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穩
」 中風 頭暈 腦中風 腸病毒 健康2.0女子連日加班後忽視線不清、雙腿無力 竟患罕病「多發性硬化症」
中國湖南省一名約30歲的年輕女子,因連日加班、過度勞累,竟出現視物不清、雙腿無力等徵狀,赴醫院檢查後確診俗稱「美女病」的罕病「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據陸媒《瀟湘晨報》報道,2023年2月,90後女子小文(化名)因連日加班,出現視物不清、雙腿無力、走路不穩等徵狀,到湖南省中醫院神經內科求診後,確診「美女病」,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小文複診發現各種徵狀已經得到明顯的改善。據醫生介紹,小文的徵狀是一種累及視神經和脊髓的中樞神經系統炎性脫髓鞘疾病,原因可能是連續加班後、過度勞累引起免疫力急劇下降所致。這也是近幾年來,逐漸被大家認識的一種罕見病,通常認為與遺傳、環境及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關,容易復發且致殘性高,因為好發於中青年女性,所以又被俗稱為「美女病」,其真正名稱為「多發性硬化症」。「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會讓中樞神經系統反覆出現發炎反應,偏偏疾病症狀表現差異性極大,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神經症狀,哪處中樞神經受到影響,就會出現對應的症狀,造成平衡、知覺、認知功能、運動等功能障礙。湖南省中醫院醫師提醒,為避免復發,不應隨意減藥停藥、熱刺激等。患者應盡量保持心情舒暢,不飲酒、戒煙、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堅持定期複診。過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部主任羅榮昇醫師曾對多發性硬化症進行說明,他表示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身體免疫系統會引起相關發炎反應、並展開自我攻擊。不同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情況差異大,若病灶發生於視神經,可能造成視力喪失;發生在小腦,可能會平衡失調;發生在脊髓,則會四肢無力、麻木;發生於大腦則會影響認知功能;其他常見症狀還有感覺異常、對冷熱異常敏感、疲倦、運動失常等。
腸病毒疫情升溫!單週近2.1萬人就診「今年新高」 南部童重症雙腳無力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2日)表示,國內新增1例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為南部8歲男童,於今年11月2日出現雙腳無力疼痛、發燒等症狀,隔日因症狀持續且有疱疹性咽峽炎伴隨走路不穩情況,經轉診至醫院並收住加護病房,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克沙奇病毒A16併發重症,個案目前已返家休養。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5週(11月3日至11月9日)門急診就診計20,913人次,較前一週(19,982人次)上升4.7%,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高原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及腸病毒D68型等病毒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今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 B4型各1例 ,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另外,疾管署籲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如孩童經醫師診斷為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或至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至大醫院,以及時獲得妥適治療。疾管署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流感重症死亡數「創10年同期最高」 腸病毒仍嚴峻!南部8歲童染重症
