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夏族
」安妮交男友找他鑑定 李明川爆料:好久沒有收到照片了
李明川擔任明新科技大學副教授、三創中心CEO邁向第四年,今年為了推廣原住民賽夏族文化,他特別設計了兩套賽夏族服裝,並邀請好友安妮展示;問起兩人的友誼淵源,李明川笑說:「我是她的男友鑑定師,她每次要談戀愛都會先傳對方照片給我看,但我已經好久沒有收到照片了!」李明川會幫安妮鑑定男友。(圖/明新科大提供)李明川說,安妮剛來台灣發展不久時,兩人就認識了,在工作、生活都有很多互動:一開始,她走秀、他化妝;後來她出書,他義不容辭去主持記者會,互相站台累積革命情感,而且兩人都是和同一位經紀人有金錢糾紛的苦主,更加相知相惜。但李明川表示和安妮交朋友要小心踩到她的地雷,就是:「她規定我不可以跟她講英文,連打字都不行!」因為安妮來台13年,今年終於拿到台灣護照,每次李明川忘了她的身份和她用英文交談,她便會嬌嗔變臉:「我是台灣人,兩個台灣人為什麼要講英文!」李明川心想:既然安妮現在是台灣人了,這次要明新科技大學要推廣原住民賽夏族文化,安妮便成為第一人選。為了希望原住民傳統服飾能夠更與國際接軌,李明川花了3個月時間設計、由服裝設計師簡國彥製作出2套融和賽夏族傳統與時尚元素的造型:黑色是適合出席頒獎典禮走星光大道的禮服,重點在腰間的「雷神紋」,過往其「卐」字圖騰常被誤認是納粹符號,其實「雷神紋」背後隱含著天上雷神派出擅於編織的女兒(雷女)下凡後,與賽夏青年的愛情故事。拍攝時,李明川和安妮分享雷女與賽夏族青年的愛情故事,聽得安妮津津有味,對於校園裡模擬部落樣貌的賽夏族知識研究中心更加好奇,表示一定要找時間造訪;李明川笑說:「希望下次她來的時候,可以帶上新男友的照片!」
竹北豐年音樂節10月5日登場 鄭朝方邀體驗原民文化
新竹縣竹北市長鄭朝方24日表示,新竹原住民豐年音樂節將於10月5日在竹北文化公園登場,活動包含有部落頭目領袖會議、傳統舞蹈表演、趣味競賽等,歡迎民眾體驗原民豐年祭文化內涵。竹北市公所24日舉行音樂節預告記者會,由鄭朝方與阿美族部落族人沿著竹北中正西路跑步前行,並在市公所前展演傳統歌謠與舞蹈,也帶來小米、地瓜、芋頭、南瓜和小米酒等象徵收穫與繁榮的農作物,傳遞豐收訊息。鄭朝方指出,新竹縣的原住民族主要包含泰雅族、賽夏族、阿美族及排灣族等族群,人口大約2.2萬人,而文化生活領域遍佈全新竹縣二分之一以上,可見原住民族在新竹發展歷史上,具有不可抹滅的角色及地位,竹北身為新竹縣火車頭,更有保存的責任。新竹縣原住民青年協會會長法隆.伊佑表示,其實不只新竹縣,多數原鄉原住民已遷移至鄰近甚至外縣市都會區成長,透過竹北的原住民文化活動,讓都市原住民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也才有進一步保存的機會,包含歌唱舞蹈、飲食建築等,了解族群的文化根基,讓多元文化能世代傳承。鄭朝方強調,竹北市是多元文化兼容並蓄之處,而透過不同族群文化融合與交流,可以展現原住民文化重視與尊重,這些活動不僅豐富民眾文化生活,也增強都市與原鄉聯繫,讓傳統文化可以在現代社會中延續與發揚,歡迎各界10月5日蒞臨竹北文化公園躬逢其盛。
李明川任教4年 邀何嘉文加入授課
李明川8月斜槓推出單曲〈就是喜歡你〉,演藝事業全方位發展的同時,也沒怠惰其在明新科技大學「三創中心CEO」這個身份,新學期除邀請心靈成長講師何嘉文到校任教、與他齊力紮根部落文化;他還將在28日校慶公開首唱新歌,驚呼:「好尷尬,要在學生、同事、校長、董事長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人面前演唱,真是壓力山大!」