昨天(21日)發聲明稿指出,係因俄烏戰爭造成全球燃料價格飆漲,多國直接以市場機制反映價格,導致電力價格大漲並引起嚴重通膨問題。相較之下,我國由台電和中油在第一線穩定物價方面扮演「消波塊」,吸收成本抵擋輸入性通膨,且國內電價方案已盡量做到細緻,有效穩定電價和控制物價波動,例如過去兩次的電價調整,超過9成以上用戶未受影響。而電價對於物價及通膨有連動效果,若完全反映燃料成本飆漲,電價至少要上漲五至六成。經濟部也於上周六(20日)在臉書粉絲團發文指出,網路上有買綠電讓台電虧損嚴重的說法,其實並非事實。因2023年台電購買綠電的支出,不到總支出的一成。「造成台電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已連續兩年吸收高達6千億元以上的燃料成本,讓台灣不會像歐美國家一樣嚴重通膨,照顧到我們每個人。」台電聲明強調,電業的財務永續經營同樣關乎民眾用電權益和國家經濟發展,電價是否調整、如何調整,為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內部正在進行財務檢視。後續將針對未來的燃料成本和電業營運成本充分說明,以利審議會綜合考量社會經濟狀況、物價穩定情形、國際燃料走勢等因素後做出決定,目前並無調漲方案,毋須過度臆測。
台電虧損3820億…傳主因是「購買綠電」 經濟部闢謠:是為了每個人
國際能源燃料價格飆漲,台電去年也虧損1985億元,歷年累計虧損達3820億元,被傳出是因為購買綠電,才會造成嚴重虧損。針對謠言,經濟部今(20日)作出澄清,強調「虧損是為了每個人」,並揭露背後的主要原因。經濟部在臉書提到,網路有人說「買綠電讓台電虧損嚴重」,駁斥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實際上台電2023年購買綠電佔總支出不到1成,之所以虧損的主因是俄烏戰爭,導致國際燃料價格翻倍。經濟部透露,台電為了不讓台灣像歐美國家一樣嚴重通膨,照顧到我們每個人,因此吸收燃料成本已連2年高達6千億元以上,這才是台電虧損的主要原因。另外,未來也會有更多綠電直接賣給民間業者,不用賣給台電,光去年綠店業者賣給民間的度數,就已達約17億度,相較2022年成長了5倍。經濟部澄清。(圖/翻攝自經濟部臉書)事實上,台電昨(19日)發布新聞稿指出,2023年台電總支出約1兆元,其中發購電燃料成本約6100億元,已連續2年高達6千億以上,為整體支出的大宗,與過去相比更是2倍以上。相較之下,2023年再生能源購電的支出約900億元,佔總支出不到10%,可看出燃料支出翻倍大增為近年台電虧損的主因。然而貼文曝光後,網友似乎都抱持懷疑態度:「別以為會理性看待,沒出國誰會知道國外油電多少錢,是有幾個會查」、「所以有核電為什麼不用核電」、「所以綠電是那不到10%的人賺的爽爽的嗎?」、「綠電多少收購,多少賣給民眾?這麼簡單的數學問題還要騙嗎?」不過也有人表示:「明明講的是事實,但就是有人不相信」。
大選前老闆五憂1/九大工商團體向三組總統候選人齊怒:「政府偏心半導體」
第16屆總統大選2024年1月13日進入倒數,CTWANT記者採訪及整理近來企業大老們對三組總統候選人的對話及期望,總結產業界五大憂慮:缺工、兩岸關係、能源政策、國際經貿及減碳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這五大憂慮串起來,竟指向一大核心隱憂:「政府過度『偏心半導體』」,尤其日前政府對ECFA事件的反應,讓傳產及中小企業感受到「遭放生」的寒心。台灣9大工商團體在2023年11月27日、29日、30日舉辦的「2023台灣經濟發展論壇—與國家未來領導人對談」活動,邀請總統候選人針對未來經濟發展議題與工商界對話,由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打頭陣,再來是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現任副總統、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壓軸。每場對談中提及產業議題時,各工商團體均直接點名「護國神山 」很重要,但要怎麼平衡其他產業是個大問題,特別是占台灣98%、超過150萬家、提供全台920萬個工作機會的中小企業。這是傳產老闆們首度將昔日的私下抱怨「政府偏心半導體」,直接搬上檯面,認為半導體業在台灣享盡政策優惠,用掉大量的人才、水資源和電力,排擠到其他產業的權益。亞洲開發銀行(ADB)前總裁中尾武彥,12月20日首次在台公開演講,也直接提到「台灣產業政策過度集中半導體『是個隱憂』」,少子化的產業缺工,專業技術人才高薪,拉大與其他產業的貧富差距,美中貿易戰的選邊對抗,以及當全球產業風向轉換時,將面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風險。