疾管署今(12)日表示,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1月11日累積202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190例A型H1N1、8例A型H3N2、2例A型未分型、2例B型),其中26例死亡(25例A型H1N1、1例A型H3N2),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數及死亡數均為十年同期最高,且26例死亡個案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統計,截至11月11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465.8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72.4%),剩餘177.9萬劑;新冠疫苗則持續高於去年,已累計接種109.1萬人次,為去年同期(45.7萬)2.4倍,隨著時序入冬,已進入呼吸道病毒活躍時期,呼籲尚未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的長者及幼兒仍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另國內新增1例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為南部8歲男童,於今年11月2日出現雙腳無力疼痛、發燒等症狀,隔日因症狀持續且有疱疹性咽峽炎伴隨走路不穩情況,經轉診至醫院並收住加護病房,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克沙奇病毒A16併發重症,個案目前已返家休養。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5週(11月3日至11月9日)門急診就診計20,913人次,較前一週(19,982人次)上升4.7%,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高原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及腸病毒D68型等病毒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今(2024)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 B4型各1例 ,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另,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如孩童經醫師診斷為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或至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至大醫院,以及時獲得妥適治療。
1歲兒送托嬰中心頻跌倒「監視器卻壞掉」 雲林社會局揭訪查結果
虐童事件頻傳,雲林一名家長指控,把1歲4個月的兒子送到托嬰中心,日前不小心跌倒撞到櫃子,額頭嚴重紅腫瘀青,且數月以來多次受傷,要求托嬰中心提供監視器畫面,但業者卻表示「監視器網路線壞掉」,讓家長懷疑事有蹊蹺。對此,社會局獲悉後前往了解,業者則強調清者自清。家長在臉書社團「虎尾人(讚)出來」發文,透露去年12月送兒子到該家托嬰中心,但今年6月被同學咬傷,調閱監視器後,園長同意將2人分班,但10月7日兒子跌倒撞到額頭瘀青,當天中午園方也回傳監視器畫面。不過,4天後兒子再度跌倒撞到櫃子,接孩子時才發現傷勢嚴重。園長解釋,孩子因為走路不穩跌倒2次,被要求提供監視器,卻回覆「監視器網路線壞掉」,會請照顧老師說明,後來拿出事發時間、經過紀錄的本子,準確紀錄受傷時間為9:17和10:40。家長質疑一開始只說早上1次、中午1次,「是不是有監視畫面而不敢讓家長知道」,目前也將小孩轉到其他托嬰中心。家長要求業者提供監視器畫面,線路卻壞掉。(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縣府社會處副處長陳怡君指出,業者事發當下符合24小時內通報規定向縣府通報,即刻和業者、家長聯繫,並進行托嬰中心訪查,經查業者人員、師資、設備等均符合規定,且托嬰中心成立近10年,2022年經過評鑑得到甲等,開業迄今並未有裁罰紀錄。關於監視器影像,陳怡君表示會再函文請業者要求3日內提供影像,若無法提供需陳述說明,並要求限期改善,若未改善將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可裁罰3至30萬元罰鍰。對此,托嬰中心表明不予回應,並說已向社會處說明清楚。而當天監視器線路損壞約3小時,發現後馬上請廠商修復,都有維修紀錄可查,強調清者自清。◎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婦人腹脹、腹痛!檢查竟是「憂鬱症」惹禍 微電流刺激療法有效改善不適