李明川擔任明新科技大學「三創中心CEO」邁入第4年,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挑戰和新任務,今年的重點是要將教學與在地的原住民部落文化結合,他說:「我們學校在新竹,新竹除了著名的司馬庫斯部落,還有白蘭部落也很值得一遊,泰雅族、賽夏族都有更多文化可以深度體驗;原民文化對台灣的藝術、旅遊都是很重要的根源,所以我們想回去溯本。」目前校內已打造一座供學生、遊客拍照打卡的景點「樹屋」,用輕鬆、符合潮流的方式做傳承。他還邀請何嘉文加入授課行列,成為《表演藝術與創作》講師,李明川說:「何嘉文老師演藝資歷豐富,從早期的歌手、演員,目前是心靈成長課程講師;台灣近年實境綜藝當道,當年她主持的《綜藝少女組》是這個類型節目的鼻祖;而且她不斷精進自己,目前仍在世新大學上海世新進修學院修習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MBA),非常適合將她的專業、經歷跟學生分享。」本週六是明新科技大學校慶,當天李明川「身負重任」,白天要在學校的FB進行4場直播,晚上搖身一變,要以歌手身份做校園首唱。他笑說壓力很大,很怕學生看到他「人鬼殊途」的那一面:「因為我平常在校園都不會打扮,上台唱歌就要妝髮變成歌手的樣子,很怕同學看了會問:老師怎麼跟平常上課不一樣?」話雖如此,他還是就買了一副歌手專用的舞台監聽耳機,自嘲:「從來沒有想過我也有這一天!」
鍾東錦不畏綠營打壓回從政起點造勢 南庄三灣總部湧上千熱情民眾
無黨籍苗栗縣長候選人鍾東錦今(23)日舉辦南庄鄉與三灣鄉競選總部成立大會,鍾東錦表示,南庄和三灣不但是家鄉,更是從政之路的起點,未來將結合智慧農業、觀光,推動農村再生計畫,改善苗21線道路交通,並加速在南庄興建停車場,引進大型飯店業者進駐,提高旅遊品質,打造宜居、宜遊的苗栗觀光慢城。儘管連日遭綠營打壓、抹黑與誣陷,但鍾東錦選戰步驟絲毫不受影響,反而獲得更多支持者的熱情鼓勵與加油打氣。尤其回到南庄與三灣舉辦總部成立大會,良辰吉時還沒到,就湧進上千名鄉親前往,爭相和鍾東錦握手,甚至還有人直接衝上前擁抱,造勢場合盛況空前。鍾東錦表示,三灣鄉早期生產苦茶油、酸柑茶及東方美人茶,反映在地生活文化的獨特工藝,「三灣梨」近年更是打響名號,未來他將整合內灣村、三灣村、銅鏡村及北埔村的步道與自行車道路線,串聯各重要休憩據點,以在地農特產帶動觀光,形塑完整的遊憩網絡吸引觀光客,提高鄉親收益,此外,他也會要求農業處與農會加強合作,為果農爭取提升各項農業補助,包含農機具採購、架設溫室以及有機肥料補助,同時透過智慧城市的農業雲端運作系統,引進外籍移工,解決農忙時期缺工問題。面對極端氣候,鍾東錦表示,農損災害救助要協助民眾及時提報,並持續辦理「三灣梨觀光季」、「稻香柑香季」、「桐花季」等大型活動,增加曝光率、培養品牌形象、拓展在地農特產外銷通路。他承諾,增設農特產品展售中心、農夫市集吸引遊客駐足,提升觀光農業競爭力。鍾東錦指出,南庄鄉由於都市計畫區內道路系統,大多呈現南北走向且動線不良,假日尖峰時段經常出現交通壅塞,他將規劃增設東西向道路,加強道路動線連結性,同時與旅行社合作規劃「南庄慢活專車」,定時定點從台北、台中開出,直接進入三灣和南庄停靠站,建構便捷舒適的旅遊路線。鍾東錦也說,鄉內閒置工業區都是早期所編訂,如今配合慢城發展,可朝向商業區規劃,提供大型飯店業者進駐、規劃大型室內展演空間或增建停車場,延長旅客停留時間,最重要的是提高旅遊品質,讓鄉親在家鄉就能賺到錢,年輕朋友就近擁有更多工作機會。鍾東錦指出,南庄還有台灣最珍貴的原住民族,更是中部地區賽夏族的文化資產示範區,向天湖岸設置有賽夏族民俗文物館,為苗栗縣重要場館之一,可規劃各式體驗教育活動推廣賽夏族文化資產,結合自然美景打造文化園區。他也說,通往石壁、鹿山、鹿場、鹿湖等地區的苗21道路,經常出現坍塌下陷與急彎處等危險路況,將評估設置明隧道可行性,提高用路人行車安全;並透過都市計畫整體開發,解決老街居民及外地遊客停車問題,減少路內違停、提昇道路效能、改善道路安全。鍾東錦指出,沿著台3線觀光軸線發展,除了持續營造南庄老街特色外,每年也將定期舉辦慢食、慢遊、慢活和馬拉松等慢城嘉年華活動,吸引都市人口,來到南庄遊憩帶動投資,留住年輕人在家創業、打拚。對於家鄉長輩,鍾東錦強調,當選縣長後,將以最快速度,在鄉內衛生所增設長照復健治療服務空間,購買復健治療服務相關儀器等設備,讓長輩就近獲得照護,同時落實65歲以上長輩看診免掛號費,以及每年編列3節總共3000元敬老禮金等承諾。他也與鄉親約定,票投1號鍾東錦,一起打造打造宜居宜遊的觀光慢城。
