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局理論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今凌晨病逝!享壽72歲 台大管院師生齊哀悼
專長研究「賽局理論」聞名的前台灣大學教授巫和懋,為兩岸知名經濟學者,3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壽72歲。台大管理學院回應,院內師生對巫老師的逝世表達哀悼之意,後續正由老師指導學生協助家屬辦理告別式事宜。巫和懋畢業於台大經濟系,之後前往美國史丹佛大學攻讀經濟系碩博士班,師從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肯尼斯阿羅,他在取得博士文憑後,曾在美國從事教職,甚至還獲美國杜蘭大學經濟系聘為永久職教授,更到美國史丹佛大學擔任訪問教授,後來在台灣大學與北京大學等兩岸知名大學任教。巫和懋主要專長的學術研究領域包含宏觀經濟學、金融經濟學、中國經濟、資訊經濟學與賽局理論,為兩岸知名的經濟學者。當年他在台大管理學院任教時,在EMBA開設的「賽局與產業競爭策略」的課程,引導學生進入賽局思辯中思考,以判斷對手行動與反應,透過策略推估,尋求自己最大的勝算或利益,在競爭中求生存,授課方式與內容非常受到學生歡迎,每學期選課人數都爆滿。巫和懋曾在他回顧過往30年學術生涯的文章中提到,求學時從台大數學系轉經濟系,是他人生第一個重要選擇;第二個是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職返台,在台大教書;第三則是接受林毅夫(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的邀請,2006年前往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全職任教,之後出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巫和懋所做的第三個選擇,當時震撼兩岸,他在文中直言,當時離開台灣時,很多朋友都說他傻,但他不覺得自己做錯決定,「我沒有因為一時小利,而阻礙了我人生的重大決策」。
民眾黨成國會關鍵少數 藍營議員揭柯「賭徒性格」:不是只要有理念就能結盟
2024大選落幕,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取得8位不分區立委席次,成為關鍵少數,未來國會正副龍頭如何組成引發討論。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沛君強調,白營不分區前三的黃珊珊、黃國昌、陳昭姿過去對藍營都有敵意,能否跟國民黨合作,或投給國民黨的人選?本身就有心理上的「崁」要去過。加上柯文哲的賭徒性格,他會利用槓桿,看能否取得民眾黨的最大利益,會比較重視具體的交換,而不是只要有理念就能結盟。「黃國昌已經有過經驗,他們這些新科立委有些雖然算政治素人,但我想也不會那麼天真。」鍾沛君16日在《大新聞大爆卦》節目表示,他們應該會跟國民黨競爭監督行政的角色,而不是說聯合政府、參與行政權力的分配,所以說實在的,他們比較沒有道理去跟民進黨合作。鍾沛君強調,「但是,關鍵就在這個但是!柯文哲大家都知道嘛,就是這個賭徒性格!我覺得他會利用槓桿,看能不能槓到最大的民眾黨的利益。」所以從過去國民黨跟他談六點的經驗來說,他也不是真的只要有理念就能結盟,而是對他來講,具體的交換,這件事情是比較重要的。「所以我反而覺得說,雖然昨天條件開出來了,但是未來不可諱言,正副院長有沒有一個角色給民眾黨?」鍾沛君提到,或者接下來已經談到委員會召委的分配?有沒有可能作結合?都是可能在正副院長投票之前就可以先取得默契的。就講民眾黨不分區前三的黃國昌、陳昭姿,過去對藍營的敵意,一向是大於綠營的,所以說他心裡面對要跟國民黨合作,或投給國民黨的人選?他會有一個心理上的「崁」要去過!鍾沛君指出,黃珊珊現在當然是跟大家講說,他們是先要來談理念,也說他們會團進團出,八席一起,好像延續藍白合時候的敵意,還是活在前年敗選之後的怨氣當中?當然從賽局理論來看,會覺得一大一小的在野黨合作比較合理,但是如果去細究剛剛所說,就會發現他們還有個人的因素。還有柯主席雖然不在立法院,他也會有操盤的、他自己的考量在內,「所以我覺得,其實這個變數是很大的!」
最貪內幕2/「囚徒困境」讓調查官拚了 徐宿良案魔咒延燒不盡