台灣9大工商團體在2023年11月27日舉辦的「2023台灣經濟發展論壇—與國家未來領導人對談」活動,邀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打頭陣。(圖/周志龍攝)三組總統參選人對這一大隱憂,見解及解方不一。被問到如何看待台積電被各國要求轉移產業鏈時,賴清德在11月30日的工商座談上回應,「半導體是臺灣貢獻全世界經濟發展的責任」且「我們不能夠據為己有」,把半導體產業上綱到「國際民主陣營的合作」,升等為政治議題。柯文哲被問及台灣產業失衡問題,他說,「臺灣不是ICT(資通訊產業)太強,是其他產業太弱,」「既然已造成事實,坦白講沒辦法,就只能用這個相關的去帶產業『以大帶小』」,然後再看能幫助哪些傳統產業的隱形冠軍變好,一個一個叫來問,「老實講,這個要花時間了!」至於服務業要怎麼提升競爭力?柯文哲在11月29日的座談會拋下一句「沒有人可以救你,天助自助者!」引發現場一陣哄堂大笑,笑聲裡藏著「何不食肉糜」的無奈。「現在對中小企業來說,有兩列很高速的火車撞過來,一個是數位化轉型,第二就是淨零!」中小企業總會副理事長陳萬來在賴清德的座談會上公開喊話,希望現任的副總統可以趕快動起來。一間大型傳產老闆幫CTWANT記者算了一筆帳,如果按每噸300元碳費來計算的話,對於台灣GDP有0.32%的減損,物價會上漲0.62個百分比,而我國在石化、鋼鐵、水泥、造紙、紡織和半導體產業,這些能源密集的產業早就開始減碳,「可是未來,減碳就會像擰毛巾一樣,越來越困難,成本越來越高。」對中小企業而言,轉型升級更是難上加難。這位傳產的老闆解釋,先不說一開始要投入的成本門檻,中小企業就連購買綠電要減碳,都苦無管道,更不用說,現在碳費、碳稅等制度,還有一堆中小企業「霧傻傻」。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提出作數位身分證,幫助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圖/黃鵬杰攝)侯友宜提出解方,未來當選後,將給企業減輕賦稅,政府辦培訓班,以及開放企業勞工宅等照顧員工,希望能促進更多女性、年長者的二度就業等。賴清德則提,一加強產學合作,二協助企業解決二代接班問題,三促進中小企業公司內部的創新研發,協助數位和綠色轉型。藍綠陣營間的藥方大同小異。而柯文哲陣營則另提想法,從政府源頭直接升級,推數位身分證,結合人臉與指紋辨識,中小企業做數位轉型也會快得多,「臺灣的技術沒有問題,但就是怕東怕西沒有做,一旦做了,整個國家的生產力會差很多。」對柯文哲的另類數位解方,一位服務業大老告訴CTWANT記者,人工智慧興起時刻,大家都想「肖想」政府開放民眾大數據,來個正面迎戰,但卡在「隱私權」問題,例如健保數據,可做出各種遠端醫療、保險與金融理財等客製化設計等,但沒人能承擔起數據外洩的風險,「所以,這塊數位化商機,看得到,但根本吃不到。」至於政府要「大撒幣」補助企業路線,傳統產業老闆也跟CTWANT記者坦言,「送錢當然是好事,但錢花完之後呢?」且「最後誰能拿到還不一定呢?」語氣充滿著不信任感,這恐怕也是台灣產業間最大的問題。
遭環團抗議成效不彰…用電大戶條款門檻加嚴 恐衝擊「這些行業」
明年用電大戶條款修法三方向「用電大戶條款」強制綠電上路3年,屢遭環保團體抗議成效不彰,經濟部對此啟動修法,預計明年農曆春節後提出檢討報告,初步有3大方向,最主要的納管門檻確定加嚴,現行5000瓩可能朝2000瓩下修,如此可能衝擊到服務業,例如百貨公司、飯店。至於環團要求降到800瓩,其衝擊戶數將擴大到5000戶以上,涵蓋家樂福等大型賣場,經濟部擔憂業者把提高的營運成本轉嫁到商品上,需要更多評估,可行度較低。為推廣綠電使用,經濟部2021年實施「用電大戶條款」,規定契約容量達5000瓩以上的電力用戶,須在5年內設置契約容量10%以上的綠能,有電子、鋼鐵、水泥、紡織等300多家大廠被納管。當時給予「早鳥優惠」,若提前於3年內提前建置,給打8折,也就是裝置8%即可。如果不能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條款另寬限可以購買綠電憑證、設置儲能設備、繳納代金代替。先前環團抗議「用電大戶條款」太鬆,許多大廠屋頂光電增加是0,多數採購買綠電憑證了事。綠色和平與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今將與立委聯合召開「大戶條款欠檢討」記者會,要批評用電大戶檢討拖延近一年,經濟部遲未公布最新調整草案。經濟部表示,修法檢討已在進行中,也開過多次產業徵詢會。目前修法鎖定3大方向,首先是納管門檻,已確定從5000瓩下修,目標從3000瓩、2000瓩、到800瓩都有評估。如果降到2000瓩,影響廠商有千戶,產業將從現行製造業、電子業,擴大到服務業,包含百貨公司、飯店等。如果降到800瓩,更擴及到大型賣場等。其次是提高綠電負擔比率,是否從10%拉高到20%,第三則是裝置量改用電量。官員指出,前者負擔比率如達2成,可能與降低門檻有重複加嚴問題,至於負擔比率如從裝置量改用電量,也會加重負擔。如果3方向同時修法實施,打擊層面擴大,複雜度會變高。官員說,如此得看被規範廠商有無更多場地設置光電設備,否則加嚴大家跑去買憑證繳代金,也失去意義。而服務業也可能把成本轉嫁到商品售價上,這需要分析更多被管制的產業資料。