台灣最後「文面國寶」林智妹辭世享嵩壽100歲 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文面保存者林智妹於今(18)日病危之際返回花蓮,在祖靈庇護下於晚間安息,享嵩壽100歲。林智妹耆老為目前全國僅存的無形文化資產「文面傳統」登錄保存者,終身奉獻文面傳統的傳承與推廣。文化部長李永得聞訊後深表哀悼,指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全力協助家屬治喪事宜,並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文化部表示,林智妹(lpay Wilang)1922年4月1日生,現居於新北市中和區,出生於花蓮縣卓溪鄉賽德克族Tawsay(陶塞)部落。2016年1月由花蓮縣政府登錄為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文面保存者,為目前全國僅存文面登錄保存者。文化部表示,文面傳統就臺灣文化資產而言,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在臺灣諸多原住民族中僅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及賽夏族擁有文面習俗。在原住民文面前必須經過各種考驗,如男子曾獵首過、女子具織布能力,才可獲得文面資格,方能論及婚嫁。此慣習象徵在生命能肩負成家、保護聚落的社會責任,死後得以進入祖靈界。因此,在原住民族群內部具有族群識別、成年印記,並具表彰個人英勇與才能等意義。林智妹身著賽德克族傳統服飾。在日治時期雖曾以陋習為由遭禁,後代族人不再文面,使得文面逐漸走入歷史,今日已不再廣為實踐。但文面文化所代表的生命意義,仍被原住民族群視為族群認同的重要表徵,也得以喚回族人對文面的關注和瞭解,產生族群中的凝聚力。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前於2016年出版《永不消失的榮耀記憶》,講述包含林智妹等6位文面耆老生命故事,並於2018年再版發行其精華作品,為後世留下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期望民眾能認識原住民族的文面文化,並傳承原住民族的各項珍貴文化。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林智妹耆老勇敢面對各種挑戰的性格,展現出深遠且富有意義的生活實踐,保存了臺灣原住民族文面傳統,實屬臺灣的瑰寶。雖林智妹耆老不幸離世,但其一生行儀及文面的榮耀記憶,將永為後世所緬懷及追思。
原鄉天使1/替代役愛上偏鄉 清華碩士住部落催生籃球隊