55歲王太太曾因壓力大失眠而至診所就診,雖病況在使用安眠藥後有所改善,但久而久之也變得相當依賴安眠藥物,甚至需要吃到三級管制藥才能入睡。原本喜歡健行的她變得懶懶的,整天待在家中不愛動、也不愛吃,體型日益消瘦。直至3年前突然間歇性腹脹和腹痛至醫院掛急診,經消化內科檢查卻只有輕微發炎,於是會診精神醫學科進一步評估,才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憂鬱症復發合併安眠藥物依賴 調整藥物後恢復活力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醫師陳威任說明,經過一系列評估及自律神經檢測,發現王太太有相當高機率是憂鬱症復發合併安眠藥物依賴,因此調整藥物並逐步減少安眠藥劑量。經過大約2個多月的調整,王太太已經沒有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後續再經過10個月的治療,終於將三級管制藥物也完全戒除,協助她恢復過去的活力。經顱微電流刺激治療 大幅改善焦慮症狀然而,這樣的治療持續1年後,王太太又面臨了新的挑戰:目前的用藥雖有助於改善狀況,卻導致食慾增加、體重上升,使原本過瘦的身形變得臃腫。為避免將藥物調整後,又促使焦慮症狀復發或其他副作用,陳威任醫師於今年初建議她嘗試「經顱微電流刺激治療」(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ES),再搭配簡化的藥物輔助,大約3週便大幅度改善焦慮症狀,其後2個月左右的治療期間,藉由CES搭配冥想正念的方式,焦慮症狀幾乎消失,專注度也顯著提升。CES副作用低 但非適用所有焦慮症患者陳威任醫師表示,醫學的進展很快,有越來越多針對身心的儀器檢測與治療都經臨床驗證有效,以CES為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核准超過35年,在台灣也是經衛福部核准之醫療器材,主要適應症除了焦慮、失眠外,還有慢性疼痛。其原理是使用微安培電流量,刺激使用者分泌調節安定神經的傳導物質,進而達到放鬆、減輕壓力,連帶改善生活品質,且跟藥物比起來,副作用極低。不過, CES並非適用所有具焦慮症狀的患者,像是戴心率節律器的患者及孕婦就不建議使用。找出失眠根本原因 擅自用藥恐害病情更嚴重陳威任醫師指出,像王太太這樣的例子是精神醫學科常見的門診日常,尤其年紀大的長輩有許多身體不舒服之抱怨,常常隱含著情緒症狀在其中,很容易發展成憂鬱症。另外,長輩容易聽信親友建議,或本身主觀認為「自己不是憂鬱症,只是失眠小問題而已」而自行調整藥物,結果安眠藥物越吃越重,效果卻越來越差,還可能伴隨記憶力衰退、走路不穩易跌倒等後遺症。他強調,安眠藥物不是不能用,而是需要合理的使用,以及找出失眠的根本原因,並有意識地配合醫師做藥物調減,才是長久之道。
重現經典1/廖峻二度中風6年 合體澎澎跑外景「答嘴鼓」
72歲資深藝人廖峻2018年底二度中風,因左腦幹血液阻塞,右半邊身體受影響,連帶影響日常生活,這些年鮮少在螢光幕前露面。直到2022年,他開始和老搭檔澎澎合體直播鬥嘴,但去年捲入性侵未遂事件,讓廖峻整個人陷入低潮,好在澎澎主動關懷,他才恢復直播。近日時報周刊CTWANT更發現,廖峻從原本只能在家中直播,進步到已經開始出外景拍攝,身體恢復良好。廖峻與澎澎在秀場紅極一時,近年合體表演。(圖/翻攝自澎澎臉書)廖峻和澎澎1960年代以一首「廖廖廖廖廖廖、廖峻,澎澎澎澎澎澎澎、澎澎」出道,還共組喜劇雙人組合「廖峻與澎澎」,堪稱台式脫口秀始祖。據悉當紅時期2人一晚要趕8場秀,每周收入高達百萬,直到秀場文化逐漸沒落,才轉往電視圈發展。時隔近40年,廖峻和澎澎2年前合體開直播,但重組沒多久,去年廖峻遭網紅李伊妍指控性侵未遂,演藝事業全面停擺,整個人足不出戶,澎澎得知後主動陪伴,每周末請女兒載她從桃園到新竹山上,只為了幫老搭檔走出低潮,2人也在去年底恢復直播,還找來廖峻在金門當兵的康樂隊友助陣,成立「廖峻澎澎粉噗團」。澎澎先前受訪透露,廖峻從一開始走路要人攙扶,嘴巴會歪歪的,狀況有持續好轉。事隔沒幾個月,記者觀察到,廖峻不僅每周六晚間8點準時開播,能和澎澎在直播「答嘴鼓」兼帶貨,連演唱歌曲、粉絲互動都難不倒他,2人更把直播地點移師到外景,地點遍佈北中南,整個人看起來健康不少,直播也累積不少死忠粉絲,每回直播幾乎都有破百條留言。澎澎不捨好友陷入低潮,主動關心廖峻並鼓勵對方走出戶外一起直播。(圖/翻攝自廖峻澎澎粉噗團)事實上,廖峻歷經2次中風。2017年,廖峻人在新竹,正好跟有營養師背景的好友許瓊月通電話,對方發現他有異狀,立刻要他就近看醫生,經醫生檢查,判定廖峻右腦中風,好在當時狀況輕微,廖峻事後還在臉書發文報平安,「謝謝大家關心,我很好喔,目前休養中,別擔心」。2022年底,廖峻到製作人好友蔡見賢公司泡茶,剛好許瓊月也在,對方發現廖峻出現「走路不穩」、「手腳無力」2症狀,血壓飆升到170,好在10分鐘就把廖峻送到附近醫院,是廖峻的救命恩人。去年廖峻因捲入性侵未遂事件陷入低潮。(圖/本刊攝影組)不過這次左腦幹血阻塞,讓廖峻整個人元氣大傷,甚至影響到說話、吃飯能力,廖峻也因此無法拍戲,淡出演藝圈,如今身體逐漸恢復健康,開始嘗試外景直播,相信復出電視也是指日可待。
