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抽
」人類近20年超抽地下水!學者「地球自轉軸」加速傾斜 每年東傾4.3公分
全球暖化每年促使數千億噸海冰融化,導致地球自轉軸極點飄移幅度愈來愈大,另據一項研究顯示,人類近20年內共抽取2.15兆噸地下水,造成地球向東傾斜近80公分,雖然目前不會影響四季變化,但長久下來將可能改變全球氣候。人類在過去20年間抽取超過2千億噸的地下水,不僅造成海平面上升,更造成地球自轉軸偏移了將近80公分。(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多家外媒報導,人類抽取地下水竟悄悄改變了地球樣貌,到導引述《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Research Letters)期刊刊登的研究顯示,人類在1993至2010年期間共抽取2.15兆噸地下水,這些水被搬動後,已使得地球傾斜向東轉移約31.5英寸(約80公分)。報導引述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University)地球物理學家徐基元(Ki-Weon Seo) 指出,隨著地球擺動,地球自轉軸的確切位置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種現象稱為「極移」(polar motion)。人類在過去20年間抽取超過2千億噸的地下水,不僅造成海平面上升,更造成地球自轉軸偏移了將近80公分。(圖/達志/美聯社)徐基元和研究團隊分析近20年觀測數據,透過電腦模型模擬抽取地下水會對地球自轉軸產生顯著影響,「我們有很多水壩,陸地上也有很多水庫,所以我原本認為這些應該非常重要…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考慮地下水帶來的效應後,我終於能夠解釋所有觀測結果」。由於地球並非屬完美球體,每年會像陀螺一樣以幾公尺幅度晃動,而地下水的移動和分佈變化,對地球的傾斜度起到一定作用,若將抽取2.15兆噸地下水納入計算,可發現1993至2010年期間地球傾斜了78.5公分或每年極點漂移4.3公分。據研究指出,若一旦地球自轉軸傾角變成90度,南北半球將呈現最兩極的變化,一個半球在6個月內將籠罩在黑暗之中,另一半球則是6個月內,持續面對熾熱的陽光。徐基元表示,儘管抽取地下水不會帶來季節更替風險,但在地質時間尺度,地極點飄移可能對長遠氣候產生未知影響,全球氣候模型估計表明,地下水枯竭恐是導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徐基元也指出,「我們以各種方式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系,人們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地下水開採不僅會耗盡寶貴資源,還會引發全球範圍的災難性後果。人類在過去20年間抽取超過2千億噸的地下水,不僅造成海平面上升,更造成地球自轉軸偏移了將近80公分。(圖/翻攝自X)
西班牙乾旱進入緊急狀!民眾被迫排隊領取瓶裝水 橄欖油價格1年翻漲50%
過往被歐洲客稱為是冬天避寒後花園的西班牙巴,是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當地擁有海岸線風景迷人,不過西班牙多個區域出現乾旱的情況,其中,東北部加泰隆尼亞甚至歷經3年苦旱,水庫蓄水量只剩1、2成,限水措施在2024年還擴大到首府巴塞隆納,由於無水可用,部分地區民眾甚至被迫排隊領取瓶裝水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由於無水可用,西班牙部分地區民眾甚至被迫排隊領取瓶裝水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2024年初起,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遭受自1916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供應巴塞隆納都會區及加泰隆尼亞東半部的供水系統於2月只剩下16%蓄水量,迫使當地政府緊急發布民生用水限水令,令當地居民苦不堪言,民眾甚至只能排隊等領政府發放瓶裝水。加泰隆尼亞政府也坦承面臨史上最嚴重乾旱,限水措施包括減少農業灌溉20% 和禁止公園綠地澆水、公共和私人游泳池也被迫關閉、水上樂園和溜冰場也是同樣的情況。