榮獲74屆奧斯卡4項大獎的「美麗境界」影片,描寫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數學家約翰.納許傳奇的一生,感動了不少人。約翰.納許因「賽局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賽局理論中最有名的應用案例是「囚犯困境」,研究被告應否認罪才能在法院判決獲得最大利益,類似場景竟出現在最貪調查官徐宿良盜賣毒品案的「案前案」,也就是徐宿良昔日航調站同事詹孟霖和林聖智,因為遺失6.5公斤毒品衍生的偽造公文案。所謂「賽局理論」,最初是研究橋牌等博弈遊戲的學問,也被翻譯作「博弈論」,被應再在經濟學和企業管理上,提供決策者分析敵我間的「資訊」與「預期」,以對手的反應為前提,判斷如何做出最佳決策。如應用在司法的刑事追訴上,就成為應否認罪的「囚徒困境」理論。經典的案例是:警察抓到兩名嫌犯並隔離審訊,其中一人如果認罪、另一人拒絕承認,自己有機會無罪釋放,對方則重判30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則各判 15年(用坦承換取較短刑期)。兩人都不承認罪刑,則各判1年(因為犯罪證據不夠明確)。如果把「囚徒困境」套在前航基站調查官詹孟霖和林聖智的偽造公文案,就變成認罪能否獲得輕判的問題。資深司法官觀察,詹、林兩人的訴訟策略南轅北轍,詹從檢方偵辦期間就認罪,但林則始終認為自己沒錯,結果是詹已獲檢方首肯認罪協商,並獲法院輕判,至於林除了不認錯,還向法院聲請法官迴避,按照「囚徒困境」理論,未來判決可能對林不樂觀。不過也有檢察官表示,「囚徒困境」畢竟只是經濟學上的理論,判決沒出爐前,很難判斷結果。調查局航基站前組長徐宿良盜賣3.6億元毒品,又發生數起調查官弊案,被稱為「徐宿良魔咒」。(圖/翻攝Google Map)徐宿良盜賣毒品案不只與「囚徒困境」理論有關係,甚至還有辦案魔咒,部分與案情有牽扯的調查官竟因此「惹禍上身」。其中一位是偵辦過本案的北機站蔡姓調查官涉嫌在網路購買槍彈,還有一位航基站吳姓調查官涉嫌濫用內部網路偷查個資,兩人皆遭查獲。前北機站蔡姓調查官辦過徐宿良盜賣毒品案,曾被視為明日之星,卻以比特幣約15萬台幣,利用暗網從美國購買1把克拉克制式手槍、2副制式彈匣、1副特製彈匣、1支消音器,以及子彈50發,賣家將槍彈夾藏在黑膠唱片機,從美國紐約州寄回台灣時,遭美國海關攔截查獲。雖然他辯稱是精進辦案能力,破解犯罪模式,但檢察官不採信,依法將他起訴,還建請法院從重量刑,而調查局也將他記兩大過免職。另一位偷查個資的吳姓調查官,當初是徐宿良在航基站的同事,吳姓調查官的林姓友人因車禍肇事,委託他查對方個資,吳在辦公室登入內部網站的法眼、天網系統,取得對方個資及前科紀錄,還問熟識的員警如何在車禍案件舉證,希望有助於友人打官司,沒想到檢調為追查徐宿良案,意外查出吳姓調查官濫查民眾個資,基隆地檢署考量他有悔意,予以緩起訴。
雙A囚徒困境2/英特爾Q2虧損喊漲CPU一到二成 筆電廠陷入「降價促銷VS漲價反映成本」泥沼
除了需求轉弱外,筆電廠今年下半年還有個棘手的大麻煩,就是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宣布10月起將非商用處理器將漲價10~20%。「面對終端需求不振的窘境,關鍵零組件偏又要漲價,到底要不要漲價反映成本?還是自己吸收?我們陷入了賽局理論中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一位筆電廠高層哀嘆。(囚徒困境原指犯人是否認罪的選擇,這邊是指廠商漲價可能掉市占,不漲成本無法轉嫁)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以「黑天鵝」來形容英特爾漲價動作,「現在的個人電腦生態系,是由當年的英特爾和微軟建立,如今老大哥(指英特爾)第二季意外虧損,其實是一隻黑天鵝,產業要小心應對。」英特爾為何選在市況低迷時宣布漲價?陳俊聖直言,這大概只有英特爾才知道理由。針對英特爾在市場需求疲弱的狀況下,竟然還宣布漲價,「其中的關鍵,還是吃定品牌廠最後還是會買單,畢竟英特爾處理器市占率仍有70%之譜。」仲英財富投資長陳維泰說,根據研究機構Mercury Research統計,AMD去年x86 CPU全年市占率來到23.3%的歷史新高,但英特爾的市占率仍達76.7%,換言之,處理器仍是賣方市場,品牌廠的選擇彈性低,英特爾就有空間可以「趁機」反映成本。IDC 台灣資深市場分析師劉伊菡則認為,面對關鍵零組件漲價,自己產品到底要不要漲價,對於廠商來說,是很難抉擇的,尤其在台灣這個對於價格相當敏感的市場。「你不漲價,換言之,就只能自行吸收成本,但是如果決定漲價,但是競爭對手選擇不漲價,可能就會把市場拱手讓人。」劉伊菡說。儘管目前市場買氣不佳,不過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預期,2023年仍會有換機潮可期。(圖/華碩提供)法人也點明,英特爾漲價是勢在必行,現在要觀察的,筆電廠要如何反映成本。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胡書賓預估,明年還是會有換機潮的需求。