李炳輝太太跌倒撞斷牙 曝康康暖舉相助挺過難關
李炳輝日前受邀出席2024「臺北Run for Dream」,與多位來自不同背景和表演領域的身障藝人,在新北投捷運站前廣場一同演出。李炳輝與太太近年身體有恙,但患難見真情,行動不方便的他事必躬親帶老婆回診,令人動容,李炳輝也透露演藝圈有溫情,表示康康為善不欲人知,「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康康私下捐款五萬元,幫助我們度過難關。」李炳輝受邀出席2024「臺北Run for Dream」。(圖/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提供)問及另一半身體狀況,李炳輝感謝大家關懷,表示老婆血壓和血糖都盡量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但她的身體仍不穩定,偶爾會出現走路不穩和突然跌倒的情況,最嚴重的一次是在路上跌倒,撞斷了上排牙齒,當時血流不止,只好全部拔掉。」此外,老婆本來應該要裝心導管,但是因為每支導管要九萬元,而且尚未得知要裝幾支,要動刀後才知道。雖然有很多好友主動表示要共同幫忙負擔,但妻子不想欠人情,只希望李炳輝能有更多表演機會來自力更生,目前有請外籍看護日夜照顧另一半。雖然李炳輝身體狀況相比算是穩定,但也需要被照顧,不過他努力接活,在附近菜市場做街頭藝術表演。去年底傳出李炳輝沒有接到尾牙,引起社會大眾關心,他感恩說後來有接到兩場尾牙。「一場是台南的施太太邀請的,她還在我最需要幫助時買了我的手風琴。」另一場則是金曲歌王蕭敬騰的邀請,讓李炳輝夫妻非常感恩。不過在前往台南途中發生意外,由於廁所只有蹲式馬桶,太太蹲下去後起不來,最後跌倒在地,幸虧有旅客幫忙向工作人員求助,才幫助太太起身,最終借到輪椅,夫妻被接送到會場順利演出。
耳鳴前兆竟是「耳中風」 妹子親曝血淋淋例子:我拜託了
早點發現,早點治療!一名女網友自述,耳鳴的問題持續很久,但她都沒有警覺,直到演變成重度聽損,而且會頭暈、走路不穩,這才意識到不對勁,就醫檢查診斷為「耳中風」。原PO在《Dcard》論壇透露,耳鳴的情況持續一陣子,變成單邊中度到極重度聽損,後來開始頭暈,檢查被診斷為「耳中風」。而三階段正是耳鳴→重聽→頭暈(平衡感不佳),若當時有高一點的危機意識,就可以及早發現治療。原PO描述,當時先是做視野檢查,發現有視神經水腫,告知醫生左耳聽力損壞情況,立刻轉診掛腦神經外科,核磁共振顯示「一個腫瘤壓迫左耳神經導致損壞」,腫瘤導致腦積水,讓眼睛視力減退,也讓腦幹移位,這也是為什麼從高中就開始走路會不穩,容易跌倒,必須緊急住院動手術。原PO指出,耳神經非常脆弱,除了老年人聽力退化,青年人耳神經損退也大有人在,假如耳鳴持續1天,必須馬上到大醫院做深入檢查,黃金治療期為3天,接著指出其他症狀,像是睡眠品質不佳、天氣變化大、三餐不定時、長期在高分貝噪音環境,五官有同時衰退的跡象,都不要輕忽,趕緊就醫。原PO以自身經驗告誡,若有時候好像聽不太到、聽不清楚、平衡感不佳、步伐不穩、視力有視差、貧血的感覺、視力減退、腦袋有脹痛感、手會抖、無力,必須馬上去醫院做檢查,「沒問題當然是好事,有異樣就解決治療,拜託了,我拜託了」。
中年男喝綠豆湯…隔天手腳無力「竟是腦中風」 醫點名4族群超危險
綠豆湯是消暑聖品,炎炎夏日來一碗相當過癮。不料,中國有一名40歲男子喝完冰鎮綠豆湯後,竟狂拉肚子,隔天發現走路不穩、口齒不清,緊急就醫驚覺中風了。據悉,這名男子發病前一天晚上,滿頭大汗回到家,喝下一碗冰鎮綠豆湯,但沒多久就肚子痛,一連拉肚子好幾次,感覺快要虛脫。一天的疲憊加上腹瀉導致身子虛弱,他開冷氣入睡,但隔天醒來手腳無力、走路也不穩,漸漸地手腿抬不起來,連講話也口齒不清,送醫診斷為「中風」。對此,中醫師蔡昕霈在《健康2.0》專欄中說明,夏天吃冰消暑或沖冷水澡降溫,這樣的行為可能會讓血管收縮或心跳變快,導致血壓出現急速變化。另外,民眾在大熱天的戶外活動時,血管會擴張,並大量出汗,人體也會流失水分,而脫水會使得血液濃度變黏稠,此時再進入冷氣房,因室內外溫差過大,若本身有血管動脈硬化、長期抽菸史,或者其他慢性疾病,可能造成血液流動速度變慢,血壓波動過劇,發生「血管性頭痛」,甚至腦血管阻塞而中風。夏天腦中風的4大危險族群,包括三高病患、常喝含糖飲料、不常運動以及高溫環境工作者。1.三高病患三高患者本身即是中風危險族群。2.常喝含糖飲料的人市售飲品經常使用果糖,果糖不僅會引起三高問題,還有利尿作用;長期飲用,可導致身體水分的流失。3.不喜運動者運動會增心肌含氧量,促進代謝,增加血管對溫度的調節。4.高溫環境工作者包括建築工人、送貨員、運動員、廚師等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者,建議隨時補充水分。