金融新擂台戰2/蔡宏圖看到外商的苦 國泰人壽率先推「綠色租賃」團購綠電
各大金控拚「綠色金融」招式不一,身為台北市信義區商辦大樓「包租公」的國泰金旗下的國泰人壽,則是力拚「綠色租賃」,光是2022年全年就採購650萬度綠電提供給承租企業戶,減碳達3千噸,成了最大「綠房東」。「今年底前的示範四棟大樓將完成近30張租約(提供團購綠電的綠色租賃服務)要完成,明年更是擴大範圍到外縣市。」國泰人壽副總郭文愷告訴CTWANT記者。國泰金是首家加入RE100的金控業,自2021年以來,除了國泰人壽不動產部門力推綠色租賃,還成立國泰電業自籌綠電來源,國泰金包括子公司已經在2022年100%使用綠電,去年國壽為服務租客更揪團買綠電,領先其他保險業同業。CTWANT調查,國泰集團早在2016年,即在自有建物上評估與設置太陽能板,並結合自有不動產租賃業務,透過出租倉儲物流屋頂,提供能源業者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目前累計裝置容量超過6,950kw;國泰人壽為了自籌綠電,也設定自發自用太陽能板建置目標,2025年為500KW、2030年為850KW。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今年7月曾公開表示,發展再生能源(綠電),提升能源使用的效率,是每一個追求淨零碳排的企業都很重視的議題,但也因為受限於資金跟資源的有限,中小企業或者是在台灣設立營運辦公室的外商,想要單憑自己的力量,採用再生能源不容易。「國泰人壽擁有許多不動產、商辦大樓,提供綠色租賃服務,責無旁貸。」國泰人壽副總經理郭文愷表示,國壽更是承諾要在2030年全台服務據點100%要使用綠電,並以位於北市信義區的國泰金融中心、國泰置地廣場、國泰敦南信義大樓為重點。在台北101的外商企業承租戶因大樓共同使用一個電號,申購綠電程序上遇到執行的複雜性。(圖/CTWANT資料照)由於依經濟部相關規定,企業要自行購買綠電,必須要有自己的電號(電表),才能取得綠電憑證,即是一種綠電身分證,2020年經濟部推出「再生能源憑證單一電號多用戶交易輔導示範計畫」,讓商辦大樓中非電號持有人的承租企業取得綠電。三年前,台北101大樓裡外商承租戶購買綠電,因整棟大樓是共用一個電號,因此須找101與綠電廠商簽一個三方契約,完成第一張綠電憑證。只是,避免額外衍生相關法律情況,2022年7月,在101、國泰人壽相繼將外商租客痛點與經濟部改良設計為「綠色租賃方案」,開啟商辦大樓房東跳出來代為團購綠電新模式。即由房東協助大樓租賃客戶引進綠電或再生能源,並分配與承租戶,解決單一電號多用戶之承租戶使用綠電難題,且承租戶無須另外與電力供應商、台電、房東簽訂多方合約,即可使用再生能源。「其實,國泰人壽在五年前,得知加入RE100法商迪卡儂承諾全球各辦公室需100%使用綠電承諾,卻面臨購買再生能源不足的窘困,國壽也開始解決方案」「如今到年底,還有近30張租約完成,很高興能為承租企業提供了一些解方。」國壽副總經理郭文愷說。國壽領頭羊的作法,已在這一波外商辦公室大遷移取得先機。除了國泰為首批轉供「綠電服務」給承租戶的房東,截至2022年底,已引進約650萬度綠電,減碳約3千噸之外,新光人壽持有的新光摩天大樓等也是其中一員。CTWANT調查,國泰人壽不動產部門力拼「綠色租賃服務」,除了可向集團旗下的國泰電業購電,還可向陽光伏特家等綠電仲介平台購買綠電,此外,國泰證券還為陽光伏特家發行國內第一檔的陽光綠益債務型STO,進而推動綠色金融商品。另一大壽險業包租公新光人壽則是力推綠色建築,從2017年起,新板金融大樓、新光南港軟體大樓、新光人壽新板傑仕堡C棟、見潭傑仕堡、水漾傑仕堡、總統傑仕堡等,已有七棟樓取得綠建築,像是鑽石級、黃金級、銀級,還有一張美國LEED證書,包括起家厝東南大樓的重建,去年動工及規劃中還有6案,也都是綠建築。全球第2大運動用品零售商法商迪卡儂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100,2026年減碳目標需比2021年達到20%占比。(圖/報系資料照)
逐綠電而居1/「房東有綠建築認證、有減碳、有綠電嗎?」 台灣商辦市場掀起外商房客遷徙潮
