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電池
」 台泥 張安平台泥推「低碳營建先行者聯盟」減碳14.6萬噸 股價逆勢上揚
台泥(1101)董事長張安平18日宣布,與根基營造 (2546)、海悅國際(2348)等過去一年使用低碳石灰石水泥及石灰石水泥混凝土的逾百家建設營建公司,組成「低碳營建先行者聯盟」,總計一年來,台泥與客戶透過生產與使用低碳建材,已為營建產業減碳14.6萬噸。張安平表示,今年以來氣候變遷加劇,颱風一個接著一個,非洲旱災肆虐、沙烏地阿拉伯更出現大水,有些同業認為這一行碳排高,決定把資產賣掉、就能達到減碳,但台泥認為這不是答案,因為水泥是必需品,需要讓必需品繼續用下去,所以台泥持續研發如何減碳,以達到世界未來的要求。台泥在去年10月發布Total Climate系列低碳產品—台泥卜特蘭石灰石水泥,當時減碳率為15.4%,今年推出新一代台泥卜特蘭石灰石水泥,減碳率已達23.83%,是目前全台灣最低碳的水泥,也比全球水泥及混凝土協會GCCA發布的國際版低碳混凝土準則減碳15%標準還高。不過張安平也透露,目前台泥在世界各地,包括葡萄牙、土耳其與中國大陸等地生產的產品都是最低碳的,品質也不差,可是在台灣推出的石灰石水泥混凝土IL15碳排反而不是最低的,「因為許多法令卡死了我們一部分的配方,我們可以做到,但台灣法律不允許。」與會的根基營造總經理黃義芳表示,他們是過去一年使用台泥石灰石水泥混凝土量最多的營造公司,連半導體大廠ASML的新建廠房也使用台泥石灰石水泥混凝土,黃義芳說,水泥要減碳卻不減強度,耐久性比過去更好,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台泥走在很前面,值得我們效法,台泥表示,總計這一年來,台泥與客戶共同透過生產與使用低碳建材為營建產業減碳14.6萬噸,台泥今年單年出貨之石灰石水泥混凝土量超過80萬方,已簽約訂單超過250萬方。受惠於今年3月起併入土耳其OYAK及葡萄牙Cimpor的營收,截至今年10月,已為台泥貢獻約430億元,讓台泥在今年前三季獲利成長幅度大增,綠色能源事業也備受期待。今年第三季單季稅後純益31.41億元、年增151.88%,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73.64億元,年增18.85%,EPS達0.93元。10月合併營收163億元、年增73.63%,也創下單月營收新高紀錄。也因前三季的營收好成績,在18日台股一片殺氣騰騰下,逆勢收漲在33.25元,漲0.1元、漲幅0.3%。網友提到,川普政策股正在慢慢發酵,烏克蘭與俄羅斯結束戰爭後,歐洲水泥廠不知道能賣幾倍的重建水泥商機,更別說加拿大的超級電池工廠後市可期,「不到34元的甜甜價不香嗎」。
電池護照來了2/台塑台泥鴻海三大「芯玩家」陸續到位 歐洲新規緊箍咒反成殺出紅海新武器
人工智慧AI搶盡鋒頭下,台灣科技界正悄悄進行第三波電池復興大戰。全球廠商與政府搶拚戰略物資「未來世代的新石油」自主化之際,傳產龍頭台泥、台塑,以及鴻海這三大巨頭也成了「芯玩家」,紛紛下海挑戰電池產業中最難的一塊、也就是中游製程的「電池芯」,今年即將陸續開花結果。這三家各有千秋,鴻海要結合高雄在地業者做電動車產業聚落,台泥主攻歐美頂級用戶、進軍國際「100%使用綠電」電池廠,而台塑除了台灣電池產業鏈完整國產化,還有回收煉金的「城市採礦」雄心。在今年啟動歐盟新電池法的新遊戲規則下,嚴格要求電池商品的生產履歷與回收能力等,讓目前勢不可擋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始正視自家電池壽命短又貴的困境,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1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疾呼「解決電池壽命問題刻不容緩」。看似嚴苛的緊箍咒,反而成為台灣廠商的「另類加持」,有望突破中國製造紅海市場的「芯機會」。 台泥走國際化路線,與加拿大政府打造「100%使用綠電」電池廠,加國總理杜魯道親自站台。