苗栗縣南庄鄉東河國小全校學生不滿50個,其中有9成是來自賽夏族,這間已經超過百年歷史的山區小學,在過去全校師生都對籃球運動全然陌生的情況下,4年前奪下全國少年籃球賽冠軍,去年又奪得2021全國小學籃球菁英盃冠軍,而幕後的推手,卻是一名自小在台北長大的代課老師葉致良。現年32歲的葉致良,父母都從事旅遊業,為了栽培葉致良,在他小學畢業後,就將他送至號稱台北市貴族學校的「薇閣」就學,但因為不習慣太多校規約束,高一上學期轉學至淡江中學,後來唸完大學,再考上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在2015年當兵時,因為服替代役分派至東河國小,結果就此與東河結下不解之緣。原本在東河國小擔任替代役的葉致良(左)退伍後又甄試回去當代課老師,並考取賽夏語族語認證,還帶領學校籃球隊拿下許多殊榮,令校長高清菊(右)非常感動。(圖/趙世勳攝)他在2016年退伍,同年9月,如願考上東河國小代理教師,雖然睽違沒幾個月,但對於再度回到東河,葉致良卻有著特別的使命感,「之前是替代役,現在是老師,責任就更大了。」可是第一關面對的就是來自家庭的壓力。「爸媽都希望我在台北工作,然後要我朝專業的資工方面發展,可是我就很愛東河啊,想要奉獻偏鄉。」「我爸媽第一次到學校時,看到我的宿舍,還不斷問,『你真的要在這裡工作喔?』」在葉致良堅持下,爸媽也鼓勵他加油,後來看到葉致良一些媒體報導,發現他的服務熱忱,也從反對變成認同,甚至引以為傲。葉致良說,苗栗縣東河村是賽夏族人傳統土地區域,而東河國小是全村唯一的小學,學生散布在各個部落,因為學生中有不少都是單親,葉致良到了東河後發現,有少數學生下課後因為缺乏長輩照顧,同儕們聚在一起都學會不良嗜好,因此他鼓勵學生除了念書之外,大家一起打籃球,除了畢業後可以有機會被大學校看見挖掘,同時可以照顧學生們下課後、大人還沒回家的空檔,讓學生沒有機會去接觸不好的事物。擔任代課老師的葉致良任何課程都能教,堪稱全能教師,學生放學後等待父母下班前的空檔,他也經常陪伴學生。(圖/趙世勳攝)由於東河國小全校師生有9成是賽夏族人,為了融入環境,葉致良以自學方式考取「賽夏語族語認證」,讓同為賽夏族的校長高清菊非常感動。高清菊表示,教育部自2018年9月起推動全國各小學辦理「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對象都是經過認定屬於低收入、單親、失親、或隔代教養等經濟弱勢家庭的學童,「致良來了之後,確實做到陪伴學生的角色,很多孩子現在放學後或放假都會在學校打籃球,不但能讓學生培養學習熱情,還能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更令高清菊驕傲的是,2018年的全國少年籃球賽,特別增設Mini組,意即提供12個班以下的小學校也能組隊參加,結果東河國小籃球隊在葉致良率領下,一路過關斬將,拿下該年度的全國少年籃球賽總冠軍,去年又奪得2021全國小學籃球菁英盃冠軍,「孩子們比賽的時候,很多學生離異的父母都會到場加油,那種畫面讓人很感動。」東河國小籃球隊去年比賽時,輕鬆的將比數拉大,最終獲得全國小學籃球菁英盃冠軍。(圖/翻攝畫面)
原鄉天使2/部落學校資源不足 小選手參賽省錢10人擠1房
苗栗縣南庄鄉東河國小是東河村唯一一所小學,全校師生有9成來自傳統賽夏族,2016年時,當時當兵服替代役的葉致良(32歲),分發到該校,也將籃球運動帶到學校,他退伍後又考上該校代課老師,並在2018年帶領東河籃球隊奪下全國少年籃球賽總冠軍,去年又奪得2021全國小學籃球菁英盃冠軍,但葉致良感嘆「偏鄉學校資源不足,每次帶學生外出比賽,經費真的是個問題。」目前是東河國小籃球隊隊長的六年級學生高子喬表示,葉致良老師是在她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到學校服務,她當時根本不懂什麼是籃球,直到三年級開始接觸,體會到打籃球的樂趣,也從打球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我希望能夠用打球改善家裡的生活,老師也鼓勵我們要從山裡走出去。」東河國小全校學生不到50人,學生們都很期待每天能在大自然中上課。(圖/趙世勳攝)另名學生陸敬程則表示,爸爸本來帶他去桃園念書,但爸爸太忙,所以就把他轉學回東河,「打籃球讓我很快樂,這裡的環境很自由,很期待每天都上課。」