「只有台灣綠建築標章嗎?有美國LEED或國際WELL認證的嗎?有綠電嗎?」國際級不動產管理公司仲量聯行副總經理游淑芬告訴CTWANT記者,最近有越來越多外商租賃商辦時,明確提出「減碳」和「綠電」等「綠色需求」。如同牧羊人要逐水草而居,一場「逐綠電而居」的大遷徙,悄然在台灣商辦市場進行中。CTWANT記者調查,這一波外商「逐綠電而居」,要從去年5月滙豐(台灣)銀行總部風光喬遷,搬出世貿中心國貿大樓、進駐台北101大樓開始說起。對外商企業而言,辦公室租約五年續約一次簡單好談,滙豐銀行何必要花一大筆錢搬家,從國貿大樓搬到過個馬路就到的台北101?況且舊家平均每坪租金約3600元,新家台北101要4500元左右,貴了25%。 「因為原本的辦公室沒有綠電。」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了外界鮮為人知的秘密。位在台北市信義區的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國際貿易大樓,樓高34層,與國際會議中心、世貿展覽館為鄰,是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總部,包括歐洲最大的銀行集團滙豐銀行、全球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PwC資誠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包括波蘭、盧森堡、阿根廷、秘魯等多國駐台機構在此辦公,甚至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私人辦公室也設在這裡,算是老牌的頂級商業辦公大樓。然而滙豐銀行收到英國總部指令,全球的分行都必須要在低碳、使用綠色能源的地方辦公,「滙豐的出走打擊到他們,促使他們加速參與綠電採購。」業內人士說,儘管身為房東的外貿協會有意識到全球減碳風潮、排上計劃,但直到去年10月才搭上第一波綠電購買,這才讓其他外商房客安心。傳統的火力發電排碳量極高,儘管綠電價格高昂,卻是未來產業必需品。(圖/報系資料照)游淑芬告訴CTWANT記者,近來的確有越來越多外商提到辦公室有「綠色需求」,過去綠色建築是附加價值,現在則是標準配備。最近有間歐洲金融公司要搬家,原打算在台北市的B級辦公室選新址,後來想到總部在2030年有淨零目標,決定一口氣花兩倍價錢去租符合綠建築等級的A級辦公大樓;一家總部在美國矽谷的高科技廠商,原有的小小代表處要擴編,開出的需求是綠建築大樓400坪辦公室,且一定要使用綠電,不然就從候選名單上直接刪掉。另外一家從事醫藥的外商要搬家,除了大樓是綠建築外,租戶辦公室內的裝潢也自行申請LEED認證。「其實不難,就是貴!」一家德國科技公司員工告訴CTWANT記者,總部要求全球的辦公室都要做,環保材質的裝潢比起一般建材貴50%,但這筆錢該花就要花。這場外商「逐綠而居」的新趨勢,全台灣就屬外商密集的台北市信義區最清楚。仲量聯行調查發現,以台北市綠建築認證密度最高的信義區來看,65%的A辦樓地板面積有綠建築認證,有做到LEED國際認證的包括南山廣場、國泰金融中心、華南總部、遠雄信義金融總部、國泰置地廣場和富邦A25,同時擁有LEED和WELL認證的只有台北101和國貿大樓這兩棟,「如果有綠色概念,議價時可再增加10%到15%。」至於最早提供綠電的商辦大樓,則是台北101。由於七成租客是外商,台北101早在2009年就開始做碳盤查,2020年時,總部在法國的房客萊雅公司提出綠電需求,身為房東的台北101跟政府商量,試點成為台灣商辦大樓的「單一電號多用戶1.0版」首例,建立「商辦綠電」模式,也就是房東採購綠電分給房客使用,讓無獨立電表的企業也能購買綠電。去年,台北101的模式更催生政府推出台灣團購綠電2.0版本,讓其他的商辦大樓都能以「團購綠電」方式,統一向售電業者採購綠電,再轉供給租戶,包括台灣萊雅、KPMG和證交所等101大樓內租戶都有使用,預計今年綠電總使用量將達570萬度,相當於整體用電的8%,預計2035年再生能源使用達40%。目前在信義區有超過55%的A辦樓地板面積提供綠電,除了第一波在去年10月啟動的國貿大樓和101,國泰金融中心、國泰信義經貿大樓、國泰置地廣場、南山金融中心和南山廣場都參與了綠電2.0。歐洲商會和RE100去年底發表《台灣綠電市場報告書》,建議採用「綠電團購協議」解決中小企業購買綠電問題。(圖/報系資料照)信義區供給已近飽和,新一波蓋起辦公大樓與廠房的南港高鐵與捷運站周圍,業者設計時多已結合綠能設施,像是太陽能板、節能照明、雨水回收等降低能源消耗,預計2027年提供約十萬坪綠建築租賃面積,屆時租金行情可望平易近人。歐美各國在節能減碳上已風風火火做了十幾年,台灣近三年才意識到大事不妙。大客戶要減碳,沒作好的廠商就會被踢出供應鏈。「除了生產機台,就連影印紙、員工喝水、上廁所沖馬桶、出行差旅等都要算碳足跡。」一位電子供應商說。「你再怎麼不認同,規矩就擺在那裡,要做他的生意,就要照他的方式做。」一位企業ESG顧問告訴CTWANT記者,像台積電等蓋新廠房時,就選低碳建材從頭做起,金融、服務業則從租賃辦公室下手。許多商辦租戶有國際減碳目標,像是RE100和ESG,包括科技、醫藥產業近來都有增租與搬遷升級需求,選擇新家時,就會提出綠色租賃需求,「第一波有需求的是外商,接著是台灣各大上市公司。現在綠色租賃供不應求,等到新的綠建築蓋好,預計出現一波搬家潮。」游淑芬說。
首檔影響力投資基金6日募集 第一金尤昭文:這不是講虛的!