(圖/台泥提供)業內人士透露,台灣曾是電池大國,擁有全球前5大的下游電池模組廠,像是新普(6121)、順達(3211)都是營收百億的公司,但中游的電池芯、上游電池材料「比上」品質贏不了日韓業者,「比下」拚價格也拚不過中國業者,造成產業鏈大缺口。「因為電池芯是高投資、高技術門檻及高風險的行業,」業內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他說,台灣第一波電池熱潮在1994年,國內財團相繼投資設立鎳氫電池廠,第二波在2008年投資鋰鐵電池,但都在艱苦經營。現在是第三波,因應電動汽車崛起的全球電池荒,因汽車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廠商會選擇大品牌。「若台灣有自己的『國家隊』,且價格不要差太多的話,當然會優先採用MIT。」業內人士不諱言,期盼政府幫忙推動政策。以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最新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統計數據,2024年1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為51.5GWh,中國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全球市占高達39.7%,強勢佔領第一寶座,接下來是比亞迪的14.4%,韓國LG的11.4%、日本松下的5.9%,以及韓國三星的4.8%。前十名裡,中國廠商就佔了6家。「電動車的成長趨勢看起來不會改變,我們非常有信心面對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鴻海(2317)14日法說會上,除了風起雲湧的AI,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提到的第二大重點就是電動車事業,電動車的大腦是晶片、心臟則是電池,高雄和發的鴻海電池中心推出第一款Made in Taiwan動力電芯,今年第四季將會開始進入量產,產能可達1.2 GWh(百萬瓩時)。除了鴻海的超級電池工廠將在今年量產,為打造完整的國產電池產業鏈,台塑新智能投資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廠、位於彰濱工業區,也將於今年完工投產。除了AI紅利,鴻海的超級電池工廠將在今年量產,近期股價飆高。(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雅虎股市)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向CTWANT記者表示,台灣電池市場仍在不斷增長,有三大原因,第一是將既有的鉛酸電池改為環保耐用的鋰鐵電池,第二是搭配再生能源以強化電網韌性的儲能系統,第三是主流大宗的電動車應用,光是前兩樣需求就達到每年7.2GWh以上,全台電池廠產量加起來也不足以應付國內市場,各廠產品技術、目標客群及應用領域也有差異化,不會有內部競爭的問題。台泥則是走國際化路線,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在高雄小港打造全台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兩個廠產能合計3.3GWh,台泥跟CTWANT記者表示,他們主要鎖定的是「針對新產品快速發展的Artisan market客製市場」,瞄準全球1%的頂級電池客戶,包括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主力市場在歐美。去年11月,旗下電池廠能元科技(Molicel)宣布投入255億元,與加拿大政府共同打造該國最大的高性能三元鋰電池電芯廠,標榜「100%使用綠電」今年底動工,預計2028年投產,產能達2.8GWh,宣布當天,加拿大帥哥總理杜魯道也親自站台。台泥表示,中國大陸產量過剩的是比較低階的電池,對Molicel沒有影響,電池產業要邁向國際,「碳競爭力」是關鍵,在加拿大投資低碳電池,在全球跨國碳關稅發展局勢下,更具降低成本優勢。