而根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估,接下來的筆電銷量要再出現跟2020年約2.06億台及2021年約2.46億台的榮景已難,應該會回到跟疫情之前相近的水準。「在主要零組件中,的確只有處理器是屬於賣方市場,其他的零組件供應商基本上並沒有可以比擬的議價能力。」一位筆電場高層透露,「不排除有同業透過產品規格的『微調』,讓整體成本盡量維持不變,這樣才有可能在去化庫存跟新品之間的天平之間取得平衡點。」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則是認為,通常弱應用晶片,像是現在的DRAM、NAND、LCD顯示驅動IC只有跌價的份,但英特爾居然也為了要反應成本上升要漲電腦x86 CPU的價格(漲伺服器CPU、WiFi價格就還算合理),看起來半導體通貨膨脹大趨勢將持續。陸行之也直言,英特爾以反映製造成本上漲為由,這是過去半導體行業沒碰過的事,就看明年全球半導體通漲反應成本提升跟全球晶片需求轉弱降價清庫存,到底哪個能勝出,還是正負互相抵消?對於英特爾決定反映成本的漲價動作,連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都認為,半導體通貨膨脹大趨勢將持續。(圖/報系資料庫)
美中正進入「膽小鬼賽局」!鷹派稱拜登不該勸退議長訪台 台海命運在裴洛西一念之間
美中目前正進入賽局理論中的對抗模型「膽小鬼賽局」(The Game of Chicken),也就是2輛車高速駛向對方,在相撞前先動方向盤的人就是膽小鬼,另一方將勝出,但如果兩人都沒有轉動方向盤,則雙方將對撞而死。目前由於中方的嚴正警告,拜登幕僚正積極勸退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但華府鷹派卻表示中國不敢真的動手,稱拜登不應該與中國妥協。目前是否取消行程仍視裴洛西本人的意願,台海未來的命運可能就在她一念之間。其實美國的訪台行程改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去年1月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本來也傳出要訪台,結果在中國官方強烈示警後,訪台飛機起飛數小時又繞回美國。而裴洛西本來也傳出將在今年4月10日的亞洲行中改變行程順便訪台,結果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警告「訪台後果美方自負」之後不到一天,裴洛西就因「無症狀確診」而推遲了亞洲行。克拉夫特遭到警告很好理解,他的訪台必然標誌著台灣國際法理地位遭到改變的起點,而裴洛西則是美國總統的第2順位接班人,因此與以往的卸任官員或在野黨官員訪台完全不同,帶有強烈官方色彩。現在又傳出裴洛西將在8月重啟訪台計畫,但拜登卻再次拿軍方當擋箭牌,表示美軍認為現在訪台「不是好主意」,且他的幕僚正在積極向裴洛西說明訪台可能面臨的風險。至於中國到底是發出什麼警告才會讓拜登如此擔憂?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都對此援引消息人士透露,中方日前已透過非官方管道向美方示警,若裴洛西真的訪台,解放軍將會以軍事手段回應,外界也猜測這些手段除了「戰機伴飛」之外,中方還有可能在台灣上空劃設禁航區,或是直接派出機群進入台灣領空;而美國方面也考慮出動航母及戰機護航裴洛西。這些消息使外界憂心若美中兩國都不願承認自己是「膽小鬼」,則台海危機因擦槍走火被意外引爆的機率就會大幅提升,而美國軍方對此也不希望華府輕啟戰端,因為他們是戰場的第一線。除此之外,裴洛西訪台行程遭到與政界關係友好的媒體提早曝光而見光死,也暗示美國華府內部的對中鷹派和鴿派仍在該議題上爭論不休。華府鷹派認為,台美官員自由互訪的《台灣旅行法》在川普時期早已通過,對此北京不應該有任何發言權,如果裴洛西最終退卻取消行程,會讓美國看起來屈服於中國,讓北京有種能對華盛頓「予取予求」的觀感。但若仔細觀察國際局勢,拜登團隊在此時與中國妥協也有更現實主義的理由,除了拜登主動提議要與習近平通話討論關稅議題以緩解美國的通膨危機之外,俄烏戰爭的引爆已向全球展示,當核武大國不斷示警並劃出底線時,他們真的可能將警告付諸現實,容不下任何戰略誤判的空間。而當拜登公開以軍方說法勸退裴洛西訪台後,習近平也在稍後致電慰問拜登,希望他在確診新冠病毒後早日康復,這點除了展現出中美冷戰的短暫緩和跡象,也意味著「拜習通話」和取消雙方關稅的談判其實隨時都可以開始,只要美國願意在某些議題向中方「讓步」,又或者好聽一點,「利益交換」。但無論白宮反對裴洛西訪台的意願多麼強烈,最終是否取消行程仍掌握在裴洛西本人的手中。根據美國的憲政傳統,國會有單獨處理外交議題的權力,而白宮和國會在歷史上已有非常多次在外交議題上衝突的例子,若裴洛西最終不顧生命危險,或認為中方真的不敢有任何實際動作,則這位82歲即將退休的眾院議長仍有可能訪台,縱使機率較低,而台海未來的命運恐怕就在她的一念之間。