第一金投信今天(1日)宣布推出首檔影響力投資基金,將從6日至10日募集,董事長尤昭文強調「能夠改善地球,富裕人生,這些不是講虛的!」還說在籌備這一年期間頻頻提醒團隊「不要騙人家喔,要誠實告訴投資人。」國內已有44檔ESG基金,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表示,率先於境內推出首檔的第一金全球永續影響力投資多重資產基金,篩選條件不僅不同於ESG,甚至是最高階,且因「涉及到綠債」比較易選,而在股債比例達4:6,「有信心績效表現」,因為在財務管理上會有更清楚的揭露。尤昭文並自曝說,台積電也是該檔基金的成分股之一,其在減水、氣體排放上有做很多努力,但其耗電量大「電力怪獸」,購買綠電僅佔10%,整體評比上來看就會受到影響,但在全球永續新浪潮愈加重視「影響力投資」,兼顧收益與公益「做好事,顧好利」。第一金投信總經理廖文偉表示,2、3年前台灣競相推出ESG產品,但也因過多ESG產品推出,市場開始有基金漂綠的質疑,第一金投信參考海外資產管理業在永續產品發展與分類的定義與限制,發現影響力投資在海外是受到嚴格規範與審查要求,是投信業者發展永續產品的新方向。該檔基金經理人李艾倫則表示,全球永續投資從過往較普遍的ESG整合投資,現在進階到嚴謹程度最高、連結聯合國SDGs貢獻度衡量的影響力投資,聚焦於影響力投資6大面向包括:能源轉型、永續產業、資源效率、健康福祉、普惠包容、賦能平權等。
經濟部推企業綠電信保機制 9月上路!輸銀攜手台電擔「雙保險」
全台灣除台積電1家信評夠力外,其他企業買綠電,銀行都怕倒掉,為此經濟部9月將推出首個「企業綠電信保機制」,由中國輸出入銀行攜手台電擔任「雙保險」,保證原企業買家如中途倒閉,「空窗期」由信保以原價8成繼續收購電量,剩下2成損失則由銀行吸收,以大約「4、4、2」負擔比,讓賣電的開發商可以繼續收到電費,如此銀行也敢於融資借錢給他們蓋風場。現行再生能源發電多數由台電收購,但是隨著風電0元標售價出現,未來綠電將走向「企業購售電合約」 (CPPA),也就是由綠電開發商自己找企業買家,簽下長達20年的長約。由於期限非常長,一家企業能否營運那麼久誰也無法保證。經濟部表示,除了台積電有可被外商銀行接受的國際信評外,其他大廠並無法讓銀行放心,而每座離岸風場開發幾百億元,連帶讓銀行對借錢給開發商產生疑慮。未來政府的綠電信保機制,結合「保險支付」加「台電收購」雙重保障。首先由國家融資保證中心主責,找來中國輸出入銀行做信用擔保,規畫出資幾十億元,未來購電企業與開發商都可以付保費購買綠電中斷保單。一旦買家未來營運困難,無法繼續購買,綠電信保機制將介入。此時第二重台電保人角色就很重要,公司預計以近5年迴避成本(不含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均價來收購,以最近來說一度是1.89元,但台電希望能拉長到近10年均價,把基本收購價再拉低。經濟部官員指出,開發商當然也會繼續找接手買家,但這個空窗期,依照經驗約有1到2年,這也是綠電信保介入時間。舉例來說,某離岸風電開發商與需要綠電企業,簽下每度售價4.5元的CPPA,假設後來這家企業無力付款,這時由銀行吸收2成損失,其餘8成,先由台電以迴避成本基本價約1.8元收購,輸銀再吸收剩下的1.8元。至於台電承接「無主綠電」後,可以留下來自用(電力減碳),或是拿到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的平台去兜售。台電說,拿出去賣可能性最大,因為一度收不到2元,去賣可賺錢。經濟部官員表示,綠電信保機制已草擬差不多,但有台電基礎收購價、保費費率、擔保期限等機制還要討論,預計9月對外公布上路。經濟部初期會先媒合幾家大型科技公司來使用此機制,希望有助打破綠電都被台積1家買走風氣,讓更多人能買到綠電。
TPASS宣傳沒標註行政院沒補助 鄭文燦:遮蔽會模糊方案產生混淆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昨(6日)指控稱,TPASS宣傳若沒標註行政院,地方政府就拿不到補助。對此,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7日)表示嚴正駁斥,強調此為中央主導的政策,少數地方政府把行政院通勤月票遮蔽,會模糊方案,讓民眾產生混淆。徐巧芯昨透過臉書發文表示,中央用這麼強硬的手法很少見,甚至連地方自己出錢做的宣傳上面都一定要註明「行政院」,否則未來就拿不到TPASS的補助,形同綁架縣市政府以及廠商。對此,關於TAPSS通勤月票方案,鄭文燦說,TAPSS通勤月票已於7月1日上路,中央補助地方超過一半的費用,而且6月1日就核定補助金額,還可以預支款項,在野黨的質疑剛好與事實相反,並沒有扣補助款的問題。鄭文燦認為新竹與桃園是共同生活圈,會盡快請公路總局把桃竹竹苗共同生活圈通行月票核定,因為現在修正草案剛送到公路總局,希望桃園、新竹能通行無阻,他也強調,在野部分人士指控稱扣款,但其實角度180度不同。此政策為中央主導、地方執行,包含台鐵,交通部統一補助90%,因此方案須要完整揭露,少數地方政府把行政院通勤月票遮掉,弄模糊方案,會使民眾產生混淆。另外監察院7日通過糾正台電,在野黨質疑這就是台灣缺電?!鄭文燦直言這是沒有常識的報導,核電廠不可能偷偷,目前以柴油發電讓園區保持電力,並沒有核電廠偷偷發電,這是沒常識的說法,希望謠言止於智者,最後更是強調,台灣不缺電,缺的是把綠電極大化、多元化,例如風電或太陽能;高科技廠商需要購買綠電,未來幾年綠電的加速方案會繼續推動。