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遭受自1916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示意圖/達志/美聯社)限水令同時衝擊到夏季旅遊熱潮,因為西班牙遊客消耗水量比居民更多,不少歐洲遊客得知當地情況,也紛紛飛到其他南歐國家去度假,乾旱不只影響西班牙北部,包括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也受到牽連,連續3年炎熱乾燥,同時摧毀橄欖收成,產量減少 50%,橄欖油價格也因此持續飆升。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遭受自1916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歐盟的統計,橄欖油價格在過去一年內已上漲了50%;西班牙農業部的數據則顯示,2019年西班牙橄欖油每100公斤售價約228歐元,約台幣7940元,到了2023年已飆漲到2萬6600台幣,2024年甚至更突破2萬7千台幣。西班牙不僅因地形造成雨水易流失,也和台灣依樣有水資源難以保存的因素,例如降雨分布不均和超抽地下水等,雨水易流失的多山環境,加上降雨量驟減、溫度上升、用水人口增加,造成西班牙長期受到缺水所苦,隨之而來的糧食產量下滑與土地退化等問題,也讓西班牙社會更加動盪不安。
大直公寓原地塌陷329人緊急安置住飯店 土壤液化問題10縣市都有危險區
台北市中山區的大直地區7日晚間傳出大直街94巷因工地施工,導致6棟民宅鄰損,其中一棟公寓甚至原地倒塌下陷,造成329位居民緊急安置,附近學校今日更是緊急停課,影響附近近千人。地質專家就表示,該處雖然沒有被列入土壤液化危險區,但該地區是基隆河舊河道,中間曾是超級軟弱土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液化資料,也顯示10個縣市都是高危險區。台灣土壤液化的危險區域相當嚴重,特別是西岸沿海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土壤液化問題多。(圖/翻攝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大直公寓因隔壁施工導致下陷倒塌,這樣的問題也指向了土壤液化狀況,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的資料顯示,全台灣高潛勢區面積包含台北市有21.41%、新北市25.11%、高雄市39.55%、宜蘭縣44.24%、台南市38.31%、屏東縣10.17%、台中市15.49%、彰化縣47.23%、雲林縣32.05%、嘉義縣最嚴重竟然有53.15%都是土壤身處高潛勢區。結構技師戴雲發表示,台灣在921大地震前建築法規不夠完善,也讓建物安全在發生憾事後,才會引起社會與政府的關注,加上現在台灣危老、都更的速度遠不及屋齡持續攀升,因此才讓這樣的狀況不斷發生。他也指出目前全台老屋數量逾440萬棟,呼籲地處液化潛勢區的建物應當特別當心。這樣的狀況隨著台灣房屋屋齡增長,都更速度又因各種原因緩慢,必須更加當心。(圖/台北市記者聯誼會提供)土壤液化是指土壤因地震的壓密作用,造成原本在深層土壤的水份被擠壓到表層,土壤顆粒間的有效應力下降為零,土壤失去剪應力強度,呈現如液態的狀況。當地表承受不住地下水的壓力時就會破裂。
石門水庫蓄水量跌破5成 水務局盤點抗旱水井全面備戰
石門水庫蓄水量4月起首度跌破5成,桃園市早在3月中就在市長張善政指示下,成立旱災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水務局已盤點28口備用抗旱水井,日供水量達1萬4890噸,超過2016年逾1倍,環保局也已完成水質監測,都能達民生次級用水使用,加上119口公有水井和50餘口工業抗旱井,全面備戰。水務局指出,近年氣候變遷造成全球發生乾旱的頻率大幅增加,台灣2021年才經歷過「百年大旱」,去年台灣南部降雨量更是30年來新低,台灣年總用水量約165億噸,目前有96座水庫,有效蓄水量約20億立方公尺,而地下水年利用量約59億噸,約占4成年總用水量,足見地下水資源在整體水資源利用的重要性。水務局指出,儘管目前桃園市水情正常,暫無缺水疑慮,但水庫蓄水率持續降低,為及早應變,全面進行抗旱井盤點整備作業,其中備用抗旱水井已從2016年的15口增加至28口,每日供水量由6760噸增加至1萬4890噸,水務局已盤點完畢並試運轉以確保正常運作,環保局也已完成地下水水質監測,可用於景觀澆灌、沖洗馬桶、清洗地面等民生次級用水使用。各公所及教育局也盤點其他水井,共計119口公有水井,每日約可供水量約2.1萬噸。桃園市的備用抗旱水井,從2016年的15口增加至28口,每日供水量由6760噸增加至1萬4890噸,水務局已盤點完畢、環保局也已完成地下水水質監測。(圖/水務局提供)水務局也與民間合作妥善利用廠商現有水井資源,每個行政區規畫3至5口工業抗旱井,目前已協調50餘口工業抗旱井,核發水權量每日約2.4萬噸,後續也將投入抗旱行列,擴大地下水備援能量。只要旱災應變中心決議立即開放民眾取水時,民眾就可利用市府抗旱專區網頁及水務局水情APP查詢鄰近抗旱水井取水點,水務局也採智慧化管理監測即時水位變化防超抽。