而歐盟2月生效的新電池法,嚴格規範並要求揭露歐洲境內銷售電池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未來還要訂定電池生命週期碳足跡的上限,台泥表示,所以全球指標電池品牌除了競爭能量與功率密度,「碳競爭力」也變成重要指標。韓國LG、德國福斯與前特斯拉高層創立的瑞典Northvolt,全部投入興建純綠電電芯廠,Molicel將成為全球第四個能提供純綠電電池的指標品牌。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其電池回收技術已經完備。(圖/黃耀徵攝)雖然歐盟新電池法有「門檻」,但也有「新商機」,劉慧啓向CTWANT記者表示,台塑新智能在規劃生產製造電池前,董事長王瑞瑜就強調要提前籌備電池回收系統,且將回收系統納入新能源產業鏈中,因此台塑新智能的電池回收技術已經完備,也有具體的產線規劃,國際市場新設的生產履歷或電池回收規範,早已是台塑新智能內部建立的標準,也是台塑新智能有別於其他廠商的優勢。劉慧啓表示,未來台塑新智能彰濱電芯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不良品,以及售出使用後的汰役電池都可以回收,甚至也能回收其他廠商的電池,提煉其中的珍貴金屬再利用製成新的電池,就像是「城市採礦」,避免挖掘自然礦源,促成循環經濟及環境永續。
台泥「能源方舟」亮相 張安平:全球首座防火防爆滅火儲能櫃
傳產巨頭紛紛跨足新能源戰場,為了綠電的不穩定性、以及電動車的集中充電需求,台泥(1101)18日正式推出由低碳建材打造的專利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儲能櫃EnergyArk,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EnergyArk就是能源的方舟,這是全球第一個能防火、阻熱,以及澆水滅火的儲能櫃,軟硬體都是台灣自己發展出來的,已經通過台灣防火認證,國外的認證也在進行中。台泥2018年開始布局綠能產業,今年陸續獲得階段性成果,張安平透露,位於高雄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的製程都是自己設計,複雜度很高,已開始陸續出貨給客戶,10月出貨量約達7成。張安平表示,過去儲能櫃內的電池如果起火,很難撲滅,但使用能源絕對不可以有不確定性,而水泥製程中,高溫是常態,所以台泥很懂得處理火,台泥推出的UHPC儲能櫃EnergyArk的設計,可以在5分鐘內注水讓電池降溫,就不會延燒到其他的電池。台泥表示,EnergyArk儲能櫃是全台灣儲能產品中,唯一具備產品責任險,顯示保險業者認同這項產品的安全。
台泥看準電池儲能市場2,000億商機 全台最大100MW系統併網、UHPC儲能櫃18日亮相
根據InfoLink預估,2030年台灣電池儲能市場累積規模約達7~8GW,總容量約20GWh,累計市場規模達2,000億台幣。而台泥(1101)企業針對低碳轉型傳出雙捷報,包含台泥儲能建置全台最大的100MW E-dReg儲能系統(電池容量311MWh),已完工並全數併入電網;此外,台泥結合本業低碳建材與綠色能源發展的創新產品—專利防火滅火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儲能櫃EnergyArk,18日即將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亮相,2024年1月將在全球知名CES展正式面向國際儲能市場。台泥企業團所屬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配置6個EnergyArk 1000,總容量6.4MWh的儲能系統已通過台電s-Reg執行能力測試,為EnergyArk首個應用案,18日前將正式上線加入台電靜態調頻(s-Reg)輔助服務,並同步執行超級電池工廠內需量控制與離尖峰電能移轉。台泥是全球第一家發布自主設計UHPC儲能櫃及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備建置UHPC儲能櫃及金屬櫃能力的能源業者,目前國內僅台泥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所有運轉項目,包含調頻備轉(sReg、dReg、E-dReg)、即時備轉、補充備轉。