綠電仍不足…總統蔡英文承諾會加快腳步生產 2030年綠電發電量有望超過900億度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感嘆綠電不夠,蔡英文總統昨天表示,綠電2030年有機會超過900億度,政府會加快腳步生產更多綠電來因應國際競爭,也要設計更完整的信保機制及交易平台,讓更多企業可以購買。至於企業關切調降金融業營業稅率議題,蔡英文也承諾,未來可以進一步討論和評估。蔡總統昨出席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並頒發感謝獎座予熱心會務的獲獎代表。今年3月,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曾帶領會員與行政院長陳建仁進行工商早餐會,提出許多建言。蔡英文也回應產業界關切的事項。她說,可以預見未來10年的產業趨勢就是淨零轉型、數位轉型。對此,政府已經持續推動各項作為。她2016年上任到現在,綠電全年發電量已經成長超過5倍,2030年更有機會超過900億度,有助企業提升綠色國際的競爭力。蔡英文表示,在初期的學習曲線慢慢上軌道後,政府會持續加快腳步、追上進度,生產更多綠電來因應國際競爭;同時也要設計更完整的綠電信保機制及交易平台,讓更多企業可以購買綠電。對於「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施行以及全球RE100的企業承諾,蔡英文指出,《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以及針對碳盤查、碳權的認證和抵換等12項子法,都會陸續上路。政府將和產業界不斷溝通,讓該制度的建立過程更順利。國發會與證交所也已共同出資籌組碳權交易所,未來也會逐步完備碳交易機制。談及人才培育方面,蔡英文表示,台灣需要更大力地到國際上爭取好的人才,我們預計未來4年初步將會提供1萬個名額,針對有意願來台念書、並承諾留下來工作的同學提供獎學金。另外,從2014年7月開始,金融營業稅3%撥入金融業特別準備金,相關條款會在明年年底屆滿。她說,到時候,對於整體制度的規畫及改變,都可以進一步討論和評估。面對國內碳權交易所將於8月7日營運,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昨於「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上呼籲,台灣企業應及早因應準備,碳稅、碳費的徵收未來一定會從歐美國家擴散到亞洲,企業在新南向拓展時需加以關注。國發會去年公布淨零路徑圖後,在12大領域都看到政府各部會積極推動,今年初也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環境部新設立的「氣候變遷署」等措施,蔡宏圖表示,在這樣環境下,企業比過去更積極學習、勇於行動,相信聚集大家的力量,一定也能讓台灣脫胎換骨。
台電購電成本高爭取漲價 行政院推平台讓企業自購綠電
台電上周五股東會上預估今年虧損恐仍在1500億以上,表態10月將再爭取合理調漲電價,輿論批評,台灣購買綠電成本高於售電價格,是虧損的主因。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20)日出席「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時表示,未來企業透過「綠電交易平台」直接向再生能源發電業或售電業採購綠電,經濟部也將推出「中小企綠電平價專案」,預計2025年前可提供逾億度綠電,協助中小企業順利取得綠電。根據台電官網資料,到今年4月底為止,台電購買風電成本為每度7.03元、光電4.88元,平均的再生能源購電成本為5.6元,整體購電成本為4.51元;同時,台電的售電價格,民生用電為每度2.63元、工業用電為2.58元。外界批評,台灣購買綠電的價格遠高於售電價,是長期嚴重虧損的主要原因。鄭文燦昨天出席活動時表示,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計於2026年起正式實施;美國亦簽署了史上最大因應氣候變遷投資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倡議100%使用再生能源,我國目前亦有台積電、台達電等多家重要企業參與,也讓資源減碳及促進綠能使用成為新潮流。政府於去年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訂定2030年階段性減碳目標,減碳目標也是每一位領導者的責任,不僅是台灣面對全球的共識,也是跨國界、跨產業、跨世代的轉型工程。鄭文燦指出,我國採取「電證合一」的制度,於2017年與2019年分別完成《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開放綠電自由交易,並建立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來負責執行的台灣再生能源憑證(T-REC)制度;而「綠電交易平台」讓綠電不再只躉售台電,企業可透過「企業購售電合約」,向再生能源發電業或售電業採購綠電,滿足企業社會責任及減少碳排放等目標。鄭文燦指出,政府的目標是提供可接受的綠電價格,讓想買的買得到,讓想賣的賣得出去,為照顧中小企業,經濟部也將推出「中小企綠電平價專案」,由公有或國營土地招租太陽光電案場,並保留3成綠電上平台標售,預計2025年前可提供逾億度綠電,協助中小企業順利取得綠電,因應淨零轉型趨勢。他表示,現在還在建立制度的階段,歡迎各界提出更好的政策建議,經濟部及行政院各單位都會儘量納入考量。
泓德能源攜手宸鴻、士電 三強組國家隊搶攻儲能市場