1年地層下陷6.5公分!恐影響高鐵 雲林「沿線種高梁」搶救…還能釀美酒
雲林、嘉義都曾因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更為嚴重,前行政院長李鴻源就曾表示,雲林縣1年就地層下陷6.5公分,將來將影響高鐵運行。雲林縣為防止超抽地下水,推廣在高鐵沿線種植高粱,面積達88公頃。李鴻源當年為解決超抽地下水問題,曾封過上千口水井,當年雖有見成效,但近年地層下陷持續發生,而且每當旱季時,超抽地下水就更為嚴重,雲林甚至1年就下陷6.5公分之多。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表示,為了搶救地層下陷,已在高鐵沿線推廣種植高粱多年,而且是新品種的「臺南7號」、「臺南8號」,是目前高粱品種中出酒率最高的,同時具有耐旱、抗病蟲害等優點。新品種的高梁不僅在生育全期都不用噴藥,甚至不需要灌溉,就可以大量減少抽取地下水。原本台灣種植高梁是以金門為主,2018年統計佔了97%,不過這兩個新品種不僅適應台灣本島氣候,還有高產量優勢,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3500至5000公斤,是金門的2至3倍。「臺南7號」具有抗倒伏特性,可減少強風豪雨後造成植株倒伏;散穗型的「臺南7號」耐梅雨、耐旱,兩者接可幅降低農民投入栽培成本、降低灌溉水需求,有助改善部分農地地層下陷問題,同時還能釀出優質高粱酒。
盧秀芳抓高鐵地陷元凶 揪李鴻源下雲林「實地探勘」
台灣適逢半世紀以來大旱,中南部陸續有縣市鑿井抽地下水,地下水超抽議題也開始發酵,前內政部長、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曾在《中天辣晚報》提出警告,雲林地層下陷日益嚴重,危及高鐵安全問題,李鴻源甚至說「高鐵只能搭到烏日站」,引起外界高度關注。為了找出真相,盧秀芳、李鴻源帶著中天辣晚報製作團隊,首度走出攝影棚,21日上午8點從台北出發,搭高鐵直奔雲林,實地考察地層下陷情況, 2人不僅在高鐵上觀察,高鐵烏日站後的實地感受,更特地到雲林虎尾直擊,大旱之下虎尾農田為何不用休耕,反倒有源源不絕的水源?原來當地位於灌溉末端,農民不只是旱年,平時也全靠抽取地下水灌溉,對此,李鴻源強調,雖說這些農田抽的都是淺層地下水,相對於「深層地下水」來說,對地層下陷的影響比較小,但長期抽下來,也是不好的。盧秀芳、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搭高鐵南下雲林勘查。(圖/中天提供)此外,外界高度關注雲林地層下陷問題,造成高鐵雲林段「均勻下陷」,有沒有安全疑慮?李鴻源勘察現場後表示,「地層均勻下陷」,已經導致高鐵行經彰化站之後都得要減速,主要是台中「沒有均勻下陷」但彰化、雲林卻都有此問題,但高鐵台中跟彰化交接路段,就會出現所謂「不均勻沉陷」地段,必須減速行駛,若不減速恐將釀成意外,李鴻源更強調,花了4,500億蓋的高鐵,「今年不會有問題,明年『有可能』不會有問題,但高鐵未來還將服務30年甚至40年,地層下陷問題不解決,恐怕影響高鐵行車安全。」雲林縣政府得知中天辣晚報團隊,前往實地考察,縣長張麗善相當重視,特地到現場提供雲林最新抽取地下水的情況並強調,雲林縣內自從湖山水庫建成之後,雲林縣內的自來水水源供應,都由地表水而來,就不再抽取地下水,每年減少1億多萬噸地下水源的使用量,張麗善更表示,雲林地層下陷的情況雖然還在持續,但已經有所減緩。
土水環境科技運用
台灣進入 5G 移動通信世代,蘋果新款手機 iPhone 12 將於 10 月正式發表,AI 人工智慧已隨著 IoT 物聯網引領著新型智慧城市的變革和建設,各學術研究和產業轉型的科技創新與發展應用,是如此多元卓越且不斷的積極打造市場價值,民眾的需求被滿足、基礎建設更加強化、數位經濟格局翻轉,但種種進步帶來的衍生物已不是雙面刃而是多面刃,土水污染、農作毒物累積、環境永續阻滯、公共安全危機的副作用,都是全體公民無可迴避的責任和挑戰。南部魚塭產業超抽地下水狀況。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肥沃的土壤孕育了生物所需要的食物及能源,而土壤在水、空氣、陽光的循環過程中,其生態系統也會直接影響環境的樣貌和作物的性質,進而造成大自然的變形和演化,但如此轉變對人類的生活和存亡會有什麼影響呢?我們都希望生活越便利、經濟越繁榮、社會越完善、制度越健全,當夢想中的藍圖和願景,一一展現在眼前和握在手中時,卻總是無可厚非的夾帶著難以修補的災害。 