父嫌6歲兒太胖!強迫跑跑步機「高強度訓練」 遭虐待重傷身亡
美國紐澤西州(New Jersey)一名31歲父親因為嫌棄自己的6歲兒子太胖,於是要求對方長時間在跑步機上進行高強度運動。沒想到後來男童被母親發現身上有不明瘀傷,送醫後健康狀況突然下降,最終因為重傷不幸身亡。目前男童的父親面臨謀殺罪,若是罪名成立,將被判處終身監禁。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綜合報導,美國紐澤西州一名6歲男童柯里(Corey Micciolo),在2021年4月2日因為全身多處受傷身亡。根據警方調查發現,原來柯里的31歲父親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Gregor),在柯里生前嫌棄他「太胖」,於是要求他長時間在跑步機上進行高強度運動。從影片中可以看到,當時克里斯托弗不斷要求柯里在跑步機上訓練,過程中科里因為跟不上跑步機的速度,多次摔倒。但克里斯托弗卻不顧一切,不斷提高訓練強度,還直接將摔倒的兒子抱回跑步機上,強迫對方繼續運動。事發後幾天,柯里的母親布里安娜(Breanna Micciolo)發現他身上都是瘀青,於是立即向紐澤西州兒童保護單位舉報,並於同年4月1日到醫院檢查,當時柯里就向醫生透露,自己因為太胖所以遭到父親強迫跑步。沒想到隔天,柯里在午睡醒來後,身體狀況突然惡化,出現嘔吐、走路不穩的情況,緊急被送醫之後不幸身亡。根據法醫初步驗屍後發現,柯里的死因為鈍器受傷、心臟和肝臟挫傷、急性發炎、敗血症,因此法醫認定柯里遭到他殺。後續進行詳細檢驗發現,柯里長期遭受到虐待,除了身上原本舊傷,並在死亡4到12小時之前曾受到急性創傷。而克里斯托弗原本因為虐待兒童罪被捕,2022年3月轉被指控一級謀殺罪名,要是未來罪名成立,他恐將面臨終身監禁。
聽信民間偏方「生吞蛇膽」 導致他感染「寄生蟲」怪病纏身多年
中國廣東一名郭姓男子,近年身體狀況時好時壞,時常出現頭暈、噁心、走路不穩等症狀,多次就醫後才發現自己的脊髓神經嚴重被寄生蟲壓迫和侵蝕,而這全是因為15年前的他聽信民間療法——「吞蛇膽療法」,多次生吞蛇膽、飲蛇膽酒所導致。郭姓男子多次求醫未果,以為是怪病纏身,直到尋求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協助,經由醫護人員全身檢查後發現,郭姓男子的脊髓中存在一大團佔位性病變,並經過全基因組測序,證實郭姓男子受到「曼氏迭宮縧蟲」感染,並確診「腦脊髓裂頭蚴病」,若未經及時手術,很有可能會面臨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後果。黃敏軍醫師表示,郭姓男子體內寄生蟲殘存的病灶十分廣泛,形狀宛如口香糖黏在頭髮裡,且與脊髓和神經緊密粘合,雖然手術時間長達4小時,但大部分病灶已順利切除,目前患者已經可以行走,並正在進行驅蟲治療和神經功能康復。黃敏軍醫師指出,曼氏迭宮縧蟲的成蟲對人體致病力相對較弱,但其幼蟲裂頭蚴對人體可以造成嚴重危害。裂頭蚴會在人體組織中移行、寄生和緩慢生長,甚至存活長達數十年。根據感染部位不同,裂頭蚴感染可分為不同的類型,感染症狀常以癲病發作最為多見。此外,黃敏軍醫師強調,為了預防裂頭蚴感染需要提高科學認識及健康教育,呼籲大眾避免使用蛙肉外貼傷口,不飲生水,不吃生的、未煮熟的肉類,並建議分開使用生、熟肉的刀和菜板,以保障健康安全,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身體損害。
好心扶酒醉男反遭打!醉男怒撂友人討公道 警火速壓制帶回
好心被雷親!北市信義分局1日凌晨4時許獲報,有酒客於夜店內大打出手,警方獲報後也火速到場,將雙方人馬隔開,並通通帶回偵辦。據了解,28歲的林姓男子晚間和友人一起開心在夜店跨年,過程中恰好撞見一名吳姓男子因酒醉走路不穩,還有要跌倒跡象,因此好心上前欲攙扶吳男,未料卻被吳男認為遭到林男毆打,儘管醉茫茫還是怒找來友人來和林男理論,雙方一言不合當場爆發肢體衝突。而夜店安管見狀後也緊急介入將人拉開,並將相關滋事民眾帶離至一樓。警方到場後發現2名滋事民眾過於泥醉且有傷人情事,當即以優勢警力將其管束,並依法將涉案人帶回偵訊。訊後依傷害與妨害秩序等罪將人移送地檢署偵辦。警方強調,本案為偶發性酒後衝突個案,為確保轄區治安,已特別針對夜店、餐酒館週邊增派守望警力,絕不容許酒後違法脫序行為,影響社會秩序,挑戰警方嚴正執法決心;另信義分局呼籲,民眾遇有糾紛應採取理性、合法方式解決問題,以免觸犯法網,並將持續加強防制轄內各類不法犯罪,以維護治安平穩。
