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
」徐州尋古1/蘇東坡抗洪故事成「大型湖島秀」 千年後放鶴亭「長這樣」
今年1月,文化部公告將故宮典藏的7件書畫指定為國寶,其中就包括蘇軾手書真跡「前赤壁賦」。蘇軾的作品歷久不衰,對華人文化具有高度影響力。他曾在多處為官,其中以任徐州知州時期最為人所知,對地方的貢獻,讓百姓感念千年。CTWANT記者踏上徐州,帶讀者了解為何當初蘇軾離開徐州時,為何會無限感慨寫下「既相逢,卻匆匆」的〈江城子・別徐州〉一詞。 徐州位於江蘇省西北部,黃淮平原東南部,古名「彭城」,建城超過4000年,具有濃厚的歷史氣息。宋神宗時期,40歲的蘇軾曾被派任彭城擔任2年知州,當時彭城富庶發達、交通便利,讓他為政、創作、交友等方面都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 「在徐州登高,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雲龍山,九節山頭蜿蜒起伏,長達3公里,山脊相連,狀如巨龍,其中雲龍山刻石、放鶴亭、飲鶴泉、季子掛劍台等,都是遊客必來的打卡點。」記者追逐蘇軾的第一站來到雲龍山,講解員陳琛帶著記者登山尋找「放鶴亭」,但經千年早已毀損,現存古蹟是個中式建築,為後人原址重建。據傳,放鶴亭由蘇軾好友張天驥所建,張天驥有2隻鶴,每天把鶴從此亭放飛,所以稱為「放鶴亭」。蘇軾寫的〈放鶴亭記〉看似記亭,實則蘇軾在頌揚隱士生活的樂趣,也反映當年他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消極情緒。後來(放鶴亭記〉被收入《古文觀止》,雲龍山及放鶴亭也成為後人爭相造訪的勝地。不遠處還有個「飲鶴泉」,陳琛介紹,這口井是當年張天驥的飲用水源,井水甘甜清澈,蘇軾在〈游張山人園〉詩中提到「聞道君家好井水,歸軒乞得滿瓶回」,可見蘇軾對此井水的喜愛。 接著來到雲龍山頂的觀景台,放眼可見徐州市景、雲龍湖景,湖中還有一條路,通往湖心造型奇特的建築,是徐州最早的水族館之一。由於雲龍山最高海拔僅143米,從山下到觀景台步行約半小時,白天看山湖美景,晚上也有不少人來欣賞燈火通明的夜景。雲龍山制高點僅海拔143米,從登山口到觀景平台步行僅約半小時,不少人會登頂白天賞湖景、晚上看夜景。(圖/林榮芳攝)來到山下的雲龍湖,湖中有座「蘇公橋」,還有座蘇軾紀念館。「為了體現徐州百姓對蘇軾的懷念,2018年在蘇公島上免費開放蘇軾紀念館,紀念他為民服務、造福地方的功績。」紀念館講解員劉雯說,雖然蘇軾在徐州任職僅2年,但他對地方的付出和貢獻,與徐州人民結下深厚情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彭城抗洪」的故事。宋神宗熙寧10年(1077年)秋,蘇軾才剛調任徐州,就遇上黃河決堤,他立即組織百姓修補河堤抗洪,在城牆上搭起草廬,身穿布衣、腳蹬草鞋,抱著與徐州共存亡的決心,幾度過家門而不入。經過幾十天的抗爭,洪水退卻,徐州轉危為安。蘇軾修築的城南抗洪大堤,後來被稱為「蘇堤」,比他在西湖建的蘇堤還早十幾年。 抗洪後的隔年春天,徐州又遭遇旱災,蘇軾帶著百姓求雨,於是就有著名的〈徐州祈雨青詞〉和〈起伏龍行〉等詩文。劉雯說,蘇軾在徐州任職期間還另一貢獻,就是發現和開採煤炭,為此他寫下了著名的詩篇〈石炭並引〉,不僅讓百姓冬天便於燒火取暖,更有效解決宋代冶鐵燃料的問題,也開啟徐州開採煤炭千年的歷史。 蘇軾的抗洪抗旱故事,也被搬上雲龍湖景區的大型湖島實景秀《彭城風華》舞台,成為徐州必打卡的旅遊項目之一。《彭城風華》以「人在船中坐,船在戲中行」的水上沉浸式夜遊體驗,觀眾先是在碼頭欣賞演出,隨後登船入座,船行駛時,船上、岸邊也跟著延續劇情,船開往雲龍湖另一頭,才見主舞台。觀眾坐在船上觀賞蘇軾抗洪時洪水暴發的場景,舞台也險被噴出的大量水柱給淹沒,搭配聲光音效,相當震撼。 在雲龍湖景區打造的大型湖島實景秀《彭城風華》,觀眾坐船觀賞,音效震撼動人,讓人頓生穿越之感。(圖/林榮芳攝) 1079年3月,蘇軾接到調任湖州的詔命,百姓父紛紛前來跪別追送,讓蘇軾不禁潸然淚下,也為此寫下傳頌千年的〈江城子・別徐州〉──「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摧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爲問東風餘幾許,春縱在,與誰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國文課本哪篇古文必留? 網力推「這文」:嫁錯人下場很慘