泓德能源(6873)宣布聯手宸鴻光電(3673)、士林電機(1503)籌組儲能國家隊,打造大型儲能設備,將服務銷售至日本、美國等地,前進國際市場。泓德能源董事長謝源一表示,「淨零碳排成世界趨勢,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逐年增長,要讓台灣電力系統的供需同時具備彈性與韌性,最關鍵的2件事情,就是儲能與從負載端著手做好用電管理。」泓德能源為台灣首家於創新版掛牌再生能源公司,以資通訊技術整合、能源系統管理與靈活的電力調度服務;宸鴻光電為全球觸控技術領導廠商,具備精密機光電製造經驗,並提供供應鏈管理;士林電機專注研發及製造電力相關產品,提供綠電建置與發電一條龍服務。宸鴻光電與士林電機目前皆為泓德能源的股東,三方將合作提供全方位儲能整合服務。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表示,隨著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不斷降低,電池成本也持續下降並達到規模生產,可以大量應用在電動車及儲能系統,因此有機會達到平價上網的契機。同時,與Beseye的合作,在發電、儲電、售電上導入AI技術,也為未來電力生活圈提供完整綠能解決方案。泓德能源成立7年經歷3次轉型,從早期只能售電給政府(B2G),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提高民間企業直接跟再生能源業者購買綠電的誘因,因此開始售電給企業(B2B),接著因應電動車普及,開始發展充電樁事業,售電給一般消費者(B2C)。
台積電買光台灣綠電? 劉德音喊冤:「只買4%多」其他都是給台電
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今(6日)召開股東會,對於市場認為台積電把台灣生產的綠電都買光,董事長劉德音直接喊冤,公司只買了台灣綠電的4%多,其他的都是給台電。小股東今天對於台積電在ESG發展狀況相當關心,特別是台積電的綠電採購狀況。小股東詢問台積電的綠電合作廠商是如何遴選,劉德音回應說,這些都是公開招標的,問題是,台灣的綠電發展不夠電,遠比歐洲少,目前還不夠ESG發展目標所需。劉德音也說,現在台灣綠電發展過慢,台積電也不會直接做綠電,因為電廠的專業不是台積電所擅長的,但是會鼓勵廠商投資。劉德音也直言,購買綠電的時候也會幫忙供應商,很多家一起買綠電,再分給小的廠商。另外小股東也詢問公司會不會擔心台灣缺電,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也回應說,「2025用電量會增加,但公司不會蓋發電廠,也會持續增加綠電用量,至於會不會缺電?應該是不會。」
中信金控持續參與國際倡議並提出解方 擔任PCAF亞太區主席 永續年會分享再生能源專案融資經驗
迎世界地球日,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簡稱「中信金控」)今(21)日參與「地球解方2023永續設計行動年會」,與產、官、學界專業人士交流永續發展議題,分享參與國際倡議組織之經驗,並於永續創新論壇中說明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成功推動再生能源專案融資發展的關鍵因素,展現對永續發展的支持。 「地球解方2023永續設計行動年會」由5%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臺主辦,中國信託金控幕僚長暨發言人高麗雪出席開幕儀式、中國信託銀行企業融資處副總經理李靜婷擔任永續金融創新論壇講者。高麗雪幕僚長表示,中信金控持續發揮金融影響力,支持多項國際倡議,現任碳核算金融聯盟(Partnerships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 PCAF)亞太區主席,提供風險管理實務經驗,參與倡議機構框架及方法學制定小組供全球金融業遵循及參考。「地球解方2023永續設計行動年會」今日登場,中信金控幕僚長暨發言人高麗雪出席開幕儀式、中信銀行企業融資處副總經理李靜婷擔任永續金融創新論壇講者。/中信金控提供中信金控意識到財務碳排盤點的重要性,率先臺灣同業加入PCAF,持續擔任亞太區主席。PCAF上(3)月召開第一季線上會議,包含臺灣、日本、韓國、澳洲、馬來西亞等地超過80家金融成員機構成員共同參與,討論甫於上月發布的《不動產營運溫室氣體盤查和報告技術指南》,補充規範不動產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相關之方法學,提供金融機構透明一致的測量核算指引;中信金控更是PCAF全球核心小組唯一亞洲成員,與全球21家標竿金融業共同制定第二版「金融業全球溫室氣體盤查和報告準則TheStandard」指引,預期將協助全球總資產逾89兆美元、參與PCAF之382家金融機構進行財務碳排盤點及減量,共同努力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中信銀行企業融資處副總經理李靜婷擔任「地球解方2023永續設計行動年會」永續金融創新論壇講者,分享再生能源專案融資經驗。/中信金控提供李靜婷副總經理則進一步分享,隨著永續意識興起,中信銀行藉由投融資實踐影響力紅利(ImpactAlpha)的願景,不遺餘力地參與赤道原則謹慎評估高汙染產業,協助客戶因應供應鏈購買綠電。中信銀行亦善用金融專業,擔任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計畫、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東南風場、中能離岸風電計畫三案之財務顧問及統籌主辦行,聯貸總金額逾新臺幣2,000億元,創新專案融資模式引領金融業與客戶攜手達成SDGs指標,更創造社會就業與和諧共榮;中信銀行亦主辦廢棄物再生能源(Wasteto Energy)融資聯貸案,為環境及社會帶來正面效益,兼顧獲利及長期競爭力。中信金控亦為臺灣首家加入「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小組」(Taskforce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之企業,持續參與TNFD的框架制定討論,2022年亦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ited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 UNEP FI)規劃的TNFD試行計畫,與全球42家金融機構為本月出版的TNFD試行計畫報告書提供研究案例,以強韌的風險管理能力參與聯合國永續行動 。