「走路」需三大系統完整 長輩走不穩原因多
隨著年紀增長,長者如何走穩每一步並預防跌倒,是年長者照護的一大關鍵。醫師建議,可就醫請神經內外科、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骨科、復健科及中醫傷科來協助全面評估。「走路」需三大系統完整 肢體運動、小腦平衡及感覺系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林志遠說明,一般而言,要能夠走路需要具備三要素,第一為肢體運動系統、第二為小腦平衡系統,以及第三部份為感覺系統的完整。身體結構性病變 中風、脊椎、神經病變與心臟疾病林志遠進一步說明,涉及走路的身體結構性病變的一些常見原因如下。1.在大腦方面,若病患有腦中風導致肢體乏力,腦脊髓液造成水腦症影響腳的運動神經元及運動皮質脊髓束,大腦因為長期高血壓、多次小中風、或一些大腦髓鞘因感染、營養維生素B12缺乏、甲狀線疾病代謝異常而白質病變,造成運動皮質脊髓束訊號傳導不佳。2.基底神經核退化所產生的巴金森氐症及相關症狀所導致的運動障礙。3.小腦中風或退化、甚至癌症引起的副腫瘤症候群(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產生抗體攻擊小腦等因素,導致平衡協調出現問題。4.脊椎部份常見的有頸部退化由外側壓迫到運動皮質脊髓束,脊椎嚴重側彎,脊椎狹窄及退化,另外因長期使用胃藥或吃素所引發的維生素B12缺乏,引發腳部無力或本體感覺不良,而走路不穩。5.骨骼肌肉相關的疾病則包括髖關節及膝關節等,另外肌少症或糖尿病所引起的肌肉肌萎縮。6.神經部份則有嚴重的本體感覺及周邊神經病變等,都可能造成走路不穩。7.心臟血管方面則包括了喝水不夠,瓣膜性心臟病及心律不整,心跳長時間暫停停頓超過3秒,或頸動脈及椎基底動脈狹窄等因素導致心臟輸出及大腦灌流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走路不穩。步態不穩也恐與藥物相關 就醫務必攜帶藥單!除了身體結構性病變外,不適當的藥物使用如安眠藥,利尿劑、心血管肌肉放鬆的鈣通道阻滯劑,泌尿科攝護腺α受體拮抗劑可以放鬆血管和前列腺的平滑肌,進而導致姿勢性低血壓或頭暈,一些抗精神用藥也可能導致類巴金森氐症狀,進而引發步態不穩。林志遠建議,就醫務必平常使用的藥物實體或藥單、藥袋給醫師參考,雲端系統雖然也可以查到病人用藥,但這些資訊字體很小,缺乏劑量等訊息,若有實體藥物及清單,則可以加速醫師找出走路不穩的原因,並立即給予調整藥物建議及衛教。
天氣變冷心血管患者要小心 醫:「血壓飆160」人多2成
這幾天應該不少人明顯感受到氣溫變涼,17日開始全台變天,低溫下探11度。對此,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兼整合醫學科主任王宗道說,這幾天血壓飆到160mmHg的人多了2成。醫師江坤俊也揭露中風徵兆。據《三立新聞網》報導,王宗道說,因為這幾氣溫變低,臨床上發現血壓飆160的患者多2成,所以這期間要注意,血壓是否達危險值。王宗道指出,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血壓要控制在130mmHg以下,110到120mmHg最好,而一般民眾要維持140mmHg以下,起床後和稅前1小時,各量一次血壓,運動前也量一下,如果當天發現偏高就避免外出運動。王宗道說,如果血壓在140~180mmHg間,也不用過於擔心,可以跟醫師討論降血壓用藥,必要時增加劑量,如果血壓飆到1800mmHg,身體感到不舒服,就要立即就醫。王宗道提醒,天冷要做好保暖,也要少吃重口味火鍋,減少鹽分攝取,如果看到尿顏色過濃,就是水喝不夠多,而如果65歲以上長者,收縮壓超過130mmHg就要特別注意。江坤俊在YouTube頻道《健康2.0》說,如果早上起來發現家人怪怪的,有頭痛、暈眩、走路不穩的狀況,懷疑是不是中風,可以用「微笑殭屍會說話」來判斷。江坤俊解釋,一是請家人對你微笑,看臉是不是左右對稱,如果歪斜快就醫,二是殭屍手,請家人手平舉10秒,如果撐不住代表肢體無力,最後是說話,看家人講話有沒有大舌頭,如果有症狀,也要記下發作的時間,這對未來治療很重要。醫師江坤俊也揭露中風徵兆。(圖/翻攝YouTube頻道《健康2.0》)
不只眼歪嘴斜!知名「乳癌權威」腦中風猝逝 醫曝5大前兆:手腳發麻也要小心