截至10月,台泥在台建置完成且已併網的儲能總電池裝置容量,已達全台近30%。除了科技業外,儲能對於國內重工業、物流倉儲、低碳建築業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國發會公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12項關鍵戰略,其中電力系統與儲能是未來二年積極推動項目之一,預計投入經費760.77億元,導入高占比再生能源,同時確保供電平衡及提升系統韌性。台泥董事長張安平18日也將出席台北國際能源週,為全球第一個使用低碳建材打造的UHPC儲能櫃EnergyArk揭幕。EnergyArk具備專利認證防火防爆、獨家注水滅火確保、全方位耐候無死角以及單櫃模組彈性組合,台泥企業團第一次參與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以及全球CES展,也將結合旗下能源事業體台泥儲能、台泥綠能、能元科技、三元能元科技與能元超商,展示台泥從創能輸能到儲能的整合實力。台泥以EnergyArk UHPC儲能櫃為核心,發展出綠充儲一體充電站、綠電匹配服務、聚合電力交易,提供客戶城市級微電網整合方案。
輝能砸52億歐元赴法設超級電池工廠 員工擴編今年將破千人
固態電池大廠輝能科技日前宣布投資52億歐元(約新台幣1,743億元),在法國敦克爾克設立超級電池工廠。輝能科技創辦人楊思枏今(9)日與法國在台協會於台北舉辦記者會,説明工廠計劃,針對日前媒體誤植「輝能不再是台灣公司」,楊思枏多次強調「輝能立足台灣」,並指出法國設廠預計2024年建設、2026年完成試產、2027年量產。至於為什麼選擇在法國落腳?楊思枏認為需要滿足「市場需求」,他指出,電池是電動車裡最貴也最重要的零件,對性能、成本具有一定影響,確保零組件能穩定供貨以及維持品質,是各車廠相當重視的事情。也就是說,如果在歐洲設廠就能符合市場需求。此外,輝能也期盼更靠近核心材料的供給地,歐洲具有發展新電池的主要原料,為了獲取穩定、安全的材料供應,輝能爭取歐洲上下游供應鏈的合作。楊思枏也提到,台灣廠商在歐洲選址相當複雜,他說,「團隊在1年之內,走遍13個國家、90個潛在地點」,要多方評估各地政策、產業成熟度、人才及能源供應等,最後才選擇鄰近歐洲主要電動車生產地、位處法國北部電池產業核心帶的敦克爾克。至於台灣部分,在2016年於中壢工業園區完成第一條生產線後,輝能將在年底前在桃園擴大生產,楊思枏透露,「員工人數從去年約3、400人,現在已經突破800人,預計年底會超過1000人且持續擴張。」
台泥拚年減碳585公噸新設2500座EV快充站 總座:泥娃娃轉綠巨人
台泥(1101)今(22)日宣布啟動減碳永續行動,揭示5大EV低碳發展,包含綠色物流、智能無人礦山車、首座光充儲一體充電站、零碳空中通勤及電動車創新科技等,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台泥從泥娃娃轉型成綠巨人了」,規劃2025年在南歐會有1萬個充電樁,且旗下能元科技位於高雄小港的超級電池廠,有望於今年6月試產。台泥舉辦「全方位低碳EV發布會」並攜手雲朗觀光集團、馳諾瓦科技、台灣捷安特等8家指標企業與團體,串連Audi、Volvo等30個實體電動車充電站點,打造全台最大減碳網絡,力拼2023年減碳585公噸的目標。這是台泥第一場碳中和發布會,所產生的碳排已向環保署申請碳抵換1公噸,不僅雲朗觀光總經理暨雲品國際董事長盛治仁共同出席,Audi身為永續倡議企業夥伴,也在台泥大樓前展示RS e-tron GT,這款電動車從最源頭生產階段即融入永續概念,在生產過程中達到碳中和。台泥5大面向佈局低碳EV,推廣環境永續、綠色生活。(圖/台泥提供)在充電網絡上,台泥子公司NHOA旗下專責發展電動車快充設施的Atlante Co.,已在歐洲交通樞紐建置215座100%綠電結合儲能充電站,總計今年可望新增2500站電動車快充站,2025年達到1萬個充電樁。而在國內,程耀輝提及,「台泥充電系統無須另外安裝App,只要透過Line即可啟用充電、預約站點,也可以查看總減碳量」,因此推出至今一年已累積7800位好友;同時,台泥儲能充電服務持續多樣化設置,預計2023年上半年將新增3個電動貨卡充電站、電動小客車充電站則增至9個。且為響應台電,推離峰充電愛地球的行動,至今創下離峰充電率56%、離峰充電度數上升6倍,達成4.16噸的減碳量。至於本業水泥的部分,程耀輝指出,正研發重建、都更拆下來的磚塊水泥,如何進行回收再利用的相關技術;提到土耳其地震災情,程耀輝則說,台泥與土耳其集團OYAK合資設立的3座水泥廠距震央200公里遠,因此廠房和員工均安全無礙,不過持續關心當地災後重建,希望協助打造綠色城市、綠色生活。