而葉致良在指導學生打籃球時幽默中會帶一點酷,學生私下也給他取了「金城武」的外號。講到籃球隊,葉致良雖然充滿驕傲,但也透露出偏鄉資源不足的無奈,「我們常常接到很多外縣市的學校邀請比賽,但每次一隊約10人要下山,交通食宿都是大問題,補助的經費又是杯水車薪。」葉致良說,如果到台北比賽,就全部帶回他台北的家睡,去其他縣市的話,就要找那種便宜的小旅館或睡在寺廟,然後跟業者商量,讓孩子盡量擠在同一間房。東河籃球隊到其他縣市比賽,因為經費問題,小選手們都要全部擠在一個房間內睡覺,且買食物到房間分食,相當克難。(圖/葉致良提供)吃飯時也是挑小火鍋,讓學生2人1鍋,反正白飯可以吃到飽,有時候葉致良還會通知以前薇閣的同學「我帶學生來台北比賽。」通常聽到這句話的同學都會贊助伙食費,讓學生飽餐一頓。「每次我帶學生到外地比賽,過程都感覺很像當年的紅葉少棒隊。」葉致良表示,他正在修習教育學程,預計參加國小教師甄選,如果有機會,希望繼續留在東河服務。「很多朋友都說我幫助孩子們視野變寬廣,但實際上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更多,許多人都有爸媽為孩子選擇做什麼工作,但真正體驗到賽夏族這些孩子的遭遇,才會知道他們根本沒得選擇。」葉致良強調,讓學生被看見,就會有被挖掘的機會,有機會才能為自己創造未來,創造無限可能。葉致良帶領的班級,全班只有9位學生,但每個人都對籃球運動充滿熱情,葉致良也經常帶領學生進行簡單訓練。(圖/趙世勳攝)
不上山也有好「趣」處 山村市集在臺北
不上山也能享受山林帶來的美好生活!農委會林務局與水花園有機農業市集合作舉辦「品味山村逛市集」活動,以「在地」與「友善」理念,分享從山村農特產到林下經濟的各種好物,搭配精彩活動,將全臺灣山林好味帶來城市與大家分享,持續推動「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林務局於4月10至11日(星期六、日)上午10點至下午5點,與水花園有機農業市集合作,在臺灣大學蒲葵道舉辦「品味山村逛市集」活動。林務局表示,讓倚賴森林生活的山村居民生計得以確保,才能維護自然棲地健全,使山村綠色產業長久存續,這是目前山林保育相當關鍵的環節。本次市集包含山村特色美食、林下經濟農產、原住民族傳統工藝、友善生產綠色餐廳等4大類產品展售攤位,從美食、友善農產品、生活用品,到穿搭飾品等,以當代設計的減法思維,結合在地職人工藝巧手,重新詮釋傳統文化的豐富意涵,讓來自山林的質感選物增添大家生活的光彩。來自花蓮Dipit復興無菸部落的傳統香草鬆餅。(圖/林務局提供)林務局指出,一般市集找不到的隱藏版美食,也將在臺北市區亮相!如「奧萬大部落楓采」帶來的馬告香腸、花蓮Dipit復興部落的勇士飯糰和刺蔥茶葉蛋、臺東達魯瑪克部落的野菜磅蛋糕、高雄六龜檨仔腳的土窯麵包等等,都非常值得品嚐。另外,南庄賽夏族人少量生產的高品質「娃哇樂」森林蜜、臺大與望鄉部落共同開發的樹豆料理即食包等等,都是部落、社區發揮自主性,加上林務局持續導入資源輔導推廣的森林資源永續經營及森林主副產物加值利用;在現代生活方式的變遷下,轉化原鄉傳統知識,發展出兼具地方特色與傳統文化的綠色經濟商品。除了多元的山村物產可供選購外,還有許多精彩的活動,包含由飲食作家番紅花帶領的走讀導覽、藍染手帕及竹編小籃的現場DIY教學、獵人裝備展示、山村意象顏彩繪和部落音樂表演等,非常適合大小朋友同樂,藉由豐富的五感體驗,認識山村日常生活。
西濱火燒車2死1重傷!肇事男不救人 低收死者家1個月被撞死4人