知名外科醫師江坤俊昨(10月30日)突在臉書發布悼念文,透露學長兼好友、成大醫院「乳癌權威」郭耀隆醫師,因不敵腦中風辭世,收到噩耗讓他相當震驚。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透露,秋冬日夜溫差大,是急性腦中風好發的季節,若出現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口齒不清、視力模糊、走路不穩及莫名暈眩或頭痛等5大徵兆,小心恐是腦中風。醫師謝炳賢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由於腦中風發病時間相對短,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略,但其實腦中風是有跡可循的,除了症狀最明顯的眼歪嘴斜外,還有下列5大警訊,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腦中風5大前兆一、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或無力:腦中風會導致「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因此若是突然出現臉部表情不對稱、眼歪嘴斜、口水不自主流出,或是感到單側肢體或面部麻木、無力下垂,均需特別留意。二、突然口齒不清或聽不懂別人說的話:當供應腦部的血液循環阻塞,或控制語言區出血,會導致腦細胞缺氧和養分,影響腦部功能,就會出現咬字不清、無法說話、答非所問、理解能力下降等症狀發生。三、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掌管視覺的腦部區域出血、缺血受傷,或是視神經受到壓迫等,都會造成視力突然模糊、看到疊影或是視野缺損的狀況。四、突然步伐不穩、失去平衡或協調:腦部血管破裂出血或阻塞,進而壓迫到控制軀幹肢體區域時,則容易伴隨單側肢體無力、走路不穩、向某一側傾斜,甚至是無法活動等症狀。五、突然不明原因的暈眩或頭痛:若是突然出現頭暈目眩、頭昏腦脹、感覺到特別累,或是有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的症狀,就要特別注意有腦中風發生的可能。
他天天喝超過10罐啤酒,頭暈、走路不穩不是醉 竟是罹「1症」險喝掛
56歲王先生長期酗酒且有肝硬化病史,卻依然從白天喝到晚上,直到步態不穩、頭暈被帶到門診就醫,檢查後發現嚴重低血鈉,加上血液滲透壓及尿液滲透壓都偏低,合併家屬敘述連假期間,他天天都喝超過10罐啤酒,確認是「啤酒性低血鈉症(beer potomania)」,警告務必戒酒,以免危及生命。鈉是重要電解質 缺乏產生低血鈉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表示,鈉離子是人體重要的電解質,對於神經和肌肉系統的運作非常重要,一旦發生過高或過低,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會有頭暈、噁心嘔吐或是肌肉無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意識不清或昏迷。其中以「啤酒性低血鈉症」是特別但不少見的原因,致病原因主要是長期大量攝取啤酒或其他低鈉飲料,加上啤酒中的酒精具有抗利尿效應。啤酒性低血鈉症 酗酒程度決定形成時間林軒任主任提醒,啤酒常被視為高卡路里飲料,酗酒者甚至會偏好啤酒作為營養來源,而忽視其他更營養豐富的食物,導致腎臟中的抗利尿激素(ADH)被壓抑,尿中滲透壓急劇下降,但鈉離子依然攝取不夠,進一步加重低血鈉的形成,而啤酒性低血鈉症往往需要2-5天以上的時間形成,端看患者酗酒的程度。飲酒過量壞處多 節制飲酒量為不二法門林軒任主任建議,飲酒過量不只會造成肝硬化,也會導致低血鈉症,但因為症狀多以頭暈、走路不穩表現,往往與酒醉後行為相仿,因此常常被忽視,所幸啤酒性低血鈉症的治療相對簡單,給予大量食鹽水治療外,並建議限制水分攝取以及酒類攝取量,通常一兩天內症狀就可改善,但酗酒者務必要節制飲酒量,並保持均衡飲食,千萬不要喝酒後幾乎都不進食或應尋求專業來幫助戒斷。
56歲男日飲超過10罐啤酒 診斷出「啤酒性低血鈉症」險送命
長期酗酒又有肝硬化病史的台中56歲王先生,日前在中秋和國慶連假期間從白天醉到晚上,天天都喝超過10罐啤酒,直到暈倒後才被緊急送醫,檢查後確認是「啤酒性低血鈉症」(beer potomania)惹的禍,醫師也警告他一定要戒酒,以免危及生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表示,王男每天幾乎都會喝超過6罐以上的啤酒,且因為酗酒,常常有一餐沒一餐,沒想到王男在中秋及國慶連假期間,更是天天「無限暢飲」,直到送醫後檢查,才發現已經是嚴重的低血鈉症(116 mEq/L),進一步檢查更被診斷出罹患「啤酒性低血鈉症」。林軒任解釋,對神經和肌肉系統運作非常重要的鈉離子是人體重要的電解質,一旦過高或過低,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尤其低血鈉者(<125mEq/L) 常常會有頭暈、噁心嘔吐或是肌肉無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意識不清或昏迷。