台泥啟動2022年徵才計畫 電池廠三元能源2年內招募逾350人
台泥企業團宣布啟動2022年徵才計畫,旗下三元能源科技,高雄超級電池工廠將於2023年啟用,預計2年內將招募超過350人,即日起並提前招聘研發技術人才、製程主管並建立全方位管理團隊進行培訓,歡迎電機、機械等領域人才加入。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我們需要的人才特質是能以開放的心胸去探索世界,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願意學習,與世界的人才交流。」歡迎更多青年夥伴加入台泥。三元能源科技也將投入3億成立全台灣第一個「高階鋰電池實驗室」,主要研發先進製程。三元能源科技將於3月8日於高雄翰品舉辦菁英面談會,台泥近年不斷拓展國際版圖,水泥國際事業以荷蘭阿姆斯特丹為歐洲營運中心,已擴展到土耳其、葡萄牙、非洲象牙海岸和喀麥隆,儲能事業則位於義大利的NHΩA,案場遍布歐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台泥表示,集團內擁有許多至海內外據點出差機會,像主力為高階電池的能元科技及三元科技,就有機會至加拿大與研發團隊交流技術與共事的機會。另,台泥儲能科技去年完成併購後,也開始與義大利同事們共同負責新案場建置規劃。除了海外出差機會外,台泥近兩年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開設線上課程,不定期舉辦全英文講座,今年更進一步與MIT簽約,預計將選派年輕夥伴送至MIT交流。今年台泥也首次推出「實習生獎學金計畫」,鎖定大三至碩二學生,透過申請至台泥實習,即可獲得獎學金最高6萬元,名額無上限。
大陸能耗雙控拖累 台泥前3季獲利衰退近2成 張安平:將專注三大核心事業
台泥(1101)今日下午召開第三季法說會,公布第三季合併營收為268.8億元,因燃料成本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歸屬於本公司業主稅後淨利39.8億元,衰退46.7%,EPS 0.59元。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769億元,較去年同期略增,但今年以來燃料成本侵蝕水泥及電力之淨利,再加上中國大陸自9月實施能耗雙控政策,致水泥出貨、獲利減少,前三季累計歸屬於本公司業主稅後淨利148.4億元,衰退19.4%,EPS 2.41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未來將持續專注於水泥建材、廢棄物處理及低碳能源等三大核心事業。7月新合併的義大利儲能公司NHOA,也提出了成長10倍的10X計劃,預計2025年儲能建置容量達到1.7GWh,充電樁在歐美的銷售量達到每週15,000台,2030年在南歐充電樁市場達到15%市佔率,目標為2030年NHΩA的營收是2022年的15倍。台泥企業團今年邁入75年,正當全球聚焦氣候變遷、減少碳排議題之際,張安平坦言:「水泥製程自身就會釋放二氧化碳,因此,針對減少碳排,台泥不僅沒有迴避的空間,更應該要帶頭做起!」他說:「地球,不是人類的殖民地。如今,人類打造繁榮的副作用漸漸浮現。大自然不再沉默,劇變當前,與人類文明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水泥業必須覺悟」「兩百年前,水泥回應了人類基礎建設的需求,讓生活更安全,更有品質。兩百年後,水泥背負的,是當代迫在眉睫的減碳義務,水泥承諾的,是2050的碳中和目標。」