開發金控承諾2040年全面退出燃料煤相關產業
中華開發金控(以下稱「開發金控」)致力於實踐永續淨零願景,持續從自身營運減碳與投融資組合管理兩面向著手,強化減碳強度。今年已簽署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完成第一階段綠電採購及轉供,發布首本「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更鼓勵集團子公司推展多元綠色金融商品與服務。開發金控今(6)日表示,已擬定具體去碳化策略,目標於2040年全面退出(phase-out)燃料煤、非常規原油/天然氣相關產業。開發金控為台灣首家承諾於2045年達成全資產組合淨零碳排的金控,集團各子公司亦積極將淨零轉型融入業務發展。截至2022年第三季,中國人壽國外綠色債券投資餘額達新台幣(以下同)263億,凱基證券在ESG及環保綠能相關承銷及股權籌資金額達700 億,凱基銀行綠能科技產業授信累計餘額約151億,2022年推出「綠色存款」募集金額亦逾60億;中華開發資本更已率先自有資金投資部位全面排除燃煤與煤礦產業的目標。開發金控期待在2023年將增加15%綠色產業投資組合,擴大金融影響力。為進一步落實減碳作為,開發金控訂定永續金融承諾,並建立相關去碳化時程,逐步限縮煤礦、非常規原油/天然氣相關產業,以及其他高碳排產業之投融資部位;同時並展開產業與客戶議和,鼓勵高碳排產業客戶著手減碳轉型計畫,預計於2040年達成全面退出(phase-out)全球燃料煤、非常規原油/天然氣相關產業。開發金控積極邁向ESG永續願景的實績,榮獲國內外獎項與機構肯定,日前揭曉的2022年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開發金控勇奪四項大獎,除入選台灣百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更憑藉永續報告的揭露完整性、可信度及溝通成效上獲得肯定,取得白金獎殊榮;同時透過推動綠色投資、購買綠電及參與國際倡議等積極作為,四度蟬聯氣候領袖獎的得主;亦在資安領域有傑出表現,首度獲得資訊安全領袖獎。 開發金控表示,開發金控致力於為客戶、員工、股東和社會提供永續的金融解決方案,並透過資金與金融服務創造正向的永續影響力,成為亞洲領先的金融企業。推動淨零轉型不僅是開發金控的核心策略,更是為全人類共好的使命及承諾。
大同認列華映除列利益約90億 明年拚新能源事業成長
老牌家電廠大同集團(2371)近年將業務專注於能源產業,18日與北捷舉辦綠能成果記者會,除與北捷合作外,未來也期待將合作擴展到其他軌道事業公司。大同總經理王金來表示,對明年展望仍樂觀看待。而認列華映虧損方面,會用公司特別盈餘公積回補虧損。王金來於記者會受訪時表示,目前大同4大事業體中,電力、新能源事業群佔總營收約60%以上,其他40%是消費電子(家電產品)與不動產開發,新能源事業主要是供應內需,不受國際情勢影響;除北捷外,未來考慮與其他交通業者合作,包括中捷、高捷或高鐵等機廠屋頂可設太陽板,明年與北捷的綠能發電,可供給需綠能的私人企業使用。王金來指出,目前大趨勢就是綠電、ESG,全球企業目標在2050零減碳轉型,所有公司近年都致力於節能減碳,但限制仍多,所以要購買綠電,大同會協助建構綠電平台,將產製綠電供給給像台灣半導體、PCB這些高耗能產業使用,也導入能源管理系統。此外,針對除列華映一事,王金來回應,除列華映是好事,此次除列約90億的效果,對減低過去累積虧損多少有幫助,不過特別盈餘公積還是要回補約100多億元左右,預計年底虧損金額會更少,公司會盡量在整個營收、獲利增加,盡快會都有交代,對員工福利也有貢獻。展望未來,王金來表示,因綠能需求不斷增加,明年大同的新能源事業體將持續成長,看好本業還是能夠穩健、樂觀成長。目前ESG已經結合到營運模式了,台灣也有10年電網強韌計畫,大同一系列都能提供服務,未來也朝EV馬達研發邁進;以及台灣在太陽能建置還需要更多努力跟投資,新能源事業在未來來看是蠻樂觀的。
世貿中心採購康舒綠電 初期轉供300萬度
康舒科技(6282)綠電版圖再下一城!繼日前德國不織布龍頭科德寶集團簽署採購契約後,康舒旗下子公司台康日能今(12日)與台北世貿中心國貿大樓共同宣布簽訂再生能源電能及憑證購售契約,初期轉供300萬度綠電,後續將依國貿大樓承租戶需求逐年調整,雙方承諾攜手為全球2050淨零排放目標而共同努力。康舒表示,本次與台北世貿中心國貿大樓的合作,是開啟新能源事業版圖的另一扉頁,目前旗下投資的電廠容量已達150MW,總銷售綠電轉供量達3.6億度電。康舒董事長許介立表示,「我們在新能源領域雖然是新兵,但從目前成績看來,足以證明傳統電源供應器廠有持續創新能力,因應國際經濟變化,滿足各種客戶需求,這次與國貿大樓的合作,就是一成功案例。」據了解,康舒除了提供綠電,也正與國貿大樓規劃能源可視化系統與充電樁的合作,為不斷上升的綠電需求做準備,期許未來康舒能整合創能、用能、儲能以及節能等項目,協助客戶朝2050淨零排放目標前進。國貿大樓繼2020年底取得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國際認證後,又於2022年完成ISO14064溫室氣體盤查,目前正在建置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以及進行LEED與WELL雙認證。國貿大樓執行副總張所鵬表示:「自2023年起,國貿大樓將逐年向康舒科技購買綠電。國貿大樓現行租戶皆為國內知名企業、事務所、跨國企業及外國駐華辦事處,除了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服務外,環境永續也一直是國貿大樓所關注的重要項目,期望能透過綠色租賃方案讓租戶更容易取得綠電,與租戶一起創造永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