教育部108課綱大量刪減文言文,從原本30篇直接砍了一半,其中顧炎武〈廉恥〉也被刪除。對此,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相當不滿,她更痛批108課綱「無恥」,引發熱議。網友也因此好奇的在PTT八卦版討論,「除了出師表還有哪些古文,你覺得一定要保留的呢?」原PO於7日在PTT八卦版以「認真!以後國文課本的古文要留下哪些?」為題發文指出,他認為現在古文跟白話文的課文比例越差越多,若有幾篇古文非保留不可,自己則會選擇三國時代最有名的文章之一〈出師表〉,因為在眾多古文中〈出師表〉被後人評為「讀出師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可見所佔的份量有多重。他也好奇求問網友,「除了出師表還有哪些古文,覺得一定要保留的呢?」此文一出,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赤壁賦〉、〈琵琶行〉、〈聲聲慢〉、〈諫逐客書〉、〈桃花源記〉。留言區中,得票數最高的則是清代作家袁枚的〈祭妹文〉,原因也各有不同,「祭妹文要保留,嫁錯老公的下場」、「祭妹文真的…男的人品差到男方家裡不好意思主動要結出婚約,她(袁枚的妹妹)還不肯」、「祭妹文必留」。
蘇軾不要哭!故宮展出《赤壁賦》真跡 眾人傻眼:這句成語竟錯千年
高中國文課本一定會教到蘇軾的《赤壁賦》,其中的一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更是國文老師要求大家必須背起來的一段,「滄海一粟」這句經典的成語便是出自於此。然而,故宮最近展出蘇軾親筆所寫的《前赤壁賦》,被眼尖人發現寫的卻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浮海之一粟。」讓許多網友不禁好奇「難道多年所學都是錯的嗎?」蘇軾是北宋非常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不過他的仕途十分坎坷,一生清正卻懷才不遇。《赤壁賦》作於元豐五年,正值蘇軾因「烏臺詩案」遭貶官至黃州之時,蘇軾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後人因稱第一篇為《前赤壁賦》,第二篇為《後赤壁賦》。不過,故宮近期展出由蘇軾親筆所寫的《赤壁賦》,原文卻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浮海之一粟」並非從小學到大的「滄海一粟」。對此中國大陸學者姜舜元就曾於2013年提到,也許是「滄」和「浮」字形相近,加上真跡只有少數人能看到,才會在傳抄或出版印刷過程中誤植。姜舜元也表示,「滄海一粟」指的是大海中的一粒米粟,「浮海一粟」則是浮在海面的一粒米粟,後者更具意境,也更加合理。對此,故宮也坦言,可能是後世抄寫錯誤,但其實上述兩者意思都說得通,目前通行最多的版本是「滄海一粟」。「滄海一粟」仍然收錄在教育部字典中,雖然多數人早已習慣這樣的說法,不過也讓人不禁感嘆,這流傳千年的錯誤,似乎還是會持續「輪迴」下去。雖正本寫的是「浮海一粟」,不過教育部的官網寫的還是「滄海一粟」。(圖/擷取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官網)
黃君壁、于右任書畫落槌價 帝圖春季拍賣會再創新高
帝圖(6650)今年第一季舉辦迎春拍賣會,受到資金行情挹注以及生貨徵集拍賣策略奏效,吸引買家踴躍參與競拍,含佣金之成交金額近三億元新台幣,屢創拍賣佳績與刷新拍賣紀錄。而今年初以來「帝圖Online Bid」線上拍賣平台,總成交額持續成長,持續帶來線上流量,吸引新進場藏家。帝圖109年營收1.72億元,年增59.36%,稅前淨利6626.1萬元,本期淨利5466.2萬元,年增率為237%,基本每股盈餘3.13元。累計營收成長原因於拍賣營運表現亮眼,拍賣成交金額逐年成長,帶動佣金收入來到1.41億元,較去年同期9341.4萬元,增長51.79%,全年四次實體拍賣落槌金額突破9億元為歷年新高。帝圖2021年第一季拍賣會。(圖∕帝圖藝術拍賣提供)帝圖表示,今年3月下旬舉辦第一季迎春拍賣會,「近現代書畫」專場中,黃君壁《維多利亞大瀑布巨幅通景四屏》落槌價4,500萬元,創史上最高價黃君璧紀錄。「曠代草聖于右任書法專題―日本重要藏家舊藏」專題,由江兆申題引首之《前赤壁賦、後赤壁賦(長卷)》以1,800萬元落槌,創台灣于右任最高價紀錄、《建館記巨幅四條屏》以1,450萬元落槌。整場首次日本徵集于右任專題成交總金額超過7,000萬元台幣,臺靜農《隸書十二言巨聯》落槌價550萬元新台幣,刷新藝術家個人世界拍賣價格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