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昨(20日)發生車禍引起火燒車,駕駛的17歲侄女、2歲侄孫被活活燒成焦屍,唯一倖存的54歲根姓男子也因嚴重燒傷而命危,送到醫院時還強調「如果太嚴重,就不要救我」。根家其他家人上個月才被酒駕逆向超車撞上,造成兩死一傷,如今卻又遭遇如此慘案,讓人聽了也不禁鼻酸。(圖/翻攝自台中踢爆網)據瞭解,昨日西濱台中清水段的這起嚴重車禍,是一輛混凝土預拌車追撞根家的汽車,導致汽車火燒車;據《ETtoday》報導,一名路過民眾在現場幫忙滅火,他指控肇事的46歲林姓大車駕駛不幫忙救人,從頭到尾只顧著講電話。大車駕駛宣稱是根男突然煞車,自己才會撞上去;雙方酒測值皆為0。肇事的混凝土預拌車。(圖/翻攝畫面)據《中國時報》報導,根家是南庄鄉賽夏族人,被燒成焦屍的根姓女子是低收入戶,父母靠打零工維生,她的丈夫是屏東排灣族,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她被發現時全身焦黑捲曲,雙手呈現環抱姿勢,下半身卡在副駕駛座,死狀淒慘;外甥的遺體則是在後座被發現。(圖/翻攝畫面)其實上個月24日苗栗三灣鄉一起死亡車禍,受害者也是他們家人,當時一名27歲許姓男子酒駕逆向超車,造成根家開車的駕駛、1歲兒子喪命,獨活下來的19歲根姓女子因傷勢嚴重,到現在還在台中童綜合醫院治療。至於昨日車禍中唯一活下來的根姓男子,全身將近80%有二至三度燒燙傷、多處肋骨骨折,到院時意識尚清楚,曾強調「如果太嚴重,就不要救我」;根家一家人的遭遇,真的讓人相當不捨。
【文化創作情報】尊重傳統智慧創作 取得授權正確使用
在現今,無論是潮流設計、音樂或影視創作,許多創意工作者時常感到自己的設計或創作被他人擅自抄襲,或在未經授權之情形下被作為商業使用,對於創意人或設計師來說,可透過「著作權法」適當地保護自己的創作心血不受到他人侵害。但如果對於流傳久遠的創作,代代相傳之傳統智慧創作,如臺灣原住民族的宗教祭儀、音樂、舞蹈、歌曲、雕塑、編織、圖案、服飾、民俗技藝等文化成果,蘊含祖先歷代的生活哲學以及重要的生命禮俗,可以透過何種方式加以保護呢?賽夏族日字紋及雷神紋圖案,設計及創作皆須取得專用權人同意才可使用。政府為保護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並且促進原住民族文化發展,2007年公佈施行「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藉由建立「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制度,以原住民族族群或部落內部共識為基礎,取得智慧創作人格權與智慧創作財產權,保護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人的權益。原住民族委員會累積至108年底已通過61件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因此使用行為除了符合「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第16條合理使用規定,例如: 供個人或家庭非營利使用;為報導、評論、教育或研究之必要等情形,其餘不論是否具營利行為,都要先取得專用權人(原住民族或部落)的授權,相關資訊可透過「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資訊網」查詢,使用者可先搜尋並連絡該項標的之代表人,依雙方當事人的約定,取得同意授權,使用者才可以在被授權的範圍(如地域、時間、使用方式等)使用該項專用權標的。當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到尊重與守護─就能讓傳統智慧創作成為創新世代的創造根源,而創新世代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延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