約莫 8 年前,當時桃園縣的蘆竹鄉和大園鄉的農地,因為引用水源遭受重金屬污染,被規定不得耕作食用作物;新竹市香山區,長期使用工業廢水當作灌溉水,於是面臨了水資源管理、土壤監測及廢棄物處理的問題;彰化縣和美鎮生病的稻田,則是因為上游工廠的不適當排放電鍍廢水,形成土壤不可回復的傷害,只能被選擇廢耕;雲嘉南地區的魚塭業者超抽地下水,提高了海水倒灌和地層下陷的惡化程度以及土壤鹽化的警報;以上,都還只是所謂「冰山的一小角」而已。科技創新的優點帶給產業多樣貌的技術應用,同時也推動了土壤和地下水的健康檢測與環境保護的多維度升級,更是直接和間接影響了國民的日常生活,因此「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會」將於民國 109 年 10 月21 日(三)至 10 月 26 日(一)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 3 號倉庫,舉辦「聽,見土水 臺灣生生不息」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 20 週年特展,希望能透過名人講座、手作工坊、繪本說故事、布袋戲表演、桌遊等各項亮點活動,多面向且具啟發性的誘導國人了解過去、知道現在、保護未來;更特別的是環保署與22 個縣市環保局攜手合作,在場展示各縣市的守護土水成果和土水環境的生生不息。土壤、地下水、環境、生活的牽連關係。土壤和地下水的議題,是直接且長期與人體息息相關的治理內容,絕對無法只靠生產鏈前端的污染預防措施,更需要藉由政策推廣、產官學研各界跨領域合作、產業嚴格監控把關,運用例行性的整治改善驗證作業之分析評估,更重要的是,必須培養公民對於綠色保育及永續資源的日常知識和思維觀念,在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城市鄉鎮、企業、國家等不同的空間背景,做出根本性的教育宣導和維持有意識性的生活型態,如此才能結合技術的應用與優化,全民關心並致力於加速解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場址問題,提升資源的利用和管理效率,在科技、創新、環境和人類中調整出最適宜的定位和互動。
《無色覺醒》李鴻源:擺脫黨爭 才能根治水患
台灣由於30多年來長期超抽地下水,整個西部平原有1/10面積(約1800平方公里)陷於海平面之下,譬如嘉義的東石、布袋下陷2.6公尺,屏東的林邊、佳冬更嚴重,下陷3.2公尺之多。那麼,長年以來,政府是怎樣在地層下陷區治水?政府將一切都交給水利署,水利署是工程單位,對此只有三招:水門、堤防、抽水站而已,但是這些地方一年下陷達10公分,投入的工程設施沒幾年就全部泡湯了!以嘉義的東石、布袋來說,地層下陷已很嚴重,每逢農曆初一、十五的大潮必淹,而且當地業者平均買魚苗的成本就要1,000萬,只有7成會長大,面臨淹水就要破產。這種情況若不根治,繼續砸錢完全沒用。土地重劃 長治久安對此,我任公職期間曾幫水利署做了一個「總合治水方案」,為的就是正視上述問題。而且在解決這個問題前,就必須要考量當地農民的吃飯問題,因為你不讓他抽地下水,他下面的難題馬上就來了,他要吃什麼?2005年,政府在編列8年800億元的治水預算時,當時我就指出,如果不能幫地層下陷地區的民眾,解決生活、溫飽等問題,那麼,這樣的治水預算是沒有意義的。或許有些人會認為,當地居民對治水可能抱持反對意見,但事實上,居民深切體認自家的房地產沒有價值、魚塭一淹水就破產,早就深以為苦,非常希望政府能夠提出一個長治久安的政策,來解決當地的問題。我解決的辦法就是「重劃」,把魚塭拿回來,政府跟居民各半,然後政府那塊建成人工濕地兼滯洪池。一旦滯洪池做好以後,在上面種滿水生植物,它會變成全東南亞最漂亮的地方,所有候鳥都會飛過來;政府再把滯洪池的土挖起來,把村落墊高,無息貸款給你,還幫你把房子蓋得漂漂亮亮,然後輔導你做觀光休閒旅遊;此外,只要淹水問題解決,環境變好的時候,地價就跟著水漲船高,然後他們就不用再抽地下水了。只看藍綠 功虧一簣然而,上述計畫於2009年,終於到了行政院,會同了5個部、10個署,在各單位政策的各種矛盾下,討論了4年,2013年底終於下定決心執行。結果,大家不敢相信發生什麼事情,嘉義縣政府竟然不幹!為什麼?就因為這個地方選區立委的黨籍跟縣長不同,一個不同黨籍的縣長拒絕把一個政策落實在對手黨立委的選區。看看我們台灣的「民主」,為了這一個愚蠢理由,100里路走了99里,剩下最後一里沒有完成,最後功虧一簣。如今再看南部的水災,我只能很痛心地說,不是沒有人看到民眾的痛苦、也不是沒有能力去編列預算,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因為「太政治」了,很多政治人物都習慣優先考量政治因素,導致民眾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我希望不管是哪一黨執政,都能夠把當初制定的方案,透過跨部會、中央與地方的密切合作,才能真正解決民眾的痛苦。(李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