而導致低血鈉的原因也非常多,包括心臟衰竭、腎臟病或是肝臟疾病等都有可能。林軒任強調,其中「啤酒性低血鈉症」更是特別但不少見的原因,根據統計,住院中有酗酒病史的患者約有17.3%可能會有啤酒性低血鈉症,致病原因主要是長期大量攝取啤酒或其他低鈉飲料,加上啤酒中的酒精具有抗利尿效應,在初期幾天會出現大量利尿效果,導致患者尿量暴增。林軒任也提醒,啤酒常被視為高熱量飲品,酗酒者甚至會偏好啤酒作為營養來源,而忽視其他更營養豐富的食物。飲酒過量不只會造成肝硬化,也會導致低血鈉症,但因為症狀多以頭暈、走路不穩表現,往往與酒醉後行為相仿,因此常常被忽視。所幸啤酒性低血鈉症的治療相對簡單,給予大量食鹽水治療外,並建議限制水分攝取以及酒類攝取量,通常一兩天內症狀就可改善,但林軒任也警告,酗酒者務必要節制飲酒量,並保持均衡飲食,千萬不要喝酒又不進食,若有酗酒問題也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戒斷。
OL醒來在男同事家 急Call友人驚知「錢櫃廁所一幕」崩潰
小芳(化名)去年12月與蔡姓男同事及4名友人到林森北路錢櫃狂歡,未料蔡男竟趁她酒醉帶進包廂廁所性侵,友人雖狂敲廁所門打斷蔡男淫行,但小芳已被指侵得逞,之後甚至被蔡男帶回住處,直到起床才發現被侵犯,氣憤提出告訴。小芳清醒後發現自己在蔡男房間,並想起前晚和大家歡唱到凌晨,驚覺遭到蔡男性侵。她致電友人詢問,得知自己確實曾在包廂內被蔡男非禮,怒告對方乘機性交。蔡男對此辯稱兩人是合意性交,沒有違背小芳意願。然而,小芳友人證實當晚蔡男跟小芳一直待在廁所,加上當時急著上廁所才狂敲門,未料蔡男開門時,小芳已醉坐地上抱著馬桶狂吐,廁所內滿是穢物。檢方檢查KTV及蔡男住處監視器,也發現小芳當時走路不穩、意識不清須旁人攙扶,因此不採信蔡男說法,依乘機性交罪起訴蔡男。
轉戰電商賺千萬卻腦中風! 星光幫歌手嘆:第一次離植物人那麼近
屬「星光幫」一員的戴安娜,自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出道,之後便從娛樂圈轉戰電商、區塊鏈,事業非常順利。不過她卻養成抽菸、喝酒、熬夜的壞習慣,直到她出現腦中風症狀,才開始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事後她也感嘆「第一次離植物人那麼近」。戴安娜自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出道後,便轉行投入金融科技業,之後更經營電商,擔任電商平台的CEO。在去年疫情期間,營業額突破5千萬,今年目標更上看1億。不過由於戴安娜每天工作14小時,長時間使用3C產品、熬夜,也讓她的健康出現狀況。戴安娜在去年12月施打第3劑covid-19疫苗後,疑似出現副作用,感冒一直好不了,後續更出現走路不穩失去平衡、一隻耳朵聽不到聲音,戴安娜原先以為自己是中耳炎,沒想到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腦內耳壓已經嚴重不平衡、血壓飆高,醫生更告訴她「再不調整生活習慣,下次進來就是植物人」。戴安娜在聽到醫生的警告後,重新審視自己不顧健康打拼的行為,最終決定改變生活習慣,重拾健康。原先從不運動的她,現在每周都會健身3次、早睡早起,公司員工也跟著她朝九晚五的上班。對此她也表示「我們做事依然有效率,而且整個公司都是晨型人,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倒下去了,才想到要改變生活習慣」。
戴安娜腦中風差點變植物人 為健康調整生活減重20公斤
戴安娜近年從娛樂圈轉戰電商和區塊鏈耕耘有成,當年自《超級星光大道2》出道,戴安娜在2014年勇敢公開自己性向,成為台灣第一位公開出櫃的歌手,經營電商有成的他也透露,去年疫情期間業績成長33%、營業額破5千萬元,今年目標更上看1億元。戴安娜為健康著想,成功減重20公斤。(圖/Boojimo提供)過去抽菸、喝酒、熬夜一樣都沒少的戴安娜,今年2月搖身一變成為早睡早起的晨型人,他直言促使自己改變的是一場輕微腦中風,更心有餘悸地說:「第一次覺得自己離植物人那麼近。」去年12月,戴安娜打完第三劑covid-19疫苗,疑似因副作用反應激烈,感冒一直好不了,走路不穩失去平衡、一隻耳朵聽不到聲音;原本以為是中耳炎,去醫院做了詳細檢查,才知道腦內耳壓已經嚴重不平衡、血壓飆高,醫生告訴他說:「你再不調整生活習慣,下次進來就是植物人。」聽完這番話,戴安娜認真審視這樣不顧健康的打拚、玩樂還可以維持多久?於是決定改變自己,過去從不運動的她,現在每周健身三次、早睡早起,公司同事也跟著一起朝九晚五上下班。他得意地說:「我們做事依然有效率,而且整個公司都是晨型人,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倒下去了,才想到要改變生活習慣。」成功減重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