王之道:民進黨為求政權犧牲經濟
行政院長蘇貞昌15日在立法院強調「守護『台灣主權』是人民一致的要求」,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日前也說,主權議題是「零和賽局」,「經貿賽局」要服膺「主權賽局」。換言之,對民進黨而言,兩岸不是不能交流,經濟利益也很重要,但「台灣主權」更重要,寧犧牲經濟利益,也絕不損及主權尊嚴。經貿 得服膺主權賽局陳明通在海基會主辦「2019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致詞時表示,兩岸關係是一個戰略課題,主權議題是「零和賽局」,經貿議題是「非零和賽局」,這兩個賽局不是平行線,但相互關連。對北京而言,「經貿賽局」要服膺「主權賽局」,因此,這是攸關中華民國存在的大事,地方、中央必須攜手同心,面對及因應來自北京的挑戰,台商也必須要有警覺心,這是「習五條」後的變局。回顧兩岸關係史,從1949年兩岸分裂到1991年結束動員勘亂時期,兩岸相互否定主權與治權,進行著「有你無我」的零和競爭。接著,從兩岸解凍、開放探親、啟動對話後,兩岸逐漸形成在主權上各說各話、治權上相互尊重的新互動模式,這種運作模式的真義,也體現在「九二共識」一詞中。換句話說,在「九二共識」模式運作期間,也就是國民黨執政之際,兩岸在積極的和解與合作意願下,開創出尊重並容許對方主權地位的善意,「馬習會」在新加坡舉行就是最典型範例。所謂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包括以全中國為領土的《中華民國憲法》、言明「在國家統一前」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在憲政體制下,台灣主權是全中國主權的一部分。在此一憲政概念下,兩岸之間並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而是兩個政府的關係。中國主權兩岸共同擁有,代表權之爭尚待兩岸共同解決。美國 不承認台灣主權兩岸關係非零和的主權衝突,符合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台灣關係法》建立在「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基礎上,承認台灣「當局」的治理權,和台灣維持民間關係。美台關係再怎麼友好,但美國不承認「台灣主權」的立場都未曾鬆動。但民進黨政府卻張揚美台關係友好,忽略美國不承認台灣主權的事實,更鼓動人民仇中、反中,割捨原有的主權迴旋空間,未經修憲或立憲取得新的憲政基礎,就拋棄憲法對中國主權的主張,把兩岸關係定位為「主權零和衝突的關係」,實質上趨近於台獨。從憲政的觀點,這是違憲的;從兩岸觀點,是從「求同存異」退回「棄同爭異」,兩岸關係陷入急遽惡化的深淵。就賽局理論而言,任何賽局都要權衡現實、對手及本身條件,以台灣的兩岸問題來說,必須權衡兩岸在國力、經濟、軍事、外交的差距,及國際環境與台灣本身的政經軍等力量。評估之後可以很明顯看出,兩岸國力不只懸殊,差距還在加速拉大。兩岸關係是台灣生死門,聰明的生存之道絕不是以己之短對敵之長,而應避免對撞,尋找雙方的共同交集點,耕耘出和解契機,才能最大程度保存台灣的生存發展。蔡英文總統說她之所以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是因為北京定義「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蘇貞昌15日在立法院也有類似的論述。這番話完全是以北京的定義為定義,讓我方原有的立場與空間完全消失,就兩岸策略上來說是自我折損,而且於敵無傷。執著於北京的定義,只會陷入你死我活的零和思維,台灣哪還有推動兩岸關係的空間?又哪裡能找到縮小歧異、建立和解的基礎?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54期《周刊王》和2140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均售。《周刊王》最新254期隨刊附贈「E奶甜心 Q匠」跨頁性感海報,值得珍藏。雜誌內還附超商折價券,幫您激省976元,粉絲切勿錯過。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 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