要用最實際的方法及行動來解決碳排的問題。台泥推出利用新式混凝土建材UHPC所搭建的儲能櫃,具有高抗壓強度、耐火耐燃等優點。(圖/魏鑫陽攝)為此台泥推動3項核心事業,用以持續落實減碳排行動。第一項是推出水泥及低碳建材。目前推出新式混凝土建材UHPC。台泥表示,UHPC建築物生命週期可達100-120年以上,也減少建物重建及避免建築廢料產生。此外,台泥首創以UHPC結合耐火材料,作為儲能櫃的設計,較現今標準金屬貨櫃具有以下之優勢:低熱傳導係數、高抗壓強度、耐火耐燃、外型和調色可客製化設計、耐候性。台泥申請中的相關專利,能大幅加強儲能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其次是廢棄物處理事業開始使用替代原燃料。自從2019年開始,台泥利用水泥製程1,300度高溫的特性,幫助處理生活及工業廢棄物,讓許多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台泥水泥製程中的替代原燃料,例如建築業的工程廢棄土、鋼鐵業的煉鋼還原渣、半導體製造業的氟化鈣汙泥、半導體封裝業的廢壓模膠及垃圾焚燒業的再生粒料等等。最後則是發展能源事業。今年7月台泥新合併義大利儲能公司NHΩA,也同步設立NHOA.TCC台泥儲能公司,9月宣布將於台泥蘇澳廠及花蓮和平廠打造全台最大的儲能系統發電區,10月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廠正式動土。台泥的子公司和平電廠也持續研發燃煤與生質燃料的混燒技術,以利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台泥2025年能源目標為管理500MW再生能源發電裝置以及2GWh儲能裝置。張安平說:「NHΩA未來的發展會是台泥碳中和行動中重要的一個投資。水泥產業本身要減碳以外,也要幫助社會及其他的產業減少碳排放。NHΩA就是發展能源的多元化以及最有效的利用。也就是諾亞方舟中,飛鴿尋找回來地面上的第一根橄欖枝。」
台泥首季EPS 0.57元 董座張安平:綠能是未來經濟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
受惠於歐洲及台灣地區水泥獲利增加,台泥(1101)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220.37億元,本業稅後純益為33.19億元、成長10.6%,EPS 0.57元。台泥表示,雖然今年第一季大陸水泥因銷售價格偏低,毛利率下滑,但4月起大陸水泥銷售價格上揚,毛利率已恢復至正常水準。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氣候變遷、及廢棄物處理是現代社會必須要面對的兩大課題。特別是企業界不但要快速且大量的減少污染廢棄物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更必須主動的幫助地球去修復人類過去幾百年來對大自然所造成的傷害。張安平認為,綠能是未來經濟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因為如果讓二氧化碳繼續增加的話,氣候變遷會造成人類的大災難,所以減碳是最重要的、綠能是重要的、儲能也是重要的,台泥願意繼續盡我們微薄的力量為台灣提供乾淨、穩定的能源而努力。台泥持續專注於三個核心事業:水泥、廢棄物處理以及能源事業,其中能源事業是台泥發展的重點。包括:2021年3月宣布將投入100億台幣興建一座1.8GWh的超級電池工廠,這將會是台灣最大的電池廠。今年4月,台泥企業團旗下台泥綠能以及能元科技在台泥綠能彰濱基地,共同啟動了全台首座 AFC 智慧儲能系統(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設置容量高達5MW,是台灣第一個大型儲能專案。AFC投入併聯運轉,將有助於台電擴大儲能系統電力輔助服務,持續提升供電穩定。此外,台泥於2021年4月中宣布收購義大利儲能公司 ENGIE Eps 60.48%的股權,成為該公司最大的股東,讓集團發展儲能業務所有的技術都完備,並跨入電動車快充、智慧電網及氫能等領域,讓集團未來能提供更完整的儲能系統及服務。